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12-09-17
点击:3133
近年来,丹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大力抓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工作,努力探索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现状
丹阳市是较早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地区之一。早在1999年,我市就选聘了首批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截止2011年10月底,我市通过每年选聘,逐年增长的方式,先后有216名大学生村官分配至我市参加新农村建设,目前在岗的共有164名,基本完成了上级组织部门提出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作计划。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既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眼界宽、知识丰富的优势,也有利于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以我市为例,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基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主要扮演村务决策助理员、文件材料起草员、远程教育管理员、文书档案保管员、村情民意调查员、上下沟通联络员、困难群众服务员、乡风文明指导员等角色,在村级组织日常运转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融入难。大学生村官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角色转变过快,对农村情况普遍不熟悉,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足,往往事倍功半,不易被群众接受,甚至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
二是角色定位难。大学生村官普遍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既非上级党委、政府派驻的干部,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村“两委”成员,身份较为尴尬,要得到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的认同相对较难,往往难以发挥较大作用。
三是思想顾虑多。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开展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工作不适应,心理落差大,思想上产生困惑,有的甚至产生恐慌,不愿意主动融入农村环境,在思想上存在着“过渡或把到村任职当跳板”的想法,没有扎根农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准备。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扎根,是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是能力有欠缺。一些大学生村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团结班子一起干的能力、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自己创业作示范的能力比较欠缺,得不到群众认可,还有的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眼高手低,作风飘浮。
三、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强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一是落实待遇保障机制。在工作条件上达到“四个一”。为每名大学生村官落实一辆电动助力车、配发一套办公用品、发放一本工作日志、提供一份电话号码本。在经济待遇上做到“四个及时”。及时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及时办理工资卡,按月足额兑现大学生村官工资及生活补贴,及时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及时协调办理大学生村官组织关系、落户和人事档案。利用青年节、中秋节、元旦等节庆日,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比赛、联谊会等文体活动,使大学生村官能够感受家的温暖,安心在岗位工作。二是建立结对帮带机制。结合上级组织部门开展的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手拉手”活动,组织了86名离退休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同时明确各镇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的第一帮带责任,实施“师徒式”结对,加速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与电信部门联合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通过多形式沟通,形成大学生村官之间、大学生村官与领导之间上下联动机制,营造出宽松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日常考勤管理制度和目标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实行“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三结合的目标考核机制,日考勤、季汇报、年终述职评议后的综合结果作为评优、奖惩、续聘的重要依据。通过树典型,找差距,形成在工作中比干劲、在学习中比成绩、在服务中比奉献、在实践中比创新的氛围,不断激发工作动力,努力争当优秀、创造业绩。
(二)注重培养,加快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的速度。一是注重能力提升。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年初制定学习计划,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明确每年完成一篇调研文章,每月上报一篇信息,每月读一本好书,交流心得,提高素质。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把在基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网络、书本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活学活用,向群众传授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轮训,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由市、镇两级财政落实大学生村官培训的专项经费。采取领导讲学、先进事迹报告、现场参观典型、优秀村干部介绍成长经历、举办学习论坛等形式,努力培育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200多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的学习。三是鼓励支持创业。坚持从创业引导、资金贷款、技术培训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扶持。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咨询服务中心,编制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创建一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实践基地。今年5月份,我们与中国银行和江苏省阳光再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联合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推荐会,并协调农林、国土、科技等部门给予技术、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全市创建了4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10多个创业项目被列入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创业重点培植项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工作创新
2008年,中央决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以来,上饶县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55人。如何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已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务必深入思考、认真研究。
一、近几年上饶县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近年来,上饶县围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奋发有为、爱岗敬业、实干兴饶”的大学生村官队伍进行了有益探索。
( 一) 创新工作机制,引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
一是创建定期培训制度,实行“递进式”培养。上饶县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聘请政治、法律和企业界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采取“点餐式”自主选学、“配餐式”专项培训、“订餐式”学习讲坛等形式,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多样化辅导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参训时间不少于7天。2008年以来,上饶县共举办各类村官培训17期,培训235人次。通过培训,不断拓宽大学生村官的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村官从“单一管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带富型人才”的递进转化,为新农村建设源源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二是创建“4 + 1”帮扶机制,实行干事创业“个性化”培养。根据大学生村官实际情况,制定“4 + 1”长效帮扶机制: 即建立4名“导师”帮扶1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机制,具体为: 县四套班子领导为“德育导师”、镇( 乡、街道 ) 副科级干部为“学习导师”、镇 ( 乡、街道 ) 包片干部为“工作导师”、村(居)干部为“实践导师”,做到定期交任务、教方法、做示范,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乡情村情民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同时,制定“个性化”的创业帮扶培养规划,将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让大学生村官“干事有目标,行动有方向”。截至2014年上半年,上饶县86名在岗大学生村官走村入户,走访农户1580多家,联系科技示范户29家及贫困户71家,召开“民情恳谈会”62次,确定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富项目112项。
