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推荐9篇)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 篇1

——***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材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镇地委、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穿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破解难题、创新思路、探索途径、强化措施,为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基本情况

**镇是国家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和自治区重点示范镇,也是哈密市的平原农业大镇。镇区位于**以西38公里,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种植面积*万亩,园地面积*万亩(其中大枣**万亩、葡萄**万亩)。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人口**万人,镇党委下设**个党支部、**名党员,其中少数民族党员**名,农民党员***名。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考评机制,强化目标管理。

建立健全机关干部效能考评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各部门、各科室协调配合意识,提高干部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通过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评奖惩,从而树立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组织领导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对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规范常规工作,确保管理有序。

一是发展党员制度化。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二是无职党员责任化。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深入实施“党员科技致富”工程。三是流动党员规范化。定期不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做到“六掌握”。四是党费收缴常规化。定期核算党费标准,并张榜公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党费的收缴、管理和上交按规定执行,党费账簿归档。五是党建活动多样化。通过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座谈会、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助推落实到位。我们在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从而高效率、快节奏、强有力的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各族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干部形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强调高度集中,既畅所欲言、又统一思想,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支持、相互帮助提醒、相互配合补位、相互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

(四)加强综治维稳中心管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为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社会稳定工作,镇党委根据市委政法委的安排,及时成立了二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将综治、武装、安全、民宗、信访、公安等部门的相关人员调入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集中办公,并投资近万元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本着“早发现,早处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定期排查和调处影响全镇社会稳定的因素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信访问题。一是建立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整体联动的“大调解”机制,形成“党政领导挂帅、职能部门联动、各方参与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对排查出的苗头性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时结案。二是建立镇党政领导“接访和下访”机制,对可能影响稳定的较大矛盾纠纷,实行包案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建立“信访联调”机制,及时与周边乡(镇)、团场沟通信息,调处矛盾,化解纠纷。

(五)建立联系点制度,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对待,定期组织宗教人士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宗教事务管理水平,引导各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正确认识民族、宗教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新疆发展史、维吾尔族演变史和古兰经到底讲的是什么,正确认识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自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宗教活动。同时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宗教场所并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引导教育各级干部对待宗教事务要做到“敢管、会管、善管”,有效解决了党组织与宗教场所“两张皮”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一些干部局限于旧的思维模式,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创新地开展工作。在源头上抓好“人”的治理,进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要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养,当好群众的示范和表率。要抓诚信建设。要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推进“社会凝聚力”提升工程,着手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指导制度,做到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是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增收渠道不广。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要靠发展去解决。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在发展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二堡镇“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

三是在民生建设方面制度不够健全。要不断完善民生制度,在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加注重群众权益的保护。要全面推进民主建设,通过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让群众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表达诉求。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追究机制。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 篇2

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水平各地亮点纷呈

围绕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广东各地都把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作为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齐抓共管,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归纳起来有“七个多”:

(一)多策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当前,广东流动人口多达3000多万,居全国第一,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徙,带来了治安、劳资、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矛盾。广东各地,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珠三角地区,在提升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中山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积分制入户,在解决了1.5万名流动人员入户与子女入学问题的基础上,以“同是中山建设者”为主题,一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其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把住房、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纳入积分制管理,并将这些重要权益逐步向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延伸。又如,东莞市户籍人口181万人,而外来人口超过1000万人,东莞为“新莞人”成立了服务管理局,全面保障“新莞人”除了集体分红外与本地居民享有大体一致的各项社会服务,并可以参政议政,大大激发了“新莞人”的主人翁意识,“新莞人”与当地人一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二)多方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经济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民众的诉求日趋增加,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就业保障、集体利益分配、医患纠纷等方面,容易引发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影响和谐稳定。广东各地十分重视化解这些矛盾纠纷,办法多样,成效显著。例如云浮市云城区牢固树立“维稳第一责任”的意识,突出抓信访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率先在全市建立全区村(居)委一级信访工作站和信息网络以及信访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健区、镇、村三级信访维稳网络,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及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盟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众到市、区集体上访批数、人次逐年下降,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又如河源市,自2008年以来,不断试水网络问政,已经形成了“公仆信箱”、“公仆微博”、“公仆在线”等“公仆系列”平台。目前,河源网络问政“公仆系列”已成为广大网友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的网络主渠道,成为覆盖全市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直通车”,成为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成为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河源建设的“助推器”,不仅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而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三)多力加强人口控制,提高人口素质。

