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精选7篇)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篇1

0.土:地球表面的整体岩石在大气中经受长期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的、覆盖在地表上碎散的、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1.土的主要矿物成分: 原生矿物: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包括三种类型

高岭石、伊里石、蒙脱石 2.粒径: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直径表示。称为粒径(mm)或粒度。3.粒组: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和性质的土粒集合。

4.粒组的划分:巨粒(>200mm)

粗粒(0.075~200mm)卵石或碎石颗粒(20~200mm)圆砾或角砾颗粒(2~20mm)砂(0.075~2mm)

细粒(<0.075mm)

粉粒(0.005~0.075mm)粘粒(<0.005mm)5.土的颗粒级配:土由不同粒组的土颗粒混合在一起所形成,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不同粒组的土粒的相对含量。土的颗粒级配就是指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

6.级配曲线法:纵坐标:小于某粒径的土粒累积含量

横坐标:使用对数尺度表示土的粒径,可以把粒径相差上千倍的粗粒都表示出来,尤其能把占总重量少,但对土的性质可能有主要影响的颗粒部分清楚地表达出来.7.不均匀系数:可以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Cu越大表示土粒大小分布范围广,级配良好。

8.曲率系数:描述累积曲线的分布范围,反映曲线的整体形状 9.土中水-土中水是土的液体相组成部分。水对无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较小,但粘性土中水是控制其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因素,如粘性土的可塑性、压缩性及其抗剪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含水量有关。

10.结晶水:土粒矿物内部的水。

11.结合水: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12.自由水: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13.表示土的三相组成部分质量、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指标,称为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主要指标有:比重、天然密度、含水量(这三个指标需用实验室实测)和由它们三个计算得出的指标干密度、饱和密度、孔隙率、孔隙比和饱和度。

14.稠度:粘性土因含水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稀稠、软硬状态的性质称为粘性土的稠度。

1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界限含水量

16.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越大,土的可塑性越好。

17.塑性指数: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用IP表示。

18.塑性指数是粘性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吸附结合水的能力,即与土中粘粒含量有关,粘粒含量越高,塑性指数越高(粘土矿物成分、水溶液)。

19.液性指数: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IL表示。

20.液性指数表证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间的相对关系,可塑状态的土的液性指数在0~1之间;液性指数大于1,处于流动状态;液性指数小于0,土处于固态或半固体状态。

21.渗透: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水的渗透,而土被水流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

22.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合水膜厚度、土的结构构造、水的粘滞度、土中气体

23.渗透水流施于单位土体内土粒上的力称为渗流力、动水压力。24.当渗流力和土的有效重度相同且方向相反时,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称为流土,此时的水头梯度成为临界水头梯度icr。

25.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粒群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地基或土坝下游渗流逸出处。26.管涌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的细土粒在粗土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砂砾土中。

27.土的压实性:指在一定的含水率下,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土体能够压实到某种密实程度的性质。

28.当含水率较小时,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干密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干密度的这一最大值称为该击数下的最大干密度,此时对应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29.地基变形的原因是由于土体具有可压缩性的内在因素和地基受到附加压力的作用的外在因素。

30.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的变形,而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为简便起见,常把σCZ称为自重应力,用σC表示。

31.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基底接触压力。32.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A、地基土种类(土性)。B、基础埋深。C、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D、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E、基础平面形状、尺寸大小

33.基底附加压力:由建筑物建造后的基底压力中扣除基底标高处原有的自重应力后,新增加于基底的压力。34.附加应力: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35.有效应力:通过粒间接触面传递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只有有效应力才能使得土体产生压缩(或固结)和强度。

36.孔隙水应力:饱和土体中由孔隙水来承担或传递的应力定义为孔隙水应力,常用u表示。

孔隙水应力的特性与通常的静水压力一样,方向始

终垂直于作用面,任一点的孔隙水应力在各个方向是相等的。

37.当总应力保持不变时,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可以相互转化,即孔隙水应力减小(增大)等于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加(减小)38.土的压缩性:地基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土体积缩小包括两个方面: 土中水、气从孔隙中排出,使孔隙体积减小;土颗粒本身、土中水及封闭在土中的气体被压缩,很小可忽略不计。39.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固结。对于透水性大的无粘性土,其压缩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而透水性小的粘性土,其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砂土长得多。

40.土的压缩性: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产生体积缩小 41.沉降:建筑物基础的竖直方向的位移(或下沉)

42.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我们必须预先对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进行估算。如果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那么该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般是有保证的;否则,是没有保证的。对后一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3.压缩系数:用单位压力增量所引起的孔隙比的改变,即压缩曲线的割线坡度表征土的压缩性的高低。

