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高校大学生中, 由于普遍存在着目标管理问题, 如大学生缺少规划与目标, 大学宝贵时光流失, 或大学生目标设置不合理[1]。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成才培育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作用。因此, 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来看, 大学生目标管理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加强大学生目标管理, 将有利培育大学生成才。

1 目标管理理论与高校人才培养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 其基础是目标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2];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指定具体可行的客观目标。目标管理正是遵循这一原理, 根据人们的需要设置目标, 使目标设置与个人需要尽可能结合, 以激发动机, 引导人们的行为, 促进目标的完成。

如何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成才培育, 就需要发掘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及社会需要, 挖掘他们的激励动机,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 共同设置大学生目标, 并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的相互沟通与协作, 促进大学生目标的实现与完成。

2 大学生的目标管理现状分析

为有效的解决我国大学生中所存在的目标管理问题, 现针对高校学生中的目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目标管理问题, 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以促进大学生的培育和成才。

2.1 因缺少规划与目标, 大学宝贵时光流失

有数据显示, 在大学生群体中, 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 缺乏职业目标[3]。有些学生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 回顾大学生生活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等等, 这就是学生发展目标性不强导致的。

注:P1.1, P1.2, P1.3, P1.4, P1.5, P1.6分别代表目标管理运用在大学生中的六种不同的操作活动。其中, 从P1.1到P1.5属于目标设置和目标实施过程;P1.6属于第5章的目标完成评估过程。D1, D2分别代表目标设置时的设置表和目标完成时的完成记录表。

同时, 大一学生, 刚走出高考备考的拼搏冲刺, 来到大学后, 远离父母, 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由于个人目标的缺失, 而可直接促使大学宝贵青春时光的流失, 网络聊天、游戏等娱乐时间占去了他们许多宝贵的求学时光。一项深圳大学学生电脑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 有43%的学生不能合理地使用电脑, 而用电脑来进行网络聊天或游戏的不在少数[4]。

2.2 大学生目标设置不合理, 目标激励机制不合理

针对自己已设置目标的大学生而言, 目标设置不合理, 或目标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也直接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作用。

从目标设置不合理来讲, 一方面, 由于大学生对环境变数及自我认识程度不能准确把握, 制定出的目标存在着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目标过高, 则要求大学生超负荷运转去实现目标, 且目标最终如果不能实现, 直接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目标设置过低, 则不能有效的激励大学生对目标的追求, 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从目标激励机制不合理来讲, 一方面, 是指所设置的目标与目标完成后的奖罚相脱节, 或没有必要联系;另一方面, 在大学生实施目标的过程中, 没有针对大学生的目标实施情况, 进行及时激励, 违背了及时原则。

3 目标管理理论的在大学生中的运用分析

3.1 对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目标管理理论技能的培训

要有效促使目标管理能在大学生群体身上发挥积极作用, 从大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目标管理理论技能的培训。高校学生工作者是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 处于最直接接触学生的位置。特别是学生辅导员, 处理着学生工作的日常事务。

因此, 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培训, 不仅包括目标管理理论的培训, 还应包括目标管理技能的培训。具体而言, 目标管理培训应有:如何挖掘学生个体所需、如何有效同学生沟通并设置合理目标、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如何领导监督学生目标的实施、如何协调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目标的冲突、如何健全目标激励体系等等。

3.2 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双向沟通, 设置大学生个人目标

在高校学生工作者得到目标管理理论技能培训之后, 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即是通过与学生的双向有效沟通, 分析学生外在环境, 挖掘学生个体需要, 引导学生设置目标。

挖掘学生个体需要, 是大学生目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挖掘出了大学生个体的准确需求, 才能有效的设置目标, 调动大学生为实现完成目标的积极性。在挖掘学生个体需求过程中, 需考虑学生个体的兴趣、特长, 并与大学生个体充分沟通, 通过分析剖析他们内在的或潜在的意愿, 引导大学生制定长、中、短期目标。

有效设置大学生目标, 是整个目标设置阶段的最后一步。设置目标的主体应为大学生自己, 高校学生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参与者、引导者、协调者, 此举主要是了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目标的设置是学生主参与的结果。大学生设置目标时, 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引导者、协调者, 应确保目标设置高低合理, 且充分考虑所设置目标给大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 以及可能存在的实施障碍, 并做好应对措施, 例如做好目标设置记录表, 为目标实施与评估做好准备。设置目标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四个, 分别是: (1) 与社会发展相互配合原则; (2) 切实可行原则; (3) 激励原则; (4) 目标间相互协调原则。

3.3 有效监督督促大学生个人目标的实施与实现

在目标的设置工作完成后, 接下来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目标的有效实施与实现。目标实施的主体是大学生自身, 目标实施的监督者、协调者则应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从操作层面上来分析, 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量大、工作内容混杂等特点, 高校学生工作者, 可以在自己管理的班级内部, 成立有班级同学组成的目标管理小组, 管理班级内同学的目标实施情况, 并接受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领导和监督;如果条件允许, 高校管理层也可单独设置目标管理性质的教师, 专业负责大学生目标实施与管理工作。

