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能力就是执政能力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务能力就是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

[摘要] 本文探讨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及影响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执政能力;增量发展;实践途径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正确地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不断拓展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至关重要。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执政经验、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清醒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主动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学习和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提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将是“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这是一场严峻的考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执政比做“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向全党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的至关重要性。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赋予了我们党执政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严重挫折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深刻启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由于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是深刻汲取了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清醒认识,体现了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强烈政治责任感。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对执政55年来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回顾党的执政历程,从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深刻总结了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党在执政道路探索中获得的深刻启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党承担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环境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

第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解决执政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完全具备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但执政实践中的问题仍然不少,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还不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不仅会耗散党的执政能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最终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及影响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拥有雄厚的能力资源是政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任何社会制度下的政党运作都需要一定的能力资源相匹配和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评价党的执政能力,根本是看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及其在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关键是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重点是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的实际作用,核心是看是否具有科学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资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理想目标体系的构建。即通过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确立社会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此来号召、组织、凝聚群众,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如我们党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是社会政治动员。作为现代化建设推动者和领导者的执政党,只有具备充足的社会动员能量,才能把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形成实现价值理想目标的强大推动力。三是社会力量整合。现代化的发展必将引起社会的急剧变革,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存在多元社会的政治需求,发生各种社会力量的分化与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必须要有足够的整合社会的能力,把各种力量聚集起来,引领人民群众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朝着既定的价值理想目标前进。四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必须不断提高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能力,把社会各阶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表达经过筛选、调节、平衡、综合,反映到自己的纲领和政策中,并使其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以此来获得最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认同,巩固执政地位。五是党的自身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必须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流动的政治资源,具有增量发展和总量耗散两个流动方向。当党的价值理想目标比较接近和符合客观实际,自身运作的制度化、组织体系的开放程度、执政作风、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时,执政能力呈增量发展态势;反之,执政能力则呈总量耗散态势。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价值理想目标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党的价值理想目标科学化程度愈高,对民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就愈大,实现执政能力总量提升和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这是因为:执政党是政治组织,其首要职责是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民众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执政党又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而是现代化发展的推动者、领导者、组织者与实践者,必须在实践中依据变化着的客观环境及时修正和完善已提出的奋斗目标,提高其科学化程度;执政党是社会优秀分子的集合体,只有构建科学的价值理想目标体系,才能将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实现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

第二,运作的制度化程度。执政党运作的制度化通常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执政党内部,主要是党章以及依据党章制定的准则、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健全而完备的党内规章制度的功用在于保证党的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执政能力供给的有效性、长期性与稳定性。二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主要是国家宪法和法律,只有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执政能力才有增量发展的可能。

第三,组织系统的开放程度。组织系统的开放对于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意义在于: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开发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资源,增加社会民众参与政治和利益表达的机会,从而消减执政党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结构性张力,使党的执政能力的持续增长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四,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作风建设是执政能力内在的不断积聚和外在的具体表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才能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

第五,加强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强弱。执政党监督与接受监督意识的强弱,是执政能力建设导向强弱与机会多少的具体反映。从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看,什么时候注重加强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党的执政能力就增量发展,党所领导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执政能力就总量耗散,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遭到严重损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全党形成既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又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氛围。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主要途径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贯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党的价值理想目标体系,提高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目标体系,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又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紧紧扭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五个统筹”的有效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和发展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等重大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仅抓硬件的一手要硬,抓软件的一手也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力求保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协调发展,保持我们一切工作所追求的目的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促进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

第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增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权限决策和管理。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监督、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执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织系统的开放程度。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努力建设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坚强的领导集体。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通过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党员的标准和质量,严把“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效开发党的执政能力增量发展的资源。

第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就现阶段来讲,反腐败实质上就是捍卫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三项工作”格局,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教育、制度、监督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本文作者: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

作者:韩忠信

第2篇: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昌吉州审计局安晓宏

我通过参加党校的十六届四中会学习班,深受教育,深有体会,现将我的肤浅认识简单谈谈:

通过学习和思考,对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决定》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回顾建党83年、执政55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是历史选择了我们党,人民选择了我们党,55年执政的业绩举世瞩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但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前进,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未来,过去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不见得永远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来之不易,巩固更难,更不是一劳永逸,因此,要不断提高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决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论述深刻、措施有力,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充满了改革、创新、求实精神,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凝聚了我们党的执政经验和智慧,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要议题在党的全会上讨论并形成《决定》,

