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精选8篇)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 篇1

目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登高致远、腾江越海”的城市精神,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项事业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惠民党建”新格局,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弯道超越、总体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突出加快发展,聚焦全面小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一是扎实推进村村小康竞赛活动。以“助推全面小康和结对帮户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组织市级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18220人与全市234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模式。同时强化督查推进,致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二是致力建设新型村干部队伍。突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不断搭建村干部队伍培养教育的新平台,全市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原则,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的设置模式,将有互补带动作用的村、社区与企业党组织合并建立联合型党组织。四是深化“大学生村村优”工程。全市已建立大学生“村官”自主式创业园12个,嫁接式创业园18个,占地面积4800多亩,涵盖了獭兔、梅花鹿、泥鳅养殖和设施蔬菜、葡萄种植,滚塑制造、医疗器械、编织加工,服务外包等一二三产业的13个行业。建立了36家“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锻炼基地”。

2、紧扣主动融入,保障促进发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一是园区党建工作站实现“区区有”。通过区域统建、行业联建、协会共建三种模式,率先在南通建成了36家工商集中区党建工作站,确保工作站正常向“两新”组织和党员、职工开放,着力发挥统领协调作用,使各类要素资源通过党建工作站得到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了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动态数据库建设。建立了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积极探索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联建、行业统建等模式,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载体建设。

3、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在业缘、趣缘链上建立党组织,使支部架构更具自主性,组织活动更具针对性,作用发挥更具实效性,调动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巩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核心主体地位。二是不断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实行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开展“奉献管理”,引导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关爱管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着力形成互帮互促的和谐新格局;对下岗失业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为他们排忧解难;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管理”,保持与党组织的联系;对直管党员实行“严格管理”,使每一位党员都生活在组织之中。

4、坚持服务发展,致力品牌打造,机关服务效能不断得到新增强。一是抓规范,深化机关制度建设。着手制定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并试行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加强以人文关怀机制为重点的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坚持机关党员“政治日”党组织谈话、慰问制度,机关党务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制度等。二是强文化,深化机关文化建设。邀请专家对如皋机关文化特色进行定位,及时了解机关文化建设的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不断丰富机关文化建设载体。

二、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就经济体制而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就社会结构而言,中国由过去单一的社会结构向多元的社会结构转型,并引发了人们身份结构、利益结构等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基层党组织,也直接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1、利益结构分化,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导致政治参与扩大。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以及国家垄断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及其分配,使得我国基本上是一种单一的社会利益结构,不存在所谓社会的分化问题,从而社会得以在国家的高度整合下稳态运行。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社会利益结构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传统的高度统一的社会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利益机制的引导和激励下,在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中,不同层次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不同方式要求进行“政治参与”,积极地去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对如此众多利益主体的广泛的利益诉求,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积极地创新以疏导之,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带来极大的危险和挑战。

2、意识形态多元化,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冲击。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支撑其国家秩序和社会整合的精神支柱,所以任何统治阶级都很注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占领。同样,我党也历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保障。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给我国民众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普遍更新和价值多元之间的激烈碰撞,一些西方思潮比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思想等等开始占领人们的头脑,党的意识形态的传统阵地由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资讯日益发达,内外交流更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人们的思想,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统领地位,是对党执政合法性的严峻考验。

3、社会矛盾趋向复杂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激化,造成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更深层次上看是一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新旧体制转轨所带来的震荡和不适应,不可避免带来许多新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化越来越明显,而同时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使得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变得开始怀疑改革,甚至对党的领导和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社会转型期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直接冲击了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所要解决的是党组织存在的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形式问题。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基层党组织在不同时期的功能表现出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整个社会转型期,基层党组织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转换自己的功能。基层党组织必须从维护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高度确定其要承担的功能,紧跟时代步伐,巩固执政之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有以下方面:

三、功能定位

1、政治引导功能。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自觉地宣传和贯彻执

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和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而奋斗是其首要功能。我们党早期对自己功能定位为:只有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这样的正确认识,这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目前,党的基层组织要善于在不依托行政权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发动和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实现党的纲领。

2、社会控制功能。首先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导向。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我们党主要通过对党员进行先进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并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从而实现党对全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正确引导。其次,表现为对社会矛盾的控制。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使矛盾得到解决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再次,表现为对社会危机的控制。现代社会,这一优势在应对社会危机时,表现得尤其明显。“非典”时期,基层党组织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形成了“防非”的整体合力,体现了对社会危机有效的控制能力。

