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汇报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汇报(精选8篇)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汇报 篇1

通过对中国电信公司的认识学习,我们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参观实习丰富了本人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本人观察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实习就参观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等作以总结。

一、实习单位

1、实习单位:

中国电信(分公司)

2、公司概况: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成员单位包括遍布全国的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包括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进行国际电信业务对外结算,开拓海外通信市场;经营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广告、出版、设备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设计施工等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经营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年 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同年 月,在原中国电信133、153号段的基础上,189号段正式启用。

二、认识实习内容

1、企业认知:中国电信发展路径、中国电信的竞争优势、中国电信的经营理念、中国电信的战略目标、中国电信企业文化。

2、必备能力:学习力、执行力、沟通协调力、创造力、情商。

3、工学关系:找准目标,不懈努力。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自己了解了通信专业的基础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闻,明白了一些通信设备的简单原理,也明白了目前该行业的最新发展,把平时书本的知识应用在了实践中,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财富,另一面自己也看见了自己的不足,还需要努力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多请教老师,和有关人员,通过各个渠道学习和了解通信工程的有关知识。

通过实习,我才有了机会去面对着专业性人员,听着他们对专业性的讲解,这些都很有助于我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与实际相联系,这些都很益于我在以后的工作。通过实习,让我体会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对电信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了解这些企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学习这些企业组织和管理知识,巩固了所学理论,培养了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增强了我在电子信息方面的学业背景和对本专业的热爱。

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自我定位: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技术研发人员。其职业通路为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2)产品销售人员。其职业通路为销售助理→销售工程师→销售(市场)经理;

(3)一般工作人员。其职业通路为职员→主管→中高层管理人员;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汇报 篇2

大家好!

我来自于北京教科院附中, 首先感谢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共同探讨智慧教室的有效推进。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袁院长的精彩培训, 从理论到实践, 深入浅出, 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向, 坚实了研究信心。感谢袁院长的指导, 同时也感谢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给我们搭建的交流学习平台, 让我们虽身处在两个城市, 但都为同一个研究目标而努力。下面我就从管理层面将朝阳八校“电子书包双课堂”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介绍, 不是什么经验, 主要是一些做法,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示。我汇报的主题是:八校联合探索“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14 年3 月, 朝阳区八所学校 (北京教科院附中、中旅附中、劲松一中、劲松四中、八里庄三中、第十六中学、高家园中学、团结湖三中) 正式启动了“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参与项目研究从启动就出现了“四多”的特点, 即多层面、多类型、多方式、多途径。

多层面———学校类型多样, 有农村校、城市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纯初中校、完中校;有区级示范校, 也有一般学校。

多类型———教师多学科: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多类型:年级优秀学生、全班学生, 有选取走读学生, 也有选取住宿班级学生。

多方式———E本研究和电子账号推进。

多途径———校内不同学科教师间进行设备功能软件的实施功能运用挖掘, 校际同学科教师间进行实施有效策略研究。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探索不同学校如何有效实施的方法与策略。智慧教室在学校的实施研究, 我们并不是首个, 但在朝阳进行联合推进却是第一个。因此, 我们更注重联动推进的有效做法。并明确了项目研究策略:联动推进发展, 展示促进提升。通过朝阳八校联合实践研究, 寻找有效的实施策略, 为推广普及提供方法指导;通过校际间教师阶段研究展示交流, 不断推进教师的深入实践, 完成项目研究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为保障推进工作落实, 项目确定了研究落实方式:牵头校制定阶段实施方案或计划, 各学校围绕计划要求进行研究推进。从项目的推进实施, 牵头校的作用起到了项目推动功能, 如:启动时与公司商议设备的购置项目、功能, 研究落实后将基础设备需求进行八校通报和项目预算资金上报申请, 启动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在牵头校进行集中解决后再分别下到其他各校进行问题排查和解决;实施中, 先对牵头校教师进行软件使用集中培训, 将教师听取培训后的问题内容进行集中反馈研究, 修改培训内容, 完善培训重点, 确保更多问题不在多学校形成。同方专业技术团队定期将各校的实施情况进行收集, 将推进中的好的经验及时进行推广, 将问题在牵头校中进行分析解决, 找到解决的具体策略后进行推广, 确保了问题不积累, 经验得到有效推进的作用。也体现出以点带面, 便于管理的推进作用。

研究中确定了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基于“知好乐教育云”网络服务平台, 构建教育资源深度共享机制, 创建新型教师教研模式, 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满足学校“教育优质持续发展”, 同时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更希望能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找到一条促进普通中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 项目研究经历了分层培训过程 (头脑风暴) →策略实施过程 (启动实施) →展示交流过程 (实验教师摸索实践) →发展深入过程 (常态运用) ,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0%的实验教师进行了展示交流, 4 名教师荣获国家级课例评比二、三等奖。各个项目校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 形成了互相学习, 共促提高的发展共同体。项目校的研究实践推进, 使实验教师不仅尝试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也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促进作用, 更深入地深思考信息技术背景下“电子书包双课堂”对教与学的有效促进。下面从项目意义、实施基础、实施策略、模式探索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一、项目意义———充分认识项目实施的意义

“双课堂”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课上教学与课下学习、交流和探讨融为一体。课前, 学生借助“知好乐教育云”和“电子书包”搭建的虚拟课堂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上教师重点就学生自学时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探讨和引导;课后教师将知识拓展环节则再次放到虚拟课堂上,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互动。

