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共10篇)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1

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形象。如何搞好审计廉政建设,是我们审计系统面临的难题。怎样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构建有效的防腐屏障,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一谈个人的一点思考和想法。

一、开展多种形式审计廉政教育,树立廉政意识

开展审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在教育,防微杜渐。要开展多种形式审计廉政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审计干部增强“依法审计、执审为民”的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组织审计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牢记党的宗旨,学习审计署有关党风廉政文件,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为同志们做出表率,要用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和带动广大审计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树立广大审计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些审计干部就因为政治上放松了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导致了经济上滥用职权、贪得无厌;生活上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作风上狂妄自大,为所欲为。所以我们审计干部一定要要吸取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住思想阵地,把握道德防线。

(二)定期邀请各级政法系统的检察官、法官开设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指出审计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犯罪问题,教育审计干部要多反省多慎重,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及其家属到看守所、监狱接受警示教育,让家属帮算经济帐、算亲情帐,共筑廉政防火墙,设好“警戒线”,走好人生路。及时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的腐败案件来现身说法,教育审计干部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依法审计、执审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将其落实到审计具体工作中,促进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组织审计干部观看《赌之害》、《忏悔录》、《莫拿自由换金钱》等警示教育片,要求全体干部认真吸取案件教训,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情况,写剖析日记。在工作、生活、廉洁自律等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不廉苗头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深化“两权”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着重加强对“两权”运行的全过程监控,把监督工作落实到审计执法权的每个环节中去,把监督工作落实到审计机关行政管理权的每个环节中去。

(一)在审计执法权方面,通过规范审计行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健全制约机制,杜绝执法随意性的问题。抓好对审计过程重点环节的监督,具体要对审计取证、审计定性、审计处理处罚等环节强化监督,防止违反规定以权谋私等损害被审计单位利益问题的发生。

(二)在审计机关行政管理权方面,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财务制度改革,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部位的监督,具体要对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经费审批使用、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环节强化监督,防止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等问题的发生。对财务管理、办公用品采购、机动车辆管理、来客接待等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对基建、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出租、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处置、交通工具购置和处理等事项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督。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对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在审计处理过程中牟取私利、接受贿赂的行为一并查处,一并治理。

三、优化审计服务,加强行风建设

广大审计干部应转变观念,增强为被审计对象服务的意识。

(一)进一步强化审计服务。坚持公正执法、文明审计,切实维护被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审结制、公开审计制,营造和谐融洽的审计环境。优化审计服务功能,加强审计网站建设和管理,推行审计热线服务,充分发挥其在审计宣传、咨询辅导、审计服务、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作用。

(二)切实纠正损害被审计对象利益的行为。重点纠正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利用职权乱摊派、乱收费、借钱借物等不正之风。治理损害被审计对象利益的“吃、拿、卡、要、报”问题。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审计署“八不准”的规定。坚持纠建并举,加大防治力度,注意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2

关键词:国家机关,专供,特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一、“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的由来与实质

2011年8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清理整顿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标识专项行动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近期,部分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在商品的包装及标签上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内容,大肆炒作“特供”、“专供”概念,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是一些经营者使用含有“国家机关专供”、“国家机关特供”的包装及标签,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形象。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9至10月联合开展清理整顿部分商品包装、标签上滥用“特供”、“专供”标识专项行动。

从《通知》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纯粹是部分商品生产经营者,从谋求自身经济效益出发,或联手一些国家机关,或利用与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名称、标志性建筑物名称,或利用国宴、国宾等,偷梁换柱、大肆炒作的一种概念。其实质就是借用国家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其商业广告背书,误导、欺骗消费者,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横行的内在原因

“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在市场横行,究其内在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从历史渊源来看。各封建王朝的帝王,为了满足他们极端自私、奢侈的生活需要,无处不在地显示帝王皇权至上的权威,视天下万物皆为皇家所有,征集全国各地的优质产品或物品为皇家所用,美其名曰:贡品。以其优质、稀少,自出现之日起,在百姓心里,是神秘而不可及的。延伸到今天,物以稀为贵,使广大消费者对“专供、特供”产生了一种认识误区,想当然认为“专供、特供”就是优质、稀少的代表,从而自觉或不自觉的给予信任与优先消费。

2、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全国人民。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的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信。我们的国家机关,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人民群众心中无以替代。因此,“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一旦出现在市场,消费者对其的信任便油然而生。

3、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部分国家机关或与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或者标志性建筑物所在单位,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出卖国家机关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与部分商品生产经营者相互联手,共同炒作“特供”、“专供”概念,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4、小部分商品生产经营者,浑水摸鱼,趁机模仿、假冒、炮制含有“特供”、“专供”等类似内容的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

三、“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横行的社会危害性

“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横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贬损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四、整治“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横行的法律依据

1、“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下文简称《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二项广告中禁止“使用国家机关和以国家工作人员名义”的规定。