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决定》,必将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执政55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还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也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严峻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并抓紧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健全执政体制,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并继续丰富和发

展我们党执政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55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包括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六条经验,突出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根本问题,既是我们党以往执政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牢牢把握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实践中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

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必须把《决定》提出的主要任务贯穿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连接点。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在开放的环境下执政,就必须学会用世界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形势。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了解世界的变化更为便捷和快速,人民群众很自然地对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民族兴衰,直接关系到

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地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理应坚决执行十六届四中会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3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体会(执政能力建设)

学习体会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掌好权用好权更不容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体会如下:

从我们所处的地位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政府机关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指定性变为服务性,我们的党支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职能部门,特别要树立为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可是,目前有的机关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同志,办事拖拖拉拉,态度生硬,办事之前送请在先;不讲究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去了解实际情况,死搬硬套,硬性罚款;高高挂起,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不做具体事情;要名要利,见功就抢,见利就要,见责任就推,见困难就让,等等。严重破坏了发展环境,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性,这就是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大局观念,没有整体发展观念的表现,必须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加以克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能力。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重点是要学习掌握和精通自己工作的业务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成效的好坏,与这

1个单位、部门领导的业务水平、处事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看一个人的能力就要看他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没有业务知识,有没有创新意识,有没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有没有承受各种困难挫折的能力。从我站情况看,我们的支部是团结的支部,是能够战斗的支部,是有所作为的支部。我们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困难挫折,经历了任务、困难、发展的考验。2004年我们站走过不平凡的一年,在赵建勋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发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积极争取,果断决策。争取立项、改造、采购仪器、安装调试、验收考核、化验分析等,都凝聚了赵站长和大家的心血。关键时候,共产党员和其他同志一道服从组织安排,尽心尽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2、冷静处理蛹桥区农民上访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根子不在土肥站,根子在宿州市农委,是有人策划的。他们来了,这是事实,回避不掉的,怎么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关键。我们站三位领导积极应对,沉着冷静,从实际出发,从大局考虑,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妥善处理了这个问题,田站长不辞辛苦连夜护送他们回去。我们站的同志也积极劝导,疏导,没有人一时冲动与来访农民吵闹,保持了一个单位、一个基层战斗堡垒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清醒的头脑,正确有效及时地处理问题。

3、开发新产品。我们站在赵站长的带领下,研制开发了增效硼肥、液体硼肥等微量元素产品,发展前景很好,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微肥,有效遏制假劣硼肥在市场鱼目混珠,扰乱市场,坑害农民。当然,土肥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

质量安全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离不开土肥。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搞好土肥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先进技术的前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脚踏实地,积极工作,把土肥工作做得更好。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的高度统一,没有能力只是空谈,没有意识则会陷入盲目。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提高工作能力,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党才放心,人民才放心。

胡 荣 根

二00五年三月

第4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执政能力心得

践行胡锦涛同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落实好、实现好、坚持好这一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是个关键,纪委领导更带头践行。s0100

一、要赢民心、顺~、造民福,为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竭心尽力。

要增强“民心”观念,情系于民。始终把“为民”作为党的核心要务。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抓紧抓好。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因下岗、失业、因病等造成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

要致力真抓实干,取信于民。民心的向背,说到底是看执政党能否给民众带来实惠。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于民。民心不可欺,纪委一定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治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疾。要大力倡导“四个力戒和四个注重”:力戒虚假,注重实际。力戒漂浮,注重实践。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特别要注意珍惜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为民”而不是“政绩工程”上。

二、要抓监督、抓纠风、抓教育,在推进反腐倡廉大业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要加强监督。蓬江区近期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在加强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监督。一个层次是加强对区直重点部门的监督。区委决定,由区纪委直接向区直9个队伍大或掌握财、物调配权的部门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这是按市纪委要求率先开展的县级纪委派驻试点工作,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的人员及业务工作均由区纪委直管,实行垂直领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镇、街乃至社区党员干部的监督,每个镇街都配备了一名以上专职纪检干事,专司党内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到位。第三层次直接抓到村,将监督视线下移,开展“廉政进村”活动。

