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摘 要: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重点税源管理更是夯实税收基础工作的关键,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通过分析国外国家一些先进管理重点税源的经验,提出了设立专门的重点税源管理制度。我们应适应新形势,构建符合新税制要求的重点税源管理模式。

关键词: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新古典经济学

一、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亚当·斯密首先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首要地位,在其所著的《国富论》第一篇中他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因此,在亚当·斯密看来,导致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他还就以做扣针为例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兴古典经济学家阿林·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和墨菲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重要性,抛弃规模经济而改用专业化经济的概念[1]。阿林·杨格的主要思想后被称为“杨格定理”(Young Theorem),他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效益递增实现的机制,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一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过程。杨小凯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和杨格的分工思想, 提出了关于劳动分工水平的提高产生经济增长的思想。杨小凯认为分工是一种制度性与经济组织结构性安排,牵涉到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关系与协调。个人最重要的生产决策就是选择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一定程度的分工,将会产生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贝克尔和墨菲把从分工加深引致的协调成本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在他们看来,分工能够获得专业化经济效果,那些从事专门化生产的工人,可以生产出比非专门化工人更多的产品。

(二)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分析

按照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不难发现税务部门同样存在着专业化分工的问题,存在着组织结构的选择以及组织效率最大化的问题。将专业化分工理论运用到重点税源管理,假设存在两个税源管理人员(a=2)[2]。如果这两个税收管理人员选择不分工,即他们按照区域划分自己的管理范围,所有企业不区分大小规模统一进行管理(假定他们面对四个规模不同的企业),两个管理员在两个规模不同的企业各花费一半的时间,则他们各自对这两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都知之不多,因而他们管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定义为La-1=1/2。由于这两个人从事同样的管理活动,各人的知识都不比另一人多,而整个社会掌握的知识也不比一个人掌握得多。

如果这两个税务管理人员选择完全分工(按照企业税收收入大小规模,区分重点税源和中小企业两种类型),其中第1人只管理其中税收收入相对大的2户企业,而第2人只管理2户小型企业,则第1人对重点税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要绝对多于第2人,而且也多于不分工(自给自足)时一个人之所知。这是因为他把时间集中在重点税源的管理上,他能钻研这种活动的更精微的细节,并通过熟能生巧掌握更多的经验,于是他能掌握比第2人更多的管理重点税源的知识,而且远比不分工时一个人掌握得更多。知识更多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更高,他的管理重点税源的劳动生产率为La-1=1,高于第2人的管理重点税源的劳动生产率,也高于自给自足时的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为1/2)。同样,第2人的管理中小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肯定比第1人高,而且比不分工时一个人的高。由于这两个人税源管理完全分工时,一个人的知识与另一人的不同,该社会掌握的总知识便为这两个人的知识之和,这要比他们各自掌握得多,而各人关于其专业的知识又要比不进行分工时一个人掌握得多。

二、国外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经验

(一)合理设置重点税源管理机构

随着大企业公司结构、业务经营、核算手段的愈益复杂,能否深入掌握重点企业、行业的状况已成为能否有效预测收入风险、实施有效税收管理的重要因素。针对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散税源差异,各国都普遍建立了税源管理机构,实行税源的分类层次化管理。荷兰把纳税人分为个人、中小公司、大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等四种类型,并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重点税源进行管理[3]。乌拉圭成立了纳税人特别管理处,监督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近70%的2 700个税源大户的申报和纳税情况。巴西全国共有纳税企业600万户,其中大户有16.5万,约占总户数的3%,而其交纳的税款却占全国税收总额的90%。为加强对税源大户的集中统一管理,联邦税务总局、大区税务局和小区税务局都分别设有大户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实施跟踪监控[4]。澳大利亚按规模将公司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更小企业三类进行监控[5]。每年澳大利亚都将销售额达到1亿澳元以上的大公司列入重点监控范围,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2006年由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直接监控管理的大企业达到1 800多家,征收税款占全部税款比例的35%。针对大公司跨国经营活动较多的现状,澳大利亚不但监控其国内收入部分,还监控其海外收入部分;不但重视其每一笔交易的情况,还重视其在全球的资金和贸易安排情况,一旦发现有偷逃税或避税现象,就会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罚。乌拉圭成立了纳税人特别管理处,监督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近70%的2 700个税源大户的申报和纳税情况。美国国内收入署也设立了大中型企业局,大企业局按行业不同成立相应的分局,英国大企业局也成立了专门的行业组派驻各地[6]。

(二)实行强化重点税源管理的配套措施

为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管,西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国外经济发达国家,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 普遍利用税收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源管理。例如,澳大利亚1996年专门成立了税收特别工作组,对重点税源进行监控,每年编制重点税源排行榜。澳大利亚联邦成立的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对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大额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的监视。其次,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政府预测为主、包括金融机构、大学、民间企业在内的重点税源预测体系。如美国在西弗吉尼亚设立的国家计算机中心根据其庞大的信息库与复杂的程序公式对每个大企业的税收进行预测。此外,西方国家还为重点税源企业纳税人提供广泛、周到、多元化的纳税服务,平缓大企业的抵触心理,促成纳税人主动纳税。

