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复习提纲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写作复习提纲(推荐6篇)

大学写作复习提纲 篇1

绪论

1、文章的原意是什么?P1 答:本意是错综复杂的色彩或花纹。《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合起来就是文章。

2、写作的含义是什么?P1 答:人类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写作运用书面语言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是重要的书面表达方式。

3、近几年兴起的新的写作形式有哪些?P5 答: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生与发展,依托网络的新的写作不断发展,写作变得无处不在,或者说无所不能。网络文学、网络blog、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短信写作、短信小说、订机票、买东西、做生意,所有利用网络要做的事情,都离不开文学写作,呈现一种写作的网络化趋势。今天的写作是一个大写作的状态,大写作的意识。

4、写文章有基本的规律可循么?p5

做文章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有法是写作有一些基本的规律,老师可以教给你写作知识,无法是只能靠自己去获得和提高写作能力。

5、中国文化与汉语写作有怎样的关系?P8

答:中国文化乃汉语写作之根,如果我们不研究中国文化,不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渊源,我们就会把人事物态简单化,我们就不会写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章。我们 1 就不会中西比较,就不会有鉴别才有研究,有鉴别才有个性。我们要继承优良,摒弃糟粕,弘扬壮大我中华民族文化。

6、暨南大学珠海学院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答:中西合璧。总体风格:中式。表现在:(1)中国典型的皇家园林坐落,坐南朝北,依山傍水;(2)封闭式,有围墙;(3)主建筑深藏不露,只有干道延伸。部分风格:西式(如小罗马广场)。但又大众普通化,有浓郁东方韵味。

第一章

材料

1、积累材料的第一步是什么? 答:第一须观察

2、观察生活应注意哪两个方面?P3 答:观察要全面,观察要精细(观察要抓住特点)。

① 观察要全面---全面观察就是要对事物的全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清楚。观察事物时,必须从头到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不了解事物的全貌,就不可能进行概括。

② 观察要精细---细就是精细、仔细。观察事物,不宜粗枝大叶,跑马观花。也就是对事物作逼近的仔细的观察,目的是精确把握事物的细部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观察的细,才能写的细。

③ 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特点就是要捕捉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不同之处。

3、有意感受与无意感受的区别何在?P7 2 答:无意感受是指主体随意的,既没有自觉目的,也没有意识到本身的努力而获得的一种意外的感受。作者怀着对生活的虔诚,将身心投入生活中,去感受他人他事他物,我们称之为“有意感受”。有意感受是主体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感受。它受主体意识和动机控制,是主体对客体刺激的集中注意。

4、科学家是否像文学家一样需要感受能力?请举例说明。P9 答:是。同是对于大海的观察和感受,1921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乘船途经地中海,为美丽的大海陶醉了,他说:“那时,我对自然界的景象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被深蓝色的海洋迷住了。”他透过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认定那种深蓝色的海水,是由某种光散射引起的,他由此发现了以他的的姓氏命名的“拉曼效应”。而普希金面对蓝色的大海,吟诵的是《致大海》的诗句“别了,自由的元素!/这是最后一次在我面前,你翻滚蓝色的波涛/和闪耀骄傲美丽的容颜”。

5、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P12

答:有计划地读,有重点地读,联系实际读书。① 有计划地读---要根据需要,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 ② 有重点的读---围绕喜欢的课程读深读透

③ 联系实际读书---围绕所开的课程去读书。(根据自己水平的高低去读书,由浅入深。读书最好联系自己正在学习的课程,最好是边读边想,边想边读,定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效益。)

6、古人有怎样的苦读故事,请举一二例。

答:①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 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②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3)萤囊映雪,讲的是车胤。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7、为何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p10

答:①多读书是拥抱理想的一条捷径,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读书是一种仪式,让人沉醉于书中,心无旁骛;多读书能养性,也是人生经验的壮大,书中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能从中不断积累材料和获得启发,进而激发写作的欲望和激情。②多写,把自己所想所看所感写下来,不间断地写,渐到达熟能生巧的境界。单看不写,光凭脑子记,无法让自己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也无法检验自己所想的是否全面,更无法检验到自己文笔的技巧和风格。多写,会不断督促自己不断去创新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多读,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积累更多的材料,丰富我们的立场观点;多写,能记下我们平时的所想所感,能增加我们的写作经验。这些都能直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阅 4 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一、多读书对写作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一)多读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

(二)多读书还可以丰富写作材料。

(三)多读书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结构

1、哪些材料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哪些要重点写,哪些一笔带过;这些考虑属于结构么?为什么?

