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通用8篇)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找文章,到]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XXX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2000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如冠脉造影、pTCA、血管内支架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类型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结直肠中心由原XXX医院全国知名的XXX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外科取人体软组织内金属异物是全国知名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为XXX医院分部,由六院主任医师兼任相应科室主任,实现“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质量”;中医科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的首批“示范中医科”;消化内科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各类消化道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放射介入科在人体脏器与疾病三维立体影像成像及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

科研攻关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设立独立的肝病实验室。近5年,共承担国家、市、区、XX集团、院级等课题近1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消化内科“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鉴定”。

市级课题9项XXXXXXXXXXXXXXXXXXX经市科委专家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3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投入,使学科的学术水平特别是在某一专业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学的中心。不同层次的医院学科建设目标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使之在整体或在某一专业技术方面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很丰富,但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等。基地是科研的依托,人才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3.1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医学重点学科的科研目的是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市重点学科是我市乃至我国医学科研的主战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许多突破主要出自这些学科;也是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前言阵地,国内的许多先进技术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学科主攻方向的选择是保证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问题。主攻方向应根据学科原有的基础、现有的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的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目标”,确保成效。

3.2学科建设的关键人物学科带头人乃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首要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同时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学科建设好坏与带头人的作用关系密切,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作用:①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培养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④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科建设筹措必要的经费;⑤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接班人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是学科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已证明上述条件的必要性。

3.3研究基地的重要性狭义的研究基地是指科研实验室,这是市重点学科必备的条件。所有重点学科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广义的研究基地包括临床和社区,这些都是医学研究的实践基地。这是基层医院主要依托,市级医院也需要这些基地。

3.4制度建设通过学科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4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篇2

1 医院战略管理与战略模式的概念

学科战略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医院建设发展的全局视角对学科所做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决策,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订和战略模式的选择[1]。学科代表医院在专业发展的高度和宽度,即技术领先的层次和学术影响的范围,因此,学科建设战略目标的制订,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医学科技发展的技术前沿和整体趋势,全面掌握国家医药卫生深化改革的政策要求,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结合区域医疗市场份额的划分,对自身技术力量、床位规模、设备设施、发展潜力进行研究论证,遵循愿景明确、定位清晰的原则,进行整体的战略决策[2]。战略模式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选择,是战略管理的行动保障。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长远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其中重点学科尤为突出。所谓重点学科,必须满足人才完备、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规模可观、服务优质、感召力强、注重协作等条件,是医院整体实力的龙头和支柱。因此,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4]。一是,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医院主体优势,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二是,有利于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全面调动各级医护人员的工积极性,形成医院建设发展的凝聚力。三是,有利于医院内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科学解决资源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有利于优质高效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战略模式

2.1 持续投入模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点学科的形成,常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和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医院在人才配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推动学科建设呈放大式发展[5]。某医院神经内科1987年被评为全军专科中心,30年来该医院持续投入近亿元资金,学科建设始终运行在快车道。该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设有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3个临床检验室,神经病理、基因诊断、神经免疫3个神经病学研究室,并有1个细胞培养室。该科自成立以来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98项,在国内首报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等,有11项临床和实验室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该医院医学影像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始终跟踪世界影像技术最前沿,640排CT、2.0TMR、PET-CT、ECT等设备均居国内领先行列,学科带头人被选为全军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军放射诊断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双主委,是军队医学科技领军人物,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等奖5项。

2.2 资源整合模式

综合医院学科门类多,发展快慢不同,规模大小有别。为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可以对医院现有专科人员、特色技术和医疗设备等资源实施优化组合,发挥其最佳综合效益[6]。资源整合不是单纯的“1+1”,而是构成新的数列与集合。对全院学科实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可打造出新的重点学科,实现效能的倍增。某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暨济南军区肾脏病研究所包含泌尿外科、血液净化科、肾内科3个临床科室,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实施“一条龙”流水作业式诊疗,肾移植总数近5000例,血液透析患者3万人次,肾活检技术覆盖4省32市63家医院,被推选为全国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单位、山东省器官移植学会主委单位。某医院急救中心是驻地“120”联动单位,共8辆救护车3个出车点,急危重症患者多,监护床位少。为解决学科发展瓶颈,医院将急救中心与重症医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推动了学科快速发展。