其次,要坚决纠正不正风。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的突出问题:既着力解决大案要案,依法惩处~分子,又致力抓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既着力抓“不廉洁”问题,又致力抓“不作为”问题;既着力抓机关作风,又致力抓部门行业风气。要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纠风工作,对城市拆迁补偿问题、严格教育收费“一费制”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以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问题等,要结合正在进行的行风评议和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要强化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治本之策,要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做到“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增强”的目的: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增强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意识;与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增强勤政为~识;与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增强表率意识;与剖析~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三、要立廉志、修廉德、践廉行,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方面做表率。

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是辩正的有机结合,领导干部不但要能干事、能成事,而且要干净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作为纪委领导,更是要做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的表率。

要立廉志。这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领导别人执纪执法,监督其他人员廉洁奉公,首先自己必须过得硬,起到表率作用。要以焦裕录、汪洋湖、梁雨润等为榜样,清廉自守,模范带头,立志做“清官”。

要修廉德、践廉行。要将修廉德贯穿于从政过程的始终,纪委领导要在协调领导反腐倡廉大业中,自觉践行廉德,做到廉洁从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七慎”:一要慎始。二要慎微。三要慎言。四要慎好。五要慎独。六要慎友。七要慎终。

只有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纪委领导率先垂范、带领、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才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赢得民心,使党的执政地位坚不可摧。

第5篇:依法提高执政能力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同志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这一课题。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一个方面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法’刑也,平之如水。”这就是说,法就是刑,平之如水、公平正直(平之如水—公平正直)。

与“法”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说文解字》称:“律,均布也。”所谓均布是古代用作调音律的工具,将律比作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由上可得出,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行为规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一)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1

依法行政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合法。依法行政首先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和组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那么,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合法。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因为“行政机关的职权并不是行政机关所固有的,而是经人民授予,也即由法律法规授予的”。同时,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越权。

三是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放弃那就是失职,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二)依法行政的特征:

一是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是治“官”,而不是治“民”的。在我国,既不可将依法行政等同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也不能将依法行政等同于依法治国。

二是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是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范,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的社会公益事务。

三是依法行政中的“法”,首先必须是体现国家和人民整体意志,反映社会进步发展规律的法,而不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其次,“法”应主要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其他政策办法不能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再次,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仅停留在法律具体条文的机械理解和运用上,是不利于依法行政的。

四是依法行政中“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先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为行政,行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工具,主要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法律之所以能成为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手段,不仅在于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赋予和派生出来的,也不仅在于法律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尺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立法权与行政权性质不同。法律独具的至高无上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是约束行政权力任意专断的最有效的手段。当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被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按照经过合意达成的法律规则进行运作,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进行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任意与专横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止;反之,失去法律约束的行政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行政活动中的人治必然抬头、寻租必然出现、腐败必然滋生。

五是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政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依法行政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规范,防止权力的滥用,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

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补偿,而且也在于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和效率,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从重依政策行政、依领导人指意办事,到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跨越,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人的观念、意识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从现实情况看,这个问题尤为迫切。一要革除“人治”思想,树立“法治”意识。要摒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违法行政等陋习,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维护法律权威;二要纠正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错误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三要克服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就是说,既要明确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理想目标,又要考虑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现实性,在明确法律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官吏的同时,把重心转向人民权益的保障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上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只有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质量。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只有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他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因此,只靠少数人主观判断、凭经验决策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真正改变

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广纳民言,通过各种途径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使公众明确决策意图,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要理顺行政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第四,要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必然导致滥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多,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行政权力也相应增加;权力还没有摆脱自我扩张的特性,靠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自律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真正强大有效的监督体系去制约行政主体的权力扩张和滥用。

第五,不断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能否顺利推进,执行者的素质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坚持自学、爱学、勤学业务。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法律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同志们,要知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要用规和矩画出美好的蓝图!要坚守法律防线并通过依法行政来构建威县更加美好和谐的明天!讲的不好,恳请同志们指正。

谢谢大家!

