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精选6篇)
基层组织处于群众工作的前沿,是各项工作具体的领导者、实施者。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已经成为适应形势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
求。下面,结合海化区(央子镇)的实际,就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必然需求
基层组织直接与广大群众打交道,整体素质的好坏,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政策在基层的落实,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经过前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有了较大辐度的提升,但是从面上看,基层组织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村务、政务公开不规范。有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有的甚至不公开。二是部分村干部作风不实、方法简单。没有长期观念,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达不到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群众工作缺乏耐心,耍态度。三是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惠农政策,在某些地方被肆意截留,该兑现给群众的不全额兑现,却以种种借口扣除应缴部分。四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办事程序不规范。办事无章可循,或者有制度但落实不到底,办事具有随意性。五是有的地方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机构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损害群众的感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各项政策在基层的顺利落实。因此,实行规范化管理,进而规范化干部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是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必需。
二、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必须强化规范化管理“三个体系”建设
2003年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把目标绩效管理引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紧紧抓住决策、执行、考核三个主要环节,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这是激励机制建设的一个创新,是启动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有力杠杆。规范化管理建设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三个体系”展开,因为“三个体系”建设不是权益之计,而是一项长效的施政之策。自去年以来,我们立足实际,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以考核奖惩的方式促进工作的落实,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上解决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好干坏怎么办”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体系:正确科学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兼听则明,偏听则喑。”任何一个单位安排部署一项工作,如果单靠领导“一人说了算”,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偏差,甚至会引起群众的不理解,引发矛盾的产生。这个单位的内部秩序就不会很稳定,这个单位自然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特别是村级组织位于最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完善好村级的决策目标体系,就抓住了社会稳定的“牛鼻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突出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制定实施了《民主决策制度》,区(镇)政务和村级事务,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政治、经济等重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式,集体研究、共同定盘子。着重抓了村级事务决策的规范,村务决策一般适用“六步法”:村两委研究确定初步方案,向村民征求意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票决,公布票决结果,村两委组织实施,公布实施结果。对于重大的难点、焦点问题,象困难户救济户的确定、发展党员、推荐后备干部等实行“公推、公决、公示”制度,入会人员以票决的形式确定结果,并及时张榜公布;对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村级事务决策,如发放村民待遇等实行全体村民(或户代表)票决的办法。通过实施民主决策,杜绝了“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实现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力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了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和决策的顺利执行。
2、建立和完善执行责任体系。在“三个体系”中,执行责任体系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三个体系”建设能否在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中起到作用,发挥实效,关键在于执行责任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只有建立主体清晰、权责统一的执行责任体系,才能确保把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落到实处。具体工作中,我们对区(镇)目标任务,无论是全年性的,还是阶段性的,都实行“纵式 横式”量化分解,明确任务指标,严格标准要求,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完成时限,严格标准要求。一是“年度目标”量化分解。对全年重大事项和重点任务目标分两个层面分解。首先把区(镇)工作量化分解到各办、局、中心。其次各责任单位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将任务目标分解到各科室、站、所(村),再进一步把工作量化细化到
每一个工作人员。二是“月度计划”量化分解。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将全年的工作按月进行分解,每月月底把下个月要完成的重点工作经区(镇)书记、主任、局长会议研究后,编发《区(镇)月度工作计划》。通过这两种分解方式,把工作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层层落实到班子成员、各个单位和工作人员,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一级抓一级,一
级对一级负责,人人有目标,人人担责任的全员、全岗、全程执行责任机制,有利的促进了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3、建立和完善考核监督体系。考核监督是“三个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贯彻落实的强力保障,是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各种制度得以落实的得力手段。如果说各项工作任务、各项制度是一张网,那么考核监督体系就是纲,工作的好坏、制度是否落实,纲一收就会知道结果。我们为切实把各项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实行了“任务量化+多层次评议”的考核办法和“连带考核、责任追究”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纵到底、横到边的监督考核体系,上到区(镇)机关,下到村(企)、农户,以及每项日常工作都制定了考核办法,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督查考核科,负责区、镇、村三级工作的督查考核。在实际操作中,月度常规性工作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公布,工作的好坏不用多说,考核分数见分晓。对临时性突击工作,单列计划,单独考核,随时考核随时通报,每季度一总结。考核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与工资、补贴、及奖金挂钩,做到真奖真罚,重奖重罚,严格兑现。不在于考核工资的多少,公布分数后,比别人低的总觉着不自在,因此就会自己细心的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工作不到位的,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样,就在区(镇)村干部中形成了“工作你追我赶,人人不甘落后,事事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各级干部素质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强有弱,规范化管理作为一项新鲜事物,很难被各级干部同时接受。所以必须牢牢抓住学懂理论、找出不足、推进发展三个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培训重点,强化干部政策法规、领导科学等知识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鼓励镇村干部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积极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增强他们的实际执政能力。目前,全镇80以上的机关干部达到大专学历,13个村的支部书记全部达到了大专学历。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活动,并利用每周一晚上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重点学上级时事、专业知识。