三、中国重点税源管理体系的构想

(一)成立专业化的重点税源管理机构

第一,从实际出发确定重点税源大户。对企业可以根据其规模合理分类,从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三个方面考虑,将纳税人分为大、中、小型。也依照行业特点,对征管相对薄弱、容易出问题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建筑业等实施集中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确定后,可以根据企业特点将企业分为若干类型,并针对特殊企业和事项,实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管理。这样管理的重点就可以突出,对薄弱环节管理可得以加强,从而带动整个税源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重点税源的确定应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根据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合理确定数量[8]。

第二,设置适当的重点税源管理机构。税源管理机构的专业化是加强税源管理的组织保障[3]。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理论,有必要对重点税源在较高管理层面上实施相对集中的税务管理,组建重点税源税收管理机构。可以将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管理集中到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税务机关,在跨国公司总部较为集中的大城市,成立专门的分区税源管理机构。通过调整重点税源管理机构,一方面可以达到重点税源户数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提升管理层次,减少执法随意性,也利于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向高层次、集约化发展[8];另一方面,把其中的中小企业下放县级税务机关实行属地管理,可以节约成本和方便纳税人。

第三,明确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管理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明确目标,即实行个体化、综合式、深入型管理。首先,重点税源个体化差异的存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开辟管理领域,填补非常规性管理的空白。其次,重点税源往往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内部运作紧密的系统,必须有计划地实行综合性管理。可以仿效澳大利亚对大型企业集团税源管理的办法,将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了解集团公司内部每个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和它们所进行的内、外部交易。再次,对重点税源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常规管理,必须深入了解重点税源的各项有用信息,否则就会重蹈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覆辙。要改变这一状态,应及时调整管理目标,健全制度,落实措施,逐步使税务管理由表层向内核发展。

(二)完善重点税源管理的配套制度

比较和借鉴重点税源管理的国际经验,税源管理必须走科技加管理的路子,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为辅、科学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实现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税源管理。这是税源管理的基础工程,要形成内外统一、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税源管理信息网络,建立税源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重点税源的预测,根据中国实际征管情况,在宏观上应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与动态经济理论,建立大型宏观预测模型、逃脱组合模型等,对现有税源、潜在税源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另外,优化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服务。在重点税源管理过程中,在高度重视纳税人满意度、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的同时,要对纳税人进行细分,使纳税服务在普遍化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化。欧美等国设立大企业机构后,在审计、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不同于小企业和非营利单位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如在审计上采取申报前的预审计、改不同税种的不同审计为“一揽子”进行的全面审计等。这些都值得中国在实践中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苗长青.分工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112.

[2] 姜涛.专业化分工下的重点税源管理[J].理论前沿,2007,(12):31-32.

[3] 郭蓓.借鉴税源管理的国际经验强化税源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49-50.

[4] 安体富,王海勇.中国税源管理问题研究:理论范畴与政策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2.

[5] 吴洁蕙.澳大利亚税源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J].涉外税务,2007,(8):49.

[6] 邱慈孙.美国税收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涉外税务,2006,(7):57.

[7] 曾国祥.税收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8] 许正中,靳万军,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税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9] 闵丽男.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进入操作阶段[N].中国税务报,2008-07-23(1).[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赵德芳

第2篇:风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重点的管理

摘要:在风力发电建设的过程中,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不够严谨,例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会影响风力发电工程的建设成本、使用效果,因此需要针对于风力发电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加强。

关键词: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重点管理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也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主要的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风轮等,而要想实现风力发电技术的良好控制,就需要对这些系统设备的应用做好控制,以此来达到理想的风力发电效果,满足实际需求。

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风能的原理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转化为机械能和输出能。具体技术是风使风力叶片转动,使发电机内部旋转并切割磁场,最后能量积累装置以电能的形式保持恒定的电流输出。风力发电机通常由风力发电机叶片、低速轴、高速轴、风速计、塔楼、发电机、液压系统组成。其中,风轮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机器的装置,可根据风向的变化改变风轮的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塔是连接和支撑风轮和发电机的支座,其高度取决于周围地形和风轮的大小,以确保风轮的正常运行。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从风轮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在风力发电机结构中,风力发电叶尖的线性速度与风速的关系被定义为顶点速度比,这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参数,其尺寸是影响风力发电机功率系数的重要参数。风力涡轮机中的电力调节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工具。主要包括距离失速控制,失速控制,支架可以调整固定间距,叶片倾斜角不能按风速调整,设计比较简单可靠,风机输出功率随着风的速度而变化,在低风速下使用系数较低,螺杆调整的目的是改变倾斜角,调节风能转换效率,最大化能量转换效率,已达到风力发电机电力稳定输出功率的目的。