2、《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法》第五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很显然,部分国家机关,或与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或者标志性建筑物所在单位,与部分商品生产经营者相互联手,共同炒作出来的所谓“XXXX专供、特供”商品,其事实上,并非只是真的就专供、特供这些单位。之所以广告中出现“XXXX专供、特供”商品,正是为了暗示、诱导“XXXX”单位之外的其它消费群体和消费者去购买、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赚取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这显然是在偷换概念、虚假宣传,丧失了市场经济倡导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和第五条之规定。

3、“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借用国家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商业广告背书,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4、“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违反了政企分开的原则。政企分开指的是政府及企业两个层次上都实现政治职能与经济职能的分离,并分别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根据政企分开原则,国家机关不能具体参与企业的市场经营,不能在企业的市场经营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此类商品,使百姓和普通消费者误认为国家机关违背了政企分开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市场经营,玷污了国家机关公正清廉的形象。

五、整治“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的具体建议

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互相分工,互相协作,信息共享,认真履行本职职责,特别是要加强市场的动态监管和长效治理,共同打击市场各种此类商品,还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2、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打击、处罚力度。一方面,对此类商品生产经营者予以严厉打击,使其失去生产、经营的环境和利润空间,逼迫其主动放弃此类商品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加大对部分国家机关,或与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或者标志性建筑物所在单位参与此类商品生产、经营的处罚力度,追缴其违法所得,使其经济上无利可图。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3、加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教育和社会责任心教育,使其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销售服务上下功夫,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苦练内功,公平竞争,以价廉物美、服务至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4、加强各级国家机关和与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或者标志性建筑物所在单位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其名称的使用范围,实行领导负责制,从源头上杜绝此类商品的产生。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宣传,推进政务公开,破除百姓、普通消费者对此类的神秘感,让此类商品从天上回到人间,还原其商品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分化掉此类商品的市场。没有了市场支撑,自然是无水之鱼。

六、结束语

“国家机关专供、特供”商品的横行,与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水火不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格格不入,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背道而驰。这种有意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行为,再也不能任其继续下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新的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3

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工作作风浮、职业形象丑,当前未能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岗位责任、教育培养、奖励惩处和制约监督机制,当前阻碍机制发挥的主要因素是传统文化、机关劣习、主观认识和工作惯性,当前加强基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在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和协调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

基层机关作风;机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37-03

作风作为一种资源、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机关好比是一部机器的关键部位,机关作风关系到机关整体责任职能的有效发挥。机关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只有构建长效机制,以制度治党,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当前上上下下对于机关作风长效机制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的程度不够,落到实处的不多。只有不断建立健全并创新实施工作机制,才能使机制真正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发挥实效。

一、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访谈显示,干部群众对机关作风状况的总体评价“好”占32%,“较好”占42%、“一般”占20%,“较差”的占8%。干部群众认为“有必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占81%。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重拳”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效果,干部群众感到“满意”占28%,“基本满意”占41%,两者合计为69%。梳理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服务意识差,角色意识不到位。问卷调查显示,干部群众反映机关作风问题中“联系群众不够紧密,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占48%。一些机关和部门不能很好地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以为所谓的管理就是对群众进行控制和围堵。一些机关和部门的衙门作风很重,对群众的感情淡漠,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一些机关和部门的本位主义突出,往往以本部门为中心,以本部门利益为标准,服务角色严重错位。

(二)办事效率低,沟通协调不到位。一些机关和部门权责不清,职能重叠交叉,相互之间推诿扯皮,行政审批环节过多过繁。一些机关和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怕麻烦,怕担责任,消极怠工、人浮于事。一些机关和部门相关之间缺乏合力,不能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为了一点小事、为了盖一个章让群众跑断腿。一些机关和部门岗位职责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考评监督。有的机关和部门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事为本”,缺乏人性化的服务,仅仅只是满足形式上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作风浮,调查研究不到位。一些机关干部除了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多,很少下基层,更不愿意发现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一些机关干部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完全依赖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成果往往张冠李戴出洋相。有的机关干部仅仅只是机械地按照“红头文件”办事,上下一般粗,工作中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简单粗暴。不少机关干部不愿意动笔记录,归纳总结,把撰写调研报告或课题的任务一味推托给科研机构或借调到机关的外来人员。

(四)职业形象丑,廉洁自律不到位。一些机关人员参加工作的动机不纯,简单地以为就是“收入高、有面子”,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精神委靡。有的机关人员生活情趣不高,热衷于吃喝玩乐,中午酗酒,影响形象。有的机关人员不愿意到社区报到,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志愿服务方面还不如普通群众,在社区中表现很差。一些机关干部表里不一,“八小时以外”对自己要求很低,频繁出入于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娱乐场,为群众所不齿。

