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
摘要:文章指出了大学生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基础文明行为欠缺;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认为道德养成教育缺失是大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深层根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重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道德行为自律;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着力养成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着力点。
一大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道德行为从整体上说与社会道德规范是相适应的,但是,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分辨是非能力,但是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却又往往缺乏自我约束,为人处事常常只顾及自身利益。大学生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大学生思维开阔,文化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对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认知程度也较高。但是他们对道德规范的遵从却让人担忧,表现在道德素养较差,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二)基础文明行为欠缺
在高等院校内以及在社会上,大学生的文明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受不良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社会适应性不强。当前大学生中基础文明行为比较欠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主要表现在:诚信意识弱、社会公德意识差、行为举止失当、文明礼仪差、生态文明意识薄弱、法纪观念淡薄。
(三)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l8―22岁的青年,生理上日趋成熟,但心理还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外界的热点现象所吸引,表现出道德自制和行为自律的不足。如,有的学生本来不想去网吧,但在周边同学的怂恿下去了,最终沉迷于网吧,置学业于不顾;有的学生本来能以诚信待人处事,但看到周围的同学造假且能获得利益,也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等等。5月某高校作了一个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调查,针对其中一个调查题目“据你看,你周围的大学生在爱护公物、随手关灯、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方面做得怎么样”,学生认为四个方面做得很好的比例分别为14.4%、22.2%、20.4%、15.8%;认为不好的分别为12.5%、17.1%、9.5%、19.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也不甚满意。
(四)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
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进行自我设计,甚至在自我奋斗中,因信奉个人主义而远离了自我的完善,凡事以是否对己“有利”作为评判标准,利己则干,不利己则不干,崇尚自我,事事以自己为轴心,强调自我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企盼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满足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现实行为中,不少同学以自我为本位,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集体利益之上,与集体主义原则背道而驰。
1 体育教学与公民道德素养养成的关系
体育教学是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坚强意志又是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一部分,正确把握体育教学与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关系可以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造成影响。小学教育是教育初期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一个人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与体育教学息息相关。智力虽然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智力仍然需要一个“好帮手”,那就是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从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人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坚强意志体现的过程。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所以意志的坚定性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体育教学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致对其一生产生影响。体育教师应该把教学、训练过程与意志培养结合起来,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 体育教学对道德养成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表现出积极影响。正确的世界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体育教学的推动,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对他们的整个人生具有定向和奠定的意义,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体育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 1 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正确的科学观能够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小学生只有在正确的科学观的引导下,才能在学科中取得平衡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书本的知识,还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这就需要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学的特点可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查阅资料(包括询问)以及解决问题。小学生的探索能力很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动手探索能力就容易取得很大的提高,一旦做好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有充分的准备,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2 . 2 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有的,但有些人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烈,甚至会为了个人的利益把社会责任感抛于脑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体育教学的鼎力配合。语文课可以让学生从概念上理解什么是责任,但小学生的理解力毕竟有限,他们更容易接受直观的概念,体育教学就弥补了语文教学的不足。在体育教学上,学生可以学到除了课本以外的知识,用行动印证课本上的知识,一旦在课外得到印证,他们的心里会有自豪感,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 . 3 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
体育教学是一个给学生实践机会的学科,它能够吸引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自然也会锻炼他们的认知。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在交给他们知识的时候,不能只讲道理。比如,一个小学生因为另一个学生欺负流浪狗打了他,老师批评他,问他是否知道错了,他肯定会回答知道,但是,他也许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他甚至可能会想,我帮流浪狗不对。如果在此后他再次遇到类似情况,他也不再理会,甚至躲开。这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很不利。如果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告诉他,爱好小动物是非常好的表现,但是动手打人就不对,然后再夸奖他的爱心,这样这个学生就有了明确的认识,保持正确的成分,改正错误的行为。这都是课本上难以体会到的,因此,可以说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
3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养成的措施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公民道德素养,需要从三方面入手: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
3 . 1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从教育开始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运用鼓励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只有在课堂上,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自愿参与到学习和课堂。体育教学是最活跃的一门课,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来的意愿更为强烈,老师抓住学生好动的性格,再加以正确的诱导,学生就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比如在课上进行团队接力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想取得第一的愿望就会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其他组员,当顺利完成任务后,他们会因为这份荣誉感更加期待合作,这就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如果在比赛中没能取得理想成绩,老师若是给予正确引导,那学生就会从失败中反省自我,从而提升自我。
