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
有些人认为社交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社交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反之,他们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社交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这种“因时制宜”的说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学所提倡。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说:“国有道,共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便说明了进谏及保持缄默都是合宜的处事方法,但朝臣采取那种方法才可产生较理想的后果,却取决于他们身处的国家是有道还是无道之国。又以本章开头提及的杨修为例,他是个机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个性格多疑的人。杨修自恃聪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来杀身之祸。若他的主公是个宽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杨修不但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委以重任。虽然有人会慨叹杨修生不逢时,但若以“因时制宜”的说法,杨修似乎只顾一时言语之快,却忽略对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说出一些合乎事实但不合对方心意的话,白白地把性命断送了。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达成社交目标,便要审裁客观情势的变化,因时变通,以适应各种各类的社交情境。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些虚构的处境,然后问受测者在这些处境中会有什么反应。其中两个处境是:
(1)你很怕见牙医,但现在却要到牙医那里修补牙齿。
(2)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x子胁持在一所公共大楼内。
人们在这两种情境中,均可以选择细心地观察周遭的危险讯号。譬如,在第二个处境中,可以留心x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们也可以尽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会令自己紧张的危险信号。当然,在见牙医的处境中,主动地监察危险信号只会令自己更紧张,肌肉收得更紧,痛苦愈多。但在被胁持的处境中,留心危险信号可以提高逃生的机会。接受测试的人当中,有些人较能辨析两种情境的不同,在见牙医的处境中选择分散注意力,在被胁持的处境中选择观察环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则明显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选择观察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
亦有证据显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生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
需要强调的是,“因时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随形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亦不是指盲目顺应对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例如替某医院筹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这便是辨析才能的应用目标了。
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我们的研究中,曾向受测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受测者听。在转述过程中,有些人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断(例如“他是一个贱x”),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故事人的的内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为他想取得律师资格,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也测量了受测者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成果,发现越倾向性格道德判断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倾向作内心剖析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既然主动地作性格判断和道德评价对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碍,而尝试了解虽人的内心感受对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种倾向而加强后一种倾向呢?
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觉得怀可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个人素质,相信每个人也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断对方具备哪种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变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并不急于判断别人的性可和道德水平。反之,他们会较留心于一些可变的因素和行为的关系。譬如,他们会较留心环境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问受测者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譬如,“甲旅行时给同事实了些纪念品,那很可能是因为--”。或“乙将一盒橙汁倒在同学的图画上,那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乙则是一个无赖”等解释。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想取悦他的同事,而乙则嫉妒他的同学”等解释。
由此可见,相信性格不可改变的人较重视评估别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则较留心别人的行为动机和做事的情绪状态。
也有研究显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觉得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较喜欢评鉴别人的行为。他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较大的倾向马上评价这行为是好还是坏。由于他们专注于评估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便较容易忽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状态了。
