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管理论文: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精选11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学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提出浅显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立足专业发展,提升团队素养
(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一是请进来,我们定期邀请市区街道教研员和名师到校,举行专题讲座,与老师们同课异构,介绍经验,借助他们的教学智慧,提升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是走出去,外派干部、教师到名校挂职学习,参加培训学习、观摩,拓宽视野,回校后当好“二传手”,除交流心得体会外,还要出示汇报课,产生一人学习,全员受益的效应。
三是定期与联谊学校青岛市实验小学、胶州第二试验小学、流亭小学等区内外十多处学校开展互动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材和教法,相互送课,共同举办教学论坛,在不断的互动、研讨中,我校的老师学到了联谊学校很多成功的做法,丰富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二)不断学习,苦练内功。
一是坚持每周一下午两节课后的教师例会学习,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区域名校的最新做法等,将适合我校的,转化,为我所用。
二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引领老师们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做智慧教师,为让老师们涉猎广泛,学校为教师们订阅了七十多种报刊和杂志,我们不仅提倡老师们读“有字之书”,同时,还读“无字之书”和“实践之书”。
三是以“四个一”,提升教研组建设,即:每周一次教学课例研究;每月一次网上主题研讨;每学期参与一门校本课程实施;每组至少有一个学科研究课题在引领运作。
四是用“六个结合”,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教学实践,每周写一则教学札记;结合研究课题,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结合研究专题,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案例故事;结合学习需求,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写好笔记;结合自己关注话题,每学期主持一次组内主题研讨;结合学科特点,每学年做好一份特殊学生的成长跟踪记录。
五是“大练教学基本功”,落实老师们的“三字一画”,每天坚持练习,定期检查;对老师们自制的教具、课件定期组织评比,表彰、奖励。
(三)让互助成就共赢
学校要把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视为宝贵的校本培训资源,组织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鼓励他们为青年教师介绍经验、交流心得,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老师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四)微型研究,放大成果。
对课堂提问、作业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导入、课前训练以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等,作为每周各教研组的微型课题研究内容,每学期末,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在全校推广,共同受益。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常规,注重过程
一是依据青岛市《小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每双周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二是通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教的情况反馈表,了解教师打磨“高效课堂”运行情况。
三是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表,了解学生“有效学习”落实情况。
四是通过领导推门听课,亲身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情况。
五是通过家校联系卡,将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变化等信息提供给家长,同时,让家长把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校,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六是通过家长开放周和教学开放周,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馈。
七是建立教学质量检测体系,搞好各学科阶段质量检测、抽测和教学质量调研,每次检测后,做好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情况。
(二)立体备课,统分结合
一是转变备课理念,由起初的“教案”,改为“课案”,到现在的“导学案”;
二是倡导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因为,只有精彩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课堂的精彩在课外;
各教研组集备时,先将本册教材的内容,画出知识树;其次,分解在各单元,每个单元确立一个主备人;第三,每个老师将自己的导学案拿到组里研讨,主备人主讲,经全员讨论、修改后,形成完整的导学案电子稿;第四,在共享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设计出个性化的导学案,演练后,走进课堂,下课后,在留白处,写出批注与反思;
经过多轮的设计,教材如同“煮”过一般,导学案成为教材浓缩的精华,整个过程,挂靠领导全程参加,并留有详细记录。
(三)高效课堂,有效学习
一是把每节“常态课”打磨成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做到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二是在课堂上做到三分之一时间精讲、三分之一时间精练、三分之一时间有效讨论和活动,每节课在要结束的时候,加上盘点收获和达标测试。
三是请专家规范个别老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粉碎、重建、打磨”的方式,让他们的课堂教学每天发生变化,把专家的点拨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是“磨课”活动在我校已形成制度,开学第一个月为“一人一课”活动、第二个月为“优秀课”展示活动、第三个月为“示范课”活动、第四个月为“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的“挂牌课”活动、第五个月为研磨“高效复习课”活动,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扎实有效。
五是实施有效学习,一是在设计导学案上,分层次设计学法;二是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在辅导上,提供最优的学习方法;四是对“学困生”,探讨最适合的方法,做到一个都不放弃,不仅解决方法,还要解决思想,通过谈心和温暖,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内心强大起来。
六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按照一优、一困搭配学习小组;其次发挥四人共同体学习小组的作用,在四人共同体学习小组里,安排一个学习优秀的、领雁式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再由全班讨论解决,全班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进行点拨和讲解。七是加强预习与作业的研究,减轻学生负担,设置高效的预习作业和反馈环节,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扫清学习障碍,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环节。
“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深入实施,教学过程的严、精、细、实,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升。
四、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师生可持续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完善各种考核档案;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学生、家长、社区参与评价;重点注重师德和业绩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除纸笔测验外,采用日常观察法、表现性任务、成长记录袋、二次评价、评语、家校合作;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孩子跳起来摘到桃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我们给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定位:除了周一上午的办公例会以外,班子成员全部“扎进”课堂和教研组,扎进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蹲下身来与他们进行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与他们同呼吸同共命运;校长要把握方向、给思想、出思路,进行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要跳出学校看学校;副校长做系统;中层做项目;老师们履行一岗三责:即安全、育人、教书;工作中提倡协作,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抓落实。