三是创建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实行“动态化”培养。上饶县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培养基金,对聘用期满后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干事创业型大学生村官,除保留其工作、生活补贴,对表现突出者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潜力大、成效显著的,优先纳入镇( 乡、街道) 后备干部队伍实行重点培养,进行动态管理; 明确品学兼优、爱岗敬业的大学生村官,可享受续聘、公务员、选调生考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研加分等多项激励政策,打造留得住人才、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健康成长的软硬环境。
( 二) 创新服务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
一是强化组织关怀。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每年年初召开全县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通报全年教育培养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 每季度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思想汇报,促进大学生村官成熟成长。同时,加强工作指导和心理辅导,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社会实践观摩和交流学习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学生村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二是创新自我管理。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成立“上饶县大学生村官协会”,以“打造平台、增强本领、提升自我”为宗旨,采取上级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参与管理、协会搭建平台、村官主角“唱戏”的形式,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对内自我管理、自我交流、自我提升的平台,对外塑造形象、品牌推广、公共服务的舞台,促进大学生村官群体合力干事创业、谋求抱团发展。协会自2014年5月至今,已积极开展了与全县贫困大学生“结对帮扶”等多项公益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了80余次进村入户宣讲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政策宣传等活动,此举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和需要,适时开通了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网络平台,开设了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交流论坛、服务村民QQ群、村务建设微博,设立了大学生村官电子邮箱等,还编印了大学生村官简报。截止目前,已发布村务建议微博文章126篇、村民服务热线电话1380多次,解答村民QQ问题6670多个,编制大学生村官简报18期。
( 三) 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成熟成长
一是创新考核机制。各镇 (乡、街道) 建立“大学生村官业绩档案”机制,内容包含基本信息、现实情况、主要业绩、奖惩情况等,做到按月归档,年终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审核归档。同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组织与群众共打分”的方法,即采用百分制量化积分考核方法,组织考核和基层干部群众测评各占50分。组织考核包含在村在岗情况、联系服务群众、宣传落实政策、推广科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五项,每项各占10分; 基层干部群众测评包含镇 ( 乡、街道) 干部测评 ( 15分) 、村干部测评 ( 15分)、群众代表测评 ( 20分) 。对大学生村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等次、期满考核等次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是完善督导机制。对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实行《民情日记》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定期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记好民情日记,定期撰写工作体会,县委组织部实行“四个一”的督导机制,即一月一小结,一季一交流,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增强了大学生村官“抗压力、增动力、添毅力”的理念,培养了大学生村官“积极履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情操,营造了大学生村官争当“爱学、爱岗、爱村”大学生村官的浓厚氛围。
三是建立评优机制。制订了大学生村官评优办法,组织部门每年按30% 的比例评选出全县优秀大学生村官,同时,向省、市推荐表彰对象。近年来,上饶县涌现出了钟丽君、孙文、熊进莉等一大批省、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和最美村官,立标杆、树典型,发挥了表率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对大学生村官的规划指导不全面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群体,群体中每个人的进退留转并非从一开始就有完善的规划,特别是面对期满后的人生选择,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针对性规划指导,他们当中大多数在担任大学生村官期间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扎根农村的目标和打算,很多人只能报考公务员; 对不少大学生村官来说,到农村创业发挥更大作用是他们美好的理想,在现实却无从下手,纠其原因,不外乎在对大学生村官的人生规划指导方面存在着缺失和不足,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的规划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待解。
( 二) 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服务不到位
目前,各地大学生创业尚无完备的政策服务体系与之配套,还存在诸多“盲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多层次、宽领域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政策和法制咨询服务,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保障办法、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方案等,激励和保障大学生村官创业; 根据情况联合财政、工商、金融等部门机构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为经过评估和考核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难题; 同时,降低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准入门滥,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有限度的提供场地补贴,降低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本; 根据情况对具有较大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进行税收减免。
( 三) 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不完善
当前由于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角色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等难以明确界定,考核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是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应在管理工作中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体系和更加科学的动态管理模式。可以探索依托县一级人才培养部门统筹、协调大学生村官和地方各级政府、村干部和农民之间关系,在保障大学生村官合法权利和利益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监督和检查工作,着力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体系。
三、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对策建议
多年的实践表明,上饶县大学生村官队伍为广大基层组织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逐步构建起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同时,也为农村基层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 一) 健全政策法规,优化工作成长环境
完善法律法规,为优秀人才融入农村集体提供法律保障。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方式,以解决大学生村官要求进入村委班子的选举身份问题; 可探索实行双向选派机制,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可实行大学生本人和推出岗位村 ( 居) 双向选择,同时实行同等优先和就近安排原则; 建全导师帮带机制,落实乡镇 ( 街道) 、村( 居) 干部“手把手帮扶”制度,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成长环境。