3、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功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因此,在利益的表达和协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协调和表达群众的利益,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民众的利益诉求提供更多的渠道。就党内民主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内的一系列民主制度,如党内民主决策制度、民主选拔和评议干部制度、党内重要事务的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常任制度。就人民民主而言,党的基层组织还必须积极地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和公共参与的发展。一般而言,公民以非政府组织或团体组织为中介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要比分散的个人行为更为有效;对政府而言,与合法的组织进行磋商,更有利于掌握和了解民众的意愿。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公共事务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党组织对此要敏锐把握。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 篇2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1、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的内涵, 理论界有多种概括。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党的整体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做了科学的界定:“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一执政能力是个综合体系, 其中重点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责的相关规定以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的执政能力的界定, 笔者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 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经济发展规划, 调整完善本地产业结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 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能力。

(2) 领导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即把党委 (支部) 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农民自治和严格依法执政相结合, 特别是要强调依法执政能力。

(3) 领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即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能力。

(4) 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即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 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的能力。

(5) 自组织能力。即开展自身建设与对组织内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使之保持先进性和活力、团结和统一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 关键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思想政治工作上, 在村民自治组织和实践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使每项政策和每个行动都符合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在政治上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决策权, 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开通民情恳谈热线, 全面落实民主议事制度, 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积极推进民主监督, 开辟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渠道。党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 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 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影响作用, 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 弘扬社会正气, 唱响主旋律, 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执政 为民这个本质, 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在经济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 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通过发展经济,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发展 这个第一要务,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

(1) 要立足本地实际, 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宏观谋划能力。一个发展战略, 应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途径。既要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又要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还要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制定近期发展规划, 还要制定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

(2) 要坚持产业兴村, 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在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

(3) 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农村的发展, 不只是经济的发展, 还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具备统筹发展的能力。

(4)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依法执政。一方面, 要坚持党组织和个人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把党组织政治权力的行使纳入法治化轨道。另一方面, 要完善村民大会制度。

三、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 提高领导能力的方式

1、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 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提高领导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 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其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第一, 改进农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 依法办事, 不感情用事, 不搞强迫命令。第二, 创新农村党建新载体, 注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党建工作, 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服务功能

发展农村经济, 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这是农村党组织的第一要务。

(1) 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 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充分挖掘潜力, 以地生财, 努力挖掘潜力, 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整治等项目, 规范原有集体改制企业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 对土地使用费明显偏低的可适当提高标准。

(2) 要大胆创新管理机制, 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 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三产经济, 加大自身发展, 提升造血功能,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摘要:社会转型过程中, 农村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情况和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顺应时代要求, 主动调适, 积极应对, 科学把握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规律, 在社会转型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艳红.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J].新长征, 2006 (12) .

[2]张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党史博彩, 2005 (3) .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 篇3

党课材料

主讲

随着国家对藏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今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期,黄金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县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好发展和稳定,如何抓住发展的机遇,如何上下齐心,真正实现泸定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在新形势下,党的各级组织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凝聚人心,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为泸定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那么我们基层组织就要不断增强战斗力,促进全县和谐发展。今天我们就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层组织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包含了那些内容,有什么样的职能,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基层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章

基层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影响,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农村基层组织

农村基层组织,包括设在乡镇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主要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及“两新”组织(“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由此可知,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大力推进农 3 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

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党组织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基础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的统一整体,它是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其中,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和核心,党的地方组织是连接中央和基层的中间环节,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更是这基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国3475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党组织,68万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党支部,正是这些农村基层组织,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从而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坚实的基础。

桥梁和纽带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场,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同农民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党的领导机关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困难和愿望,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另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到农民中去,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和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表现在所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上。

领导核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的各种社会组织,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等,在这许多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这种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协调乡镇、乡村各种组织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有利于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保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妇女、青年、民兵等群众组织都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要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改进 6 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

第二章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已经了解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概念、职能和作用,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加强基层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放的基层组织作用,是一条主要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