答:属于。这些考虑属于结构的重要环节 剪裁和布局。

2、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含义?P24

答:结构就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谋篇布局“搭架子”。

3、结构源于哪个行业?P24 答:建筑业。原指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

4、结构包含哪三部分?P25 答:开头、主体、结尾。

5、古人把文章结构的各部分分别比做什么?P25 答: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短小,精美、引人;中段要丰富,饱满、曲折;结尾要精悍,结实、有力。)

6、文章开头有怎样的要求?P27 答:文章开头的要求:一要落笔入题。就是说开头要与文章内容相通,尽快接触文章的本题。二要精彩动人。即开头要优美,精致,有光彩,有气势,先声夺人。

7、文章中段的写作有哪些方法?P30 答:文章中段的写作:

①一线穿珠法---即用一条线索把众多的材料有机地串结在一起。

②有开有合法---即在主干事件的描述中,不时巧妙地穿插一些有关的内容,写得时放时收,有合有开。

③欲擒故纵法---即文章开头之后,并不立即进入主要事件的叙述,而是把笔墨荡开去,酿成“千呼万唤”之势,然后欲写之事“始出来”,大笔浓妆,集中抒写。④张弛结合法---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冷时热,时强时弱,变化多姿,文章才能波澜曲折,余味无穷。

⑤还有浓淡相间法,正反对照法,突转的艺术,衬托的写法等等

8、文章结尾有哪两个要求?P32 答:①是正文的自然延伸,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如“豹尾”,刚劲有力,或如“撞钟”清音有余。

第三章

语言

1、语言是什么?对于一个民族,语言意味着什么?

答: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人类最重要的写作和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语言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语言背后是思维。从历史上的事例看,要灭掉一个国家,就是首先灭掉他的语言。

2、汉语乃母语,请谈谈汉语的三大绝妙之处。

3、语言的运用要求重在哪三个方面?

一语言要一句顶一句;(能贯通,没有闲杂的句子,一句与一句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逻辑的、有机的联系。)

二语言要精确;(写字要正确无误;用词要精确无误)三语言要鲜明生动;(语言要有形象感、有趣味感、有音乐感)

2、语言与思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P51 答: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要受思想的领导和制约。思想的深刻决定了语言的深刻,思想的清晰决定语言的明确。思想的新意决定语言的新颖。语言是一种从属于思想的东西;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所以,思想和语言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3、汉语具备哪五大特色P48 答:(1)汉语言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文字体系,承载的文化信息极为丰富厚重,堪称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2)汉语言文字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便于人们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衍生出举世罕有、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3)汉语的表一功能丰富而严谨,无论是表达细微感情的文艺创作,还是拟定严谨周密的契约文本,汉语均能胜任;(4)汉语汉字精练高效,同其他语种相比,汉语 汉字可以用同样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既节省纸张,也节省时间;(5)曾经为人们担忧不已的汉字计算机输入难关已经彻底突破,如今汉字已成为世界上电脑输入速度最快的文字。

4、语言具有哪三种性质、语言的运用要求有哪些、怎样才能使语言鲜明和生动?P53-P62 答: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写作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要一句顶一句;语言要准确(写字要正确无误,用词要精确无误);语言要鲜明与生动。语言要有形象感,要有趣味感,要有音乐感(整齐美、抑扬美、参差美)。

5、培养语言能力的渠道有哪两条?P63 答:直接从生活里学习语言(多听、口语);精读已有定评的名著(经淘汰而留下的精华)。

6、你认为当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二十个词汇是哪些?

答:创新、改革、温室效应、和谐、效率、环保、人权、可持续发展、房地产、素质教育、压力、全球化、平等、转型、统一、团结、奉献、合法权益、公德、诚信、就业、考研、留学、海归、经济危机、竞争、实践、社保、小康、环境污染、第三产业、郁闷、杯具

7、你认为经典的现代汉语著作,一般用多少个单字? 答:常用的三千汉字或再稍多一些。

第四章

主题

1、什么是主题?文章没有主题是否可行?P116 答: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的基本精神在文章中的反映。不可行。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代表着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深度;是文章的统帅。

2、“主题”出自哪个艺术门类?原本指的是什么?P116 答:主题源于音乐,最初指乐曲的主旋律,乐曲的核心。

3、中国古代把主题称作什么和什么?P116 答:意

4、中国古代把主题比作什么和什么?P116 答:

1、文章的灵魂,他代表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深度。

2、文章的统帅“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5、主题与问题有何不同?