2.3 内外联合模式

基层医院或下级医院可以与国内外知名院所的重点学科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先进理念、优势技术和资金资源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在短时间内形成明显的地域优势[7]。某医院针对脊髓损伤多发的特点,成立了全军医院第一个脊髓修复科,是在国内外率先成立的以外科手段为主治疗脊髓损伤的专业科室,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展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技术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该医院创伤骨科、骨病科、脊髓修复科3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集约发展,在人才、规模、技术、科研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被评为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学科。某医院以消化内科为主体的全军肝硬化诊治中心拥有各类消化内镜近100台套,所开展超声引导下食道曲张静脉交通支硬化治疗、神经节阻断术、内镜下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等,技术辐射山东、河南等五省市,是中华医学会内镜培训基地,全军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与军内外90家各级医院的消化科形成稳固的内外联合关系,定期实行现场演示、远程会诊、教学培训,共享学科发展成果。

2.4 专业细分模式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学科细分呈现明显优势。医院可以专注于单病种,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以优势专业技术为基点,把学科进一步细化,分别做大做强,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是重点学科发展的又一战略模式。某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成立,建科7年4次扩大病区,现展开床位80张,平均住院日低于8 d。科室成立后,迅速开展三大类10项特色手术,特别是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甲状腺微创手术在国内形成良好影响力,综合效益成倍增长。全军优生优育中心在原来妇产科基础上,细分为妇科、产科和生殖医学中心,年收入由原来3000万元增加到过亿元,医疗工作各项数质量指标名列医院前茅。尤其是生殖医学中心作为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建立的不孕不育症诊治及辅助生殖医学重点学科,完善了门诊、实验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学科体系,能够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冷冻、冻融胚胎移植、睾丸或附睾穿刺取精,以及优生优育领域胚胎移植前遗传病诊断、人工授精等技术,学科在军内外获得较高声誉。

2.5 中西医结合模式

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特色是生命,方向是灵魂[8]。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坚持中西医结合在综合医院有独特优势,病源广,专业细,科研平台高。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关键在于医院的引导和学科战略模式的正确选择,尤其要注重特色形成和方向明确,以规避院内无序竞争。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上,某医院形成五大学科特色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诊治、肿瘤诊治、肾病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和训练伤防治。益气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痰软坚散治疗恶性肿瘤,清热化湿凉血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伤,清利化瘀健脾益肾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清肠扶脾法治疗结肠炎等,在临床诊治、科研课题、成果转化、院内制剂、保健养生、对外宣传等方面,均发挥了品牌优势。该医院全军肝硬化诊治中心和军区肿瘤研究所开展的“淫羊藿甙抗放射损伤和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及相关疑难问题的研究”“复方汉己冲剂防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疗效的研究”分别获得省部级高层次奖项,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军中医药先进学科。

2.6 接收引进模式

某医院利用军队医院调整整编的时机,直接接收或引进一个学科和一个技术团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本地域的优势学科。该医院接收全军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后,在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小儿心脏外科技术水平获得迅猛发展,目前已在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先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肺联合器官移植、婴儿心脏移植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2.8 kg低体重婴儿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对体重1500 g早产儿实施Switch手术,出生11 h新生儿成功实施大动脉转位调转手术。该科室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10余项,被军区授予“科技创新模范科”荣誉称号。

3 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的作用

3.1 履行宗旨与满足需求相统一

医疗卫生行业是公益性事业,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还承担抢险救灾等突发性宗旨任务[9,10]。因此,确立重点学科适宜的战略模式,可以紧紧把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密切关注疾病谱的变化[11],瞄准国内外医学技术发展前沿,凝炼学科攻关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3.2 把握机遇与持续管理相结合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行业进入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基本医保全覆盖,支付方式多样化,“以药养医”问题的逐步破解,对医院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2]。某院作为全军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试点单位,圆满完成评审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在医院迅速掀起学科建设精益化质量管理的新高潮,建立健全816项规章制度,制订了1200项各专业科室技术操作规范,并在部分科室组织了标准化医疗试点。组织编印了《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卫生战备应知应会》《医务应知应会》等6本手册,使医院管理更加有章可循,科学规范。同时,医院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实施精益化内涵质量管理,优化流程,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学科的最佳配置。研究制订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建立起门诊排队叫号、分诊和银医一卡通系统,新建了高清远程会诊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全院各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医院和科室综合效益率大幅度提升。

