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道德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研究

摘要:互联网丰富和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失范现象频发,比如网络暴力、传播虚假信息、网络侵权等,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在深入分析网络伦理问题深层次根源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伦理依据与伦理原则,进而提出积极对策。研究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厘清网络道德及网络道德失范概念。网络道德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道德要求和机遇,是人融入网络社会环境的行为准则,与现实道德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主流的观点是由现实的道德失范推演至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网络社会的行为主体由于网络规范滞后,由此造成其行为与某种道德规范或原则相违背,而在网络空间里出现一些道德失范行为。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危害与根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网络滥用、网络侵权、网络交往以及网络犯罪等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既有技术、社会、高校层面的原因,更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以及网络立法和监管的缺失、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监管机制的不到位,都有可能诱发或助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其中,大学生心智的不成熟以及网络道德素养的不足,则是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次原因。第三部分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伦理依据与伦理原则。儒家的义利观对大学生群体的人格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网络道德的内在要求;诚信是构建网络道德的基本保障;和谐发展是我国网络道德的价值追求。在构建网络道德规范时,还应该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契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技术与价值相贯通原则。第四部分系统阐释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对策。首先,对于大学生主体自身而言加强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培养,增强责任意识;其次,要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体系建设,高校应通过丰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强化校园网络道德的监管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家长应主动引导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树立科学的教养理念,营造和谐的家庭网络环境,社会职能部门更应在健全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监管,重视网络道德文化建设;最后,还应寻求网络技术的支撑,构建绿色信用体系,使网络痕迹有迹可循,净化网络空间,从源头控制大学生的网络失范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伦理对策

学科专业:伦理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价值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归纳演绎法

五、创新之处

(一)选题视角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一章 网络道德失范概念界定

第一节 网络道德

一、网络与道德

(一)道德

(二)网络

二、网络道德特点

(一)开放性

(二)普适性

(三)自主性

三、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道德意识

(二)网络道德行为

(三)网络道德规范

第二节 失范与网络道德失范

一、失范

二、网络道德失范

三、网络道德失范的特征

(一)网络价值观缺失

(二)网络文化认同缺失

(三)网络心理失调

(四)网络群体失序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危害与根源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滥用行为

(一)网络暴力

(二)网络过度消费

(三)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大学生网络侵权行为

(一)侵犯他人隐私权

(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三、大学生网络交往诚信缺失

四、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

一、妨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阻碍家庭美德的构建

三、破坏学校教育的管理秩序

四、阻挡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根源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制性不强

(一)宣泄心理——释放压力

(二)逆反心理——寻求尊重

(三)从众心理——获得归属感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滞后

(一)网络道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二)网络德育队伍建设滞后

(三)校园网络监管存在漏洞

三、家庭网络教育作用弱化

(一)重智育轻德育

(二)网络知识贫乏

(三)距离使得父母与子女交流减少

四、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一)网络自身的特性

(二)网吧管理急需整改

(三)法律法规缺乏前瞻性

第三章 规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依据与伦理原则

第一节 规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依据

一、以义制利

二、公平正义

三、诚实守信

四、安定和谐

第二节 规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原则

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二、理论与实践相契合

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四、技术与价值相贯通

第四章 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对策

第一节 个体自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一、深化道德认知,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丰富道德情感,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锤炼道德意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四、约束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第二节 他律防治:“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体系建设

一、重视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一)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创新家庭教育方法

(二)注重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形成良好家风

(三)家长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一)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三、发挥政府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职能

(一)创造网络公平环境

(二)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第三节 网络道德规范的技术支持:筑牢绿色网络技术屏障

一、建立网络信用体系

二、完善互联网服务平台自我管理机制

三、加强网络监管及技术创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上一篇:汽车信贷保证保险论文提纲下一篇:茶酒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