过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师生的交流环节中只能提供给个别学生的问题发言机会, 难以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及时互动和问题了解。而借助“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功能,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同时学生之间可以就发言内容进行在线点评, 教师则可以当堂展示并点评每一个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成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学生受关注的心理, 进而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成就感。突破了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及时互动性。所以说“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为高效学习和优质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由于及时性、个性化的学习推进, 让教师更多更快捷地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与研究, 更加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关注,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实施基础———重点进行四方面的分层培训

为了使新事物能够尽快为大家所了解和接受, 保证项目的扎实推进, 从项目筹备启动阶段就强化了培训指导工作, 针对校长、项目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学生和家长四方面人员进行了分层面的头脑风暴式培训, 有效调动了参与人员的好奇心与兴奋感。

校长团队培训起到了先行引领作用。项目启动时, 八校校长首先进行了项目相关信息、相关技术运用的内容学习和技术培训, 三次进行了实施方案的研讨和阶段计划交流, 明确了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制定了推进时间安排表, 确保实验研究有序开展。

教师培训调动了参与研究主动性。理念讲解、技术操作、功能应用、名师经验介绍等专题培训, 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成功经验案例的学习, 增强了教师们的信心。同方知好乐技术团队的操作应用介绍, 帮助教师扫清了实验推进中的技术障碍, 教师参加了中国大学MOOC网上学习培训等, 让教师更多了解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等, 多内容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了相关应用技术, 为项目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培训引发兴趣与好奇。对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本身就接受较快的学生们, 由于在学习中有了先进的学习工具,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实验班的学生对于这种与普通班级有很大不同的新的学习方式, 表现出了很强的好奇与兴趣, 也为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培训起到了支持保障作用。及时介绍项目实验内容和实施的方式, 让家长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 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发展, 让家长成为孩子在家学习的监督教师, 明确家长的责任和任务, 对学生课前的学习准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和了解作用, 也就对实验工作起到了支持保障。

三、实施策略———五大推进策略有效助推项目开展

如何使八校联合推动富有成效, 怎样使项目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开展才能保证各学校、各学科教师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整体考虑各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项目组采取尝试推广、典型带动的策略, 即以牵头校为研究基地, 在积极寻找最佳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八校推广, 避免普遍问题的存在而影响项目在不同学校的推进。首先是解决启动时的设备管理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参与研究问题, 推动强调的是制度管理。具体实施的五大推进策略如下:

1.设备配置, 注重制度管理

为保障设备的管理, 在综合各项可能产生问题的基础上, 各学校结合实际特点制定了《平板电脑使用协议》《平板电脑使用管理规定》《平板电脑领取记录表》《平板电脑及附件损坏程度认定及赔偿方案》等, 保障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组建了学科研究小组, 明确了学科研究推进负责人, 制定了实验教师工具使用数据月统计制度、实验校月展示交流制度等, 有效调动了教师使用积极性。

2.大胆尝试, 注重优势分析

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要求教师在研究中不仅要注重观察和数据分析, 更要通过数据对比找到信息设备应用和翻转课堂推进在本学科哪些内容、哪些方面具有优势, 采取哪些途径实现有效开展等, 为学校信息技术的全面开展和后续教师团队人员的融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课题组教师在学案、测试、讨论和电子书包“助学版”改错本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从课题开题至今, 我校使用平台的各项数据统计如图1 所示:

3.以点带面, 注重展示引领

朝阳区八校联合项目组依据计划安排开展“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研究汇报课活动, 每月由一所学校实验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的展示交流活动, 通过专家导课、上课、说课、评课的过程, 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探究。同时, 八校同学科教师组建了学科研究团队, 通过网上交流的形式进行学科问题探讨。

我校作为首发, 于2014 年10 月21 日、23 日开展了4 节区公开课, 促进了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 真正实践了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教研组集体备课、磨课, 不但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也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同学科教师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是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每月一校的学科研究课展示, 授课内容不尽相同, 板块功能运用各有侧重, 课前、课中、课后师生教与学的方法形式风格各异, 但都体现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聚焦学生问题解决、注重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等特点, 实现了教师备课由关注教师教到关注学生学的转变。

4.板块研究, 注重功能挖掘

在实验启动阶段, 项目组确定了“网络学案”、“测试反馈”、“互动讨论”、“课堂互动”四个功能板块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同时还进行了其他相应功能板块运用的尝试。通过板块功能与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结合, 促进教师对工具的使用与思考, 促进教师进行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 促进教师实现“教”与“学”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也为后续电子书包的灵活运用提供方法指导。

5.课题推进, 注重科学实施

在最初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双课堂”教学尝试时, 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方面, 教师对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不太了解, 在实际教学时难以真正将教与学有机融合, 同时受固有的教学观念束缚比较大, 面临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 教师对于“电子书包”不熟悉, 不知道如何发挥其功能进行有效教学, 也不能准确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应用, 制约着“电子书包”功能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尝试了很多改进措施。

第一, 采取课题研究推进的模式, 指导教师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推进新技术的运用与实施。

第二, 创造机会让教师上公开课。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督促教师研究“电子书包”的功能, 摸索“双课堂”的特点, 并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使用。实践证明, 这个方法有效促进了这种新型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的落实。

第三, 注重团队的合作。每个月组织教师交流使用“电子书包”网络教学平台的经验和心得, 并就“电子书包”专项功能的运用开展研究和交流, 促进教师深入挖掘“电子书包”各功能的作用。

各学校结合实验意图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多层面尝试, 如住宿班、学习较好的实验班、平行普通班、年级优秀生等, 也为后期的整体推进从管理到实施都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经验。

四、模式探索———基于电子书包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年来, 朝阳八校共进行了四个学科的22 节研究课, 尝试了多种课型, 如语文学科的新课讲解、作文点评、诗词鉴赏、阅读指导等, 数学学科的趣味数学、一题多解等方法尝试, 英语学科的口语训练、趣味阅读等研究开展, 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等, 初步形成了基于电子书包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如图2 所示) 。