( 二) 拓展培训途径,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探索建立培训制度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充分发挥党校、“三农”培训机构的作用,整合各方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体系,分别针对不同类别开展重点培训、示范培训和适岗培训,建立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岗位职业化。
( 三) 构筑发展平台,完善创业帮扶服务机制
积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加强技术学习,走自主创业发展农村实业的道路。探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小额创业贷款,或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或与农民结成村级产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举办创业技能交流会,广泛开展SYB( 创办你的企业) 等创业能人大会,增强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村官选择创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各类服务。
( 四) 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着力点
D267.6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一个长久话题,也是一个长期建设,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也是一项永久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应有之意
大学生党员潜力大、具有远大前途和历史责任,是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成为必然。除此我国对于卓越的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对于高校党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刻不容缓。
(二)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无论是“三严三实”还是“两学一做”教育开展,都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党员队伍越来越大,数量与质量必须保持正相关。一些党员容易好大喜功、思想迂腐等,严重影响着整体党员素质和质量的提高。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的意义就在于对大学生党员时刻进行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严格纪律,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进行质量把关,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三)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加强该支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成为必然。只有建设一批能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团体团结奋斗力量的党员,才能发挥党员模范先锋这一作用。[1]
二、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纯,服务大局意识较弱
在大学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本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然而在许多学生眼里,成为党员不过是为了毕业后能够适应许多行业优先招收党员的硬性要求。这些学生没有拿党员当回事,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急功近利,思想腐化,这严重降低了党员的质量。正是由于入党动机不纯,许多学生党员缺乏集体意识,缺乏服务大局的意识。在利益面前抛开了党员身份,更多的表现出自私的心理。入党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党章取得证书的过程,更是思想上对党的誓死追随。现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与以往的学生党员队伍相比思想僵化,停滞不前,受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不能及时的端正三观,种种现象严重的制约着党员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生党支部发展不完善
许多学生党员反应找不到“归宿”,成为党员过后,渐渐地与组织渐行渐远,甚至组织开会或者进行学习党章党规时大家都是敷衍了事。除此,许多大学生党支部只是一个形式,并不能将党员集中进行学习或者参加一系列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种种现状也深刻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党支部发展的不完善。[2]这种不完善的体制不仅束缚着党员进行自身提高,而且使得整个大学党员分散化、不能形成一支具有正能量、能够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的先进队伍。
(三)高校关于党的学习问题的脱节
大学生党员队伍发展的好与坏离不开学校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思想僵化等问题也反映出高校关于学习党的知识机制的不足。尤其是高校在加强党的学习问题方面呈现脱节现象,即高年级与低年级党员之间的学习的脱节,高校教师队伍党员的学习与学生党员队伍学习之间的脱节,高校关于对党的学习与中国共产党的最近关于党章党规等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的学习的脱节。
三、建设一支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队伍应该把握的三个着力点
大学生队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大学生党员队伍起着核心力量。建立一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大学生党员队伍迫在眉睫。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起着引领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它的作用不仅是宣传理论知识,更是通过学习引领学生思想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对于加强目前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引领地位不可忽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拥有纯洁性的思想,端正入党动机,才能真正意义上符合党员的标准。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把握住学生的特征,运用互联网思维,使其思想引领模式更加与时俱进。
(二)完善组织结构,发挥大学生党支部作用
以往大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往往自行的进行弱化,造成组织分散。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作用能够使得党员进行集中,形成合力,在大学生中发挥其模范先锋作用,一经形成,其渗透力与影响力便不断扩张,提升整个学生群体的素质。对于组织结构的完善,首先必须做到一面旗帜的作用,即党支部书记必须是领头羊,以他为旗帜就要求他必须是大家公认的榜样。其次必须做到两重身份的转化,即党员与群众身份的转化,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不仅是党员之间进行交流,党员与其他群众之间也要保持紧密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进行讨论时才能真实的提出现状,使得组织生活能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进行社会实践。最后要做到各司其职,建立长效机制。一个组织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必须建立责任机制。对于成员间的关系,组织必须进行哪些活动都要进行规划,并且落实。例如每一次的理论学习或者社会实践,都必须进行会前会后讨论,畅所欲言。
(三)进入学习新常态模式
不仅是党员,任何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都必须进行不断地学习。党员要想保持先进性,必须进入学习的新常态模式。即在大数据背景下,多种自媒体的运用中,身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时刻认清主流意识形态,坚决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入侵。要适应学习新常态,在众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关于加强党的学习问题的种种脱节造成党员党性修养大大降低,新常态下,把握学习的关联性是基础。建立空间互帮机制已成为必然。首先确保学习交流的总体覆盖。即整个大学的党员不分身份、职称共建一个平台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也体现出了不分地位高低、平等学习的权利。其次缩小范围进行学习,即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进行互帮互助学习和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的相互传播,还给各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最后精准帮扶,即“一对N”,一是教师,“N”代表学生黨员,根据实际党员数量进行分配。这一模式的实行有利于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3]
四、结语
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能够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促进队伍的良好发展,形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核心力量。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现在的大学生党员具有更加复杂、难以掌控的特点,需要我们把建设一批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让大学生党员在基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向前.探析“90后”大学生党性修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