3 . 2 以诚待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诚实守信是小学生接收到的频率最高的道德素质要求之一。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引导方教育学生的第一条就是诚实守信,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是在诚实的基础上的。人无信不立,把诚信待人作为学生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体育教学是小学生的小社会,在对待同学时,能够做到诚信待人,并且坚守这个信条。爱心和同情心是小学生纯真的表现,他们眼中只有好坏,因此,一旦认定好,那就是好,他们是最善良的一个群体。体育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强调互助友爱。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小学生参与感强。体育老师在设置活动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动脑,虽然讲故事不是体育老师的教学内容,但体育老师可以把故事上演,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特殊情感,主要是爱心和同情心。同情心和爱心也是小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一部分,学生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3 . 3 培养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合格的小公民
小学生只有值不值得做的概念,没有法律概念,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忽略法律知识。小学生的思想又有局限性。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特殊设置,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锻炼学生的道德素质。遵纪守法是社会公民的义务,小学生也在内。体育教学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一个途径,让学生在接收学习制度的同时了解社会“制度”。一个习惯养成需要老师的指导,体育教学要严格做到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就得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道德行为习惯得到良好发展的基本方法。
3 . 4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友爱、互助。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团队的小游戏,学生在游戏当中,通过互相帮忙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明白团结互助的道理,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日后在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4 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一、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知识的传授、行为的训练、系统的培养和严格的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使个体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职业道德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社会要求到个体自觉逐步实现的过程。①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认知
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不端正,择业观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就业时过多的关注薪水待遇、就业岗位的职位是否适合本专业、工作地点是否是理想城市等問题。在敬业奉献精神方面,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奉献意识淡薄,强调索取,奉献与索取成反比,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牺牲自我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一些学生仅把当前的工作做为实现自己事业的跳板,敬业素养缺乏。另外,部分大学生缺少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这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亟需改善的模块。
2、意志薄弱
部分高校大学生意志薄弱,狭义地理解职业道德,在生活中只关注自身利益,集体观念淡漠;在学习方面具有畏难情绪,缺少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在工作上表现出择业挑剔倾向,缺乏配合意识。有些大学生不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选择就业时都不能很好的处理德与才、知识与金钱、索取与奉献的关系,导致职业道德意志不坚定,频繁的转换专业、挑选工作、工作短时间跳槽等现象普遍出现,最终致使这部分学生在履行自身职业义务中不能很好的克服眼前的障碍和困难,缺少坚持的精神,难以在重要时刻做出抉择,职业道德意志薄弱。
3、习惯欠缺
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主线以及落脚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衡量一个人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择业时在诚信习惯方面出现问题,伪造成绩、制造虚假简历等现象频频出现,甚至有些学生不顾学校和工作单位的利益吗,抛弃个人诚信,一味追求切身利益,单方面擅自违约,这种行为对个人、学校和单位都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学生法纪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纪知识,没有一定的规矩性,社会公德欠缺,个人道德水平低下,也使用人单位对部分学生的诚信感、纪律感大打折扣。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对高技能、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各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
1、以意识教育为目标,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他们挑战与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扭曲的思想观念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高校德育工作者针对这一情况,应以积极的姿态介入,通过授课、讲座、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广大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确立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有意识地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坚定职业道德信念,磨砺职业道德意志,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把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从业能力的人才。
2、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理想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贯彻落实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各高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发展状况和专业实际特点,条理分明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职业进行简单的规划与指导,还应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理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包括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追求与向往、对未来事业成就的憧憬等,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职业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观,坚定他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使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求。
3、以责任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就业类型和职业种类,但不同企业、工作单位的用人标准、职业规范也不尽相同。因此帮助大学生从容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展现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是高校当前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责任观,鼓励他们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导,积极发挥自身的价值,在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培养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自觉认同职业规范。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做到知行统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等形式,将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责任化、常态化、长期化、制度化。
①蔡静.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2013,12.