44.压缩指数Cc:在较高的压力范围内,压缩曲线近似为一直线,很明显,该直线越陡,意味着土的压缩性越高。

45.压缩模量 Es: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竖向应力增量p与相应的应变增量 的比值——侧限压缩模量,MPa 46.土体如果曾承受过比现在大的压力,其压缩性将降低,也就是说土的应力历史对压缩性有很大影响。

47.变形模量E0:表示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应变之比,相当于理想弹性体的弹性模量。其大小反映了土体抵抗变形的能力,是反映土的压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48.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之间的关系:

压缩模量Es: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竖向正应力与相应的变形稳定情况下的竖向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E0: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正应力与相应的变形稳定情况下的竖向应变的比值。

49.分层总和法的基本假定:土的压缩完全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小导致骨架变形的结果,土粒本身的压缩可忽略不计;土层仅产生竖向压缩,而无侧向变形;土层均质且在土层厚度范围内,压力是均匀分布的;只计算竖向附加应力的作用产生的压缩变形,而不考虑剪应力引起的变形;基底压力是作用于地表的局部柔性荷载,对非均质地基可按均质地基计算。

50.应力历史:土体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应力状态。51.固结应力:能够使土体产生固结或压缩的应力

52.能够使土体产生固结或压缩的应力:土在历史上曾受到过的最大固结应力pc 53.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54.破坏准则:土体达到破坏状态时的应力组合称为破坏准则。55.在直剪试验过程中,不能量测孔隙水应力,也不能控制排水,所以只能以总应力法来表示土的抗剪强度。但是为了考虑固结程度和排水条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加荷速率的快慢可将之间试验划分为快剪、固结快剪、慢剪

56.直剪试验的缺点:剪切破坏面固定为上下盒之间的水平面;试验中试验的排水程度靠试验速度的快慢控制;由于上下土盒的错动,剪切过程中试样的有效面积减小,使试样中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主应力方向发生变化,当剪切变形较大时这一缺陷表现更为突出。57.土压力: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58.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不仅与挡土墙的高度、填土的性质有关还与挡土墙的刚度及其位移的方向与大小密切相关。59.静止土压力E0、0 挡土墙为刚性,不动时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不产生位移和变形,此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60.主动土压力

Ea、 a 挡土墙背离填土方向转动或移动时,随着位移量的逐渐增加,墙后

土体受到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降为最小值,这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成为主动土压力。61.被动土压力

Ep、 p

挡土墙向填土方向转动或移动时,随着位移量的逐渐增加,墙后土体受到挤压而引起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增大为最大值,这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成为被动土压力。

62.朗肯土压力理论:

基本原理: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与墙背接触的任一土单元体都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然后根据土单元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应力所满足的条件来建立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基本假定:土体是具有水平表面的半无限体,墙背竖直光滑,采用这样假定的目的是控制墙后单元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主应力方向。

63.库伦土压力理论: 破坏面为平面 滑动体为刚体

滑动体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滑动面上抗剪强度已充分发挥。64.朗肯与库仑土压力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朗肯理论基于土单元体的应力极限平衡条件来建立,采用的假定是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为水平,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库仑土压力理论基于滑动块体的静力平衡条件来建立,采用的假定是破坏面为平面。但当墙背与填土的摩擦角较大时,在土体中产生的滑动面往往是一个曲面,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常采用朗肯理论。65.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比较:

(1)、基本假定:前者假定挡墙光滑、直立、填土面水平;后者假定填土为散体(c=0)。

(2)、基本方法:前者应用半空间中应力状态和极限平衡理论;后者按墙后滑动土楔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导出计算公式。

(3)、结果比较:朗肯理论忽略了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影响,使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偏大,被动土压力偏小;库伦理论假定破坏面为一平面,而实际上为曲面。实践证明,计算的主动土压力误差不大,而被动土压力误差较大。

66.挡土墙的类型:

1、重力式挡土墙

2、悬臂式挡土墙

3、扶壁式挡土墙

67.挡土墙的计算:设计方法:先假定截面尺寸,然后验算稳定性及强度,若不满足要求,再修改设计。计算内容:(1)稳定性验算,包括抗倾覆和抗滑动验算;(2)地基承载力验算;(3)墙身强度验算。68.土坡: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69.边坡:具有倾斜坡面的岩土体。70.土坡种类:天然土坡、人工土坡。

71.滑坡:一部分土体在外因作用下,相对于另一部分土体滑动 72.滑坡的根本原因:边坡中土体内部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

73滑坡的具体原因:(1)滑面上的剪应力增加:如填土作用使边坡的坡高增加、渗流作用使下滑力产生渗透力、降雨使土体饱和,容重增加、地震作用等;(2)滑面上的抗剪强度减小:如浸水作用使土体软化、含水量减小使土体干裂,抗滑面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上升使有效应力减小等。