答:问题是文章揭示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产生主题的向导,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作者所要阐明的主题。主题并不等于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而是作者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评价。

6、古人对主题有哪四个方面的要求?

答:易、直、慈,谅。(平易、正直、慈爱、体谅。)

7、怎样理解文章的多元主题?

8、提炼主题的方法有哪几种?P119 答:八种。追根溯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体验的方法、基底对比的提炼、旧意翻新曲,四面围攻、无中生有法。

9、在中国文化里,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餐饮博大精深,请你说出中国菜的五种意境,并举例谈谈中国餐饮的主题意识。

第五章 创造性思维

1、什么是创造?人类创造的根源是什么?

答:提供新的、首创的、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就是创造。

2、为何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创造史?

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类的发明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自古以来,人类用自己的聪明

才智,改造自然,创造世界,为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由 愚昧走向文明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正是靠发明创造实现着一个个美丽 的梦想,由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人类发明创造的历程艰难而漫长,人类的发明创造领域极其广阔,人类的发明创造成果极其丰富。例如四大发明在历史上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小发明推动小进步,大发明推动大进步。瓦特发明蒸汽机、法拉第发明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不都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吗?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创造发明的确可以被誉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3、为何不准克隆人以及人体器官?

4、创造与大自然是否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

5、人类急需解决的十大问题是哪些?

6、电器和电子产品带给人类哪些困惑?

7、一个毕业生不知道应该做教师还是做

律师,请你分轻重缓急列出他(她)需要考虑的十个问题?

8、丹麦的美人鱼与珠海渔女都是城市的象征,都源自爱情故事,请比较二者有着怎样的差异?

9、瓷器、中医中药、白酒、茶叶、丝绸、麻将、武术、京剧、国画、书法等都是 国人的创造,由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

粹。请你精心挑选一种最熟悉的,谈谈这种国粹体现了国人怎样的文化精神与哲学思想。

3为何不准克隆人以及人体器官?

克隆用于人类将导致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伦理上看,这将引起父不将父,母不将母,子不将子,伦理的混乱和颠倒。法律上看,无法论定克隆人和原体之间的继承关系。人的尊严问题上看,人不能被当做自己的实验材料,而且一旦失控,将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

4创造与大自然是否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有。

①大自然是创造的源泉,自然资源是人类物质性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自然风物是人类精神性创造活动的借鉴元素;

②大自然是创造的归宿,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丰富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创造促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5人类急需解决的十大问题是哪些?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 篇2

一、填空题

1.新闻记者进行“访问”的基本阶段主要包括:接近阶段、融洽阶段、沟通阶段、激发阶段、反思阶段。

2.新闻人物专访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问答体、散文体、口述实录体。3.新闻素材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史态信息、现态信息、趋态信息。

4.延缓式导语写作的基本类型包括:描述式、橱窗式、悬念式、提问式导语。5.新闻消息写作结尾部分一般有以下一些写法:循环式结尾、用引语结尾、用未来行动结尾、用高潮结尾、用背景事实结尾。

6.新闻的基本属性大致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失效性、独家性、可操作性等。7.新闻专题的主要类型包括:纪实性专题、分析性专题、调查性专题。

8.新闻采访应该把握的四种意识:换位意识、怀疑意识、无知意识、宣传意识。9.网络新闻的结构与布局方式主要有:粘贴集纳式、整合重构式、结合式报道。

10.新闻消息写作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信息图标、新闻背景。

二、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以及获得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新闻线索:新近发生、发现的、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信号,特点是比较笼统、简略,没有细节、过程,是片断、由头;

2)线索的作用:为记者指明采访的方位,确定具体选题; 3)线索的来源

(1)国家、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领导人的讲话;(2)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

(3)报纸、通讯社、广播、杂志、网络等的报道;(4)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5)记者的日常观察;

(6)记者的信息网络,包括社会各界人士、通讯员、电视观众等; 2.请简要介绍新闻写作直接式导语的定义,以及其优势与不足。

1)定义:第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开宗明义,交代何人、何事、何时何地等信息;高度概括,直接陈述,平实自然;简单明了,“直线交流”。2)优势: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和盘托出; 3)不足:缺乏新意、似曾相识、套路模式;

3.请简要阐释网络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1)快速获取最新信息

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变化;

没有时间、耐心读完全文,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2)主动选择有用实用性信息 信息交互性传播特性表现突出; 自主选择的愿望强烈;