2、必须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规范化管理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抓好规范化管理,必须要抓好制度建设。为切实促进区(镇)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我们本着“好使管用”的原则,逐步完善旧制度、制定新制度。编制了《年度工作要点、制度及考核奖惩办法》规范手册,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人手一册。同时按照“分层次管理,按条块负责”的原则,对区、镇、村三级干部应遵循的制度、应担负的任务和职责进行了细化,从区(镇)机关到基层农村,从办公用品购买到干部人事任免,从宏观约束到办事程序,事无巨细,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到目前,已经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意见》、《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意见》、《机关工作规范》等行为规范类、办事程序类、专项工作类176项制度,涵盖了区(镇)机关、村级目前所有的事务,真正做到了每一项工作都纳入制度规范,每一名干部都受到制度约束。
3、必须加强政务、村务公开。中医上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农村处在基层的最前沿,村务公开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如果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做事“暗箱操作”,就会容易引起群众的误解,造成干群相互之间的不信任,造成政策落实的“中梗阻”,甚至引起群众大规模上访,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我区正处在经济快速 发展的初期,社会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任何的社会秩序波动都会影响发展的顺利进行。自去年以来,央子镇所有政务、村务全部按十四步程序进行公开。对于日常公开事项,按照“三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形式)的要求进行公开,让群众随时了解情况;对于群众想知道而又不在日常公开范围内的事项,实行群众点题公开,随点随公开。同时还将公开的“关口”前移,实行事前征求意见、事中群众参与决策、事后公布执行结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透明度,做到了“让群众清楚,还干部清白”。为确保村务公开不流于形式,每月不定期对各村公开情况进行督查,结果列入村干部年终考核。还实行了民主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因擅自决定或决策失误给村集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实行责任追究。
4、必须加强法制化管理。当今社会是法制化社会,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几次“普法”活动和社会各类媒体的传播,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如果单靠以前那种行政命令的手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某件事一时可能会很奏效,但会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问题“肿瘤”,一旦暴发,就很难控制事态,因此以法制化手段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处理解决问题的上上之策。就拿央子来说,去年发生的群体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我们也正是以法律的手段解决了那些遗留问题,才使得社会秩序声速稳定下来。特别是现在,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大开发、大建设时期,以法制化手段处理各项社会事务尤为重要。我们把握住全区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在央子镇试点的机会,指导村级对各类事务进行了分类整理,由规范化管理办公室拟定了统一的合同文本,聘请法律顾问把关后由各村根据村情进行适应调整,并依次召开两委会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实施。到目前,全镇所有村级事务纳入了契约化管理,共签订契约15类6000余份。通过推行村务契约化,使村级各类事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村民也自觉按照各类契约的规定办事,大大减轻了村级事务管理的压力,有效规范约束不同利益群体的行为。
以上所述,只是我们在工作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一、围绕一个主线
就是围绕“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我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失去了这个根本, 党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加强党的建设, 就是提高全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效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谈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时, 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因此,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最根本的, 就是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确保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开发两个党建新资源
一个新资源是农村、社区党组织资源;另一个新资源是“两新组织”资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党必须牢记,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纽带, 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因此, 充分发掘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资源, 在新的历史时期, 尤为重要。
(一) 党的基层组织最具活力。党的一切理论成果都源于实践,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基层组织在与人们群众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 不断探索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源泉, 最具活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补充。
(二) 党的基层组织最具潜力。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党的终极目标是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这也是人民群众的追求。在目标的实现和追求中, 总是会有更新更好的指导方法和实践, 指导基层党的建设。
(三) 党的基层组织最具创造力。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我们党拥有8600多万党员, 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果基层党组织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就会不断得到增强, 就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凝聚广大党员发挥应有作用, 我们党就会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就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我区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首创的“农村基层组织考评办法三诺一考”, 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做法,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近年来, 江源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 做了大量的探索, 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加强, 有能力做好党的工作, 也有干劲做好群众工作。因此, 开发好两个党建新资源, 对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畅通三个途径
