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共9篇)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1

电子琴谱中除谱表、音符外还有许多记号术语,指法和弹奏方法方面的要求,因此要认真读谱。曲名一般分为有标题和无标题的两类。通过曲名,可对乐曲的性质有一初步的了解。由于作曲家各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国家,作品必然有他创作的时代特征及风格,通过了解作者有助于了解掌握乐曲的风格特点,这是小学生学习电子琴的方法之一。

二、看清谱号,调号,拍号。

谱号:每一行乐谱开端处都有谱号,乐曲进行中还会变换谱号。

调号:看清谱号后面的调,看清记熟几个升号,几个降号,升降记号搞清楚后再练乐曲,要区别调号与临时升降记号的区别。

拍号:要看清调号后面的拍号和乐曲进行中拍号的交换。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电子琴的方法。

三、看清指法,名法,奏法及术语。

指法:指法是练琴的章法,谱上所标的指法和教师认定的指法,练习中固定不变,手脑配合形成习惯。

句法:音乐象说话有长有短,每一乐句有起有收,有轻有重,句尾轻柔,乐句之间有呼吸,表现清楚,优美动人。

奏法:谱面上标出的各种奏法(断奏,连奏,跳奏)就是表现乐曲的风格,内涵,要看清速度力度,表情术语记号,要严格按乐谱中的要求弹奏。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2

一、合理选择理论知识, 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教学

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 讲授内容以单纯灌输书本知识为主, 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 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学生主动地学习, 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尤其对技校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例如, 以“判断某一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为例, 现行大部分教科书均采用测定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 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 单纯讲授书本知识, 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 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二、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 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子电路基础》不同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 有目的, 巧妙地提出问题。当然, 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 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 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 制造悬念, 启发学生的思维。2) 激发求知欲, 进行演示。演示教学是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 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识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3) 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 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 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 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对交流信号来说, 两者几乎完全一致。4) 善于总结, 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 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对于电子技术, 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 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 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 能不断加深印象, 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 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三、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技校学生来说, 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 轻理论策略, 这样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电子电路基础》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

四、讲究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电子电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 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 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 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 防止遗忘至关重要的。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 整理笔记, 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 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 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电路基础》, 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 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摘要:近年几里, 随着职业学校的扩招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 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技工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需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 所以, 对于我们技工学校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电路基础》,教学法,激发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雅轩:《模拟电子技术》, 2000年9月。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86-0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本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故适应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等多个专业。当前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对数字电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作为未来高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形,本文简要阐述了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些探讨。

1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互动式教学方式

中国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性,学生往往容易思想走神,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讨论解决,“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逐渐对这门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学习的目标、原理和一些应用,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教学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 多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多动手操作,通过实验过程发现学习的乐趣。除此以外,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老师一起参与项目的研究等活动都能帮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1.3 引入EDA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有个特点是图表繁多,并且经常需要解释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传统教学方式只能通过播放PPT静态的分析各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为了变抽象为形象,教学过程中引入EDA技术,通过这款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模拟和演示来形象的说明电路的功能和时序波形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应该做一些调整。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都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其中的一部分改为设计型实验。

1.4 化繁为简,总结一些便于学生理解的计算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是很关键的一章,它是后面章节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里面的卡诺图化简是章节中的难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找出了“包围圈”,想求出“包围圈”对应的最简式也是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简单方法,举例如下:

由图1可以看出,两个包围圈都包含了8个最小项,把这8项相加合并后得到的最终逻辑式就是最简式,但是项数一多运算起来就繁杂,这里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将这8项全部写成4个二进制码的形式,纵向排列起来,以卡诺图下半边的8项为例。可以写成:

1100

1101

1111

1110

1000

1001

1011

1010

大家知道,这四个二进制码分别对应的是A、B、C、D四种因子,其中1对应每种因子的原变量,0对应反变量。第一列A因子8个都是1,说明8项里只有原变量A这一种类型,所以化简后的结果必然包含原变量A。第二列B因子前4个都为1,后4个都为0,1的个数与0的个数相同,化简后的结果必然能抵消,故B因子没有了。第三列和第四列1的个数也与0的个数相同,故C和D因子均没有,最后得到的化简结果只剩下A。故此归纳出,将“包围圈”里所有的最小项写成二进制的形式,只要每个因子对应的所有最小项中的1的个数与0的个数总数相等的话则该因子被抵消了。