二、当前基层机关作风存在问题的

根源是机制未能有效发挥

问卷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目前机关作风建设机制“比较完善”的仅占17%,“不完善”“没有发挥作用”的高达83%。综合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比较突出的机制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岗位责任机制不够有效。“三会一课”、“三重一大”等这些制度是我们党经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往往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党内的各种法规中,对于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八小时内外”的要求都非常明确具体。然而,这些规定在某些机关、某些部门却没有真正的约束力,领导干部或领导班子缺乏担当,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责任制。

(二)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同志,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没有解决好他们参加公务员队伍的动机问题,缺乏传、帮、带。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中老年同志,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有操作性的业务培训,没有真正树立起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教育培养内容追求高、大、上,培训方式单一、陈旧,培训周期很不稳定。有的单位和部门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三)奖励惩处机制不够科学。不少机关和单位虽然都建立了民主测评机制,但是在具体指标上设计得并不科学,因此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机关不是按职能设岗,而是因人设岗,自然形成了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对一些“不惹事但也不干事”的温吞水型干部,没有什么有效的惩处机制。还有的基层同志认为,一些工作表现奇差的公务员,在年终考核的打分未必很低,没有科学的奖励惩处机制,各个机关部门忙闲不均、苦乐不均、奖惩不均。

(四)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党的机关作风建设的评价机制主要来自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一些基层党组织每当向上级进行工作汇报时往往对作风建设的成效浓墨重彩,而对自身作风建设的不足和问题轻描淡写。一部分机关领导干部在提拔前组织上会进行严格的考察,结果显示作风没有问题。一旦东窗事发,经过群众和新闻媒体的揭露,就发现其作风非常腐化,甚至达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充分表明在监督制约机制上有明显漏洞。一些窗口部门作风很差,群众意见很大却长期得不到有效反馈。

三、当前基层机关中阻止长效机制

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

在问卷调查中,不少机关干部和群众反映,不少已经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放在办公抽屉里,甚至锁在机关档案室里,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认为,一些机关单位只是把规章制度当作一个集思广益、调动基层干部参与积极性的过程,规章制度作为红头文件下发之时就是其生命力终止之时。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觉得,一些机制刚运行之初也曾取得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但是时间长了,活力逐渐消退,最终很多事情还是按照惯例和长官意志去办。仔细分析阻碍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主要以下几点:

(一)传统文化因素。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情面”在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平等竞争”、“遵守规则”、“讲究秩序”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这种重视“情面”的传统文化的负作用逐渐凸显。一些“人情”之风,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不正之风,逐步侵蚀我们机关的肌体。一些机关干部与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背道而驰,仍遵循以地缘、亲缘、熟人等关系庸俗化地构建人情网络,不讲公正、不讲规则,甚至公然违反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成为阻止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障碍。

(二)机关劣习因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随着执政时间的增长,党的各级机关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各种衙门作风的浸染。此外,前苏联计划经济带来的僵化的机关通病和资本主义社会政府代言人和财阀之间的权钱交易规则也对我国的政府机关作风产生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唯长官意志论和所谓“潜规则”的现象,歪曲了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模糊了是与非的界限,使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使各种国家“王法”和党内“规矩”成为捏来捏去的泥团、伸来缩去的牛皮筋,对于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起到了巨大的腐蚀作用。

(三)主观认识因素。从当前机关干部群体来看,对于作风建设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仍不够到位,有的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抵触相关机制的制订,认为这是约束自己的自由,是不得已戴上的“紧箍咒”。有些公务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机制,认为周密的机制“太繁琐”“添麻烦”。有些公务员对于机制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心存疑虑,认为“法治”和“人治”相比较起来,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治”在起作用。对于主观认识糊涂乃至错误的执行者来说,即使是再周密、完美的机制也是不可能发挥实际效果的。

(四)工作惯性因素。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习惯于通过会议和决议落实重点工作,通过某项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某项工作深入开展。从调研部署到动员发动,从深入学习到整改提高,很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长期耳濡目染,逐步形成工作惯性。相反,对于贯彻执行、长期保持某项长效机制则显得很不熟悉、很没有把握。这种工作习惯,在面临重大、紧急事务时,往往能够发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实际效果。它在平稳时期、日常时期则显得隔靴搔痒,难以持久。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来说,尽快扭转这种多年形成的传统工作惯性是一个严峻的紧迫挑战。

四、当前加强基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实践证明,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设施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某些机关作风顽疾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的现状,更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把作风建设转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一)加强制度完善与创新,提高制度机制的科学性。对于机关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一些华而不实、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的制度予以精减,对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抓好落实,并进一步制订完善,对作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动态,推出新措施。比如,关于党员干部的责任机制问题,既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和单位的下属工作人员,又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言行举止、清廉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自己的家属和职工群众。这就要求针对党员干部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加强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填补各种漏洞和空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严格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机制的权威性。严格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求必须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不能使制度成为空架子,“稻草人”。这就要求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对影响制度执行的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同时要求机关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制度,强化纪检监察、党委组织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开展严格的制度落实情况测评。比如,关于公务员的教育培养机制,要努力形成定期培训、专题研讨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通过量化各种具体指标,积极交流学习的经验体会,检查考核学习效果,使机制真正管用、带电。