当前, 影响企业和谐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关系出现多种矛盾, 特别是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群体的扩大是影响企业和谐管理的潜在隐患。三是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裁员是影响和谐管理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以及员工自身和谐, 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管理, 必须先从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抓起。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把学到的理论精髓同企业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的实际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 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 加强对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实要办事公道。每一个领导干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 对其所分管的工作有决策和拍板的支配力量。在行使权力时切忌有私心杂念, 不能以对自己有利无利来进行价值判断, 不能以与自己关系的疏密来处理人际关系, 不能以对方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来进行价值取舍。坚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其三作风要民主。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 议事要有浓厚的民主气氛, 班子每个成员都应畅所欲言, 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作为班子中的班长, 要关于听取各方面意见, 集中各方面的智慧。
二、实现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强调以为职工服务为根本出发点, 企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政策规范等, 都体现出人性和感情;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社会的责任感;追求道德与法治的“共容性”。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 首先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 要具有民主管理的理念。企业领导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并维持职工的利益, 确立领导与职工的平等关系, 表现在法律面前平等, 遵循人性尊严, 维护职工的权利、利益和幸福, 保障职工在民主的基础上有参与领导和决策的权力与机会, 保证领导行使权力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给职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这种坚持民主行政的理念, 对于维护人性尊严, 对于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企业的构建十分重要, 是我们构建和谐企业管理的前提基础。
三、建设和谐文化, 引领企业和谐
构建和谐企业管理, 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首先建立“双赢”、“共生”的文化理念。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 我国社会进入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性化和利益差别突出化时期, 以利益祈求为目标的社会矛盾呈现尖锐化趋势。这些社会矛盾往往是在人们感到生产生活的根本利益受损, 已经没有后退余地的情况下发生的, 而其发展变化, 则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矛盾的针对性很强, 目标明确具体, 一旦目标达到, 矛盾很快化解。所以, 对这些社会矛盾, 不应作意识形态化的理解和政治化处理, 而应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承认利益多元的正常性和矛盾双方的主体地位, 而不是坚持主体、客体相分离的思维。其次培育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在利益协商中, 需要采用谈判、协商、节制、让步、缔约和守约等手段和方式, 这一切, 需要员工的理性素质。建设企业文化, 须不断对员工和企业高层进行教育引导, 提高员工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程序意识、企业高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控作用
实现和谐的企业管理, 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控作用。企业深化改革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往往源自员工的观念障碍和僵化思想束缚, 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引导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以理性态度认同并投入改革。在企业内部重大利益关系调整中, 面对员工的不满、焦虑甚至怨恨, 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以民主的、说服的、互动的方式, 对员工情绪进行疏导, 以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对于职工存在的实际困难, 企业领导要想法设方加以解决, 与解决思想问题很好结合起来。要依靠基层党群组织, 加强思想动态分析, 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 制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降低防范危机的成本, 减少企业震荡。
五、发挥工会作用, 使企业劳动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完善。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的人本化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
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强化“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
(二)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先进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第三,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要广泛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深入开展优秀教师“带徒传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四)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文体活动、意见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于时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渗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引。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要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三)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非改不可了。我校建立了一个既有量化数据,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
四、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聯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幼儿。在整个集体中开展工作,班主任必须具有组织者、管理者的本领,即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善于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同时又要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做些个别转化工作。这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之一,缺少这种组织管理和个别转化的能力,班级工作就会陷入一片杂乱,顾此失彼,既使再卖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班级管理上,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要善于把园部的教育要求同本班的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部分。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要善于培养幼儿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项管理活动都成为教育的机会。