利用这种解题思想,可以教学生求出图1中另一个包围圈最后的化简结果为。

由以上实例看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一些快捷解题方式很重要,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不断的摸索,变繁为简。

2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教学方式的考核都是以期末试卷作为评判依据,对于学生平时课堂和实验课上的表现起不到很好的调动作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平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将这部分成绩纳入这门课期末成绩的参考依据,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更紧密,毕业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3 优化教学内容

(1)在介绍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将当前电子技术最前沿的知识渗透到每个知识单元。减少具体的电路知识的介绍,强化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内容,并引入EDA技术和VHDL硬件语言到教学中来,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理论部分结合紧密,贯穿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各个章节。

(2)可以将多个相关专业课与本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讲解,如单片机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融会贯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4 总结

本文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和目前社会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要求,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累积的经验,论述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几个注意点。只有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从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将学到的知识毕业后更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无线传感网络在校舍安全中的应用(编号2013Z015))

参考文献:

[1]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 付青青,吴爱平.关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电子琴入门基础教程简介 篇4

简介

电子琴有立式和便携式两种。立式电子琴大部分属高级演奏琴,有多排琴键和复杂的功能,是供具有一定演奏水平的人员弹奏的。便携式电子琴体积小、便携带、易学习,可供学习和演奏两用,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本教程适用于便携式电子琴。

目录

第一部分 电子琴基础知识

一、电子琴简介

二、按纽简介

三、电子琴常用术语的译名

四、音乐入门辅助图示 第二部分 教程篇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第十六课 第十七课 第三部分 乐曲 波基上的校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 美国巡逻队 小夜曲 蓝色多瑙河 夜曲 春之声圆舞曲 军队进行曲 献给爱丽丝 霍拉舞曲 野蜂之舞 马刀舞 推荐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5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材编写的思考

为了满足合训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深入研究合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授课讲稿及教学、科研经验,编写出版了《电子技术基础》,该教材使用后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材在内容选取、结构编排和方法讲授等方面均独具特色。

我校以往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按照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分别实施,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子技术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后续专业课程对其具体知识点和掌握程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以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门课程分别实施,使用教材为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在非电类专业中,本课程是扩充知识面的通识课,后续专业课很少涉及其内容,所以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合并为“电子技术基础”一门课程,按60学时实施,使用教材为自编教材。

新制订的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针对所有专业统一 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此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兼顾电类与非电类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对本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二是如何解决学时少与知识点多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基础课,市面上配套的优秀教材很多,一般原则是首选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经典教材,没有合适的再自己编写。通过调研,发现现有教材都是按照电类与非电类专业来分类的。电类专业要求的内容、学时较多,而非电类专业涉及的知识点又难以满足电类专业的要求,无法满足新的合训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因此需要着手编写。

合训分流人才培养突出强调:一是厚基础,即培养学生宽广的科学文化基础,打牢长远发展根基;二是强军政,即培养学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三是指技合一,即指挥和技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指挥员素质,尤其是对海军这个高技术兵种来讲,指挥和技术岗位是很难区分开的。大学培养的主要是一种学习方法,要打牢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根基,尤其是科学文化根基。

基于此指导思想,经过反复研究,确定教材包含的知识点应满足电类专业对本课程较高的教学要求,不能少;但在较少的学时内,可以对知识点的叙述和讲解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通过进一步深入研讨分析合训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认为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要求知识点的掌握不但包括“是什么”,还要有“为什么”;而对培养目标是海军各岗位初级指挥军官的合训专业学生,更应强调宽广的知识面,弱化知识点的深度,即重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比如电路功能、电路组成、分析方法、指标计算等,淡化“为什么”,比如电路的产生背景、构成规则、优缺点分析、改进措施等,以解决学时少与知识点多的矛盾。