2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不到位

在风力发电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非常多的设备,对于这些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设备的闲置率。而在当下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建设单位对于现场设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例如对现场设备没有进行功能分类、类型分类等等,这对于设备的后期安装和使用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精密度较高的设备,由于长期露天放置,导致出现了老化、锈蚀、污染等等问题,这些也会影响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

2.2建设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在风力发电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难度较高,质量标准要求较为严谨,因此对于建设单位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教务迅速,很多风力发电单位纷纷成立,但是这些单位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问题。在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单位都存在着自身水平不高的问题,而这就会影响风力发电项目的正常投产,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风电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研究

3.1制定周密计划,强化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与建设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直接产生了联系,而考虑到风力发电工程现场施工所拥有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制定出更加详细的施工方案,从而更好地进行进度管理。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周、月、季来作为管理单位,定期进行实际进度和预期进度之间的对比。如果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实际进度已经明显落后预计进度,就需要在进度报告中总结原因,并且在下一阶段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更好的应对措施。但是在追赶进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证施工质量,兼顾进度与质量才是风电工程进度管理的基本要求。

3.2有效应用风轮控制技术

在风力发电系统的具体应用中,要想达到最高的风电转化率,就需要降低风能的消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风轮进行合理控制,具体控制技术如下:

(1)合理控制风轮叶尖速比。风轮在运行过程中,其风叶尖端在风力作用下所转动的线速度就是叶尖速,而叶尖速与这段时间内风速之间的比值就是叶尖速比。通过对叶尖速比的河流控制,便可让风机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以此降低风能消耗。具体控制中,因为自然风速的大小以及风力都无法调节,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就需要通过叶尖速的改变来实现叶尖速比的调节。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风力和风速情况,通过变桨系统调整风轮转矩,这样就可以使其最外侧边缘速度得到合理控制,以此来实现叶尖速比的进一步优化。

(2)合理控制功率信号反馈。对功率信号的反馈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控制风轮机功率。在运行过程中,风轮的功率会在条件改变时发生变化,这也是该控制方法得以应用的一个基础条件。通过对功率关系的分析可以绘制出其最大功率曲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功率信号反馈的合理控制。具体控制过程中,应该对最大功率以及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的差值分析,然后根据这个差值进行风轮桨矩调整,让风轮始终保持最大的运行功率。通过这种控制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能消耗,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控制成本。但是在该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中,因为获取最大功率曲线是一项难点内容,所以技术人员需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

3.3设立信息流动站

在开展正式的测量工作期间,风电项目管理人员要建立信息流动站、基准站等,并通过多项创新型技术来选择测量方式、流动站与基准站等。在架构信息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靠控制网内部的基准点,在架设相应电台后,需将基准点坐标准确输入该信息系统内,依照此前的测量要求选定了合适的系统参数,使测量后的数据变得更为精准与准确。此外,在启动或挑选流动站与基准站期间,要适时检测其发射信号的状态,只有其达到标准或正常水平时才能开展地块与图斑的测量工作。在测量地块或图斑期间,技术人员多使用点测量方法,无论是地块还是图斑都需开展闭合测量,详细记录每项测量数据以保证图斑或地块数据的准确性。针对图斑中的拐点点位,相关人员需利用系统性仪器来开展记录工作,任意一个地块或图斑的点号都要被放置到信息系统中。

3.4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质量控制

在风力发电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需要有效管理施工现场,并且还需要对质量进行分析。在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质保量,保证项目建设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并且还能够认真监督,认真检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例如认真核对图纸、材料质量、装备配件、设备功能、组织设计、信誉度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力发电工程属于非常复杂的项目,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各方面互相協调,更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将利益实现最大化。未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了解风电建设工程的内容非常必要,各方面的建设部分都属于重点内容。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现场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保证了施工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曲绍源.关于风力发电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08):196-197.

[2]罗鑫锦.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双重性[J].科技风,2019(13):179.

[3]刘民军.基于风电工程项目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20(7):136-139.

作者:陈少阳 李楠

第3篇:基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重点分析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与社会的命脉。水利建设可以减少水源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稳定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几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重点分析;问题

引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利用也逐渐增多。建设水利工程对保障农业生产,调节水资源供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水利工程不仅为农田灌溉和城市饮用水,还作为防治旱涝、提高农作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稳定的根本保证。目前,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利建设缺乏科学指导、软硬件建设亟待加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等,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分析,解存在的问题,对于水利工程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点问题

1.1工程前期设计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主体功能能否充分发挥。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施工质量。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图纸中,需要根据水利建设的需要,再进行设计。但是,在一些水利工程在前期设计过程中,一些人员没有根据勘察工程的具体情况,缺乏数据和技术支撑,不能根据水利建设的需要,从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效果。如果在招投標的初期,出现工程的黑箱操作、分层分包等方式,很容易造成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工程失败,工程建设中存在一定风险。

