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
为充分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提供详实的资料与依据,本人于2011年7月15日至8月1日的半个月时间里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以下为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表: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同学们:
大家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学生目前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学校德育现状,我们特组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请您仔细阅读问卷,并根据您平时所想做真实的选择。答案的选择对您无任何影响,本卷纯属了解情况,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请不要顾虑。对于您的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在以下选择题中选择你认为的最佳选项(选其他的请另外作答)
1、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
(A)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B)上前制止(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
(A)假装没看见(B)别人不让我也不让(C)主动让座(D)说什么都不让
3、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您是否会主动退还?
(A)会(B)不会(C)看情况
4、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
(A)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B)总比补考好吧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D)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
5、您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
(A)蛮不错的,有品味(B)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
(C)不是我做的,与我无关(D)讨厌这种事
6、您是否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服务或公益劳动(如学雷锋等)?
(A)是(B)不参加(C)有时参加(D)其它_____________
7、您是否每天上网?
(A)是(B)不是(C)从不上网(D)其它_____________
8、您在网上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吗?
(A)非常注意(B)不太注意(C)不注意(D)其它_____________
9、作为一名中国人,您是否感到自豪?
(A)是(B)没有(C)有一点
10、目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现状怎样?
(A)很好(B)一般(C)较差(D)不知道
11、您认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A)好(B)差(C)一般(D)不知道
12、您认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A)好(B)差(C)一般(D)不知道
13、对于现在寝室大功率电器的禁止使用你怎么看?
(A)为了安全,很有必要(B)无所谓(C)完全没有必要
14、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B)作用在逐渐弱化(C)没有任何作用(D)不知道
15、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您是否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
(A)是(B)不是(C)知识和思想品德一样重要(D)不知道
16、您认为自己的诚信程度如何?
(A)非常好(B)差(C)比较好(D)比较差
17、你对本次道德现状问卷调查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参加本次调查!
调查结果:(发出问卷2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0份。)
题号
ABCD
1:1109
2:11171
3:1226
4:4853
5:14510
6:61112
7:11900
8:8921
9:1514
10: 01190
11: 22160
12: 90101
13:1622
14: 81110
15: 80120
16: 80120
乐于助人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公益活动有30%的人乐于参加,有55%的人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5 %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有85%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 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50%的人会上前制止,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的人会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41%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考试作弊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85%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
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他们在认识上是非分明,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奉献原则、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中华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早学习生活上,表现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表现为缺乏奉献净胜。大学生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在行为上缺乏具体的体现,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
二、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以一个尺度、一个模式来衡量一件事、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相对化、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解放了大学生的思想,拓宽了道德评价的尺度和方式,使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道德评判和选择。但
市场带来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民族的道德观、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也往往会出现道德评价是非混乱问题。
三、主客观原因分析
客观因素:没有建立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主观因素:当前人们的知识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关于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1、大力宣传道德典范,明确道德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培养“四有”公民,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明确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明确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特别要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B: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
C: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适应。
4、对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自觉锻炼和修养中逐步形成的。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我们既要进行客观分析,也要以历史的眼观正确对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A:加强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
B: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C:注重方法和措施的创新;
D: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为了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好农民, 就要及时了解当前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现状, 尤其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 新农村建设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 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此, 我们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农民思想状况”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我们于2007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问卷的调查对象有靠种、养殖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纯农民、短期进城务工人员、打零工者、就近经营小生意者, 所选样本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 有效问卷400份, 有效率为93%。问卷共设计41个问题, 涉及范围很广, 我们从农民生活满意度、社会地位满意度、思想观念变化、信仰问题、致富问题、教育问题、精神文化生活、行为方式、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等十个方面对农民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并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 力求对农民目前的情况做出真实而准确的把握。在被调查的农民当中, 男性占66.5%, 女性占33.5%。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 36—50岁的占52.5%, 21—35岁的占28%, 51—65岁的占15.5%, 20岁以下和66岁以上的共占4%。