[2]张在金,江秋霞. 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鹤组发[2011]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
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织:
为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责任意识,认真扎实抓好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规范管理大学生“村官”,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怀化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实行)>的通知》(怀组„2010‟9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大学生“村官”工作责任意识 大学生“村官”工作倍受上级党组织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我区自2008年接收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以来,各级党组织重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街道要把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责任上更加强化,努力使我区大学生“村官”思想稳定、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1、严肃工作纪律。大学生“村官”聘用期间,必须在村工作,乡镇、街道及以上机关和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临时性、突击性活动除外。大学生“村官”可以参加乡镇、街道机关及其办、站、所和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性短期跟班学习,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
2、明确工作任务。大学生“村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深入基层、走访农户,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经受历练、增长才干。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精神,帮助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等工作,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完成上级党委政府、村党组织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创业,领办、创办致富项目。
3、严格考勤制度。各乡镇、街道要严肃工作纪律,健全考勤、请销假、工作日志、工作例会等制度,设立考勤情况登记簿,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大学生“村官”请假原则上要书面请假,逐级报批,一天以上由村支部书记审批,三天以内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批,三天以上由区委组织部审批。遇特殊情况紧急请假的,事后必须补齐有关书面手续。凡不请假擅自离岗的,以旷工论处。
4、强化安全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日常安全培训制度,明确乡(镇)村两级责任人,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包括饮食卫生、住宿安全、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要定期排查、分析和处理大学生“村官”在住宿、饮食、出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结合实际,制定大学生“村官”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随时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异常动态,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妥善处理;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安全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5、注重结对帮带。各乡镇党委要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带,切实落实由区级领导、乡镇负责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为帮带联系人的“3带1”联系培养制度,细化帮带措施,明确帮带责任。帮带人要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积极进行工作指导,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创业扶持,解决具体困难。要力求通过结对帮带,加强队伍管理,强化培养措施,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锻炼成才。
三、加强领导,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落到实处
1、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各乡镇、街道要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人和组织委员为具体责任人,要按照《怀化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实行)》的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要制定培养计划,明确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完成角色转换、融入农村环境、积极干事创业、安心扎根农村、健康快速成长。
2、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工作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推介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工作实效。区委组织部将不定期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各乡镇、街道要定期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任务要求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管理水平。
中共怀化市鹤城区委组织部
2011年9月 日
主题词:大学生“村官” 管理工作 通知 中共怀化市鹤城区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1年9月 日印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一
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农民,更需要一批有抱负、有激情、讲奉献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聘任大学生到农村去,不仅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力之举,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希望所在,更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全国百强县的**市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且提出了“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工程。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气象,他们发挥自身专长,传递农业科技、传播先进文化、引进先进技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正日渐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2008年上半年,**市在岗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146名,计划年内完成“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从**市来看,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如下:
1、学历构成。大学生村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市146名大学生村官中,大专学历52人,占35.6%,本科学历92人,占63%,双学士学位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名。
2、任职情况。大学生村官大多担任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一些辅助性或事务性工作。
3、年龄性别结构。据统计,全市大学生村官中,男性占46.6%,女性为53.4%,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从年龄情况,以30周岁以下的村官为主体,占94.5%,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占总数的69.9%。
4、专业结构。**146名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主要以法律、管理和语言类为主,其中,法学类22名、公共管理类18名、外国语言类14名、电子信息类13名、计算机科学类7名、农林水利类7名,这六类专业人员占总数的55.5%;其他专业涉及市场营销类、文秘类、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财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社会学类、教育类、医学类、机电类等。