最短时间、最快捷方式获取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3)精确接近深度信息

网络新闻通过多级体梯度布列等新技术手段,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全方位深度新闻信息; 观众在了解主体新闻前提下,渴望了解相关的背景、发展趋势等。网民对新闻标题产生“第一依赖感”,标题成为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 观众是否愿意进入下一层网页链接的点击,索取深度新闻信息,其支付的是时间、金钱,标题至关重要;

4.请简要说说电视画面的缺憾与局限性。1)难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2)难以对没有拍摄到的画面、事物等进行形象、真实的“再现”; 3)对缺少形象特征的事物表现力较弱

4)新闻的“5个W”常常用文字进行说明、解释、介绍;

5.请简要描述新闻消息类写作过程中延缓式导语的特点,以及其优势,不足。

1)定义: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内容,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讲故事等方法,写出一些相关内容,再引出新闻事实;

2)优势: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以形象的画面引发受众的好奇;以情境感人,让受众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强化写作、报道效果。

3)不足:难以兼顾受众快速阅读,急于了解最新新闻事实、结果的心理;不可过分拖沓,尽快

进入正题。

6.你认为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尽快地同新闻当事人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1)尽量面对面采访,越“热乎”越好;(2)用聊家常的一般性问题开始采访;(3)不要问模糊的问题;

(4)不拐弯抹角、不旁敲侧击,直截了当提问,显示记者的真诚与能力;(5)帮助当事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6)尽可能避免争论,记者有“终稿权”;(7)全神贯注地“倾听”,给对方一种朋友交谈的感觉;

(8)接受任何回答,启发记者寻找到自己没有想到的采访角度和问题„„ 7.请说出我国著名记者艾丰就新闻采访所提倡的“6个不要提”的具体内容。(1)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一口吃不成胖子);(2)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

(3)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不要强加于人,引诱对象“顺竿爬”;(4)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不要卖弄技巧;(5)不要提太“硬”的问题,(坦诚不等于生硬);(6)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善于引导,(在交谈中提问,在提问中交谈)8.请简要说说新闻主体写作方法的“倒金字塔”结构。

1)定义: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从最重要开始,结束于最不重要的。不能放入导语的要素可以作为主体的支撑性材料。2)优点:迅速地表现关键信息; 3)缺点:后面的信息吸引力递减; 4)范围:突发性事件新闻;

5)要点:判断最重要的信息材料,安排好顺序;从受众角度出发;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9.请简要说说广播新闻写作过程中,音响,解说之间的关系。1)解说词的作用

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2)音响的作用

增强可信性、现场感、感染力。3)两者的关系

(1)写作解说词要兼顾音响;

(2)解说词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3)解说词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三、写作题

请根据视频新闻素材,撰写一篇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稿件 写作要求: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篇3

一、考试有关情况说明

本课程统一使用霍唤民主编、任鹰副主编的《应用写作》教材(2002年1月版)。该书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复习范围为教材中所介绍的绪论、行政文体、财经文体、法律文体、科研文体。考试题型为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文章分析、补写文章要素、给材料或给条件作文。(注:也有可能取消“补写文章要素”题,这与中央电大题库内容的变化有关。)

二、本课程的期末总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三、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的必修课,本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二、期末复习方法

1.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本提纲中所列的“各章重点内容”,做到点面结合。2.结合平时作业的情况,进一步加强重点文体的针对性训练,以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三、考核内容和复习要点 第一编 行政文体 第一章 行政机关公文

1.公文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 2.公文的构成要素和格式 3.公文的制发程序

4.命令(令)的用途和种类 5.决定的用途

6.公告的用途及写作注意事项 7.通告的用途及写作注意事项

8.通知的用途、主要种类及各类通知的一般写法 9.通报的用途、主要种类及各类通知的一般写法 10.议案的用途

11.报告的用途、主要种类及各类通知的一般写法

12.请示的用途、主要种类、各类通知的一般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 13.批复的用途 14.意见的用途

15.函的用途、主要种类、各类通知的一般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 16.会议纪要的用途、一般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 第二章 事务文书

1.简报的概念、一般写法及编写要求 2.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及一般写法

3.计划及工作计划的概念,计划的一般写法及制订要求 4.总结的概念、一般写法及撰写要求

5.规章制度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各类规章制度的一般写法 第二编 财经文体 第一章 经济新闻 1.经济消息的概念 2.经济消息的种类

3.经济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4.经济消息的写作要求 第二章 产品说明书

1.产品说明书的概念和作用 2.产品说明书的特点

3.撰写产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广告 1.广告的一般写法 2.广告的写作要求

第四章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1.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涵义、作用 2.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第五章 市场预测报告