第6篇:解读执政能力建设

韩庆祥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指出它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那么,为什么在当今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呢,其深刻的背景、实质和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蕴涵着一种党的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思路,因而,必须从新的思维入手,来理解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实质和意义。

1、更注重宗旨、本质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努力这么做。然而,在1957—1977这20年期间,虽然我们取得不少成就,但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存在着“本领恐慌”,结果他们没有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本质完全落到实处。在这一时期,一些人曾犯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错误,直至出现“左”的错误。经验主义往往用革命的方法搞建设,缺乏理论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力;教条主义视书本高于实践,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奉行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人缺乏依法执政的能力,并压抑人的创新能力;持 “左”的倾向的人往往认为右是立场问题,左是方法问题,宁左勿右,结果缺乏判断形势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熟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形式主义善于搞花架子,不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创新,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人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不足。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不通也不适应,缺乏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面对改革的艰巨任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遇到复杂矛盾、困难、突发事件以及各种挑战束手无策,心有余力不足,有一种能力恐慌,结果业绩平平。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

在总结我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政党,其宗旨和本质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缺乏执政能力,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过去做得不够的。因此,我们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要具有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由此,我们党就把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突出出来了,它意味着我党由相对注重宗旨、本质走向相对注重宗旨、本质的实现。

2、更注重执政的现实合法性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从历史必然性出发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掌权的历史合法性,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论证具有历史合理性。

然而,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在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日益增长且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在我国正处在爬坡、创业、竞争和挑战的新时期,仅仅满足于这种论证就不够了,还必须进一步从“后天作为”和“执政能力”即生成论的角度,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合法性。邓小平提出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和“三个有利于”的观点,实际上蕴涵这样一个思维:在当今中国,首先要注重功能、效能和实效。这意味着,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有助于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有所作为,从而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在实质上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应以今天在“三个代表”方面的作为来论证和确立自己执政地位的现实合法性。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对古今中外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和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深刻思考中提出来的。正因如此,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带动党的各项建设。曾庆红同志也明确强调,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联接点,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轮训应由过于注重学历需求转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这实际上是从党的“执政能力”角度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的。

3、更注重内在实力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党的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相对注重区别工人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对立,且把这两极对立看成是观察一切政党的思维方法。在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下,我们往往把在资产阶级政党中存在、但实际上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的成果当作“姓资”而加以排斥,结果影响了对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

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工人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区别。然而,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意味着国家之间、政党之间的互动性、共同性在增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也要求我们更多地去求同存异;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把人们拉到平等竞争这个平台,这种时代精神和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由相对注重“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对立”的思维走向相对注重 “内在实力”的功能思维(当然是在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制度的前提下)。在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这一原则问题上,自然要问是“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然而,党要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业,要创业、参与竞争和经受各种挑战,要正确认识、处理和驾驭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在当前,执政能力首要是正确驾驭各种复杂矛盾关系的能力),协调好不同利益,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必须注重其执政能力的提高,注重其内在实力和实际效果。这就为我们吸收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空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学习型政党,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注重自身建设的特殊性,也要遵循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即必须靠提高执政能力来巩固其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要在坚持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吸收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批判借鉴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4、更注重“做人和做事”的统一

以往,中国共产党人比较注重围绕着“做人”,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来进行党的建设,我们所讲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大都比较注重其中“做人”的一面(虽然没有忽视“做事”的一面)。这样做是必要的,也能培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热情。

但仅仅具有工作热情而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够的,只有热情没有能力,人们就会在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有热发不出光。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既要有工作热情,又要有工作能力,既要做人,也要做事。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都是全新的事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困难和新的考验都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做事要靠能力。要胜任这些任务,完成这些事业,就必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因此,提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实质,既是要进一步注重党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做事”的内涵,又要把做人引到做事上来,从而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10-29)

提高执政能力的几个关键

沈宝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并且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作出了部署。究竟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下几点,是关键所在。 一,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各级党委是执政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将各级党委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就能有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发展。党的中央总揽执政全局,是全党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者。邓小平说:“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他明确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党都要有高度的自觉,都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二,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执政史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执政能力就强;政治路线不正确,党的执政能力就从根本上受到制约。从1953年以来,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继续革命”的基本路线,以及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我们将这几条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不同结果对比一下,这一点就十分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论述的凝练,是我们党的总战略,也是全党全民意志的集中点。制定和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的执政能力。十三大制定了基本路线后,邓小平说:“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在南方谈话中,作为政治交待,他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要改革政治体制。制度是根本性的。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制度和体制问题。邓小平1980年的“8,18”讲话中说:“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过了两个月,邓小平又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他说,党组织不是政府,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要认真考虑党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党的机关、国家机关怎么改革这些问题。划分好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党组织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必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而这些都是执政能力问题。