广东常住人口1.0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7%,成为第一人口大省。据对淡水、耕地等基本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和能源、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测算,广东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1亿人左右,当前广东人口承载力接近极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广东各地在确保人口有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深圳市坪山新区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育龄人群和青少年等各个群体实行全覆盖。据统计,2010年新区共出生2426人,自然增长率9.82‰,户籍人口政策出生率98.08%,流动人口政策出生率93.46%,无政策外出生的社区13个,占社区总数的56.5%。再如广州市的南沙区为全力打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道防线”,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近年先后出台了《南沙区自愿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南沙区免费孕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优生筛查工作的通知》及《广州市南沙区奖励参加婚前医学检查人员实施方案》,大大提高了出生人口的素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出生缺陷婴儿比例由2007年的81.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41.51/万人,下降幅度达39.99个万分点。

(四)多法确保最低工资收入,保护合法权益。

当前,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广东把提高低群体收入、确保劳动收益作为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例如东莞,从2011年3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100元人民币,与上一次上调相比只有10个月时间,涨幅达19.57%。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了东莞城乡收入分配结构,缓解了物价上涨对普通劳动者的支出压力。再如惠州市,成立了处理劳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市财政建立了处理劳动突发事件欠薪周转金账户,市、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市、区工会部门通过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和参与劳动仲裁,从源头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近两年来,惠州市没有发生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多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既是造成农村积贫积弱的障碍,也是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障碍。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广东各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广州、深圳、佛山、肇庆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最先探索、影响最大的是中山市。中山市近几年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将公共服务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管理的“五个一体化”,把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断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在教育方面,部分镇区推行12年甚至15年义务教育,全市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在医疗方面,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山以“三个一”工程为基础,编织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居民都有一份养老保险、一份医疗保险、一个就业创业机会,实现了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六)多径大力改善民生,提高福利保障水平。

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发展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各地在大力改善民生方面因地制宜,创造出许多新经验。例如云浮市,从2002年开始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创新筹资标准,分成2档,1档62元/年,其中农民交10元,各级财政补助52元;2档67元年,其中农民交15元,各级财政补助52元。在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云浮市不断提高补偿比例和补偿上限,完善资金管理,加快补偿办理速度,使云浮市新农合制度稳步健康发展,为切实缓解农民治病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统计,云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2002年度的32.9%提高到目前基本全覆盖。又如江门市,把就业工作延伸到农村,大力推进“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登记、推荐和跟踪服务制度。目前,全市1050个村委会与1296家企业分别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书。

(七)多管齐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当中承担润滑作用,近年来,广东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规模迅速壮大,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长,目前广东已有社会组织2850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三位。例如珠海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珠海市社会组织评估暂行办法》,主动把部分职能放权到协会,协会主动解决企业和的困难,简化了企业办事流程,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在方便企业、加强协会与企业的互动的同时,政府也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又如江门市,致力于建设“一站式”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将政府公共服务直接覆盖到社区,服务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服务方式为免费服务、补贴服务、低偿服务和义工服务。目前,江门市区建成并投入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达11个,社区义工服务站161个,注册义工已超10万人,义工服务队伍纷纷走进社区,造福社区居民,服务总时间已超过70万小时。

几点启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东既处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幸福广东、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地的经验做法折射出以下启示:

(一)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现代化本身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会导致社会重构。当前,广东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推动社会建设,突破生产力进步的体制、机制、政策、思想束缚,使社会结构这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那么,现代化进程会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无法通过社会变革巩固下来。因此,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广东后工业化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这既为当前广东应对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为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加速广东科学发展的进程。

(二)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战略举措。

社会建设管理与幸福广东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幸福广东建设的本质是让人人都拥有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而能否把社会建设好、管理好,使社会更加进步文明、让生活更加和谐富足、让环境更加优良秀美,则是衡量人民群众是否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标准。可见,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幸福广东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幸福广东是涉及千百万人的事业,只有千百万人的共同努力,幸福广东才能建设成功,才能共同分享。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有助于凝聚民心、集聚民智、激活民力,营造人人参与幸福广东建设、个个共享幸福广东成果的良好氛围,必将大大地加快幸福广东的建设进程。

(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

当前,由于广东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社会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频发。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满足利益请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这既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程。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 篇3

一、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社会管理思路全面完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下,党中央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任务。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管理思路全面完善。

一是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中共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首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设立了专门的第九篇“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二是在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上进行革命性的转变,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之路,实现了社会管理思路的根本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政府主导、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管理思路上,逐步实现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变,从重政府作用、轻多元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三是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创新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了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着力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社会管理经验。如北京市加强楼宇党支部建设、实现党的社会工作全覆盖,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等等。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各项重点任务切实落实。全国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社会管理重点任务的落实,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和改进。

二、加强源头治理和社会矛盾纠纷机制建设,完善了社会管理的制度体系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我国党和政府加强了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工作,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进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了源头治理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止社会问题与冲突的产生。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投票权、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一些地方对流动人口探索实施了居住证制度。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深化户籍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把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