具体来说, 该模式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第一阶段———课前

教师根据计划制作导学案, 并利用平台发布导学案, 展示教学目标, 创设疑问情境引导学生自学。相应地, 学生进入该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依学案自主搜集资源进行自学, 在平台的论坛中答疑, 并完成自测、自我评价。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学生答疑情况, 并对自测题阅卷, 统计答题情况。

第二阶段———课中

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文本数据 (论坛的答疑记录) 和自测答题的统计数据, 对学生自学的疑难点进行指导和点拨, 然后发课堂学案、展示课件材料, 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相应地,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点拨疑难点时参与交流、解决疑问, 然后依托平台的主题论坛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任务, 并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在论坛上, 点评其他同学的成果, 再通过完成检测及平台呈现的解析进行反思。

第三阶段———课后

教师把课堂上有关的课件等资源进行共享, 布置分层作业。学生根据需要与教师作个别交流, 完成作业, 并通过平台接收教师的反馈。

“双课堂”教学模式特点, 第一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整合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第二在学习的节奏上, 加强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探究的比重, 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进行深入思考, 给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与空间;第三在学习的视野上, 使学生不再受教师和课本的局限, 获得更宽广的阅读面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一对一互动学习是“电子书包”的最大特点, 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 实时的、积极的、具有鼓励性的教师点评是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探讨的持续动力。生生间的话题交流更是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相互学习的发展平台, 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交流中深入思考, 在不断地体验中感受提升, 这一过程一定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提升和学科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今后重点实验研究任务

1. 形成各学科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推进模式。将项目研究与校本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把项目试点探索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形成典型案例并建设教学资源库。

2. 探索“ 助学版”、错题本在师生互动、小组互助学习中的作用。

3.以试点班带动全校项目整体推进,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做好准备。

4.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 包括奖励机制、定期学习制度、听评说课制度、外出学习制度、项目实施和反馈流程等, 为项目顺利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5.对试验班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试验班学生视力影响的调查、试验班与非试验班成绩对比分析、与非试验班相比试验班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方面的转变、试验班教师教学行为和成绩的考核、学校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等。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改方案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课程设置 角色 模块 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水平,特提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一、电子商务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可理,导致学生就业方向模糊。由于对电子商务概念没有明确把握,专业课程设置为大拼盘,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向的课程简单的拼合,缺乏有机结合,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就业市场上失去个性,因而也失去了竞争能力。

2.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较低。据2005年8月,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者联系会议的调查报告显示,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平均教龄不到2年,其中大多数都是直接从应届毕业生走向讲台,大多数教师只懂计算机不懂经济和管理,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历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影响了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

1.开发一种全新的面向就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角色——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角色——模块化”教学模式一方面将学生按角色重组,实现动态角色管理。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按角色的专业方向重组,实行灵活的模块化管理。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专业教师在电子商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水平,要求教师们应该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出发来安排所教的每门课程,并清楚的知道这门课程在电子商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及任务

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及掌握现代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改革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创新的有效机制;探索构建“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实施的推进力度,促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样本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创新电子商务专业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课程改革的计划

1.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电子商务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其职业岗位可分为七大类,即网络营销类、财务类、电子商务技术类、电子支付类、物流配送类、电子政务类、企业经营管理类。培养学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技术,物流配送和电子支付等岗位的职业技能,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宽口径地培养学生,在这种培养目标下,课程结构中要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定方向,强技能”的特点,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基础模块群,专业基础模块群,专业发展模块群。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体现“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要形成适合于学生学习,创业和岗前零距离等形式的电子商务实验平台,同时,形成学科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题库,样本教材,师生在线答疑等信息化课程资源,构建E——learning新模式,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各高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要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推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式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4.师资培训。要加大专业教师在学历和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教师90%应该为双师型,要积极配合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种技能竟赛,参加各种诸如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同时主动参加各类电子商务师培训,物流师培训和下企业实习等方式的培训。

五、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1.以实现高合格率、高就业率为目标,形成模块教学和核心课程培养体系。

2.要求每个专业教师提供专业课程的电子教案,专业课题6套,课件2个,专业论文1篇。同时对电子商务试题库更新、优化,为专业共享信息资源奠定基础。

3.每学期每个专业教师至少要开设一次2学时的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型公开课。

4.每年要有2名~3名专业教师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的专业培训。

5.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参加每年学院举行的技能大赛,放假时分批参加不同行业的企业实习,并有企业情况反馈,列入专业考核,实施相应奖惩。

6.组织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节活动”。

六、结束语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提供更恰当的教育,而不仅是更多的教育”。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方向,本着必需和够用的原则,筛选和重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以较高的效率修完所需课程的相关内容和具备相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美香:《电子商务教学面面观》.黄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4-2)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汇报 篇4

今年以来,我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现将上半年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上半年我镇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活动,深入辖区内各村宣传电子商务进村的好处,目前辖区内现有20家农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物流配送实现镇村全覆盖;村村通光纤,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通过农村淘宝服务站,邮政储蓄推行的邮乐购便民服务站为各村农民和贫困户提供便民服务,开展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寄递服务、手机充值等业务。

我镇组织各村、电商网点摸排收集贫困户、扶贫产业园(种植基地)、合作社等现有农产品信息,对具备条件的,跟踪做好销售帮助和跟踪服务工作。并加强产销对接,发挥超市线下渠道助销作用,鼓励引导定点帮扶单位、结对帮扶部门、企业等定点采购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我镇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主体不强、配套支撑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我镇电子商务应用覆盖面和渗透率不高,无论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还是客户分布数量均较少。