这种倾向判断行为的好坏和别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别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容易因为对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评价而产生偏执和成见。已有研究证据证明,在美国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相信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对社会上的少数族群成见较深。在香港地区,我们也发现相信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较岐视内地人士。譬如,他们会觉得内地的人有较多负面特征,较少正面特征,他们也觉得内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应该受到较严厉的处分。
由此可见,对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单与社交能力有关,它也关系到社会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总括而言,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1.怎样提高社交能力
2.职场社交能力提高方法
3.职场中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4.如何提高职场上的社交能力
5.如何提高职场社交能力
6.如何快速提升你的职场社交能力
7.说话技巧怎么提高
8.怎么提高职场情商
9.职场怎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每个人的工作场景中都会用到电子邮件, 当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工具变成企业认知社交平台, 究竟能为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
快速交流解决沟通不畅
已成立逾50年的台光五金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机顶盒、电脑机箱、电视机外壳和配件及散热片, 弹簧夹等产品。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 除台湾、东莞、香港外, 近年来, 台光五金不断加大发展力度, 进军海外市场, 在亚洲市场, 已在泰国设立了金属冲压及注塑工厂, 今年也开始转型, 开发智能型电子产品。
对于一个非IT的制造业企业来说, 台光五金的业务迅速扩展, 但IT基础建设、IT人力资源及技能的投入及需求也随之增加, 同时企业内部沟通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因此, 台光五金需要一个既能有效地控制IT成本, 同时能实现在东莞、台湾、香港、泰国四地, 可满足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业务需求的一个安全的企业社交平台。
台光五金选择了IBM Verse云端版开启了自己的尝试。Verse基于Domino为台光五金提供了一个全球性多语言协作、稳定高效的社交化平台, 包括电子邮件、日历、即时通讯等功能, 并与其内部OA流程等进行了无缝对接,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Verse手机端或PC端, 完成各种流程审批。
台光五金全球IT经理林俊谊介绍说, 2016年7月, 台光五金导入了Verse, 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三方面的改善, 首先, 建立了一个与客户端紧密联系的知识库, 知识库还可以变为交流区, 减少了沟通成本。其次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林俊谊以自己为例, 他每天在厂区之间要移动大约6公里的距离, 企业社交平台简化了签核流程和交流成本。最后是人力成本、材料和纸张的减少, 将Verse和OA与ERP等系统连接后, 可以随时得到数据报表, 办公文件无纸化比例达到75%。按照这个比例, 预计每年人事的成本可节省10多万美金。
林俊谊表示, 社交平台同时还解决了沟通不畅的问题, 有一些异常损失成本主要是沟通不良导致的, 比如业务与客户端沟通不清楚, 造成客户要求跟厂内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 而这有可能造成特殊赔款, 影响企业商誉。社交平台降低交流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将相关内容作为证据留存。
打造认知社交平台
当你一早赶到公司, 打开邮箱, 面对纷繁的邮件, 应该先看谁的邮件?又应该优先处理哪些事情?这些社交平台都会帮你考虑。
IBM Verse是一款颠覆传统的以认知电邮为核心的工作平台, 无论是云端版还是本地版, 灵活的部署方式, 都体现了专为社交化、移动化的工作场景所设计的理念。通过智能化的邮箱设计, 突破常规, 把用户每天相互联系的多种应用整合在同一个协作环境中, 且实现了人和信息之间的快速匹配, 增强了邮箱系统的社交能力, 通过认知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客户挖掘更深层的数据商业洞察, 在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的同时, 建立了有效地社交关系网络, 将沟通工作化繁为简, 打造了更加智慧的工作新“简”法。
IBM Verse不仅仅是一套以邮箱为核心的工作平台, 同时也可称为是每一个员工的“个人助手”, 它将通过邮件中的大数据, 运用认知计算技术, 自动提示用户工作优先级、处理普通任务、并基于行为分析辅助用户进行业务决策, 这远远超过一个邮箱的职责。你也可以把他看做一位具有极强理性分析头脑的专家顾问。利用神经网络算法, 系统会根据用户行为和用户使用场景判断工作优先级, 并通过自学习不断纠错。换句话说, 系统能够根据使用者不断积累下来的动作, 发现重要事项并提示使用者处理。
除此之外, IBM Verse可通过了解、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及习惯, 提示并优化基于员工工作环境、人际网络及语境的邮件措辞, 使工作更加专业高效。
从数据搬运中获取商业洞察
认知计算领域目前还处于技术发展期, 有赖于用户和服务商的充分合作, 共同摸索。因此IBM还为台光五金提供了贴心的运维增值服务, 全方位的为台光五金业务拓展保驾护航。不仅帮助台光五金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还在认知等领域与客户一同成长发展。
台光五金总经理巫典勋表示:“自2016年以来, 台光集团一直不断地在进行亚洲乃至全球的业务拓展, 但协作沟通成为了日常业务的难题之一。通过使用IBM Verse, 我们可以做到更流畅、高速的沟通与协作, 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业务服务, 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巫典勋还表示, 台光五金下一步会进军智能制造领域, 研发旅行等领域的智能产品。在此基础上, 台光五金会与IBM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人事管理的人格特质分析、智能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更多尝试。
不仅如此, IBM还考虑到不同企业对于社交工作平台的需求, 设计了Verse本地版 (Verse On-premise) 及云端版 (Verse on-Cloud) 两个部署方式, 基于Domino的IBM Verse本地部署版本拥有与云端一样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及及时性, 并可轻松实现迁移, 这使这款产品更加符合客户需要。
关键词:社交能力问题 原因 应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37-01