74.土坡的稳定分析就是利用土力学理论研究发生滑坡时滑面可能的位置和形式、滑面上的剪应力和抗剪强度的大小、抵抗下滑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等问题。土坡的稳定安全度用安全系数表示。75.剪切破坏的型式:整体剪切破坏、冲剪破坏、局部剪切破坏 76.冲剪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出现持续下沉,主要因为地基土的较大压缩以至于基础呈现连续刺入。地基不出现连续滑动面,基础侧面地面不出现隆起,因而基础边缘下的地基垂直剪切破坏。77.局部剪切破坏:静荷载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地基破坏的曲线也不呈现冲剪破坏那样的明显的陡降。当基底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即相应的极限荷载时,基础两侧微微隆起,然而剪切破坏区仅仅被限制在地基内部的某一区域,未形成延伸至底面的连续滑动面。78.地基的破坏形式,主要与地基土的性质尤其是与压缩性质有关。较坚硬或密实的土,具有较低的压缩性,通常呈现整体剪切破坏。软弱粘土或松砂土地基,具有中高压缩性,常常呈现局部剪切破坏或者冲剪破坏。与基础埋埋深有关。

79.地基、基础的类型: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

浅基础

深基础

80.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再把基础做在这种经过人工加固后的土层上。这种地基叫做人工地基。

81.桩基础:在地基中打桩,把建筑物支撑在桩台上,建筑物的荷载由桩传到地基深处较为坚实的土层。这种基础叫做桩基础。82.深基础:把基础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在计算基础时应该考虑基础侧壁摩擦力的影响。这类基础叫做深基础。

83.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防止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控制地基的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特征变形允许值;基础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84.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做在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米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米,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

85.刚性基础:指受压极限强度较大,而受弯、受拉极限强度较小的材料所建造的基础。

86.柔性基础:指钢筋混凝土基础。利用其抗弯、抗拉性能。不受台阶宽高比限制,可宽基浅埋。

87.地基基础设计分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

88.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至地面(一般指设计地面)的距离。89.基础埋深选择的意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对高层稳定、滑移的影响;地基强度、变形的影响;基础由于冻胀或水影响下的耐久性。

90.基础埋深选择的原则: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耐久使用的前提下,应尽量浅埋,以便节省投资,方便施工。除基岩外,一般不宜小于0.5米。另外,基础顶面应底于设计外地面100mm以上,以避免基础外露。

91.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建筑物类型及基础构造:基础上荷载大小及性质: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冻胀和融陷条件、场地环境条件

92.沉降量:基础某点的沉降值;

93.沉降差:基础两点或相邻柱基中点的沉降量之差; 94.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95.局部倾斜:砌体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96.1、砖混结构:应控制局部倾斜值小于0.002~0.003;

2、排架结构:应控制柱基的沉降量和沉降差;

3、框架结构:应控制相邻柱基的沉降差;

4、多高层建筑:应控制倾斜值;

5、高耸结构物:应控制倾斜和沉降量;

97.桩Pile:指垂直或者稍倾斜布置于地基中,其断面相对其长度较小的杆状构件。

98.桩的功能:通过杆件的侧壁摩阻力和端阻力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深处的地基上。

99.桩的分类:(一)按承台分类:高承台桩、低承台桩

(二)按承载性状分类: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

端承型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三)按施工方法分类:预制桩(锤击打入、振动沉桩、静压桩)

灌注桩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篇2

1 当前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安排问题。

土力学课程是一门非常感性的学科,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土力学的角度去认知土,这样集兴趣和知识性于一体,学生才能逐渐从学习数理科目的纯理性思路,转变到较感性的思维方式上来[2]。实践环节是学生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检验土力学基本原理、探讨土力学工程应用的主要途径。由于近年学科门类增加,每门课程课时大幅度压缩,因此,如何实施课程中的实践性环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自身的创新相对滞后问题。

教育永远是人的因素。施教的人需要不断提高素质,更新知识,为受教的人提供更宽广的思考空间,激发受教人的探索兴趣,培养出具有创新潜能的人。因此教师的创新就意味着人才培养的创新,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创新能力。而当前教师这两方面的相对滞后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矛盾。

3)教学方法的问题。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教育者永无止境的追求。如何讲授好土力学课程、如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2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的创新

