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心得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执政能力心得(精选8篇)

执政能力心得 篇1

一、要赢民心、顺~、造民福,为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竭心尽力。

要增强“民心”观念,情系于民。始终把“为民”作为党的核心要务。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抓紧抓好。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因下岗、失业、因病等造成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

要致力真抓实干,取信于民。民心的向背,说到底是看执政党能否给民众带来实惠。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于民。民心不可欺,纪委一定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治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疾。要大力倡导“四个力戒和四个注重”:力戒虚假,注重实际。力戒漂浮,注重实践。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特别要注意珍惜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为民”而不是“政绩工程”上。

二、要抓监督、抓纠风、抓教育,在推进反腐倡廉大业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要加强监督。蓬江区近期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在加强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监督。一个层次是加强对区直重点部门的监督。区委决定,由区纪委直接向区直9个队伍大或掌握财、物调配权的部门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这是按市纪委要求率先开展的县级纪委派驻试点工作,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的人员及业务工作均由区纪委直管,实行垂直领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镇、街乃至社区党员干部的监督,每个镇街都配备了一名以上专职纪检干事,专司党内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到位。第三层次直接抓到村,将监督视线下移,开展“廉政进村”活动。

其次,要坚决纠正不正风。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的突出问题:既着力解决大案要案,依法惩处~分子,又致力抓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既着力抓“不廉洁”问题,又致力抓“不作为”问题;既着力抓机关作风,又致力抓部门行业风气。要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纠风工作,对城市拆迁补偿问题、严格教育收费“一费制”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以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问题等,要结合正在进行的行风评议和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要强化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治本之策,要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做到“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增强”的目的: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增强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意识;与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增强勤政为~识;与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增强表率意识;与剖析~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三、要立廉志、修廉德、践廉行,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方面做表率。

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是辩正的有机结合,领导干部不但要能干事、能成事,而且要干净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作为纪委领导,更是要做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的表率。

要立廉志。这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领导别人执纪执法,监督其他人员廉洁奉公,首先自己必须过得硬,起到表率作用。要以焦裕录、汪洋湖、梁雨润等为榜样,清廉自守,模范带头,立志做“清官”。

要修廉德、践廉行。要将修廉德贯穿于从政过程的始终,纪委领导要在协调领导反腐倡廉大业中,自觉践行廉德,做到廉洁从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七慎”:一要慎始。二要慎微。三要慎言。四要慎好。五要慎独。六要慎友。七要慎终。

执政能力心得 篇2

人类社会最初只有农业, 是第一产业, 农业完全在乡村,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 第二、三产业日益增多。第二、三产业的区位指向城市, 这些产业的增长, 导致城市人口增多, 乡村人口减少, 这就是所谓城市化过程。不难看出,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意义。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5年提出的类似于S型的城市化曲线, 第一阶段为城市化初级阶段, 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10%以后, 城市化进程出现加速化趋势, 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人口比重达70%;第三阶段为成熟阶段, 出现了停滞或有下降趋势。根据这一分类方法,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城市化率达30%, 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 每年提高0.96个百分点。1998年至今每年提高1.5%~2.2%, 到2009年底, 城市化达46.53%。

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结果, 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当前城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中外学者有个共识, 21世纪中国经济有三个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

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出现了现代城市。现代城市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中心, 如同原子中的原子核一样, 占的空间并不大, 但其能量很大。首先城市是个经济中心, 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都集中于城市;城市又是金融中心, 吸纳和输出资金;城市又是文化中心,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集中区, 是人才聚集的地区。城市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并使人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如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条件, 城市都比乡村好。

现代城市对生产力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起着巨大作用, 同时又产生了诸多新的矛盾, 即人们常说的城市病。城市病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态环境恶化;二是物质生活不便, 如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三是治安状况不佳, 犯罪率高, 交通、火灾及其人身伤亡事故多。

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城市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城市化而来的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 由此引出一些新的问题, 经略城市成为执政党的一项历史任务, 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就需要按照党的执政理念经略城市, 并采取相应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观。

所谓城市化就是把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中国当前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 城市人口就增加1 500万。山西近期的城市化目标, 是经过十年的努力, 将450万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可见城市化的对象就是人, 顺理成章, 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观。