班主任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形成民主、向上的班级氛围等方面。作为班主任,要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到如何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主人翁意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之后,集体自身就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每个幼儿的成长,就可以置于集体的共同约束、陶冶和进步之中。班级建设关键在于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引导集体向前进步。
二、灵敏多样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班主任应当具备的一种教育能力。班主任要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处理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就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做出最合理的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教育方式。这种能力也可称为教育机智。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幼儿,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几十个孩子的思想,情绪,个性等千差万别,构成了班主任工作的纷繁复杂,千变万化。正如马卡连柯说的那样在我这里没有两种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必须准确,及时,适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因人施教。在班级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办事,要机智灵活地处理过去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这对班主任来说十分重要。
<<<12&&&
三、灵活广泛的协调能力
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班主任只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对幼儿的全部教育任务是不可能的。必须协调班组成员、家长,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1、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目标统一的教育集体,教育效果就会超过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但班主任必须做到:一是要主动与班组成员,互通情况,研究问题,确定方向,讨论措施,制定计划。二是经常诚恳地向其他管理人员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加强对幼儿的尊师教育,让幼儿尊敬每一位教师,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
2、班主任是幼儿园和社会,家庭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必须善于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班主任要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各方面情况,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各种情况,以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很多,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家访。班主任要掌握家访的艺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善于科学地选择时间,方式,方法。现在家访的方法有很多,电话、短信、纸条、网络等都可以成为家园联系的有效阵地。
四、敏锐观察的分析能力
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幼儿,而了解幼儿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观察能力。赞科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幼儿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害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种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所以,深刻敏锐的观察能力是班主任的重要能力。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班主任,能从幼儿的细微表现中,捕捉幼儿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科学地预测问题的趋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五、生动艺术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表达,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识、意愿、要求等,通过语言准确表现的能力。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要启迪幼儿的心灵,要陶冶幼儿的情操,就得犹如琴师操琴一样,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幼儿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班主任要在教育幼儿中能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善于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不好管理,甚至有的老师就干脆放手不管。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此类现象和问题,我认为要实施有效地课堂管理,教师是关键。要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序、低效的局面,必须从教师入手。
一、转变观念,重构课堂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既不是学生的,更不是教师的,而应该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经过内化了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我们不能把课堂变成知识的“交易所”。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学生要通过主动探究,动眼、动脑、动口、动手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也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
教师要从内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我们不希望知识走向学生,但我们必须设计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以学定教,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生命活力。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这点是不用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的每一节课内容都是饶有趣味的。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根源,无非是建立在好奇、游戏、上网上。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如何使学生实现兴趣对象的转移。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促使学生由对操作、应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的内容、过程上来。
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例如利用游戏训练小学生的鼠标或键盘操作。运用“谬误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在学习文字编辑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篇有错误的文字素材,让学生进行修改、排版。在学习文件管理时,让学生充当一回电脑小管家,家里的各种东西我们能够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电脑磁盘里的杂乱的文件我们能不能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呢?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拖拉拽扌周,学生一定会找到办法的。
其次,做到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例如,在班级成立专家小组,让他们负责班级技术支持。而其他同学看到班上“高手”的成就,他们潜意识中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全班也就形成了喜爱信息技术课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任务驱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的,以此增强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再次,在学习内容上,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争取让学生能够“即学即用”。正如布鲁纳所说的“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在“活动主题”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技术,运用技术实现活动主题,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