参考文献:
[1]袁家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多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淡化,人文教育的不被重视,加上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外来思想道德因素不断涌入,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偏颇。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了,金钱多了,但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现代人的精神境界降低了,人的精神生活贫乏了,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道德建设上的某些混乱无序现象有所滋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期被置于批判地位的我国传统文化连同它的精萃,现代青年了解不多,加之文理偏科、应试教育,使传统文化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的脑海里没有扎根,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滑坡。如何激励起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心,如何培养他们分辨良莠的能力,还有艰巨的文化历史课要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人文知识相当匮乏。
据笔者的一次调查表明,某高校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中没有一人通读过仅有五百多字的《朱子治家格言》,有些学生甚至望文生义,把该书的作者猜为朱熹;也没有一个人读过《论语》;绝大多数人不知《十三经》为何书„„这种调查令人感到十分意外。人文教育的淡化,使大学生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我国历史文化缺乏基本了解,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修养和情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观念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导致道德观念变更,价值准则失落。一些大学生思想空虚、颓废,政治热情丧失,表现在价值观念中,功利色彩浓厚,过份强调 “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毕业分配、专业选择、考试态度中无不表现出来。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尊重教师,不刻苦学习;对人生理想、国家命运缺少兴趣。有些学生连起码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都不懂,随意乱扔脏东西、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讲粗话;食堂买饭插队,损坏公共财物等等。社会调查也表明,高校毕业生与社会所期望的人才有一定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人文素质方面。一些在校高智商的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一定就是事业的成功者。反过来,智商一般的人成功率却高得多。这是因为智商对是否成功的影响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等对成功与否的影响却占了80%,它包括敬业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因素,这些都属于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人文素质决定着人的规范力和激发力。一个大学生如果只懂得专业知识,对“怎样做人,如何做事”都不懂,甚至有的连起码的文化道德素养都较差,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即使专业成绩再好,也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大学生应变能力较差,也不愿献身高强度的科研攻关,更无法激起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都会出现一系列偏差。有鉴于此,当前高校应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自强拼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精神的“四有”新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较高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学校在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应当重视和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应当充分认识到,整理、研究和利用我国优秀文化,是大学生伦理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前人的论述应赋予新的含义将其注入时代精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构建我国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长达几千年的教育历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加以挖掘、利用,用优秀的传
统文化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的,都是经过几千年筛选、过滤而积累下来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崇尚。如爱国、正义、礼貌、孝敬、谦让、敬业、奉公、刻苦、自强、天下为公等,都是极其适用和有效的教育材料,容易唤起青年人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这也与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的道德体系完全融合。“有理想”,是儒学的人生哲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从来重视理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本身也多是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兴亡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们希望统治者懂得“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道理,实施“仁政”,反对暴政。从“三纲”中派生出来的“忠”、“孝”有其精华可取。“忠”的观念若赋予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四化建设事业的新意,则可以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还有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精忠报国”的岳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无不是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而具有为国献身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是当代大学生仿效的榜样。“有道德”,是儒学的显著特色。儒学经典《四书》中的《大学》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还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以看出,其“明德”、“修身”的学说,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传统文化中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敬业”、“慎独”、“见利思义”、“义而后取”等可以引为对现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应要求他们淡泊名利,提倡义利双全。当义利发生冲突时,则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坚决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主张发财致富,但讲究“生财有道”。“三从四德”中的“德、言、容、功”,可归纳为培养现代女大学生的四个基本要素,女大学生应成为讲道德、善言辞、仪态端庄大方的现代女性的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可以视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组成部分。“三纲”中的“孝”可赋以奉侍老人的自觉性,这是人类的美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完全得益于儒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文化”,是儒学最根本的标志。在许多儒家名篇中,都有大量记载。著名的《劝学篇》,通篇举有许许多多事例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书中指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都是儒家倡导的刻苦学习的著名事例。在学习态度上,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要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实事求是的学风,这与现在某些