二是加强了社会管理动态协调机制建设,使社会矛盾得以及时解决。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健全黨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完善了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以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加强了应急管理法律和预案体系建设,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总体预案,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等组织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基本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子系统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和政府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将促进就业放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首位,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二是坚持实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是推进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五是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六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主要公共服务制度的全民覆盖。一是全面实行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我国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二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2007年,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08年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7.3亿人;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实现了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2007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用3年时间在全国全面推开。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2012年加快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范围扩大到60%的县(市、区)。三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2012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四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2011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农村5300多万人、城市2200多万人。五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2011年提出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2011年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2012年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四、充分发挥社会管理主体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从充分发挥各社会管理主体的功能、调动各社会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形成社会管理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各级党委科学判断社会形势,确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引导各种社会组织、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各级党委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

二是加快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把更多力量和资源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政府致力于建立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

三是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使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推动企业工会与雇主的协商谈判机制,协商解决工资增长、工作时间、培训、假期、退休安排等问题。

四是着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体系。制定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加强社会组织分类发展、分类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把社会组织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开展活動创造条件,完善与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相关的税收、工资、人事、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健全以社会组织章程为核心的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以诚信为核心的信息披露、社会评估和失信惩罚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财政资助机制。

五是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特别是要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六是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促进《村委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贯彻落实,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管理服务水平。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网。在社区里大力推行居务公开,充分发挥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调会、社区事务听证会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网络。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政法、信访、司法、民政部门联合办公,群防群治,综合治理。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推行网格化管理。

七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形成规模宏大的志愿者队伍与社会工作者队伍。出台了我国首个加强社会工作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推动培养造就社会服务和管理专门人才。鼓励志愿者行为,一些地方完善了志愿者注册办法,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作机制。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社会管理创新单行工作经验材料 篇4

2012年,我乡综治办在盐池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并列入全乡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整体推进,取得显著性成效,现将社会管理创新单行工作经验汇报如下:

一、理念创新带动方法措施,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年初,乡党委、政府专门召开社会管理创新会议,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及时成立社会创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组长,人大副主席为副组长,各站、所、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干事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日常工作。制定《冯记沟乡开展社会管理创新“568”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工作中,注重理清思路,创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着力构建“568”工作模式的社会管理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努力把冯记沟乡创建成为全市、县社会管理的示范乡。

二、发挥综合治理自身优势,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结合综合治理自身优势,组织实施“568”工作模式试点工作,聘了请回六庄行政村有威信、懂法律的村民为“五大员”即民族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族事务代言员、宗教和顺引导员、为民办事协调员;设置了“六栏”即党务政务公开栏、组务寺务公开栏、重点工作公开栏、民族政策宣传栏、为民服务承诺栏、群众点题公示栏,现“六栏”全部落实,在回六庄村各清真寺都已建立齐全;深入开展“八走访”即走访回族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困难群众、宗教人士、离退休工作人员、现退役军人家庭、孤寡老人、企业老板。乡综治办与乡、村领导,对回六庄的八类人群分别进行了走访,对困难群众与困难老人给予了相应的生活救助,对一些回族党员、企业老板提出了意见,也及时的给予解决。在回六庄行政村的积极配合下,乡综治办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568”工作模式试点工作,工作有条有序进行,截止目前,我乡开展“568”工作模式以来,在回六庄行政村调解矛盾纠纷16起,其中婚姻纠纷2起,邻里纠纷2起,土地纠纷8起,损害赔偿纠纷4起;开展宣传活动5次,回六庄村与汪水塘村结对帮扶宣传民族团结活动3次,在井沟清真寺宣传民族政策活动2次;走访回族党员38人,“两代表一委员”8人,困难群众14人,走访宗教人士3人,离退休工作人员7人,现退役军人1人,孤寡老人20人,企业老板3人,达94人次。

三、搭建网络平台为突破口,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乡综治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冯记沟乡综治办开设了新浪官方微博“冯记沟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积极搭建网上宣传服务平台,利用新兴媒体,宣传综治社会管理创新、“568”工作模式、平安建设、铁路护路、治安防范、法制教育、道路交通与消防安全教育、禁毒及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内容,微博开通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截止目前已有粉丝1020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建立干部网上工作日志,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结合正在开展的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根据我乡工作实际,创新性地建立了干部网上工作日志制度。规定每天必须填写工作日志,主要内容有:领导安排工作及完成情况、业务工作及完成情况、包村工作及完成情况、接待群众情况及解决结果、学习情况及学习内容、其他工作及完成情况等。填写完整后于当日发到乡党委书记邮箱,由分管领导每周检查,书记随时调阅抽查,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列入干部考核。通过建立干部网上工作日志制度,一是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二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干部网上工作日志,为我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街道社会管理创新经经验交流材料 篇5