对待党的基层组织,无产阶级政党和非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政治组织,是社会政治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工具。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竞选和进行表决,因此,资产阶级政党一般是一个组织涣散的竞选联盟,往往只有领导机构,不存在基层党组织,主要活动也不是在基层,只是到竞选的时候,选举权由统治阶级扩大到普通群众中,才在选区内设置基层组织,而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于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建党立之初就确立了重视当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原则,这对保证党的极强战斗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落实党的纲领路线方针起到积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党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创建的,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 7 建立起来的政党,党一成立就在各地广泛建立自己的基层组织,正是依靠基层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不断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并且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假设的新时期以后,我们党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要求,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地把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提到了决定党的整体战斗力的高点,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通过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促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其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可见,重视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传统不能中断或放弃,只能坚持、加强和不断改进。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刚才我们已经讲了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也是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要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要靠地方各级党委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实施,同时更要靠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

其一,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是全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础,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 8 本细胞,处在党的组织系统的最下层,是把党员组织起来的最直接形式。党正是通过一个个基层组织把全体党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的有机整体。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不仅是由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来体现的,也是由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或政治核心作用来体现的,每一名党员都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就使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的领导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党的兴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其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作用,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刚才已经讲了这个作用,这里就不累述。

其三,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和一切任务,最终都要通过党的基层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去落实,我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分层次的统一领导,通过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体现出来。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党的意志和主张的具体体现,是全党的行动纲领和活动准则。要使他们变成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靠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本身的科学正确,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靠与人们群众最直接、最经常、最贴近的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和组织。通过广大党员去动员、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去理解、接受和执行党的主张。如果党的基层组织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任务就不能顺利完成,党的领导就会落空。

其四,党的基层党组织对党要管党,要从严治党负有重要责任。在新党章中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能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这就是说,每名党员,从中央负责人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一线工作的党员,都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生活。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党员学习,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证党员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经常的吸收新党员等职责,党要管党,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把党的基层组织管起来,管实、管细、管严、管好。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党自身建设的各项任务就无法落到实处,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一句空话。

其五,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核心。这也是刚才讲了的,这里也不累述。

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 10 标。各方面情况有在不同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这些变化,不改革、不创新、不与时具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搞不好的。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校不断深入,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两个务必”、“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观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理论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客观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没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对这项工作注意不够,指导不力,不同程度的存在放松和削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倾向;再者是有些地方不能适应新形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工作被动;三是一部分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有的基层干部作风不正,脱离群众,一些党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四是有的基层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又不做发展党员工作,青年党员和一线党员比例下降。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难选”、好干部“难留”的问题;再一方面,村干部在作风上表现出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公道正派,三方面存在党员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现象;四方面存在部分村两委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群众反映强烈;五方面个别村组家族势力干扰村务,群众利益得不到切实维护;六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公信度差,在重大事件、关键时刻、重点项目、中心工作中不能充分 11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极个别甚至陷入非法利益格局等。面临着这些问题的存在,这就更加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的在于健全和发展党的每个细胞,紧密联系群众,更好地把党的各项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

当前,泸定正处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期、黄金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基础性、根本性工程,直接关系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直接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所以全县的各级党组织务必要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

既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很有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我们该怎样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呢?

第三章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结合目前面临的新形式,新问题,我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要谈几点建议:

一、严格一把手责任制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反复强调,要“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抓,就是各级党委书记要履行好党建责任,亲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书记,就是要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2 关键要先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因此,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排除宗族势力、派性和各种关系的干扰,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上级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一把手要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中央提出的“六个好”目标为基本标准,以抓班子带队伍为己任,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加大督查考核、派驻工作组、包村包片等形式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抓书记上可以做好“派”与“选”结合,解决基层组织干部队伍“难选”的问题。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任上,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带”标准,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针对部分人难选、选人难的状况,可以采取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

在刚刚由县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中,专门提出了要实施农村基层带头人工程,要配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是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一好四强”、“一好双强”的要求选配好乡镇和村党组织书记,要按照1:2比例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备人才库,按照1:3比例建立村民组长和村“两委”成员后备人才库。二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实施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为契机,开展服务型、实效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教育培训、传 13 教帮带、实践锻炼等措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发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引领发展能力。不断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基层干部“说农家话、做农家事”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并运用群众语言宣传政策、开展工作,增强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推广运用“文建明工作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提升村组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深入推行“321”工作机制,报障村民自治权。进一步完善村级制度,深入推进并进一步规范党务、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要深入开展好农村基组织集中整顿。要按照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结合去年我县开展的基层组织分类升级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对存在问题的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思想教育,督促限期整改,采取调整、培训、选派的办法,配强书记,建好组织。五是要着力打造农村基层建设亮点。以打造和创建党建示范亮点、党员示范岗、优秀党员为载体,促进基层组织的良性发展。六是要抓好机关、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及党群共建工作。县委通过这六中形式,努力让全县的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