(二)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农产品生产不集中,生产措施和标准缺乏统一性,农产品种类繁多但是数量和质量往往层次不齐,农产品附加值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储藏保鲜包装技术低下,由区位限制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下步工作计划和目标措施

(一)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普遍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尤其是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用专门的电子商务知识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怎样利用网络找到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提高他们在网上交易的信心。加大电子商务活动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协调县商务局和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信贷支持,帮助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家庭开设网店,开展电子商务创业。让电子商务深入乡村家庭,带动大众创业。

(三)加大宣传推广。

大力宣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的各项举措,提高居民认识,营造浓厚氛围,增强电子商务产业投资与发展信心。

双堆集镇人民政府

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篇5

X县认真落实《X省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电商公共服务、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电商培训、电商市场运营、电商产业集聚、电商脱贫帮扶七大体系的工作目标,务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一、项目建设情况

(一)工作路径明晰

委托X国际电子商务研究院对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完善和细化,在方案中结合X产业特色、发展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针,明确了相关的建设项目,并对资金分配进行了规划。

(二)调研学习充分

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我县组织相关单位赴X、X、X等地调研,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工作经验,共同探讨示范县项目建设思路。

(三)市场对接有力

截至目前,我县已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阿里数字乡村等X余家服务商进行了对接,为下步工作推进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源。

二、资金使用情况

目前,我县正在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方案,下步,该方案将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组织开展公开招投标工作,故资金尚未开始使用。

三、具体做法和特色亮点

以“X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锚定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着力推进数字赋能茶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电商经济、直播经济等进乡村,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网红成为新农民,直播成为新农活。

(一)服务集成,催生“开店热”

出台系列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召集专家组建服务队,为开好网店提供全程细致服务。今年疫情影响下,重点扶持茶叶电商推进茶产业稳产保供。X-X月,茶叶网店数从X家增至X家,带动就业X余人,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产生茶叶线上订单X万件,网络零售额X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X%。其中,X平台注册地在X县的店铺累计成交额X余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X%,在全国产茶县区排名从去年上半年的第X名进步到第X名。茶叶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全县网络零售额的快速增长,截至X月底,X亿元,同比增长X%,增速排名全省第X位、全市第X位。

(二)平台集成,打造“孵化地”

打造X个电商集聚发展平台,建筑面积达X万平方米,规模居XX第一,政府给予场地租金、装修、宽带等补助,共集聚网店X余家,直接带动就业X余人。一批电商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龙头,如拼多多平台绿茶类目中,X绿茶占总销量的X%以上,销量前十茶企中X占据X席,其中X公司位居榜首。同时,积极培育人才孵化平台,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导师团,开展多形式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累计完成电子商务各类培训X余人次,举办青年创业项目大赛等活动X余场。一批优秀青年成为全国典范,X、X获评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X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三)节会集成,提升“人气值”

为进一步扩宽销售渠道,提升X香茶品牌影响力,降低疫情对茶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X县积极把握直播经济新机遇、抢抓直播带货新风口,先后组织开展“第X届中国(国际)茶商大会·X香茶网络茶叶节”、“X春茶节X香茶专场”、“淘宝村播计划·县长来了”、“中秋有礼·X特色产品专场”等直播活动,累计曝光率X亿多次,在线观看人数X万,带动农产品销售X万元。“X香茶”成为X茶叶类目全网首例通过线上联动也是首次最快的地标名片打造案例。目前,全县茶叶直播电商有X余家,X成为阿里全省首批“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共建单位。X茶叶市场成为新兴直播基地,每个集市日有X余人直播带货,日均销售茶叶X万余斤,销售额X余万元,其中,X的茶青、干茶销售单价增长X%,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支撑力量薄弱

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过程中,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为项目建设提高专业指导、业务咨询、第三方服务的专家咨询力量紧缺。同时,在我县能够承接项目建设的企业、人才缺乏,项目建设不能很好的与县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共促进。

(二)县域特色彰显不足

就该项目而言,现有的工作模式、项目体系、成功经验,大多数是在中西部省份产生的,与我省、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匹配度不高,难以展现县域电商经济发展特色,急需探讨出一条符合我省发展特色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路径。

(三)资金使用方向不明

对于项目资金使用,尚未有细化的使用方向,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顾虑大,建议省商务厅出台更加细化的资金使用方向文件,更好的指导县市区推进项目建设。

五、下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务实推进项目建设

计划于X年一季度完成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方案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二季度完成项目招投标,确定承建商;三季度开展项目建设;四季度完成项目中期建设主要目标,并总结提炼项目建设经验。

(二)确定项目建设方案

计划将项目分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两个子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分别确定两个项目承建商进行建设。其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电子商务直播中心基地、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市场体系建设包含:农产品上行及工业品下行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运营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体系、电子商务脱贫帮扶体系。

(三)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商务工作的汇报 篇6

区人民政府:

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贯彻落实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外经外贸、内贸流通等工作。全区商务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商务工作经济运行情况

1、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势头强劲。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半年共签约项目8个,其中电子信息类4个、循环经济类1个、城建类1个、化工类1个、农业1个,总投资71.45亿元,其中4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8.4亿元。签约的8个项目已落户3个,投资4.6亿元的深圳俊达显示项目已经落户在科技工业园,在谈项目10个。

2、外经外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到位外资1000万美元,占年任务的25%;外贸进出口总额1367万美元,占年任务的59.43%。加工贸易完成154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61.6%。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1-7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至7月底实现34.88亿元,占年任务的58%,累计同比增长18.5%,增幅排全市第二。