3.3 人才梯队与科研能力相促进

重点学科战略的选择,学科带头人是关键,人才梯队是根本,科研能力是标志[13,14]。医院坚持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优先保障,充分激发内在动力,更加注重外在引力,努力提高科研层次,实现重点跨越[15,16]。某院建立300万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金,选拔24名人才培养对象,与7名院士、20名全国全军知名专家签订带教协议。每年择优遴选15名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充分利用军区唯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吸引人才,目前在站博士后近60名。近年来,医院有1人荣获“中国医师奖”,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1人荣获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求是”奖。同时,医院建立健全了《科研创新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科研管理规定,设立学科发展奖、科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等6个奖项,大力提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盘活用好高层次科研资源,创办中华系列专业杂志,成功申报国家、军队重大课题50项,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68项。

3.4 质量提升与安全管控相支撑

质量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安全是学科发展的保底工程[17]。学科的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实施三级监控,加强全层督导。首先是科室质量管理的控制,负责年度计划制订,组织自测自评,督导履职尽责情况,分析质量数据,查找缺陷隐患。第二级是机关职能部门质量管理的控制,将各层面质控信息进行总结,实行进行反馈。第三级是院级质量管理的控制,对质量结果进行分析评议和综合评价,进行质量战略管理,进行管理决策。三级质控有利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利于对医疗安全缺陷隐患的层级监控、现场解决、持续改进,能够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组成“我的安全我负责,科室安全我有责,全院质量安全人人尽责”的无缝网络,使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在质量安全管理实时互动,形成全院齐抓共管学科质量安全的良好格局[18]。

3.5 服务改进与品牌铸造相推动

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规模、设备等硬件条件上,更体现在优质服务、文化品牌等软件表现上[19]。综合医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技术、作风、纪律、信誉等特点,积极进行服务改进,铸造品牌优势[20]。某院本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汇集民智、宣传推介”的原则,在院内外广泛开展医院院风、院训、院徽和形象语征集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学科”“我与医院的故事”征文等系列活动,营造关注医院学科、热爱医院学科、展示医院学科的氛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打造“为军爱民医院”为切入点,走入贫困山区、走到偏远农村、走进城市社区,定期组织巡诊义诊、免费体检和送医赠药活动;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同时,大力宣扬重点学科及科主任等一大批“名科”“名家”“名医”,使医院重点学科和专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成为医院的“名片”“代言人”。这些活动开展,从不同视角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医院重点学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铸造了医院的良好招牌。

4 讨论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占医疗卫生资源主导地位的大型综合医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明确要求,公平可及、群众受益是深化医改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施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收入分配、人事编制、医疗监管等方面全面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分级诊疗机制,加强层级人才培养,确保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型综合医院只有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效能,才是推动自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根本途径。医院管理要素多元、相互关联,只有紧紧把握学科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把质量意识、资源统筹、技术创新、人才提升、效益优化等医院管理的内涵牢牢聚焦在重点学科发展上,才能保证医院建设整体推进、聚能增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大型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的研究应用,目的就是遵循需求原则、效益原则和适用原则,在国家医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真正体现医院的公立公益性质,科学适度控制规模,不断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倡精确医疗和个体化诊疗,严格管控药占比,合理降低平均费用,真正让患者放心满意。因此,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应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长远建设与当前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以患者的健康需求为着眼点和出发点[21]。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划来源于临床,归于临床,与国家和军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按每5年确定3~5个重点学科建设来规划,有计划的在人员、资金、设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支持,重点扶持,提升学科层级。在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管理中,明确学科主攻发展方向,理清战略思路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前提;强化人才队伍,打造精尖技术是学科建设发展的根本;加强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助推力。同时,医院各学科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学习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运行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激发每一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所有学科全面发展,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大型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主要包括持续投入、资源整合、内外联合、专业细分、中西医结合、接收引进等。选择科学合理的战略模式,可以使重点学科履行宗旨与满足需求相统一,把握机遇与持续管理相结合,人才梯队与科研能力相促进,质量提升与安全管控相支撑,服务改进与品牌铸造相推动,更好推动医院建设发展。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篇3

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水平、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关键,也是保障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水平、学术地位及在医疗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完善的学科体系,特色的学科方向和科学的学科管理,是医院在新医改形势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加强医学科研实力,拓展医疗市场份额,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促进医院的快速、健康地发展,创建品牌医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认清医院当前现状