1.市场预测报告的涵义、作用 2.市场预测报告的特点

3.市场预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第六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涵义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第七章 招标、投标文书 1.招标文书涵义 2.投标文书的涵义

3.招标、投标文书的特点 4.招标书的结构和内容 5.投标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八章 合同

1.合同的涵义和作用 2.合同的特点

3.合同的结构和内容 4.合同的写作要求

第三编 法律事务文书

第一章 民事法律事务文书1.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涵义和作用 2.民事起诉状的概念

3.民事起诉状的结构和内容 4.撰写民事起诉状的注意事项 5.民事上诉状的概念 6.民事答辩状的概念

7.民事答辩状的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 刑事法律事务文书

1.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涵义和用途 2.刑事自诉状的概念、结构和内容

3.刑事上诉状的概念 4.刑事答辩状的概念 5.刑事申诉书的概念

第三章 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1.行政诉讼法律文书的涵义和用途

2.行政起诉状的概念、结构和内容、写作注意事项 3.行政答辩状的概念、结构和内容、写作注意事项 第四编 科研文体 第一章 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的涵义 2.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 3.科学研究课题的类型 4.选择科学研究课题的原则 5.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 6.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 7.学术论文的结构程序 8.学术论文提纲的构成 9.论文构段的要求、方法 10.常用论证方法

11.学术论文的构成项目

12.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注意事项 13.毕业论文的构成项目 第二章 学术情报

1.学术情报的涵义、主要种类 2.文摘的涵义和种类 3.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 4.提要的涵义、写作要点

5.综述的涵义、特点、主要种类、编写要求 6.述评的涵义、特点、编写要求

以上问题是需要在期末复习中多加注意的重要问题,其他未列出的问题并不是说在期末复习考试中完全不涉及,只是所占比例极小,因此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

注:中央电大的复习指导暂时还未曾出来,这是往年的一个复习纲要,请参照使用。我们将及时通告最新进展。

广西大学《桥梁工程》复习提纲 篇4

考试基本内容:

第一篇 总论桥梁的组成和分类;总体规划原则、桥梁纵、横断面设计及平面布置、桥梁设计方案比较;规范中有关设计荷载的规定,荷载组合。

第二篇 钢筋砼和预应力砼梁式桥钢筋砼和预应力砼梁式桥的一般特点,梁式桥的主要类型及其适用情况;桥面铺装、桥面排水设施、桥面伸缩缝、人行道、栏杆与灯柱;板桥的类型及特点,简支板桥的构造,斜交板桥的受力特点与构造;装配式钢筋砼简支梁桥、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梁桥,组合梁桥;行车道板计算,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含杠杆法、偏心法(等刚度、变刚度)、修正偏心法、G—M法,铰接板(梁)法,刚结板(梁)法,主梁内力计算,横隔梁内力计算,拱度计算、预拱度计算;支座的类型和构造,支座的设计与计算;悬臂体系及连续体系梁桥的类型和一般特点,钢筋砼悬臂和连续体系梁桥的构造和设计计算要点,预应力砼T型刚构桥,预应力砼连续梁桥,预应力砼斜拉桥;

第三篇:圬工和钢筋砼拱桥拱桥的基本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拱桥的组成及主要类型;主拱圈的构造,拱上建筑的构造,拱桥的其它细部构造,其它类型拱桥的构造;拱桥的总体布置、拱轴系数的选择和拱上建筑的布置,拱圈截面变化规律和截面尺寸的拟定,拱桥构造示例;悬链线拱的几何性质及弹性中心,恒载作用下拱的内力计算,活载作用下拱的内力计算,裸拱内力计算,温度变化、砼收缩和拱脚变位的内力计算,拱圈强度及稳定性验算,拱圈应力调整,组合截面的计算特点,圆弧无铰拱计算要点,其它类型拱桥的计算特点,连拱的计算;

第四篇:桥梁墩台桥梁墩台的构造和设计;桥墩、桥台;荷载及其组合,重力式桥墩计算,桩柱式桥墩的计算特点;重力式桥台的计算、梁桥轻型桥台的计算特点,拱桥轻型桥台的计算特点。题型要求及分数比例: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题型(约占60%)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计算部分题型(约占40%)

计算题

参考书目:

1.姚玲森主编: 《桥梁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同济大学毛概复习提纲总结 篇5

第一部分:选择题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p10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四大理论和实践问题。P10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一次党的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是什么?