确定了本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后,又将其细分为必须的、重要的、扩展的、参考的和自学的等几个部分。经过精简、归纳、优化和取舍,确定出本教材的结构体系并落实在教材目录上。

教材内容按照先模拟后数字的顺序编排。模拟部分按照器件、放大电路、反馈电路、集成放大、电源的顺序展开,数字部分按照逻辑电路基础、组合电路、时序电路、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顺序展开。与现有教材重视细节、容易忽略整体概念相比,为了强调“是什么”,弱化“为什么”,在结构上做了以下安排:

将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这几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放大器基础”,突出系统,强调不同放大器的组成、特点、分析方法、应用场合的联系与区别;

将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这两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反馈电路”,突出强调正、负反馈在电路中的不同应用和功能;

将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及其化简、集成逻辑门这几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数字逻辑电路基础”,淡化逻辑函数化简技巧、集成逻辑门内部电路原理分析,强调逻辑门外部特性;

将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这两个知识点合并为一章,即“时序逻辑电路”,减少触发器内部电路原理分析,突出功能讲解,弱化内部结构,强调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将“电子技术基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为三大类,分别是器件、基础电路、集成电路应用。以系统结构为主线,以电路功能为核心,以分析方法为重点,从设计的角度讲授某一电路的获得过程,站在系统的高度解析电路及其局限性,并获得重新构造电路的思路。同时简化器件内部机理的介绍,弱化缺乏工程背景的解题技巧及公式记忆,强化器件的组合应用与接口扩展机制。

器件部分

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放、译码器、加法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这部分内容编写着重突出各种半导体器件不同工作状态的条件、特点和应用。半导体器件偏置电压不同可以使其工作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特性,应用于不同的电路,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基础电路部分

基础电路主要包括三极管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例如共发射极放大器、共基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主要介绍基本原理、电路中主要元件的作用和分析方法,强调直流分析与交流分析的独立。对典型电路进行分析时,不做繁杂的理论推导,只介绍工程估算方法、定性或定量的结论。例如直接给出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而略去推导过程;直接给出放大器频率特性曲线,略去其画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很多概念具有独立性,相互关联少,难学易忘,在习题中精编了部分单元电路级联的综合电路,通过比较、识图、分析和计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集成电路应用部分

模拟集成运放的应用突出其线性及非线性状态的电路组成、分析方法的不同,突出线性工作状态负反馈电路的组成规律、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集成电路突出中规模集成器件的综合应用,精心编排内容体系,科学设置知识层次,遵循由分析到设计,由单元到综合,由点到面的顺序层层推进。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6

一、 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

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知识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 ,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模拟电子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 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 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 合理选择理论知识,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 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 讲授内容以单纯灌输书本知识为主, 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 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学生主动地学习, 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尤其对高职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例如, 以“判断某一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为例, 现行大部分教科书均采用测定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 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 单纯讲授书本知识, 满堂灌下来, 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做起来也省事,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 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往往只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 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 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 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制造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2) 激发求知欲,进行演示。演示教学是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或演示板) 或做示范性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3) 反复练习,进行章节测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重难点,反复去解同类练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技巧,找出教学薄弱环节。严格的练习和测验,还能使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4)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讲授分压式偏量电路的计算时,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量电路的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5)善于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总结既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模拟电子技术,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另外,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下,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如自做电子小制作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四. 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高职学生说, 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 。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 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 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五、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学生能尽快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划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的。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李雅轩. 模拟电子技术 . . 9.

2. 商继宗等.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 . 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7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传统教学法,现代教学法,EDA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组也是高校非常重视的课程, 高校始终开展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但是, 新的就业形势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再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是要求学生具有更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如何在学时紧缩的情况下,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呢?在此理念的指导下, 本文对如何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特点和难点的分析

1. 课程在高校电类专业的重要地位。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高校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包括: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以及各类实验课和课程设计, 其学时数大, 覆盖面广。电子技术基础课是培养计划专业基础模块中的核心教学内容。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也关系着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甚至直接影响就业时的成功率。因此,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存在于各所高校,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已经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 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在小班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实施, 可是电子技术基础课是覆盖面很广的课程, 一般都是采用大班教学, 以作者所代的低频电子线路课为例, 全班共有144人, 进行大规模课堂提问的可能性很小, 让学生自我陈述和讨论的可能性也很小, 这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其次, 现阶段的理论课学时紧缩,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化抽象为具体都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