二、大学生村官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1、为农村发展充实了人才资源。新农村建设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人才的客观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城市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而我们的农村地区却始终面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的现象总体还没有根本改变。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足5%。从**的抽样调查情况看,2002年底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3%,其中高中以上仅占5%,大中专以上仅占0.48%;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少。从上可以看出,农民文化水平偏低,难以完全承担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尤其是大量农村精英流向城市,使农村人才更加缺乏。而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制约。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市泗门镇是最早实施“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工程的试点乡镇,该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组织公开招聘,2005年大学生报考与录用人数比例为4:1,2006年则扩大到12:1,参加“村官”考试的不仅有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学生,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学生。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大学生村官自身得到了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开阔、思维活跃,敢闯敢拼、敢于吃苦,工作热情高、能力强。上岗后,能够较快进入角色,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特长,积极配合书记或主任开展工作,能够对农村和社区的建设发展提出新思路、新主张。特别是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管理与建设、农民培训、文书档案管理、计算机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承担起了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档案管理员、村务协管员、活动组织员等职责。大学生村官们通过直接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专长,也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纷繁交织的农村和社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协调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
3、优化了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市的大学生村官中,中共党员60名(包括预备党员7名),占总人数的41.1%,其中30岁以下的大学生村官占近70%,具有朝气和活力;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类别非常丰富,明显改变了农村和社区的干部队伍结构。今年,正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部分在村(社区)工作2年以上,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被选拔充实到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据统计,**市已有10名大学生村官成功考取**市及有关县(市)区机关或事业单位。
4、提高了农村(社区)工作水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政策宣讲、远程教育管理、便民服务代理、文化活动组织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知识优势、技能优势,村级统计调查、计划总结、文档管理等工作更加规范。特别是在大学生村官在远程教育网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个站点做到了教育时间保证、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收到明显效果。村官们还在帮助村民办理宅基地审批、大病医疗费结报、身份证代办、残疾证申领、社会救济申请、代写诉状等便民服务代理上发挥独特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农村(社区)的工作水平。
三、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既优化了农村干部的队伍结构,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村官队伍稳定性差、人员身份界定难、缺乏配套机制和社会保障,难以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一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与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矛盾。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规范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基本法律,其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管理层都是村民通过履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方式选举产生的,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他们不是村民,更不是社员,这一选派方式本身就违背了村民自治法则,大学生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组织选调的方式进入进入农村的,他要取得身份的认同并为使自身行为符合合法性那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所谓“村官”的称谓其实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治理模式中的“官”“民”对立,事实上,村民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在本质上是都“民”而非“官”。
二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界定面临困境。“我们不是农民,因为我们没有土地;我们也不是公务员,因为我们没有编制;我们不是工人,因为没有各种等级;我们也不是事业人员,因为我们没有职称。”大学生村官到底算什么呢?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涉及两方面,一是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定位,其二就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定位。从目前情况,大学生村官都是和所在乡镇街道签署合同书的,那么从政府层面看,确实存在着身份的界定比较模糊、比较尴尬的困境。
三是大学生适应农村工作难度大。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之后,能否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安心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一方面,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而大学生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更缺乏农村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再者,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难以应对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
四是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问题非常突出,队伍的稳定性差。从总体看,大学生村官工程还只是一项权宜性安排,缺乏长远的制度性规划。而就大学生村官个体来说,大多数缺乏扎根农村(社区)工作的打算,不少人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冲着三年后单招单考的优惠政策而来,也有的人因为薪酬待遇与理想中的待遇有较大落差,无法安心农村。以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村官委员会对所属服务期将到期的大学生村官的继续服务意向调查为例,全区62名大学生村官,准备报考公务员的38人,占61.3%;打算继续学习深造的13人,占21.0%;打算继续服务基层的9人,仅占14.5%。从**市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情况看,也不外此,近两年来,已有10名村官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将是困扰这一实践的带有普遍性的根本问题。
四、完善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保障,健全激励机制。要按照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精神,结合实际,适时出台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明确身份、确保待遇、规范管理,加大奖优罚劣力度,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使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方面要明确大学生的人员身份,2007年江苏省已经明确规定,被录用大学生村官列为事业编制,但目前浙江省、**市还没有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进行界定,**市自行也难以突破编制序列;另一方面,要确保大学生村官的经济福利待遇,目前,**大学生村官的总收入基本上以不低于上社会平均工资为参照标准,部分乡镇(街道)还根据路途远近,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并解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但总的来说,没有政策上的定心丸,大学生村官们总觉得自己是“临时工”性质,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于住房公积金,现在规定“3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4年起由乡镇、街道统一为其办理住房公积金”。目前房价过高,大学生村官又大多处于为谈婚论嫁年龄,适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住房公积金,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也是稳定村官队伍的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同时,应该注重大学生村官的政治激励。积极开辟和疏通大学生村官出口渠道,通过能力和资历综合评价,选拔一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对一些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也可以通过事业制度的改革成为事业单位人员;对部分真正愿意扎根农村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经合法程序进入村级班子正式“扶正”。