城镇比起乡村, 人口集中, 且流动性大, 经济结构复杂, 所面临的问题远比乡村要多, 管理城镇比管理乡村困难要大。城市管理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运用综合手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地调动城市管理人员和全体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协调好人际关系,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变制约力量为驱动力量, 推进城市三大文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人是城市的主体,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城市建设规划、道路拓宽改造、交通秩序维护、卫生习惯养成、社会环境改造、法律规章执行、公用设施维护等, 都离不开人的活动, 离不开人的参与。城市管理的目的是要给人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强调城市管理工作以人为本, 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从方便人的活动和生产出发,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重视做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组织工作, 把群众中潜在的力量挖掘出来, 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 形成合力去改造和美化环境。

2. 实施可持续城市化战略。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也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规划与管理不善, 致使人口和经济增长超过了其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引起的。为了较好地解决城市增长、城市化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冲突, 有必要把整个城市化过程纳入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实施可持续城市化战略。按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 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协调性的原则, 是一种以自然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 以经济持续发展为任务, 以社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发展观。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城市化战略就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协调好城市增长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数, 维护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活动聚集的地方, 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环境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 如何维护城市的可持续性, 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 将成为实施可持续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内容。

3. 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城市的增长, 城市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四周扩张, 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出现了郊区化趋势。城市周围的城乡地区日益成为城市新鲜蔬菜、禽蛋等鲜活产品基地, 以及旅游节假日休闲地。因此, 保护好城市区域特别是周围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城市区域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 将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1) 充分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原理, 采取“退二进三”的办法, 把处于大城市中心区和繁华地段的一些工业企业搬迁出来, 发展第三产业。 (2)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关闭一些技术落后, 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3) 鼓励城市垃圾减量和回收利用, 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分类收集制度, 使用和发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废物收集、处理及回收技术, 逐步完善垃圾收集转运网络, 建立大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 并相应关闭一批小型的垃圾堆场, 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4) 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和防止城郊畜禽养殖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展很快, 经济迅速增长, 往往用十年走完其他国家几十年走完的路程。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跨过1 000美元大关, 根据各国经验,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 000美元~3 000美元这个阶段, 正是问题高发期, 社会矛盾会增多。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阶段, 社会结构急剧变动, 利益格局不断调整, 各种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渐显露, 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活跃期和高发期。城市人口集中, 又是政治中心, 大规模的群众性事件时有发生, 而且乡村发生的事件也会集中到城市。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成为执政党经略城市的一项突出任务, 也是考验执政能力的一块试金石。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 首先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 依法行政。出台重要政策措施, 实施重大决策, 建设重大项目, 一定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 注重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 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改革中出现一些困难的必然性和暂时性, 引导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 共度难关, 这就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上述五个方面的能力都同经略城市有密切关系, 如何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 本属外交事务, 而自从加入WTO以后, 各个城市也直接涉及国际事务, 如美国2005年1月起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 又重新提出旨在限制一些产品进口的337条款, 对中国有进出口贸易的城市和产业都有关系, 经略城市就包含有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再如, 由于前面讲的多种原因, 社会矛盾增多, 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显得特别突出, 提高经略城市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这正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执政能力建设谱新篇 篇3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驾护航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正确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学习,有力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先进性的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党的学习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今年初,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永葆先进性。

总结科学发展成功经验

启动创先争优活动

从2008年开始,历时一年半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开帷幕,370多万个党组织得到锤炼锻造,7500多万名党员经受精神洗礼,我们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4月6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精辟概括了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的重要部署。他特别指出,认真总结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随即召开会议,对全国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把这些普遍要求具体化,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条件,做到简洁可行、好记好评。

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从今年4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兴起创先争优的热潮。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代表大会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党献礼。2012年“七一”前后,中组部将专项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先进县(市、区、旗)党委。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

关键是管好干部

长期以来,用人不正之风一直是干部、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为大家深恶痛绝。对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3月31日,中央在一天之内同时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简称《责任追究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4份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文件,内容涉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全过程。党建专家认为,这4份文件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中央此举意在严惩党内存在的“用人腐败”问题。