在文化程度上, 以接受高中、职高教育的居多, 占37.5%,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 中专学历的占11.5%, 大专及以上的占9%。被调查的农民中经商的占26%, 13.5%的人主要从事种植业, 13%的人主要从事养殖业, 11.5%的人以外出打零工为主要工作, 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的占7%, 还有29%的人从事着种养殖业、外出打零工等多种工作。二、当前农民的基本思想状况总的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农民的主体意识正在增强, 思想比较活跃, 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 生活富裕安康愿望强烈, 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关于当前的短期目标和最希望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 在6项备选项中, 51%的人选择了“身体健康”, 有40%的人选“衣食不愁, 生活安定”, 有34%的人选择“挣更多的钱”, 有31%的人选择了“实现自我价值”, 另有20.5%的人选了“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选“提高名誉和地位”的占15%。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多数人表示基本满意, 不满原因中, “收入不高”占59.5%, 认为“农村生活环境差”的占32.5%, “看病问题”占28%, “外出找活不很容易”占23%, “养老问题”占20.5%, “文化精神生活条件差”占17.5%,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占17%, “孩子上学问题”占14%。由此看来, 追求生活的富裕安康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 导致农民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生存条件差 (收入不高、农村生活环境差、看病问题、养老问题) 上, 而收入问题则是首要问题。 (二) 整体思想观念变化较大, 现代意识增强。有70.5%的人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观念、思想意识有变化, 其中认为“变化很大”的占25%, 认为“有一些变化”的人占45.5%。在回答有哪些变化的答案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认为“现在思想观念比原来要开明、开放”的居首位, 占52%;认为“现代文明意识 (包括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审美意识等) 比原来增强”的占38%;认为“现在要比原来勇于主动接纳周围新生事物”的占33.5%。这说明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正在增强,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弱化, 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不断发扬, 封闭、古板、落后的思维和行为意识正在弱化, 勇于主动接纳新生事物的精神正在发扬。 (三) 求知欲望强烈, 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成为追求最爱。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希望掌握新技能是近年来农民的一大鲜明特点。因为农民想致富盼致富的愿望迫切, 加之技能水平低对找工作有较大影响, 使农民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被访者对“您目前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的回答中, 有37%的人选了“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有25%的人选“就业技能教育”, 有19.5%的人选了“职业教育”, 还有19%的人选了“成人教育”。可见, 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是农民所喜爱的。 (四) 精神文化需求提高, 文体生活不可或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在对目前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程度的调查中, 有8.5%的人认为“满意”, 有24.5%的人“基本满意”, 有48.5%的人回答“不满意”, 有18.5%的人“很不满意”。说明文化生活现状距离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不满原因备选项有四个, 13%的人认为“活动开展少”, 36%的人选择了“基础设施差”, 还有33%的人选了“缺少人组织”, 另有18%的人选了“其他”。看来基础设施差和缺少人组织是主要问题所在, 在这样的农村文化环境下, 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比较匮乏。 (五) 民主法制观念普遍增强, “法律维权”成为维权首选。在被访者对自己现在的社会地位是否满意的答案中, 有10.5%的人“满意”, 有47.5%的人“基本满意”, 有42%的人“不满意”, 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己现在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不高, 同时也说明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观念的增强。在不满原因的四个备选项中, “得不到与城市人相同的待遇”占52.5%;“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主要包括宅基地问题、承包地问题、乱收费问题等等) ”的占35.5%;“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的占33.5%;“自身文化素质差”占32%。同时, 在与群众交谈中, 农民普遍表示希望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知识, 有51.5%的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村集体或政府的侵害时应“通过法律维权”。说明多数农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六)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建设新农村态度明朗。在被访者对今后长期愿望的回答中, 有49%的人选择了“留在农村, 建设新农村”, 有20.5%的人选择了“转移出去, 变成城市人”, 还有13%的人“拿不定主意”, 持观望态度, 有12.5%的人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 有近一半的农民对留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态度明朗、充满希望。还有一部分人向往城市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使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三农的关注, 所以, 他们愿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力量。三、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反映出的问题随着城乡经济的融合、农民与城市接触机会的增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深入发展, 石家庄市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道德水平、生产技能、自身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但是, 从农民的思想精神状况来看, 也反映出一些认识上和农村发展中的不足。 (一) 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需要不相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 无论是对当前的农村发展还是对农民素质的提高都提出了要求。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必须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问卷调查表明农民普遍对经济收入非常关注, 而在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的七个选项当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少资金”占61.5%, “缺少切实可行的项目”占38%, “缺少致富信息”占31.5%。这从一个小侧面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二) 农民自身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不相适应。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调查显示, 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与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足信心不相协调。一方面发家致富愿望强烈, 但由于文化基础差等自身原因导致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 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和现有的职业教育存在覆盖面窄、流于形式等缺陷, 与农民的现实需要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 对于正在进行的“阳光培训工程”, 受访农民中回答“很了解的”占12.5%, “听说过, 但不是很了解”的占44.5%, “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是什么”的占43%。这说明“阳光培训工程”的范围还是太窄, 应该加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力度, 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了解它, 受惠于它。由此看来,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农民素质仍是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 (三)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乡风文明。调查发现, 农村休闲娱乐活动贫乏, 封建迷信在相当一部分人中还很有市场。对于人是否应该有信仰这个问题, 有63.5%的人回答肯定, 有27%的人认为“无所谓”, 有9.5%的人认为“没有也可以”。而在“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选项中, 29.5%的人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 有41.5%的人“相信命运”, 还有19.5%的人“相信金钱”, 9.5%的人“信仰宗教”。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正处于转轨期, 不可预知性增强, 因此许多人相信命运, 相信宗教, 还有一些人在“金钱万能”的影响下, 干脆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了金钱。看来, 只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广大农村的风貌才能有大的改观。 (四)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及农民要求不相适应。在被访者对“您认为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回答中, 有17%的人选择了“是”, 有64.5%的人认为“没有完全发挥”, 有18.5%的人认为“没有发挥”。看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心目中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理想。但是, 大家对基层党组织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在“您认为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发挥哪些作用”的回答中, 选项有六个, 其中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的占76%, 选“做好思想工作, 构建和睦农村社会环境”的占42.5%, 选“在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的占36.5%, 选“加强政策宣传”的占14%, 选“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占22%, 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的占26.5%。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对策建议通过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对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打牢物质基础, 同时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让农民得到实惠。这就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比如认真落实公共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政策。 (二)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质量, 提高农民的择业、就业能力。三是要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制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 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为自己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通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的提升, 使农民成为既有致富意识又有创新精神, 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适应市场的能力, 既有求利心理又有责任、义务观念, 既有现代意识又有科学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二要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 使农民形成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 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既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又要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党在农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也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持续多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连续多年的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另一方面很多就业单位却普遍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那么如何培养出合适社会的大学生,是各高校和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掌握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择业情况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发展方向提供研究依据,并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我校学工部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了一次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
二、调查数据分析及应对策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56份,收回1240份。收回的1240份问卷,涉及专业29个。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377人,占总人数的30.40%;女生863人,占总人数的69.60%。学生的生活坏境结构为城市177人,占14%;中小城镇209人,占17%;农村854人,占69%。调查的内容和应对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调查中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态度,有4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喜欢”或“很喜欢”,有52%的学生表示“一般”,有8%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不喜欢”。有66.4%的学生表示在择业选择中希望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有13.8%的学生明确表示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另外有19.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结合这两点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在经过大学的三年学习后,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虽然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已经有所下降,但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是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希望毕业后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也应该看到,有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有所下降。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尤其要引导部分认为将来工作与专业无关的学生,正确处理专业与工作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刚走上社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更容易找到合适工作单位,能更快融入社会,有利于先就业再择业。
在学生毕业前的思想情绪变化调查中,有79%的学生觉得起伏变化大不,有11%的学生觉得说不清楚,有10%的学生感到起伏变化非常大。这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平静的对待毕业和就业这一特殊时期,都能平稳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同时我们也应高度关注部分思想情绪波动非常大的学生群体。这一部分学生,面对毕业和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思想压力大,包袱重,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一毕业生人群,学校要早发现,早引导,多关心,多帮助,让他们能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顺利走向社会。
在择业标准方面,有52.02%的人认为“有良好的发展前途”是重要的标准之一,注重“具有再学习,培养的机会”的占7.5%,认为“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分别占7.34%和2.34%。认为“丰厚的经济收入”和“能够发挥个人才能”的分别占17.54%和13.26%。在薪酬方面,有51.7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1000-2000元的月薪,而有44.76%的学生表示月薪至少要达到2000元以上。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择业标准基本正确,能够脚踏实地从底层做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薪酬期望较高,对职业生涯发展和自我提高的认识还不够,缺乏对自身职业的科学规划。学校应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和工作现状,正确对待起点薪酬,懂得只有通过勤奋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不断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才能逐步获得较高的薪酬和经济待遇。
在“大学时期主要的学习动力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未来的前途”和“不辜负父母或关心自己的人的期望”的占70.24%,有23.31%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也是自己主要的动力,而认为“获得奖学金”和“获得老师或同学的表扬”分别占4.92%和1.53%。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学习方法并不是很看重。有近70%的学生会利用多种方式学习,但是频率较少;经常利用多种方式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占16.77%;上述数据表明,我校学生学习动力较为充足,其动力主要源于自身“未来的前途”和“不辜负父母或关心自己的人的期望”。但要长期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关键是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另外,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帮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特点掌握和运用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尤其要勤于实践,要善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本届毕业生中有52%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学人员,而班主任、思政管理人员、校领导各占“35%”、“8%”和“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和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要用自身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渊博的专业知识、丰硕的科研成果、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尤其要注重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调查中,有50.16%的学生认为“好”或“较好”;有40.16%的人认为“一般”;有9.68%的学生认为“差”。