一、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已有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践活动中,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村干部与村民的欢迎与配合态度,女大学生待遇的落实程度,专业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与村发展实际的对接状况,村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给女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提供的空间,凡此种种,这些从不同侧面指出了影响和决定女大学生村官取得成功与否的多种因素。
二、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具有一种不平衡的特征
在某一个现实的实践场中,常常会由于某一制胜规律的突出作用,引起工作中某个节点或某一环节的变化,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从而锁定成功的路径。比如,一个好的人缘和处事态度,一种有益于当地发展的农用技术,一次用努力和韧性把握住了的政策机会,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项目,一次有理有据、依纪依法排解的邻间纠纷,都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成功的种子。
三、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为主观能动性发挥预留了较大空间
自身基础与各种困难间的比例关系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影响事情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顺利推进成为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成功的可能存在于人们将可能变为现实性的自觉努力之中。
在调查和接触中,女村官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也非常值得深思。(一)女村官们的生活与工作现状
近年,各地区着眼于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构建城乡人才帮扶新机制,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实施多种形式,选派大学生到相对后进的农村任职,注意教育与引导相结合,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较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因为近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有限、方式简单、积极性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伴随着这支队伍。女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为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尽管女大学生村官在经验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利于农村干部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进步。
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女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缺失,她们往往能敏锐地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四是发挥了到村任职女大学生村官的优势。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等优势,在农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中,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促进农村和谐建设的作用。
五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她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她们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女大学生村官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和人沟通等优势,便于与农民沟通,能更有效的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她们能歌善舞,有文化,有文艺专长,也有利于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
但调查中,也不难发现当前女“村官”们刚进村都会面临一些困惑:如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情况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等。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难”:异地环境融入难、岗位作用发挥难、农村工作安心难。很多当地部门不给予充分重视和及时帮助,也就形成了一种“轰轰烈烈招进来,无声无息流出去”的局面。(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首先是部分地方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村官截留现象很严重。女大学生村官变“乡镇临时工”,有违国家招聘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一线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推进。对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过来还造成人才浪费。其次是后期政策不定性,造成女村官们工作不安心、不稳定。第一,性别的差别,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村书记也大多是中年男性,为了自身名誉、讲究作风,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性别的歧视仍然存在。第二,待遇的差别。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地村官的待遇也不一样。贫富不均的现象,使得很多村官在农村工作很难安下心来。第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大学生村官都对自己期满后的出路表示担心和迷茫,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同时也使村干部、村民,觉得村官到农村工作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拉开了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不能更加融洽的融合到一起。
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村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这里所讲的传统观念及世俗的眼光主要是指: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方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或拒绝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带着感性的思维来选择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所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真正去竞选村干部时,会被当作“外姓人”而受到排斥,就连在村委会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孤立。
四是女村官们自身思想上的不到位。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三)针对原因采取的解决途径
鉴于目前女村官们的现状,为了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短期的服务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有良性循环。建议应做出以下的努力:
1、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一项好的政策出台后,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政策的落实。否则,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通过与村民的接触,许多村民还不知道村子里来了大学生村官,许多镇没有将村官真正放到农村去,这说明村官政策还有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正是该项政策最棘手的问题,理论体系、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同时,缺少行之有效的基层实施监督机制来监督具体政策的落实。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第一,要逐步建立完善相应得配套实施,诸如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以防止大学生村官过于频繁的流动;第二,要通过制定更多的政策和待遇,比如说: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增长工资、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考核后,对于优秀分子,可以选拔进入镇公务员系列,或者是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等,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这样可以保证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几年的工作后,能感觉有所收获,而不是虚度光阴,对于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当是进行定期的培训,以达到在弥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的能力。
