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精选8篇)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文/陈益圣 马敬武
1向超
(生产本部技术部)
摘要: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不断上升,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轻工业领域,要想取得辉煌的业绩和高速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层的决策。然而在这数字信息化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手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似乎这一切已经不能再靠旧的思维模式去做决策。所以新的决策手段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数据说话”。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以决策因素的身份出现在经济、管理和投资等相关领域,是数字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一个企业若想更快更好的发展,那么数据分析这块将要加于重视,这关系到公司领导层的决策是否正确,企业发展方向是否合理可行。
目前公司的产业转移工作已经开始,这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预期想象不到的因素,这时就需要做出决策。而决策的依据在哪,在于数据。对一家企业而言,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可以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出有效信息,从而有依据的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试想如果没有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做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和决策就如同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对症下药。
所以公司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导集团再创佳绩,争得鞋业行业中的领头羊,数据分析与统计这一块将会是工作重点,这是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指路明灯。
关键字:数字信息化时代
数据分析与统计
决策因素
产业转移 经营管理决策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2页
第一章 数据分析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1.1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目的
自从去年十月中旬来到了项目组,参与了公司的团体计件工资制项目,一直以来就跟数据打交道。如今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已快将近一年了,这其中我的工作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触。借此机会谈谈我对数据分析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对于我来说,个人认为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实时了解工作进度状态,跟进生产销售的发展进度,检验计划执行情况,并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管理中潜在的问题或风险,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事态处于有效控制之下。换个说法,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统计决策执行的情况,为决策的可行性评估提供依据,并作为日后公司策略改进的参考基础。
百丽公司是以生产和销售活动为主的企业,其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所产生的数据分析报告,对企业的运营及策略调整至关重要。百丽集团是中国鞋业龙头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的实质就是管理的竞争。其管理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有目的、高效率的收集、处理、使用各种信息。而信息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数据是对生产、销售的直接记录,而信息则是在数据的基础上人为的反馈及判断,企业策略决策的依据,所以数据的分析统计显得极其重要。其实各个企业各个部门都有其数据分析和采集的工作要领,但分析的方法和统计整理的技巧是否能反馈出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数据分析人员的共同努力了。1.2数据分析人员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员,第一要具备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做数据分析,统计是基本功。统计方法及手段多样化,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做数据分析至少需要懂得描述统计,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就是要具备对所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概括,通过图示、列表和数字,绘制分布表、直方图,计算各种特征数,比如均数、中位数、众数、率等等,理解它们有什么区别。而推断统计,则是在搜集、整理观测的样本数据基础上,根据带随机性的观测样本数据以及问题的条件和假定(模型),对有关总体作出推断。其实我们往往在统计的时候容易忽略的就是对特征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3页
数的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对特征数的概念及其意义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了我们统计分析的单一性,分析结果不全面。所以在我们对某个样本做分析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统计知识做相应的特征数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其次,要有一定的管理及联系相关业务的能力。刚进部门那会,发现自己所学的和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几乎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刚开始从事数据分析这一块内容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因为没有联系实际业务,所以分析的方向不明确,这就造成了数据分析的失真性。我先谈谈数据分析为何要与管理层挂钩,因为数据分析工作做好了,可以给管理提供可靠的管理方向和决策依据,这也是我们做数据分析的出发点。其次要与业务结合,这点不难理解。因为对自己的业务掌控全面,这与数据分析的样本采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如果对自己的业务不熟悉,那么做数据分析的数据来源不明确,或者说取不到有效样本,这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数据分析一定要与管理及业务相结合,如果没有,那分析就像没有根的浮萍,让人捉不着摸不透!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管理决定于分析。所以有时候做数据分析要从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顾全大局,切不可因小失大。故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摒除异常数据,对特殊情况值不做处理,保证数据的统一和有效性。
2)数据分析决定于业务水平。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数据分析结果的质量好坏。一个对自己业务不是很了解,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是很明确的人,分析出来的数据参考价值是很小的!所以我们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实际业务相结合,分析出来的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
最后,数据分析员电脑技能这一块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数据采集回来后,我们还要运用工具将其收集到一起,成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是信息库。因此数据分析人员还需要懂IT。目前我们公司数据分析人员所要求的计算机软件能力均有所不同,但大致做分析统计这一块的,可分为五个层面:第一个层次就是懂EXCEL,大部分企业各部门的分析人员都要求这一项,也是最基础的,相信大家不会陌生;第二个层次是懂EXCEL及一个统计分析软件,这个可以根据分析需求合理学习;第三个层次懂数据库、懂一些制作报表的常用工具;第四个层次是要有一个统计绘图分析软件,图表可以有效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4页 的反应出事态的走势;第五个层次是懂数据架构,清晰地数据架构可以给人予清晰的逻辑思维,对数据分析大有裨益。从上述的五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出,数据分析的要求远远不止这些基础,而且我们分析的手段也不仅仅限于上述几样软件工具。数据分析主要取决于分析者的角度和思维,只要方向对了,那手段只是个过程。所以作为一个数据分析员要时刻历练自己的分析思维,不断变化自己的分析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分析。
第二章 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2.1数据分析的一些方法和基本思路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情况,谈谈自己在数据分析和统计这一块的工作方法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其实我认为数据分析主要从四个角度着手:分析的可行性-工作量-规模-质量。其中可行性和质量是反映数据分析是否具备参考价值的关键参数,同时也是管理层最关注的指标,这些数据指标,将作为管理层决策的参考依据。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对这四点的认识。
1)可行性: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数据是没办法去捕捉的,就算是采集成功,回来做数据分析的研究意义也不大,所以这就涉及到数据分析的可行性问题。比如说,在做团体计件工资项目时,我们做了系统算法工资和实际应发工资的分析对比,如果说就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资进行数据对比的话,我发现他没有分析价值,因为一个人调整的因素太大了,我们很难捕捉到他究竟调整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最后我们做了整体的一个平均值差异对比,这明显比单一对比更合理可行。
2)工作量:在做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得估计一下数据分析的工作强度问题,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工作量。通常我们没开始分析之前,要有一个估算,算什么,算计划与实际工作量的比较,计划工作量,就是如果你来做,统计技巧和分析思维正确情况下的工作用量。实际工作量就是你实际分析过程中的工作用量。其实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方面的估算,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我们要通过估算工作量寻求快捷有效的分析手段!通过估算掌握数据分析的进度。这就是我们所要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5页
达到的目的。