二、创新农村党员发展机制抓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基础,党员的质量关乎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发展党 14 员是给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党不断增强活力,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党建的基础,是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要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在《意见》中就党员发展提出要求每村每年至少要培养3至5名入党积极分子,确定1至3名发展对象,要重点抓好村组干部、科级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干部以及女青年的入党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要建立规范农村党组织管理,实行1名党员联系多名群众制度,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队伍的不断优化,使全县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迷信活动或者赌博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 15 起来,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在《意见》中提出,要加大党员人才培训力度,每年每个乡镇要保证50名以上55岁以下的党员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到2015年,使全县80%以上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每年至少要举办1期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培训班,要培训村干部300人次,要培训基层党务干部100人次,要培训党员干部1000人次,到2015年,确保每名党员、干部全部轮训一次。要开展以“推进跨越发展,我的责任是什么”、“维护稳定、改善民生,我的任务是什么”、“转变作风,我该做什么”为主题的多种形式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履职奉献。通过培训,不断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增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

四、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市场的主体,遵循市场准则,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希望依靠组织的支持、16 引导,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和更大的发展,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的自身建设和帮助农民致富紧紧联系起来,让农民既看到长远利益又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活生产力要素,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引导农民用经济手段迎接市场的挑战,使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围绕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抓党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标准。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实践证明,将农村党建工作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以服务强组织,以服务促发展,也能够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健全和完善村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报酬增长机制,逐年增加村组干部的报酬;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把村组干部的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两部分用以体现干部绩效;要建立健康体检机制,从2012年起,每三年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要建立健全离任保障机制,使村组干部“老有所养,退有保障”;要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从五方面来保障村组干部的权益,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和福利,激发村组干部带领基层组织发挥应有作用,也让基层干部无后顾之忧,更能放开手脚,大胆做事,大胆干事。

今年是全国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也是我县全面启动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年,我相信在全体基层党员干部的通力配合下,在各级党组织努力下,全县基层组织一定会不断加强,更好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全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乡镇基层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篇4

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本文试着以近几年来大地乡党委带领全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基础,分析新形势下建设大地对乡党委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方法途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围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四个方面,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

一、我乡党委执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我乡党委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以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委管党职能,使乡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大地人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成为大地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写照。历届乡党委充分认清大地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立足本地、发挥优势、开拓进取”的经济发展构想,使只有单纯的农业经济的大地乡,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烤烟、种养殖等多种行业并举的农业型乡镇。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和成功,都有一个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内部动力,而党的正确领导、政策稳定、团结拚搏,则是我乡各项建设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

二、乡党委执政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央提出“抓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一战略机遇期”的经济建设大潮正向我们涌来,乡党委的执政能力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财政压力大,村集体经济薄弱,极大影响了乡党委的号召

力和调控力。当前,乡财政压力大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财源不足问题更是越发凸显,收支难以平衡,造成乡党委政府没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而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很难有能力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有的村甚至连正常的村干部年终误工补贴都没法落实,以致乡党委、政府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号召力、调控力受到极大影响。

二是乡日常工作任务责任重,相对弱化了乡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计生、征兵、森防、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常年跟踪检查,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三是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直接限制了乡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村级党组织及村两委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及乡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造成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能力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三方面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是优秀青年发展党员难问题。个别村干部怕丢位臵,故意发展家族党员、派别党员,甚至发展低素质的党员或干脆长期不发展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一方面是优秀党员干部外出问题。一些村虽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但“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仍大范围存在,难以根本改变党员队伍老化以及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创新力不强等状况;另一方面是村级组织不够团结,思想战线不统一,造成开展工作滞后(如:河坝村)。

四是乡镇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乡镇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乡镇干部中表现明显,而往往乡镇干部的激励机制又不健全。在物质激励方面,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干部福利低,难以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干部积极性受到影响;在精神激励方面,乡镇一般干部有的政治上进心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