近年来,我院通过系列措施和手段以及全院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嬗变,顺利渡过了生存期、成长期,现已进入到关键的发展阶段。表面看来:业务收入、门诊人次、住院病员数等均有了大幅的增加,各项指标年年创新高,医院规模上了一个档次,美誉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精神科、心身障碍科、老年精神科等专业科室已在我市形成优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灾后重建后,全市几家大中型医院的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在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上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综合科专业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发展上我们将面临着重大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二、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方向

医院的发展不在于单纯做大、做全,而在于如何培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各家医院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门类上齐头并进处在同一水平,即使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难免有劣势和弱项。因此我们应独辟蹊径,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这些优势学科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和依托,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门类、结构、比例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和后劲,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院要以今年的国家三甲医院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明确“精专科、强综合”的办院方针,以重性精神科、康复科、心身障碍科、老年精神科等重点科室为龙头,促进和推动相关学科及辅助科室的发展。

三、注重专业学科队伍人才培养

学科带头人、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中首要因素, 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要求不但要具有相应的学历,更重要的是具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因此,要求学科带头人不仅是本学科领域的名专家,而且在团结和敬业精神方面为人楷模,精于管理,敢于管理,是优秀的管理者。对于专业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可通过“内引外培”逐步建立,新专科主要通过引进,老专科重在培养提拔。要引进与培养并重,引才与引智并举,采取“带”、“送”、“引”的方法。“带”,即靠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带出一批技术骨干,通过老一辈专家传帮带,中青一代的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强力进取和勇于创新,才能在学科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送”,即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的联系,争取技术援助,医院每年选送一批业务骨干到这些医院进修学习,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及医院管理,引进适合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带动医院整体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引”,即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邀请省内外大型医院的知名专家定期来院做专家门诊或会诊和教学,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总之,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引进,使学术梯队渐趋合理。

四、加强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4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院近年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科学规划,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四个到位

1.1 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 按照湖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医院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科学规划:1997~2000年每年建立1~2个重点专科,2~3年建立一个省级重点专科,到2000年底建立8~10个市级重点专科,2~4个省级重点专科;2000~2003年实施“210规划”(2个省级、10个市级);2002~2007年实施“420规划”(4个省级、20个市级)。

1.2 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下设创建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内),在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医务科、科教科、人事科、修建科、宣传科、教办、设备科、财务科、病案科、质控办、统计室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临床科主任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副主任和护士长任成员,各科室确定一名资料员,对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院形成了重点专科建设三级网络管理。

1.3 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 实行四优先: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1.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基金,并按省级6万元、市级2万元、院级1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从2001年起还增加了创建重点专科的外出学术活动指标,同时对创建重点专科的科室提高效益分成比例,省级增加5个百分点,市级增加2个百分点,院级增加1个百分点。医院每年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1.4 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到位 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杂志、宣传专栏、标语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使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利用医院的各种会议、文件、简报、黑板报向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创建重点专科的目的、意义、任务及方法。使全院职工特别是重点专科职工积极的、自觉的投身创建工作中来。精心组织,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推进

2.1 以人为本,构筑人才建设平台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源泉。特别是象我院这样建院时间较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在十堰医疗市场站稳脚跟,并有一席之地,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专科建设的首位,以此为基础,构筑人才建设的平台。

2.1.1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对研究生到医院工作的,医院首先分配一套住房,硕士、博士分别给4万元、10万元的安家费;课题启动资金,硕士、博士分别为3万元、5万元。近几年来,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继加盟医院。王家宁博士受聘医院后,医院为其成立了临床医学研究所,配备了3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为其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临床医学研究所与生殖医学研究所强强联合后,在基因搭桥、转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为干细胞研究奠定了基础。

2.1.2 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改善知识分子住宿条件,使460名各类专业人才喜迁新居,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对学科带头人实行月固定津贴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医院,一展所长。