2、加强镇、村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解,打破传统的旧思想。在与大学生村官的交流中,发现许多村官都无法真正的参与到村子的管理事务中去,尤其是女性,村干部大部分认为女孩子在村里没有什么能干的,只能做些端茶倒水的活,所以镇里把她们借用上来,她们还有点工作上的满足感。还有一些领导者看来,当村官,主要是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不必指望他们做什么事情。大学生村官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服从他们的上级领导、听从领导的安排,至于他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到村里干什么工作、怎么干工作,缺乏实质性考虑和安排。因此,这种观念必须加以改变,作为领导,应当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一开始就应当明确或制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一方面能让他们明确工作的方向,同时也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能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基层工作中,而不只是作为一种摆设。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和村子的长期发展。
3、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当好村官这一职务,必须要做到认识和素质上的提升。第一,转变就业观念。要激发自己服务农村的热情与责任感,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形成一种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要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不能把“村官”作为“跳板”。第二,做好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关注“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自己与村干部、村民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学习的心态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接物。运用女性独有的特性,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应当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第四,做好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准备。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就想干出一番大事业,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学生气,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要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否则不仅得不到村民的和村干部的信任,更严重的是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和热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女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摆正好心态,做好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综上所述,镇妇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服务工作,明确了具体分管领导、具体责任部室,形成了各级妇女组织关心服务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体系。近日,镇看望女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调研,征求女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建议,结合镇实际,创建三大工作机制,真诚服务女大学生”村官”。
(一)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关爱机制
镇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建立一个日常联系制度。给每个女大学生“村官”建立移动电话、网络,做到随时了解和掌握她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找到关爱、服务的具体办法;二是建立一个定期交流的平台。镇妇联每月召开一次女大学生“村官”交流座谈会,及时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建立一个生日关爱活动制度。我镇妇联以电话、短信、贺卡、聚会等方式给每个女大学生“村官”以生日的祝福,让她们在村工作期间也一样感到有娘家的温馨;四是建立一个关爱帮扶的对子。我镇妇联在全镇各村妇代会中建立联系女大学生“村官”帮扶结对制度,让女大学生尽快熟悉和了解工作。
(二)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培养机制
镇注重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一是在工作中培养。镇妇联的各项活动和会议积极邀请女大学生到村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让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具体的工作方法;二是在实践中锻炼。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到镇妇联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女性素质的培训中,聘请女大学生为女性素质学校的义务老师,负责各村对农村妇女的远程教育工作;三是在工作中宣传。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村官”为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大力宣传女大学生到村女大学生“村官”在村上工作的成功经验、工作体会,积极营造女大学生“村官”“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妇女工作的管理机制
一、注重对大学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明显成效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性任务,不是简单的一个点、一个面就能全面实现战略建设的,所以,必须要进行主动的构建工作,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建设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精神内容,培养和弘扬大学精神,这样才能满足高职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以及办学理念,对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进行弘扬和培养。对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不断发掘,培养师生对学校的情感和荣誉感,能够因成为该校的成员而骄傲,有责任保护和宣扬学校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学校在后天方面还要增设一些具有学校标志的文化建筑,设计需要有一定的辨识度,并且制作有学校特色的校徽、校旗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创作校歌等增加校园特色的标志,让学生可以从外在的形式逐渐转变为内心的对学校的文化认可。
其次,高职院校还需要借鉴一些文化做得比较优异的本科院校的经验,加以创新。很多本科院校根据自己的文化底蕴都设定了关于自己学校固有的文化建设,这些建设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收获,让学生的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可以再上一个高度。虽然高职院校与普通的本科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但是,高职院校可以对普通院校的思想进行转化和创新,让其适用于高职院校本身,为学生创造出德艺双馨、学以致用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文化气质。
二、提高教师人文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主要的学院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院校文化层次和水平上的体现,在这里,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非常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教育水平,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师资品德和文化涵养,提升整个学院的人文水平。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只是狭隘地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上有所提升,现在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师进行转变,更多地关注人文教学,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提升对于学生人文教育的能力。
其次,增强全体教师的人文自觉性。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人文修养,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找好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融入区域文化和工业文化
高职院校是需要面向区域开展办学,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学校,所以,高职学校在教学上与区域的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文化建立的时候,需要融入区域文化和工业文化,这样也能与区域经济相互呼应,展现教育文化特色。
一方面,学校文化建设主动与区域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培育院校文化的本土特点。在学校文化建设时,把区域有代表性的风景或者是建筑融入院校的景观设计中;在校园活动开展时,还可以融入更多具有区域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课程设定上,也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地域特点进行开设,把学校形象与区域文化相结合。