最后,课前设计好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课堂中给学生及时的反馈、表扬、鼓励和帮助,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被重视的。
三、沉着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发生各种偶发事件,干扰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依据教学经验冷静、妥善处理。
比如,有一次,学生都进了教室,可是教师机却出现了问题。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遇到的事情,怎么办呢?我们教师要有“遇到此类情况应在短时间内排除障碍”的能力。如果不能排除,应马上安排其它教学内容或采用其他教学方式,这也充分表现出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本领和教学睿智。
有时候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兴奋,在课堂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们是完全不管,继续教学呢?还是停下来,了解情况后继续教学?或者停下来,狠狠批评一顿学生呢?当然,第一、三种方式都不可取,第二种方式还需教师暗示失控的学生,并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再吸引到教学中来。
信息技术课堂的突发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如果遇到了学生故意捣乱,我们教师就应该严肃对待了。有经验的教师只是当时制止学生行为的进一步恶化,在课后会认真与学生单独沟通。因为这种学生可能是借此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旦教师能够与其坦诚相待、给予关怀,他们是很容易与教师建立和谐关系,听从教师意见的。
四、加强管理,营造严谨氛围
信息技术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我们对课堂纪律的评判和反应要格外审慎。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安静就是课堂纪律不好,这种眼光没有看到课堂的不确定性这个事实,很可能会压抑了学生主动性。有时,当学生因为参与你设计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目的探讨发生争论甚至争端,其实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效果。但是,课堂纪律差确实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问题,回避和过激行为都只能是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当教师确定课堂纪律差时,就应当分析具体问题,决定相应的对策了。
一方面,课堂纪律差可能是教师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吸引注意、制造竞争合作气氛、促进学生自治等策略,促进良好课堂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每门课程中必然有一些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可以整合其它学科内容,或用恰当的例子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
主题词:教科研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评价机制
案例摘要:教科研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驱动力,然而在农村小学,有很多学校科研意识淡薄,教科研氛围不浓厚。虽然他们都一心一意抓教学,但是对教科研工作并不是很重视,所以不论是学生也好,教师也好,学校也好都难有长足的发展。为此,笔者就教科研工作管理谈一谈看法。
在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当今,有很多教师、校长、学校都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名校长、名校。通过对他们考察与了解,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成名都与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校长、学校的发展必须走教育科研之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科研强校、科研兴校。那么学校在教科研工作上如何管理与引领?就此,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科室主任,结合本校实情浅谈拙见。
一、明确分工,健全管理制度
在每一所学校,校长都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为了使学生、学校、教师有可持续的和长足的发展,必须走科研之路。因为学校事务繁多,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在务实求实、业精于勤的工作作风中,使教科研工作有序而有效。
第一、针对教科研工作,成立领导小组,通过集体智慧,由学校确定教科研“五年规划”。并依据教科研“五年规划”,学校首先制定学期计划。然后教科室、教务处、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在制定各部门、各单位计划。在实施中按照计划安排,有序开展工作。
第二、为了使教科研工作能落到实处,学校应该出台相关制度:读书制度、听课制度、月检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外出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科研等制度。将制度与绩效考核、考核、晋升职务与级别、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在制度的约束下,不仅引领和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而且能使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让教科研成为教师发展的途径之一。
二、求真务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一所学校,只有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才能推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首先要依托教研组平台、备课组平台,通过诱发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磨练、提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研意识
当前,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科研意识淡薄。他们普遍认为:虽然现在高呼素质教育,但走的还是应试教育之路。既然家长重视分数,学校以学生分数考核教师,那么对学生只有施加压力,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剥夺学生的活动与休息时间,让学生整天与书相伴。如此一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走进误区。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首先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通过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理论水平,来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教师在理论学习中,通过鲜活的案例,全新的思想,深邃的理论,教育家深远的卓见,名师名校与名校长的成功经验,让教师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教学科研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进步,推动学校的发展。让教师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2、深入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贯彻实施的。简而言之,学校最核心的业务,教育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校建设的重点工程。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还应先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入手。例如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熟悉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的教案,同时要有学情预设,又要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教学中还要有一定教学理念,并能完成教学目标。其实有很多教师都是这么做的,但为什么有的教师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而效果比别人差?深究其因,那就是参加教科研活动少,及时参加了也只不过是流于形式。
我校有一名50岁的男教师,常年任教中高年级数学。他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数学功底比较扎实,教学态度端正,课后也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学生,但在期末考试中与平行班比起来总分人平相差10分左右,让我校校长、教师深感诧异。当然年龄并不是主要原因,其实这位教师的问题出在不喜欢读书,不善于与人交流意见,不喜欢与人探究问题,教研活动中不活跃,很少参加论文案例评比活动中。由此不难看出,该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手段与策略落后。