4、市场监管到位,内贸流通秩序良好。一是坚持做好生活必需品日报制度,密切掌握市场供求及价格动态,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特别是在雨雪冰冻期间,启动应急预案,坚持 1

24小时值班,保持了市场稳定。二是积极应对供应市场突发事件。如我区今年3月16日,受谣传影响一度发生食盐抢购风潮,造成食盐间歇性脱销。为此,我局第一时间向区委办、政府办及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仅1天时间就恢复了食盐的正常市场秩序。

5、酒类市场进一步净化。1—7共立案查处酒类违规经营案件45起,收缴假冒名牌白酒675瓶,假冒红酒、洋酒450瓶;同时在“3.15”来临之际集中销毁各类假冒伪劣名酒494瓶,货值达35万元,有力地净化了酒类市场。

6、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稳步推进。今年5月份,会同区财政局等部门对各乡镇及销售网点进行了全面的督查,对部分消费者进行了回访,确保了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有序进行。截止7月底,全区家电下乡产品销售23049台,销售额5675.6万元,补贴资金634.7万元,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3227台,销售额4954.9万元,补贴资金405.3万元。

7、生猪定点屠宰成效显著,肉食品安全保障有力。1—7月全区定点屠宰生猪5.1万头,完成年目标任务的60%,同比增长20%,实现税收入库80多万元,检出病害猪287头,捣毁黑窝点5个,有力地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秩序,确保了肉食品质量安全。

8、确保商务系统大局稳定,安全生产无事故。年初我局对班子成员及商业、物资行管办主要领导签定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上半年共接待处理各类上访4批次、12人,各类问题、矛盾基本消除在萌芽状

态,在特别防护期无进京、赴省上访现象。协同消防、公安等部门对各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两次集中督查,并对花桥街镇一非法加油站进行了取缔,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本系统安全生产无事故。

9、商贸流通类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全区续建和新建的物流类重点项目共10个,其中交易市场共3个,物流项目4个,再生资源类1个,观光休闲及酒店类2个,计划总投资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亿元,1—7月共完成投资2.87亿元,占年度任务4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考核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一是引进项目不多,外资项目更少。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区今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5个,上半年仅签约8个,落户3个,并且正式签约的项目中无外资项目,这就严重影响了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如合同审批外资仅为0万美元,到位外资仅完成1000万美元;二是洽谈、引进项目进展缓慢,如海洋化工、金煌米业等项目用地难以落实;三是项目用地难,由于体制原因加之储备土地少,一些急于落户的项目目前无法引进。

2、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滞后,中心城区目前尚没有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同时受通货膨胀影响,广大市民的购买力受到较大影响,消费增速较上年有一定回落。

3、“划行归市”水平不高,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长远发展。

4、农村定点屠宰点多面广,难以确保监管到位。

5、酒类管理执法环境差,酒类打假任重道远。

6、目前我局正儿八经上班人员仅21人,工作力量严重缺乏,特别缺乏外经外贸、招商引资专业人才。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及措施

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商务工作重点主要是抓好:①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再引进3—5家企业落户高科园;②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户及服务工作;③抓好外经外贸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④抓好商贸物流重点项目的服务工作;⑤努力抓好内贸流通工作;⑥努力消除乡镇加油站安全隐患。

主要工作措施:

1、做好洽谈项目的跟踪落实,巩固招商成果。上半年区领导带队多次赴珠三角、长三角上门招商,走访企业、拜会客商,洽谈了一批投资项目。下半年着重做好瑞谷科技、深圳美凯电子、阳光电动车、晖达鞋机、东莞伺服电机等10个洽谈项目的跟踪落实,要明确专人经常保持联系,掌握项目动态,争取洽谈项目更多、更快地落户我区。

2、突出以商引商、广泛收集项目投资信息。对已在我区及我市投资项目的客商要多加强联系,了解、掌握有转移意向客商的投资动态;切实做好去年永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上接洽的260余名客商的跟踪、洽谈,对有投资意向的要明确专人负责,对其他客商也要保持联系,广泛收集项目投资信息。

3、切实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对已签约的8个投资项

目,如俊达显示、海洋化工、金煌米业等项目搞好优质服务,促成项目早日正式落户,早日投产见效。

4、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一是整治城区啤酒市场秩序,打击低价倾销、买断经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本地啤酒的合法权益,推动重啤在永州市场的销售率。二是稳步推进对城区白酒、洋酒、红酒的监管,联合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对白酒、洋酒、红酒市场开展集中整治、打假活动。三是切实抓好酒类《随附单》管理,严肃查处无《随附单》销售各类酒的行为,这不仅可有效减少假冒伪劣酒数量,还可防止酒类产品销售税收流失。

5、强化定点屠宰管理,确保税入及时定额入库。一是加强对城区仁湾、恒惠两大屠宰场的监管,执法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定点屠宰生猪全额入统,防止税费流失。二是逐步完善乡镇屠宰场管理,加强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努力提高农村生猪定点屠宰产量和质量,切实执行乡猪不进城区的工作制度。三是强化珊瑚定点屠宰牛场管理,杜绝病死牛、注水牛肉进入市场。四是加强对私屠滥宰窝点的打击力度,执法队加强巡查一经发现坚决查处。2011年全区力争生猪屠宰量达到10万头,较去年增长18%,菜牛屠宰量达到0.65万头,较去年增加40%,力争实现税收入库170万元,较去年增加20%。

6、强化成品油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协同区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加油站(点)进行排查整治,对无证照经营的坚决取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决不容许营业。同时,要坚持例行的巡查、监管制度,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7、抓好商贸物流类重点项目的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工作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加强服务力度,针对每个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调研,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争取以最快得速度为每个项目排忧解难。