大学生“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相去甚远,是极好的正面教材。《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勤有功,戏无益”等都是大学生们很好的座右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香门第”、“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倡导知识熏陶的重要性。“有纪律”,是儒家学说的核心部分。在传统文化中,主张“修身”、克己奉公、自我约束等道德伦理,可引伸为现代意义上的遵纪守法的要求。《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交,止于信”,是一种双向的自我修养的内在约束,可以赋予新的解释,产生新的意义,体现自律精神。“三纲”中的“节”,去其封建性,也可以作为现代青年要讲“节制”的一种要求,作为现代青年男女互敬互爱、交友、恋爱、节制情欲的一种自律。朱熹主张用道义、理性来节制过分的个人欲望,抑制享乐主义,“纵欲而私于一己者,灭其天也”。儒家学说还提倡“慎独”、“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49而内自省也”。要求人们多做自我批评,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注意发现过失,时时予以纠正,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规章法令。道德伦理与法制观念并重,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现象,是人文素质的更高体现。此外,还有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伦理意识,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以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强调以完善人的主体道德作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的修养同国家、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在目前的形势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强调文化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中去。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改革德育内容,推进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促进大学生文化道德素质的养成,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改变过去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方向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是照搬前苏联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的“共产主义教育”。文革后,也仅强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思想政治课学习偏重革命史、党史,而学生在德育养成方面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这样的德育显然不全面。政治信仰固然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人的文明修养和文化品位,政治方向与个人修养不能等同。反过来,一个人的品质好了,他的政治方向更大可能是正确的。“四有”人才的培养,其核心是“有理想”。作为个人的理想这是德育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把社会主义搞好的理想、使国家富强起来的理想,这些都是属于文化道德素养方面的内容,单靠学革命史和政治理论是无法形成的。以革命史为例,它跨越的时空仅百余年,而文明古国的文化少说也有二千多年,它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积淀为一种遗传基因,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对它没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就很难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胸怀。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文化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则应把德育摆在首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这类人才具备较高的文化道德素质,这就决定了改革专业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属于“专才教育”的模式,愈来愈显示出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其结果是约束了学生专业面的拓展和能力的开发,降低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打破这种格局,将文化素质教育列入教学体系中,使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调起来,互补共进。
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将德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摆上议事日程,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确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突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强调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传统的教育;要设置人文学科,内容涉及文、史、哲,可以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作为学校人文学科课程的重要部分,并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学科的学习质量。如举行中国古典文学水平达标测试、设置双学位制并辅以多种形式的选修课;举办有关学术讲座、书评会、辩论会等,以引导学生接触古典原著,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的政治考核也应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平时表现两个方面,以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建立起文明的行为习惯,真正在内心深处产生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驱动力,最终使道德的主体意识发挥作用,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要建立一支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以保证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文化道德素质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具有身教示范的人格力量。
XX小学X年级X班 班主任:XXX
一、活动背景
六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是家里的“小太阳”,仍比较自我,还没养成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日行一善”教育活动是要求他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小恶小而为之”,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树立起“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道德观念。
2、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时间:X年X月X日下午第X节 一课时
四、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五、主持人:XXX、XXX
六、活动准备:
1、搜集雷锋叔叔的先进事迹,加以学习。
2、搜集自己喜欢的“行善名言”、“善行小故事”,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践。
3、发挥创造力,编排小品,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弘扬日行一善。
七、活动方式
表演小品、朗诵名言、讲故事、歌谣、手抄报等
八、活动要求:
1、全班学生人人参与。
2、制定安全措施,强调活动纪律,杜绝活动发生事故。
3、加强主持人培训,注重环节流畅。
4、保证活动质量。
九、活动过程
(一)、新闻引入,理解日行一善: 主持人1:众所周知,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竟然有人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灵敏,毫无人性地用火碱、浓硫酸去残害它们。你们看,有的棕熊的舌头已经被烧成了重伤,有的棕熊的前脚掌也烧得血肉模糊。大家知道这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吗?他竟然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
主持人2:是啊!头上有无数荣誉光环的刘海洋竟然做出如此缺乏公德的事情,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了不让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日常行为中做起,日行一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持人1: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善就是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恶就是做对个人道德家庭社会乃至对国家不利的事。日行一善让我们心中怀有善念,学会感恩。“日行一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
(二)、创设情景,感受榜样的力量:
主持人2:(课件出示雷锋照片和生平简介)
这位叔叔大家一定不陌生,他身不高,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的体重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浪花层层。他就是——雷锋。谁愿意讲述一个雷锋叔叔的故事给大家听听?
雷锋事迹1:《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事迹2:《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 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主持人1:雷锋叔叔的生命很短暂,但在他短短的人生道路中就是这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创编小品,讲述身边的善行小故事:
主持人2:是啊,雷锋叔叔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雷锋叔叔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今天,有千千万万的人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呢!请欣赏小品《一粒钉子》。
欧阳:(背着书包,走进课室)啊,还没人来,今天我最早到啦!(坐在椅子上)哎呀,我的屁股,怎么回事?原来是一枚钉子,没人见,换一张椅子。
杨帅:早上好,欧阳,你怎么了?心神恍惚的。欧阳:没、没什么事。
杨帅:(坐在椅子上)哎呀,真痛!钉、钉子。(乘没人注意,换了一张椅子)
中队长:大家早上好!
