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7篇)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要更好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下面笔者仅从履行检察职能,总结实践经验方面谈几点做群众工作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立足检察职能,着力在群众新需求上下功夫。
基层检察机关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立足履行检察职能,着力在群众新需求上下功夫。
1、着眼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需求,不断加大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力度和诉讼监督力度。一是加大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重点打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和抢劫、盗窃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二是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破坏选举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坚决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犯罪案件,促进依法行政。结合办案开展预防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的发生。三是加大诉讼监督的力度。加强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活动监督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重点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平等保护利益主体的权益。注意发现和查办执法不公背后的腐败案件,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公信力。
2、着眼群众对维护自身权益的新需求,不断建立健全信访制度,树立检察机关新形象。要正确看待信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和行为,要从热情接待向解决问题转变,不断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负责制、首办责任制,推行“双向承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让群众在我们每一次接待中、每一句话中、处理的每一起纠纷中,感受到检察机关的热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落实信访责任倒查制度,对因违法办案、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要探索实行个案救助,树立亲民、为民、护民的良好形象。
3、着眼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新需求,积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要进一步研究各个执法办案环节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措施,增强落实政策的可操作性,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主观恶意小、犯罪情节轻微的,立足于教育挽救,坚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依法起诉的向法院建议从宽处理。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坚持分化、瓦解和打击少数、教育多数的原则,避免扩大打击面,激化社会矛盾。重视检察建议、社会化帮教、检察环节调解等非刑罚处置手段的运用,防止因办案方式不当或单纯办案引发矛盾纠纷。
4、着眼群众对提高服务能力的新需求,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宗旨教育,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检察干警的生存依赖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检察机关的权力源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检察工作的发展仰承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检察事业的价值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执法为民理念。要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干警认真研究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要坚持从严治检与弘扬正气相结合,防止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和干警队伍的满意度。
二、要总结实践经验,着力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基层检察机关许多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做群众工作的有益经验,应当及时总结,形成长效之策,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举措通过制度加以落实,渐次内化为检察干警的自觉行为。
1、健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下访、巡访、联合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下访回访群众制度,一是检力下沉,向基层延伸法律监督职能。通过“两下移三贴近”、“走千访万”、“公诉庭审进基层”等活动载体,推行到案发地进行座谈回访机制,充分听取发案单位、乡镇、村组干部等各方意见,做出最佳处理决定,消除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法律监督职能延伸,拓宽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二是不走过场,不拘形式,认真做好检察长下、巡访,举报宣传周等活动,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涵,更有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三是要开展检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下访、巡访活动,让检察干警走出机关和其他部门同志一道,深入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有意识地排查矛盾,发现问题,把稳定隐患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切实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水平,树立检察机关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2、强化检务公开,完善执法办案回应群众制度,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行刑事案件办理告知制度。将办案情况及时告知受害人或其家属,定期回访受害人或其家属,听取他们对案件受理、调查处理、办案结果、执法态度等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消除涉检信访隐患。二是建立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回访反馈制度。切实变群众上访为检察官下访,及时反馈信访事项办理进展情况,做好宣传解释和教育感化工作,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三是积极推进检务公开,创造条件让群众更好地了解、监督检察机关。如举办“检察开放日”、发放《检务公开手册》等等。进一步完善群众投诉处理机制,对群众投诉事项,分门别类登记,尽快落实办理。
3、建立做群众工作能力教育培训制度。把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途径,聘请那些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成效突出的同志担任教员,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培养更多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及时归纳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作为培训教材供检察干警学习借鉴。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警,要安排到基层一线锻炼、去乡镇农村挂职,努力在实践中练就做群众工作的硬功夫、真本领。
4、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把群众工作的相关内容设置成为考核项目,实施考评激励机制,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开展检察干警接受群众评议工作,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同志及时表彰,对工作不称职的追究责任。
一、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五个充分认识”:一要充分认识档案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载体, 借助档案可以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从事档案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二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为各级党委政府、为中心工作、为社会民生服务的应尽责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历史和现实作用;三要充分认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档案需求越来越大, 档案工作越来越显示广阔的前景, 从而进一步增强作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四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迫切重要性, 从档案的保护、抢救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出发, 不断创新档案工作的新局面;五要充分认识档案部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 只要做有心人, 肯下工夫, 是完全可以出成果、出地位的。只有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结合我市实际, 全力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
“十二五”时期, 是我市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 也是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 实现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的攻坚时期。档案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重要时间的中心任务来考虑和谋划, 把是否有利于推动发展和民生两项重点工作, 是否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否有利于贴近我市发展脉搏、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 作为档案部门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思想观念不断创新, 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思想基础。主要增强“四种意识”, 即:信息意识、市场意识、现代化意识、法纪意识。