2.1 加强土力学中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学生研究训练、毕业论文综合训练[1]。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实验教学方面需要加强。如将土力学实验教学分为3类:必选教学实验、演示观摩性的现场测试实验和自选性实验。必选教学实验包括土体的物理性质实验、侧限压缩实验和三轴剪切实验。必选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教学实施时,为保证每个学生能亲自动手,每个实验小组有2名~4名学生。学生要独立进行实验,教师随时辅导。演示观摩性的现场测试实验包括静力触探实验、旁压仪实验和十字板剪切实验。通常在校园内选择场地进行演示。自选实验可安排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同时像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学生研究训练、毕业论文综合训练也可以在第二课堂完成。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了对土力学的兴趣,加深了对土的性质的认识,更丰富了思考的空间,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教师多参与工程实践,这也意味着要求学校与企业要加强联系。教师通过实践有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可以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这样就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同时教师参与实践,还可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开阔学术视野,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2)聘请专家到校内进行讲座,亲临指导;或定期进行教师经验交流会;或参加各种学术报告会等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土力学的发展动态,并及时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3)教师知识的自觉提高。多看书、多学习,如最新颁布的规范、法规或手册都要及时吸收,使教师自身始终处于学习“保鲜”的状态。4)注重教师的仪表。

2.3 教学方法创新

1)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要有创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中授课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已经成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这种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求教师教与学,师与生相长。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思考、有响应、有对话、有交流。

2)教学手段的创新。

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错误的。尽管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表现手法对于掌握一些地面以下的、看不见的隐蔽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及施工结果、状态来说,增强了趣味性和科学性,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粉笔和黑板的教学优势依然存在,如果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好或脱离授课对象,反而没有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的效果好。在去年的土力学地基基础的教学上没有充分设计好多媒体课程教学,学生的反应不理想,所以教学手段应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多媒体与黑板互相交叉来用。

3)教师教学思路要清晰。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从纵向上来看,贯穿于全文有两大线条:a.土体的强度;b.土体的变形。书中的重点是强度问题,强度是主线,变形是副线;从横向上来看,其余内容多是围绕这两大线条进行展开讲述以及强度和变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在授课中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应力的变化使得地基产生了强度和变形的问题。整个体系在此之下又很明显地分为两大块:压缩和固结与沉降相联系,抗剪强度与土压力、地基承载力相联系。由于变形计算只作为验算条件,在讲解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未进行展开。只要教师在授课中思路清晰,紧紧抓住这两条线,学生学起来就非常易于接受。

3 结语

创新教学应该体现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师生之间有融洽流畅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不仅主动地学习,而且具有创新意识,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勋然.课程整合与高校的教学创新[J].教育技术研究,2003(8):63-64.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篇3

【关键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高职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基础应用。土力学知识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而地基基础实践应用性强、实际操作性强,如何将这两部分内容有效地结合,使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践,这成为本课程高职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而学生也普遍反映学懂学好本门课程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根据课程性质,结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高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教学中的问题

1. 高职学生的特点

(1)学习自主性较差

现今,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由于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土力学的理论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绝大部分的学生自学能力不高,还无法摆脱高中时期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不能主动解决,不会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基础较差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入学分数相对较低,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进一步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时,就会比较费劲。

2.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学时有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际为土力学、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三部分的组合,内容多,范围广。而一般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周4课时,总共64课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及实验实践部分都涉及是不可能做到的。

(2)土力学部分的难度大

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相关知识,更不能结合实际理论对知识加深理解,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3)实践教学的落后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在的教学方法大多偏重于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外实践环节很少。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同时还有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重点难点,对一些内容点到为止,同时适当补充些新理论、新技术的相关简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知识点多、图形图表多、重要公式多、复杂例题多等特点,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阶段和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快地适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安排内容适当的实验课,将课堂讲授内容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可以从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资料整理等方面,结合实际工程的实验数据把知识讲深讲透。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加强教学研究,选择能反映本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方法,与实验方案设计、结果整理与分析方法方面的內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土工实验受实验设备精度、人为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其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学生通过对实验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地学习与工程案例教学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正在建设的居民小区的施工现场,并请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工程设计及施工的技术要点,让学生对某些具体的施工方法、步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收集相关的工程实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利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优化推广。

4.安排课程设计

在学生对本门课程系统地学习之后,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测试,考查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其中要求学生学会查规范,并严格遵守规范的规定和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并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考虑工程的实际状况,做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之后,均有很大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结论

笔者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实践的扩展、课程设计的强化等方面,进行实际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改革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的处理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谌芸,史冬梅.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土力学教学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125-127.

[2]代国忠,史贵才,吴晓枫.“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1028-1030.

[3]罗才松,陈华艳,黄建华.“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8(4):27-28.