(三)聚焦解决问题,增强制度机制的针对性。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比如,关于公务员的奖惩机制问题,要围绕“测什么”,从群众观点、创新意识、工作业绩、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多方面、多角度细化测评指标;要围绕“怎么测”,运用媒体、网络、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督查等多种方法进行测评,形成综合测评意见;要围绕“如何用”,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实现有效的结果运用,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表彰,对于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搞好统筹规划,提升制度机制运行的协调性。基层机关作风建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很多附加和连带效应。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追求的不仅仅是某一项具体制度的创建,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已有制度间的内在关联和对接上,对诸多制度要素进行梳理,对各类制度功能进行有效衔接和整合。比如,关于公务员的监督制约机制问题,首先体现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部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整合起来;其次是明确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大决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第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机关作风立体监督机制,实现机制运行的整体协调。

课题负责人:潘宏凯

成员:侯志学、相建华、马俊、张大伟(执笔)

如何加强新时期和谐医院建设 篇4

摘要:和谐医院建设, 应始终贯彻“ 以人为本”的治医理念, 各项管理与工作开展都要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而进行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配笠人力资源, 通过内部机构改革, 人员结构优化, 实现医院职工潜能的最大化。

关健词:和谐管理;以人为本;结构优化

医院以医疗为主, 医疗为病人服务是医院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营造好的医疗服务环境需要和谐为前提, 努力营造和谐医院越来越为医疗事业乃至整个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 积极有效地抓好和谐医院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发挥导向作用, 营造学习环境加强和谐医院建设, 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努力造就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 要围绕中心工作, 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学习途径, 缔结浓厚的学政治理论、学医护知识、学高新技术的氛围其次, 在骨干培养教育方面要舍得花钱、舍得投人, 要重视环境对职工心里的影响作用, 推动创建学习型科室, 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 培植人人都能成才的学习环境。第三, 要建立学习奖励激励机制, 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增强情感归属, 营造人本环境和谐医院建设, 应始终贯彻“ 以人为本”的治医理念, 各项管理与工作开展都要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而进行。在制定政策、实施规章、组织管理的过程中, 要承认职工的需要尊重职工的个性, 重视职工的存在, 开发职工的潜能, 规范职工的行为, 鼓励职工的创造, 真诚帮助每位职工在不同层面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实现医院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

三、培养医院精神, 营造协作环境作为医院的组织者, 要教育职工以“ 家”的观念处理好日常的人际关系。一起工作、学习、生活, 这是一种难得的“ 缘份” ,要用心珍惜这种“ 缘份” , 做到“ 互尊、互信、互助、互爱、互谅”。同时还要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 小家”与医院

“ 大家”和整个社会以及患者的关系, 在维护好幸福、和谐、文明“ 小家” 良好风气的基础上, 使医院这个“ 大家”更加活跃、健康、向上。各级领导干部, 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和处理好“ 三缘”关系一是亲缘关系。要赤诚关心职工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 以增强内聚力二是业缘关系。要利用交流协作手段处理好辖区医疗机构和当地党政领导及部门的关系, 扩大影响, 增强吸引力三是地缘关系。主要是地域民众社会事业承担一定责任, 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以增强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四、强化道德意识, 营造诚信氛围和谐医院建设, 必须强化信用制度。因为医疗系统内部也同样呈现出多样性的状态高、中、初级的单位管理人员不同水平的医护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这种多样性又是与复杂性交织在一起的各种人员的岗位要求不同、年龄不同、基础水平不同、发展趋势不同, 等等, 决定了和谐医院建设必须强化信用制度、信用文化、信用监督三大支撑, 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在医疗系统内广泛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把诚卖守信作为现代医疗文明的重要基石, 用诚实守信把职工的道德行为、医疗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之成为职工和谐医院建设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五、致力干自主创新, 营造发展环境和谐医院建设, 创新既是结合点又是突破口一是技术和服务的创新, 用新知识、新技术、技能提升知识结构, 用新方法、新观念提升服务效能, 为社会民众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二是管理和组织创新, 适应医院内部环境要求和现代化医疗准人制新变化, 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配置人力资源, 通过内部机构改革, 人员结构优化, 实现医院职工潜能的最大化, 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体系建设, 让管理在和谐医院建设中体现, 使创新的成果得以公认和鼓励。

六、弘扬“ 亲情”观念营造管理环境和谐医院建设, 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和建立“ 亲情”观念, 让广大职工感到有心灵依靠。通过“关心”激发亲近心理, 使职工感到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友爱, 医院大家充满着阳光的春天, 激情四射。通过“ 理解”激发慰藉心理, 给人以心理上的平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5