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汇报 篇7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目前各大专院校、中职(包括职业高中、技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培养各层次生源的学生,但时至今日,中职、大专、本科、甚至某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还有些模糊不清,都笼统地定位于培养电子商务人员,教学模式普遍采用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大而全的培养方式,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一样,而且大部分课程的教材也一样,显然各层次的学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需要尽快研究解决的问题。

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还按学科本位的思维和要求安排教学,老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这样培养的中职生绝大多数发展潜力不足,这两年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很少,很多人不得不改行干别的工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这样大的人力、物力培养这样的学生呢?我们应该尽快为这一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绝对不能像现在这样,每年入学的学生、每一个人都以事先按学科体系确定的课程安排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中间不允许有任何变动,三四年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不一样,几年后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也不会跟现在一样,应该为学生提供在专业培养方向上的个性化的选择机会,从而充分体现和实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思想。为此,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然后按明确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方向去安排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迫切需要制定明确的、灵活的、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在目前形势下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应该是面向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单位培养具备相应专业操作应用技能的合格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应该是向各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具备相当文化基础和相应职业技能的合格新生,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总的培养目标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学生至少应有以上两种选择。但在我们的教学培养计划中还没有明确体现,学生也不能选择,想升学的同学需完成所有与想就业的同学一样的课程,再参加高考补习班,因为课程是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定好了的。实际上前两年的基础学习阶段对大家的要求是一样的,目标是可以事先确定好的;但后面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明确的选择。由此可见,我们的培养计划无灵活性,不能满足学生和形势的现实需要。

另外学校应根据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今后两三年社会的需求,为学生制定几个明确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三年级时进行自主选择。没有明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难免使学生产生所学课程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的现象,总体培养效果不佳,最终学生面对就业市场无所适从,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什么是自己的专长。因为培养他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学校就无法切合实际地安排和组织教学;任课老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为三年级的学生制定灵活的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根据同学们的自我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实施教学,让毕业生清楚自己的专长和就业方向。

(三)专业与专长的问题

过去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只讲专业,而不讲专长。那么电子商务专业的中职生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专生、本科生相比有什么优势?中职生还有就业的空间吗?社会对中职生还有需求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某些办得比较好的中专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就很好,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采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中职教育普遍采用的专业培养模式,而是强化对学生在某个职业方向上与专业技术相关的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相比之下这就是他们就业的专长。

目前电子商务中职生要摆脱就业和能力上的困境,必须马上抛弃与本科生、专科生一样的学科本位的专业培养模式,采取以专业操作应用技能为重点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专长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使中职生有他们的长处。有了以上的思想准备,下面我们具体谈一谈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该怎么办。从大的方面讲,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有两个方向的培养目标:一个是升学,一个是就业。第一阶段,即入学的前两年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文化素质培养和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操作的学习,经过两年的学习通过中职生统一水平测试,合格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分别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的培养应该是各不相同的。选择升学的同学用一年的时间继续加强文化课和升高职所考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为最终目标。选择就业的同学按各自的特点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操作应用技能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一到两年的专长培养。这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问题。类似以上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由相关专业老师为准备就业的学生及时制定的,是就业前学生必须强化训练、至少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必须达到和具备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工作技能。这一阶段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专业方向教师负责制的办法来实施,由各专业应用方向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负责规划其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一般用一到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规划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不同专业方向允许有部分相同的课程,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修其他方向开设的与自己相关的课程。

实践阶段一般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该阶段应由专业教师带队到专业方向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或者是将实际的工作任务拿回学校按实际需要完成。只要学生参加了实际的工作项目,写出项目总结报告或实际工作总结报告、或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作品,都是该阶段的成果。在企业的实践更具实际效果和实用性。学生通过以上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加上实际工作的经验,应该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准备干什么、该到什么样的单位找工作,就业的目标和方向应该是很明确的,这就达到了我们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目前中职教育在课程结构与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与目前中职的生源素质存在着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职生源是中考中高中录完后剩下的生源(以前是高中录取之前的生源),生源的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及学习兴趣比较低。这就使得目前的中职教育出现对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生源质量下降的矛盾,若课程结构及设置仍墨守成规则难以达到要求。

2. 学生的就业与专业课学习存在着矛盾

就业工作及学生的就业去向是学校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中职类学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招到学生和能否生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中职学校将最后的毕业实习直接安排到待就业的企业,进行对口顶岗实习。这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它具有三大优点:(1)学生按照企业用人的要求先面试,再在该企业实习,只要符合要求,就在该企业就业,这就提前缓解了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的就业压力。(2)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实习与工作的对口问题。(3)使企业用人更加熟悉,把握更准。同时也解决了因用人不准而造成的学生二次就业的问题。然而,用人单位对专业种类和人员数量的需要不可能是成班制的接收,各用人单位接收的时间不可能相同,有的在第五学期期中就开始要人,因此,一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的离校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就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最后的专业课学习之间的矛盾。其次,不少学生为了自主择业,在最后一年里多次请假、离校或缺课,也严重影响了最后专业课的学习。再者,专业课本身专业性很强,学习难度大一些。往往使得学生专业课学不完,或者留在学校上课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使得最后的专业课无法学好。

3. 学生就业与升学的矛盾

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为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为更高层次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就业目标与升学目标、就业要求与升学要求是长久以来中职教育课程中存在的矛盾,使教学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教材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中职教育教材普遍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系统化,在一门教材中,各种内容面面俱到,以至各课程之间相互重复、交叉,并且有的教材与专业无关的内容较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另外,教材还存在着与实习脱节、与应用脱节,缺少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问题。