2、手段方法不断创新, 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从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服务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 逐步建立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主动地服务体系。
3、服务质量不断创新, 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根本所在。随着高技术的广泛应用, 档案的保管条件逐步改善, 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服务质量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
三、大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一、房屋拆迁现状调查
拆迁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也是城市建设中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矛盾最集中、最容易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一)政府在拆迁中的行为及职能方面存在一些“错位”现象
一些政府部门没有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吸引城市投资,给予房地产开发商诸多的特权和优惠,不尊重普通群众的财产权和基本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够重视,处理不及时;有些部门不能依法行政,在未经拆迁当事人申请、缺乏公开的听证程序下,滥用行政裁决或擅自实施强制拆迁。
(二)法律法规存在缺位、不完善问题
1. 对城市房屋拆迁项目性质未作实质区分。修改后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增加一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它在法律层面上给城市房屋拆迁戴上了公共利益的“紧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但何为公共利益是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是个不甚明确的条款。造成在涉及城市拆迁这样的重大实际问题时,我们仍然需要与物权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重新面对如何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的困难问题。
2. 城市拆迁相关配套法律出现缺位现象。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暂停执行,一方面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另一方面对城镇国有土地上的单位和个人房屋的征收与拆迁的权限和程序尚无法律规定,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为实现快速拆迁的目的,往往避开司法机关的审查,自行其是,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强制拆迁行为。
(三)被拆迁人的补偿要求越来越高,拆迁工作社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不少被拆迁人对拆迁安置政策意见较大,即使对在政策范围内较为偏向被拆迁方的补偿方案仍然不满意,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甚至“漫天要价”、“无理取闹”、“无理上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推进及社会风气。同时,不少被拆迁人将拆迁当作解决困难问题的平台,不仅要求解决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还希望能通过拆迁解决其生活困难、私房落实政策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给拆迁协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拆迁个体矛盾更加突出,个别拆迁户对抗情绪严重
几年来,虽然通过宣传引导、做细工作,拆迁信访量大量减少,但是仍有个别“钉子户”、“抗法户”对抗和上访、拒不搬迁,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影响了社会稳定。
(五)群众对《物权法》的理解有失偏颇,动迁难度加大
随着《物权法》出台,许多群众对拆迁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特别是不少被拆迁人认为《物权法》规定了“公有私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就认定私人财产同公共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以后拆迁只能走协商途径、不能再进行强拆,普遍存有要挟心理和抵触情绪。忽视了《物权法》规定的为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拥有的最后强制权。
(六)被拆迁人钻法律漏洞,套取补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拆迁户利用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实施项目而迁就的心理,为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突击搭建违法建筑,增加属于补偿范围内的附属物,套取补偿。另外,专发拆迁财的“房虫”购买一些拆迁户的房屋产权,充当拆迁户要求对自己进行补偿和安置,在安置房建好后,“房虫”们再将其以当时的商品价出售,以达到赚取中间差价的目的。
二、对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合法、合理、高效地推进城市拆迁工作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拆迁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政府,为有效推动城市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应在宏观层面加紧构建城市拆迁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运行环境。一方面,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促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中,改革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对那些通过市场可以调节、通过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可以解决的事项,都应当从行政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作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协调政府与拆迁人、拆迁评估机构、拆迁执行单位、被拆迁人以及拆迁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规范房产开发商和拆迁公司的行为,建立正常的拆迁秩序。
(二)完善城市拆迁的法律法规
由于拆迁事关被拆迁人的主要经济利益,虽然《物权法》强调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但它是对宪法条义的适用和具体化,并且囿于物权法本身的法律性质,对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和“补偿标准”等规定仍然比较原则,因此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法规尤为重要。
(三)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拆迁工作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拆迁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从拆迁决策、政策制定及建章立制到工作落实,从拆迁全过程到各个环节,严格做到依法依规、阳光透明、合理规范,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违反法定程序,提高拆迁透明度和公开度,确保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层“两委”班子的作用
城市房屋拆迁涉及千家万户,要确保顺利推进,就要加强对拆迁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物权法》和《河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澄清群众对“公共利益”和“合理补偿”的模糊认识。同时充分发挥村委和街道办干部的作用,发挥骨干分子的示范作用,做好拆迁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解决拆迁户与业主、开发商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五)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对拆迁活动的监管
政府拆迁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拆迁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加强对拆迁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惩拆迁领域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违法行为。同时对那些故意阻碍拆迁工作的不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对个别为了经济利益,无视法律、法规和规章,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讹诈政府的拆迁户要打击其不法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切实保护拆迁双方的合法权益。努力完善最低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人性化拆迁。通过保证住宅房屋的拆迁安置最低面积套型以及住宅房屋的拆迁补偿最低保障标准来解决“低收入居民”买房难、住房难的问题。加快廉租房建设,完善廉租房机制,解决最困难被拆迁人的安置问题。
拆迁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工作,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开发建设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房屋拆迁规模与实际安置能力的关系,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新的时期,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我认为要立足四个着力点。即:一是敢于做群众工作;二是乐于做群众工作;三是勤于做群众工作;四是善于做群众工作。
(一)敢于做群众工作。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