三、全面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政党的执政愿望和要求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要求只有在执政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并且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可,才能成为执政党,达到执政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或政治目标。《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政党执政后,其执政能力与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执政能力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加以提高,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与时俱进的,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执政体系的基础,更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开展执政意识专题教育,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努力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但具体贯彻这些大政方针并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发展与修正提供动力和依据;基层组织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但可以提出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并通过组织程序传递到党的决策机关;基层组织虽不直接向党和国家推荐重要干部,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基层组织虽不具备更大层面的组织动员和作用发挥,但要直接向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宣传,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之,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上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否定的。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努力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基层党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还是为了促进发展。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对于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基层组织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的本领,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对群众来人来电的接待、交办、协调、督办和回复工作。村要依托村两委建立民情接待室,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真正达到便民、利民、为民的目的。总之,只有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载体,规范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树立“关键在人”的思想,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人力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是不是得力。在农村基层,重点要建设好党员、村干部、乡镇干部

这三支队伍。

1、建设一支积极干事、实践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动力机制,解决好农村干部的待遇问题。要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并把下村任职的优秀大学生作为乡镇后备干部培养。要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和生活待遇,对村主要干部实行效益工资制。三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制。要加大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除了正常的上岗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外,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应纳入干部正规化培训的规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

2、建设一支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强的乡镇干部队伍。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乡镇领导班子。一要制定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明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方法措施。二要完善择优汰劣的任用机制。对乡镇干部不能一味强调年轻化。要凭业绩用干部。对那些虽然年龄较大,但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乡镇干部,要大胆启用,委以重任。同时,采取职务、职级分离的方法,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 篇5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掌政权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要把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领导好建设好,责任十分重大,它不仅取决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即取决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要求和期望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是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全党上下都应高度重视和提高认识。

一、基层是执政的基础,基层能力不强,基础难以牢固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党同志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党员共同来努力。”这其中当然包括党

1的执政能力建设。然而,在有些同志中、特别是一些身处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看来,执政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事,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事,基层组织没有“执政”的问题,只有“执行”的问题。因而淡漠了执政意识,淡忘了执政的责任感,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看成是与已无关的事。这种想法不仅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织体系。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基础。党就是通过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各条战线的基层组织,把几千万党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战斗整体来执掌国家政权和管理社会事务的。由于处于不同层面上的国家机关和社会单位行使的权力和承载的社会功能不同,与此相应,执政党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组织的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各有区别。然而党执政必须是整体的、全面的、上下一贯的、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把党的各级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不同,理解为党是一部分执政、一部分不执政,或者说是只需要一部分有执政能力、一部分不需要有执政能力。如果那样,党的领导就会被肢解、被架空,会脱节断链,党的执政地位就会被削弱甚至被否定。

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执政党,要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我党的执政地位带来严重影

响。人民群众看待我们的党,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人类社会是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的,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的部署,做了大量工作。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例,去年,全国清理拖欠、截留、挪用农民征地补偿费175.46亿元,已偿还95.5%;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336亿元,已偿付97%;查处教育乱收费4.75亿元,清退3.15亿元。一批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实践证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它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的重要标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民主、强化监督,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深入发展。从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这些年,我们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做法,对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社会稳定,效果是好的。今年年初,中央颁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体现了反腐倡廉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为民执政、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所在。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能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是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的大问题。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发展、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纪检监察工作要适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和要求,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从一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执政党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依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促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改革实践,不断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二是注重依法执纪、依法办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依法执纪、依法办案、依法行政的意识,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使用办案手段和措施,做到严格执纪、公正执纪、文明执纪,努力提高执纪办案水平。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增强惩治腐败与保护党员干部权利并重的意识。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限制从业资格等方式和手段。注重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因素。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 篇6

卿渐伟

法治能力,就是运用法制推动发展、治理社会、促进和谐的能力。法治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石,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必须抓关键、强举措、求实效,使之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意义重大

新时期强调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是一个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现实性的课题,意义十分重大。

它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可以说,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基层组织职能转型的客观要求。

它具有明显的基础性。一方面,法治能力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一门基本功,因为依法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依法办事是取信于民的基本途径、依法治理是促进和谐的基本工具。另一方面,加强法治能力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的基本保障。

它有很强的现实性。一是统揽能力不足根本源于法治能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统揽全局特别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主要在于不会运用法治手段协调关系、处理矛盾。二是决策能力欠缺根本源于法治能力欠缺,决策中的“三拍”、“一言堂”现象,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逼民致富”行为等,都能从基层干部不信法、不懂法、不守法上找到根源。三是执行能力不够根本源于法治能力不够。比如有的无视法纪搞拒绝执行,致使本来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有的斜视