有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会与人相处。民间有句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大。这话很有道理,孩子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教育,处在年幼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因而把握孩子的童年期非常重要。在20世纪末,为控制人口增速,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迄今为止,独生子女家庭覆盖率非常高,因而也带来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社交能力问题。而怎样正确的培养孩子,也逐步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1 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所谓社交能力就是指在一个群体内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行为方式,无年龄界限,但对于年轻的下一代,其意义就尤为重要了。
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若拥有较高的社交能力,那么无论处在哪种环境,都会相对容易获得成功,如职位晋升、加薪等,朋友圈也会较大,机会也就更多,就会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今后的道路自然也就比较顺畅。相反,如果不顺利,就孩子而言,他对周围环境的心理需求就会缺失,没有朋友,受到排斥,就会引起自卑、冷漠、敏感、偏激等诸多心理问题。若没有正确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恶性循环,对其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十分重要。
2 孩子社交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没有良好的交友环境
在当今社会,因早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所以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从童年期开始,伙伴就少,交友范围也窄。而目前,我国居民有很多是居住在小区,家庭框架小,与亲友往来少,加上邻里陌生,在客观程度上缩小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减少了同龄孩子的相处。同时,家长又忙于工作,陪伴孩子较少,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在孩子放学后,会限制其出去玩耍,要求孩子把时间用于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缺少了许多锻炼机会,从而影响其交际能力。
2.2 没有足够的交往动机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科技也越来越发达,手机、电脑、电视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也越加普及,在过去,孩子们玩的类似于丢手绢之类的游戏已不再受到欢迎,互联网及电子产品已逐渐取代曾经的娱乐活动。不用出门,无需伙伴,自己就可以获得乐趣。科技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削弱了孩子对伙伴的需要。
2.3 家长的溺爱
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部分家长就会不自觉的对孩子过分爱护,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慢慢地就养成了孩子的“王子病”或“公主病”。因而这样的孩子不懂分享、唯我独尊,刁蛮任性,让其他小朋友敬而远之,从而失去了许多交友机会。
2.4 性格原因
性格在社交中有很大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性格,外向型孩子,容易融于集体,与伙伴打成一片。而内向型孩子,受成长环境影响,个性内向,容易害羞,胆小,紧张,不愿被过多关注,加上不善言谈,时间久了,在群体中就容易成为“可有可无”的人,自身也会养成不爱与人交往的不良习惯。
2.5 长辈的过多干涉
相信有很多孩子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老师对某些孩子的不良评语,要求家长让孩子不要与之交友。在长辈的干涉下,好多孩子就听话的远离了他们。或是因为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它都不重要,不希望人际交往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就这样,身边的朋友在经过长辈一系列的严格筛选后,本来就少的朋友,变得更少。
3 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是塑造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所必要的条件。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在童年时期特别明显,父母的言行,无论正确错误,因其辨别能力不够,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3.2 创造交往环境
鉴于独身子女的客观成长环境,家长要有一定的“先见之明”,不要把孩子拴在书桌前,适度的人际交往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邀请他的朋友来家里玩耍,为他们创造条件。平时也不能完全忙于工作,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带孩子外出活动。接触的多,锻炼也就多,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3.3 教会孩子一定的交往技能
(1)锻炼语言能力。语言沟通是社交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有意识的进行锻炼,例如家中来客,就可以借机让孩子端茶送水,并且向长辈问好。
(2)懂得尊重。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尊重。
(3)学会分享。孩子懂得分享容易获得欢迎与认可,要让孩子明白,自私就无法拥有朋友。
(4)学会赞美。任何人都希望获得赞美,孩子尤为明显,教会孩子用积极地态度待人待事,他也会更容易受到积极地回应。在生活中,父母也要学会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5)学会合作。让孩子懂得合作的意义,明白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区别。
3.4 根据孩子实际发展进行引导
许多父母会存在过于焦虑,揠苗助长的情况,这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差异,有早有晚,不能因为其他孩子成长的快,就过多的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要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用平常心和耐心,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过早的就用成人的标准来“逼迫”孩子。
4 结语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分靠引导,七分靠等待。不宜教导过多,以防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然后,用足够多的耐心,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蜕变。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漫长却有限的时间来陪伴他们。