终南中学

李谭训

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师德建设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部分教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动摇,有的甚至忘掉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岗不敬业,教书不育人,随意讽刺、挖苦学生,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师德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行程中前进,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作为一名教师须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要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现就如何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狠抓师德学习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这既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建设的方向和动力。为此,学校要紧紧抓住师德建设这个根本,一切从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出发,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一是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们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人人写出高质量的学习心得和师德论文,并进行交流;三是开展教师“爱岗敬业”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使全体教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四是严格要求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查找个人在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二、做好师德表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学生总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教师不做的,领导坚决不要做;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也要坚决不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甚至口是心非,其结果必然是身虽存而教已废。古今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为人师表,要注重在“表”字上下功夫。在生活中,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城必须符合为人师表的师德原则。在语言上要文明礼貌、文雅得体,在仪表上要端正庄重、整洁大方,在待人接物上应热情诚恳、严己宽人,时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用语言来播种,用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学生。因为对学生每一次充满爱的举动,都仿佛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三、建立师德机制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必须体现“师德建设常抓不懈”的基本思想,建立一套师德机制。一是要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形成相互比较、相互激励,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建立师德监督机制,要成立师德平时考评小组,定时或不定时抽查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建立师德平时考核档案,设立师德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并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家长、社会意见;三是要建立师德奖惩机制,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师要大力弘扬,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将师德师风考评情况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要敢抓敢管,一抓到底,实行“一票否决制”。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6

三,如各种声像设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学校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又能促进学生更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他还说,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动机即告结束。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刻苦钻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新时期。在高等学校,需要才

能转化为动机。为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要求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优化品格,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筹集一部分:“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应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接受能力强和思维敏锐等特点:学习动机 =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并由此产生学习动机,高等学校必须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学学风建设

作为大学生、爱好。”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学习、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另一方面、意志,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风校风等,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正如弗兰西斯&#8226。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而竞争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所发明、价值观念等,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等。对于什么是学习动机。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勤奋努力。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知识可供装潢;培根说,是指引起,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如何,以对学生科研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在具体做法上、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一、意义和方法。历史证明,以此推动学风建设。知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⑤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一旦违纪,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动机的实质是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只有这样、健康状况等,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科研

课题可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和教学情况,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四,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好的制度,树立科研的信心,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系或教研室对学生科研进行理论培训是必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在学风建设方面,它是靠持之以恒,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要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说,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学校应拨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的一部分,其方法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伦理之学使人庄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7

一、加大资金投入, 让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更有“钱”景

资金投入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基层文化建设的瓶颈所在, 经济水平的高低造成了区域文化建设不平衡, 甚至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连最基本的文化设施也是缺乏的, 又何谈构建基层文化建设这项任重道远的工程?响应十二五规划“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对处于最基层的“村级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确保有足够的设施能够为广大民众所用, 在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 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也达成了“文化即民生”的共识, 越来越多的文化建设提案被通过, 可见新时期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不仅奠定了文化强国的基石, 更是文化民生的重点工程, 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的加大对公共基础文化的投入, 全国大部分省陆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用于乡镇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这些大笔资金的监管上, 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县管乡用”的财政制度, 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有严格的调研、规划、落实等程序, 努力确保取之于人民的每一分钱可以落到实处, 不缩水、不走样、不打折扣, 真正实现改善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 使未来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钱”途和前途得以双丰收。

二、教育托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

近些年来, 新时期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耳熟能详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工程的实施, 丰富了广大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 但我们看到农村文化的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 还需要在巩固当前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重视留守人员的精神世界, 这些留守人员大致可以分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投其所好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就能让不同的农村留守人员有不同的收获, 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说, 可以以村为单位组织戏曲、花卉和书法等培训与比赛, 激发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热情, 使老年人能够生机勃勃的度过“夕阳红”;对于农村妇女, 可以组织刺绣、编制、厨艺等培训班, 既提高了她们的文化素养, 又丰富了她们的精神世界, 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文化基础建设成果;对于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教育是农村文化的撒播和传承的最佳途径, 用教育来托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大梁, 这是改善基层文化结构的一条有效方法。纵观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教育基本上都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缺乏、教学质量低下等一系列方面, 奋战在农村一线的教师都是让人肃然起敬, 2012年9月由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的主题为“他们因播种光明而美丽, 你我为弘扬崇高而寻找”, 很多乡村的教师就是这样坚守着清贫和寂寞, 默默的为农村文化的传播耕耘奋斗着。

三、草根文艺团体传播文明新风, 让农民的生活“富而美”