在调查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学生中有36.3%的人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有32.3%的学生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有14.4%的人认为“课程内容陈旧,不实用”,有11%的人认为课堂上学生参与不够,有6%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敬业”和“教师专业能力差”。从上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一般,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学校应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有效的组织实施。同时要提高对实习和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加强教学实习和实践环节,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各种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调查中,认为求职最合适的时间为“毕业前6个月”和“毕业前2个月”的占75.64%;认为毕业前一年的占18.47%;认为“论文答辩时”最适合求职的为5.89%。因此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的2-6个月这一时间段,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多方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有效组织各类招聘会,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便利,努力帮助学生在求职最合适的时间段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依次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占47.3%,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指导课占38.1,阅读职业指导、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占11.2%,付费的专业咨询公司占3.4%。从上述数据可见,相对付費的专业咨询公司,学生更愿意接受“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和“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这样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尤其是喜欢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多聘请、多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来校,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指导与咨询。同时要加强校内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另外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要增添学生就业以及职业规划与指导方面的书籍、杂志及资料,供学生借阅。这样使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评价感觉“很满意”和“满意”的占77%,“不太满意”的为12%,“无法评价”的为8%,“不满意”的占3%。这说明学生基本能认同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理念,这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肯定。当学生赞同学校的办学模式之后就会对学校怀有感激之情,这是学校将来发展的一笔巨大财富。
引言
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
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面对十六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的特点,如何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开拓新格局,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
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某些大学生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旧体现了这种问题,在现在物质
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学生们追求物质消费,虽然说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
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他
们那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消费再加上他们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如果没有正确消费
观的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正确的消费观说的明白一点其实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那么这些东西就归结到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问题上来了,那么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呢,对此我们作了一个调查,希望能
够有用。
正文
现象扫描(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全息摄影)
一、政治态度解析
(1)、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功利性倾向.调查表明,仍有
15.7%的学生党员承认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是“为了个人的发展需要”,有28%的学
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既为自己,也为人民”.这说明,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
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地承
担应尽的政治,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稳定,健康.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经济腾飞,道德滑坡”的说法,一些人想当然的认为,当代大
学生只关心经济利益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事实并非如此.调查表明,众多的大学生
已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
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爱国热情高涨.调查显示,52.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
爱国,82.5%的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在问及“过去的一年多,哪些新
闻事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按优先顺序选5项广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美英对
伊发动战争“(91.5%),叫≥典”流行(90.3%),“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87%),“姚明
成为NBA状员秀(48%),”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41.6%).调查还显示,66.7%大学
生经常收听或收看新闻节目.此外,大学生对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非典“问题及道德失范等问题都比较关~,对
保持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在问及”您认为国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按优先顺序选5项)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社会腐败(81.4%),抗击“非
典”,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73.3%),贫富差距(59.5%),“三农”问题(54.5%),道德失范(50.9%).调查还显示,两年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治安”及“国企改
革”问题,由于政府这两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不再被大学生列入国内目前亟待
解决的问题的前五位.这表明,大学生对政治问题,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多能站在国家大局的制高点上,明确意识到国家政治环境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并且能与
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2)、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
已开始跳出传统视野,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看待政治问题.调查显示,78.4%的学
生同意(完全同意 和“同意”的比例之和,下同)“中国必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76.2%的学生同意“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2.9%的学生同意„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79.5%的学生同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事求是,催人奋进,一定能实现“.而二年前我们在对浙江省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对前三个问题持同意
态度的人的比例分别是68.7%,64.1%,72.3%.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实践中已进一
步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改
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与”三个代表"的契