(一) 充分畅通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途径, 带动各类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党建工作, 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深入到群众当中去, 深入到生产一线当中去, 倾听群众的呼声, 真切与民同甘苦共奋斗, 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解忧, 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组织建设。
(二) 充分畅通企业党组织联系广大工人的途径, 促进企业改革。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实现职工利益诉求, 既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党建任务, 也是企业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企业党组织要把握全局, 协调各方, 按照科学、务实、有效、便捷的要求, 进一步拓宽职工利益表达渠道, 解决和处理内部各类矛盾, 加强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推动和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
(三) 充分畅通各种生产合作组织中党组织联系农民的途径, 带动农村发展。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很多党的基层组织受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 作用弱化, 脱离群众, 充分畅通各种生产合作组织中党组织联系农民的途径,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要在各种生产合作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带领人民群众把思想和行动作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的动力。
四、实现一个统筹
一个统筹, 即党内资源和党外资源的统筹。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4年的光辉历程, 在全国范围内执政66年, 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37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 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 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同时, 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 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 并且在实践中还在不断地提高和增强。
统筹党内党外资源, 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 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生物 解题步骤 规范答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生物试题既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生物学习能力的考查;重视图表和实验的考查,注意联系学科最新成就和社会热点。命题者通过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去达成《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能力的四个要求,使题目的基础性、应用性、綜合性得到显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考前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考试过程中答题也得心应手,但考试得分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解题和规范表达方面出了问题。下面笔者就基于规范答题能力培养的生物解题四步骤进行分析。
一、审题
审题要审“四个什么”,即“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联想的知识有哪些”“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的有哪些”。对于“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说,问的问题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吗?其实不然,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两种情绪反应。一是题目读到一半,觉得很熟悉,好像以前见过或做过类似的题,这时你会心情愉快,从而放松警惕,再往后看题干时就会跳着看,但是没想到这次跟以往做过的题的问法不一样,等到考试结束看到参考答案时才大叫:这道题我不应该做错啊,我怎么做错了!二是当你看到题目非常陌生时,你会很紧张,审题反而很认真,这样就不会因为马虎而随便答或错答而丢分了。所以,“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是审题时首先要弄清楚的。“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就是要根据题干给的新情境找出关键词或隐含的信息。“联想的知识有哪些”,要求根据关键词和有效信息能联想到所学知识有哪些,哪几个知识点和题目可以建立联系。例如,题目要考查膜的流动性,那么我们就应该联想到磷脂双分子层、膜的结构、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信息。“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的有哪些”,有些有效的信息与课本知识没有密切的联系,而是题干为创设新情境、新信息而设。解题时,如果没有熟悉的对应的课本知识可以联想,那么题干信息就要直接考虑作为答案。
二、解题
解题的第一步是根据题干中获取的新信息去联想知识点,联想哪个知识点跟本题相关。第二步是如果没有熟悉的知识点可以联想,那么题干中的新信息就直接作为新知识加以利用,甚至直接作为答案。所以,解题其实就是根据联想把所学知识调取出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取信息、应用知识的过程。
三、答题
审题和解题完成之后还有一个步骤,那就是答题,你需要把你思考的内容表述出来并写在答题卡上,这道题才算完成。有的学生考完试后去找老师,认为自己写的答案就是老师说的那个意思,可怎么不给分呢?这就是规范表达出了问题。怎么表达才能让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接近或者完全一致呢?一是要用教材语言答题,用教材中出现过的概念、名词、专业术语、原理、过程、方法去答题;二是要用题干语言去答题。这时我们大可以揣摩命题者在题干中的表述方式,命题者在题干怎么表述,那么命题者在编制标准答案时也会按这种风格表述。通过模仿表述可以让我们的答案最接近标准答案;三是要在试卷上初答,提炼答案满意后再认真准确过渡到答题卡上。可以在试卷上做记号,即沿着“题于问的问题是什么一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一联想的知识有哪些一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有哪些”这一主线一一答题,最后用教材语言或题干语言进行规范表达。
四、析因
每次答题之后,我们要分析解题失误的原因,如果题目答错了,只可能是三种原因,一是知识理解不到位,二是审题不仔细,三是表达不规范、不科学。每次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如通过检测,哪些知识有漏洞?哪些审题出了问题?哪些题规范表达有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审题有问题怎么解决?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是审题的头号大敌,要提高审题能力,平时要有意识地延长审题时间,不慌张,不着急,让认真审题成为一种习惯。审题的关键是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永远是生物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学生在考试中应做到能完整地想到“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能清晰看到“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能严密不漏掉“联想的知识有哪些”,能剪切用到“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的有哪些”。那么怎么训练规范答题的能力呢?每次考后可把你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以及题干做对比,假设自己就是命题者,反复研读题干,按照题干风格来描述答案,考虑什么样的答案最容易得分、得高分。
生物解题这“四步走”是一种方法层面的研究,要熟练运用这种方法,笔者认为一要模仿,二要练习,三要熟练,熟练靠什么,还是要靠练习。
问 题 研 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多次强调,“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当前,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面对国际风云的不断变幻,面对把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又将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执政党是否能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否具备贯彻实施政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维护政权、巩固政权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宏大的工程。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关系着农村 1