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各科室、各单位的计划安排,结合校情和教师工作的现状,有机开展读书活动(含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集体备课、讲课、说课、听课、评课、试卷分析、论文案例评比等教科研活动。让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科研能力。
三、有序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教师的专业成长收两种“力”的制约:一是自主成长的内力,二是帮助成长的外力(管理体制、专业引领)。所以教师的自主成长不是孤立的,他要依托学校这个工作平台、学习的平台、教研平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就是要找到专业引领与自主研修的最佳结合点,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架桥。
一是注重研修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本研修中要结合实际,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切实开展有意义的、有实效的活动。即学校和教师缺什么就研修什么,学校和教师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诸如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区级教学比武,那么首先可以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切磋探究,然后再组织全体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这样既能集众家之智慧于一身,让教师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与进步。
二是强调研修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校本研修中地点、时间机动性较大,不受工作限制。如果有问题,或者学校与教师有什么需求,可以暂定时间与地点。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中,可以采取自主撰写论文案例、看光碟、读书、几人为一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进行。但在活动中学校有记录,教师有笔记。三是校本研修要强化教师角色。教师在培训与学习中是“受训者”,而在校本研修中应该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说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引领教师 “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师在多种锻炼得以提高。
四、全员参与,深入课题研究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是:做得多,想得少;简单重复的多,认真研究的少。他们忙于一些常规工作,应付检查,很少腾出时间来思考,更不用说来研究。
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是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成绩提高,教师身心疲惫;二是教师付出很大,学生涛声依旧。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和学生埋头教育学:“今天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蓦然回首黑发已变成白发”,更可惜的是大多数教
师都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应试教育。
综合前面内容,可以知道学校引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它也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对于课题研究我认为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引领教师树立研究意识。通过知识讲座,理论学习,专家讲座,让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很多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学校和课题组成员的事,甚至还有课题组成员认为课题研究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的义务。所以往往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出课题,教科室主任收集整理资料,课题组成员和教师只在参加一些简单的活动。那么这样的课题研究要么是套用别人的经验,窃取别人的成果;要么就是为了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而搞研究。我认为在课题研究中可以这么做:
1、从小课题做起。对于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学习与讲座中,有所了解。我们应该给引领教师进行实践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掌握要领,学会课题研究的方法,了解课题研究的程序。
以往我校课题研究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几乎是教科室主任一人完成,其成效并不显著。校长在学习与考察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后来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教师建设年中,以刚性化的制度,限定所有教师申报个人课题,并强调,可以从较小的入口为切入点,或一个问题,或一种方法,或一点疑问等等。开始,教师都束手无策,后来通过借鉴、学习,勉强完成任务。事后学校规定每年每人必须申报个人课题,于今年,我在整理教师申报的个人课题中,发现他们的资料基本成型,而且有思想、有策略、针对性强。
2、深入大课题研究。在引领教师进行大课题研究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作为学校一定要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有序操作,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课题研究中引领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并上交相关资料。让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在课题研究中求真知,得真经。
第三、巩固科研成果,深入课题研究。在取得丰硕的成果后,我们还应该巩固成果,深化课题研究,向更高、更远的层面推进,让课题研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加强阵地建设,健全评价机制
教科研是学校中心工作,那么该项工作一定要加强阵地建设,并且健全评价机制。下面就这两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加强阵地建设。学校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那么他们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因此加强他们的考察、学习与培训是搞好教科研工作的关键。其次要有较宽松的学习与活动场所,学校能为教科研活动提供设备设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教科研活动是需要这些做支撑的。
第二、健全评价机制。为了积极引领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使教科研活动有序而有效,我认为除了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力和物力保障之外,评价机制也是重要的要素之一。既然学校制定制度,就是为了搞好每一项工作,如果制度只是限制教师的,那么做好做坏、做与不做都一样的话,我就可以这样说:“有制度与没有制度是一个样”。如此一来,怎么去谈实效?。既然现在实行绩效方案,足以说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奖优惩劣,奖勤罚懒。综上所述,在教科研工作中,学校要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将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与绩效、考核、师德考核、晋级晋职、评优评先直接挂沟。通过以奖代罚,激励教师在教科研中奋进,在教科研中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档案管理
近年来, 国家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不断地颁发档案法律法规。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一定程度上新时期的公路工程档案工作, 困难和希望同在, 机遇和希望同在, 努力实现公路工程档案的创新和发展已是势在必行。如何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需要, 为新时期的公路工程建设任务保驾护航, 已经成为当前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公路工程档案的重要性
公路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路工程档案, 对公路工程的科学管理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件, 真实记录了施工和管理的详细情况, 既是公路工程质量的评价依据, 又是维护、改建、扩建不可缺少的依据;既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又是国家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单位必须科学建档并长期保存档案。
2 公路工程档案收集要系统完整