集里街道地处浏阳市区西北,辖5个城市社区和7个行政村,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5千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近年来城市开发建设的加快,流动人口倍增,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街面、居民小区治安案件频发。2009年,街道全面实施“平安小区”建设工程,居民小区管理有序,发案率明显降低,但街面偷盗、诈骗案居高不下。为此,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深入基层走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街道实际,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出开展“平安街店”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自我管理、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科学谋划,确定创建目标

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街道的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平安街店”无现成模式可循,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参照“平安小区”建设工程创建标准,以促进街道道路和门店平安稳定为重点,以路段为单位,以门店经营户为主体,切实解决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人口管理等突出问题,成立了“平安街店”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平安街店”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平安街店”“五有”(有一块醒目的工作标牌、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有一支群防群治的巡逻队伍、有一盏室外旋转式警灯(路段)、有一套管理台账(经营户、流动人口))、“五好”(社

1会治安好、城管卫生好、经营秩序效益好、党员作用发挥好、人口计生管理好)的创建标准,明确了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

二、精心组织,确保创建有序

街道社区分级指导。各社区制定了工作规划,摸清辖区内的街巷、道路门店及经营者底数,并详细登记造册,按路段划分片区,确定好试点,安排好各片区的具体责任人。并对“平安街店”建设进行全方位宣传、发动,充分提高业主和租赁户对各项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热情。街道指导各街面店铺按小区业主委员会产生办法和相关程序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组建群防群治队伍,落实试点实施方案。组建高素质队伍。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在实施“平安小区”建设工程过程中我们运用在群防群治模式和人民调解模式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群众在“平安街店”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走访考察的基础上,我们举荐一批热心于公益事业、有责任心、能力强的经营户进入管委会,管委会成员分岗定责,明确管委会七大职责,公示责任岗位牌。管委会成员不计报酬,工作负责,既当情报信息员又当矛盾纠纷调解员,既当义务巡防员又当清洁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辖区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抓好阵地建设。一是抓办公阵地建设。管委会挂牌成立后,由条件好的经营户提供办公场所,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道路门店又划分若干个片组,每个片组设一名组长,对每个店铺建档管理,实行一店一档制,并签订好《自治公约》。二是抓宣传阵地建设。在道路门店醒目处设置宣传栏,及时公布管委会信息、宣传防盗防骗防火及一些法律知识。三是抓治安岗亭建设。在街面重要位置设立治安岗亭,悬挂旋转式警灯,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执勤、巡逻,用电子喇叭提醒商户加强防范,重点照看街道两边停放的机动车辆。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办事处各线办、站所分工负责,加强对各管委会的工作指导和督查。其中党政办负责建立和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好流动党员,开展好党员活动;综治办、派出所负责加强街面店铺联防网建设,做好各店铺治安防控工作;计生办负责道路门店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动态台账;城管中队和城管办负责道路门店“门前三包”和城市管理;财政所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平安街店”创建活动的培训和奖励,年终召开评比表彰大会。

三、众志成城,平安创建显成效

由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平安街店”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一是改变了工作格局。由原来分散管理到“街道监督指导、社区牵头组建,管委会自我管理、片组具体落实、门店自治协作”的集中管理,形成了“街道—社区—管委会—片组—门店”的五级管理格局,方便了街道各项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降低了发案率。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由于治安岗亭的电子喇叭和义务巡防队员的时刻提醒,道路门店入室盗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 篇6

典型材料

乡 村

(2011年10月22日)

乡 村是 乡南大门,分布在县道两旁,现有人口2177人,村民小组23个,中心院落10个,耕地面积1968亩(其中水田1126亩,旱土842亩),山林面积980亩,小II型水库1座,村小学1所,党员36人,修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了农家书屋,建立了远程教育和文化共享站点。近几年来,我村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创先争优,采取“村党支部领导,村民委员会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管理进一步民主,全村发展决策进一步科学,干部为民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进一步构建,全村上下呈现领导有力、管理有方、安居乐业、安定祥和的良好发展局面。现将长铺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服务理念

我们村支两委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牢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的宗旨。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提高生活水平,致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为目标,带领群众发展油茶、花生、优质稻、柑橘、可再生高粱、养猪等产业,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切实促进农民增收。硬化村道,鼓励村民使用沼气能源,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维护村民权益,各项惠农资金都通过“一卡通”及时发放,村干部没有截留、挪用惠农资金。