改革发展的速度,提高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深刻认识提高基层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2、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位臵重要。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意见、呼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强,党的信息传递就会失真甚至梗塞,基层党组织必然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党的执政大厦就不可能牢固坚实。
3、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党确定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基层领导干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
者,其执政能力如何,发展有没有新思路,改革有没有新突破,开放能否打开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无新举措,关系到党赋予的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
4、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身处一线、创造性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许多创造性的做法最初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生产第一线,基层的探索和实践为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群众从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处了解党的各项工作,党执政水平的高低,群众首先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表现,群众对执政成果的评价也必须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反馈到上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党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在基层、在实践中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创造性开展工作,而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更需提高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要找准基层领导干部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着两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
(一)所谓“不适应”正如《决定》所指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3
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等等。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
一些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意识不强,观念上的“革命党”意识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思想上的“计划”意识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不少党的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仍抱着“领导一切”,“运动群众”的思维态势不变,习惯于从本本和教条出发,唯书唯上,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决策,有了决策靠经验,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对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些本来不大的事件之所以很快扩大,于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处理问题、接触群众的能力低,思想教条有很大关系,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是认真倾听、换位思考,而是动辄对群众戴帽子、抡棍子。问题出现之后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逃避责任,害怕被追究,把责任都推给“不明真相的群众”。
2、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
当前基层党政机构依然存在着职权责不清、关系不顺,条块分割、事权分离、机制不活,以及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情况,特别是镇、村两级,职责重、管事多而事权小,财力弱,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以至一些地方执政成效甚微。
3、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
基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着一些差距。包括领导成员自身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不高,应变能力不强。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履职、纵览协调等各方面,仍处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境地,“能力恐慌”、“本领恐慌”问题日趋突出;领导本区域经济、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推进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能力不强;在发挥党组织作用上,无论是领导作用,还是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都存在发挥不力的情况。
(二)所谓“不符合”是指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现状不符合“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思想作风上,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互相攀比,图虚名而使群众利益受实害。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安心工作,下农村、到基层只是浮光掠影,热衷形式,走马观花,“走读”现象普遍存在。
2、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班子不协调,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缺乏,党建工作开展乏力;农村中占很高比例的老年党员、贫困党
员、长期离土离乡的党员和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如人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
在基层一些部门,少数执法者执法犯法、以权谋私、索贿受贿、贪脏枉法;在农村,少数村干部贪污腐化,讲排场比阔气,讲条件比待遇,声色犬马,沉溺于灯红酒绿,作风败坏。总之,反腐败斗争形势也很严峻,腐败多发易发的土壤和条件同样存在。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不适应”是从本领方面影响执政成效;“不符合”是从作风方面影响执政成效。我们党强调解决“不适应”,就是要增强全党同志对新的历史地位和执政使命的适应力;强调解决“不符合”,就是要帮助全党同志增强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消极腐败因素的免疫力。
三、要切实采取对策,提高基层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1、要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强化理论学习是增强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保证和重要途径。提高政治水平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最重要的是要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
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三,要切实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培训锻炼是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本领,灵活采取理论学习、分批培训、外派挂职、上挂学习、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提高境界,开阔眼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2、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没有经济的支撑,没有经济实力,一切无从谈起。发展经济是我们工作的中心,这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是要求具有发展好经济、管理好经济的能力。