规定搞变通执行,致使本来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政策走样变味;有的轻视民权搞截留执行,致使本应由群众享有的发展成果却与民争利;有的藐视法律搞臆断执行,致使本应平息的事件被激化扩大等等。

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必须抓关键

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必须抓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能力提升。

在认识上要强化法治意识。重点是要在“三考”中强化法治权重。一是在考学上突出法律知识。在学法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法律知识特别是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在考法方面,主要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学法上学了不去用、学了不会用的问题,增强法律知识考试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在抓好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范围。二是在考绩上强调法治导向。要把法治水平和法治状况纳入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作为干部评先评优,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法治考核在基层干部谋发展、搞建设、抓稳定上的导向作用。三是在考任上衡量法治能力。要将法治能力与干部任用挂钩,每个基层班子配备几个法律上的明白人。

在决策上要严守法治程序。具体要坚持“三严”:一是议事规则要严谨。要根据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把“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基层化、实际化,制定一整套便于基层操作执行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增强议事规则的适用性。二是合法性审查要严格。从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况来看,对基层党组织决策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审查,重点要放在对管理行为的审核上,放在对管理过程的监督上,放在对不合理行为的纠错上。三是责任追究

要严肃。在基层,要落实好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基层党组织造成的决策失误,既要及时纠正,也要严厉追责。

在治理上要依靠法治手段。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更加注重和学会运用法治手段。一是推行综合治理。要着眼于社会深度转型、矛盾易发多发、新老问题交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拓展综合治理功能,完善综合治理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二是推行民主治理。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决策上,必须公开透明,按制度议事,依程序办理,把决策过程升华为征求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三是推行合作治理。要以政府职能转型为契机,实现基层党政组织与基层社会组织合作管理社会,共同提供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提高基层执政能力建设 篇7

“三结合”增强干部执政能力 一是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对干部进行集中辅导,并组织科级以上干部进行研讨交流,提高其理论水平。二是坚持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要求科级以上干部和村级两委班子主要领导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懂、学透、用实。三是坚持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组建考核机构,定期检查干部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并组织开展相关知识考试,保证学习质量。

夯实“五个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一是夯实思想基础,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和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二是夯实经济基础,牢牢把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步伐,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实惠和成果。三是夯实组织基础,完善村民议事规则,落实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四是夯实群众基础,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推进各项民心工程进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是夯实制度基础,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五个一”提高干部执政水平一是讲一课,组织领导干部结合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讲话和本职工作,有针对性地讲一堂党课,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二是些一片体会,结合学习全会精神,对照工作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不断增强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召开一次交流会,组织干部开展学习心得交流,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确保落到实处。四是进行一次考试,组织干部进行全会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纳入年终考核范围,确保学懂、学透。五是进行一次测评,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测评,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坚持“六五四”社区党建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就开展创建社区示范党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不定期召开政协委员座谈会,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扶持弱势群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做到办实事办好事。三是通过专家辅导、党员自学、体会交流等多种形式,传达贯彻四中全会和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讲话精神,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四是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设臵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广开监督渠道,督促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做到依法执政。三项措施提高干部执政能力 一是结合实际,开展“作为一名农村干部,如何面对父老乡亲”和“我应该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大讨论活动,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强化干部的执政意识。二是实行机关干部下村建制和支部书记工职化管理,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三是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及措施 篇8

一、当前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不实。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心态浮躁,患得患失,在税收工作中急功近利,不是踏踏实实干实事、创实绩、求实效,而是喜欢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好面子工程。下基层搞调研蜻蜓点水,向上级作汇报空洞无物,工作敷衍了事。处理各种关系时爱做老好人,坚决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求工作有功,但求平淡无事,不敢对不良现象进行制止。缺乏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困难时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推诿卸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有甚者,不仅不配合、协助其他同事的工作,反而自以为是,各自为政,影响工作大局。另外,个别地方的干部工作责任意识淡薄,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和纳税人,耐性不足、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小事酿成大事,大事拖成难事,对国税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思想保守。领导观念新,则干部观念新;领导观念旧,则事业发展滞后。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末期,由于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导致了鸦片战争的惨败和清朝的没落。从先进到落后,从强盛到没落,教训不可谓不深。然而,我们当前的个别领导干部仍然未以史为鉴,不注重学习政治理论和税收业务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深入基层和实际调查研究,不思考存在的问题,观念旧、点子少,依靠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办事,解决困难的办法少,效果不佳,工作打不开局面。由于他们缺乏克难攻坚的勇气和昂扬向上的锐气,从而对国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从本本和教条出发,唯书唯上,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决策,有了决策靠经验,致使很多本来可以提高工作质效、促进事业发展的事项久拖不决,进而影响到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也使得上级党组的重大决策贯彻不下去,落实不到位,导致本单位面貌多年依旧,工作上毫无建树,事业上停滞不前。