2.1.3 建章立制,培养人才 通过举办院内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和在职学习、脱产学习、进修深造、委培研究等途径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台了《外出进修学习管理办法》、《委培研究生管理办法》、《人才建设135工程》、《关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关待遇的规定》、《关于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生待遇的规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全院职工学习氛围浓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目前,我院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110多人,中级职称360多人,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50多名,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阵容强大的人才队伍。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先后有美国犹他州大学约瑟夫教授、意大利BOSCO医院的卡罗博士、武汉大学医学院袁先厚教授等10余名国内外专家应聘医院担任学科顾问,一批享誉国内外知名专家受聘我院,为医院发展积蓄了强大 的智力资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2.2 突出双新,形成特色优势 医院以开展双新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了双新奖惩办法,每年对获得双新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重奖,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院重点专科建设呈现出可喜局面,46个专业80%以上科室达到了市级重点专科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达到了省级重点专科标准。重点专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了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了人民医院特色的医疗优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一枝独秀,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候审单位之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骨科在全市成功地开展了首例DICK手术治疗腰段脊柱骨折、脊柱侧弯矫形、引进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每年主持400多例高难手术,无1例出现并发症;消化内科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卓有建树,使该科成为享誉周边地区的特色专科;神经外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还成功开展了脑干肿瘤、斜坡肿瘤、松果体区肿瘤、动脉瘤夹闭等高难手术,其中,他们为出生仅56天的婴儿施行的颅内肿瘤显微全切除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年龄段的空白;神经内科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开展了神经介入超早期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在巨大脑出血治疗上成功开展了急诊CT定位下微创穿刺碎血抽吸术;口腔科在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牙周粘膜病、口腔颌面外科等方面均有明显实力;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成功地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和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医科名医汇集,有两名专家被评为十堰市十大名中医,开展的中医肝胆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妇科病处于领先地位,年门诊量高达3万多人次,享誉车城;传染科在肝病治疗上疗效独特,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吸纳了四面八方的病源;泌尿外科开展的前列腺电切气化,超声科开展的微波治疗肝癌,病人不开刀就得到治疗,领先国内水平;急诊科承担着十堰市急救中心的重任,拥有强力的院前、院内急救队伍,建立起了现代化的120调度指挥中心,并开展空中急救服务,使120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3 科技兴院,医疗科教齐头并进 根据自身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差的特点,确定了以科技进步带动医疗业务发展的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医院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医院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十堰市人民医院科技创新的决定》,明确科研的申报程序,确定课题主持人的职责任务,重奖有功人员,仅2001年,就兑现科研成果、论文及双新奖励资金1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医院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每年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400篇以上。生殖医学中心张昌军教授已有3项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由神经外科主任戢翰升教授主持的《亚低温脑保护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荣获省卫生厅、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余锋教授的《超声引导下微波与低渗热凝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强国际医学交流,先后与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医疗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签订国际医学合作交流意向20多项,使我院的医疗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与中国医学基金会联合建立了中国医学基金会中西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多期新技术培训班,得到了中国医学基金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为祖国的西部开发培养了急需的医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建有10个硕士带教点,导师17人,已毕业及正在带教的硕士生共计22人,2002年郧阳医学院医疗三系的成立及附属医院的获批准,标志着我院理论及临床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汇报材料 篇5

重点专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县人民医院位于龙泉镇府东街,占地面积26.32亩,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医院。现有在编职工 128 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2人。全院开放床位12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25个、行政后勤科室13个。

自2012年新医院运行以来,全院职工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精神,从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扩宽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益入手,狠抓医院环境建设、医学人才培养、医疗设施改善、医技设备引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医院年门诊约22315人次,住院病人2548人次;年手术446人次,各项业务质量指标均达“二甲”医院和“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规定的标准。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院近几年来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四个到位

1、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

按照市卫生局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科学规划:2012—2016,每年建立1-2个重点专科,每1—2年建立一个市级重点专科,到2016年底建立5—8个县级重点专科,2—4个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制订了重点专科发展规划,重点专科发展管理制度。

2、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下设创建办公室(设在医务科);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院办公室、财务科、设备科、统计室负责人为成员,对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院形成了重点专科建设三级网络管理。

3、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

实行四优先:重点专科优惠政策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1.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基金,对重点专科开

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成本比普通科室优惠25%。从2013年起还增加了创建重点专科的外出学术活动指标,同时对创建重点专科的科室提高效益分成比例,医院每年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4、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到位

利用电视、报纸、专栏、标语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使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利用医院的各种会议、文件、简报、黑板报向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创建重点专科的目的、意义、任务及方法,使全院职工特别是重点专科职工积极自觉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

二、精心组织,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推进

1、以人为本,构筑人才建设平台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源泉。医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专科建设首位,并以此推动重点专科建设的步伐。

(1)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医院出台了分配制度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重点专科建设科室倾斜等政策,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对学科带头人加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重点专科的医务人员在同等条件下职称晋升优先;对科室建设名列全

院前列的科室负责人或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考察、参观、学习的机会,主动及时地解决业务骨干的各种困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医院,一展所长。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来,医院无业务技术骨干外流。