“星光大道”捧红了阿宝和大衣哥朱之文, 还有众多的草根文艺团体登上了璀璨夺目的各类舞台, 说明在新时期的农村并不缺乏奇人志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是草根文艺团体最为繁盛的时期, 改革开发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于是乎人们在追逐金钱利益的路途中无瑕关注精神的享受, 使得这一种百姓自娱自乐的文艺形式陈迹消失于人们的视线, 在经历了沉浮起落之后, 草根文艺团体又在各级各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焕发了新的生命, 它如同一位扎根于基层游荡于田间地头的特殊文化使者, 既能以天为背景又能以地为舞台, 与农民百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既延续了当前盛行的草根文化, 又把宣讲文化惠民政策和传播文明新风尚的责任集于一身, 还能广纳百川的吸收各位民间艺术珍宝, 甚至一些农村的草根艺术团享誉国内外, 有很多精品节目也走向了春晚舞蹈, 极大鼓舞了这些乡村艺术团体的创造和表演热情, 浓郁的乡土本色表演、新奇的创造智慧成就了这些草根艺术团体的光荣与梦想, 他们的表演真实自然, 将本土文化的艺术性、观赏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有深远意义的群体活动中, 也有越来越多的“粉丝”成为这些艺术团体存活与发展的强力支持, 对于这些草根艺术团体, 既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支持解决生存的后顾之忧, 也可以对接社会资源和利用市场运行方式维持添置表演服装、道具等大额支出, 发挥这些团体活跃农民生活的巨大作用, 切实为农民群众奉上一顿文化精神大餐。

总之, 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 我们应该理解基层文化建设的内涵, 明白所谓基层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在新时期乡镇地区所实行的一种文化推崇传播活动, 它应该是为农民百姓所喜欢和关注的, 具有乡土特色的一种关联文化。在实施传播文化文明的过程中, 通过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完善、教育和组织各类文艺小团体等途径, 满足新时期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以使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视野, 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可以提高生活在农村地区百姓的幸福指数, 而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得益彰, 农村文化能否繁荣, 与政府的经济支持、教育的丰富和文艺团体的活跃程度是休戚相关的, 只有真正对新时期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重视起来, 才能发挥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改变旧时期农民“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单调寂寞的日常生活, 使文化生活步入常态。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段灵峰, 浅谈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大众文艺, 2012.05

[2]何健, 农村教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农业, 2003.09

[3]元洪波, 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咸丰县乡村院落, 民族大家庭, 2009.05

新时期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锡热电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要想见成效,改变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必然要将企业文化由松散、肤浅、简单的状态升华为系统性、深层次、人性化。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力量是企业文化。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以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全员创新精神为内核,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积淀,由企业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它是企业作为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改造、摈弃企业现存的文化,建设与新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服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竞争文化。

企业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为此,应确立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应当有不搞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竞争越是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越是紧迫,那种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往往就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越是困难的企业就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放弃生存的权利,那种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的建设是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干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目标、追求,会更加困难。只有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同心、精神振奋、目标明确,才可以走出困境,提升效益。

二是重在塑造才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规避行业和市场风险。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没有创新的技术、管理、产品、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成功之路。

三是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与转化,根据对企业文化功能的理解和实践中总结的主要经验,应特别重视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中四个方面的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观念转轨,提升企业决策力;依托学习借鉴,提升创新力;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凝聚。

二、创建企业学习型文化

学习型文化是在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重要组织保证。它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目前,电力企业竞争激烈,锡热电公司处于这种竞争中的困难企业,本身竞争力不足,导致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事实上越是困难的企业也更应该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补充完善各方面的素质与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伺机而发。因此,我们必须将学习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将企业的成长过程创建成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几乎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培养职工的敬业爱岗精神,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知识,这都是一个个学习过程。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拥有学习型文化的企业。因而,我们应把学习型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当前,各大电力集团之间竞争激烈,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我们的企业还在一如既往的沿袭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旧有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势,因此,树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理念,转换观念,摈弃霸主作风,建立企业主人翁责任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市场法则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理念至关重要。

(一)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是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形成,而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取决于员工的心理尊重程度和务实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弄清员工的需要层次和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环境要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的气氛,员工才能形成爱企、爱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确保企业经营情况不断好转。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不无道理。由此可见,企业领导人应重视企业文化,并多参加企业文化的高层培训,亲自抓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的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安全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文明的标志。安全没有保证,生产便失去意义。要生产必安全,不安全不生产。要以人为本首先是关爱员工安全,员工的生命、健康和把员工家庭幸福放在第一位。安全管理的主旨:防患于未然,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抓安全无捷径,唯有持之以恒。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9

