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创新思考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中小学校建筑有了更多的功能需求与设计标准,而中小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由家庭开始步入社会的转折时期,校园建筑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考量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教育教学的功能需求,进而强化学校建筑的设计感,突出人文、绿色、艺术、教育等多元化效能。本文即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提出新时代环境下学校建筑的创新理念与设计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绿色;创新;

中小学校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的关键环境,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不仅要通过课程学习、教学方法、教师水平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更要利用学校建筑的设计价值,即通过建筑布局、空间结构、立面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推动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实现学校建筑设计的突破与创新。

1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1.1 平面与空间功能组织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学校主要以多年级分班制为基本教学形态,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以固定的空间展开学习与生活,并由一名班主任固定负责管理,各学科教师在相应课时进入课堂教学,基于此基本形式,我国的中小学建筑在平面与空间上表现出良好的联动性,各班级教室之间通过走廊相互串联,而专用教室通过并联方式集中一体,由此可以展现出便于管理、强化学生安全感等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学生学习机动性较差、不同班级学生之间交流存在障碍、功能空间利用率低、教室个性化与趣味性不足等问题。

1.2 教学与活动空间组合关系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校建筑一直注重教学空间而忽视活动空间,甚至大多数学校都将学生的活动共享空间等同于交通空间,通过单侧外廊的形式展开,这就导致学生的活动与交流存在不便,一方面空间狭窄,学生的活动方式受到局限,甚至还会阻碍行人,造成危险;另一方面会受到季节影响,尤其在冬天,学生在走廊活动容易因一进一出而引起生病等问题。但这样的设计也有优势,其一在于教室通风与采光更好,其二在于学生外出更加便捷快速。此外也有单侧内廊与中心内廊等形式,但都有类似的问题。

1.3 建筑立面形态的设计特征

在经济因素影响下,我国传统中小学校的建筑在立面形态设计上比较缺乏创意,一般习惯采取单一平面机械排布的方式,通过混凝土、涂料、瓷砖等方式装饰,虽然保证了经济安全的优点,但在美观与艺术性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不仅缺少个性化的审美特征,导致学校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厚重感难以体现;而且学校建筑与周边环境并未形成和谐统一的状态,破坏了空间氛围。

2 新时代环境下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2.1 中心式构思法

中心式设计理念是围绕学校公共空间为核心的设计思路,主要将学校的核心公共空间作为整体建筑的中心,比如图书馆、体育馆、礼堂、景观台等学生利用率较高的场所,由此可以大大减少不同功能空间与核心区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空间效益,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意识。

中心式设计主要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其一为包围中心式,即将公共空间作为核心区域,环绕中心的两侧或四周建设的功能性建筑,比如综合教学楼、操场跑道等,面向公共空间,形成环绕包围的效果。该布局模式可以提升学校的空间层次,让学生感受到建筑布局的趣味性与多样性,由于直接面向共享区域,学生对于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空间的使用诉求得到了有效提升。其二为焦点中心式,同样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区,但主体结构以核心区为中心点向四周发散,形成了放射状的建筑排布模式。该布局效果看似建筑体系散乱,但可以将校园空间的序列关系进一步挖掘,既丰富了空间环境的多变性,又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个性特征。

2.2 组团式构思法

组团式布局设计则是强调由两个及以上功能相似且相互独立的教学建筑组团,从而形成一种专题式、系列式的空间布局,比如可以形成教室区域、辅助空间、管理区域、室内活动空间、室外活动区域等,不同模块内部呈现出完整的功能性,并且与其他模块之间互不干扰,既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效果,又共同组合成为完整的学校结构,而通过走廊、便道等交通空间,将不同的模块进行了巧妙连接,形成了一种以功能为区间组合的独特建设思路。

该构思方案同样有两种类别,其一为一般组团式,即每一个组团模块内部相对紧靠,形成独立的功能空间,而组团模块之间形成统一的排列形态,由完整的走廊或其他路径进行连接。其二为内庭组团式,即每一个组团模块形成一个内部环境,通过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形成更加独立的区域体系,不仅可以设立内庭,以形成独立的活动空间,而且还能配备更完善的功能体系,比如独立的卫生间、多功能教室、备课中心等。该模式可以形成更独立的环境氛围,在保持安静、采光通风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2.3 分散式构思法

分散式设计则是与我国传统集中式管理、功能性分区的设计理念相反的设计模式,其缺点在于需要的空间更大,对于土地资源、建设经费等方面有更大的需求。但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展现空间布局的层次性与趣味性,促进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共融。其设计思路在于将学校建筑的各个功能空间或组件进行分散设置,每一个建筑之间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通过廊道以及实际环境联通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统一的整体结构,既彰显了分散中的个性意识,又结合了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得不同的院落环境之间形成巧妙的层次与承接关系。

该方案分为两种表现方式,其一为一般分散式,即所有建筑根据环境随意布置,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空间的面积大小、区域形状以及树林、广场、台阶等周边环境,从而既保证了各区域的独立性,又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与艺术性。其二为秩序分散式,即在所有功能建筑分散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比如可以形成合围式,所有建筑面对同一个中心点布局,通过各功能区之间的位置关系设计,进一步呈现出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双重特征。