另一方面,将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互融合,彰显职业的文化符号。工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结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代表,也是人们不断努力的成果,包含着人们所有的心血。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与工业企业建设之间相互借鉴,学习工业企业建设的精神,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让优秀的企业成为学校建设的代表,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引进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制度和管理理念,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管理接轨,让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学习更多知识。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进行文化建设上,最漫长的就是对精神的塑造,这不是短期就能生成的。所以,高职人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投身于对大学精神的建造中来,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高职文化,借助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为高职教育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庞世俊,王庆江.“道本器末”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环境[J].学术交流,2013(01):188.
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将配备大学生村官
《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总体目标规划要求:
一是明确选聘规模。强调要稳步推进选聘工作,不断提高选聘质量。到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
二是明确培养使用目标。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1/3以上的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干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三是拓宽发展渠道。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或继续学习深造,积极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输送优秀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非公务员,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
对规范大学生村官岗位管理问题,《意见》规定:
一是进一步规范岗位性质。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大学生村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
三是进一步规范选聘工作的组织实施。由省(区、市)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统一组织实施,或者由省、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由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合同。
对改进选聘办法、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强调严格选聘标准,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选聘重点高校、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进一步改善队伍结构。
二是提出创新选聘方式,借鉴一些地方选聘“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做法,探索采取学校推荐、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以及面向重点院校定向选聘等方式,增强选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选聘质量。
三是提出探索与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相衔接的选聘考试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任职。
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可享受系列优惠政策
《意见》强调,各地要建立离岗大学生村官谈话制度和职业推介制度,引导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前可免费托管人事档案、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3年内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报考研究生加分等优惠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补助大学生村官8000元到2万元
《意见》对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有四条规定:
一是按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新聘任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随之同步提高。
二是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三是健全和落实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险和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相关配套保障制度。
四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人均每年2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8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大学生村官可招考为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在激励优秀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方面,《意见》提出具体激励政策: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任满1个聘期、当选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乡镇公务员定向考录,录用比例一般应达到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总数的70%以上。任满2个聘期、当选并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满一届、考核称职以上的,经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仍可留村工作。
优秀大学生村官可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和考研加分
在加大选拔使用力度上,《意见》规定:
一是改进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一般应纳入四级联考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单独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对报考基层乡镇公务员岗位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重点测试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逐步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经过3至5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公务员录用计划的15%左右,其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比例一般应达到30%;除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专业限制的岗位之外,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工作人员,一般应达到当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岗位数量的30%左右。
三是统筹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经过1至2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录用选调生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选调生录用计划的70%以上,逐步实现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并轨。
四是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优秀大学生村官可通过公开选拔、换届选举等途径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
五是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考研初试可加10分到15分。
(来源:人民网)
【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11-16
关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06-03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12-08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21
关于加强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考06-28
关于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几点思考12-16
润物细无声—关于加强工商文化建设的思考07-20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管理与考核工作》的调研报告05-29
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思考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