欧阳:班长,昨晚的那道数学题你做出来了吗?能教教我吗? 中队长:当然可以,呆会儿教你们。(坐在椅子上)哎哟,什么东西?是一粒钉子。哦,没关系,椅子“长”钉子了,让我去拿把锤子来修一修,然后再教大家做数学题。
欧阳、杨帅:好,我来帮你。(这时,欧阳,杨帅听了这话,都走了过来,不好意思的道歉。)
主持人1: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小品,你觉得小品中的三位队员做得好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日行一善?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学校:关心自己、友爱同学;我为中队做点事;身边的小事人人做;关爱弱者;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帮同学做事等等。
(四)、朗诵欣赏,行善名言:
主持人2:刚才几位队员的发言谈的都很好。日行一善就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柏拉图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五)、看图片,讲身边的善行小故事: 故事一:
有一个商人,在一个冰天雪地里,他的车冻着了,正在他面对死神时,突然有一位骑着雪橇的人走来对他说:“我这辆雪橇给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走出雪地后,要处处帮助别人。”商人就听了他的话,走出雪地,一直帮助别人,不仅快乐自己,别人对你也有尊重。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只要每一个人伸出一双救援的手,世界上就会少一位有困难的人,多一位乐于助人的人!” 是啊!只要心里有一份爱,你就会感到快乐。
故事二:
一位商人在一团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心里懊悔自己出门时为什么不带上照明的工具,忽然前面出现了一点灯光,并渐渐的靠近灯光时,才发现提灯的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商人很奇怪的问那位盲人说:“你本人双目失明,灯笼对于你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你为什么还打灯笼呢?不怕浪费灯油吗?”盲人听了他的话,慢条斯理地答道:“我打灯笼不是为给别人照路,而是因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到,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然不能帮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到了。”这位盲人用灯光为别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为他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他因此保护了自己。
主持人1:看来,帮别人便是帮自己。用中国的一句成语说就是“善有善报”。日行一善,莫拘泥于这字眼,一定“要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只要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就慷慨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六)、诵读《日行一善拍手歌》:
日行一善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日行一善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百善为先孝第一。你拍三,我拍三,团结友爱要敬师; 你拍四,我拍四,爱物护物要珍惜; 你拍五,我拍五,集体观念要树立; 你拍六,我拍六,遵守公德要知耻; 你拍七,我拍七,不说谎话要诚实; 你拍八,我拍八,公益活动要积极; 你拍九,我拍九,学会感恩要珍惜; 你拍十,我拍十,品学兼优要努力。(七)、日行一善手抄报展示:
十、总结:
试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特点、方法及其现实价值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从教育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突出强调一个“情”字,提倡道德教育要关心人的情感,要求道德主体从自己的.内心体验,过渡到体贴对方的心情;强调道德主体“自德”精神和行为,对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作 者:古良琴 作者单位:扬州教育学院,江苏,高邮,225600 刊 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年,卷(期):2003 23(5) 分类号:B222 关键词:情感意通 教育 自我教育 先秦儒家一、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一)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高职学生仅把上大学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 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则加以逃避或消极应付。据调查, 高职学校有半数以上的人对职业道德与自身发展的意义重视程度不够,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 他们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在工作以后再形成也不迟。这种状况就给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安全留下了隐患。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思政课、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 而其他各科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教辅等各类人员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足够认识, 使全员育人工作的落实大打折扣。
(二) 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各种社会思潮对学校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由于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 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已经被多元化、复杂化、开放性的价值观所取代。改革开放以来, 不少大学生在认识价值观上崇尚自我, 以个人为主体, 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眼前利益, 对物质的追求高于对精神的追求。
(三) 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普遍较低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 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科学基础、文化基础方面显得薄弱, 而且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也相对较差。现在的高职毕业生素质的欠缺主要反映在两方面:职业道德修养欠缺和实践能力弱。尤其让企业感到不满意的是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例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忠诚团结的合作精神, 诚信守信的品质。在“利”的驱动下, 有毕业生强化个人利益, 不讲奉献, 只求索取, 淡化国家和集体利益, 呈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些学生任意毁约、到岗率不足、频繁跳槽, 甚至窃取商业机密等。
二、在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这就对今后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将儒家文化渗透于高职生思政教育中, 必将丰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使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助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和融合, 超越时代局限性而被传承至今, 其优秀内核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在引导、规范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不过的教材,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非常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应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 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他们乐观面对生活、勇于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
(二)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我国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型后备劳动力主要是在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群体, 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育出的学生,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将儒家文化融入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
(一) 以儒家文化引领科学的就业观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 讲究“正德”、“利用”、“厚生”, 提倡“内圣”是为了“外王”, “修身”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个人的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这些思想和精辟的论述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首先是入世情怀。儒家倡导积极入世的社会情怀和经世济用的思想, 可以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步入社会, 追求国家社会的高层次需要, 承担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是道德本位。儒家重人伦、重规范, 主张克己内省、身体力行, 并形成了一系列道德理想。儒家的道德理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莘莘学子们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 进而反映到其最终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择业观念以及行为选择上。