多年来,少数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人所诟病。其中,“边腐边升”与“带病提拔”是被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这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责任追究办法》设立了“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规定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分级负责:既规定了追究主要领导干部责任的行为,也规定了追究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干部考察组负责人责任的行为。新出台的《责任追究办法》还对一些被处分官员的复出进行了明确规定: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上述规定的出台实际上就是对群众关于官员复出不解、困惑的一个回应,同时这也是《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有力补充。

在众多用人腐败案件中,发生在一把手身上的人事腐败最为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离任检查办法规定,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这项制度,看似亡羊补牢,实则防患于未然。这项制度的核心是,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与自身的进退流转挂起钩来,以倒逼机制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这几个办法是不可或缺的,把有关事项报告做到了,可能发生的违规事情就会得以避免;把“一报告两评议”的工作做好了,得到大家的认可,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提高了;把离任检查落实了,就不会留下死角和盲点。四项制度配套衔接,形成了紧密衔接的监督链条。(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执政能力心得 篇4

国税系统提高一把手执政能力学习心得体会党的十六届x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研究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结我们党56年来执政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县级基层国税机关,如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当前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得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当前县级基层国税机关开展执政能力建 设的必然选择,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取向。

一、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x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 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本领。党的十六届x中全会正是在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结我们党执政55年来取得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 标和主要任务。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党的十六届x中全会强调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 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二、加强县级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新世界新阶段担负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历史重任的县级基层国税机关,其依法执 政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统一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国家宏观经济工作的调控,关系着纳税人权益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集中体现我对国 家统一税法的不折不扣的得到遵从和贯彻落实,税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从全国看,为了地方或小集团利益变通执行国家统一税收法律法规的案件仍有存在;一些纳税人甚至个别税干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违法犯罪的案件仍时有发生;税收职能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县级基层国税机关的执政能力要真正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目标,尚存在差距。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县级基层国税机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重要又紧迫。当前加强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加强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六届x中全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x中全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当前县级国税机关加强执政能 力建设是把思想和工作集中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x中全会精神上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具体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建 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和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等五个能力的必然要求。

2.加强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理论。做好新世界新阶段县级国税机关的各项工作同样不能没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3.加强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根本保 证。200x年,国家税务总局紧扣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新世 界新阶段的实际,对全国税务系统提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总体工作要求,“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对整个税收工作的职能做出科学全面的概括,落实“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执政能力是关键。4.加强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 的根本保证。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是国家统一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者、落实者。作为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怎么样,是否真正百分之百的贯彻落实到位,直接取决于基层国税机关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国税机关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直接与其领导班子的综合执政效能相关,因此,可以说开展创建先进领导班 子是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根本保证。

5.加强县级基层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是县级基层国税机关各项工作升级升位的根 本保证。国税机关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怎么样、国税机关是否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信任、是否得到社会公众的满意等等,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这个机关的执政能力怎么样?领导班子工作超前,创新超前,整个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就会不断与时俱进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要求,从而不断 促进各项工作升级升位。

三、县级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问题:

1.干部综合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近年来,通过 省、地局和县局三级的共同努力,目前绝大部分税干的学历达到了大专及其以上文凭要求,但我们税干的综合素质究竟怎么样,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认真思考不难发现干部的综合素 质尤其体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道德文化及信息管理等等方面素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相适应,的的确确还存在一个大的差距。

2.县市局科股两级干部及其班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整合活力没有得到激发。一方面,县市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凸现,班子成员分工“终身制”,管业务的不思政工,管政工的不懂业务,班子分工分心分家,甚至出现表面风平浪静,实 则离心离德。同时,县市局领导进出口尤其是出口不畅,不能够很好胜任本职工作的不称职领导不能走人,有能力干得了干得好工作的优秀干部又不能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县市局的 税务分局班子及干部的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凸现,尽管200x年、200x年和200x年我们分别都开展机构调整和竞职竞岗工作,但该项工作也不免存在缺陷制约了税务分局班子及干部综合 能力的有效整合,如:对分局“一把手”的交流轮换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分局长近8年来 在三次竞职竞岗工作中始终原地踏步,挪不动,工作干疲了缺乏创新能力;分局班子“一把 手”、“二把手”有为有位思想意识不高;在历次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中,县局对分局放权不够等等。

3.领导干部的导向、引擎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也就是一辆行进中的列车,这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就好比“火车头”。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导向、引擎和示范作用发挥得好,这个单位的各项工作就会干得 出色。当前上级对县市局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导向、引擎和示范作用发挥的动力和压力不够,领导效能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起来。