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是执政党力量的源泉。邓小平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这是概括了沉痛历史经验的至理名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仅谈不上执政能力,连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作为执政党,又是很容易脱离群众的,这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我们要十分警惕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滋长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坚决铲除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导致党组织脱离群众的顽症。

五,要加强和改进学习。在执政实践中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主要方法。毛泽东当年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很高的要求,但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角度看,又必须这样提出要求。邓小平提出,领导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执政条件下,学习问题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帮助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学习的根本要求。这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

提高执政能力,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虚心学习,一定能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10-29)

党员干部要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曾维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既需要从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策略和体制机制上全面建设,又需要作为党的基本细胞的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因为我们党是由全体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集合体。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体素质和能力,构成和体现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第一,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解决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政的问题。这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判断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执政理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的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而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说,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党的最大的执政能力,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提高执政能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自觉、始终如一地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只有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这样做了,党的执政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使我们党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第二,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政本领。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党开展了学习运动,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确保执政地位不动摇,必须更加重视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不注重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甚至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我们党当年消除“本领恐慌”而发愤学习的光荣传统,带头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的新知识,还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执政本领,创造执政业绩,为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断转变执政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有过硬的作风,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以身作则地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关键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眼全局,立足本职,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要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定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见解、谋划新举措,努力做到思想与实际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统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树立形象。

第四,要联系群众,廉洁自律,不断夯实执政基础。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盛衰的根本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实现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核心问题。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增强群众观点,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熟悉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绝不能疏远和脱离群众,绝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切身利益麻木不仁。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党内的腐败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遏制和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不良作风及各种不正之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在勤政廉政上作出表率,牢记党的宗旨,铭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监督,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内的好风气进一步树立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光明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监督到位是干部廉政的重要保证

夏建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走向腐败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没得到有效监督。因此,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推动廉政建设的健康运转,成为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加强监督、制约权力是防治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纠正认为监督就是不信任的误解,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诚恳地接受监督。

要确保监督到位,首先应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就要求强化干部的依法执政意识,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要实现有效的权力制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尤其是掌管人、财、物的“热点”职位,对其权力还应明确界定。要形成各自负责、相互制约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其次,应建立和完善旨在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各项制度。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领导班子内部要严格按照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分解、细化五项制度,使之成为便于操作、便于检查的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审批和使用等重大决策的监督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明确逃避监督的领导责任。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重点规范收入申报、资产的评估、资产的检查等重要环节。三是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最后,要加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一把手”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易形成“一长制”,出现有些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形成了家庭制、小集团制,为“一把手”的腐败变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加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是加强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可以有效突破关系网,克服阻力,避免形成地方和集团利益,使一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力得以约束。实行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一定要克服交流轮岗的随意性和弹性,切实加大交流轮岗的力度。要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轮岗交流,对于党政领导、组织、人事、资金审批、项目审批等热点岗位和执法执纪部门的领导干部要适时轮转岗位,以铲除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而可能形成的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第十三版)

执政能力建设需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

□黄苇町(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被前所未有的强调。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一部纲领性文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和历史性战略任务,应该落实到每位普通党员的身上,使之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有些普通党员认为党的执政能力与自己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好与坏,都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群众也是通过每个普通党员的作为来认识党的。能否把“三个代表”贯彻到每一个普通党员的形象上、落实到行动中,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实现整个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

中央对全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做坚持“三个代表”的模范。四中全会前,我们党还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党员进行了“先进性教育”的试点工作。从思想理论、组织纪律等方面武装党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员,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相信,“先进性教育”必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当的时候在全国逐步展开。

而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个条例和过去相比可操作性更强,明确规定了什么是一个党员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大量涌入,使社会上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现象,在部分党员中也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某些党风不太好的地方,出现作风涣散、纪律废弛的现象。以前不敢做至少认为是不对的事,有些人现在也认为无所谓了,甚至经不起权、色、利的引诱,堕入腐败的泥潭。

在这种情况下,重申共产党员的纪律,就是要维护党组织的严肃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先进性。不合格的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否则就要损害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正在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上取决于党的建设,今后,党的建设工作将更加重要和突出。