3)规模:我这里说的规模有人可能与工作量联系起来了,其实不然。数据分析的规模,从层面上就是做数据分析所涉及的范围程度。也就是波及面的大小,数据分析的角度是否多样化,分析深度是否透彻。这个指标实际是用来做分析决策的,因为我们对数据的分析有时候需要做单一性分析,而有时候需要做大规模的深度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对数据分析规模的把握得有深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分析思路,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4)质量:我们下面说的就是数据分析的结果了。数据分析质量的高低体现了分析参考价值和意义的大小,也决定了管理层做出决策的方向是否符合实际发展需求。所以你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最后该是检验成果了,高质量的分析结论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看出事态的发展进程,对控制决策和预期估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4点是我们在做数据分析首要考虑的因素,既然找到了原因,那如何解决或从何下手去考虑?我这里有几点建议和想法。
首先针对于数据分析的可行性,这个因素其实很重要的。因为确定分析可行了,我们才可以估算工作量和规模,分析才能开始,这样分析出来的结论才具有高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分析是否可行:
1)数据采集是否完整。数据分析是基于分析对象的底层基础数据,分析人员采集的数据是否完整,有无遗漏,有无异常都会导致分析的可行性。采集数据所遵循的原则是,收集的数据应该能比较全面的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分析对象的总体的实际情况。因此,数据采集是否完整会直接影响数据分析是否可行。2)数据反映的情况是否真实。我们知道分析对象的业务经营是可以看得见的现实反映,而我们要用数据去记录企业的业务轨迹,它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情况,这主要取决于数据真实性,所以这也是一个能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可行性的指标。
3)分析的数据是否充分。我们知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是多方面的,数据是否能充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这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在分析过程中,我认识到数据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几乎不可能完全充分反映企业各现状的真实面貌。所以数据的充分性体现在它是否能够在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状况,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6页
对于数据分析而言,基于不充分数据而得出的分析结果也必然是不充分的,这也是分析可行不可行的关键指标。
4)数据的相关程度。其实这点我可以联系第三个角度数据分析的规模来说,其实数据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业务与业务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管理与管理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我们在做分析时,要考虑这些数据是否存在关联,这些关联对分析有多大的影响,其间是否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这也势必影响着数据分析的可行性。其次数据分析的工作量估算问题,我有几点建议:
1)工作量取决于我们的分析角度和方向,角度和方向多样化,工作量就相应增加。所以我们首要弄清楚自己需要哪些分析角度,不能盲目的一头往里转,到头来分析的结果并不是你要想的,那么自己的工作就是无用功了。
2)数据分析人员的分析手段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分析的工作量,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数据分析人员基本素质,方便快捷的分析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的分析效率有明显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析过程中工作分配方式要明朗化,不要重复分析,徒增不必要的工作量。相信只要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分析的工作量将会有所减少了。
我们再来看看数据分析的规模如何去考虑。分析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数据的相关性。数据波及的范围大,涉及的业务和管理范围广,那么数据分析规模也就相应增大。所以分析人员要在分析之前应选好分析目标,再进行数据调研,弄清楚自己想要哪些的数据,得到怎样的分析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分析质量,也可以避免做无谓的分析。
最后一点就是数据分析结果的质量高低问题了。分析的质量高低其实和分析的可行性要求是基本一致,主要还是采集的数据是否合理、真实、充分的反应经营和管理现状,这都是决定分析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2.2分析角度举例
数据分析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的角度和方向,其次才有了分析思路,我们做数据分析,不外乎遵循这么一个原则,那就是找出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偏差,并将偏差与可控范围内的上下最值做比较,找出偏离控制范围的异常值,分析原因,而后做出管理决策。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7页
下面针对我的实际工作情况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1)趋势分析:例如团体计件工资调整比例的趋势图,以百丽底一为例。
趋势图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234
工资调整占比走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点:调整50块钱以内的占比最多,其次是调整50-100块的,接着是调整100到车间平均工资10%以内的,最后才是调整大于平均工资10%。通过这个趋势分析图,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发展趋势,对车间工资调整作出控制,给出控制范围,确保工资调整的合理性。2)预测分析:例如底部车间工序系数等级的人数分析。
直方图0.60.50.40.30.20.10工序系数在0.-8590.6占比工序系数在1-11.占比工序系数在1.-1521.5占比底部工序人数占比
分布直方图的情况可以对问题的等级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工序系数在0.85-0.96的人数占比,其次是1-1.1,最后是1.15-1.25的等级人数占比,从上图可以看出,各等级人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分布结构,高分值的人较少,中等分值的人居中,而底分值的人占比最大,符合头小尾大,中间匀称的特点。符合公司原先对工资高低分布的预测。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8页
第三章 企业管理与数据分析的关系论述
3.1企业管理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因素
随着公司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公司的每一项管理决策和运营策略都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险,所以管理层和操作层的各种管理决策和运营策略对公司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面向决策层的各种数据分析统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中领导层的管理方式和风格对数据分析统计会有哪些影响因素,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微妙的关系,都需要我们深度的去分析和了解。笔者结合工作的感受,先来谈谈管理层对数据分析的的影响因素: 1)管理者对数据管理的重视程度。单位的领导对一项工作是否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前面我们提到过基础数据的重要程度,各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的维护是否重视,对数据质量要求是否严格,是否能让分析人员采集到有效数据,这些方面都会影响数据分析的质量。2)管理者应为分析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持。技术支持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有条件选用最合适的分析技术;二是是否配置了最适合的计算机硬件条件。分析人员在数据分析时,是否能准确把握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较为先进的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技巧,这都是数据分析成败的关键。环境支持要求的是分析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各部门单位的大力配合,各部门单位的理解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是数据分析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故而管理者在分析过程中应做好与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为数据分析的顺利进行提供最佳的分析环境。3)管理者应加强重视分析人员的素质提升。分析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计算机技能的熟练程度,对数据分析质量影响甚大。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层平时重视对数据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提升,结合分析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以此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3.2 数据分析如何影响企业管理的决策策略
数据分析通常是面向决策层为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做什么。0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第9页
1)有助于管理层正确、快速的做出管理经营策略。有时候企业的需求会存在不确定性,鞋企本身就存在流行趋势变化快、销售时段相对较短的特点。所以管理运营的过程中,只有及时掌握了各项需求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正确分析出公司的发展走势,才能迅速调整管理经营策略,抓住商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公司管理决策和运营策略的执行情况。正确的决策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保证,而决策执行结果的好坏就是检验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可行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分析报表,可及时反映决策执行和计划完成的情况,有助于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规避、消除风险,以此改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问题。
3)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系统运行的效率。数据的管理与交流往往是检验公司管理决策和经营策略是否正常运作的标志。策略的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数据的管理和交流而融为一体的,缺少数据管理和交流,往往会出现决策和策略失控现象。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发现一些管理问题,及时跟进改善,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为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一、医疗改革推动医院角色转变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 医院已经成为自由参与市场竞争、自主进行经营活动、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此外, 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也给财务制度带来了新的要求。医院之间的综合竞争, 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水平和医疗环境之间的竞争, 而是呈现为包含财务、管理、行政等医药综合管理水平的竞争。可见, 积极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 与医院整体水平提升有密切关系。