1.2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许多水利工程是以分包方式建设。这种情况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单位不会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而一些施工单位缺乏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因此,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建筑工程单位都是凭经验建造的,与设计图纸不符。对施工所需的原料审查不严,导致一些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资源浪费。

1.3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利工程有一定的质量检验制度和工程验收流程,但在实际的执行中,还存在未按严格的质量验收规范问题。其主要是水利工程监理审查工作不全面、不系统,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和标准,导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不到位。

同时,工程建成后,验收管理也存在问题。一是人员安排,没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审查。二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对施工单位处罚不够,施工单位后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赔偿、重建等,都在施工单位可接受的范围内。只要自己的利润能得到保证,施工单位也会接受处罚,这也是一些工程质量验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重点分析

2.1重点重视设计工作

水利建设施工前的勘察设计,应当编制完整的工程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再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要结合地形、水资源、施工技术的分布情况进行建设。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技术效益,优化施工方案。在工程建设初期,要保证进行实地勘察,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对工程区进行实地勘察和数据确认,充分分析工程区实际状况,对工程建设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根据水利工程等级规范和标准,确定工程总体设计规划。

2.2规范招投标工作

招标投标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招投标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在实际的工程招标工作中,要认真编制招标文件。招标可让具有丰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精通预算编制规则、熟悉水利工程的专家共同编制。对于施工建设单位的招标,要进行评估,对没有施工资质和列入失信单位,要禁止投标。

2.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

首先,要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积极组织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提升。其次,要加强新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技术、新工艺,创新方法等。最后,对施工及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对工作中出现重大错误的人员给予处分或辞退,提高人员的工作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2.4规范施工监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主要工作是对工程所用原材料、半成品、配件、设备进行质量检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科学组织工程分期验收和竣工预验收,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评价建议。同时,做好工程的日常考核工作,工程建设要主动适应考核工作形势变化,强化责任落实,常态化做好质量监管,让党员及重要工程人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质量监管工作实际,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

2.5加大水利资金投入

设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补助。同时,完善预算管控,加强财政性水利资金绩效管理。此外,还应完善社会融资机制,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础,鼓励社会捐赠,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完成。

2.6落实责任制度

为了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政府可根据地方特点,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权力,完善法律法规,落实水利工程责任制,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建立健全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才能迅速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梳理完善相关建设管理尤其是质量监管方面的制度和办法,把实践中证明有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转化为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制度体系,让责任质量制度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7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从人事管理机制来看,首先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包括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从项目管理机制看,要着力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能力,明确各方责任,相互监督,积极沟通,形成水利建设单位负责、各部门相互监督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3.结语

综上分析,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重点是把责任压实,做到谁建设谁负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质量”原则,要履行勘察设计、建设实施、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质量管理职责,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全过程监管。要创造优秀的水利工程,需要做好工程的前期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做好施工管理,严格把好每一关,这样才能确保改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提高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艳艳.浅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6):35-36.

[2]刘鑫.南昌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杨家滩泵闸工程质量监督为例,[D].南昌大学,2019.

[3]张朝辉.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 水利技术监督,2015,23( 6) : 18-19,24.

[4]陆春华,刘金生,张伟. 水利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水利技术监督,2017,25( 2) : 24-27.

[5] 曾玉玲.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1):75- 76.

[6]刘刚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15):64- 65.

[7]孟海燕.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J].湖南水利水电,2018(1):86- 87.

[8]梁慎强.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64.

(宿迁市供排水管理中心 223800)

作者:时晓

第4篇: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Xxxx医院重点学科、专科(专病)建设与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专科建设质量,经医院研究,制定本办法:

1.各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提高医师队伍素质,推动学术技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医院全面负责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完成建设项目任务提供保障;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具体建设工作。

3.医院成立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小组,加强专科建设中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管理和协作,研究制定临床科室设置、病名、诊疗设备配备等标准规范,并加强与各中医药学术团队合作。

4.各重点专科负责人在科内组织成立专科建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项目建设负责人的带领下严格按照重点专科建设计划目标开展工作,进行专科建设,开展重点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总结、整理、优化、提高工作。

5.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中医医院质量监测中心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送监测数据。

6. 医院成立重点专科领导小组,负责监督专科建设项目的具体落实。每季度对专科项目建设进行检查。

Xx医院

第5篇: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是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具备一定优势和配套合理的实验室条件,具有承担、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逐步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开放型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

第四条 重点学科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

医院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合理地培养一批院级重点学科,争取通过3~6年的规范建设,建成更多的校级、省级重点学科,并力争使部分省级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

第二章 申报和评审

第五条 重点学科申报和评审每3年开展1次,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申报单位,原则上从硕士生培养点或联合培养点中择优选择。