(2)建章立制,培养人才。我院出台了《外出进修学习管理办法》、《参加学术活动管理办法》,通过举办院内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和在职学习、进修深造、短期培训等途径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院职工学习氛围浓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了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目前,我院共有高级职称专业人才12名,中级职称42人。同时,我院还积极开展每周一次的继续教育大讲堂,推广国内外领先技术,提高医疗队伍的技术水平。

2、突出新技术,形成特色优势

医院以开展新技术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了奖惩办法,每年对先进科室和个人进行重奖,调动其积级性。相关科室都把省人民医院在我院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当着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院地合作,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业务,推动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通过多年努力,全院重点专科建设呈现可喜局面。心内科通过完善实验室检查,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进行溶栓治疗,使

20例急性心梗患者康复出院;妇产科开展的无痛人流,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病人的流失。骨科通过请进来的办法解决了由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造成的髋关节、腰椎骨折病人及时就诊;把儿科从内科中独立出来,完善了儿科的整体建设,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早产儿的抢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普外科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感染科按照传染病设置标准,独立设置病区,担负全县传染病的诊治,形成独特专科特色。检验科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化学发光仪等先进设备十多台,开展了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分析、脂类全套(包括载脂蛋白、脂蛋白a等)等 多项检验项目。药剂科建立严格的特殊药品、效期药品管理措施,严格执行核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药品采购、保管、领发、账物专人负责,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保证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各项技术指标达标。放射科开展了胃肠气钡双重造影。

重点专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了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根据专科建设方向,制定本专业技术规范、指南、研究、开发通用的临床适宜技术。

3、科技兴院,医疗科教齐头并进

根据自身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差的特点,确定了以科技进步带动医疗业务发展的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医院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医院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明确科研项目的申报程序,确定课题主持人的职责任务,重奖有功人员,仅2013年以来,就兑现科研成果、论文及先进科室及个人奖励资金5万元。加强与省人民医院、忻州市人民医院学术联系,与山西省人民医院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经常请省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专家来院讲学、手术示教、临床查房。

4、完善硬件,环境设备日新月异

为使患者享受现代医疗服务,保证重点专科建设需要,医院投入巨资,先后引进配置了万元以上设备80余套,新设备以诊断准确、方便快捷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满足了临床、科教和患者的需要。医院不断地改善诊疗环境,新建了儿科、中医科、病理科、碎石中心。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的同时,医院的业务收入增幅也逐年递增。

5、专科文化建设

我院高度重视科室的精神文化建设,我院通过在5.12护士节期间组织的技能比赛和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对职工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 6 的观念,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医院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构建“医院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的和谐医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院在重点专科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追加措施,改进服务,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更具体,以对党、对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快重点专科建设的步伐,力争建成一批有影响、有潜力、有市场的、有特色的重点专科,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篇6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医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74年8月,前身为中医进修学校,1979年7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武胜县中医进修校更名为武胜县中医院”为全民所有制,隶属县卫生局领导。1998年5月达到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2002年11月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是我县社会保险医疗、人寿保险医疗、交通事故抢救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三十年来,经历届校长、院长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耕耘,特别是在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修建了住院大楼、门诊综合大楼、洁净手术室,使医院面貌换然一新,诊疗环境得到了改善。目前占地22亩,建筑面积21675m2,业务用房13500m2,固定资产2500万元,在岗职工200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7名,主治医师52名,四川省名中医1名,广安市名中医2名,县名医名中医14人。

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骨伤、针灸、理疗等15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医院先后发表论文论文170余篇,其中国家级50余篇,省级100余篇。先后取得了市、县科研成果十多项,《骨碎补汤治疗小儿生长性骨关节疼痛》获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肾综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OPA-K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 1

别获二等奖,《再障生血汤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秘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分别获三等奖。

医院先后投入巨资,购进了日本岛津全身螺旋CT、500毫安遥控摇篮X光机、CR数字摄片机、C形臂X机、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乙肝DNA检测仪、红外乳腺诊断仪、三维电脑腰椎牵引床、麻醉机、呼吸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电视腹腔镜、等离子前列腺电切镜、膀胱镜、监护仪、综合抢救床、自动洗胃机、微量输液泵、电脑肛肠治疗仪、婴儿暧箱、蓝光治疗仪、中药煎药机等100多台件大中型诊断、治疗设备,使医院综合实力、竞争能力、诊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承担了全县80万人口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医疗、保健、急救任务。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三、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或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或县中医药的发展。