[4]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篇4

樊哲超

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4100

摘 要:通过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认识到在本科生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要基于最新的行业规范精选教材或自编教材,并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适应岩土工程生产实践对本科生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字:注册岩土工程师;土力学;基础工程

一、前言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是从2002年正式开始举行的,目前每年一次的考试。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报考专业,划分为三个类:本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航道与海岸工程)、相近专业(地质勘探、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煤田地质勘察)和其他专业(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以外的工科专业)。考生需满足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要求,方能取得参加专业考试的资格。

现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包括11个章目(科目),即:①岩土工程勘察,②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③浅基础,④深基础,⑤地基处理,⑥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⑦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⑧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⑨地震工程,11工程经济与管理。涉及的行业规范有40本左右,每⑩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年的规范清单都在增删,及时的增补最新的规范,替代旧规范。

自2002年以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已实施10年。我国实行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与注册制度为岩土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是我国岩土工程体制发展的重大契机。

二、我国实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加入WTO后,WTO的一系列运行规则将越来越深刻地对我国的经济管理和运行模式产生影响。根据我国的承诺,加入WTO后勘察设计咨询市场3年部分开放,5年全部开放。部分开放是指国外的岩土工程咨询公司可以在国内成立合资企业,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全部开放是指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加入WTO后,国外的勘察设计咨询公司将进入我国,同时也为我国的勘察设计单位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而国外很多国家都实行了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由于长期游离于国际主流之外,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市场准入制度,特别是个人的执业准入制度。这样不利于我国的勘察设计业:我国没有可能通过市场准入检查来控制国外勘察设计工程师进入我国市场,而我国的勘察设计工程师也没有个人资质进入国外市场。

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市场经济建立以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出现工程承包和个人开业的问题,为保证市场运行的秩序和质量,实施专业人员“准入”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需要。按照执业制度规定,注册岩土工程师有权以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名义从事规定的专业活动。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及相关专业工作中形成的主要技术文件,应当由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盖章后生效。

pood

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导向的探讨

注册专业类考试是以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学生进入行业的一个准入门槛,也是学生显示自身价值的一张名片。这类考试在注重岩土工程基本概念和规范的理解的同时,强调加强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考试试题的侧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实际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本科生教学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一环,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工程实践的要求,因此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对本科生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作者作为考生参加2011年注册岩土师的专业考试,同时作为我校土力学的主讲教师,下面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从现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大纲看,11个章目除了工程经济与管理外,其他几个章目都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性,难怪一些考生的考试心得都是在备考前期把大学里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先看一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有的学校将其合成一门课上,有的学校将其分别作为两门课进行讲授,我校的培养方案是采用后者。我校本科生土力学课程设置的课时量是40,实验课时量是16,基础工程课程的课时量是32,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时量16。目前我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材选择随教师变化,没有统一的教材。我院上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师有5位,教材一般由任课教师指定,有时今年由张老师上指定一本教材,到明年由李老师上时,又换成另一本教材。一些学生跟班上重修课时,由于教材不统一,导致学习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

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现在教师上课一般使用多媒体教师,采用PPT授课。这种授课形式生动形象,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图表在幕布上投影出来,但是有的教师过分倚重PPT,忽视必要的板书,更有甚者成了念PPT,使学生像看无聊的电影一样,容易犯困和精力不集中。

3)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知识点多、公式多、复杂例题多、图形图表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众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重点,该一句话带过的内容应该一句话带过,不做具体推导和展开。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要求,拟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学做探讨。

精选教材,做到几年内无变化,教材应该选择采用最新的规范编写的教材。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规范最近几年更新的较大,比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从2002版更新为2011版,相关内容也做了变更,新的版本中增加泥炭、泥炭质土的工程定义。因新的规范刚刚发布,现有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还基本是基于2002版的规范编写。目前我院几位主讲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师正联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编写土力学教材,以后学生可以采用自编教材,新编教材会基于最新的规范,并在以后的讲授中及时的更新内容。

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师生互动,不能过多的倚重PPT授课。可以穿插小故事,加深学生理解记忆。有些原理深奥难懂,老师讲解起来困难,学生听起来吃力。可以讲解身边的故事,将原理寓于故事之中。比如讲解有效应力原理时,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进行阐述。太沙基(现代土力学的奠基人)有一次雨天在外面走,突然滑了一跤,他爬起来一看,原来地面是粘土,下雨了当然很滑。为什么人在饱和粘土上会滑倒?他陷入了思考。他仔细观察发现鞋底很光滑,滑倒处地面上有一层水膜。于是他认识到:作用在饱和土体上的总应力,由作用在土骨架

pood 上的有效应力和作用在孔隙水上的孔隙水压力两部分组成。前者会产生摩擦力,提供人前进所需要的反力;后者没有任何抗剪强度。人走在饱和粘土上,瞬时总应力都会变成孔隙水压力,粘土渗透系数又小,短期内孔隙水压力不会消散转化为有效应力,因而人就会滑倒。从而他总结出了著名的“有效应力原理”,后来又提出了“渗流固结理论”,可见智者一跌,必有所得;愚者跌倒,怨天尤人。故事讲完后,再配合书本上的“弹簧-水”的模型,写出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这样深奥的原理通过故事就可以讲解清楚。讲台上老师讲得绘声绘色,下面的学生听的津津有味。

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专业特点,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应用型学科,应加强学生的实际工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多结合土建中的工程实例讲解,注重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某个特定的工程设计问题。近年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越来越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难题怪题不多,因此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避免对复杂公式的推导。