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交叉联合,共同申报。 第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有2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有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二)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声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2岁以下;

(三)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3~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高学历的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四)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

(五)目前至少承担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曾经出版专著,或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八条 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已被确认为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且经过至少3年以上 重点建设;

(二)有3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三)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声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四)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3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50岁以下)和6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45岁以下),高学历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五)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2届以上硕士生或博士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近3年来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教材)成果奖;

(六)目前承担至少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5篇,曾经出版主编专著和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九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医院组织专家评审后予以确认;凡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省级重点学科。校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的推荐工作,由医院根据重点发展方向、学科水平与贡献进行初审后择优向上级部门推荐。

第三章 管理组织

第十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组织。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各重点学科的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学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条 各重点学科须成立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的学科建设小组,负责本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德才兼备,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滚动建设。

各重点学科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科学制定每阶段目标和周期建设总体目标,并根据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考评。

第十三条 被确认重点学科的,须填写《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书》,明确学科总体学术水平发展目标,列出逐年建设目标和量化指标。

第十四条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内部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确定 主攻目标,带领全体成员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力争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第五章 目标管理 第十五条 医院根据重点学科等级和医院发展要求,分别向各重点学科提出周期目标和目标。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形成特色诊疗项目和特色专科。

第十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2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 第十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 第十八条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 第十九条 各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建设,应达到该级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的预期目标,并取得较明显的标志性成果。

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省级重点学科申报条件指标。

省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创造申报上一级重点学科的条件。

第六章 经费及管理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医院匹配经费、横向学科建设经费及学科自筹经费等。

对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医院按上级拨款1:1~2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院级重点学科由医院拨款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标准为:每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200万元;每个校级重点学科、医院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100万元。

科研业务经费标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每年10万元,校级重点学科每年5万元;院级重点学每年3万元。

医院建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账户,经费按下拨。 第二十一条 学科建设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仪器设备费,是指用于重点学科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运输以及相应配套软件费用等。

(二)实验室修缮费,是指用于改善实验室条件的修缮费用。

(三)科研业务费,是指以申请省部级以上课题为目标的前期预研经费,以及从事本学科有前景的重大科研课题的补充费用等。

(四)图书资料费,是指购置本学科所需的有关图书、杂志、资料检索等费用。

(五)人才培养费,是指用于学科业务骨干在科研项目上所需的进修和培训费等。

(六)学术交流费用,是指用于承办学术会议、邀请本学科知名专家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等。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应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学科带头人按计划支配使用,同时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重点学科的经费报销按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七章 检查评估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以3年为1个周期。每年进行1次年终总结检查及考评,每3年进行1次验收评估。

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达到评估标准的重点学科,滚动进入下一期建设;对管理不善,达不到学科建设规划及计划要求者要予以警告;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验收评估不合格者,暂缓进入下一期建设,且在1年内仍未达到预期建设目标者,取消其重点学科资格。 第二十四条 医院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重点学科在年终时应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成果获奖与转化、研究生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学术协作与交流、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差距和为缩小差距拟采取的措施等。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向医院汇报,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医院科技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制度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6篇: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县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管 理 办 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快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切实提高工程效益,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实施

1、本办法所指水利重点工程,是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增强水利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经批准按程序实施的建设项目,安排一批、建成一批、发挥效益一批。

2、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由县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水务局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相关乡镇负责本辖区施工范围内的地面附着物清理及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等协调工作。

3、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采取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配套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二、建设管理

1、落实建设工程包抓责任制。水务局包抓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工程建设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要充分履行好协调、指导、督查、服务职责,做到管人、管事、管质量、管进度、管安全,一管到底,全权负责。

2、严格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程序。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招标行为,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有较好业绩的水利工

程施工企业承担建设任务,严防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

3、落实工程建设岗位责任制。按照责任主体、目标任务、质量标准、竣工时限“四明确”的要求,靠实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各项责任。要把进度要求、质量责任、安全责任细化分解到技术人员、施工责任人及各施工班组的每一个岗位,确保工程建设任务落实,责任明确,顺利实施,确保工程按期圆满建成。

三、质量管理

1、严格监理单位资质审核把关,按规定程序确定监理单位。加强对监理人员的资格管理,监理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选配足够的符合要求的监理力量承担项目的监理任务。

2、县直有关部门、县水务局以及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单位要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3、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施工程序建设,确保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必须建立健全施工日志,详细记载工程建设情况。工程的每一标段,必须确定一名技术人员,蹲在施工一线,坚持跟班作业,严格把关。工程每一环节特别是隐蔽工程部分,必须有包抓领导、监理人员、施工技术负责人验收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施工环节,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四、资金管理

1、各项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要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任何组织或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2、资金拨付需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进度情况,由施工单位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监理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责任领导审查签字后,报县财政审批拨付。

3、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程建设的物资、设备及材料采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定期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4、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作业费等,不得用于征地、地面附着物补偿、城市建设和景观、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等支出。