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乐于做群众工作。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现在,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其次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充满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勤于做群众工作。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脚步要勤,沉下身去,准确掌握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帮
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准确的信息。回顾过去,我们的确做群众工作是不够勤,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对此,我经常思考这样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其中归根结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共产党是怎么执政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领导干部是干什么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不是官老爷。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第四,基层组织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基层组织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做群众工作,包括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把上级的任务落实到群众中去。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白了我们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就明白了我们应该分出多少精力来做群众工作。
(四)善于做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掌握法规,另一方面是掌握方法。
第一,掌握法规,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掌握法
规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当前,一些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浅薄,视法律法规为“点缀”,在群众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大于法的思想,决策不民主、不依法,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公开,严重偏离法治化的轨道。结果从表面上看,工作做了,事情办了,却留下了许多后患,有的甚至还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工作的损失。依法行政不仅体现着领导者的水平,更是领导者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干部既做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又做法律法规的遵守者,更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者,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公道正派,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第二,掌握方法,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掌握方法,做到外圆内方。
一要讲政治,善于从大局上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关系全局,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讲政治更为重要,政治方向决定宣传导向,宣传导向体现政治方向。所谓政治,就是要做到坚定、清醒、敏锐、鉴别,即坚持原则,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在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工作的根本指针,坚持党性原则。要善于从政治上、从大局上去把握每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
二要善思考,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政治思想工作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以便形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反过来指导工作实践。思考的前提必须是善于学习,有了浓厚的理论根底、知识水平,就能进行深度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工作对策和工作思路。只有不断提高理本文来源于网络站论思维水平,才能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总揽全局的能力,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善于驾驭当前,把握未来。同时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经济管理及宣传业务知识,提高全面素质。一个优秀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应该勤于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应该具有政治家的素质、思想家的风范、实干家的品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不断上档次、上水平。
三要抓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这就非常明确地昭示了典型在事物发展中的标尺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尤其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好多方面的工作处在探索阶段,抓典型的意义更显得必要和迫切。各类典型,尤其是有影响、有震撼力的典型,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当前那些无私无畏,勇于站在时代前列,用生命去和“非典”作斗争的勇士们,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的斗争中,无疑会成为时代的楷模,人们心中的丰碑。典型的培养、总结和提高,既要考虑到面,更要考虑其示范意义,既要总结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典型,又要总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典型,二者不可偏废。
四是要订规范,把工作纳入制度化有序管理。重协调,形成全社会参与宣传工作的“大合唱”。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规范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基本保障。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协调、组织推动社会方方面面去做。在领导工作中,协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协调能力反映领导水平。现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过去相比,规模大、范围广、战线长、层次多、分工细,协调的工作量愈来愈大。在推进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协调工作非常重要,党务干部尤其应该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推动全社会来共同完成党的政治事业。
五要会创新,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为政治思想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实践上不断创新,才能带来思想理论上的升华飞跃,使理想政治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六要抓落实,自觉做到勤奋工作,真抓实干。在工作目标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关键是狠抓落实,而要真正使每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勤奋工作,真抓实干。要切实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政治队伍。抓实每项工作,要严细深实,不能马马虎虎;要极端认真,不能轻轻松松;要知难而进,不能临难退阵;要狠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
一、贴近基层, 凸显特色, 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众文化只有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 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只有蕴含浓郁的乡土气息, 才会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 才会具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是在内容上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前瞻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 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 群众文化就是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 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要追求变化创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要不断依托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组织群众开展瞻仰烈士纪念碑、参观主题活动、开展读书演讲比赛、举办知识竞赛、书画美术摄影展, 以及晚会、歌会、主题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深入挖掘内在的节庆活动和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 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革命传统, 弘扬悠久历史文化,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始终坚持先进性, 唱导主旋律, 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反映时代旋律和群众精神风貌, 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精品力作, 并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加以积极传播。鼓励发掘群众身边典型的人、事, 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整合资源, 搞好培训, 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现实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老化现象严重, 专业知识较为贫乏。