(三)庸懒散漫。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不思进取病。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学习上得过且过,不跟先进比,爱跟落后比。他们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敢为精神,只满足于“不争前三,争取不做最差”的思想,认为“无过就是成功”。更有甚者,认为上级领导不重视、不关心他们,即使做出成绩也没用,于是“破罐子破摔”,办事拖沓扯皮,工作中能办的不马上办,能做好的不做好,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干一行、怨一行、荒一行”。一些干部由于责任心不强,常常把下级或纳税人上报的文件、材料、表格弄丢不算,还三番五次要求下面重复报送;有的将下级或纳税人送来的请示、报告不及时进行批示和回复,久拖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让下面工作起来无所适从,耽误工作,搞得干部群众疲惫不堪,怨声载道,意见很大。

(四)执行不力。主要表现是,对上级的要求和部署,不按照上级的意图办,我行我素,阳奉阴违,落实工作不到位。提高行政执行力,抓好工作落实,几乎是逢会必讲、下文必提。但是,在当前国税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执行不力,落而不实”的问题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比如,当前各级国税部门正在强调要厉行节约,大力控制公务接待费等三项费用,但极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受到了群众的大力声讨。再比如,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认为抓落实、敢管理就要得罪人,就要冒风险,将来晋升职务时可能会影响其推荐和测评,进而影响其个人的政治前途。于是乎,他们不愿抓落实,不敢抓落实,工作上置上级的要求于不顾,当面同意、背后消极,或干脆顶着不办。有时候上级检查得厉害了,就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表面上是对上级党组负责,实际上是对上对下都不负责,致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虚假的落实中落了空。还有的人善于察言观色、迎逢上级,做事往往看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领导在场时忙前忙后,工作抓得“有声有色”,领导离开时又是原来的样子。这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行为,给国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五)服务不优。一是服务发展大局的意识不强。个别单位的领导干部在为地方政府出谋献策、培植税源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导致地方党政对国税工作的支持有限。有的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工作推诿的现象,对广大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解决,执法不严、纳税人权利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在个别地方存在,干部履职担责和服务纳税人主动性不强,服务质量、措施和设施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二是服务于基层,为基层办好事实事还不够。当前,一些经费紧张、地域偏远的单位,还存在基本建设不到位、征管设备落后、工作负担重、干部素质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地域差异的原因,也有各级国税部门服务基层不到位的因素。比如,一些决策没有听取基层意见就实施,结果造成在不基层难以操作和贯彻落实。三是纳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漠视纳税人的权利,不能较好地解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不少涉税事项还不能当场办结,前后台之间、纳税服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的衔接仍存在不少问题,诸多办税事项没有得到简化,要求纳税人办理申请审批的事项和环节较多,纳税人的负担还没有得到彻底减轻。纳税服务体系不健全,国、地税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服务措施只停留在低层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纳税人对服务工作的更高需求。

(六)不廉不律。主要表现在:一是极个别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不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党纪政纪教育,还存在一些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奢侈浪费、公车私用等现象。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违法为不法企业开绿灯、减免税,以求得纳税人赠与的“好处”;有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凭个人好恶恩怨用人,用职位拉关系,搞交易,任人唯亲;有的奢侈浪费、生活腐化,利用公款吃喝玩乐。二是政风行风建设成效不明显。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对别人追究,对自己宽容。三是信访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各种原因,有的甚至是领导干部本身造成的原因,导致信访案件时有发生,有反映用人不当的,有反映作风不实的,有反映不廉洁自律的。对于这些信访问题,有的地方漠然置之,不求整改,查处不力,群众意见较大。

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求真务实,解决实际问题。基层工作就是具体工作,实际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因此,基层国税领导干部必须用求真务实精神来解决不求真务实的问题。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贯彻落实到国税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明确,基层领导干部创造业绩是为了国税事业的发展,是为了给干部职工谋利益,而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干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必须沉下心来,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立即帮助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明确责任限时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扑下身子,重心下移,定期深入到发展薄弱、困难较多、工作难度大的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的解决之策。对于发现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要敢于动真格,敢于触及矛盾和核心问题。另外,还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实绩说话”,使跑官要官、溜须拍马的人不得利,让老实做事、实绩突出的人不吃亏。