(二)课程结构及设置的探索

针对上述中职人员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和中职教育中目前遇到的相关问题,对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作如下探索,采取以下对策。

1. 在课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计算机课程,强化计算机训练。目前对计算机教学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毕业生连简单的办公操作都不会的现象。本文认为,电子商务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除保证教学的课时外,一是要保证计算机的上机时间,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二是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应用上,让学生会用,掌握操作,尽量用新的教材,跟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掌握新的操作方法。

(2)突出专业课程。在课程结构中,要保证专业课课时量,保证专业课学习周期,专业基础课要围绕专业课而选用。

(3)设置第二专业课程。以前的课程结构中没有设置第二专业课程,只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设置了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内容,教学目的往往不明确,学生学而无用,影响学生兴趣,挤掉了有效的时间。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设置第二、第三专业的选修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设置速录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自己专业的前提下,掌握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做到一专多能。

(4)增设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综合素质的提高确实并非易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需要长时间的摸索。首先在课程结构上应充分重视,增设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增加课时。

(5)突出实践课,强化技能训练。中职毕业生的岗位在一线,技能是相当重要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结构中,要突出技能实践课安排的合理性,强化训练,使学生练就过硬的技能。

2. 处理好人才要求与生源素质低及时间的矛盾

目前中考生源的招录流向是先各类高中再中职,怎样才能在目前这种生源素质条件下和三年时间里培养出符合21世纪要求的人才,本文认为在课程结构与设置上可进行如下改革,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能力的要求构建课程结构,对课程进行取舍和整合。中职学校应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设置什么理论课,设置什么实习,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等均按能力要求确定,纠正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问题;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按照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根据专业课的需要设置文化课,纠正重文化课、轻专业课的问题;处理好一门专业和拓宽专业的关系,首先必保学好一门专业,然后掌握第二、第三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根据能力要求进行模块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各专业的课程可设置成4个模块:综合素质模块、专业模块、第二专业及选修模块、实践模块。根据各模块的能力要求,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要打破教科书的限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删掉各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删掉与专业和专业能力无关的内容,使课程内容紧凑有效;并按能力的要求增加相关的新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对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用专业需要的、满足中职人员工作要求的内容。学校根据专业的需要,组织教师编写符合本专业能力要求的校级新教材。这样,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简洁、有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3)根据能力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对教学时间进行取舍。按能力要求确定课时量。对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增加课时,给足时间;对能力要求不高的课程,缩减课时。将课时合理分配,保证既要把需掌握的内容真正学好,而又不浪费时间。按照能力要求确定时间顺序,进行课程的先后设置。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而必须强调能力达到岗位要求。

3. 处理好学生的就业离校与专业课学习的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可从课程设置的时间先后顺序上解决。课程设置应打破我国传统的先文化课、再专业基础课、后专业课及实习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将我国的传统课程结构和日本的“平行式”课程结构结合起来,对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进行如下设置:传统的专业课往往全部设置在最后的第五、六学期或最后的第四、五两学期(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现调整为专业课全部提前,从第一学期就开始设置,一直到第四学期,第五期不设置专业课。有的专业课与文化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则提前到第一学期,如电子商务基础、幻灯片制作、办公自动化应用等可提到第一学期;与文化课、基础课联系大的则放在第三、四学期。专业课按顺序分布在4个学期,与文化课、基础课平行。采用该设置可使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周期比以前长,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专业课,保证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并为专业课实习、技能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使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专业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安排好第五学期课程

专业课在第五学期前已设置完毕,那么第五学期的课程应如何设置?根据能力要求,第五学期可着重设置如下两大类课程:

(1)设置提高综合素质类的课程。第五学期继续安排德育、语文、英语课,并加大课时量,使增加的综合素质内容在德育和语文课程中完成,这解决了以前没有时间上综合素质课的问题。

(2)设置第二专业课程和选修课。这解决了以前第一专业学习时间不够、第二专业没有时间学的问题。这样设置将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学生创业、发展、成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中职学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

(1)增设相关课程。在德育课中可增设就业指导、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公共关系学、现代礼仪、企业管理、创业和心理教育等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可增加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

(2)多层次地开设选修课,并形成体系。可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政治、法律、生产安全、语言、艺术、书法、体育卫生等类别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由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在选修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3)将综合素质课程从第一学期到最后一期全程设置,贯穿3年的整个学业。

(4)在整个学业过程中,开展多种多样的知识竞赛、演讲、课外活动。青少年活泼好动,知识竞赛、讲演、活动,都是他们乐于参加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活动中寓思想性、知识性、技能性、娱乐性于一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培养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5)让综合素质的提高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各科的教学中,尽量改进学习方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告诉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告诉学生从本科目知识特点上学会怎样去获取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怎样应用书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解决学生就业与对口升学的矛盾

综合我国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和日本的“平行式”课程结构,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能学好专业,练好技能,能有效地达到对学生就业的要求,然而还没有解决对口升学的问题。上述课程设置,到第四学期学生已将专业课学完,文化课也学完,第五学期是综合素质和第二专业选修方面的课,因此,对于需要对口升学的学生可以从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分流,将各专业需要升学的学生分流出来,集中编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基础文化课程,补充升学的知识,并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专业课可不集中上课,采取自己复习和老师辅导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又有一年的时间,能够使学生达到对口升学的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21-03

【作者简介】芮萍,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32)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财经商贸专业群课程的通用性,电子商务专业先期开发了“电子商务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络信息编辑”“现代商务礼仪”4门核心课程标准。笔者就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进行分析,解读文本背后的价值取向,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专业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分析