四、重点专科建设措施

(一)健全专科建设组织领导,纳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重点专科建设提供组织、制度、物质保障。

医院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明确针灸、推拿、骨伤、肛肠为中医特色重点专科,2008年6月成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职责与措

施,下设办公室(医务科兼)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制定专科建设3年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将专科建设纳入“十二五”医院发展规范,稳步、持续推进专科建设。

(二)科研方面:

要求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每个重点专科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在建重点专科建设期间内完成县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三)科室建设:

重点专科骨科,病床建设达20-50张,骨科执业医师达9-10人,每年引进本科生1人,同时计划引进研究生1人。护士达10人,每年引进护士1人,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达每年4次以上,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有门诊专科诊室和辅助检查室。

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病床建设达20-50张,骨科执业医师达10-12人,每年引进本科生1人,同时计划引进研究生1人。护士达15人,每年引进护士1-2人,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达每年4次以上,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有门诊专科诊室和辅助检查室。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针灸推拿科病人由现在的2万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门诊骨科病人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医院重点专科肛肠科病人由现在的8000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7、收治急、重、疑难病所占比例>30%。

8、住院病人每年以30%递增。

(五)医疗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时按质完成病历书写,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带来服务。

天津市安定医院建设重点 篇7

目前, 天津市安定医院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 是亚洲最大的独体精神专科医院, 它的建筑以“低碳、智能”的特色, 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低能耗建筑十佳设计之一, 并入选了《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设计实例精选》一书。

正如该项目负责人所言:“科学的精神专科医院设计手法和低碳节能的建设理念再辅之以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是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

科学的精神专科医院设计手法

天津市安定医院迁址新建项目是天津市政府在2006年投资32161万元进行建设的, 历时3年, 于2009年10月18日正式启用。项目总占地面积41332m2, 建筑总面积78500m2, 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分地下1层, 地上6层, 建设总规模1220张病床。建成后的新医院外型极富现代感, 亲和而具有雕塑感的建筑组合与自然和谐统一, 成为海河之滨的新景观。

*多功能设计——针对专科特色

在内部环境设计中, 医院除了遵循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使主要房间均能直接对外通风、自然采光, 创造出绿色的就医环境之外, 针对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特点, 医院为避免加重轻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 分别设置了重性精神疾病和轻性精神疾病两个独立的病区, 使就诊者进入医院后, 并不会感到压抑。

此外, 医院还为患者开辟了大面积的活动空间, 在空间内不仅安排有绘画、乒乓球、报刊、卡拉OK等文娱活动, 还设置了简单的炊具, 让患者自己动手制作蛋糕等简单食物, 增强自理能力。在病房方面, 医院设置了普通、高级病房供患者选择, 独立盥洗室, 洗手间、淋浴间一应俱全, 同时窗户将采用防撞玻璃保护患者安全。病区外, 接待室、配餐室也是为患者服务, 和老院比, 新的安定医院环境大大改善。

*多通道设计——通道使用明确

新医院更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门诊诊室为医生开辟了一个逃生通道, 每间门诊均有前后两个通道, 一旦有危险情况, 可从后通道离开, 避免患者因突发躁动而伤及医护人员。此外, 医生办公桌上还设有紧急呼叫按钮, 按下按钮, 安保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可立即赶到。

洁物与污物也设置了不同的运输通道 (包括走廊、电梯) , 使洁物、污物按照一定输送线路图运行, 可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多区域设计——区域功能明确

检验、功能等医技检查科室设置在大楼的中间三层 (门诊楼上) , 可实现门 (急) 诊患者、重轻性住院患者等距离共享有效资源, 体现实用功能。

职工图书馆、职工食堂、职工之家、职工健身娱乐场所均设置在A区的三四层, 位置设置相对集中, 可为职工提供多种休闲学习娱乐选择。

*多防护设计——防护目的明确

重性精神病住院病区内的玻璃窗全部采用三层夹胶防爆玻璃, 改变了以往国内精神专科医院通用狭窄条状窗户的现状, 实现病房采光好, 通透力强, 配以不锈钢材质百叶窗, 便于通风, 使住院患者舒适度提高。

住院病房护士站的左右两侧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和住院患者阳光活动厅, 方便护理人员透过宽大的玻璃窗监护患者情况, 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专门设置的发泄室, 四周墙壁采用软体建材依附在墙体上, 在患者躁动时, 可防止患者自伤、自残、意外伤及他人情况的发生, 确保患者安全。