二、进行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一) 财务分析有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如上文所述,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生促使医院也作为经营主体面临激烈竞争, 在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 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良好的财务分析管理渗透于医院经营各个环节, 与各个职能部门工作密切相关, 经过专业部门的财务分析, 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之下, 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所以, 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提升重视程度, 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 财务分析有利于预测整体财务运行
医院财务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医院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可以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分析, 来分析和预测医院经济活动, 从而对医院医疗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把控, 分析和预测医院的整体财务状况。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 对国家总体经济形势有一定了解, 以便在日常财务工作中, 能够对医院财务进行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分析, 掌握宏观经济规律, 分析医院财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找出工作存在的差距, 理清医院财务工作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整套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为医院发展提供最理想的财务方案, 做到成本、效益、专业的最优组合, 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三) 医院财务分析有利于提升收支管理水平
在医院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过程中, 收支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收支管理, 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计划和财务预算的完成, 结合收支管理的客观规律, 尽可能的节省成本、开源节流, 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分析医院收支的各个环节并给予优化, 最终充分提升收支管理水平, 使得医院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三、医院财务分析管理工作内容分析
基于财务分析对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应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致力于财务分析管理水平的优化和提升。医院财务分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一) 财务外部分析
财务外部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和医院综合能力分析, 是指从外部, 包括上级的领导部门以及开户银行等环节, 按照各自的要求, 对医院财务进行的分析。
(二) 财务内部分析
财务外部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筹资分析、投资分析、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分析, 是指从内部, 包括医院经营的各个环节, 来对医院财务进行的分析, 用来为医院管理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 专题财务分析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分析手段外, 医院还可根据医院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对某一专题开展专题财务分析。
四、医院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医院财务分析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这四种。
(一)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是将医院经营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而得出各项差异, 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体比较, 也可以将计划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整体比较, 或是进行不同时期的医院财务活动或同行业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对比, 比较分析法的比较指标可以是很多不同的对象。用于比较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数, 也可以是百分比数据, 还可以是各种财务比率。
(二)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用来分析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 并分析原因、性质, 以用来帮助管理者预测医院未来发展。医院的经济现象是复杂的, 受多方面因数变化的影响。如果只从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出发, 很难看清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因此利用趋势分析法能更好地判断其发展变化趋势。
(三)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用来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通常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主要应用于需要对几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医院财务系统中。
(四) 比率分析法
在实际工作中, 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为广泛。比率分析法通过将相关的财务项目进行对比, 计算出特定经济意义的比率, 据以评价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医院的财务项目繁多, 很容易让分析者抓不到重点, 理不清关系。运用比率分析法能够揭示很多重要的有意义的经济关系, 可以有效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一) 医院经营活动会计监督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用来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优化, 其中就包含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会计监督, 结合财务分析结果, 分析医院经营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对医院经济效益优化提出可行性措施, 对其收入合法性、成本合适性和效益合理性进行整体评估。
在财务分析与管理中, 上文介绍的比率分析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所使用的能够反映医院经营状况的指标和比率, 能够客观真实的判断医院的收入能力、发展能力、经营效率和稳定程度。与之相比, 虽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虽也能够大体上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但只有通过进一步的财务分析才能了解医院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 医院项目进程会计监督
(1) 定期进行会计核算, 核实医院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否存在已经结束但是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情况。 (2) 核实是否有已经结束并办理竣工结算和投入使用, 但没有及时转化为固定资产的项目。 (3) 对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跟踪调查, 核实是否有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别较大的情况, 是否有建设成本超出预算的项目。 (4) 对各个项目进程进行会计监督, 进行可行性与概算对比, 概算与预算对比, 预算与实际发生额对比, 合同执行情况分析, 超合同因素分析和说明等。 (5) 对医院的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 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 并在项目初期计划的经费范围内, 严格遵照有关经费使用规定、管理办法及财务管理规定以及某些横向经费的特殊使用规定执行, 确保在最低的开支范围内, 让项目经费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三) 医院奖金分配会计监督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 奖金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奖金分配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所以,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科室业务收入计算方法, 将床位费、挂号费、治疗费、材料费、护理费、化验费、放射费、功能检查费等各项费用按照合理的比例计入科室收入进行计算。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科室效益考核, 对科室的成本支出进行分析考核, 充分考虑各项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对包含工资、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教育费、低值易耗品等在内的科室成本进行计算, 并根据基数比率来加以控制, 通过定额管理和比率管理等方面, 来确定奖金分配的会计监督方法。
(四) 医院资产管理会计监督
对医院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涉及较多的会计实务, 医院资产种类众多、数量繁多, 也为资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 通过定期盘账、与实物核对等方式, 对于盘盈、盘亏、转让的固定资产, 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 详细记录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的编号、名称、原价或重置价值、累计已提折旧、估计已提折旧、净值以及盘盈、盘亏的原因等资料。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账, 做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六、结语