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出发,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针对当时领导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科技和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但到了今天,只提“四化”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在有的地方,“四化”逐渐演化为“资格本位”:“知识化”和“专业化”变成单纯追求文凭和职称,“学历腐败”等现象滋生出来;“年轻化”成了谁年轻谁有希望被提拔,年龄大的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革命化”往往难以衡量。

今天,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正在由“四化”向“五种能力”转变。“五种能力”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种能力”又从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升华为对全党的要求。执政党对其组成者的要求体现在更要求能力而不是资格上,这就是一种新的进步。

胡锦涛同志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对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四中全会之后,这种要求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提高。

党的执政方式如何科学化

□张志明(中央党校教授) 四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这将成为党建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是党政关系将更加科学和谐。

党政关系是指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所谓国家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三种公共权力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西方采取了“三权分立制衡”,中国则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形式———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所作出根本性的政治制度安排。 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使我们得以站在全新的理论高度处理党政关系。

这个高度是,把党政关系问题放在执政党、国家公共权力和社会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中重新考量,进而把党政关系放在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视角来深入考察。从十五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这种考察的理论成果。而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这些认识概括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方向。

要科学执政,就不应当是简单地实行党政的所谓“分”与“合”,把不同性质的权力在党政之间作简单分割,而是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要民主执政,就要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要依法执政,党就应当接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来行使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为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论述中,明确地界定了党对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领导的原则,从而为进一步明晰党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职能,实现真正的党政职能分开、从体制上理顺党政关系指明了方向。 在谈到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时,全会强调党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全会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谈到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时,强调党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谈到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时,强调党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而在党政关系问题上,一些规定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其中包括:第一,在强调党委在同级“四大班子”中的领导核心的同时,也强调了党组在人大、政府和政协内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在强调党委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也强调要善于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贯彻党委的决策和部署。第三,在大家普遍关心的规范党政机构设置方面,提出了要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切实解决党政领导成员分工重叠问题,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第四,在大家反映强烈的各类领导小组过多过乱的问题方面,提出要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规定一般不设实体性的办事机构。第五,强调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可以相信,这些措施的落实,将稳妥有序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郭洪涛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改革开放2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屏弃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选择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国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了。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这也是第一要务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伟大成果和历史经验。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以巨大勇气和非凡胆略,科学判断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高举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解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我们最严重的教训就是没有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最大的失误就是“始终没有把我们的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经济建设为心”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必须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上做出了更大的成绩。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方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为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则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必然延伸和丰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发展”、“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的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必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以较快的速度谋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1.6万亿元,年均递增高达14.87%.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七位。这既是我国发展的成果,也是继续发展的新的平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仍然属于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中国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所以,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方式的转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第7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重庆巴南区委宣传部 施硕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精辟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能成为执政党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偶然的,她是几代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阶级利益的政党,她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如果缺乏对这一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于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坚决惩治~,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是检验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的一个基本指数。一个政党执政除了必须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外,由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要素所构成的政治基础,也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执政基础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我们党的最大执政基础就是与群众血肉联系,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绝不能就能力谈能力,而是要从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上下功夫。“执政能力”从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利益关系大调整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矛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如何使权力的实施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问题,已迫切地摆到了我们党面前。因此,执政党应当千方百计地增强执政基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而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三、紧紧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执政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问题、国有企业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只要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就有了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四、努力完善“以人为本、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是一种对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又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肯定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我们就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

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一个社会,只有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才能使其社会成员有一种尊严感和自豪感,才能使良好的社会秩序得以建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在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上,起着倡导作用,使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全社会深入人心,使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更有理性,更有活力。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要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原则坚持好、贯彻好,要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好,建设好,必须要有强大的法律做保障,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党的领导是靠执政来体现,依法执政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我们必须要依法执政,才能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五、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的执政环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这种发展、变化和竞争,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党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经过对国际国内形势认真分析、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科学判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十分复杂,各个党的情况也很不相同,但未能正确应对执政环境的变化,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着力于准确地把握执政环境的新变幻,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具体任务,增强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从应对复杂局面,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建设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要善于总结自己八十多年奋斗历史,善于借鉴其他政党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善于思考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学习、实践和总结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才能不同于其他政党,才能以造福于国家与人民而执政。我们衷心的祝愿我们的执政党在自己的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开创历史的新篇章。

上一篇:阳光灿烂的日子哪里看下一篇:浅谈汉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