二、科学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村支两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做文章,用科学发展统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成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硬化了村道1公里,拉通了通组公路2公里,完成了通组公路铺沙,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争取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资金48万元,修建了砼砌石排水渠420米,安装了U型槽水渠2830米,整修了飞哈坝1座;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建成了长130米,宽1.2米,高1.27米的标准排水渠,使我村农田基本能旱涝保收;完成了3口山塘清淤;争取了村集中供水工程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全村18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现已动工修建。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建成了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2座;办成了“长铺万亩花生基地”;新造油茶林300余亩;种植柑 橘200余亩;年发展优质稻生产500余亩;发展可再生高粱300余亩。我村农业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建成了示范。

三、管理民主,全面促进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我们村支两委坚持民主管理村级事务,村支两委不专断、不独行,充分尊重民意,让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凡重大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坚持党务和村务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村干部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促进全村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完成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确认,村民无任何异议,没有因确认不公而上访的现象发生,我村因此成为全乡落实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的示范村;二是落实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指标,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给真正需要的人,切实解决困难户无房居住的问题;三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确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2011年我村新农合参合率达95%,新农保参保率达80%;四是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以村为主,建好计划生育“三位一体”阵地,完善计划生育基础资料,掌握生育动态,完成出生人口上报,摸清违法生育底子,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2010年我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示范村;五是发挥远程教育学习的平台作用,严格按照教学计划 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党员、群众收看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文化娱乐等节目,提高了党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了党员、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六是实行村帐乡代管,我村全部账目已移交到乡村帐乡代管站,严格执行报账制,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四、平安创建,努力构建和谐平安长铺村

社会治理创新:宁夏的探索与经验 篇7

1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

政府以构建和谐宁夏为目标, 强化了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服务的治理, 在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上取得明显成效。

1.1 医疗卫生方面

在方便群众看病和医疗保障上创新, 主要有三点:

1) “先看病后付费”的模式。为减轻患者看病负担, 提高基层医疗治疗比例服务质量, 提升城乡患者的满意度, 2014年5月起, 宁夏试行“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服务模式, 凡是参加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患者, 以及经当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部门审核确认的流浪乞讨人员, 都适用于该诊疗模式。自试行以来, 人均个人支付下降42.7%, 试点县、乡医疗机构患者比例提升了5.86%, 县域内住院患者比例得到了合理分流。

2) 基本医疗制度提供的新方法。作为为公共产品的基本医疗制度提供的方法上, 2014年以来宁夏开展向群众提供普惠性健康体检尝试。在2014~2016年体检周期, 连续三年以上参加医疗保险并缴费的人员可享受5大类35小项的免费健康体检, 并通过体检为城乡参保居民及企业退休职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

3) 医疗保障上建立大病保障制度。2014年3月, 政府采取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 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参加医保的城乡居民, 住院费用按基本医保政策规定报销后, 一年内患病自负费用超过6000元起付标准的, 给予第二次补充报销。此外, 自治区创造性地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等20个重大疾病也纳入保障范围并且提高报销比例, 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困、因病致贫的问题。

1.2 社会保障方面

社会保障上的改革与创新, 主要体现在自治区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爱与保障, 充分彰显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1) 老年人服务上。2013年底, 宁夏老年人口22.8万人, 到2014年已增长为23.75万人, 占总人数的13.8%。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 近年政府推行了多项服务老人的惠民政策和措施。以每年老龄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的银川为例,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服务老人。2013年银川市城乡老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低保金每人每月提高至350元, 农村每年每人提高至2300元。对高龄老人, 统一城乡发放标准, 80-89岁、90岁以上老人发放标准分别为每月每人300元、350元。100周岁以上的老人, 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长寿保健费。2014年政府又实施了对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优惠政策。

2) 单亲母亲服务上。为救助生活困难和残疾单亲母亲, 银川市政府自2013年在58个社区试点实行“康乃馨”关爱单亲母亲行动的惠民工程, 2014年在宁夏各地推广。该工程以自治区妇联为主, 城市社区为依托, 建立单亲母亲信息库, 积极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 着力为贫困单亲母亲家庭办实事。

3) 残疾人服务上。为有效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012年以来自治区连续多年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项目。这一惠民工程是根据盲人、聋人、肢体残疾人家庭的需要, 安装升降灶台、语音电饭锅、厕所把手、语音对讲门铃等生活设施。根据宁夏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 仅在2014年就为400户家庭免费安装了无障碍设施。