财务分析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对医院总体管理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医院加入市场竞争的背景下, 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制度, 对获取准确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据统计;分析;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07.471;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39-2
1 背景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当期的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数据量之大前所未有。信息社会时代下,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及时的处理各种问题,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统计分析作为一项数据综合分析业务,与大数据分析的联系最为紧密。大数据注重对海量数据的筛选、挖掘利用分析工具与建模方法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按照实证研究的规范和数据挖掘的步骤进行大数据研发,采用数据分析语言,其中也涉及统计风险。由此可见,大数据分析重视对数据的深入分析,而这也是统计工作的难点和核心。
2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统计调查工作的新特点
2.1 数据量巨大,覆盖面广
在之前的数据统计调查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常这些数据信息数量巨大且覆盖面积较广,通常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地区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与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目的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统计工作在当前企业单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统计工作的智能也越来越体现出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出现使得统计工作面对的数据统计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由于大数据的出现使得统计调查工作不再单纯的面对同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有直接关系的数据信息,同时还需要进行一些非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这样就直接造成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工作的数据量巨大、覆盖面广的情况。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信息一旦产生就会迅速纳入数据统计调查工作中去。
2.2 数据类型多
之前的数据统计调查工作中,主要处理数据统计类型有数字、文字、图片等较为简单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能够实现的数据处理类型有了充分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数字、文字和图片,还包括了能够被计算机有效识别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有效的增加了数据的涵盖范围。
2.3 数据分析复杂
在之前的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工作中,因为数据的量比较少,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因此并不需要较强的技术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由于增加了数据的量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明确,数据之间存在较为模糊的情况,数据分析的工作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对数据的技术性分析要深入。
3 数据统计分析问题的选择
在企业单位的日常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不会同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精力进行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数据统计分析中的问题选择进行有效分析。
有一个定律对于问题的选择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措施,这就是有名的二八定律。二八定律又被称作80/20法则,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这一定律法则。80/20法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他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大部分的时间应用到重要的事情上,学会抓住主要问题。
80/20法则主要是将80%的资源应用到对事物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20%身上,这20%的事物又能够推动80%的良好发展。因此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关键的20%是非常重要的。
4 数据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
4.1 数据梳理与分类方法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下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对数据梳理和分类方法进行创新。由于大数据的影响,使得众多数据的统计工作需要进行梳理和分类,极大地增加了数据的统计难度。因此就需要对数据的特点展开分析工作,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梳理和分类工作的创新,保证能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解决问题。
4.2 创新样本采样方式
在之前的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对于数据的采样工作通常是根据特定的研究项目进行相应的采样工作,实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样本数据虽然作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样能够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常来讲,系统的采样信息量是固定的,对当前的信息化社会是达不到具体要求的。考虑到效率和成本方面的原因,传统的方式在进行调查和采样的过程中依然比较常用。这就要求对采样调查工作进行转变,拓展其应用。
4.3 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
一般来讲,因果关系主要是通过进行经验的总结实现的,大数据的出现使得这种关系被推翻。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于原因不需要有非常明确的了解,重点在于建立相关关系来进行未来的预测。大数据时代下如果还是处在简单的因果关系了解是非常不够的,更加需要去了解事物的相关关系。通过因果关系这一基础,对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有效的掌握,保证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两种关系都需要存在。
4.4 统计和云技术的融合
当前数据收集和统计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高度,但是因为数据量太大,很难有效的完成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给数据的统计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过程中,有效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利用统计软件(SAS、SPSS)和云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处理。
5 数据政工理念的实现路径
5.1 树立观念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对于政工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政工工作人员要具有先进的战略眼光和责任担当,树立大数据观念。以大数据为基础,将政工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尽量的完善。由于当前的政工工作存在缺陷,未能对当前的资料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使企业单位的数据资源存在长期匮乏问题,对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没有做到完善,创新意识不够,在对数据使用的有效性方面,对数据的利用程度欠缺。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政工工作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影响了政工工作的工作质量。因此,要求政工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观念将政工工作的问题件及时有效的处理,促进政工工作进一步的完善。
5.2 做好数据采集
要实现数据政工,离不开数据的采集。一要将数据采集融入日常工作。我们要按照“海量采集”的思路,树立“工作即采集”的理念,在进行日常检查汇总、政治考核、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存储管理。二要将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数据。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将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数据化存储,保证各项数据实时更新,为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如采集政工人员的个人信息、兴趣爱好等信息,及时将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动态掌握人员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情感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
5.3 提高软硬件设施
对数据分析处理是数据政工的重中之重,应努力建构能够精确分析处理各类政工数据的软硬件设施。在硬件建设上,要增加专用数据服务器,使政治工作信息平台具备对数据汇总、存储、查询、分析、发布等功能;在软件建设上,要采取引进加研发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系统,开发适合政治工作的数据处理软件,满足数据自动采集存储、辅助决策等需要,使数据从量的积累跨越到指导实践质的飞跃。
6 结论
应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更贴近工作,与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联系更加紧密,采用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提升工作中统计分析的工作质量。实际工作生活中,或复杂或简单的问题,都需要数据统计来支持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可以说贯穿问题解决的全部环节,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具备严谨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可以让问题解决事半功倍,因此要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王超.移动应用下的海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7:171+174.
[2] 刘英,南科毅.借鉴大数据分析方法提高统计分析“含金量”[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345.