公路工程收集整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繁琐乏味的工作, 牵涉的部门很多, 覆盖的范围很广。因此需要本系统本单位领导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改变档案工作长期封闭的局面, 摒弃“档案工作无关紧要”的旧观念创新发展, 开拓视野, 全力以赴地搜集相关的档案信息。单位各部门、各科室的每个职工均负有搜集上交相关数据文件的职责, 部门领导要周密部署, 明确专人负责工程的文件、具体数据、声像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工作, 对每个公路工程都不放过, 要把施工中形成的报告、请示、批复、图纸、合同、招投标书账册、协调活动、会议记录等资料收集归档, 做到应收尽收, 应纳尽纳, 确保归档文件、数据和声像资料的完整性。从领导到职工都要增强“档案意识”, 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 发动全体领导职工, 抓实抓好档案管理, 营造“公路工程档案、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激发大家收集整理档案的工作热情, 为档案工作的完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中要做到两个结合:
2.1 是办公室收发文件时把关收集与档
案管理人员专项收集相结合。
2.2 是日常收集与每年年底归档整理时查漏补缺相结合。
通过领导职工的共同努力, 将公路工程档案收集得更为齐全完整, 在今后的公路建设中, 把最系统的、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更好地为我国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3 公路工程质量记录、整理
公路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 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 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 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 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公路工程技术资料, 对公路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 又能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4 公路工程技术资料必须完整
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地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 不但使公路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 而且给准确核定公路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如果一个公路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 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公路工程质量全面负责, 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公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公路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 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 参加公路工程的评定”。使整个单位公路工程技术资料完整, 参加该公路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5 公路工程档案的软件、硬件建设
要做好公路工程档案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加快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抓“软件”——队伍的建设, 又要抓“硬件”——办公设施的建设,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首先, 要加强档案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培训, 强化档案人员的信息意识、经济意识、保密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不断提高档案人员职业操守和业务技能。档案员作为国家财产的保存者、守护者, 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认真钻研业务, 开展深层次的研究, 发挥档案的价值, 为实现档案的社会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修养、情操以及档案服务部门所特有的良好风范与气质, 应不断增加自身的学识, 提高自身的修养, 陶冶自身情操, 以自己的博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赢得社会公众的敬重从而提高档案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到外地兄弟单位学习档案管理先进经验, 取长补短, 不断改进。
其次, 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一、是要加快档案室硬件的建设, 档案室要配备必要的铁制柜、灭火器、装订机、灭鼠药、除湿机等,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做到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等工作。二、要加强档案室软件的配备完善, 通过购置照相机、录像机、电脑、扫描仪和专用软件, 实现档案存储介质多样化, 信息交流网络化, 与时代同步, 有效改善档案管理环境。再次, 在软硬件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 要尝试和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改变“重藏轻管”的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抛开顾虑, 大胆工作, 不断创新, 锐意进取, 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手段, 最大程度上开发和利用档案, 服务于交通事业和社会其他部门。新时期的档案要着重体现“可用性”要通过创新和发展, 将现代化的科技应用于档案, 提高档案的利用效果和管理质量。如使用u盘、可移动硬盘、光盘、扫描仪等存储介质, 减少档案保管的空间;利用微缩技术解决图纸保管问题;建立数据库方便查询和实现数据共享。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档案网上查询服务, 使公路工程档案更好地得到保管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朱桂花.档案信息化是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 2006-11-1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好比登山,我们要做到真实、朴实和扎实,我们要积极启迪学生,使他们扎实、有效、读通课文并进行双基学习,同时整体感知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和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投入,至关重要。为此,课始一定要努力创设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地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
二、围绕课题,引领学生读文
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文章题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突破口。例如:阅读《那棵高山榕》一文,文章以事物的名称为题,提示文章内容,同时也表达了对那棵有特殊意义的高山榕的敬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高山榕是什么样的树?谁栽的?那棵高山榕有什么含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顺。“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而“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的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以期达到正确、流利、扎实、有效。我把初读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解决生字词读音障碍;第二阶段,读通读顺难读句,老师引导交流,并在难点处进行指导读,示范读,读学生回读、反复读,以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第三阶段,在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进行全文赛读,使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读熟课文的过程,又是提高朗读能力和提高读书情趣的过程。
三、抓住字词,落实学生积累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我总是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把字、词教学穿插进去,要求学生读课后生字、词语,尽量给生字组词,选几个词语写话,我们也把这一环节总结为“集思广益,各显神通”。用这样的宗旨要求学生既可以让他们在语境中识字,又可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在学生熟读生字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自己写起来最拿手的,找出来指导大家写,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练字的热情和写字的水平。有的学生在指导大家写字的时候,连写字习惯也一并指导了;学生用词写话时,往往能结合课文适当创新,既然理解了文章,我们干嘛还要越俎代庖呢?这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吗?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四、注重预习,引导学生解惑