一、基层党组织现状

区直机关工委直属党总支、支部40个,党员1274名,机关工作人员1855名,分布在区直机关48个部门,这些部门担负着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职能,同时是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单位。因此,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精神状态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全区各项任务的完成,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海港区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春雨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二、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适时开展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实践证明,发扬创新精神,经常开展丰富多彩讲求实效的机关党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1、培养典型,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近两年,区直机关工委借鉴省、市直工委的有关做法,在区直机关开展评选“十佳党建活动”,这项工作被各级党组织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评选范围和基本条件,各总支、支部都根据本单位不同特点,建立了一些党建工作制度,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机关党建活动。区委办党支部,以发挥“三个作用”、提高“三个服务”为目标。仅仅围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本着以调查研究促作风转变、促进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开辟调查研究新阵地,创办了《海港调研》刊物,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展示调研成果的有效载体,刊登了37篇有价值调研文章,为区委领导定决策、谋发展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在全区营造了大型调研之风的良好氛围。政协党支部,党组成员的领导干部主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参加双重党组织生活,各科室统一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坚持下基层走群众路线,积极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渠道、多角度了解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2、组织党员,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活动。创建“十佳党建活动”即要不拘泥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党建工作,又要贴近现实,突出党建主题,富有新意,创有特色,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区民政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头无私奉献,班子成员先后走访6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居委会,18个居民家庭及6个农民家庭,掌握了群众对文体生活的渴盼。今年启动了“星光计划”第二批工程,让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共享先进文化的艳丽芬芳,社区文化艺术节先后演出百余场,群众演员3000多人,为35个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为干涸的社区文化土壤注入了一股清泉。区委农工部党支部,组织各镇及涉农部门干部撰写调研文章,并将其中27篇优秀调研文章编印成《海港区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文章汇编》。在编撰过程中,他们力求可读性、实践性,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视角,客观地反映了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为区委、区政府更好地指导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立足创新,不断地挖掘党员电化教育。当今时代,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传输方兴未艾,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它的影响正向各个领域渗透。近几年区直机关部分单位已经利用先进的电教和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电教手段已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所珍视。区法院党总支,十分重视教育方式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不断增强大家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做到了“三上”即,“上墙、上盘、上网”,把重点学习内容摘抄到板报、墙报上进行宣传,把有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光盘,组织大家观看。同时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区法院配备了近百台微机,并建成了100兆变互以太网,把有关“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报告》及其它党建工作内容的文章搬上网络,在网络上开辟了“信息专刊”、“廉政之窗”、“网友论坛”等栏目,把学习内容以信息形式上网,实现了网上资料、图像、信息的共享和传输,提高了广大干警学习的积极性。区审计局党支部,根据审计人员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在现场审计,很少在机关停留,尤其是全局经常聚到一起就更不容易。因此,党支部为使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不误,每个科室都配备了电脑,外审人员配备了电脑笔记本,于年初在局域网上建成了“支部建设”网页和“支部信箱”,在网页的内容上设置了:“三讲”教育、警示录、党课提纲、组织生活纪要、党员信箱、党员须知等。搭建起了一个虚拟的“网上党支部”,使审计人员无论何时回到局里或在审计现场,只要登录到局域网上,就能够自觉学习,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发送到网上,供大家讨论共享。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把自己对党组织的建议、意见和真实想法以署名或不署名的方式发给支部,支部通过网上回信方式同其进行交流,使双向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架起了党支部和党员即时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4、狠抓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中央提出的“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要求,针对机关的特点和实际,在层层签定责任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层抓本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廉政工作责任制,从工委书记到各总支、支部书记坚持以身作则,模范遵纪守法,自觉地接受监督,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区地税局党总支,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各项规定,做到不护短,有错必究。对有执法过错的17名同志进行了经济处罚,使全体税务干部受到强烈的震憾,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并模范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建立一级抓一级的领导责任制,能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者的威信,是搞好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最重要的是通过高尚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统帅群众,以人格的力量和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5、育人为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工委及时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开展宣传区直机关好人好事活动,并主动邀请市日报社记者到基层党组织采访,此举受到各基层党组织的赞扬,其中有三篇稿件在秦皇岛日报刊登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例如:《不能没有你》——记海港区总工会常年救助特困职工记事;《为李宏芳献爱心》;《人生》——记一位八旬老人的经历让我们深深的感悟。特别是海港区老干部局异地安置离休老干部赵东轩老人,54年追求、36年工作、48次调动、20年单骑、3走长征路、6年扶贫、10进深山、80岁入党的传奇经历,在日报一版刊登后,在读者心中引起强烈震撼,并引发一次全市大讨论,日报分别用4期头版刊登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来稿。燕赵都市报、河北经济日报分别派记者采访。

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活动,弘扬了正气,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区直机关宣传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6、心系群众,区直机关党员干部献爱心。北环路办事处李宏芳患尿毒症晚期,换肾所需20多万元费用,使这个家庭不堪重负,机关工委得知后,号召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为李宏芳献爱心,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去年6月13日,凝聚着海港区1239名党员干部,无限关爱的3.7万元捐款送到了李宏芳手中,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今年5月,47个单位的1568名干部群众为抗击非典捐款,捐款共计80140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区直机关少数基层党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

1、制度不落实。有些单位对严格党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制度不落实。各基层党组织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制定了组织生活制度,并挂上墙。但有些单位将这些制度束之高阁,总认为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少过点组织生活无所谓,久而久之,降低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消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因此,落实制度,必须提高认识,增强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组织观念。如果单位的主要领导,能够从党的建设的高度看待组织制度建设,那么基层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