2.4 集中式构思法

集中式设计是与分散式设计相对的设计思路,在学校建设用地有限时适合采取该方法。该设计一般需要将学校的主要功能建筑合而为一,比如教室、图书馆、多功能教室等,集中在一栋主体建筑上,形成一个教学综合体,而后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分别布局。该思路分为单体集中式和环形集中式两种,前者将教学建筑与活动场地并列布局,一边是操场与跑道,另一边是综合教学体,通过多层建筑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后者将活动场地设置在中心,周边一圈构成综合教学体,由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但部分区域空间的采光、通风等会受到较大影响,一般需要通过功能区域布局的方式避免这些问题。

2.5 综合式构思法

综合式布局则主要在学校规模较大时运用,首先为综合组合模式,即根据学校整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分区交通流线,规划各个空间区域的布局与层次感,一般在同一交通流线下的功能区域保持相同的布局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又显得繁而不乱,还可以透过点、线以及面之间的联系,形成更清晰的层次感与秩序感。其次为社区开放式综合布局,该设计具有更高的保护性与安全性,根据社区的基本形式设置学校功能区域的位置,可以形成一个更独立的内部开放空间,既强化了资源的共享性,又突出了环境对学生的保护作用。

3 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思路

3.1 坚持生态理念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环保低碳是重要的生态理念,中小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也应突出生态理念,以建筑所透露的环保思想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要通过两方面展现,其一表现在宏观大局的布置上,首先要强化各个建筑之间的连接关系,突出建筑之间交互的便捷性与资源协调的高效性;其次要提升校园功能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既要保证校园建筑功能实用而便捷,又要提高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从整体上形成统一性,从模块中彰显独特性,以视觉张力与环境融合达成整体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满足了人与自然的双重需求。其二表现在微观细节的设计上,在景观设计、布局装饰、材料选择、功能应用等方面,同样可以突出环保与绿色的主题,比如保留学校内部环境的树木,并与建筑形成相呼应的布局效果,或者采用具有生态环保象征的雕塑、壁画、建筑外形等进行装饰。

3.2 运用本土资源

在生态理念下,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与规划还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因此对于本土资源的合理运用就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依据。首先要尊重本土资源,尤其对于树木、山石、池塘等土地环境,要以修饰、加工与利用为基本方法,在保留其区域的同时,通过建筑设计与规划,将其调整为合格的景观区,既要保证其安全性,又要突出其景观价值,能够有效服务于学校建筑或师生群体。比如保留树木,可以为建筑添加一抹绿色,并通过对树木的修剪,使其在冬天不阻碍光照,在夏天则发挥防晒的功能,展现出建筑与环境的相得益彰之效果。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学校建设的发展性与扩张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合理利用土地区域的性质,比如学校内部有山体,如果空间范围较大,可以合理利用其坡度建设阶梯状建筑,既利用了既定资源,又展现了建筑的艺术感。

3.3 坚持节能环保

节能是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与要求,对于中小学校来说,需要从整体到局部逐一落实节能的基本要点,通过建筑物结构、局部形态设计、操场规划、设施建造、建材选择等,保证整体建筑空间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首先,建筑顶层要采取弧状结构,并利用百叶设计夹层,以保证对空气流通的有效控制,同时结合走廊的设计,建成“通风巷”结构,进而可以实现通过控制环境通风,而掌握顶层空间的温度,降低了对空调的依赖。其次,要在学校内部构建一个系统化、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空间,通过花草、灌木、阔叶与针叶等树木形成全时节的绿化体系,不仅发挥出良好的吸烟滞尘效果,还能净化空气,吸收紫外线,给学校一个更美好、舒适的环境氛围。其三,体育馆的设计要善于运用玻璃百叶窗结构,在建筑屋顶与墙体连接处设置通风口,可以借助热力作用形成室内的空气环流效应,从而形成了无消耗的通风体系。

3.4 优化艺术设计

此外,学校的建筑设计还要突出艺术效果,一方面可以彰显学术氛围,通过简单而淳朴的方式营造静谧的环境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建筑的外形装饰、景观、走廊、门窗、电梯、楼梯等进行艺术设计,进一步营造清新活泼的校园氛围,从色调、布局、风格上符合中小学校的基本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要进一步创新与完善,一方面要根据空间环境、土地布局以及学校规模选择合适的设计构思方案,另一方面则要以绿色环保为设计理念,通过对生态理念、本土资源、节能设计与环保材料以及艺术性设计的合理运用,进而保证学校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李安飞.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区域的规划与设计——以浏阳教师进修学校及附属小学为例[J].南方农机,2017(8):177-185.

[2]刘泽江.浅析中小学校园建筑教学区单元空间设计[J].四川水泥,2020(11):293-294.

[3]张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绿色校园设计实践[J].安徽建筑,2020(8):36-38.

上一篇:“非升即走”政策及中国学术的社会配套环境研究下一篇:状态焦虑与运动表现关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