4.干部岗位“终身制”禁锢了干部全面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干部职工工作 潜力的充分开发挖掘,是一个单位实现人力资源整合和实现人才资本优化配置,以促进各项工作升级升位的根本目标。人力资源理论研究表明,人才只有不断流动其工作潜力才会得到 充分挖掘。近年来,各县市局开展竞职竞岗双向选择工作,但工作岗位有流动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干部职工始终还是在相同甚至是原来的岗位上工作。就说县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岗位的 流动,虽然地区局出台了一些办法,但真正落实了的也屈指可数。干部职工岗位的“终身制 ”,影响了他们工作潜力的挖掘,影响他们全面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到位,影响民主科学决策。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根本的 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全党团结统一的组织基础,是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离开了民主集中制 原则和各项制度,班子团结就会徒有虚名。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怎么样,取决于县市局领导班子尤其是“班长”的作风和素质,要民主不要集中和只讲集中不讲民主都不是民主集中制。当前,县市局领导班子重民主轻集中和轻民主重集中两种情况都存在。重民主轻集中的瞻前顾后不敢于不善于拍板做决断,工作老在后面辗,贻误开展工作的有利时机,轻民主重集 中的不敢于不善于集中民智,草率决断工作冒进。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是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两个”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县级局 国税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与时俱进,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我们的各项工作就停滞 不前。

对策分析:

根据前述存在的干部综合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县市局科股两级 干部及其班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整合活力没有得到激发;领导干部的导向、引擎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好;干部岗位“终身制”禁锢了干部全面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民主集中制落实 不到位影响民主科学决策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贵州省xx县国税局结合实际,以开展创建先进领导 班子轴心,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效解决了基层国税机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瓶颈 问题。

1.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体制,拓宽学习渠道,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干 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县级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体制,拓宽学习渠道,是提高综合素质,解决干部职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国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需要的 根本保证。我们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对干部职工素质的要求,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制定干部素质建设规划,另一方面是完善干部素质定期考核评估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促使 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做好国税工作的要求。2.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县局和基层税务分局两级班子及领导的综合能力 得到提高。在抓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加强理论学习,狠抓班子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平台,以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努力提高班子的思想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建立和完善了《党组中心学习组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和考 核标准,系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学习辅导读本》党的“十六大”精神。每次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都以“提高认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深学透。在学习中紧密结合班子情况和全县国税工作的实际,确定专题讨论题目,明确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对于每次学习,还要求班子成员 撰写心得体会,作好学习笔记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班子内部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明显提高,自觉身体力行“三个 代表”意识明显增强,两年以来班子撰写的调研文章有10多篇发表4篇,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效果明显,得到了地委宣传部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3.教育干部尤其是县局和基层税务分局两级班子领导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意识,领导干部的导向、引擎和示范作用得到发挥充分。深入开展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教育,积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的导向、引擎和示范作用得到发挥充分。我们 通过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下农村分局蹲点制度》、《领导成员挂钩联系制度》,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了解到基层的疾苦。班子成员深入全县农村分局,就煤炭税收征管、规范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深入征管一线与干部交心谈心,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状态,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执行“一线工作法”,做到 “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培养、创新在一线实现、成绩在一线创造”,真正解决了深入基层力度的问题。

加强执政能力执政兴企学习体会 篇5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要着力提高政治素质。作为一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坚定理想,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道德情操。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遭受什么挫折,始终要做一名清醒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次,要提高业务素质。我们领导干部不仅要靠得住,而且要有本事。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执政的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领导干部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结合起来,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坚决纠正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在加快非煤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真正树立“大发展、大作为”的思想,真正树立干事业的思想,结合集团公司非煤发展实际,进一步转换观念,开阔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及时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谋大思路,求大发展。