四、结语

以后在生产第一线的学生所必须获得的执业资格有岩土师、结构师、建造师、道路师和桥梁师等,成为今后就业的一种杠杆。从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角度来看,有关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土力学试验总结[推荐] 篇5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学校为我们专业开设土力学实验课程。

土力学实验我们供选作了5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分别是:

1、颗粒分析试验

2、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

3、渗透试验

4、压缩试验

5、直接剪切试验。

我们做试验的顺序基本上是和理论课程同步的。我们首先做的实验是颗粒分析试验。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颗粒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土的大小、级配和粒组含量是土的工程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我们选用的土粒粒径小于0.075mm,因此我们选用了密度计法。这次试验做起来还算是比较轻松,但处理数据却有一定的困难,这个也是土力学试验这一门课的比较明显的特点。这次土力学试验规范了我写试验报告的模式,相比这对于以后我写报告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更好的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我们又做了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这个试验在处理数据时要注意用电子天平测出的是土和盒子的质量,因此,要减去盒子的质量才能的出土的质量。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体验土的渗透性这一个特点,我们又做了渗透试验。这个试验是基于达西定律建立起来的理论。经过理论的推导可以得知渗流速度是和土的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有关的,根据土的种类的不同,我们选用了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两个试验方案。这个试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压缩试验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试验。这个试验和最后一个直接剪切试验有点相似。在做直接剪切试验中要注意有一个步骤是把销钉去掉后才加载的,结果我们忘记了去销钉,幸亏老师的提醒,我们才把这个错误改过来。做试验要讲究一个认真仔细。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篇6

本人本科就读于四川某985高校,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是一名典型的工科男生),读本科时前三年和大多数人一样,寄希望于学校的名气和牌子,认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高薪轻松的工作,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到了大三下学期,身边的同学都各有了准备,有的同学准备找工作,于是就开始了到处找单位实习,有的同学准备考研,于是就开始疯狂买资料,整天泡图书馆。这个时候的我,好像意识到了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发展,好像光靠学校的牌子和名气,一个本科学历并不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对于我们专业来说,本科毕业大多去施工单位,条件比较艰苦,工资也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开始咨询师兄师姐,询问亲戚朋友,我到底该怎么选,经过两三个月的纠结,我最终还是决定考研究生(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对研究生这个概念还不是很了解,只是道听途说,对于研究生是怎么个读法,毕业后又有什么用,我根本不知道,但是现在来看,我当时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本科大批去施工单位工作的同学都辞职了,上了几个月的班,回来考2017的研究生,这是相当不划算的,不仅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也对自己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最终决定考本校的研究生(说实话我们学校我的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是出于家庭地理位置的考虑),当我决定考研时已经是2015年的9月份了,对于那些3月份就开始准备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相当晚了(我建议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从5月份开始复习是最合适的),但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鏖战,最终如愿以偿,总分以381分的总分(笔试第二)考入本校研究生。下面我想结合我自己的复习方法,谈谈各科的复习方法(主要谈谈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对于英语,我想是许多人考研最怕的,每年很多考研的学生都是因为英语不过线而被挡在了心仪的学校之外。但我觉得英语是最好复习的,只要肯花时间努力复习,还是可以取得高分的。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考试的思路并不相同,四六级考试不理想的同学不用担心,只要平时复习时抓住基础,花上时间和心思,最后成绩一定不会差很多。相反,一些英语四、六级成绩很好的同学,考研结果却是英语受限。所以说,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对于英语学习的重点还是靠自己在日常学习的积累,英语讲求一种语感。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几天不看英语的话就会很生。所以英语学习要做到持之以恒。复习英语,首先要把词汇这一基础打牢。英语的学习应该是属于积累型,如果你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那么你应该从很早就开始准备了,至少在前期应该把单词好好背一下。但许多时候单纯的拿着一本单词书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所以建议你在同时多看一些英文杂志或报纸,这些东西对你们很有帮助,看到陌生的单词可以即时记住,而且对你们的阅读也很有帮助。当然英语复习中要重点把握真题在考前的三个月里,我每四天透析一套真题,以真题的阅读为基点,带动翻译,完形填空,单词记忆等等。比如,一篇阅读,你可以先做,然后纠正错误,研究出题人的思路,接着翻译,遇到不会的单词猜猜它的意思,最后对照后面的翻译,看自己哪里不好,在第二天晨读的时候,熟练朗读,有些好的文章你也可以背诵,培养语感。至于作文,考前三个月我坚持每个礼拜写两篇,精心批改,可以找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帮忙。要练习用英语的思维写作。英语中阅读和写作是绝对重点,不能大意。最后,在考前的一个来月又做了几套模拟题,当然期中并没有把其他东西扔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应该说近几年的英语大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家的反应都是比较难,其实难也就难在阅读上,它考察的不仅仅是你做题的能力,还有你知识的全面性,所以要拓宽的自己的知识面,所以希望你们对英语应该提早做准备。