1.3 住房保障方面

自治区政府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 秉持“高层次住房由市场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必须由政府负责”的理念, 鼓励引导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养老地产组合开发, 推动房地产由单一产权向多元产权转变, 大力实施城乡安居、提质扩容、绿色建筑等工程, 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与房地产业的良性互动, 仅2014年投资13亿建设公共租赁房2.45万套, 改造棚户区9.2万户, 改造危房4.5万户, 充分满足了居民的不同住房需求, 极大地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以银川棚户区改造为例, 政府为解决老城区下水不通、保温差、暖气不热等老房子的“老年病”, 倾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棚户区改造, 据政府统计, 2009-2015年, 改造面积11402600m2, 使40391户居民受益。

1.4 公共安全方面

2014年以来自治区政府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领域整治活动, 在城市运行、教育、道路运输、水利、公安消防等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在公共安全设施提供的数量、质量上, 以及运行和使用的效率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在城市运行领域, 整改重大安全隐患22处;教育领域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整改222个安全隐患;道路交通领域计划投资4.04亿元, 以道路整治、危桥改造、交通设施完善为重点, 整改隐患29处;水利领域至2014年7月已投资5.2亿元, 用于灌区续建配套、苦水河和清水河防洪治理;在公安消防领域, 实施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 建立以指挥高度网为主的无限通讯专网、卫星通讯网和区市 (县) 两级移动通讯指挥中心的建设。

1.5 社会体育发展方面

自治区政府关注体育事业发展, 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并且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据统计数据显示, 至2014年底, 建成自治区级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3座, 各地级市均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体育馆, 县级体育场馆覆盖全区21个县 (市、区) , 2/3的乡镇实施了“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全区人均公共场地面积达到2.08m2, 位列西部地区第二。

1.6 环境建设方面

根据宁夏实际区情, 自治区政府确定生态优先发展的战略, 提出“环境建设是最大的民生, 我们将做好绿化、水系、空气三篇大文章。”一方面通过“四大行动计划”解决环境问题, 先后提出了《全区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宁东基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区节能降耗行动计划》等四大计划, 深化污染防治, 严格环境监管, 着力从多个方面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重点建设宜居城市。特别是银川市在宜居城市建设上投资力度较大, 推进步伐较快, 建设成效较突出:实施绿博园、小微公园、贺兰山路、亲水大街景观提升工程, 使城市环境越来越宜人。2014年开园的绿博园, 建设面积380hm2, 总投资达15亿元, 园中齐聚了各地的奇花异草, 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美场, 也因其博大、静美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现已成为银川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在改善居民的周边环境上, 银川市政府积极推进小微公园的建设, 继2014年建设南塘园、书香园、翠园等11个小微公园后, 2015年又投资9500万元, 再建面积24万多平方米的10个小微公园, 实现让百姓出家门进公园的愿望。

2 宁夏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

2.1 以简政放权为契机, 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 政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在组织上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 将25家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由行政审批服务局直接实施, 推行一个公章管审批制度, 即市民以前要用5个工作日办理的四证一章, 现在仅用一个小时就能在市民中心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结。在程序上简化审批环节, 政府从清理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入手, 通过扎实组织开展“三减” (减程序、减时间、减费用) 工作, 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0%, 500多项业务实现了一站式审批。在事项上减少审批项目, 将近150项审批事项精简为80多项, 300多项管理服务事项精简为88项, 实现服务大厅以外无审批, 切实达到行政审批服务“两提高” (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的效果。

2) 多部门协同, 保证政策的落实到位。社会管理领域多、内容杂, 涉及多层次多部门, 为扭转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的问题, 宁夏在政策的制定以及落实上, 努力做到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农民养老为例, 为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 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 由主管部门人社厅牵头, 财政、人事、农牧等多部门就财政补贴资金、银行预收账户设立、资金收缴、参保资格确认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协调, 解决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共同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

3) 做社区治理的“加减法”,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立足点, 为改变社区的行政化倾向, 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功能, 政府制定了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清单, 清单以外的事项不经批准不得给社区下达。如确需社区配合的、非清单内的事项, 必须由政府向社区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在社区治理上做“减法”的同时也做“加法”:一是保证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 如银川市对社区公益用房不足500m2全部限期扩建改造;二是加大资金支持, 每年拨付12~15万元为民办实事资金, 在社区党建方面也给予2~5万元金费;三是增加社区工作岗位, 提高员工待遇。政府为社区配备3~5个公益岗位, 为稳定社区工作队伍, 出台政策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水平。