二、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提高执政兴企能力,必须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体到我们煤炭企业来讲,就是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特别在发展非煤产业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矿区实际,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良性循环。一要是煤炭生产相结合,发展煤炭综合利用加工项目,拉长做宽产业链。如提高原煤洗选比例,发展煤化工、电力等,实现煤的就地转化。二是要注重煤炭生产伴生资源及废弃物比如高岭土、硫磺石、煤矸石等的综合利用,通过发展非煤产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近几年我矿在发展非煤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构建起了三条循环产业链。“煤-电-纸”产业链:通过煤矸石及次煤发电,产生的电能及蒸汽在满足煤炭生产建设的同时,用于发展造纸。造纸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带动热电厂改造升级,扩大规模,实现良性循环。“煤-电-建”产业链:把煤炭生产第一级产业链上的产品及废弃物,作为第二和第三级产业链的原材料,利用煤矸石及电厂的电能和炉渣、粉煤灰等,发展建筑建材,再把其产品反过来供应到煤炭生产中去。“煤-电-机”产业链:通过煤矸石发电产生的电能及蒸汽,发展机械制修,在直接为煤炭生产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其产品又应用到煤炭生产中。三是要在发展非煤产业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循环经济要求,严禁再上污染项目,对矿区形成新的污染。这样的项目不仅没有做大的可能,而且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篇6

一、群体性事件正日益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8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神七”飞天这样的喜事,也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天灾,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非同寻常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贵州瓮安事件。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甘肃陇南事件。因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存有疑虑,11月17日,当地三十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随后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市委大门,并转变为打 za抢shao的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这起事件共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市委大院各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损失503.8万元。

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乃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如企业改制不规范、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根本维护,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由于拆迁、征地行为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或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和被征地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发生群体冲突;由于拆违过程中宣传不到位、程序没履行到位,导致被拆群众集体上访;由于执法部门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对付群众,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者引起群体冲突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基层政府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其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常常是无奈中的选择。当一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导火索,许多被压抑的利益要求集中表达出来。

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qun体事件的发生,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如果各级政府对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足够的认

识、足够的准备、足够的措施,那么,8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避免。换言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一是执政理念的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qun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近些年,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全忘掉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是处理方式僵化,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几乎多数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政府在分析原因、教训时,总有这么一条,qun体事件的背后,总是“背后有坏人(不法分子或社会黑势力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因为与民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自己利益要求的民众打交道,至今是我们政府能力训练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所熟悉的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形成的。而这种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的处理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作为政治或刑事案件加以硬性地打压,这是一些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习惯性方式。如果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存在政治或刑事因素,人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处理,而将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些过激因素人为加以放大,甚至激化出某些过激行为,则很容易将这些事件纳入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

三是解决手段单一,习惯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综观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四是没有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养成的“衙门”作风、“四难”现象。此类不依法行政的种种行为,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社会风气、党风的败坏,腐败现象的恶化,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问题的屡禁不止,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等,又加剧了干群矛盾。日积月累,受伤害的群众面越扩越大,矛盾越积越深,一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或有把柄被抓住,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群众情绪激动,从而导致矛盾在短时间内激化进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制度,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让老百姓有合理表达的渠道,是真心接受群众监督,吸引群众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害怕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而是千方百计堵老百姓的嘴,结果导致矛盾越来越多,形成积怨,最后爆发,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定州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深刻的教训。

六是没有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让负面信息左右了公众。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在“瓮安事件”应对过程中,作为谣言内容涉及地的瓮安县政府在危机早期并没有关注到民间流传的谣言,对个别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及时澄清。正是基层

政府对于信息舆论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的不足,才使得谣言得以通过非正式途径在社会上呈规模效应模式传播,最终导致区域性社会心理危机。可以说,对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正是存在这些不同程度的缺陷,才导致了许多基层政府未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因此,在寻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中,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应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

既然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

(一)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其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自然就会消失。

(二)贯彻依法行政,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使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衣食是人民给的;要使我们的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做到为民执法不动摇,达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的腐败行为。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法,才有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偏差,减少执法矛盾。

(三)构建利益诉求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基层政府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矛盾产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积极寻求处理矛盾的方法、途径,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利用信访、群团组织等窗口和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矛盾的根源所在,及时、主动、稳妥地化解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要解释清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握准确,处置得当,这样才能把一些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干部廉洁勤政,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准确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和呼声,才能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采

取有效的措施,使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引发上访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抓好三项建设加强执政能力 篇7

面对新形势, 要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必须坚持加强队伍建设, 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坚持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真正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全面开展学习创新、班子建设、党风廉政三项建设。