二、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法关注的往往是怎样在教学进度要求下尽可能多地传授书本知识, 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 完成各种习题。这导致了学生只会做题, 却不知这些知识有何用途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提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 并在课堂中加以应用。

1. 目标问题的提出。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 在每一堂课前提出合理的目标问题。该问题应涵盖整堂课的教学重点, 问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应结合课程内容, 既要能足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去解决的欲望, 又能符合学生的客观知识条件。保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能够加以解决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实际需要, 目标问题可以是许多小问题的组合,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不同的小问题。例如, 在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绪论课上对该课程提出了以下几个较大的目标问题。

处理模拟信号的主要电路有哪些?

如何分析和设计放大电路的技术参数?

如何防止电路的自激振荡?

如何获得所需的正弦信号?

如何获得放大电路的供电电源?

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努力逐步解决以上问题, 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上的每一个问题可以被分解, 引导学生深入浅出, 不断积累知识。例如, 在讲解单管放大电路之前, 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以下问题: (1) 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可能存在的交流信号通路有哪些? (2) 作为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这样, 学生可以带着目标问题去预习和准备, 需要做出的回答也是浅显的, 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2. 目标问题的解决。

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听课的学生, 都是带着目标问题走进课堂的。教学双方有各自不同的任务, 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就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每堂课的目标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很多, 应根据不同问题、不同班级的知识程度灵活运用。通过反复实践, 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 分别请同学根据预习的课程内容对一个问题做出简要回答, 把答案的要点记录在黑板上。然后请其他同学做补充回答。最后, 由任课教师带着大家来分析目标问题, 结合实例给出完整的答案。以上三个步骤都非常关键, 首先要鼓励同学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 告诉大家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不重要。其次, 要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发表不同的观点, 可使目标问题进一步展开, 让同学们产生更大的兴趣。与此同时, 任课教师要适时调节课堂气氛并把握进度, 要把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目标问题上。通过正确引导、实例分析, 最后使大家意见一致。如果学生心中仍然存在疑问, 就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果出现没有同学或较少同学参与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的情况, 任课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探寻问题所在。有的时候需要降低目标问题的难度, 以适合更多同学的能力,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时候需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或奖励政策, 比如把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等;有的时候需要强制执行, 要求不善于参与讨论的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时直接对其进行提问。同时, 对平时表现好的同学要进行鼓励, 可以加深问题的难度、广度等,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从以上分析可知, 目标问题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不仅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敬业精神。

三、在课堂中用EDA技术验证目标问题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实施

传统教学方法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比如灵活的板书可以更好地满足课堂讨论的需要, 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但是, 无法在课堂中对目标问题加以验证,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因此, 我们在课堂中加入了以EDA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教学方法。

1. 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EDA技术。

EDA, 即电子设计自动化, 是一种实现电子系统或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的技术。当前, EDA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出现了种类较多的仿真软件, 比如, EWB、PSPICE、PROTEL (ALTIUM DESIGNER) 、MAX-PLUSⅡ、MATLAB等。根据软件特点和课程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比如, 验证计数器时可选择操作简单的EWB仿真软件;验证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或设计振荡器时可选用PSPICE仿真软件;设计大规模数字系统时可选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需要设计PCB电路板时可选用PROTEL等。选用的原则是操作简单, 仿真结果直观明了, 能够充分说明电路的技术参数等特点。EDA技术只是验证问题的手段, 不在课堂上做过多的讲解。

2. EDA技术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

EDA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弥补实验课时紧和实验资源有限等不足。尤其在以解决目标问题为目的的课堂中, 可以用仿真过程模拟问题分析过程, 用仿真结果验证问题的答案。例如, 在讨论单管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时候, 可以使用PSPICE软件模拟各种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原因: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 改变工作点的位置, 改变电源电压等。在讲解555振荡器的时候, 使用EW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 可以测量各节点的电压波形, 使前面的分析得到验证。EDA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恰当的时机, 还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因此, 要求老师熟练掌握多种EDA技术, 并且在课前做好画图等工作, 在课堂上只模拟仿真过程和结果, 重点是进行结果分析。