2、毛泽东在哪篇文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解释?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2、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创及其理论的形成。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是什么?

5、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

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8、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相同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和平赎买”。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有两大方面,它们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其

中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毛泽东关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建设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总结性的科学概括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概括:从不发达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依据: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5、已经实现的小康的基本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7、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是:党的十三大。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地位作用的提法:经济建设——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0、党的基本路线关于奋斗目标的提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能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2、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十六大的四大目标发展为五大目标。

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为什么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目的的途径:改革。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改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的。

5、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始终坚持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7、中国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01年12月。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

4、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5、在分配中应当坚持什么价值取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7、判断一种所有制结构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的标准是: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国情。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9、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要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原则和方针: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解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实现祖国统一。

2、实行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的潮流:和平、发展、合作。

3、建国以来,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的走向了一条什么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执政能力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党的执政地位的形成: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部分:主观题重点思考范围

注:

1、以下各题涉及的内容为本次考试主观题考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但试题表述可能与正式考题不近一致。

2、主观题分为三种题型:简述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一、联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二、结合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拉大、阶层分化明显的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三、结合社会中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如环境破坏、收入差距扩大、腐败现象等),谈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和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根据实践中党政策和实践措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等。

五、结合现实中人们关于民主、自由的议论,谈谈你对民主、自由的理解

六、你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人们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建设先进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七、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在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的议论和呼声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仍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八、简要回答推动经济又好有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或措施(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经济又好又快的关系)。

九、结合实际论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十、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改革依据、性质、作用和特点的理解。

十一、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和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二、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分析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就是“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大学写作复习提纲 篇6

1、国防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P1: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P1:四个基本要素:

一、国防的主体即国家;

二、国防的对象即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

三、国防的目的即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即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

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1: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

2、联盟型;

3、自卫型;

4、中立型。

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P8: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的概念及其特性。

P9:概念: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P9:特性:

1、具有一般法律的特性:阶级性、权威性、强制性、适用性、稳定性;

2、特殊性:①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②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③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我国现行的主要国防法规。

P11:主要国防法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5、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P13: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两个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6、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P13:

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2、按军官待遇入伍;

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7、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

P15: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8、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P17: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一)、公民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二)、公民国防权利:

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力;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P18: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

9、国防建设的概念,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P19:概念: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21: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

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3、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0、国防政策的概念,新时期中国国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

P23:概念: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P23:新时期中国国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11、武装力量的概念,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P24:概念: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P25: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组成及其各军兵种的成立时间。P27: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组成及其各军兵种的成立时间:

1、陆军,1927年8月1日;

2、海军,1949年4月23日;

3、空军,1949年11月11日;

4、第二炮兵,1966年7月1日。

13、国防动员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其组织实施步骤。

P31:概念: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简称动员。P31:主要内容:

1、人民武装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

4、交通战备动员;

5、政治动员。

P35:组织实施步骤: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充实动员机构、修订和落实动员计划等。

14、人民防空的概念及其基本手段。

P37:概念:人民防空,是国家根据国家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的活动,简称“人防”。P39:基本手段:“走”、“藏”、“消”。

15、防空袭的方式方法,防空警报的分类及其音响特征。P39:防空袭的方式方法:识别,防护,消除空袭后果。

P39:防空警报的分类:

1、预先警报;

2、空袭警报;

3、解除警报。

P39:音响特征:

1、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2、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3、连续鸣三分钟;

16、新“三打三防”的基本内容。P42:“三打”:

1、打隐形飞机;

2、打巡航导弹;

3、打武装直升机。P43:“三防”:

1、防精确打击;

2、防电子干扰;

3、防侦察监视。第二章 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的含义及其内容。

P47: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P47:内容: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代表性的军事著作。P48: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西周《军志》、《军政》);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稻》);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诸葛亮《隆中对》、汉初《三略》、《李卫公问对》);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曾公亮《武经总要》、北宋《武经七书》)。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与内容。

P49: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与内容:我国古代兵书和军事思想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基本上建立了包括战略学、战役战术学、军事气象学、兵器学等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主要内容包括战争性质和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理论、治军理论、将帅修养理论、作战方法理论和战争谋略理论等。

4、《武经七书》。P40:《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稻》、《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5、《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内容。P52:作者:孙武;

P54:主要军事思想内容: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主义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6、《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海权论》、《总体战》、《制空权》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P59:《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战争艺术概论》:若米尼; 《海权论》:马汉; 《总体战》:鲁登道夫; 《制空权》:杜黑、米切尔。(内容略)。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P61: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从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P63:基本内容:

1、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2、人民军队思想;

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国防建设思想。

8、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P62: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9、毛泽东关于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的主要内容。P63:主要内容:

1、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3、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4、战争的性质及其决定因素;

5、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

6、进行战争的最终目的和彻底消灭战争的途径;

7、研究和指导战争要把握战争运动的客观规律;

8、要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9、要关照全局、掌握关节;

10、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等。

10、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思想的主要内容。

P63:主要内容: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

11、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含义。

P63:含义: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也包括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

12、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P64:主要内容: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歼灭战的作战方法;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

1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内容体系。

P66: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军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所谓“新时期”不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且是我党、我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新的条件、新的阶段并有新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含义。

P67:内容体系:

1、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2、国防建设思想;

3、军队建设思想;

4、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

5、军事战略思想。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历史地位。

P68:历史地位:

1、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

2、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

3.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15、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P70主要内容:

1、军事战略思想:①、和平仍是主流,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②、立足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

③、坚持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2、军队建设思想:①、“五句话”总要求;

②、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③、走科技强军和精兵之路;

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⑤、以训代战,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高度;

3、国防建设思想:①、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防;

③、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16、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思想的“五句话”总要求。

P72,: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7、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P83: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

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

4、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常抓不懈的根本建设。

18、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三个时期”、“三个战略关系”和“两个不相适应”。P83:“三个时期”:军队历史使命拓展期、军事变革攻坚期和社会变革深化期;

“三个战略关系”: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双重攻坚”,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双重任务”;

“两个不相适应”: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1、战略的含义。

P92:含义: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称之为战略。

2、军事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P92:基本要素:一是战略目的;二是战略方针;三是战略力量;四是战略措施; P92:基本特征: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等。

3、国际战略环境的概念,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P93:概念: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P93:特点:

1、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冲突仍然不断;

2、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3、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

4、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5、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4、国际战略格局的概念,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P97:概念: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P100:主要特点:“一超多强”。

发展趋势:

1、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3、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6、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5、冷战后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P99:特点:

1、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手段或是由于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2、这次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多极格局已经孕育成熟的结果,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3、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影响。

6、面对新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安全战略。(略)

7、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

P107: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局部战争。

8、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原因及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P105:原因:资源掠夺;

性质和特点:

1、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

2、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纠纷;

3、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

9、我国陆地边界线长度,海岸线长度,直接接壤邻国个数,海上邻国个数,国土总面积(陆地+海域)。

P111:我国陆地边界线长度:22000多千米;

海岸线长度:18000多千米;

直接接壤邻国个数:14;

海上邻国个数:6;

国土总面积(陆地+海域):960+300=1260万平方千米。

10、南海周边最早向我国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名称,抢占我国岛礁最多的国家名称。P111:南海周边最早向我国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名称:菲律宾;

抢占我国岛礁最多的国家名称:越南。

11、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P114:主要挑战:

1、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

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

3、台海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

4、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对中国的威胁增大;

5、南海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存在严峻复杂的挑战。

12、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主要表现。

P115:美国:

1、美国推动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2、美国军力强大并在亚太地区保持前沿部署,是中国安全的最大最现实威胁;

3、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继续提升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核心利益。

P116:日本:

1、日本当局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拒绝承担战争责任;

2、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以及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严重争端;

3、日本当局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伤害了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印度(略)。

13、南海问题的由来,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主要措施。P118南海问题的由来(略);

P119:主要措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在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积极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共同发展。

14、国际社会公认的“三股恶势力”。

P117:三股恶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15、中国安全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

P119:基本目标:一是确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二是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地区对话与合作。

16、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思想。P119: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P122概念: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P122主要特点: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难度、高速度、高保密; P127影响:“五化”:侦察立体化、指挥控制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

2、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P130:定义: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的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P131:特点:高技术、高精度、高效能、威力大、射程远; P132:种类: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

3、导弹基本组成及其分类,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主要区别。

P132:导弹基本组成及其分类:它一般由弹头、弹体、推进系统、弹上制导设备和弹上电源等部分组成。

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主要区别:前者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和导引控制系统飞向目标,后者自身无动力装置,需借助火炮、飞机投掷,也没有全程制导装置,仅有在飞行末段起作用的寻的装置或传感器。

4、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P133:制导方式:自主式制导、寻的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和复合式制导。P134:影响:

1、已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打击兵器;