一、抓好学习创新, 提高认识, 重点提升创新能力, 切实增强领导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 着眼于创建学习型班子、学习性机关, 全面树立创新意识, 努力通过“四抓”, 实现“四个增强”, 做到“三个结合”, 提高创新能力, 确保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三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首先抓认识,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把领导班子学习与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结合起来。制定学习计划, 确定每月的学习主题, 保证一个月至少学习两次。定期召开班子例会, 交流思想, 协商看法。召开中层领导干部献计献策会、全体人员会等一系列会议, 找准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围绕区上整体部署, 按照强化“两种能力”的要求, 明确“两条主线”即“以创建学习性机关为主线, 锤炼多种能力;以精神文明创建为主线, 丰富各项活动, 提高凝聚力”的工作思路.

其次抓方法,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把领导班子学习与推动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自学和集中学习作为基本形式, 采取边学边议、专家讲座、专项调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方式, 发动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广大职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切实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

再次抓制度, 增强领导班子学习的规范性。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签到制度、请销假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局长办公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组织领导、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五落实, 使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最后抓成效, 增强创新的针对性, 把领导班子学习与搞好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本着“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促工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以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讲课、班子轮流授课等方式, 切实提高了学习和创新的自觉性、责任感。同时,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狠抓工作落实, 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从而真正实现了“抓学习促提高、抓机制促成效”, 在各项重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抓好班子建设, 强化责任, 着重提高领导艺术, 确保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各项任务的落实。

坚持以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为重点, 狠抓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带动全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有力地推动全局工作的发展。

首先强化班子思想政治素质, 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着重于增强四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在制定政策、处理问题时, 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 又稳定社会, 保持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服务意识。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为人民服好务, 尽好责。三是求真务实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突破难点。四是争创先进意识。争创一流精神风貌, 争树一流工作作风, 争建一流干部队伍, 争干一流工作业绩目标, 自加压力。

其次突出班子整体能力的提升, 筑牢作风建设的基础。一是抓好学习培训, 提高班子成员业务素质。做到每月有专题, 每周有内容, 形成制度。二是抓好调查研究, 提高决策能力, 亲自参与调查研究。三是抓好落实, 让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实行了重点工作落实督查制度, 重点从时限、数量、标准、责任、效果五个方面确保上级重大决策和局党组、局长办公会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

再次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构筑争创先进的动力平台, 形成“一把手”带动班子成员, 班子成员影响全体干部职工的联动效应, 始终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全体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党建、法律、公文写作等业务知识, 实现学习理念的“三个转变”, 即在学习目的上, 实现拥有知识向拥有能力转变;在学习态度上, 实现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在学习方法上, 实现学习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

最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努力转变作风。一定要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心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多办利民之事, 善谋富民之策, 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从建章立制入手, 规范工作程序。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态度问题, 从健全监督机制入手, 完善配套措施。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为群众办实事入手, 努力塑造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抓好党风廉政, 真抓实干,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树立党的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理论创新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篇8

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我们党获得事业成功的基本经验

马列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实践又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80多年的奋斗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理论建设都是党的基本建设。在我们党发展的历史上,每次重大转折关头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危难关头,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并以此为指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十年“动乱”,我国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的历史关头,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党中央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关头,党中央提出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突破。与此相反,在我们党发展的历史上,也有过由于理论指导错误而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严重损失的沉痛教训。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所犯的“左”倾错误;十年“动乱”时期,我党受影响所犯的极左错误,都是由于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所致。由此可见,科学的理论指导,对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科学的理论就是发展着的马列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

不断提高理论创新能力,是探索和掌握党的执政规律的主要途径

当前,加强党和国家机关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并有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和措施。正确政策的制定,正确措施的采用,有利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过程也是我们认识执政规律的过程,执政实践是对处理具体问题规律的概括和升华。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把握和解决执政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认识和适应握执政规律,创新理论。这样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推动党的执政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正如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一样,执政规律是关于执政全局的规律,只有加强理论建设,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提高理论性思维和理论创新能力,对蕴藏在执政实践中的规律进行求真务实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升,把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大现实问题从全局上进行理论思考和战略思考,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加强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包括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在内的理论创新,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马列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新的实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求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加强包括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在内的理论建设,才能针对面临的重大问题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这样,才能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下一篇:债权债务抵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