(二)更新观念,推动事业发展。俗话说,思想新,一新百新;观念变,一变百变。基层单位的事情做得好不好,事业发展得快不快,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国税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坚决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破除凭经验办事、不追新求异的观念,破除不敢有所为、放不开手脚的观念。基层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使自已的思想踏上时代的要求,符合本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国税事业的不断进步,需要一大批有锐气、有闯劲、敢为先的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国税事业在过去也许是突出的、优异的,但如果我们不努力,不创新,不发展,明天、后天和将来,我们就必然处于落后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及时地“充电”,跟上时代发展,为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比如,平乐县国税局更新观念,近期按照《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在全区国税系统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的指导意见》,在管理创新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拟推行数字化多功能考评模式,相继出台了《争先创优办法》、《考勤考核办法》、《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着装制度》等,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量化打分,辅之以民主测评得分、党组评分、本职工作得分,综合考评各单位、部门及干部职工的业绩,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的最终依据,体现了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数字化多功能考评模式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规范国税系统内部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升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推动国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先争优,实现品牌效应。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多年来,各级基层国税部门通过努力,已经在当地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树立了国税良好的形象。但我们绝对不应该满足于此,更没有理由停滞不前。为此,基层国税部门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大兴创先争优之风,增强标杆意识,敢于追求突破,实现品牌效应。首先,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想方设法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大家在工作上勇争一流,敢于与社会各单位、部门比实绩、比形象,在系统内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第二,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事关国税事业长远发展的事情上,要把目标定得更远些,把标准定得更高些,坚决杜绝“基本过得去、勉强能凑合”的想法。与别人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奋起直追的信心和决心。必须要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为人先,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能做的,为赶上先进、超越先进做好准备。第三,要通过努力,打造特色、亮点和品牌。一个单位的良好品牌既是一笔无形资产,更是形象的代表。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国税品牌。比如近年来,平乐县国税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通过艰苦的努力,在三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卫生单位、自治区第一批绿色机关等几十项荣誉,在地方上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

(四)狠抓落实,提升执政水平。衡量基层国税部门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不能抓好工作落实,能不能把上级党组的意图贯彻到位,落实到底。因此,抓好工作落实对于提升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要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日常行为。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制度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基础。要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多出去走走、看看,学习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既有的制度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第二,要坚持按制度办事,按政策办事。比如,制度规定了对获得某些荣誉的奖励和表扬,如果某个干部获得了上级的表彰,就应该坚决按规定进行奖励,不能因为其他同志的风言风语或嫉妒心理而停止执行,继而挫伤了获得表彰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如,在涉及国家税收政策的问题上,必须要有政策底线,不能因为地方党政领导或上级部门的说情而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最终害了自己,误了国家。再如,在车辆管理制度或经费管理制度的执行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领导干部或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志就网开一面,睁只眼闭只眼,一旦出了问题,则悔之晚矣。第三,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将上级的要求和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及其各个岗位人员身上,使每项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都实现目标到岗、责任到人。对部署下去的工作,要及时跟踪问效,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到位。第四,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失职、渎职等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真正做到违纪必究、失职必究、落实不力必究,让违纪失职者得到的后果来警示其他人。

(五)强化服务,构建和谐国税。一是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期,区局党组要求,各级国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国税系统服务发展大局的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强化大局意识,始终把税收工作放到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来思考、来谋划、来推动,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要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源管理,提高控管能力,拓展税收增长源泉和渠道,壮大税收收入规模,竭尽全力完成税收任务,保持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平稳、较快发展。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为地方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二是要服务于干部群众。基层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将干部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广大干部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力措施,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比如,在干部群众关心的非领导职务晋升、津补贴等问题上,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想办法,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落实好,这样既服务了干部群众,又提高了基层党组的威信。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定期走访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增进干群关系。三是要服务于纳税人。要按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坚持公正执法,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对纳税人的各种合理需求要高度重视,不仅要努力满足其多层次的共性需求,也要创造条件满足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当前,纳税人需要的服务不仅仅是传统的微笑、礼貌等,他们越来越重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我们把纳税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来推动。要找准纳税服务工作的定位,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执法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把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与强化税收管理、规范税收执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对劳动关系现状的思考下一篇:员工入职承诺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