对于政治,我觉得没有太多的方法可言,正常情况下都能考到六十多。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能把历年真题真的分析透了,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知识需要做到复习全面,所有的知识都顾及到了,应该就不会说在考试的时候说这个题目我怎么没看到过啊。许多人说政治可以用一个星期突击一下就可以了,我想如果这个人真的这样做还能考得不错,那只能说要么他的基础很好,要么他的运气很好,但我通常都不相信运气,我觉得一个人在考场上的好运都是在日常的努力学习中堆积起来的。所以我很相信那句话:“机会都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关于数学的复习,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开始时间早晚问题,个人认为数学和英语不论早晚,越早越好,打好基础,因为学的越多会发现不会的越多,错的形式也因题的设置角度不同而不同,不过这都是开始时的情况,随着对知识点的掌握越细越深刻,错误的出现会越来越少。数学不免需要多练多做题,提高正确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脑海中形成的知识框架体系完整不完整,正确与否,通过做题可不断得到完善。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前期可先做课后习题,对于当时感觉没思路的有价值的值得再做一遍的做个标记可随后重点复习,660题也是一本不错的资料,复习全书可分几遍看,第一遍可不做后面的习题,看例题的时侯也尽可能自习先做再看解析思路,花时间是避免不了的,复习全书是本相对比较全面的资料,如果上面的知识点都弄明白的话,后期的做题会很随意很轻松,复习全书过一遍之后再拿660题做做查找知识漏洞,巩固提高。真题等把全书的后面习题也做了之后,模拟练习,总结。再看全书,再做真题错题,总结,感悟。对于做错的,尽可能回归课本,或找出以前与之相似题型却又不同的地方,比较分析,想想错在哪里,当时做的时候对哪个知识点没想起来或不确定的,尽可能的要弄明白,做题在质不在量,关键是学会。

最后是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想这是大多数同学最关心,也是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专业课的考试成了你们的心腹之患,因为专业课时考研时最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同时也是复试时面试老师比较看重的一点,同等条件下,专业课成绩高的同学必定会受到导师们的青睐,这是毫无疑问的。本人的专业课时875土力学,考研成绩是139分,这里主要结合土力学的复习方法,来跟大家谈谈专业课改如何复习。

首先是确定好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以后,去相应学校学院的考研网站上找到相应的课本的类型和版本(一般来说都是该学校相应专业本科生的某一门专业课,所以要找到该学校该专业本科生所用的教材),一般来说专业课的出题老师都是给本科生上这门专业课的某一个老师,所以能在网上找到该老师的上课视频,那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基本上考研专业课的范围都是平时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找到报考专业相对应的教材以后,开始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看教材,这一轮看教材不是简单的扫描,需要认真阅读,做笔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作出计划(比如几天看一章或者一天看几页,一定要有计划,否则到后期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然后联系教材后面比较基础的习题,这一轮复习相当重要,基础打得好,后期复习才能跟得上,以土力学为例,我建议这一轮复习大约花两到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完毕以后,对专业课所讲的内容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时候需要对课本进行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的提高和运用,这时候重新看一遍教材,重点看第一轮复习时做笔记的那些地方,争取做到记忆理解,同时这个时候去图书馆借一本相应专业课的习题练习册,选择一些中上等难度的题目进行联系(这个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考研大多数题目是来自于这些图书练习册的变形题目,甚至是原题),这个过程我建议用一个月的时间。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基本上对专业课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这时候时间差不多到了十一月份左右,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真题。针对土力学来说,真题不必做几十年的,主要是近十年的真题,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做真题一是为了巩固知识,还有一点是明白考研专业课的具体出题思路和考察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补强和练习(以土力学为例,近五年土力学的出题类型和思路基本上没有改变,大家可参考近五年的真题来进行针对性练习)。对于真题的练习方法,我个人建议要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准备答题纸,进行模拟考试,然后给自己打分数,然后进行答案的修订和改正。

真题做完之后,在考前的一个星期里,还要回归教材,这个时候不必每天大量练习题目,需要回归教材重新将知识梳理一遍,结合做真题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当然这个时候也要适当练习题目,不然考试的时候会手生)。以上的复习方法是结合本人亲生经历总结的,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计划。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大家在考研路上能坚持到底,我想告诉大家,按计划坚持到最后的都是能获得成功的!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身体健康!