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

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重要杠杆。

5、侦察监视技术的定义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现代侦察监视系统主要组成。

P137:定义: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P139:影响:

1、扩大了作战空间;

2、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3、提高了指挥质量;

4、促进了反侦察技术发展。

P137:主要组成:可见光侦察、红外侦察、雷达侦察、电子侦察、多光谱侦察、声学侦察。

6、雷达侦察的优缺点。

P138:优点:探测距离远、测定目标速度快、精度高、能全天候使用等

缺点:易受电磁干扰。

7、“声呐”一词的含义以及其主要用途。

P139:含义:声音导航与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用途: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

8、伪装的概念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P141:概念:所谓伪装,是指为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P142: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

9、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P141:概念: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侦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

P142:分类:

1、雷达隐身技术;

2、红外隐身技术;

3、电子隐身技术;

4、可见光隐身技术;

5、声波隐身技术。

10、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手段和应用领域。

P145:概念:电子对抗又称为电子战、电子斗争,是指敌对双方使用电子技术设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其实质是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P146:主要技术手段:

1、电子对抗侦察技术;

2、电子干扰技术;

3、电子防御技术;

4、反辐射摧毁技术。P145: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

11、航天技术的概念、主要组成及其军事应用。

P149:概念: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构成的高度综合性技术。

P150:主要组成:运载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

P151:军事应用:一是已经大量使用的支援地面军事力量的卫星系统;而是出于研究开发中的天基或部分天基武器;三是在理论上可行但仅进行探索性试验的执行军事任务的载人航天器。

12、军用卫星的分类。

P151:分类: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

13、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C4SR的含义。

P154:概念:指挥信息系统,是在军队指挥机构中,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的信息,并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系统。

P154:组成:指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电子计算机系统;情报、监视、侦察系统。P154:C4SR含义: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系统的简称。

14、新概念武器的定义。

P157: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常规武器,具有独特的作战效能,正处于研制和探索之中尚未大规模用于实战的一类新型武器。

15、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的主要类型。

P157:类型: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声波武器、基因武器、气象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和非致命武器等。

16、计算机病毒的特点。P163:特点:

1、费用低廉;

2、破坏巨大;

3、蔓延广泛;

4、隐蔽待机;

5、自主攻击。

17、非致命武器的定义。

P165:定义:非致名武器又叫失能武器,是指专门设计和主要用于试人员和装备丧失能力而又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一类武器。第五章 现在战争

1、现代战争的含义及其特点。

P168:含义:现代战争一般是指在现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战争。它包括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P170:特点:

1、战争起因复杂;

2、战争将在核、生、化武器威慑的环境中进行;

3、战场空间向多维化发展,作战行动节奏加快,战场综合破坏效应增强;

4、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5、非接触作战和非对称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式;

6、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军事战争行动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经数次军事变革,四次较大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

P180:四次: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3、现代战争起因复杂的主要表现。P170:

1、强权政治;

2、领土争端;

3、资源掠夺;

4、民族纠纷;

5、宗教矛盾;

6、意识形态的冲突;

7、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的冲突。

4、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P175:作用:

1、超强的渗透力;

2、攻心夺志的利器;

3、良好的战争动员能力;

4、遏制战争的重要工具。

5、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P176:主要表现形式:

1、军事演习;

2、验证新式武器装备。

6、非军事战争行动的主要表现形态。

P178:主要表现形态:

1、贸易战;

2、金融战;

3、心理战;

4、网络战;

5、生态战。

7、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P180: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以高技术机械化装备为基础,以C4ISR指挥控制系统为平台,具有全球化、网络化和实时化特征的战争。

P182:基本特点:

1、由血与火的有声战场搏斗转为精神、意志、智慧无声战场的角逐;

2、有硬伤打击转为软杀伤;

3、信息化战争将向民间发展;

4、传统的攻防观受到挑战;

5、传统概念中的战争界限由直观变得模糊。

8、当今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主导型战争形态。

P180:当今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主导型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

9、海湾战争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P181:地位:

1、从战争形态来看,海湾战争是战争形态转变的里程碑;

2、从科技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使用角度来看,海湾战争是机械化和信息化的一个分界点,是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一个分水岭;

3、从新军事变革角度来看,海湾战争是一个助推器和发动机。

10、新军事变革的实质。P183:实质: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信息化军事形态。

11、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措施。

P183:措施:

1、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2、加快武器装备研发速度,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

3、调整军队体制编制;

4、努力推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

5、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之路;

6、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上一篇:订婚仪式男方家长讲话下一篇:现代文阅读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