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探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学校教给学生的东西往往都落后社会需求几年甚至几十年。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教育有时候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起着阻碍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教育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建筑、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2,3,4,5]。它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 实践性也很强, 因此, 基础工程应随着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施工工艺等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革, 只有这样基础工程的教学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基础工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选择不合理

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基础工程教材种类很多, 但这些教材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精品, 有部分教材可能是作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指标而编写的, 在书编完后根本没有仔细地校核就出版了, 教材里面的错误很多。有的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在没有仔细阅读或者为了销售自己或者本校老师编写的教材就定选用了这类粗制滥造的教材。这类教材的使用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和学生的学习还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给学生带来误导。除此之外, 劣质教材的使用也会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1.2 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缺乏

目前基础工程的教学主要是集中在其理论教学的部分, 而由于教学条件或课时的限制往往在实践部分涉及得很少。因此,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遇到实际的工程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1.3 教材更新速度慢

教材上的东西往往都是很成熟和落后的。近年来, 新的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结构型式、计算理论和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地涌现, 而这些新的东西并未有在教材中出现, 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新落后于基础工程的发展。例如:现在已经很成熟的后压浆技术已经在规范上出现了,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本教材在讲桩基础设计时补充了这部分内容。

1.4 教师自身水平的欠缺

基础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需要老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很强的实践经验。但是有部分老师由于条件的限制, 实践的机会少, 对一些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弄得并不是很明白, 这样的老师去给学生上课自然是不可能给学生讲明白的。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改革教材选择模式

目前, 教材的选择主要是由任课老师或者教材科定, 缺乏监督机制。为了解决教材选择不合理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材的选择, 因为学生才是教材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材评估系统, 在该系统中学生可以对用过的教材进行评价, 也可以推荐好的教材。这个系统一定要公开, 公正, 在教材的选取时应以学生的意见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

教材选择的主要依据有:

(1) 教材的学时数与教学大纲的学时数相对较为接近; (2)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理论讲解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3) 教材内容丰富, 新颖, 与现行的新规范和标准一致; (4) 教材的每章节后应附有复习思考题和答案, 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和扩充知识面; (5) 所选教材要和学生层次相一致, 专科生就选择专科的教材, 本科生就选择本科用的教材; (6) 教材中不能出现错误。

2.2 教学手段多样化

(1) 在教学中多使用模型。课前多制作一些基础工程的模型, 在讲解基础的结构、构造和类型等内容的时候引入这些模型, 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些基础和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

(2) 在教学中多讲解实例。如果课堂缺乏实例, 学生就会觉得知识的学习很抽象、很乏味, 学习的效果就不佳, 引入大量的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前面的理论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将原来零乱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 此外, 当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很顺利地将其解决。在实例的讲解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 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大大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6]。

(3) 开展专题讲座。根据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可以分几个模块进行, 如浅基础专题、深基础专题和地基处理专题等。以浅基础专题为例, 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工程实例来讲解, 从如何阅读和分析地勘报告、作用的传递、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的布置到设计计算过程。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 又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系统观点, 使学生终身受益。

(4) 课程设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所以每讲完一部分后就给学生布置一个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资料包括地勘资料和规范。然后学生学生根据得到的资料进行基础的选型、基础的布置、基础的设计和验算。学生经过基础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的动手训练, 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学习的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以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2.3 加强实践环节

基础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7,8]。如基础工程部分的施工教学如果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不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带学生去施工现场边观摩施工过程边讲解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步骤, 会比较生动形象, 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如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钻孔方法和主要机具;施工的准备工作;钻孔、清孔;吊装钢筋笼骨架 (包括:钢筋笼的吊装、接长) ;灌注水下混凝土;浇筑承台;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及防治处措施等。这些内容由于日常生活没有接触,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现场,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器具应有尽有, 学生在施工现场观摩施工过程, 教师讲解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注意事项等, 生动形象, 容易理解, 容易掌握, 教学效果很好。

校企合作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开展的工作。因此, 为了能够给老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学校必须和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在合作时, 学校给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践平台, 这样就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因此, 这是能让企业和学校双赢的一项伟大事业。

2.4 加强考核

为使教学规范化, 在不断总结、收集、更新考试题目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础工程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的试题形式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述题及计算题等。实行试题库考试方式, 有助于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卷题目一部分来源于试题库, 另外还要有老师补充的前沿信息, 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此外, 考核应做到全过程考核, 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 从课内到课外;其次要公开考核, 开课时公布课程考核办法, 以免出现学生平时不学而期末突击、为考试而学等不良情况;再次要注重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 比如做实验的创新能力, 课后习题的解答能力等。具体考核内容可包括:平时成绩占10%, 包括课上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出勤率;实验成绩占20%, 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创新能力、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考试内容可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实验内容、计算。

2.5 用网络促进学习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 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因此, 学校应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 此平台应与现在全国正在广泛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任课教师可利用该平台有效地增强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任课教师通过论坛上的在线交流与答疑, 使讨论课在课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补充, 进而加大了师生互动的力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建设的教学平台上有大量学习资源, 可供感兴趣的学生下载, 便于学生的自学。

2.6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除了引导、教授学生了解已有的知识之外, 还必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基础工程的“丰富世界”, 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应具有的素质;根据本学科实践的需要主动创造“未知的世界”, 解决实际工程的问题, 这是工程师应必须具有的素质。因此, 在基础工程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让学生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还应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就需要学生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 结论

(1) 基础工程的教学首先就是应选择好的、适合的和更新速度快的优秀教材, 好的教材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基础工程教学时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基础工程教学时应该注重课程设计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将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摘要: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建筑、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基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 基础工程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改革。基础工程教学应选择好的、适合的和更新速度快的优秀教材。在基础工程教学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大力推进基础工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课程设计环节和在课程结束时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最后, 通过以上手段和平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燕翔, 刘军, 李久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 2010, 15 (4) :105-106.

[2] 巨玉文, 白晓红.《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0) :118-119.

[3] 卢坤林, 钱德玲, 杨扬.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尝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5 (3) :23-26.

[4] 王俊杰.工程类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8 (6) :110-114.

[5] 代国忠, 靖向党.基础工程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2) :65-66.

[6] 于峰, 黄伟, 武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7 (3) :123.

[7] 何承义, 盛可鉴, 王丽荣等.基础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 4:126-128.

[8] 魏丽敏, 何群, 陈果元.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24 (6) :136-138.

上一篇:法制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下一篇:高校专利信息分析——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