不管是哪个年级,我们都应当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学生预习得好,第一课时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阅读《那棵高山榕》一文时,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一些词语很难理解“心仪、伟岸”,文中有些句子一语双关,学生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答案。
五、把握重点,教会学生感悟
有些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教学不能对课文进行精读感悟。其实不然,我认为可以适当地进行精读感悟,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做好铺垫工作。
六、拓展延伸,留给学生悬念
“余音绕梁,荡气回肠”,例如阅读《长江之歌》一文,初读后学生充分感受了长江的风采,课结束时抛下话题“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长江有哪些母亲情怀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这既给学生无限的遐想,又给学生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课题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有,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挖掘教材“深”,教学方法就会“活”,讲课就会“精”,传授知识就能“准”,教学效果才能“高”,才有可能在授课过程达到一种左右逢源、驾驭自如的境界,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把第一课时这块“责任田”种好,让学生学有所获,只要我们驻足在这里“山脚”——第一课时,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二(4)王金周
自从学校各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我也是边学习、边借鉴、边模仿、边创新。一年来有这样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人人设岗,分工合作,几乎成了一个空话。
当初制定此班规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依“规”治班,全员管理,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机会,想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此,我给每位学生设立了岗位,从而让他们对自己一天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别人进行监督,通过分工合作,创设优秀班集体。结果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偏小,很多时候不能自主考虑事情,所以不懂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一些平时学习、活动都没有主动性的孩子,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做。就导致设这样的岗,有和没有一个样。每天能负责的还是那几个平时老师使的多的,自理能力强的。
2.把“责任当做一种欺负人的权利”
由于孩子年小无知,不但在岗位上不负责任,还把这当做一种报复其他孩子的权利。比如,今天是某个同学的值日班长(平时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参与),所以该干的没干,反而正好借机多记些好学生的缺点告诉老师。我儿子的也经常说这个话题,说:谁水今天是值日班长,却反而自己不做作业,上课大声说话,还记别人,炫耀谁让我今天是值日班长呢?
3.后进的孩子连自己的学习生活都顾不过来,还哪有时间去管 其他同学的闲事呢?
比如我班的几个后进的孩子光课堂作业还要老师课后等着、催着要,哪有时间去站岗、去督促其他人。
二、就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学期我又重新制定管理,还是让有能 力、有责任心的孩子,根据其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管理班集体。效果还是明显的。
所以,我觉得班级精细化管理要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班级整体孩子的素质、能力、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除过管理的模式,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下面的几项事情。
(一)上好班会,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如果把班级看成一个有机体,日常性班级活动就是每天或每周都要进行的,为维持班级有机体正常运转,首先要组织和开展好班会,从内容主题的角度看,班会与德育直接相关的较多,但不同的年级还有一些与年级阶段、年龄段相关的内容,针对实际情况,班会的内容主要应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精神上的迷惑和不安,给他们以生活的力量,为他们树立正确榜样,催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时常注意加强行为习惯和做事、做人的教育。班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开展系列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交流氛围,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组建一个高度负责的班委会,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首先,让孩子们明确,做班干部的指导思想是:“为大家服务,同时锻炼自我能力”。其次,要本着公正、择优、民主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乐于助人、深受学生拥护的同学,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适当工作。第三,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教育。这项工作对我来说,一直解决的不是很好,因为在我班当中挑选班干部着实不易,对他们的培养更要小心呵护。
(三)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约,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普遍好,所以对于物质的奖励或惩罚作用不大。比如我制定违反纪律要罚给班里买卫生工具,结果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老师还没说这样做呢,他就积极的买了布子等,下次接着犯同样的错。家长好像也不配合教育,也是很积极的给孩子买工具。所以这条行不通。后来我发现家长的时间宝贵,所以谁做了错事,就让家长做做卫生,结果还比较管用,家长不愿意做卫生也就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孩子也怕家长不做卫生而约束自己尽量不犯错。所以要不断观察,不断总结,制定管用的班规。
(四)实行天天总结,形成反馈制度。
每天有家长信息反馈卡,在每天的放学前,对一天的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改正缺点、发扬优势。
(五)填写好个评价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及时表扬先进,引导后进,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纠正行为和思想偏差,进行有计划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每周在班会课上进行评价。
(六)以生为镜,教学相长,家校互动。
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犹如教师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看出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功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的首要的金科玉律。”是的,成功的体验能产生动力,能创造奇迹。在班集体中,我努力营造追求成功的氛围,让学生树立奋发进取的雄心,强化学生奋发上进的行为表现。作为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加上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肯定会一点点进步了。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到诊所;学生进步了,我会利用校讯通发个短信给家长,让他们也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听到家长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就让我们做那无声的春雨吧,把我们满腔的爱化作滴滴洒落的雨点儿,默默守在孩子们的身边,扶正它们弱小的身躯,给他们滋润,给他们力量,同他们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山西省昔阳县东关小学
李春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
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生活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作业走进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作业得“优”的8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又让作业得“优”的14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作业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8,再去掉14,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活动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你的不谋而合。”“你的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李