四、结语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反复实践, 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基础上, 借助EDA技术的先进性, 有效结合现代教学法, 以解决目标问题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已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锻炼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 虽然通过许多教师的努力和多年的探索, 已取得一些教学成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相当的艰巨, 我们需要在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完善网络教学资源、改善实验条件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始终把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晓光, 肖瑾.电工电子类基础课广泛展开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 (增刊) :135-138.

[2]蒋冬初, 何飞.基于EDA技术的电子信息课程整合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 2009, 2 (2) :29-32.

电子琴的基础学习方法 篇8

1、直观教学法。在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前,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具体电路,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常用的电器元件。若要求他们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掌握抽象、深奥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不妨将教具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型、挂图、录像、电器元件、线路板甚至电子产品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一些新的电子元器件时如三极管,可多带一些不同外形、不同型号的器件,便于学生熟悉;另外带一些电子产品,让学生在线路板上寻找元件,熟悉元器件型号等。

2、实验演示法。演示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因素这一节内容时,我特意准备了这样的实验:用锗管分别构建了基本放大电路和分压式偏置电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电路集电极上串联的电流表的变化情况。随后,我用电吹风对准三极管加热。学生观察后很容易得出结论:温度对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有较大的影响,而分压式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几乎不受温度影响。

3、分组实验法。通过分组实验实施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一些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实验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情况,也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例如:在学习电容滤波电路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滤波电路对整流电路的影响、RL及C的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波形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波形进行比较,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4、问题探索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自激振荡的产生时,教师可通过实例提出第一个问题:在唱卡拉OK时,如果音箱与话筒的位置不当,大家会遇到什么现象?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听到刺耳的啸叫声。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啸叫声?通过引导,教师可顺势揭晓自激振荡的概念。在介绍自激振荡的起振过程时,学生也就很自然的知道:自激振荡的初始信号来自电扰动。在介绍自激振荡的消除时,还可以结合以上实例验证自激振荡的两个条件:出现啸叫时,调低音响的音量消除啸叫体现了自激振荡必须满足振幅平衡条件;改变话筒方向体现了自激振荡还必须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使自激振荡不满足相位或振幅平衡的任一条件,即可消除自激振荡。

5、总结归纳法。教师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结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应用。通过总结归纳,能使一些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直观的知识,便于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例如:负反馈的判断可总结为:反馈的取样点在电压输出端,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反馈的合成点在电压输入端,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这样,比较复杂的反馈的判断就转化为反馈支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回路的连接位置的判断,从而大大降低了反馈判断的难度。

6、类比法。利用类比法对一些形式、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讲授分压式偏量电路的计算时,可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就可知道,虽然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量电路的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

7、项目设计法。很多教师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具体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如果按照书上的教学顺序先介绍某种电路的一般原理图、再结合逻辑图讲解工作原理、最后介绍相应集成电路的应用,结果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反映理解有很大的困难。细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并没有真正认同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教师也不可能真正把具体的电路内部结构展示给学生。项目设计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授3位二进制译码器T4138时,我首先将这个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列出来,请学生利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一个译码器电路,然后将学生设计出来的电路与实际电路相比较,适当补充其他一些功能。采用这样的方法讲解,课堂的主体成了学生。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加以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所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学和思考的习惯。学生感到所学的并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自己设计出来的“产品”。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再把学习电子技术看成是乏味的理论分析,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去探求精彩的未知世界。

总之,通过这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通俗易懂,学习效率大幅度地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123 篇9

摘 要:该文论述了职业高中《电子技术》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及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把现存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关键词:电子技术 素质教育 技能训练

电子技术是中等专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年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冲击。我们的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的特点:

《电子技术》包含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两方面的教育,是电子专业的必修课程。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社会”的适应,强调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的统一,力求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共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学中跳出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就应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关键问题就落在了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二、《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由于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要转变角色,以情感意志为动力,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如何学”的研究上,而不是如何教的问题。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并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给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习”的机会与条件。真正实现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态度与兴趣,了解现代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电子技术》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在职业高中尤其是电子专业应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共识,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做,如何做好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立足学生为本,在《电子技术》课教学中不断的创新与总结,得出如下几点经验:

1、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苏霍姆林斯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以“实用”引入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稳压电源原理与实验这一节时,我制作了几个输出5V的稳压电源,来给随身听供电,平时他们都是买的电池来听音乐的,同学们都开始观看,大概看了10分钟,同学们进入兴奋状态,都觉得电路中的一些元件都认识,并且数量也不多,成本也不高。同学们对电子技术课稳压电源原理与实验的学习不知不觉产生兴趣。就此,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生产与日常生活实际,稳压电源与家庭生活有何联系?它们有何用?在何处用?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又如在台灯的原理课中,就先让学生拆开台灯观看,先让学生看其中的元件是否认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得到他们自己想得到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电路板线路图画出原理图,这样学生就有探知欲望,想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弄懂电路的工作原理,再让学生整理好线路图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来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事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提供学生的学习的平台。在后续课中来讲台灯的制作时学生就会相当积极了,让学生分组去做,一组按线路图用导线连接的方法去完成,另一组让学生用敷铜板制板再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在比较中知道制作还是用敷铜板制板的好。04级电子1班郑方涛同学认为:“乐”字不只是在电脑房中才能获得。如今我深深地体会到电子技术课,乐在其中。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自觉地产生动手制作的想法,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2、用自制教学光碟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一目了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更多的是分散了教学难点,把纷繁的知识变得有序。例如:在讲授“焊接技术”这一部分知识时,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需要演示实验、示范操作、动手实践才能达到的目标。但是用教材配套光碟效果还是不太好,可操作性不强,往往与本校的教学不能很好的结合,内容太多,教师在上课时要反复的去操作播放机,学生的兴趣不高;简单的用课件效果也不佳,他们心中总认为那些是用来应付的,只是一种花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针对这些我经过分析,在教学中借助自制的“电子制作之焊接篇”教学光碟(自已制光碟就能较好的控制教学内容,把每节课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体,不足容量的可以将内容重复几次,保证在播放碟片过程中内容不断循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先观看电烙铁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带锡焊接、点锡焊接法,拖焊焊接法,用教学光碟反复播放。这样把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地传播给学生,学生可以在操作中不断的观看。多媒体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利于知识的同化。使学生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焊接技术的要领,很快掌握焊接方法。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敬佩感,学生就会努力向你学习。采用此方法在稳压电源、功放、调光台灯、照明电子开关、抢答器、霓红灯、无需编程的数字钟的制作中都有采用。这样也便于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习要让学生自觉的在课内课外结合

在动手能力培养时,刚开始教学内容能够在一次课内完成,但是随着学生技能的熟练,学习知识的深入,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在一次课内完成,用多次课去教,学生的知识会缺乏连续性,并且敷铜板会受影响,不便再次焊接。学生的探知欲会受到影响。那么就要求老师安排好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度,例如在无需编程数字钟制作课中,就先引导学生在课外看教学光碟,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制作的过程,先将敷铜板线路板制作好,对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在课堂教学中只需要学生在一次课时间内分组分人制作,然后联机调试合作完成整个无需编程的数字钟的制作,对于扩展功能中的闹钟、节能、大屏幕显示让学生在课外再查资料进行补充完善。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外的兴趣,教师要做好导向,提供查找资料方向,经常性的过问学生的进展情况。为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并在学生中开展经验交流会。电子1班全班同学都制作成功,还有5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了无需编程的数字钟的制作及扩展功能,展示效果很好,带动了全班学生的技能训练热情。伍远宏同学深有感触的说:“通过制作,学会了查找资料,懂得了如何进行课余学习,学会了与人合作,进步在不觉中产生了。”

4、学习要有利于学生相互间交流。

上一篇:跳绳特色活动方案下一篇:保育工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