2.2 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众权力保障

在宁夏650多万总人中, 回族人口达230多万, 超过总人口的1/3, 因此, 民族事务的管理在全区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推动民族宗教事务走上法制化轨道, 宁夏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先后颁布162条地方性法规, 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首先, 发挥民族干部在民族团结事业中的作用。在干部任用上, 自治区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并在关键岗位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至2014年10月, 自治区33个区直部门班子有28个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 63%的市县党政一把手配备了民族干部;其次, 多办顺民意、惠民心的实事。在回族最集中的西海固地区, 先后实行扶贫攻坚、生态移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公路建设等重大工程。最后,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如“民族团结月”活动, 在每年的9月份开展, 已连续开展了20多年;再比如长期开展的“邻居节”结队帮扶, 驻宁部队与376座清真寺对队共建等活动, 在全社会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共同意识, 实现了民族地区长久的和谐稳定局面。

2.3 着力促进城乡公务服务均等化

1) 支持农村妇女创业。改善农村妇女地位, 要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自治区政府鼓励妇女自主创业, 对农村妇女在农家乐、农副食品、养殖以及文化产品等行业的自主创业, 政府都给予大力扶持。如银川市政府全面推行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据统计, 从2012年至2015年7月, 政府累计发放10.85亿元, 共帮扶17670人 (次) 创业, 2015年至今发放小额贷款24173.5万元, 支持4416名妇女创业。

2) 健全农民的养老问题。一方面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随着新型城市镇化步伐的推进, 城市周边土地越来越多的被征用。面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不充分的问题, 政府高度重视, 在财政投入力度。2015年, 政府核定个人养老保险费用9158.42万元, 落实政府补贴资金1.62万元, 为3031名到龄人员每月按768~814元发放养老金。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多途径解决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随着农村土地流转, 年轻人纷纷到城市谋求生计, 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在农村逐年增多, 政府不断探索和健全养老服务新途径, 开办村级养老服务中心, 并且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农村养老产业。以宁夏贺兰县为例, 2014年该县首家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在立通镇通利村成立。服务中心由村中学改造而成, 94间平房, 106张床位有效地解决了本村、邻村老人养老问题, 空巢、孤寡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保健等服务。

3) 教师城乡轮岗推进教育均衡。为缓解宁夏城乡师资力量悬殊、教师配置不均衡、优势资源过度集中城镇的矛盾, 地方政府探索出教师城乡轮岗的新模式。例如地级市吴忠, 对2008年以来招聘并分到农村的50名特岗教师与城镇优质学校和名校的50名骨干、优秀教师采取置换的形式进行“代培” (两年) 和“支教” (一年) 。通过“代培”、“支教”这种城乡互动、城乡互补的方式, 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 推进城乡医疗同一水平。首先, 在山区建设三甲医院。为让山区群众也同城市人一样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自治区在宁夏南部山区建设了一座综合性的三甲医院。医院坚持从硬件、人员、技术和质量同城市持平的原则, 通过减免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的费用, 提供免费午餐等措施, 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看大病难、看名医难、看大病贵、看大病远”的问题。其次, 医改中推行“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改中基层政府特别重视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如在宁夏永宁县医改中, 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这得益于医改中的“县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县医院选派十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闵宁镇卫生院, 挂牌成立县人民医院分院, 启动县医疗整体托管闵宁镇卫生院的工作, 在乡镇医院看病和县医院看病, 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

2.4 坚持利民、实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多年来自治区政府围绕提高民生福祉, 不断加大投资, 持续实施民生工程。以民生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例 (见表1) , 文化、体育、娱乐业上的投资, 从2012年的8.03亿增加到2014年的22.50亿, 提高了近3倍。为利民、实民、惠民, 政府锐意改革, 勇于创新, 敢于担当, 在民众最为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移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率先实施“营养早午餐工程”, 率先实行药品采购“三统一”政策, 首创廉租房配建制度。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促进农村人口和南部山区贫困人口向沿黄经济区转移, 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的贫困问题。2014年政府更加注视民生, 提出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不懈地办好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 突出抓好创业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居家养老、“菜篮子”工程等10件重点实事。

2.5 坚持社会治理社会化、民营化、市场化道路

社会领域各项事业完全交给政府难以满足居民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 自治区政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打破政府作为单一公共产品提供者的思维, 坚持社会化、民营化、市场化的道路, 拓宽公共产品的供应渠道, 实现公共产品服务主体与供应模式的多样化。以银川市城市休闲公园绿地为例, 政府引入市场机制, 服务外包, 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聘用专业团队对口管理。2014年由于人力原因, 金凤区辖区约50km、800hm2的艾依河曾一度处于管理无力、无人管护的状态, 当年10月, 政府将河沿岸的管护工作推向市场, 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 使艾依河河道的护理走上了专业化长效管理的道路。