合程度是比较高的.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
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
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
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
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
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
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
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
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
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
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
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
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
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
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
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
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
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
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
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
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
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
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
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四、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
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
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
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
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
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
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
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
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
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
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
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
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3)、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
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
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
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
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
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
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
排场的恶习。
(4)、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
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
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
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
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
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五、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建设性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
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惑、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
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
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
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
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
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要更具有完美性。主要
包括:宽厚大度、无私正直、作风严谨、仪表端庄、谈吐高雅、处事周密、乐于
助人、好学上进、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等方面。千百年来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
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
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做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正规化培
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
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信心和信念。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和
育人能力,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
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
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
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慨,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
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
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
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
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3)、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在社会实践、文化活动中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融入于之中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要针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态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而不是脱离实际、僵硬的说教或就事论事的随机教育。只有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一灵活、丰富、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有效性。
(5)、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他们却缺乏实践的锻炼,缺少对社会的了解。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种教育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如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各类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真体察民情,了解国情,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观念等教育。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于其中,融科技、艺术、文化和体育与一体,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身心素质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群众性活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熏陶、激励、娱乐、辐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6)、学校要努力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题材新颖、内容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趣、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思想。
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既有令人鼓舞的一面,也有令人恐惧的一面。我们应该还是一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希望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解决这