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 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对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与引导, 特别是需要建立及时有效的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渠道, 能使高校学生工作者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目标实施的进度与实施的质量, 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信息反馈的方式包括两种:定期反馈和不定期反馈;即以定期反馈方式为主, 以不定期反馈方式为辅, 这样, 可有力促进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学生目标实施进度的监督, 进而也可促进学生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做好进度控制工作, 发挥好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监督协调作用。

3.4 大学生的目标管理框架分析

为了更加系统性的清晰的表述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中的运用, 本文利用了信息系统流程图的设计方法[5], 设计了大学生目标管理框架图, 如图1。

4 目标管理实施的评估与评估结果的运用

4.1 目标管理实施的评估

对于目标管理实施的评估, 主要是针对目标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 其参照为大学生个体原先设置的目标。具体而言, 在上图图1中, 通过对比目标设置表和目标记录表, 来进行评估。根据大学生目标的性质分析, 其所设置目标可分为“量化目标”和“非量化目标”, 量化目标, 如学生考试成绩;非量化目标, 如尊敬师长。本文下述将针对量化目标和非量化目标, 分别进行评估分析。

4.2 量化目标的评估

对于已量化的目标, 在目标设置表中, 设定量化目标的价值为V1;在目标记录表中, 其对应的目标的价值则设为V2。针对单个特定目标, 记为a, 如果个体大学生的Va2大于Va1, 则表明个体大学生对目标a的实施, 属于成功的目标管理。也就意味着通过目标管理, 个体大学生在a目标的实施上, 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并创造了额外的价值。反之, 则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 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

现设定额外的价值为f (V) , 由上分析可知, f (V) =V2-V1, 此为个体大学生单个目标的实施评估程式。

对于个体大学生存在多个目标的目标实施评估中, 可设定多个目标的分别为a, b, …n, 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的沟通协调, 确定这n个目标的权重, 并记为W1, W2, …Wn, 其中W1+W2+…Wn=1。

则V2=W1*V a2+W2*V b2+…W n*V n2。

同理:V1=W1*Va1+W2*Vb1+…Wn*Vn1。

个体大学生多个目标的实施评估程式, 则表示为

f (V) =W1* (Va2-Va1) +W2* (Vb2-Vb1) +…Wn* (Vn2-Vn1) , 其中, 若f (V) 大于0, 则表示个体大学生多目标实施总体成功, 反之, 目标未能总体实施成功。

以上评估方法与程式主要是针对个体大学生的目标管理而言, 不存在大学生评估结果的个体之间的相互比较和对比。

4.3 非量化目标的评估

对于非量化目标的评估, 目标评估方法很多, 但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 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大学生个体的目标实施绩效。究其原因, 其核心问题是非量化目标的考评标准难以准确确定。因此, 在对非量化目标的评估中, 应使用高校学生工作者评估和大学生个体自身评估两者相结合、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较为客观的进行评估, 达到考评目的, 进而为评估结果的利用做好的准备工作, 以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4.4 评估结果的运用及配套激励机制的建立

正确使用评估结果, 建立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 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学生通过目标设置、目标实施、目标完成, 良好的促进了自我的发展, 调动了自我追求的积极性, 满足了自身的需要, 得到了自我的对自己的认可。而配套激励机制的建立, 则是从大学生个体外部, 认可大学生并满足他们的需要。

对于成功实施目标管理的大学生,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根据目标设置时大学生的个体意愿, 进行奖励, 发挥正激励作用。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在物质奖励方面, 可将目标实施评估结果运用在奖学金的评选上面, 以及奖品的发放;精神奖励方面, 可设置目标管理优秀学生奖, 目标管理学生进步奖等, 促使大学生在成功实施目标的同时, 获得外部的认可。对于未能成功实施目标管理的大学生, 应对未能成功实施目标管理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并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与他们的充分沟通, 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他们的目标管理水平提高。

5 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来源于企业管理的目标管理理论被移植到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上来, 可有利促进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管理移植到高校学生管理上来, 可强有力的对大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促使大学生有效的规划并度过自己的大学宝贵时光;大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也不再会感到迷茫和空虚, 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大学时光, 从而促使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正如美国管理专家Peter Drucker所讲“企业的使命和任务, 必须转化为目标” (彼得·德鲁克, 1954) , 同样道理, 培育大学生成才的使命和任务, 何不亦转化为目标呢?本文中的目标管理框架和目标实施评估方法, 可为目标管理在大学生中的运用提供一种可靠的借鉴。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生当前阶段下所存在的目标设置与实现问题, 从大学生成才培育的角度出发, 在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应用性的基础上,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 对大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目标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中运用分析的总结, 大学生目标管理框架在文中得以成型;并结合大学生目标实施评估方法, 本文可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一种培育大学生成才的管理理论借鉴, 而间接为我国高校人才培育事业的发展献策。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国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3 (2) .

[2]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1:216~235.

[3] 樊富珉.大学生69%对未来没有规划压力来源社会就业[EB/OL].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kuai_xun_4343/20060418/t20060418_174635.shtml, 2006.

[4] 邢戈, 丁兆礼.借助群体动力促进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0 (1) .

[5] 朱顺泉.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6:36~42.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中国梦”下一篇:浅议英语翻译课逆向模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