摘要: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于一个健康的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对于企业对外人才招揽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对内部公司员工的晋升提供了公平合理的流动空间,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能起到极强的正面作用。本文以我调研的一个国有企业为例,以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制度结合该企业的实际,分析了该企业人事管理现状及不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规范化人事管理中的对策。
关键词:规范化、人事管理、国企、激励
引 言:
当前,国有企业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在人事管理上受行政干预较多,形成了企业在内部的人事管理上缺乏一套规范化体系或是体系犹如摆设,导致国有企业“大锅饭”现状未能得到有效改观,对于员工的激励性不断弱化,员工在岗位晋升上也受所谓“关系圈”影响缺乏健康的流动性,本文讨论的就是湖北某县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上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前段时间我对湖北某县的重点国有企业进行了调研。该企业性质为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成立已有**年,具有对当地政府投资贡献、融资造血的功能。成立以来,对该县的新城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由于该企业国有属性的特质,再加发展已基本进入老年期,在人事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较差,整体人员结构基本为“631”结构,即:60%的人**,30%的人**,10%的人***。
一、该企业人事管理现状
(一)人事管理体系情况。人事管理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该企业人事管理体系是以人为中心,且受县政府及上级县国资委行政领导,在薪酬制度上未能与市场经济接轨,实行的是县国资委定额制度,在职务级别的工资定级上差距特别巨大。在人员入职、岗位调整及晋升等方面受行政干预及“关系圈”影响极强,所谓人事调动基本由主要领导拍板决定。该企业在人事管理中未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和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企业工作人员的体力、心力和智力没能达到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
(二)人事管理执行情况。在人事管理的执行上,该企业管理紊乱。一是人事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该企业由于入职人员受行政干预及“关系圈”影响的原因,招录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较为欠缺,多数是干一行才了解一行,半路出家,而该企业负责人事管理的人员学历专业五花八门,有学计算机的、工程管理的、文秘岗的等等,自身较缺乏人事管理的高端素质。二是人事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该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几乎形同空设,在劳动合同签订或其他人事管理行为与《劳动合同法》的出入较大,如:工作半年仍未签劳动合同,没有经过规范的招聘程序招录入职员工,扣发工资比例或总额超过20%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以企业规章制度为依据单方解聘员工。三是岗位薪酬随意性较大。该企业对员工调动岗位未按《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进行培训调岗,晋级或工资调整虽然有专门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破级提拔、快速提拔、小范围提拔或工资待遇在小范围内调整等情况。
(三)企业员工工作情况。人事管理是基于“复杂人”的假设,假设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需求,依据这些需求对其进行激励。而在该企业
3的统一表明组织与个人都要为人的发展承担责任。在人事管理上推行职位分类制度和职务轮换制度。职位分类构成了现代理性化人事管理的基础。科学化的人事管理, 首先是建立在科学的职位分类基础之上的。职位分类以理性的方式明确了人与职位结合的具体条件。职位分类既为组织选拔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使因事择人有了科学操作的基础, 同时, 职位分类也为个人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干的职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不仅如此, 职位分类还为企业员工发展自我、赢得充分实现自我的机会提供了方向指引。
(三)转变人事管理的传统思维观念。在企业里,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并存的。近年来所提出的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也就是应该思考如何从繁琐的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去真正思考一些企业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是确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有条理的梳理企业所有需求岗位,制定一个阶段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完善企业内部人员的梯队发展计划。二是完善和规范招聘工作。建立面试记录系统,对所有面试过的人员及面试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建立企业专业人才信息库,对企业所缺关键岗位的人才情况进行全面盘点,通过所积累的各项基础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解决原招聘中出现的“关系圈”、专业缺乏等问题。
摘要:现在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国家、市场、经济互相结合的阶段,国际上各大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出现,决定着每个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兴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兴衰与成败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虽说企业文化是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属于新兴的社科类话题,但它却对企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1 企业文化构建的必要性
1.1 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的灵魂
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经济时代,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柱,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点都不为过。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指这个公司企业的员工形象和企业发展中的领导精神,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反映这个公司的公司形象,还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公司的潜在实力与历史发展成果,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是短短时期内企业的成败结果,而是从这个公司的建立到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要想深刻的认识和分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头到底的了解这个企业与公司,达不到刨根问底,也要做到清晰认识这个公司与企业。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的发展,以文化决定市场,这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2 企业文化的内涵
如果要了解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内涵所在,首先先要知道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大体上讲,人类发展到现在,文化的始终存在反射出了社会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坚持不懈、社会财富和价值。细分来说,社会文化决定着与其相匹配的社会形态与社会组成,反映出了与匹配的社会形态在当时的时代所存在的社会意义。而现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来解释和分析其社会内涵,在以往,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也被叫做这个公司和企业的组织文化,或被称作做一个公司的公司文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努力奋斗的结晶,而是一个公司长时间以来上上下下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创造出来的各种凝聚力、推动力。所以,总体上讲,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这个公司和企业在外公司形象和社会价值的根本体现和内涵所在。1.3 如何构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新时代,市场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以至于能够大力扩展和发展下去,国际上公司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也渐渐紧密与加深。为了应对如此强烈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正面积极冲击,现在的公司与企业都应当做好自己这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好自己的企业和公司文化,增强自己公司在社会上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保证让公司和企业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社会价值所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当前社会的构建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的建立,一是公司的企业物质文化,二是公司的企业精神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公司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一个公司的企业物质层文化从客观上来讲包括公司办公设施、经营场所、门店设置和修饰等多个硬件方面的体现,主观上讲也包括各种公司和企业之间的联谊活动或者公司与顾客之间的营运活动。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企业物质层文化包含了硬件设施和人文软件设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公司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的内容更为深入和抽象,一个公司与企业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员工和管理层的价值观和对这个公司与企业的价值体现。这里包括从基层建设和基础管理层到直接管理层的领导对公司和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是最终决定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关键价值所在。所以要想建立并完善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从一个公司的企业物质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两方面着重建立,做到上下一条心,一起坚持不懈地去做好公司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工作。2 一个公司企业文化重要性的体现 2.1 一个公司的企业道德