为深入了解当前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采取问卷、个案访谈和专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北、吉林、福建、贵州、陕西五省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包括国有企业等15种类型企(事)业的500家单位,涉及职工总数11591人,对68名职工代表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反映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当前群众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的,保持着很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保持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一是职工的政治追求更加明确,绝大多数职工对党和政府信任程度不断提高。本次调查中有65%的职工是党、团员,较1997年调查时的56%上升了9个百分点。绝大部分职工认为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是代表最大多数职工利益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全面改善。在个案访谈中职工普遍认为,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让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走上了幸福之路,“我们职工是爱戴党、拥护党的,党内的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不能代表党”。调查显示,对党和政府表示信任和比较信任有706%的职工,仅有5%的职工表示不太信任和不信任。二是职工对社会主
义建设和中国的未来很有信心。问卷中765%的职工对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表示“很有信心”和“有信心”。在对当前国家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中883%的职工选择了“一般”。三是职工的理想信念呈多元化趋向。对人生最大的理想,219%的职工选择为社会做贡献;202%的职工选择获得较大成就;216%的职工选择过安定舒适的生活;79%的职工选择赚较多的钱。在一些生产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企业,相当一部分职工表示最大的理想是工作稳定,退休以后能够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
同时调查发现,由于各种思想潮流影响以及个人生存环境的变化,生存压力加大,部分职工的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下降,政治态度消极。从抽样统计年龄分组来看,随着职工年龄的梯次下降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呈弱化趋势;目前无工作人员的信任度较有工作人员低了181个百分点。低收入群体较高收入群体信任率下降。职工普遍对一些政府官员作风腐败、办事效率低的现象深恶痛绝,领导干部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现象已经成为职工群众最痛恨的问题。职工群众对周围党员的评价不高,在对身边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统计中,有495%的职工选择了“一般”以下的回答。部分职工对社会热点问题漠不关心,对现实感到失望,心态不积极,对人对事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调查还显示,目前职工信仰宗教、求神拜佛的比例有所上升。问卷
统计,信仰宗教的职工比例为94%,较1997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无工作职工群体中信仰各类型宗教比例明显高于在岗职工群体,达到262%。
(二)职工思想道德水平较高,但与社会进步要求仍有差距。调查表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倡的行为准则家喻户晓,正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为广大职工群众普遍认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仍然是社会思潮的主流,社会公德是绝大部分职工追求的行为准则。大部分职工认为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目前社会公德状况较前些年有明显进步,社会治安好转,尊老爱幼现象普遍。问卷统计,表示参加过一两次或经常参加扶贫济困、捐款捐物活动的职工比例达到964%;职业道德建设得到了社会广泛重视和职工的普遍认同。企业和职工个体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是保障产品质量、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职业道德规范成为企业和职工自觉遵守的从业规范,成效突出。抽样调查中职工认为职业道德氛围“很好”和“较好”的为489%,比1997年的33%提高了159个百分点,选择“很不好”和“不太好”的由1997年的129%下降到96%。大家认为家庭美德在保持家庭和社会稳定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调查中职工普遍反映“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观念
要大力提倡,认为目前家庭美德状况“很好”和“较好”的职工为593%,较1997年上升了103个百分点。
但是不能忽视,部分职工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道德意识混乱、道德标准不清、诚信意识缺乏的严重现象。职工对当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氛围的评价与实际期望值差距较大。认为社会公德“很好”和“较好”的仅为26%,较1997年反而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个案调查中职工反映现在人与人之间亲情意识淡漠,很多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只有438%的职工认为当前行业风气“很好”和“较好”;对日常生活用品表示“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占357%,有203%的职工表示“不太信任”和“很不清楚”。
(三)职工队伍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的心态,追求积极良好的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崇尚优良传统,具备自尊、自信、自豪的精神。调查表明,目前职工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重要的追求,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物质利益有了更高要求,更加关注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在“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上选择“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的职工为356%,“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职工为468%,“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职工为14%。职工对企业的关注程度上升了。
个案访谈中很多职工表示工人要顾全大局的利益,表示国家强了小家才强,厂子要垮了我们都得垮,厂子兴旺了我们才会兴旺。766%的职工选择在本职岗位上积极性“基本”和“充分发挥”,认为目前影响自己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因素,选择与岗位要求相关的收入福利待遇的为628%。
调查也反映出,由于对改革中涉及职工个人利益的某些具体政策解释不清、落实不力,职工个人既定目标与现实值之间的落差较大,职工对自身地位的认同感下降,认为自己社会地位很低。个案访谈中相当部分职工对自身主人翁地位和待遇的巨大反差表示不理解,认为自己“政治地位滑坡,经济地位下降,社会地位下移”。553%的职工认为与5年前相比,自己目前的社会地位“没有变化甚至下降”。从物质追求看,801%的职工“对职工收入水平的评价”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职工的不满情绪增长,部分职工的自卑感、失落感严重。调查中问及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时,绝大部分职工反映“实在没办法了才让自己的孩子当工人”,有的职工说“下辈子再也不当工人”。
(四)职工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信心,希望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绝大多数职工对党和政府的多数改革政策表示支持,高度评价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到是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民主政治的进程。仅24%的职工“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效的评价”选择了“不太显著、不显著”。个案访谈中即使是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也充分肯定改革成效显著,表示目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能够理解,只是希望党和政府尽快缩短“阵痛”周期。职工反映出对社会丑恶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认为当前打击腐败的工作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认为反腐倡廉工作效果“显著”和“比较显著”的人为296%。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重要的精神动力之一,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教师队伍师德状况总体上较好,但由于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也出现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极少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除了“教书”外,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不关心”或“不够关心”,特别是对后进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听之任之,不去主动纠正和帮扶。
2、师表意识淡薄,言行失范。当学生不听话时,有些教师采取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罚站、罚抄课文等,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上课时,有的教师抽烟,有的教师打手机,有的教师甚至说脏话,还有的教师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等,在学生中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有的教师没收了学生的东西占为己有。有的教师在排学生座位上排“关系位”、“人情座”。有的教师对学生出现思想、学习、行为等问题时,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动辄将家长叫来,对其训斥,说的话很难听,致使家长不敢到学校开家长会。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好恶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厚此薄彼,让学生、家长不满意。有的教师向学生推销与学业无关的书籍或参考资料,托学生家长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或收受礼物、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等等。