五、安全管理

1、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细化安全防范措施,施工现场必须有安全警示标志,有安全施工设施,有昼夜值班人员,严防各类不安全问题发生。

2、包抓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职责履行不到位,致使工程发生不安全问题的,按重大工作失误进行责任追究。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落的不实,导致发生问题的,承担全部责任。

六、工程验收

1、建设工程完工后要及时竣工验收,参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2007年水利部令第30号)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

2、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落实各项管护措施,保证工程发挥效益。

3、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务部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强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4、水务部门要加强项目档案管理,项目的相关文件、阶段性总结、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图片照片等资料要及时、科学归档保存,严格管理,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对工程考核、评估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七、管理利用

1、河堤治理、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成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县水务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管。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由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直接管理。

2、河堤治理工程建成后,按照省政办(1993)第3号《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第二十七条关于“整治河道新增可利用土地属国家所有”和“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开发利用”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对工程建设所新增恢复的可利用土地拥有使用权。

3、新增恢复的可利用土地由国土部门依法进行勘丈确权,并将该项土地列入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整理后,由县政府组织开发利用。

第7篇:浙江财经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浙财院[2004]183号文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加快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的步伐,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推进学校的新一轮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紧密围绕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战略;以完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建制的学科布局和为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打基础为导向、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为目标;以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学科为主干,积极扶植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从而推进学校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三条 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好省级重点学科,逐步向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迈进;建设好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力争达到现有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形成以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三大学科门类为主干,经、管、法、文、理、工相互渗透,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重点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下,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大力提高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增强为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三条 学校成立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学科建设工作。 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二十至二十五人组成,成员从本校教授、副教授和学校党政领导中遴选,其中教授人数应占三分之二以上。组长、副组长由学校党政领导担任。

学科建设的行政事务由分管副院长协调处理,学科建设涉及的学术问题由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重大事项由校长办公会或校党委会研究决定。

第四条 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的学科规划、申报、评估、指导和组织重大项目的工作。

第五条 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部,是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全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此外,学校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财务处、图书馆、公共事务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作为该办公室的组成成员,参与有关工作的研究和协调,并按所承担的部门职责做好学科建设的相关工作和服务。

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和实施全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负责制定学科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编制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负责学科建设经费的日常管理;组织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遴选;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并为重点学科建设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2、人事处 :参与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选拔,并负责其考核与津贴发放;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改善和优化学科梯队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广泛联系和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科建设。

3、科研处:制定科研激励政策,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对重点学科所承担的重大课题提供优良的管理和服务;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奖;组织和支持重点学科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4、教务处:支持和指导各重点学科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改革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努力提高重点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5、公共事务管理处:在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维护、更新、管理等方面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对重点学科予以倾斜。

6、财务处:为学科建设提供财务服务,保障学科建设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和按计划使用,并对经费收支进行财务核算和监督。

7、图书馆:负责学科建设中的图书资料建设工作,并为重点学科查阅资料提供优良服务。 学校其他各职能部门均应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学科建设工作。

第三章 重点学科遴选

第六条 重点学科的遴选,根据学科建设的现有基础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行坚持标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客观公正、滚动遴选等原则。

第七条 重点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设置,不分设二级学科的,按一级学科设置。

第八条 省级重点学科在校级重点学科中遴选,其办法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第九条 申报校级重点学科,应具备下列条件:

1、研究方向:有三个以上具有较好基础和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且其中有一个研究方向具有较为显著的特色和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

2、学科梯队:学科队伍的人员数量和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科带头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具有较强的学术骨干和后备力量。学科成员中,每个研究方向至少应有一名正教授(或研究员)和三名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的比例应达60%以上。

3、科学研究: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内的科研成果至少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以上;

②获得厅局级以上政府奖3项以上(排名第二以上); ③学科梯队成员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专著3部以上; ④作为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在核心期刊正刊上发表论文50篇以上; ⑤高级职称人员年人均科研经费,经济、管理及其他人文社科类0.5万元以上,理工科类1万元以上。

4、学术活动:近五年内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中担任有全国性学会会员以上职务,或担任有省级学会的理事,或本学科主办过省市级以上的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研究机构或大学的同类学科有稳定密切的联系与交流。

5、人才培养:学科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高、效果好,能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所培养的本科生质量较高,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6、实验室、研究机构建设和图书资料:一般应建有本学科的专门实验室或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图书资料室,实验室能经常投入使用,科研机构有经常的科研活动,图书资料室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具备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第十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程序:

1、重点学科的遴选在学校现有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周期结束后进行,中期增列工作于建设周期第三年进行。

2、各申报单位根据重点学科的遴选原则和条件,参照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向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提交《浙江财经学院重点学科申报表》和各种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原件备查)。

3、申报材料经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初审合格后,提交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其评审意见交由校长办公会审定。