2017年2月于成都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篇7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房建、水利和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兴建都离不开它。作为任课教师, 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才能讲授好该门课程, 使学生达到课程要求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现就本人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 谈谈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1 教材的选用

教材的选用非常重要。目前针对不同层次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很多。有本科层次的, 有高职高专的, 有中职学校用的。即便是高职用的, 针对专业不一样所采用教材也应不一样。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 要求教材具有的特点是理论讲述尽量简化, 内容主要是土力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阐述一些典型的基础工程、岩土工程经验, 再辅以部分工程实例。

2 基本概念的教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土工知识, 并能运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为此, 在讲授时要把基本概念讲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中的基本概念较多, 讲解时必须注意方法, 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感到头绪多而零乱, 运用时不知从何下手。比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共有十几个, 采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方法, 使学生充分理解和牢固记忆。在讲土的饱和度时, 先说明土中存在水和气体, 即具有孔隙性, 若把干土放在水中会观察到气泡从水中冒出。而饱和度是指土体饱水的程度, 是反映土的吸水性和容纳水的持水性的间接指标。土要吸水和容纳水必须有土以外的水存在, 它吸水后只能存在土的孔隙中, 因此饱和度定义公式中只能牵涉到构成土的孔隙体积以及水的体积, 故定义为土中水的体积和孔隙体积之比。

对易于混淆的概念要讲清楚概念建立的客观条件。如土的重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 但为什么分天然重度、干重度、饱和重度和有效重度呢?这是因为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状态, 其重力和体积之比也不同。一般有潮湿状态、烘干状态和饱和状态之分, 也就有天然重度、干重度和饱和重度, 但有效重度怎么会存在呢?因为土位于水中会因水的浮力作用而降低其有效重力。这些重度的区别还可以从应用方面去理解。比如干重度主要应用于评价土坝渗透性和压缩性等方面, 有效重度主要应用于土的强度计算等方面, 饱和重度应用于地下水位以下方面等。

3 基本实验教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中几个常规实验一定要做, 并且与课堂内容同步走。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 同时又反过来对基本概念和经验公式加深理解。土工实验有其特殊性, 方法尽管简单, 程序也不多, 但应是很严谨的, 必须持科学的态度, 这一点教师应反复强调, 切莫为统一结果而随意更改数据, 因为同一地方的土也不可能是均质的, 或者取土导致扰动性不同, 实验数据不同理所当然。这样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良好习惯。

4 基本计算教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中计算公式较多, 掌握它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公式的理解程度, 包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因此, 讲授时应着重这两方面。公式的推导无外乎借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 这一点必须给学生讲清楚。依学生的基础一般涉及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内容都按静力平衡原理或材料的基本组合变形来推导。在计算方面必须说明其适用条件和范围, 如果补充其计算思路过程, 效果会更好些。如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一节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公式多, 学生运用起来经常混淆, 引导学生正确应用公式的方法是补充计算思想图。

基本应用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两方面, 这是本课程的焦点, 不可缺少。通过这方面的训练, 学生能学以致用。很多学生提出来要求教师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但限于学时数, 课堂上是无法进行的。与本课程有关的土体工程常见的挡土墙的设计、斜坡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确定和基础设计及处理措施的选择, 作为教师应充分收集有关资料, 利用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精心组织教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程一般学生不会重视,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开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讲课很重要。要想讲好这门课程, 必须备好课。备课未必采用死板方法写在教案上, 可全记在脑子里, 但要做到心里有数。一次课首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及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需要了解的, 并且合理安排每个内容需讲授的时间。讲授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性, 板书内容不必多但要条理化, 这样即使少数学生课堂上没听懂的, 课后看笔记进一步钻研也可弄懂。另外适量的辅导也必不可少。

5 教学方法的改进

作为高职专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时并不多, 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点内容, 可采用教师讲解为主教学;而其它内容, 则可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程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 例如“土压力”、“沉井基础”等, 学生以前从未听过, 单纯让学生自主学习, 肯定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授课进度。以教师讲解为主,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门课的最佳状态, 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 确定适合于自学为主的内容, 例如“地基处理”一章, 浅显易懂, 鼓励学生不仅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而且运用图书馆和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学习, 学生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 还能充分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 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贯穿工程实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实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例如在讲授“土坡稳定分析”时, 紧扣所讲知识, 恰当引用工程实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平时所能见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引导启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启发式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给学生必要的启发,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即使是精讲为主的内容, 也不意味着教师从上课不停地讲到下课, 满堂灌, 不顾学生的反映与接受程度, 而是要想办法给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引导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所学知识, 主动接受所讲内容,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以上几点是对本人几年教学体会的总结。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第一位。教师必须要有多方面知识的储备, 充分备课, 精心组织, 认真实施每个教学环节, 对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伟, 杨尧志.论《土力学基础工程》教学与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 (1) .

[2]刘之葵, 周亶.土木工程专科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高教论坛.2004 (6) .

上一篇:基于arcgis的课程设计下一篇:浅议塑造学生党员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