春
妍
【关键词】 新时期企业物资管理物资采购
企业物资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很大的作用。企业物资管理能让企业在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状态下快速发展,物资管理能降低采购价格,优化采购方案。在新时期形势下,企业要加强物资管理,加强供应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1. 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
1.1物资规划。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物资规划,先由各分管部分进行小范围的规划,再由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总体规划。比如,市场部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监控市场变化;财务部主要负责资金信息的提供,用流动的资金把物资计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部门主要负责企业物资的供需状况,提高物资清单;物资管理部门就是负责各部门信息的处理,编写总体物资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物资的采购、存储和使用。
1.2物资储藏。企业物资储藏是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库存量,盘活积压物资,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加快资金运转。
1.3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中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的成败。目前主要的采购制度有限价采购、比价采购和定价采购。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是经过物资管理部门的整体规划后,在企业可以接受的价格或确定的数额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采购。比价采购就是选择同种物质中质量好,服务好和信誉好的物资。
1.4物资使用。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消耗和配送,配送要灵活和多样,控制好物资的消耗量。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高效、方便的物资配送计划,减少物资不合理消耗。
2. 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管理能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服务。其次,现代化的企业物资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再者,新时期的企业物资管理有利于确保其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运作的正常性和流通性。
2.2 企业物资管理的必要性。在当前很多的企业存在物资存储量大的现象,资金使用率低的问题。这就需要做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当企业在采购时,受各种信息的影响,不知道如何选择物资,就需要做好物资采购前的准备工作,分析市场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物资管理的不合理就会造成物资积压和资源浪费。所以,要做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减少不合理物资的积压,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 加强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
3.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物资规划,按照规划采购
企业要对市场需要和自身的实际特点,经过各部门的审核之后,对企业的各项物资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物资规划一般分月季规划,季度规划,年度规划。企业还要按照物资规划去运转,避免出现盲目采购的现象。企业物资规划应该包括初期、末期库存量,规划期间的物资需求量和物资采购量,通过建立完善的物资规划,避免出现生产和销售的脱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加强企业库存管理,加快企业资金运转
企业的库存量很难给企业带来效益,所以,企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库存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企业也要提高周转材料使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企业资金。企业要严格依据物资总规划来采购和制作周转材料,做好物资管理。
企业对物资管理过程中,要争取“零库存”。当今物流业具有敏捷性和集成性的特点,对提高企业效益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为了确保生产就会存储一些库存,有些并没有按计划的可变性来存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企业要加强物资定额管理,发挥物流业的特点,实现企业的“零存库”。
3.3加强料源渠道的管理
企业为保证其经营和运作的正常化就要加强料源的管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企业要净化采购渠道,形成以主渠道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模式。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评价进料渠道,坚持“费用最低、质量合格”和“质量优选、费用相同”的采购原则。依据这样的原则建立长期的采购渠道,对渠道的变化分析管理,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渠道及时调整,定期评审。企业为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和保证物资供应,还要继续开辟全新的采购渠道。
3.4合理、科学地制定采购方案
3.4.1企业要建立价格信息管理系统和价格考核机制。企业内部要形成采购价格考核小组或部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实施采购价格的控制和管理。要实时掌握物资市场价格信息,对各种物资价格进行筛选,并与实际采购价格分析、比较,最终把相关数据和情况向考核小组汇报。
3.4.2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传递的特点,广泛地收集市场信息,确立供货商档案。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更多动态的市场信息。企业可在网上实现集中采购,发挥采购量多的优势,减少采购批次和物资采购中间环节。对于企业的小批量采购和急用料,要注重物资的质量和价格。
3.5建立物资监管体制,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企业物资监管体制最重要的是加强成本的控制。传统的物资管理体系也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企业物资管理更加注重质量和价格的真实性。另外,企业内部物资管理部门要公开、公正,接受人们的监督,及时将有关物资采购的信息张榜公告。
结语:
新时期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就要要做好物资管理,加强物资管理力度,建立科学的物资管理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物资管理还能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建明, 侯静, 尚海景. 对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6).
[2] 关于核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平安年年红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复[J].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2008,(07).
[3] 何立志, 李海霞, 魏明.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5).
作者简介:闫丽娟,女,汉族,1968年生,河北省任邱县人,港狮矿区管理处物资管理岗位,工程师。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推荐阅读:
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发展之我见12-17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杨建良11-16
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管理之我见11-15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07-01
谈新时期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有效策略11-10
学校工会工作创新之我见12-10
小学科学培训之我见01-14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09-08
浅析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之我见06-02
创新学校基层工会工作之我见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