(二) 以儒家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要把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提高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而人格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理想道德的基础, 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寻找通向健康人格之路, 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社会规范等刚性内容教育的同时, 必须利用传统文化、经典著述等柔性内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和人品教育。儒家经典思想作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中的精华,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 以儒家文化为内容开展班级活动
笔者在班内组织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 做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班团活动。通过座谈、演讲、诵读、研讨、知识竞赛、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作为班会内容, 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同时, 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内涵, 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做法包括:
1.以儒家经典为载体, 班主任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原著, 如《弟子规》和《论语》等, 并提供相关辅导读本、论述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在学习基础上, 根据主题班会的内容要求,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记笔记、写心得, 开展讨论谈感悟。通过学习,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认同,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了, 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主题班会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立身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 树立远大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 养成职业道德行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品德得到了提高, 而且责任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省习惯, 自省是我国古代道德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如“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都说明自省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3.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班主任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自然地、有效地融入学生心中
笔者将班会任务分配给各小组长, 再由组长发动小组成员寻找资料, 且制定详尽的策划书和方案, 并在本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 然后定期将具有小组特色的班会呈现给全班同学, 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
以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将传统班会转变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班会形式;将班主任传统说教转变为不露痕迹的教育;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受教育方式。同学们在良好的氛围下敞开思想、答疑解惑、取长补短, 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 对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树立先进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 由他律上升为自律, 做到学有榜样, 行有目标
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楷模, 经常对学生进行典型教育, 定期请班上和学生会的优秀学生干部到班上做先进事迹交流。先进的典型具有示范导向作用, 使学生们听到先进事迹, 看到先进行动, 心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从而自觉地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些优秀学生都具有共同的特质:孝亲尊师、乐观自信、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在困难面前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激励着同学们奋进, 从而形成了一种“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先进”的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5.将“仁爱”思想渗透在班级工作中, 增强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教育, 要动之以情, 胜于父母;晓之以理, 细如雨丝;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上进的动机和行动,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你的教诲, 同时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班主任应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学生们写的“大学生活感言”、“我在大学的成长进步”等心情随笔, 了解每位同学的所思所想, 采取谈心、书信、QQ聊天等方式及时疏导同学们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压力。班主任不仅要与每位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同时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参与各种文体活动, 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融洽。
笔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以及“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调查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案例, 发现试点班的学生们通过长期学习优秀的儒家文化, 在思想认识、人际交往、性格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全班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且顺利取得了毕业证书, 其中有81%的学生被企业考核为优秀, 19%的学生考核为良好。企业对我们的学生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其中有很多学生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 也有一些学生晋升为线长, 在企业核心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试点班级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同时还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其中上海菲尼萨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这样评价我们的学生:“该生对单位忠诚度高, 能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要求自己, 对工作积极性较高。工作踏实认真, 努力肯干, 工作责任心较强, 能服从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深圳信泰有限公司的领导评价我们的学生:“该员工加入本公司以来, 踏实工作, 细心向师傅学习, 能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在工作中求实上进, 能自觉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生活中乐于助人, 勤俭节约, 生活朴素, 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 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试点, 笔者认为儒家文化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有效地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 能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较高职业道德水准的高职人才, 具有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向红.基于高职生养成教育与提高就业力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吴金龙.谈高职德育中加强儒家德育思想教育[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3]陈伶.论语、孟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7.