4、审定通过的校级重点学科,由学校发文公布。

第四章 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

第十一条 重点学科分省级、校级两个层次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职责分工:

1、校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组织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和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规划;负责重点学科的备案和管理,并提供服务和指导;负责重点学科的中期评估及期满验收评估等工作。

2、各二级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本部门的学科建设工作。

3、各重点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本重点学科建设的具体组织领导和规划管理建设。学科带头人根据需要可以指定一名学科建设负责人,协助学科带头人处理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和一定范围内的经费管理工作,学科建设负责人应为该学科的方向负责人。

第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启动

1、省级重点学科在接到有关文件通知后启动建设工作。

2、经遴选确定的校级重点学科,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下达《重点学科建设通知书》。

3、各重点学科接到建设通知书后,由学科带头人组织拟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送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开始启动建设工作。

第十四条 重点学科的建设周期为五年,中期增列学科的建设周期为二至三年。

第十五条 重点学科承担的建设义务:

1、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应以为阶段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其中包括学科组自定的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等。

2、编制本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计划,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管好用好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其使用效果。

3、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科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学术梯队建设,推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4、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增加科研成果数量,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并积极争取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5、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6、积极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学术讲座,深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

7、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特别是让校级重点学科尽快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

8、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协调和管理。 第十六条 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管理

1、学校保证学科建设连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和持续增长,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设条件和人力、物力支撑。

2、学科建设经费由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编制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学科负责归口划拨的学科建设经费的具体管理。

3、学科建设经费的开支和报销按《浙江财经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考核

1、各重点学科对本学科建设情况分阶段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自查,其报告、下计划报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省级重点学科的中期检查及终期验收工作,根据省里统一安排进行。

3、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浙江财经学院重点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对校级重点学科进行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在中期检查中,对检查不合格的学科,暂停拨付下经费并责令限期整改。在终期验收中,评估为“不合格”的学科,取消其校级重点学科资格;评估为“优秀”的学科,给予学科梯队成员1万元奖励。

4、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完成后,需重新申报并经学校审批通过后予以立项;连续资助两轮且建设成效一般的,不再立项。

第十八条 奖励

1、为鼓励各重点学科尽早上层次、上水平,对成功增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A、B类)的学科,予以学科梯队成员特别奖励:

(1)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对其梯队成员给予10万元奖励。 (2)列为省级重点学科A类,学校对其梯队成员给予6万元奖励。 (3)列为省级重点学科B类,学校对其梯队成员给予4万元奖励。

2、学科梯队奖励经费由学科带头人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对学科带头人的奖励金额不得超过奖励经费的30%。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OO五年一月一日开始生效,解释权归校研究生部。原《浙江财经学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浙财院[2002]15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8篇: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安阳师范学院文件

安阳师范学院

关于印发《安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人文管理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安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二○○九年七月十三日

院政〔2009〕82号

- 1附 件

安阳师范学院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为了保证有限的学科建设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用好管好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从财力、物力上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保障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序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是指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来源

1.省教育厅下达的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2.学校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的配套、资助经费; 3.学校用于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4.学校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的其它经费。 第四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

1.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对象是已经确定为省级或校级的重点学科;

2.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必须在对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经费预算的基础上进行;

- 34(6)重点学科申报、评估论证费等费用; (7)其它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日常管理费用

日常管理费用含办公用品费、打印复印费、接待费、交通费等。其中接待费开支控制在下拨总经费的10%以内。

(8)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15%由所在院(部)用于与重点学科建设相关的费用支出;

(9)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不得用于土建、房屋装修、购置办公电脑、打印机、空调、办公桌椅柜等基本建设以及非学术性出国考察、个人补贴和劳务费等支出;

(10)重点学科经费的5%可机动使用,以上各经费比例原则上不得挪用。

第六条

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均应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办理采购、入库手续,作为国有资产统一管理,精心维护,合理使用。

第七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重点学科带头人负责,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由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财务处监督使用。财务处根据学科建设办公室的经费安排,设置账目,发放“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本”。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出须由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签字,3000元(含3000元)以上的支出,须主管校领导或校长签批。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报销必须符合财务规定。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出应按和项目进行归集和决算,向财务处报送,接受审计监督。

第八条

各重点学科应按向学科建设办公室上报: 1.当年资金使用情况明细表;

2.对下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安排的初步计划及存在的问题。 第九条

学校每年组织校学术委员会对各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根据检查考核情况决定下一的经费资助力度。对完成任务情况好的重点学科予以奖励。对完成任务情况差的重点学科,视具体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减少资助、停止资助、直至撤销重点学科资格。

第十条

对目前尚无重点学科的院(部),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划拨到各院(部)用于培育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学校此前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学科建设办公室、财务处负责解释。

- 7 -

第9篇: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222号

《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卢子跃 2015年11月24日

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按期竣工,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推进和服务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林水利、交通、工业、能源、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解决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配合做好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开发园区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