设计为落地玻璃窗和玻璃门的吸烟室, 可便于护理人员监护。在专供住院患者定时吸烟之用的同时, 可避免因患者吸烟不当而引发的不安全隐患。

低碳节能的医院建设理念

天津市安定医院另一个建设亮点就是低碳节能。据介绍, 医院在建设时, 一方面在公共场所全部使用具有节能功效的灯具外, 另一方面还积极与设计单位配合, 通过采用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保温材料, 断桥隔热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屋面保温, 立面遮阳等措施, 对绿色医院理念进行积极诠释, 使项目建设始终突出绿色环保理念。

其中, 该项目采用的地源热泵热回收系统与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更是突显了建筑的节能特色。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提供采暖和夏季制冷功能, 同时利用地源热泵热回收系统与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相结合为医院提供全年生活热水。

据了解, 项目通过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地埋管地源热泵采暖空调系统, 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措施, 可达到60%的节能效果。

为肯定该项目取得的积极成果, 国家财政部和住房及城乡建设部支持它再生能源示范专项资金628万元, 天津市建委奖励该项目墙改基金500万元。

医院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

*安全门禁系统

安全门禁系统是一种对通道进出权限的管理,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微机实时查看每个门区人员的进出情况。新院每个病区的大门、每个护士站进入病区的门, 均设置了安全门禁系统, 实现了病房安全管理。

*护理监控系统

护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镜头、云台等) 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 使其防范能力更加强大。设置在每个病区护士站的护理监控系统, 可以覆盖全病区的每一个病室, 每个护理班次设专人监看监控屏, 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护士巡更系统

护士巡更系统的设置是根据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 为确保住院患者夜间安全而专门设置的。夜班护士通过手持巡更器, 按规定时间, 在一定点位的接触读取信息, 完成对整个病区内病室的巡视任务, 而巡更系统内存储的信息会收集到电脑内, 并可读取、打印。此系统在对职工管理更加细化的同时, 还体现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排队管理系统

排队管理系统的应用, 可实时提供医生服务和就医患者排队的动态信息, 在规范门诊就诊秩序、优化服务和工作环境的同时, 可以使就医患者和医生情绪得以放松, 减少工作失误,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公平与可及。

*HIS、LIS系统

HIS系统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 并满足所有授权部门的功能需求, 还可实现无纸化办公。

LIS系统为医院检验系统。LIS是HIS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将检验的实验仪器传出的检验数据经分析后, 生成检验报告, 通过网络存储在数据库中, 使医生能够方便、及时地看到患者的检验结果。

*综合布线系统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篇8

心脏外科

孟旭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第九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分会常委、瓣膜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微创心外科协会理事、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北京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北京高级卫生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际合作评审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他擅长治疗瓣膜病、冠心病、房颤及多种心血管外科疾病,尤其在心脏移植手术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立忠医生:现为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五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常委兼副总干事、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库成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医疗救助顾问团成员、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擅长诊治各种疑难复杂性心脏病,如复杂性先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严重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或腹主动脉瘤等。

心脏内科

周玉杰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美国心律协会会员(FHRS)。他擅长应用药物及介入疗法治疗冠心病,尤其擅长应用药物及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

吕树铮医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局老年心血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研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我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在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疑难性心脏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

马长生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他是我国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曾应邀到国内300余家医院进行指导教学工作,擅长做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及心脏内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尤其擅长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

小儿心脏中心(北京市儿童心血管病中心)

刘迎龙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国家科委科技成果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求医问药》杂志顾问。他擅长诊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三尖瓣下移等疾病。

金梅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心血管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北京市介入治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国际先心病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妇幼卫生专家组成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市及朝阳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专家。她从事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近30年,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她还擅长诊治神经感染、神经免疫性疾病、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缺血缺氧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

血管科

陈忠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他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有深厚的血管外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胸外科

区颂雷医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外科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肺癌专业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他擅长做肺癌切除术、胸腔镜手术、纵膈肿瘤切除术及肺移植等手术。

张志泰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擅长诊治各种气管及支气管疾病、先天性肺部疾患、肺动静脉瘘、肺发育不全及食管狭窄等疾病,尤其擅长肺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及肺移植手术。

呼吸内科

刘双医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呼吸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她擅长诊治各种心肺血管疾病、复杂性呼吸内科疾病及严重感染。

上一篇:奥鹏教师教育网作业下一篇:玩雪的小学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