[4]王世明.孔子思想钩沉[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幼儿教育 道德品质 培养
当前,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应注重智力开发,道德品质的培养完全可以搁置一边,待日后再进行教育。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导致很多幼儿往往过于任性和自我,缺乏独立意识,不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作为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一直在探求各种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日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来规范自身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不仅是人类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久而久之,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里所说的“人格陶冶”即品德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致使很多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儿的道德品质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幼儿,其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广大幼儿教师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首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亲切、大方的个人气质,为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我们还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这一点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与幼儿做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多利用伙伴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时,也应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让那些表现好的幼儿真正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同样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体而言,广大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榜样“的事迹介绍给其他幼儿,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幼儿向这些榜样学习,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赶超意识,提高了幼儿的道德水平。
(三)积极进行正确评价
每一个教育过程都少不了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幼儿教学也不例外。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找到日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必要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并尽可能具体化,以便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进而更好地坚持下去,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这时另一名幼儿主动将其扶了起来。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夸一句“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会不明就里,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相反,如果教师说:“你今天把小伙伴扶了起来,做得真好。希望你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主动去帮助别人。”这样正确又具体的评价,既很好地肯定了幼儿,又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比如,我们可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渗透,这样做不仅教给了幼儿一定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教学活动有时难免枯燥,长期如此,幼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大幼儿教师可以转换思维,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情感,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鼓励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幼儿教师还应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家园合作,如开家长会、进行家访以及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幼儿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真正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通过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摒弃自身的不足,发扬各自的优势,使幼儿道德教育真正获得实效。
总之,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与看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点滴做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的未来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周爱萍.提高美德故事对幼儿道德行为养成的成效[J].江苏教育研究, 2007(03).
[2]卢乐珍.学前教育讲座——第六讲 幼儿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任务[J].幼儿教育,1984(02).
[3]吴丛笑.游戏活动中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0(11).
[4]幼儿道德品质方面得分最低的是“关心他人”[J].时代潮,1995(08).
[5]沈心燕.利用评价手段培养幼儿爱集体的情感[J].学前教育,1996(Z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个载体,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即自觉的行为。
“培养”意为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应做到:
1.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在行为方面的约定促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它告诉人们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凡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例如学生证、干部证、文明监督岗的佩戴,遵守校纪、班纪、宿舍纪律等,在点点滴滴方面按照职高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
2.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资本,不好的习惯则是人的一生羁绊。每一位同学要从自我做起,从行为规范要求入手,从行为习惯训练抓起,持之以恒,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训练”意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职业道德行为的要求是:
1.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求职择业和职业劳动的各种认识的总和,它是职业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包括操作规程和道德规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这是未来干好职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2.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作为职校的老师,对每位同学都要重视技能训练,向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
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体验”意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有:
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在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体验,进而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熟悉职业、体验职业、陶冶职业情感,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义务感、主人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情感。
2.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在社会实践中,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运用到实践中,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中,以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自我修养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中有目的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应
注意:
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内省”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三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指独自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作为中职生要激励和鞭策自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慎独”,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在职业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要做到:
1.将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
“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道德原则、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结晶,也是人们职业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的职业道德行为,才有坚定性和永久性。
2.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不要总是在梦想高尚的事情,而要去做高尚的事情”。“外化”是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职业活动实践。中职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职业道德的人。
【关键词】弟子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脱胎于《论语》,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与记忆,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或出外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朴实无华,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路径,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精神资源。