二、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师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对教师职业认识失误。少数对教育工作者承担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认识不足或错误。因而把教师职业看做是“谋生的手段”,不安心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也不注意为人师表,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从根本上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
2、市场经济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少数教师受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种种压力,因而心理失衡,在价值取向上出现“错位”,在行为上违规。
3、缺乏对教师师德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一是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缺乏严密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致使不能有效地监督、约束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二是对教师师德有效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或不够完善,软性指标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只要没有违法乱纪或明显违规也就无碍大事。
三、加强与改进师德建设的思考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我市师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即提高对加强师德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充分认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塑造教师形象、树立教师威信、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作用;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像抓安全、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师德教育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力度,避免在师德教育上“走过场”、“装样作秀”。
2.树立典型,即树立身边的典型形象,以活动为载体,以点促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有效的途径是正面引导、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最终达到全员提升。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学习先进活动,学习和宣传身边涌现的优秀人物和优秀事迹,并定期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引路作用,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比、学、赶、帮、超,实现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德能统一,即既要注重师德,又要注重师能,做到两者统一、相互融合。德高为范,业精为师,师德和师能是共生共存的统一体,没有师德,即使师能再高,也不能教书育人,同样,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空谈师德,也无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德能两者统一,缺一不可。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师德问题,是由师能问题引发的,如有些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遇事不冷静,或者缺乏正确处理复杂的教学问题的能力,导致了行为失控。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渗透在各种教研活动中,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来进行。
4、丰富内涵,即不断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师德教育的内涵要与时俱进,现代教师职业道德除了传统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必须重视人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研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人格魅力等素质的培育、培养。调查显示,学生把“幽默风趣型”的教师排在“最喜欢的教师” 的首位。因此,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内涵。
5、寓教于乐,即开展参与面广、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从中得到乐趣,接受教育,提高素质。譬如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宣誓、征集师德论文师德格言、师德文艺演出等都是有利于教师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实践证明,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
截至目前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达200多万, 其中外来人口达到1320496人, 为义乌本地户籍人口的1.8倍。
我市是一座以贸易、流通为城市经济主业的商贸型城市, 从一个浙江中部的农业穷县、人口小县, 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强市、人口大市, 只经历了短短30年时间。这30年来, 义乌本地居民的人口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外来人口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理想信念价值观
通过“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 作者发现, 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生理想, 有59%的学生选择了“有钱”。42%选择了“实现自我”, 而选择“建立和谐美满家庭”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分别只有17%和4%。而对城市学生的调查显示, 排在前三位的是“事业成功”、“建立和谐美满家庭”、“有知心朋友”。
2、法律意识
“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显示, “经常”、“有时”用法律只是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3.7%和21.4%, “偶尔”为28%, “几乎不”为16.9%, 而城市学生的选择情况为“经常” (40.9%) , “有时” (31.1%) , “偶尔” (18.4%) , “几乎不” (9.6%) 。
3、人际交往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一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自己朋友的数量能够满足自己的期望, 不到流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一起玩耍的伙伴, 然而却有四成多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 近三成的学生感到自己不受人的喜爱。
三、引发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
1、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因素
在义乌市, 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存在显著的差异。有77.43%的外来务工家庭年平均现金收入在两万五千元以下, 而在义乌市区, 只有13.2%的家庭月平均收入在三千元以下。这表明, 义乌市城市的中等收入水平相当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最高收入水平, 这可以看出义乌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
2、父母素质影响
作者的“义乌市中学生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显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的文化程度的分布集中在“初中”, 市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的分布集中在“高中”。在义乌市, 市区学生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亲比例占54.1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亲只占7.1%。有27.43的市区学生父亲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 仅有3.23%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亲拥有相同学历, 两者相差24.1个百分点。
3、自身个性的影响
在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中有超过91%是来自于农村。农村与城市相比, 地方开阔, 子女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广, 这就较容易造成农村孩子较“野”的脾气。相对于经常关在家里, 缺少玩伴和玩耍空间的城市学生来说, 农村孩子相对“不服管教”, 相对“调皮”一些, 这样,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里闯祸、打架等违反纪律的事件要相对多一些, 并且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 难度也会稍大一些。
4、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对调查“义乌市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距离”时, 我们发现市区居民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由一定的距离感和排斥感的, 这也就容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乌的学校里, 缺少玩伴、缺少关爱, 从而引发一系列不稳定的事件。
四、加强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建议
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将有利于他们将更多的家庭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去, 这不仅仅要求用人单位在工资收入上“做功夫”, 还应重视对外来务工居住环境、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