—1—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

第六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综合监管系统,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建设单位应当履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项目的筹划和建设,依法建立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设工期等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全面落实。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负责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的考核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指导建设单位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立功竞赛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八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约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一)农林水利项目,是指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水资源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增进农林效益为重点的流域治理、防洪排涝、水库及引水工程和其他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海洋渔业、沿海滩涂围垦、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等项目;

(二)交通项目,是指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为主线,以对外运输干线、市域重要通道和重点港口开发为重点的机场、铁路、公路、码头、航道、综合客货运枢纽和公交场站等项目;

(三)工业项目,是指以优化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临港装备和制造业、重大技

—2—

术改造、重大企业迁建等项目;

(四)能源项目,是指以保障能源供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的电网、电源、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及储运设施、城市燃气和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项目;

(五)城市建设项目,是指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快速路网、跨江通道、轨道交通、主次干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项目;

(六)社会发展项目,是指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的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体育、民政、风景名胜保护、保障性用房建设和社会服务保障及其他民生保障等项目;

(七)服务业项目,是指以加快服务业集聚,形成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科技信息、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八)其他项目,是指其他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引领性、带动性、辐射性的项目。

前款规定的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的,其总投资额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总投资额标准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总投资额标准可以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定期作出调整。

第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分为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是指列入上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续建项目以及拟于当年开工的新建项目。

重点前期项目,是指已经完成方案论证拟进入或者已进入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程序的项目。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标准和条件的项目,按照下列规定,于每年第四季度提出下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申请:

(一)中央和省、部属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市属企业投资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三)县级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3—

前款第三项规定项目的项目所在地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或者范围内的申请项目进行汇总,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园区管委会同意后,转报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申请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应当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说明、项目前期审批情况及下的投资计划或者前期计划等内容,并对申请材料所涉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事实,不得提供虚假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项目进行汇总,经征求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进行综合平衡,提出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的建议名单,编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申请列入国家、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遴选,经征求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按国家、省有关规定上报。

第十二条 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投资计划调整、不符合新的产业投资导向等情形的,或者因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完成并符合重点实施项目标准和条件的,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名单作出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管理制度,将已列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已处于策划、调研、论证阶段的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列入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管理。

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有关单位可以与重点建设项目同步提出申请。

列入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的项目,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标准和条件的,可以优先确定为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

第三章 项目推进

第十四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经批准公布后,由市人民政府与项目管理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市发

—4—

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指导和考核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前款所称项目管理单位,是指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确定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或者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项目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本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计划;

(二)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实施或者项目前期推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三)督促建设单位制定和落实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等控制措施;

(四)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推进情况或者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或者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重大问题;对难以协调解决或者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以报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依法落实项目法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设计变更、概算调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建设工期。

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统一进入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办理招标投标事项。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应当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设专门窗口,优先受理和安排招标投标工作。

重点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组织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进度、建设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合同履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指出、纠正发现的问题,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实施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

—5—

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稽察计划和方案,采取跟踪项目进展、开展现场检查、复查整改措施等方法,依法实施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从批准项目建议书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稽察。稽察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重点实施项目后评估实施细则,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情况、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

第四章 服务保障

第二十条 建立市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组织协调、帮助解决联系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建设项目中选择部分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施工技术复杂的项目作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项目,商市有关职能部门确定领导干部联系名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二十一条 建立干部挂职重点实施项目制度,协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协调、处理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实施项目中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协调市有关职能部门选派一批市、县级机关或者单位的干部赴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挂职。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施项目确定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组织重点实施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挂职干部,与项目所在地的镇(乡)人民政府、有关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建立基层联络组织。

基层联络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内部联系、沟通,通报施工计划、项目进度,收集建设项目周边群众意见;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社会稳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发现影响项目推进的重大问题或者潜在风险的,及时向同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代办经理人制度。代办经理人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代理建设单位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等相关手续,

—6—

或者协调其他相关前期工作事宜。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建设项目中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商有关职能部门选派一批市、县级机关或者单位的干部担任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

第二十四条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建设、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与服务工作,优化或者依法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审批事宜或者环节。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审批、审查或者评价事项实行并联办理。

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新增用地指标。

市统筹建设用地指标应当优先用于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用地需求。

第二十六条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优先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优先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信贷等多渠道融资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安、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实施项目施工现场、仓库等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消防等监督检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为重点实施项目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提供保障。

电力、交通、通信、供水、供热、供气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具体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活动的需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由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不予受理,已列入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的,由市发展改革行政

—7—

主管部门予以撤销;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三年内不得申请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项目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挂职干部、代办经理人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严重影响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开发园区包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科技城)、宁波保税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三十三条 国家、省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网

http://gtog.ningbo.gov.cn/art/2015/11/24/art_12963_6106.html

—8—

上一篇:灯塔党建在线答案下一篇:公司宣传工作总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