农村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因此,在工作中,要想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善于学习先进的东西,善于分析市场,懂得市场和消费心理,善于把经济学原理运用于经济活动的实践
当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实践中,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既要胸中有“大帐”,又要眼里有“小帐”;要学会比较,有比较才能知道不足;要勇于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和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大局,用战略的眼光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把握本地区的发展思路,抓住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3、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可持续。组织协调是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同时,各种不同利益不同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效地进行组织协调,总揽全局,坚持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在工作中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中心,又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抓全面。要协调好本人和下级,同事和上级的关系,协调好本部门、本地区和其他部门、其他地区的关系,使各方面的工作形成合力,避免相互扯皮、相互拖后腿。其基本原则是:一是要尊重原则。要求各级基层领导放下架子,尊重他人。二是为公原则。一切要站在为公的角度来考虑工作。三是为民办事的原则。事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协调的目的就在于办实事抓落实。
4、依法执政的能力
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直接面向群众,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民主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民告官”案件逐渐增多,老百姓从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不愿告,已转变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徇私枉法的问题。因此,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努力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5、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能力既是科学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又是更有效执政的条件。当前,随着环境和社会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基层领导干部正处在一个形势多变、突发性事件增多的时期,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事件频频发生,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时有出现。如果缺乏较强的应变能力,就会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当这些突发事件是重大事件时,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巨大的损失。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可能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准确作出反应,高效地解决好问题,把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不让突发事件和复杂的的形式影响我们伟大的事业的进程。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善于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说第一句该说的话,做第一件该做的事。对于群体性事件要注意把握“易散不宜聚、以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规律,以免把本可控的局面演变为不可控的局面。
6、增强领导表达能力
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将主张意图准确告知下级和进行政策宣传。一是要有生动、亲和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这样素质能力的领导干部往往更受群众的尊重、喜爱和推崇,更具感召力。讲话要做到内容充实,言简意赅,中心突出,生动流畅,不说空话、废话,这样才能使群众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从而有效地抓好工作。第二,要勤于学习,善于自己动笔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总结的过程,经常写作能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不断总结经验。
7、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
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凝聚力,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我们基层领导干部以事业为重,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体现“上下一盘棋,共唱一台戏”,虚怀若谷,顾全大局,团结一条心,本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切而工作,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就会充满活力,领导干部队伍就会充满战斗力。各级领导干部团结并有正气,就会带来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会有人气,有人气才有财气。讲团结一是要心怀正气,讲有原则的团结。二是不要传播和散布谎言,不诽谤人。三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四是要宽容理解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8、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党在全面总结古今中外执政治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拒腐防变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增强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古人尚知“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基层领导干部更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号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各级领导还要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终如始”。任何事情一开始就要必须考虑后果。“明者慎微“。高度重视细微和初发生的事。“君子慎其独”。即使独处无人,行为依旧谨慎不苟。
做好“三慎”是拒腐防变最有效的方法。
9、提高落实的能力
抓好落实是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关键在于抓落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干事业,成功在于落实,失败在于不落实。抓不抓落实是检验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
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着和实践者,要具备抓好落实的能力,首先要有抓落实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决心,没有勇气,就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错误的东西不能纠正,正确的东西不能坚持,工作必然被动,难以抓好落实。瞻前顾后,投鼠忌器,干不成大事;要有敢于碰硬的能力和勇气,不坚持原则,得过且过,不能树正气,反而会助长歪风邪气。第二,抓好落实要讲究方法,要注重可操作性,要善于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也反映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培养多谋善断的内在品质。善于想办法找出路,做到勤问、善听、精思、敏行。第三,抓落实,基层领导干部要有模范的行动。身体力行胜于空洞的说教,抓落实反映的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体现的是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问题。第四,抓好落实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朝令夕改,抓而不实,抓而不紧都是抓落实工作的大敌。