因此, 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是目前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俗话说“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整合各类群众文化人才资源, 广泛吸纳民间文艺人才参与, 共同活跃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培育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认真制定和实施群众文化人才培训计划, 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群众文化队伍。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培养群众文化骨干, 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关心群众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要注重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和高层次群众文化工作者, 通过创新引进人才机制, 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创新培养机制, 促进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创新选用机制, 促进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激励机制, 促进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充分发挥文化馆等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 建立业余群众文化工作指导组, 加强对民间群众文化团队和示范户的业务指导。举办各类培训班, 储备群众文化的后备力量。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即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深层次的文化底蕴、非常强的专业技术水平水平、全面的业务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是坚持自学、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自觉做到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 切实增强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成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的学习。通过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实谋划和组织好各项工作, 始终牢牢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主动权;二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即在本单位同志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三是走出去, 有针对性的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培训, 强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四是把专家、教授或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志请进来, 专门指导交流, 传授宝贵经验。
三、开拓思路, 创新举措, 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群众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在新时期要想深化群众文化工作, 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努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一是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 为它们创作文艺、演出作品,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充分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使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二是深入开展各类公益性报告会、讲座、美术书画作品展、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游泳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意识, 开展有益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群众专业和业余人才。每逢节假日举办文艺比赛, 提高职工群众的参与意识, 积极推动群众文化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 快速、有效、及时、准确地传播群众文化信息, 推动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四是搞好文化竞赛活动, 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计划, 分层次的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群文活动表彰会、文化工作现场会等竞赛评比活动, 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新时期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出社会经济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现代化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科學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建设,企业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应有权利,尊重人的首创精神,统筹兼顾,帮助企业全体职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2.有利于企业改革与发展方向的确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最终范式。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我们要确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就必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有利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关系日益多样化,使职工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步调。我们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就必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形势下,新情况、新变化层出不穷,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相互交织,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寻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措施
为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探寻创新措施,革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化策略,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革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化策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管理中必须强调以人为中心,在内容、形式、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企业领导应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彻底深入基层和员工当中,切实与员工交流沟通,帮助员工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2.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对于统一思想、调动员工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陈旧的工作方式逐渐脱离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的重要课题。实践中,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优势互补的共同实现基础。因此,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团结、奋进的内部环境,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包含的企业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内容,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只能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部过程,发挥其独特作用。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目标,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
3.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根据新形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应建立领导责任制, 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制订具体的工作考评监督制度,真正深入基层和员工当中,用企业文化关爱人、教育人、鼓舞人,从而实现制度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能够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相信一定能够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其鳌.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商业经济,2005(01).
[2]邹海莉.如何改进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商业,2010(24).
【对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10-19
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10-14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doc09-29
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10-09
做好领导工作的几点思考11-12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村低保工作06-07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办公室工作06-27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07-01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