参考文献
[1]张思莱.张思莱育儿手记[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6.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闯祸,而吓唬孩子,让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受欺负、怕吃亏、学坏,因此把孩子关在家中。然而,让孩子懂得社交,作为父母就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在交往中自然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银川一幼庞凤兰老师建议,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大胆和小朋友交往,孩子会在交往中消除内心的害羞、胆怯的心理。另外,父母要带孩子多出去,让他了解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增强交往的自信。
接纳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一些家长喜欢为自己的孩子“讨说法”。然而,庞老师表示,这样做反而会阻挠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因此建议在孩子之间无所谓的“冲突”中,家长还应当以旁观者的姿态,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1)当宝宝能走路时,要给他创造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每星期带他去几次商店,有可能的话,每天都可以带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宝宝虽不能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却愿意看着,他可能会站在很近的地方盯着看,或很严肃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别人,然后又拿回来。到2~3岁时,宝宝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了。
(2)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闹矛盾,家长也不要强行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骂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3)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酌训斥、吵架就会传染给孩子。有时,成人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快收起来,隔壁小弟弟要来抢了!”这些做法只会引发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贪心的心理。成人应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品质,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这些正面的感觉能减少人对社交的焦虑。所以,如果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的话,不妨多听听音乐,玩玩乐器,这也能建立与世界的连接。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调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他的个性就会得到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绝不能等到上大学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引起多方的关注。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培养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和提高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外,借助艺术手段,尤其是音乐活动,也能促进人际交往。
早在1973年,研究就发现,教授音乐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学科技能。
1994年,美国人艾杰顿进行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研究者在对发育迟缓(包括患孤独症的孩子)和发育正常的6―9岁的孩子进行分别教学时,将音乐整合到孩子的社会游戏中。
他们发现,音乐极大地促进了两个小组的理解力和参与社-会游戏的能力。他们也注意到,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压力时的焦虑水平也下降了。
1. 1 研究对象
选取哈尔滨某技校学生220 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7 份,有效回收率为92. 72% ,其中男生189 名,女生18 名; 70 后学生5 名,80 后学生23 名,90 后学生179 名; 独生子女159 名,非独生子女48 名; 农村学生106 名,城镇学生101 名; 小学学历学生7 名,初中学历学生110 名,中专学历学生41 名,高中学历学生29 名,高中以上学历学生20 名。
1. 2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 ECR) 中文修订版、独处能力量表、应付方式问卷( CSQ)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
1. 2. 1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 ECR)
原量表由Brennan等人于1998 年编制。本文采用中文修订版,分为回避、焦虑两个分量表,各18 道题,采用7 点评定制,奇数题属于回避分量表,偶数题属于焦虑分量表,第3、15、22、25、27、29、33 和35 题反向计分,反向计分后,按照两个维度求出平均分。
1. 2. 2 独处能力量表
该量表由Larson( 1990) 编制,目的是了解个体独处能力的高低。包括独处应对量表、独处舒适量表两个分量表,各有10 道题。独处应对量表是有关个体如何运用独处处理压力; 独处舒适量表是有关个体在独处时是否感到舒适。陈淑芬、吴丽娟( 2006) 对该量表进行修订,采用四点计分法,“完全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2、3、4 分,其中第3、7、9、10、13、14、15、16、17 题为反向计分题; 得分越高代表独处应对能力或独处舒适度越好,也就是独处能力高。
1. 2. 3 应付方式问卷( CSQ)
该问卷由肖计划等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有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编制而成,共计62 个条目,分为6 个分量表(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上、年龄在14 岁以上、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求助者均符合适用范围。该问卷可用来解释个体或群体应对方式类型及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可反映心理发展成熟度。该问卷每个条目有“是”和“否”两个选项。计分方法: ( 1) 除下面( 2) 所列举的条目,均为选择“是”得1 分,选择“否”得0 分,各项目得分相加即该分量表的量表分;( 2) 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 和42,选择“否”得1 分,选择“是”得0 分。该问卷计分主要采用因子分,分量表因子分= 分量表单项条目之和/分量表条目数。