一、《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范,提升职业素质,形成较强职业能力的教育。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必须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体系之中。《弟子规》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弟子规》所彰显的正是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孝、悌、仁、爱,所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尤其值得高职院校重视和借鉴。《弟子规》中养成教育思想是丰富具体的,并且易于化为实践行动。第一,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弟子规》认为,为人弟子应该养成听从父母教导,孝顺父母和尊重师长的良好习惯。《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你,你要赶紧答应,不可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你要马上去做,不可拖沓推诿;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你应该恭恭敬敬聆听;父母在责备乃至责罚你的时候,你也要虚心接受。《弟子规》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冬温夏清,晨省昏定,出门回家,禀告父母。在学校也是一样,高职院校学生要尊敬师长,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严格遵循请假报告制度,有事请假不逃课,不随便外出留宿,顶岗实习及时上报岗位信息变动。《弟子规》指出,少让父母担心,就是一种孝心。高职院校学生要养成与老师的及时沟通习惯,否则“失联”的你,会导致老师父母深深的担忧和牵挂?第二,注重细节,养成习惯。《弟子规》中对小辈的规矩是非常强调的,而且规定得相当细致。如要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即不管吃、喝、坐、走都应让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子规》认为,应养成生活有序、讲究卫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弟子规》认为,好的行为举止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弟子规》中对为人弟子的立、行、跪、拜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现代礼仪也讲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们的行为举止要“站如松,坐如钟,动如风,卧如弓”。《弟子规》的内容对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形象大有裨益。第三,诚实守信,见贤思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做人要十分讲信用。《弟子规》中也有类似的话,要“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怎么可以呢?现代社会信息泛滥,真假莫辨,当学生面对各种各样诱惑的时候,更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乱发表意见,随意传播虚假信息,所以《弟子规》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继承了孔子在个人修养和教育工作中重视个人修养、迫求完美化人格的理论,要求人们形成“见贤思齐”“反求诸己”的习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你就要追慕思齐,立下决心,发出宏愿,迎头赶上去。纵去远,以渐跻,立下一个长远的规划,逐渐地赶上他。古人说: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四,读书三到,持之以恒。关于读书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就是《子弟规》所传授的读书方法,意即读书要集中精力,排除杂念,把心思和脑力用在读书上,而不是心不在焉,有口无心。实际上,读书三到这个方法不仅对读书有益,而且能借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事习惯。《弟子规》认为,在读书、学习方面,首先要求孩子要读好书,其具体标准是:“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在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在他的判断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应该让他在指导之下阅读经典,启迪智慧。《弟子规》还告诫我们不要自暴自弃,对自己应该永远有一种追求,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以弟子规养成教育思想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战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观念,不能把学校仅仅当成“职业养成所”,而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弟子规》蕴含深厚的养成教育思想,已然引起了高等教育研究者广泛的注意,不少高职院校学习《弟子规》,诵读《弟子规》蔚然成风,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职业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形成文明守纪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意识等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高职核心能力。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是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弟子规》所蕴含的职业养成教育思想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一)环境养成教育,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
《弟子规》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里强调学习环境贵在干净与整洁有序,不求奢华与舒适。诚然,大学校园环境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感染、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我院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坚持“人文性与生态性”相谐和的理念,努力把校园建成环境优美又富有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的生态型校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宜教、宜学、宜居的花园式学校。学院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成立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形象识别系统CI”课题,使得校园每一幢楼宇,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湖泊都充满人文气息。例如“齐贤楼”取“见贤思齐”之意,“修远楼”寓有大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精神,“弘毅楼”语出《论语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南大门镌刻着我院的.校训——“知行合一,明德致远”。学院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餐厅的楼道、走廊、房间中精心设计布置了校风校训、名人名言、图画标语等,让一墙、一廊、一室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环境气氛的有益熏陶。学生置身于这样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的校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能感受到胸中勃发的职业理想并充溢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二)管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
《弟子规》强调管理养成教育,诸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冠必正,纽必结”“将入门,问孰存”等等,不一而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学生跑操制度。为培养在校学生“特别能吃苦”精神,学校积极推行“阳光体育”活动,9月起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认同感,空乘班、丰田T-TEP班、“柳工机械班”、“沪宁钢机班”等同学上课时必须身着统一职业装。学院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院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并量化成绩作为个人评比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狠抓制度的执行,坚持开展大学生文明宿舍、文明个人考评工作,促进了文明修身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
(三)身教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言教不如身教。《弟子规》云:“话说多,不如少”,又言:“果仁者,人多畏”。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踏踏实实放下身段去践行。人们敬畏那些德高望重之人,不是他们的话说的有多漂亮,而是他们“身为世范”的身教作用。学院非常重视教职工的身教作用,通过教职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影响和教育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学院评选优秀教师由领导测评、同行测评、学生测评构成,其中学生测评的比重最高。学生坦言,他们会把票投给那些真正热爱学生,拥有职业自豪感,学识渊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于奉献,能处处身先示范的教师。学院通过网络、橱窗、表彰会议,让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广为传播,让其渗透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学院还延请交通行业精英,杰出校友为学生开讲座,谈体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成功人士,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课堂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弟子规》在“余力学文”部分,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你只管埋头读书,而不去亲近仁者、追求道德的完善、品格的培养,结果你只能使自己浮华不实。拥有书本知识只是一个人成为仁人的某一要件而已,而不是全部,这是儒家的要义。死读书、读死书,或者说纸上谈兵,往往是难成大器之人,甚至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在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二次创业新征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养成教育,力求把其打造为我院素质教育的高地。学院科学制定“教学质量年实施计划”,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学院领导也深入课堂,督导素质教育在课堂的实施。经过科学组织和有效实施,课堂教育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小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等在课堂得到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养成教育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责任意识、顾客意识、全局意识、保密意识、学习意识。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实践,旨在给予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发展。《弟子规》作为优秀的文化传承,其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为当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也为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9).
[2]许本洲.职业养成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9).
[3]张晓华.浅析《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3).
[4]济南职业学院.强化职业养成教育,提高高职核心能力[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10).
【试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12-13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研究07-04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建设10-0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11-12
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12-03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论文10-26
2024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参考文献10-05
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12-06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09-16
小学生养成教育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