这里的公司与企业的企业道德不仅仅包含调整与协调各个企业与公司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和一个公司和自己顾客群之间的行为准则与法律规范,也包含了自己企业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相互关系、相互工作的行为约束与准则。虽然在现在社会,一个公司的企业道德还起不到国家法律所给人和公司带来的约束性和强制力,但也从各个方面为一个公司与企业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为一个公司和企业指明了健康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所以一个公司的企业道德可以作为约束自己公司与企业全体上下员工的积极手段和重要方法,这在全世界的企业与公司中都是同样存在和适应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2.2 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团体意识
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国际化经济发展下,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公司的发展运行具有不可或缺的、极其深远的意义。例如,一个公司与企业的外部硬件设施可以很直观的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是一个公司与企业的基本象征所在。店面环境与内部修饰可以体现出这个公司与企业的实力与营业能力,更直观地反映出对顾客的尊重和重视。另一方面,公司运营一定要光明磊落,除了不触及法律底线外,还要用自己公司与企业的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其它公司与企业以至于全社会对自己的信任。
一个公司能够强大离不开自己的员工,员工如果没有团体意识,也就相当于这个企业与公司没有强大的凝聚力,也不会更深地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公司与企业的团体意识是希望每个公司员工都可以把公司看成自己的家、自己的归属,自己的家强大起来,员工也感到幸福和光荣。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最自然的企业荣誉感。3 总结
“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将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沟通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的人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沟通,这样的说法未免夸大,但沟通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法约尔指出管理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要有人把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事实上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的五大职能都与沟通分不开。沟通的重要性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但是真正做到有效沟通的却不是很多。
要做到有效沟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效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与理解,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做到沟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的,但是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却并非易事。有效沟通指的是发送者通过恰当的方式发送出正确的信息且接受者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真实准确的信息并通过行动反馈出来。在沟通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管理者要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的选择也对沟通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外界的干扰以及接收者自身的知识和情绪等都影响着沟通的效果。由此来看,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很容易变质的,这就要求管理者们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注意渠道的选择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
信息的准确传递在组织的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信息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来传达。沟通在管理中有四个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管理沟通又包括两个方面: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人际沟通主要是指两人之间或多人之间的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沟通的各种方式、网络和系统等。这两种沟通又分别有向上的、向下的、横向的和斜向的沟通。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沟通渠道,才能更好的自上而下传达组织的目标和要求,自下而上的收集员工的意见和问题,同时加紧各部门的联系,营造和谐融洽的组织内部环境。
当下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而人不是物品,作为一种有思想有创造力的资源,只有得到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或者说开发时,其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沟通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引导控制和激励等。但同时沟通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为了使自己表达的信息更易被人接受,或者有意识的去迎合听着的喜好,这些都会导致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沟通质量;信息超载现象也是当前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员工平均每天要发送和接收204封电子邮件,加上各种电话和资料,形成了巨大的数据,以致人们无力处理和传送这些信息。这样的情况往往会使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进行筛选甚而轻视、忽略或者遗忘某些信息。另外不同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对沟通的影响是大家普遍知道的。
鉴于沟通存在以上的困难和阻碍,一下给出几种建议。第一,沟通交流中位于信息源位置的管理者应该在组织语言和选择沟通渠道的时候更多的考虑信息接收者的知识和文化等个人背景,沟通也应当做到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统一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很多时候管理者认为自己已经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或许还是不知道需要自己做些什么;第二,沟通交流不只是注重沟通的过程更加要注重沟通后的反馈。沟通的全过程是由七个要素组成:信息源、信息、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以及反馈。沟通过程到反馈才真正结束,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时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言语或者行动的反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接收者用自己的话将信息复述一遍,还有就是观察接收者后来的行为,并及时纠正。第三,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和对方达成一致意见。许多错误的沟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等强势的工具去说服对方,这样的沟通往往不一定是有效的。当信息的接收者是下级员工时,管理者本就处于主导地位,如果一味的想使员工接受自己的意见,员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压抑自己的想法,及时有不明白,不确定的地方也不会或不敢提出来。这样的沟通实难有效。因此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方对信息的理解并帮助员工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第四,人际沟通中应该重视非语言沟通的使用。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员工,以发现问题。沟通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语调和眼神等都能更好的表达你的意思。第五,沟通过程中的感情交流要适度。在人性化管理不断被重申的背景下,许多管理者开始更加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但是不免又出现了许多“一团和气”的局面,从而降低了组织的严肃性和工作效率。缺乏感情交流又会导致员工缺乏情感的满足,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因此作为管理者,与员工的情感交流要适度。第六,组织中沟通渠道的健全是提高沟通效率和组织绩效的关键。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沟通目标选择沟通网络。组织中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普遍存在的,员工之间吃饭或休息时的闲谈、底层员工的联名上书或者员工内部的网络通讯工具交流等。这些沟通的存在对于组织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因此需要趋利避害、区别对待。其中小道消息的存在我们就应该一方面通过分析消息的来源和传播渠道等来了解员工的动向,另一方面对于不好的消息要及时制止,避免谣言对员工士气。公司利益的影响。
一、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 以人为本的思想很早就存在。早在西周时期, 政治家周公便提出“用康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仁政”、“爱民”,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唐太宗李世民把“君舟民水”作为座右铭, 告诫大臣:“君依于国, 国依于民”、“国以民为本”。孙中山引用春秋《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作为“振兴中华”的号召。在当今, 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就是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员工的才能, 是企业重要的隐形资源, 它的开发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所以, 企业管理要以员工的发展为核心目标:
第一, 目标与利益相统一。企业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 使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
第二, 创造良好的环境。员工作为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素, 与工作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员工的发展, 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 统一奋斗目标。员工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奋斗目标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不断开发员工的才能, 将企业变成一个发展自身的基地, 让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国内的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内企业主要是缺少以人为本的机制。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残酷的, 但这些竞争是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约束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恪守中庸之道, 讲究凡事以和为贵,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为了保持和气, 有时会牺牲自己的原则。在企业建立初期, 可以凭着一腔热血去经营企业, 即使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也有可能把企业做好的;而当企业规模扩大、竞争激烈以后, 再单靠热情就已经不可能完全成功了, 这时候一定要讲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发挥能动的引导作用。中国有两句古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己不正, 焉能断人之过?”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说话办事没有信用, 把“以人为本”仅仅当作是花瓶摆设, 这样的领导会没有可以信任的员工, 因为员工不信任他, 这样失去的将不只是企业的人心, 而且还将失去企业的未来。