2.6 以有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为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012年, 宁夏启动“宽带中国.智慧宁夏”工程, 通过利用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打造智慧城市以广泛服务民生。在智慧城市建设上, 自治区立足于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按照有效的智慧城市维度 (后台数据的共享、职能部门的相通、公共信息的公开、服务窗口的互动) , 从顶层设计入手, 分三期建设大数据中心、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10大系统13个子模块, 实现后台数据的共享。同时, 为解决建设资金、后期运营等多项难题, 政府采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的商业模式。

摘要:近年宁夏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突出体现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创新上。总结宁夏社会治理创新经验, 主要有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重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实施有效智慧城市等。

关键词:宁夏,社会治理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4]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5]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内容创新 篇8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加强

所谓的社会管理就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法规,进行社会系统组成部分、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因此,进行社会组织和事务的管理,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各种矛盾与冲突进行协调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法律为保障,以行政强制为基础,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实现管理内容的创新,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社会管理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社会管理内容创新的认识,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将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

一、促进社会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

促进社会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加强创新意识,是保证社会管理工作实现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关键。

社会管理人才,是指就业于社会管理各个职业领域的人才队伍,一般可以分为职业化、专业化及社会化三种。加强社会管理离不开合格的高素质、高能力的社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组建。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职业化和专业化社会管理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此来促进他们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市场化招聘机制,进行优秀社会管理人才的选拔,从而为社会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要想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对其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保证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理清政府的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的构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公共需求的增多,片面依靠政府的管理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首先,要对政府的管制职能范围进行缩小,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仲裁能力和制定规则上,以此来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社会组织能够转移政府部分职能,对政府管理工作进行辅助,并且对社会领域改革方向进行代表。因此,加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使其适应社会建设的要求促进其管理体制的创新,从而实现社会组织的自我建设和内部的治理。最后,还要注重发挥公民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公民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元素,社会管理离不开公民的支持。所以,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其社会主义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完善公民之间互助机制的建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三、创新管理工作,改善民生

社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控制的问题,它还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社会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民生的改善。实现民生的改善,一方面,要进行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加强网络等新兴多媒体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实现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统筹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矛盾的化解,做到以人为本,了解民众的需求与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以此来进行社会矛盾的缓解。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

四、围绕基础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加强,就必须围绕基础管理进行工作的开展,以此来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要加大国家公共资源和资源的投入,实现社会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要加强矛盾激化预防机制的建立,定期开展矛盾摸底排查,进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实现问题的多渠道发现与掌握。同时,还要促进多元调节机制的完善以及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的创新。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司法调解一体化的调解格局的构建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立,能够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应

急、急救水平,对各类社会问题进行及时地化解,确保社会稳定。

总之,加强社会管理及内容的创新,是实现我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管理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以此来增强社会管理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与管理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海泉.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思考.政法学刊,2011.

[2]李春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

[3]任国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筑社会和谐体系.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6.1 篇9

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布来源:贵州省知识产权局 点击次数:150

11月18日至19日,省委在瓮安县召开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11月25日,省知识产权局采取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副处级以上干部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地学习了栗战书书记在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针对瓮安在三年之内取得的由乱到治的成绩和经验开展了气氛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瓮安三年实现由乱到治,最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对贵州、对瓮安的关心指导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同时也取决于当地党委、政府能认真反思自身问题,坚决转变作风,坚定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努力改善社会环境,从而以实际行动重新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因此,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地帮助人民群众排难解困,努力化解民怨、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尤其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切实转变作风,把为民履职、为民担责、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作为一名党政机关干部,必须时刻对百姓心存敬畏,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清楚群众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同时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才能让群众满意,真正让自己成为广大民众的贴心人和知心人,切实做到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心系群众、为民谋利,做到公心、公开、公平、公正,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努力为贵州实现“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生产安全、干部安心、群众安逸”做出自己积极应有的贡献。

为了深入抓好对会议精神尤其是栗战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华同志围绕栗战书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5条贯彻实施意见:一是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栗战书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让局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做到人人知晓,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通过组织观看“7·26”和“8·11”事件录像,切实强化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要认真总结今年的党建工作,着重围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挂帮联系县等活动,从“看与群众的距离拉近没有、看工作效率提高没有、看服务意识增强没有”等多个方面去检验我们的作风是否真正得到了转变,尤其要紧紧围绕栗战书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进行思考,超前进行谋划,高标准谋划好明年的机关党建工作;三是局领班子成员和机关各处室以及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尤其是栗战书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带领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贵州精神”,结合年初制定的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对

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并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工作,以确保今年各项职能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局领导班子、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都要对照栗战书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10个方面48个问题,结合自身职能职责逐条逐项进行梳理和自查,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五是要通过学习实践,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始终做到秉公用权,坚决杜绝随意拍板和“一言堂”现象,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地营造与全国同步建设小

上一篇:高中生关于和谐演讲下一篇:小学校园育人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