1. 2. 4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由Watson. D和Friend. R于1969 年编制,用于同时测量个体社交焦虑和回避行为。该量表共有28 个条目,包括2 个分量表: ( 1) 社交回避,指个体社会交往时的行为表现,主要表现在倾向于一个人独处; ( 2) 社交苦恼,指参加社会交往时的情感反应,感到痛苦、烦闷。每个分量表含均为14 个条目,采用两点评分( 是/否) ,其中有14 道题为正向计分,14 道题为反向计分,有效避免了趋同效应的影响。
1. 3 正式施测
发放问卷并按规定指导语进行指导和说明,回答内容受到严格保密。认真组织施测,保持测试环境安静,避免干扰,研究对象认真完成。
1. 4 数据处理
将原始数据输入电脑,检查录入结果,采用SPSS、Amo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数据处理
2. 1 相关性分析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中的焦虑维度与独处能力量表中的应对维度存在正相关、与社交能力存在负相关; 独处能力与社交回避苦恼量表中的社交焦虑维度存在负相关; 独处回避与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中的焦虑维度、独处能力量表中的应对维度存在负相关; 与应付方式问卷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正相关;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中的社交回避维度与应付方式问卷中的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正相关;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中的社交焦虑维度与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中的焦虑维度、独处能力、应付方式问卷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存在正相关。
2. 2 回归分析
B = - . 015; Std. Error = . 010; Beta = - . 107; t = - 1. 535; Sig. = . 126。
2. 3 验证性因素分析
2. 3. 1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 ECR)
X2/ df = 2. 945; GFI = 0. 652; AGFI = 0. 601; PGFI = 0. 569; IFI = 0. 623;NFI = 0. 522; CFI = 0. 85; RMSEA = 0. 097。
经过对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的验证性分析,发现在进行模型修正后拟合的指标仍不理想,除X2/ df = 2. 945 基本符合要求外,其余几项均达不到标准,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偏少或样本有失偏颇等原因造成。
2. 3. 2 独处能力量表
X2/ df = 2. 161; GFI = 0. 857; AGFI = 0. 815; PGFI = 0. 665; IFI = 0. 854;NFI = 0. 758; CFI = 0. 850; RMSEA = 0. 075。经过对独立能力量表的验证性分析,发现在进行模型修正后拟合的指标仍不理想,除X2/ df = 2. 161,RM-SEA = 0. 075 基本符合要求外,其余几项均达不到标准,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偏少或样本有失偏颇等原因造成。
2. 3. 3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X2/ df = 2. 795; GFI = 0. 736; AGFI = 0. 683; PGFI = 0. 613; IFI = 0. 530;NFI = 0. 420; CFI = 0. 515; RMSEA = 0. 093。
经过对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的验证性分析,发现在进行模型修正后拟合的指标仍不理想,除X2/ df = 2. 795 基本符合要求外,其余几项均达不到标准,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偏少或样本有失偏颇等原因造成。
2. 4 中介作用分析
2. 4. 1 依恋模式、独处能力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
X2/ df = 1. 092; GFI = 0. 989、AGFI = 0. 963、IFI = 0. 995、NFI = 0. 947、CFI = 0. 995; RMSEA = 0. 021。依恋模式、独处能力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拟合较好。
2. 4. 2 依恋模式、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
GFI = 0. 913、IFI = 0. 922、CFI = 0. 921。依恋模式、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拟合一般。
2. 4. 3 依恋模式、独处能力、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
X2/ df = 2. 674; GFI = 0. 912、IFI = 0. 920、CFI = 0. 918; RMSEA = 0. 09,依恋模式、独处能力、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拟合较好。
3 结果与分析
本文先对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独处能力量表和社交回避苦恼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应对方式问卷因解决问题维度、求助维度中有重复题目,未能成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所收集的数据对各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验证,看各项拟合指数是否符合。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个量表在进行修正后,模型拟合均不十分理想; 然后通过Amos软件对技校学生依恋模式、独处能力、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最后发现: ( 1) 依恋模式、独处能力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拟合较好,但路径a与b均不显著; ( 2) 依恋模式、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拟合一般,但路径b均显著; ( 3) 依恋模式、独处能力、应对方式与社交回避苦恼中介模型拟合较好,但各路径均不显著。
给孩子机会去参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别忘了多给孩子机会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像帮忙准备晚餐、整理房间、去银行交费、策划暑期旅行线路等。这可以让孩子觉得他是被爸妈所信任的,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待孩子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一样