国内也有一些企业提出一些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 例如, 万科的“人才是企业之本”;联想的“办公司就是育人”;长虹的“尊重每一位员工”;荣事达的“营造和商人文环境, 规范员工行为”;大唐集团的“人才强企”。但是都没有形成系统的“以人为本”的执行制度, 具体怎样形成呢?国外的有关媒体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人们最愿意在哪100家美国公司工作, 人们愿意在这100家公司工作的原因是:员工能够获得平等的尊重, 管理者和员工是亲密的朋友关系, 同事之间也是友好的协作关系;员工能够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具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条件, 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员工能得到许多预想不到的福利;员工努力工作能换来丰厚的报酬。这些共同点虽然中国企业根据环境会有所不同, 但是从人的本质出发, 不会偏离和相差太多, 企业应当以此为蓝本, 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制度,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如果这样企业就一定能在最大化利益的同时, 获得员工和社会的认同。
人性化的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建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知识工作者必须要接受“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是人”的事实, 而且知识工作者还要注意对沟通负起责任。在企业日常管理中, 沟通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沟通是大部分决策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 人们在每天约8小时的睡眠之外, 其余的16个小时有70%左右用在了信息沟通上。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级别制, 隔级之间几乎没有正式的沟通渠道, 造成信息不顺畅、信息不对称, 信息矛盾和弊端等现象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致使效率降低, 重复性工作增多,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 沟通的方式又因为网络的存在而被拓宽了, 中国企业应当和员工建立新型的沟通关系, 突破沟通障碍, 使得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最终为企业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和健全人性化的沟通机制, 需要企业上下一心, 从企业的本行和员工的本性出发, 需要明确各种沟通方式, 实现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双向顺畅, 这时候横向交叉的沟通特别值得鼓励。好的、新的沟通方式都应该培训和推广, 最终实现沟通无极限。
三、企业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首先,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大部分管理者都没有深刻理解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 因此反映到市场上, 很难实现以客户为本。一个人可以成为企业的员工, 可以成为企业的顾客, 或者成为生存环境中的芸芸之一, 人作为个体以这种方式在企业内外流动着。如果以人为本的理念难以在企业内外得以贯通, 必然使企业的利润长期受到损害。所以, 一个企业在观念上加强对人的理解, 是根本性的变革。企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必须把以员工为本、客户为本和社会公众为本三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表里如一、内外贯通的境界。
其次, 要关注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要理解以人为本是与心灵关怀、平等、无障碍沟通、开放、机会均等这些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领导人不能认同这些观念, 以人为本必然无从谈起, 必然是虚假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报偿, 心灵上的关怀更为重要。
此外, 要重视理念与制度、表象、社会交往的一致性。企业文化最关键的问题是文化的四个层次之间发生冲突。如果不能建立开放和顺畅沟通的机制和平等的组织结构, 以人为本是无从谈起的;如果企业不能设置开放、自由、舒适的办公环境, 以人为本也无从谈起;很多国有企业都在本行业内形成了领导、垄断地位, 如果将这种地位延伸到同客户和社会的交往中, 以人为本也无从谈起。我们在很多倡导人本理念的国有单位观察到, 领导人高高在上, 等级森严, 官大一级压死人, 下级惟命是从, 尤其在进行文化理念提炼的过程中, 不同的下属拼命猜测领导的真实意图, 但是没有人敢问清楚, 这本身就是对以人为本的莫大讽刺;办公室门窗紧闭, 人与人的交流非常艰难;对待客户蛮横、推卸责任。这些现象表明以人为本只是一句口号, 而真实的文化恰恰是等级文化。
因此, 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一是重视人的需要;二是鼓励培养员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以人为中心, 致力于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吻合。这些原则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呢?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四个字——知人善用。知人包括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怀人、激励人。善用是指用人的合理性, 即用其所长、用其所思、用其所愿, 还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
总之,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 中国企业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个人的问题, 现在已经上升到全社会、民族的问题。执行人性化管理, 在短期内不能产生很大的效益, 但从长远来看, 人性化管理应是继制度化管理之后的又一个时代性的管理工具, 如何真正的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要做的工作很多, 企业也只能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让企业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让员工工作并快乐着。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企业发展中, 顺应人性的管理, 才是最好的管理。文章从人本管理的内涵、中国企业问题所在、如何解决等方面阐释了“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外事工作 企业 重要性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企业全方位、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外事工作也从比较单一的政治领域向更为广泛的经济、科技、文化乃至军事等领域拓展。企业领域中的外事工作,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担当着重要角色。企业外事工作的重心是依托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搞好外事工作对于引进国际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开展对外交流、拓宽海外市场、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涉外调研、考察、谈判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企业的宏图伟业具有无可替代的功效。通常情况下,外事工作是由专职外事部门如外事办公室、外事处(科)等负责,里面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外事人员。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经济全球化形势所带来的客观需要,办公系统中的各类工作人员都有可能接触到外事工作,或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从事外事工作等。因此,有必要对外事工作的一些事宜进行了解与學习,掌握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思想理念、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以便可以更好地适应办公室工作需要,也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
1. 外事工作的概念释义
外事工作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交往的有关活动①。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活动的双方隶属于不同国家;有明确的目的性;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保证一定的国际礼仪;产生必要的影响。外事接待工作者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自觉遵守纪律,不得失密泄密;不利用工作之便营私牟利,索要礼品;不背着组织与外国机构及个人私自交往;不私自主张或签应外国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参加外事活动,要严格按外事规章制度办事。
2. 外事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2.1 外事工作的性质
2.1.1 外事工作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外事工作的政治色彩非常浓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项政策性的工作,它不仅可以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更可以为企业的经济部门、业务部门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它属于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外事工作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它一般具备五个条件:一是两国或者两国以上的人参加;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三是活动内容具有明显地实质性;四是活动采取一定的形式;五是能衍生一定的效果。
2.1.2 外事工作属于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外事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职能之一,行使对外事务和对外国人的管辖权,它是企业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外国人要来我国学习,就要接受教育部门和所在学校的管理;若仅仅是来华旅游,也要同国家旅行社和旅游管理部门接触;国外的企业若想在我国搞投资、搞贸易,就要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打交道。同样,我们的企业如果要想在国外投项目、搞工程,也要与我国的政府、及相关外事部门申请报批相关手续等等。可见,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都具有对于在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领域外的本国人实施管辖的权力,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领域管辖权和国籍管辖权②。
2.1.3 外事工作是一项涉外的工作