课程性质是该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重点阐述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地位。课程地位说明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要根据编写说明,突出课程地位,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主要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平台课程与方向课程。本次开发的“电子商务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络信息编辑”“现代商务礼仪”4门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平台课程。课程特点的描述,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电子商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信息编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现代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功能是指课程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所发挥的功效和能力,在课程功能的描述上,要求突出职业能力、核心素养或特定品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应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客户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网络信息编辑”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发布能力;“现代商务礼仪”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强烈的礼仪意识、坚实的礼仪知识、扎实的礼仪能力、良好的礼仪习惯。关联课程的描述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选择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其前置课程是“电子商务实务”,后续课程为“客户服务实务”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分析

课程设计思路是对一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的总体谋划。课程设计思路的描述,采用总分结构。整体综述部分说明课程为何如此定位,参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出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分述部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关系上阐述具体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从三个维度描述,结合电子商务岗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职业能力和对应的职业技能,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序化课程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结合电子商务岗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客户服务和客户管理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同时考虑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参考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参考现代商务客服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

三、课程目标分析

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既突出技能目标,又力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本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的描述,依据当前课标开发的新趋势,采用“课程总目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分段表述方式。比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标准对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为:“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使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活动,并借助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创业。”

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的描述参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做法,将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实践素养、发展素养、职业素养进行整合、提炼,具体表述上结合本专业、本课程特点,进行具体化、个性化处理,形成本课程目标。以“电子商务实务”为例,知识素养为:掌握电子商务主要模式的业务流程、网络营销策略的综合应用、网上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步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知识素养目标为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素养为: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软件中B2C、C2C、B2B、物流、网络营销、CA认证、网上银行等模块操作流程;掌握电子商务创业策划书的写作规范。能力素养目标为学习本课程中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素养为:能在淘宝网开设网店,并能熟练进行网店管理、网店装修,掌握网店经营、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技能。实践素养目标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将所学付诸实践,做中学,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能。职业素养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并树立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防范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体现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对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发展素养为: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素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胜任未来职业生涯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分析

课程内容与要求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参考,对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课程的特点,项目课程采用“项目—任务”格式,理论性、综合性的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单元”格式,电子商务专业本次开发的4门课程标准均采用“模块—教学单元”格式。

(一)模块的编排

模块是具有独立教学功能的课程组织单位。模块的编排,在课程目标指导下,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遵循基础性、够用性原则,结构上呈衔接关系。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模块的编排遵循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流程,从岗位认知、客户开发、客户管理、客户关系挽救这几个环节入手,环环相扣,设计模块结构,具体分为客户关系管理岗位认知、客户开发、客户信息收集与整理、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忠诚度管理、客户抱怨与投诉处理、客户流失分析处置、CRM系统的选择与实施八个模块。其中,CRM系统的选择与实施这一模块放在最后,是顺应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是与就业岗位顺利衔接、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需要。

(二)教学单元的分解

设计教学单元时,参考多本中高职教材,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该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选择简洁明了的教学单元名称。每一教学单元相对独立,命名上采用主谓结构句式或动宾结构句式,各教学单元之间呈梯度结构关系和教学推进关系。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对教学单元设计进行举例分析:

客户开发模块:客户认知(区分客户类型)—了解潜在客户的特征—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接近潜在客户的策略—“好客户”的选择(选择好的目标客户),根据寻找目标客户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单元。

客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模块:从哪些渠道收集客户信息—收集客户的哪些信息—客户信息的分级管理(客户信息的分类处理),逐层递进设计教学单元。

客户抱怨与投诉处理模块:看待问题(现象)—原因分析—解决策略,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和处理投诉的一般流程,逐层递进设计教学单元。

(三)知识点的表述

知识点的表述采用“可测性动词+表示知识点的宾语”的句式,以“必须、充分、够用、可测”为原则,从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三个维度表达。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知识点的数量均控制在3~5个,对个别能力点添加了程度词的描述。每个单元知识点(能力点)编排顺序为先知识点、后能力点(或技能点)、再素养点;先描述要求低的(如“了解”“初步学会”),后描述要求高的(如“掌握”“熟练应用”)。

(四)学时的安排

学时的安排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时要求,考虑到教学中的实训环节,学时安排相对宽裕。

五、实施建议分析

(一)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是对授课计划的总体安排、教学过程中教学关系和教学情境构建、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处理、技能训练要点的强化、教学过程中可能生成问题的解决、教材相关内容的增减及教学顺序的处理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比如:“客户关系管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建议采用客户关系管理教学软件,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提高教学效果。再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创设具有引导性、真实性的教学情境,理论教学要有机配合相应的综合实训,训练岗位职业能力;结合电子商务师考证要求,实行“课证融通”,配置国家职业资格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软件,组织关于B2B、B2C、C2C的交易流程等模拟实训。

(二)评价建议

为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系统化评价体系。比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认真组织平时考核、课外训练、网上创业、学期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内实训;课外训练包括作业、实训报告、分析报告、实训操作;网上创业包括网店开设、店铺装修、经营业绩;学期考核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另外,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与客观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评价者要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真正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是指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教科书、练习册、活页讲义、教学指导用书、网络课程等,其中教科书是核心教材。教材开发与选用建议,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另外,教材应图文并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在满足教学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力图丰富课程内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建议配备CRM系统或选用网络免费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CRM软件,以适应智能化的客户管理,提高客户管理的效率。

六、课程标准开发中的反思

一是课标质量仍需改进与提高。本次课标开发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希望在教学实践中,吸取同行们的建议,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不断完善,提高课标的质量。

二是课标实用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本次课标开发过程中,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差异性,为保证课标在职业学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上一篇:基层工作学习体验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新时代心遇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