花时间陪孩子和孩子聊聊他学校里有趣的事,和他分享你上班的一天,有时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想法,也别忘了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说你有多爱他,抱抱他,身体上的接触会表达你对孩子的爱,让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近一步。
帮助孩子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帮助孩子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有助于孩子重复你所期待的行为,如,可将错误行为引导为正确的举止(“麦克,你在书上写字,其他孩子就不能使用了,请你擦掉这些字迹。”)。孩子年龄越大,父母与其沟通因果关系时,越轻松。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大家不在意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所以把孩子的这个意识提高,让孩子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会对身边的人造成影响的。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的个性,也可以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如果你命令孩子帮你打扫房间,就算他愿意,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最好就给她两个选择:比如说“今天大扫除,你是想打扫房间呢,还是收拾餐盘呢?”你把选择的权利给他,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和信任,他会很愿意把他选择的工作做好。
还有就是教导孩子学习等待。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这样能发展出孩子的耐心,在长大后的社交中不会自我中心。
另外,父母要注意对待孩子时的态度和所使用的语言。尽量不要和孩子说“不”,而是用正向的文字来表达你想说的话。免除了语言里有负面、比较或责骂的成分,能给孩子很不一样的感受。这些都是可以促进良性关系发展的小技巧,而且,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这种方式和他人沟通。
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处理亲子关系时,父母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可依赖的。这也是父母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早期心理研究和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日益展开,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交往行为对其心理发展起着特殊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社交退缩是指儿童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中去,不愿进入陌生的环境,出现害怕、孤独、胆怯等行为特点,这种情况多见于5-7岁的儿童。研究表明,社交退缩型幼儿的交往能力若不及时地加以训练与干预,会持续到成年期,并对现在和将来其他行为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障碍。因此,尽管社交退缩型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经常被周围成人看作是什么问题,尽早弥补他们的社会性缺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社交退缩型幼儿柴某的交往能力训练方案、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寻求促进社交退缩型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一)确定训练对象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刚接手的中一班幼儿柴某有此方面的问题,就确定他为训练对象。
(二)制定训练方案
1、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向柴某的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并观察记录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
2、分析幼儿现有情况
①幼儿一般情况:柴某,男,5周岁半,家庭经济条件相当优越,从小母乳喂养,出生后患严重感冒进行过抢救,父母亲就加倍呵护,妈妈不上班,整天在家管他,跟外界接触也很少。
②问题行为的表现:性格孤僻、胆小,怕猫、怕狗、怕老鼠,在班上从不主动与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他嗫嗫嚅嚅地像只蚊子哼,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敢向老师主动要求。
③可能原因:а家庭因素:父母亲对他过多的关心和照顾,事事包办,使他在生活中不用多动手、动口,愿望就能得到满足。ь环境因素:经常呆在家里,很少见到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时便会很不习惯。с气质性因素:生性腼 、胆小、好独处,性格比较内向、拘谨,不爱活动,不愿接触人,家长又很少让他到外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因此很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3、确定目标行为
①来园:能和老师互相问好,并和父母道别。
②日常生活:碰到困难会找人帮忙;会和同伴一起玩。
③游戏:愿意参加各类游戏。
④上课: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实施过程
(一)训练前的准备
1、选择教育材料,并做好一切物质准备。
教育是幼儿园开展训练工作的优势,应当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提高幼儿对问题的认识,于是在杂志上、教材上,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并每周安排一次活动时间,对全体幼儿进行暗示,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2、争取家长的配合。
①训练前,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一起制订训练计划方案。
②班里开设自带玩具角,让他带来喜欢玩具,创造机会和同伴交往。
③和部分幼儿建立电话联系。
(二)训练过程
第一阶段(第1-3周)建立和老师的依恋情感,能和老师、同伴问好。
只有热爱儿童,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门户,找到正确的教育途径,这种爱,不单纯是教师的爱,还包含着母亲的爱,以这种双重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关爱他,如:走路时,请他排第一个,老师拉着他的手。午睡时,坐在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使他深深地感到老师是喜欢我的。针对他一言不发的情况,老师事先跟他说好,给他一个示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眼睛看着老师问好;响亮地问好;向同伴问好。当所需的行为出现时,就给予不定期的奖励。