一、转变工作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也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转变工作方式,使各项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满足群众要求,切实增强党在农村的向心力。
1、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乡镇党委必须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制度上加强对乡镇干部和村“两委”的约束管理,夯实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要教育和督促基层干部深入农民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不断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和本领。
2、以人为本,做到情为民所系。一是要坚持和完善领导联系点制度。联系点领导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指导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乡镇党委从基层工作时间、效果、群众反馈上,进一步规范联系点制度。二是要从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干部的基层工作时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一心扑到群众中,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每年的基层工作时间,至少要占到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
3、关心群众,做到利为民所谋。村党支部直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村党支部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为此,村党支部要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村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做到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
二、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影响力针对“覆盖到边”的问题,乡村两级党组织要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要善于培育和发现典型,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1、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提升“双带”本领。区、乡镇、村要坚持和完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农牧、科技、科协、林水等有关部门要定期轮训乡村干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双带”作用。
2、“扶优扶强”,典型引路。各乡镇、村要选取一批有一定经济基础、发展可能性大、有一定市场经济头脑的农户,从资金、技术和政策上予以扶持,帮助他们带头致富,成为致富“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带领周围群众生产致富。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示范效应。各乡镇、村党组织不但要培育典型,更要善于发现典型。对于发现的典型,要下大力气进行宣传教育,并在条件成熟时,把这些典型发展成党员。各基层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典型示范和科学引导的方式来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依靠具体鲜活的事实引导农民,依靠和风细雨式的疏导教育农民,增强工作的示范性和直观性,既可以优化党员结构,壮大基层党组织,还可以改变以往依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新区已经成立两年了,基层政权稳定、各项制度基本健全。当前与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区各基层党组织都面临着两大突出任务: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乡村两级党组织要找准支部建设与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来提高村支部战斗力,以村支部战斗力的提高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首先,乡镇党委要立足本地,解放思想,努力发展乡域经济,积极稳妥地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少做“求同”工作,优先考虑“致富工作”。在满足总体的作物需求后,做到一村一策、一村多策,乃至一户一策。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首要解决农牧民的增收、致富工作;在充分理解上级指导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方实际,给农民在生产、生活上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开展活动时,除了学习党的文件,上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外,还应当采取多种形式,诸如请“行家里手”上课、现场观摩、相互交流等方式,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2、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针对我区目前的实际,各乡镇党委要负起领导责任,对市委组织部的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严格把关。一方面要切实建立起项目跟踪制度,对项目的发展现状、资金情况和前景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建立起项目责任制度,逐步把项目的经营风险分解到各级领导身上,把管理风险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和权利人身上;另外,还要逐步建立起集体经济储备制度,各乡镇、村要力争做到建设发展一批、申报立项一批、远期储备一批。
(成绍敏、许永)
如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新形势下执法打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重点做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强化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水平。考虑到传统的业务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执法人员的抵触心理较大、积极性不高,该局定于今年9月份组织全市系统执法人员在利津县质监局举行了行政执法知识竞赛,东营市电视台、利津县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通过知识竞赛,以赛代练,充分调动了执法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全市系统掀起了学习业务、争当排头兵热潮,全市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打造高质量的执法案卷,进以规范执法程序。行政执法案卷就是行政执法人员的“作品”,也是执法人员整个执法活动的一个再现,行政执法案卷的质量决定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该局通过系统内案卷评比,选出优秀的执法案卷参加东营市法制办公室举办得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比,“内部找差距”与“外部找差距”相结合,不断提升案卷质量。2009年,东营市利津县质监局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市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比,被东营市法制办公室授予“行政执法案卷优秀质量奖”。
通过警示教育为执法人员“购买”政治生命双保险。行政执法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维护社会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歪了就是以权谋私,毁掉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嘱托和希望。今年以来,该局先后组织了多场警示教育报告会,聘请法院、检察院的法律专家作了内容非常精彩的专题报告,并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了有力、有效的教育,用该局局长李子安的一句话“通过警示教育,为我们的全体执法人员购买了政治生命的双保险”。
【强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推荐阅读: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06-04
强化预算管控 提高管理效能06-12
强化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探讨09-18
浅谈基层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规范化管理11-02
强化药房管理07-19
强化管理抓基础11-02
强化班级管理:争创优秀集体-班级管理11-10
强化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发展07-16
强化高校学籍档案的网络化管理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