2、加强企业、工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就需要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工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各单位的工会、文化部、党支部等部门要加强做好教育工作, 开展员工文化思想素质年度考评制度, 将考评的成绩直接与工资挂钩。
3、开放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政策
义乌市的外来人口占到了义乌市全人口的60%左右, 而义乌市的户籍人口只有75万人, 这使得外来务工人员融入义乌市民生活时显得比较困难, 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也比较容易受到排挤和冷落。因此, 义乌市必须放宽对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的限制。
4、学校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市区学生的平等对待
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义乌市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所偏见, 不是冷落他们, 就是对他们的要求非常苛刻, 这样极易造成他们的自卑和厌学的心理, 从而产生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行为。因此学校必须要改善其教育方式, 将来外务工人员子女与市区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来施教。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摘要:在小商品市场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 义乌市也涌进了大批的外来务工者。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义乌市的户籍人口, 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自身的走访与调查, 开展了对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研究, 发现其现状, 分析其原因, 并略提建议。
关键词: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子女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王毅杰、高燕:《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关键词:90后 独立学院 思想状况
新一代的“90后”已成为了校园中的主力军,面对独立学院的“90后”有着不同于一本、二本“90后”学生特征,及时洞察管理对象所发生的每一细小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本文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400份,实收问卷372份,回收率为93%。本文使用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互联网数据。通过百度贴吧、人人网、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进行研究并与非独立院校学生状况进行了对比。
二、 独立学院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现状
独立学院思想状况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学习观念、生活观念等方面。
1、思想政治观念方面
(1)爱国形式较为理性。在对以游行的方式争取中国领导土主权完整事件上,有73.7%的同学表示不参与游行,主张理性爱国,避免不法分子乘机破坏国家稳定;有11.6%的同学表示会抵制对方国货物,努力学习,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而奋斗;4.3%同学表示与自己无关,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9.9%的同学表示参与到游行队伍中去。
(2)人生观符合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在谈到人生价值时,有25%的学生表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能否为人民服务;有43.5%的学生表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4.6%学生表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权利的大小;有18.5%学生表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生活的好坏;其它原因占5.6%。
2、学习观念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不足。有56%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学习目标是明确的,另有46%的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模糊、从未考虑等状况。从问卷数据上看,有近4成的同学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从互联网数据看,独立学院学生对有关学习方面的话题关注较少。因学习目标不明确会造成学习上的动力不足,缺少学习规划的主动性,从而影响到个人发展及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
(2)网络用途方面未能很好用于学习。在使用网络时,有37.1%的学生表示大多数时间用于查资料学习和看新闻,其中,用于查资料占26.1%,用于收看新闻占11%;同时,有42.5%的学生大多数时间用于打游戏、聊天、网购、看电影或娱乐节目,从数据上可看出,学生在使用网络方面,用于学习相关方面的所花时间较少,而用于消遣娱乐方面的所花时间较多。
(3)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方面兴趣高。在涉及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方面,40%的学生表示对此事很感兴趣,认为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并已参与进去;有41%的学生表示感兴趣,但不知道该如何参与进去。从数据上看,学生对课堂外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兴趣非常高,但还需学校对学生进一步引导。
(4)喜欢在圈子中表露自己。80%以上的学生在人人网进行实名登记并使用了微信、微博工具,同时还借助于百度贴吧等众多社交平台晒个性照片并进行聊天。可见,独立学院90后学生有着张扬的个性。
3、生活观念方面
喜欢追求时尚,注重外表。在涉及追求时尚话题时,有47%的学生选择了关注时尚的服装;而在追求服装品牌方面,有10%的学生选择了很关注并且追平品牌。可见,品牌对学生而言还不是很重要,关键在于时尚的外表。同时,在人人网、百度贴吧、微信、微博圈里“帅哥”、“靓妹”、“潮人”成为高频词汇。
三、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況成因
1.家庭因素。独立学院城镇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独生子女多,在长辈们的呵护下长大,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的家长过分溺爱,使学生自身带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使得他们缺少独立性和自控性。
2.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独立学院90后的学生更倾向与实践动手能力、喜欢交友、参加各类社团,他们反对书呆子形象,认为走向社会后人际和能力是最重要的,尽管他们认为学习很重要,但更关心的是如何去表现自己,也经常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与非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对比,来证明自己在很多方面比非独立学院学生优秀。
3.环境因素。独立学院90后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互联网的学习速度非常快,智能手机也已成为生活必备品,他们愿意在各类社交平台分享他们的观点、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交流关注的话题往往更倾向于娱乐、社团、时尚类的,对学业方面关注度不高,这类主流的思想,往往会进一步影响周边的人。
四、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解决对策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已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但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具有针对性,从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状况出发,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定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毅力培养、价值观的养成方面教育。
2.利用现代社交手段与学生交流。现在通过传统手段,对学生集中开大会、生硬说教已不足以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们,需要借助现代社交手段,深入到学生的各类社交平台中,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给予积极引导。借助各类平台,定期发布正能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向积极、乐观、向上的方面发展。
3.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更多平台。结合独立学院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动手,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各类竞技比赛,树立多方位的标杆,同时在对学生奖励方面、认定学分方面给予足够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一珊.“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教育与职业,第24期(总第700期).
[2]格拉德威尔.引爆点[M].钱清,覃爱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苏一芳.“粉红力”成中国“90 后”推崇的群体性标签[N].中国青年报,2010-02-22.
【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调研报告07-14
关于山东学生道德的调查报告09-29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07-27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06-02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的状况的报告06-19
大学生思想汇报:近期的状况回顾06-24
大学生关于低碳环保的思想汇报11-15
关于内蒙古地区住房状况的调查报告06-24
中学生关于道德的演讲稿10-08
学生暑假返校后思想状况调查报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