第二阶段(第4-12周)能和同伴一起玩。
这是训练阶段的关键,孩子虽然和老师建立了依恋的情感,但最后必须回到小伙伴中间去,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就会有言语的交流。电话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我们征求柴某意见:“你喜欢跟谁玩。”然后和这几位幼儿互相交换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家时互相通话。柴某的妈妈欣喜地来说:“他在电话里和小伙伴有很多话好说,从来没有说那么多的话。”然后组织这些小伙伴到柴某家去玩,柴某把玩具搬出来给大家玩,还一起滑滑梯等,可开心了,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时,就提醒这些小伙伴,找柴某一起玩。
午睡是幼儿园相对安静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求孩子分头睡,不能说话。而对于柴某这样特殊的幼儿,就允许他和同伴睡在一起,可以悄悄地说话。怎样的孩子睡在他身边呢?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人跟他睡在一起,他的表现也不同(见附后),于是我们就选择了他喜欢的小朋友睡在他身边。
另外通过教育材料、故事、儿歌等,对他进行鼓励和暗示“大家一起玩好”,“跟小朋友一起玩有意思”,慢慢地,柴某不象以前那样,喜欢整天粘在老师身边,会和小伙伴一起去玩了。
第三阶段(第13-18周)愿意举手回答老师问题。
每当简单的问题提出后,老师总是鼓励、暗示全体幼儿要大胆地举手,响亮的回答问题,当柴某第一次怯生生地把手举起来时,老师马上亲切地叫他,并告诉大家,柴某也和我们一样,是个能干的孩子,慢慢地,柴某终于愿意举手了。
(三)训练方法
1、进入引出法。只有进入社交退缩幼儿的情感世界,与其建立感情才能使之配合训练。柴某喜欢看图书,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常常满足他的要求,给他看各种各样的图书,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交往的故事书,让他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寻找到与人交往的技能,体验与人共处的快乐。
2、利用环境法。在训练中,创设一种适合柴某说话和交往的情境。如:课上,选择适合他回答的问题,鼓励引导他积极发言;生活活动时,引导他观察小朋友在做什么,或是有意派他去招呼某个小朋友,这些他都乐意做,配合较好。
3、游戏训练法。游戏是孩子的好伙伴,对社交退缩幼儿也不利外。如让柴某与一个他比较喜欢的同伴一起游戏,然后再逐步拓展到与其他伙伴游戏、交往。
4、模仿法。
①图片、录像模仿学习。
先让柴某反复观看预先制作好的,有关动物之间或幼儿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友爱的图片或短的影视片。观看时特别指导他注意观察那些友好交往、集体玩耍的欢乐情景,让其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诱发起跃跃欲试的交往欲望。为了增强模仿效果,我们还将图片展示在活动室,让柴某随时可以看见,以延长示范行为的呈现时间;我们还经常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赞叹,以烘托气氛,使柴某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②现场模仿学习。
让柴某观看现实生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相处的情景,尤其是他熟悉和喜爱的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的交往活动、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情感反映等,以增强模仿学习的真实性和直观性,使其易于学习,并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③实际参与社交活动。
随着情感体验的增强,再让柴某自己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地参与社交实践活动,即参与模仿。开始时,我们参与其他幼儿的活动,仅让柴某陪同,只要求他观察老师的行为,然后要求他一起参加一些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游戏的快乐,最后老师逐步退出,鼓励柴某一个人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
5、家庭配合法。老师把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经常通报给家长,和家长沟通,共同研究训练方案,使家长在训练中发挥作用,共同配合使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育,现在柴某上学时,能响亮地向老师问早,下课时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开心地笑;上课时会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家长和老师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一)结论:
1、教师必须设法进入社交退缩幼儿的情感世界,与其建立亲情、友情,方能配合训练。
2、训练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制订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目标起点要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交往训练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训练的方法也应多样化,正常幼儿喜欢的训练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等,社交退缩幼儿同样适用。
4、对社交退缩幼儿的训练而言,交往能力和语言的训练内容虽不同,但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
5、家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有效配合,使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演讲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演讲家就需要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准备演讲时需要这种能力,演讲中需要这种能力,就是在演讲后也需要这种能力。在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的典型材料,能加以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仅使演讲内容丰富,而且也必定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说会的主流。观察力很弱的人,纵然进了宝山,也是要空手而回的。
演讲时的观察法有两种:一是环视法,一是点视法。这两种方法在演讲中都可使用。黑格尔曾说:“既然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说家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演讲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的语调就会由于对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所期待的实践效果。”这段话不仅指出了观察力对于演讲效果的至关重要,而且也指出了演讲者在演讲中所观察的范围和内容。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的。