2、措施不得力。有少数基层党组织从没开展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方式比较枯燥,一般只限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照本宣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谁也没记清,致使一些党员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热情不高,甚至极少数人政治鉴别能力出现偏差,这些原因的促成,究其原因应该说是理论学习制度落实缺乏力度,学习方式不够吸引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理论学习抓的不紧,学习方法不灵活,其它工作很难做的更好。

3、认识不到位。有些基层党组织在落实执行“三会一课 ”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没有认真执行,致使制度形同虚设,有的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经常随意性较大,达不到每季开一次全体党员会,每月一次支部委员会,一次党小组生活会,至少一次党课的规定要求,党员难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严重挫伤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4、设备不利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维和生产必将进行新的变革。就党员电化教育而言,区直机关大多数单位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VCD等,硬件齐全。但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没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党建活动。目前区直机关 只有少数单位在运行,其他单位还是个盲点。党建工作在这一领域中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互联网创建网站对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空间。

四、建议与对策

总体看来区直机关大多数党组织注重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各项制度落实呈良好趋势。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创新意识不强,制度落实缺乏力度。为开创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夯实基础强素质,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所以各基层党组织要注意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动向,要树立超前意识。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现代化。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总是老一套,老面孔,必然会引起党员群众的厌烦而失去“磁性”。当前要围绕机构改革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好思想工作。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要现代化。在方法上,那种一般化的灌输,你讲我听的方法以显的乏味,必须紧跟形式,结合业务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来开展,要坚持多渠道、快节奏。在手段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2、党建活动主题要创新。主题是一项活动的灵魂,决定着机关党建活动的质量效果。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定位要科学化。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明确行之有效的制度;注意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手段,克服教育上的封闭状态(有些方面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别人);有条件的,要搞一些阵地建设。活动 还要注意突出重点、抓关节点、抓兴奋点。围绕区委、区政府和部门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组织活动,抓关节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党员干部发挥出较大的潜能,是我们切入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往往感召力强、影射力大。产生较大的鼓动效应。寻机开展激发兴奋点的活动,把党员干部思想引发到创造性工作上来,“兴奋点”的活动形成较强的激励和辐射,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保证“中心”工作的完成,而且使党建工作更富有生气、更具特色。

3、理论学习方法要改进。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一些部门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或是“讲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理论学习内容空洞、手段落后。因此,机关的理论学习要体现机关的特点。方法更新,内容更深。要针对不同和不同对象采取理论辅导、电化教育、专题讨论、轮流授课、答题竞赛、适当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等不同形式,使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活泼,真正起到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

4、强化组织制度要落实。通过制度约束,措施激励,加强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几次深入基层调查,发现一些部门制度不健全,党组织的战斗力也无从谈起。因此,要从坚持和完善制度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使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二是坚持党内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组织管理党员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党小组会,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制度。三是坚持计划安排制度。把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的共性目标,与业务目标一同部署,使理论学习实现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四是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不能把自己置与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与组织之上,脱离群众学习队伍,失信与党员群众。同时把理论学习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岗位责任制和公务员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评议考核党员干部的依据,并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先进党总支、支部评比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理论学习的表率的动力和压力。

五、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每一个基层组织,都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存在,而活动的。党的基层组织就是要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把党员组织起来,成为实现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我们多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有些单位没有弄清党组与本级党总支、支部的关系。认为“党组”领导党总支、支部,党支部研究决定的事项报党组“批准”,混淆了党的基层党组织与党组之间的职能作用,还有的以行政干预代替组织决定。《党章》和《机关基层党组织条例》都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机关单位的党组对本级党总支、支部实施指导,党总支、支部对本级党组织积极配合协调。两者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在其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如何加强新时期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篇10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党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传统优势,成为我们党

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

一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党认识和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

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目的,是党性和宗旨的体现。

三是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群众工作的核心。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都可能遇到方方面面的矛盾。革命时期,党正是因为正确处理好了人民内部矛盾,才团结起来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各样矛盾也日益凸现。而在当前众多的社会矛盾中,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的,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党仍然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改革、建设事业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都呈现新的变化,由此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特点、新挑战。

首先,群众工作呈现出对象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涌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问题不断显现,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等问题,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和诸多层面。

其次,党的群众基础趋于理性化。随着群众基础的代际更迭,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群众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利益多元化使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而民主法制时代的催化,让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总体上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

第三,工作主体理念滞后、能力不适应。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素质不高,很难担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帮助服务群众的重任;有的习惯于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压制的方式。

三、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创新

面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党必须积极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有序参与,不断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和谐的党群关系。

1、坚持尊重群众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是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社会管理的一句精辟概括。尊重,是对群众主体地位、合法权益、基本意愿的充分维护。在新形势下,既要看到群众诉求多元化趋势,也要看到群众对尊严的更高层次追求。“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必然是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这要求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更好地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尊严。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做到在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2、坚持依靠群众

依靠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党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依靠群众,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依靠群众,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群众,还要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伟大事业。

3、坚持服务群众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

上一篇:一年级劳技教案下一篇:合伙经营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