外事工作的对象一般是外国人或是因公派外的本国公民,它是处理企业对外关系的一个平台。外事工作到位了,就可以促进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促进各项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从近期来看,一定要切实提高企业外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外事工作的服务和业务水平,加强外事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外事工作的完成既要体现出政治性,又要体现事务性,既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又要有必要的灵活性。从企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来看,要更好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这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为了企业的宏图伟业。从企业的近期发展来看,一定要提高外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外事工作的政策和业务水平,提高外事人员的素质和修养。
2.2 外事工作的特点
2.2.1 鲜明的政治性与高度的政策性紧密结合
外事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它牵涉到国与国、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外事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一项具有民族荣誉感的工作,因此极具政治性③。外事工作既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工作,同时又是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它的政治性是抽象的、宏观的,必须通过具体的实际工作来体现,每项工作,事无巨细,都具有极强的政策敏感性。外事工作中的谈判、交涉、协议、签约以至各种友好交往活动都是政治性与政策性结合的体现。
2.2.2 复杂的综合性与协调的双向性紧密结合
企业的外事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如因公外出工作、考察、洽谈、调研的手续办理,交通、语言、生活起居等等,综合性非常明显。企业出国(境)组团和人员的管理办法、出国立项审批、对外科技交流和派外执行境外项目人员工作管理、外事接待工作的管理、因公护照等等相关细则都需要制定。外事工作的好坏,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外事工作部门就起到了很好地的协调作用。
2.2.3 严格的保密性与极高的责任性紧密结合
保密原则是国家对外事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严格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是外事工作人员的保密行为准则。外事工作人员在一切涉外活动中,要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方针,未经过上级领导的同意和安排,任何涉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接待外国人进行参观访问。作为企业的外事工作人员必须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耐心地解决好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时刻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双方的有关信息要严格保密,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双赢。
2.2.4 高度的时效性与严明的纪律性紧密结合
外事工作讲究的是效率,要善于把握时机,提高工作质量。在当前经济建设的形势下,企业的外事工作更要提倡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收益。当然外事工作的时效性必然要依靠严格的纪律来加以保证。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财经纪律,这也是政治素质的体现。
3. 外事工作在促進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1 引进先进技术,拓展企业实力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跨国企业的出现,技术已经呈现无国界化。各国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纷纷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实力。在这一方面,外事工作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如我国的吐哈油田,早在1995年,其外事工作部门就与外国很多投标公司进行谈判,通过细致的分析,综合各种因素,选择了德国Linde公司设计的LPG处理装置。从项目的雏形,再到项目的执行,最后的到项目的引进,全过程都有外事部门的参与。通过企业外事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了企业的飞速发展,如今吐哈油田主体装置和下游配套工作已成为向乌鲁木齐供气的龙头工程。
3.2 有利于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外事工作对于实现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型,扩大自己的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外交流和学习,可以看到自身的问题以及和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采取技术交流,合资发展、联合研究的方式,引进国外大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管理思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企业外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和实施国际间合作以及国际招投标项目。在这一方面,外事工作部门要做好桥梁的铺垫作用,提供优质的服务,组织对外国企业的选择和考察,执行好项目申报、涉外谈判、签订协议等工作,并做好笔译、口译工作,促进对外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3.3 加速企业上市的脚步
企业上市是企业正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标志,也是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外事工作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在组织对外合作、开展对外交流、参与涉外谈判等方面,外事工作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通过其细致、高效地工作,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加快企业上市的步伐。
3.4 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科技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演变成了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企业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企业的外事工作对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样有重要影响。通过外事的接待与考察,加强技术间的交流,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企业创造财富。除了引进大量硬件设施外,经常组织员工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并了解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起到了促进作用。
3.5 促进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世界接轨
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与平台,通过交流,既培养了人才,又提升了管理水平,可以促使企业发生质的飞跃。企业间可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使我们的管理人员体会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掌握企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了解外国的业文化,从另一方面深化思想认识,提升企业实力。这些无形的资产,将成为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终身受益。
3.6保证企业海外业务的顺利进行
外事工作作为企业海外项目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不仅承担着出国(境)项目办理的立项、审核、提交、审批的流程,还要肩负着赴外信息、相关国家签证、互免协议、涉外工作相关规定等等各环节的运作,它将是保证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进行的重要程序。
结论
总而言之,外事工作不仅是对外工作的窗口与平台,更是对内重要的服务机构。外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情况是与企业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外事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外事工作的重要作用等都通过由外事工作人员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随着外事活动的增多,我们的眼界也开阔了,可以更好地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自身的竞争实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无疑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新时期的外事工作人员或办公室工作中涉及外事工作的人员,都要时刻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己任,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保持一颗高度的责任心,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以较高的政治素养与职业素质来展示外事工作的风貌,从而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张新国,胡纯子,付京华.基层单位外事工作管理职能模式转变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5):101-104.
②王华.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实现外事工作跨越式发展[J].当代世界,2006(03):121-123.
③丛培信.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时期外事管理工作[J].中国石化, 2009(05):69-71.
参考文献:
[1]张新国,胡纯子,付京华.基层单位外事工作管理职能模式转变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5):101-104.
[2]王华.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实现外事工作跨越式发展[J].当代世界,2006(03):121-123.
[3]丛培信.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时期外事管理工作[J].中国石化, 2009(05):69-71.
[4]钟纪外.放眼世界舞台阔 服务大局硕果丰--全国纪检监察外事工作综述[J].中国监察,2011(20):79-81.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谈数据分析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07-09
浅谈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07-06
关于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分析论文12-03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分析12-03
政府在劳资纠纷中的角色分析11-21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在重油表征中的研究进展06-09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06-24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06-26
高压电气试验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