演讲者在演讲之后也应当细致观察周围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演讲认真总结,找出演讲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演讲中注意克服,并认真吸取其他演讲者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演讲更臻于成熟。
2.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保证演讲生动、有趣、精彩的关键。法国19世纪的评论家让·保罗曾说过:“想象能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完满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使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宇宙变得完整。”而联想力则是在类似的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回忆起过去有关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它可以丰富演讲的内容,增强情感色彩。在演讲中,想象力和联想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如同是“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用融古贯今,有了它,演讲者就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在演讲中,想象力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因素。因为演讲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越丰富,其思维才越活跃,创造力才越丰富,这样演讲的内容才能充实、新颖而多彩;这样,才能通过严谨的构思,将各种各样的事物,巧妙而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使之浑然一体。从而,增强演讲的深度和广度。
3.较强的记忆力人们总是称赞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讲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东西可讲,而这可讲的东西却又来自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演讲前的积累阶段,演讲者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知识,他们广于阅历,储存了大量的材料,他们耳濡目染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丰富、复杂,然而他们却能牢记于心。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一旦需要写演讲稿时,他们就会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而准确地输出并组织到演讲稿中,使演讲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一个人如果记忆力不强,大脑中没有库存多少东西,没有一点真货色,又怎能写好演讲稿呢?就是勉强去讲,也只能是丢三落四,滥竽充数,讲出去又怎么能说服听众、感染听众呢?当演讲者登上演讲台时,也需要极强的记忆力,否则经常忘词,造成多次停顿,又怎么能使听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另外,演讲有时如同江河直泻,需要演讲者不时地闪现出灵感,当一个新思想出现时,却忘记了应当阐述思想的原材料,这又怎能为全篇演讲增光添彩呢?可见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是片刻离不开记忆力的。只有有了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是运用最多,也是最便捷、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没有这种表达能力,演讲就会变得不可思议。演讲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从事演讲活动的人必须具备口语表达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有口才、能演讲是天生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可以说,任何一种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都是经过后天培养、锻炼而成,这是毫无疑义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葛底斯堡演说》已铸成金文,至今存放在牛津大学,被作为英文演说的典范。他的多次法庭辩护演讲,几度轰动全国。同许多演讲家一样,他的演讲才能也是靠苦练获得的。他年轻时,经常“徒步三十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门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听那些政治演说家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为了练就口才,提高演讲水平,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玉米演讲过多次”。
我国着名的现代者、诗人闻一多先生,也是有名的演讲家。他的演讲之所以成功,也是与他年轻时刻苦练习分不开的。1919年他在清华学校学习,从不间断演讲练习,一旦有所放松,就立刻警觉起来。他常在日记里警告自己:“近来学讲课练习又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他坚持练习演讲,在1月9日的日记里,他写道:“夜出外习演讲十二遍。” 1月10日又写道:“演说果有进步,当益求精致。”北京的一月天寒地冻,可他毫无畏惧。14日“夜至凉亭练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演说五遍”,第二天又接着“习演说”。
上述例子可以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演讲才能,都不是天生而就的。哪怕是笨嘴拙舌,甚至犯有口吃的毛病,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有德摩斯梯尼那种口含石子朗读、攀登高山吟诗、迎着狂风练讲的刻苦精神,像闻一多先生那样长期实践,就一定不断地提高自己得演讲水平。
精要提示:
怎样培养自己得想象力和联想力呢?
首先要培养自己得好奇心和探究力。这就需要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对任何问题都要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到处翱翔。要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兴趣,久之必有所获。
其次要努力培养演讲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因为兴趣和热情可以激发演讲者的想象。
最后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包括演讲的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就是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