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抉择阶段,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过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基本内容,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是人生意义的根本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的主体,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职业生涯发展是终身发展的核心,职业生涯教育可以惠及学生的一生。

高职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抉择阶段,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1]我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过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期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近年来的着力推进,形成了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基本内容,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建设背景

(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近年来,高职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产教融合、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这些转变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方式。这就要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面向基层、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针对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劳动形态新变化、经济发展新特征,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行业认知、学业修习、职业体验、岗位选择、社会适应等活动,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适应职业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企业家们大声进言:“职业院校一定要搞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人才。职业精神是第一位的。”[2]职业素质培养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前提性的地位。高职院校要将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并重,将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渗透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以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支持体系及实施模式,做到“全面、全体、全程”[3]是高职院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重要工作。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目标

要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抓手,构建内涵丰富、科学适切、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理顺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方式,旨在持续增强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知水平,有效提升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文化内涵。

(二)思路

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以为了每一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转方式、补短板、上水平”,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与择业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合理的职业定向、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是指在学校老师直接与间接性引导下学生与学习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行为的集合。”[4]我院把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分管理,明确课程定位,完善课程内容,编写适用教材、开拓教学资源、用好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系统地接受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增强从业、创业、创新的能力。

1.课程定位

将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列入综合素养核心课程。学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将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列入综合素养核心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通过课程教学把职业生涯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编制课程标准。学院课程建设小组组织编写了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课时要求、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教学管理和条件支持等。学院要求教学执行部门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做好各项教学安排。

2.教材编写

(1)编写原则

从2016年起,学院课程建设小组按照整体性、基础性、思想性、时代性原则,着手编写《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教材。教材编写力求在目标、内容和格式上形成一个整体,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等关系,切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2)基本内容

教材共十一章,分三大部分,即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大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总体设计、相互依存(见表1)。职业素养教育部分重在使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与相关概念,熟悉职业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明确大学生在向职业化转型过程中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把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毕业后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就业教育部分聚焦于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思路、制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面对机遇时善于把握,凭借自身的实力、技巧和方法,推荐自己、展示自己,获得社会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接纳,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规划与事业愿景的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部分主要使学生了解中国经济转型对创业的意义、创新型人才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创业者的使命、责任及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的素养,熟悉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明确当代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精神及能力,合理制定人生规划、投身于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

(3)主要特色

教材编写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易学易教易用,入脑入心入行”的要求,将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阅读拓展等相结合,并辅以学习目标、导读、导语、训练与思考,以及通过二维码链接网络资源平台,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总体容量,突显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建设小组希望编写的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工具书。作为教材,它能让全体学生受到就业、创业、创新与人生发展的专门教育,掌握相应的知识,具备必要的能力;作为一本工具书,它能一直伴随着学生,可以随时翻阅,得到指引,从中汲取职业素养养分、获得事业成功动力。

3.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小组从建设和拓展课程教学资源着手:一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制作了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落实了教学所需的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实训器材等教学工具;开发及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数字化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二是有效地整合社会教学资源,“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5]。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课程由窄变宽、由静转动,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转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促进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从2019年后期开始,课程建设小组根据公开出版的要求再次对教材的内容、体例及格式进行了全

面审核与修改,确保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可靠。

4.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运用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教学模式,采取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组织开展了团体训练、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实务演练、经验交流、社会实践、劳模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提升、发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展示才华。

(二)开展实践活动

“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过程。”[6]职业生涯教育集理论、经验、实务、演练为一体,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有态度的转变。“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学院组织开展了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创业引领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行教学训练一体化,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有效开发潜能。

1.能力提升活动

学院指导各个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体验式教学和生涯规划实践,通过专业实训、专业实习、专业服务、专业社团、技能大赛、企业培训、劳模报告和大国工匠进校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制订、职业能力与职业倾向测评等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设计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进行实施。为了让更多学生毕业后做到“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升岗有潜力”,学院要求在活动中做到普及性教育和差异性辅导相结合,每个班级都能得到群体性指导,每名有实际困难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辅导。

2.就业指导活动

由二级院(系)组织学生:一是开展社会考察、企业调研、人力资源市场参观等活动,特别是通过顶岗实习等实战训练,让学生对标企业的岗位需求与用人标准,检验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二是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制作求职简历,了解应聘程序、礼仪与策略,防范就业陷阱;三是搭建供需双方数据对接平台,运用微信、微博、APP移动客户端等技术手段,推送政策、岗位、服务等信息;四是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求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五是对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贫困地区毕业生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做好个性化指导和岗位推荐,帮助其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三点——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7]

3.创业引领活动

学院被共青团中央、国际劳工组织、光华基金会确定为KAB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是教育部首批获准开办创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牵头成立上海市高教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创业教育暨课程建设”“创业教育暨教学方法”“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设计”等全国创业教育论坛,多次举办了上海市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大赛。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制定了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建立了创新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广泛开展了各类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创业苗圃”让每一个符合入驻条件的学生都能获得“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机会。

(三)加强队伍建设

1.注重优势互补

学院着力打造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社会参与、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从原先就业处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学院及处系部党政干部、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优秀学长等组成的学生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他们来源不同、背景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职业追求和情怀。教学团队立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把握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和趋势,发挥了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的优势。

2.着眼长远发展

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与知识储备[8]。学院将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学生规模、学时学分等因素合理配置教师人数;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尤其是充实了一批青年教师,助推他们在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上的提升;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待遇,为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创造了良好条件。

3.开展教研科研

课程建设小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活动,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分析校情教情学情、研究教材、制订计划、安排内容、设计方法、收集资源,更有利于教师的以老带新、团队协作、资源分享、共同提高。在教学创新和科研活动中,侧重对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研究,以及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应用。

(四)科学考核评价

1.注重导向作用

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既重视理论学习结果,也重视实践活动成效,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从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完善评价方式

结合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情况,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理论测试、实践作业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案例讨论、问题分析、活动表现等;理论测试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作业包括专题研究、专项实践、社会调查等,如制订职业素养提升计划、设计职业形象、制订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制作求职简历、撰写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制定创业计划书、撰写社会考察及企业实践报告等。

3.加强数据分析

不断完善教学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加强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工作。一方面,科学评估职业生涯教育的合理性、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改进教学、实行分类指导、扩大考核结果的应用范围。

四、建设成效

(一)生涯教育系统基本形成

学院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做到了坚持价值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抓好关键环节,整合教学资源,注重整体开发,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咨询服务和就业创业指导。“生涯教育不仅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者,更侧重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创业意识与技能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前景的人。”[9]

(二)学生认知水平普遍提高

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知识,树立生涯发展自主意识,提升生涯抉择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在教师指导下,每位学生都制定了促进自身发展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每位毕业生都制定了个性化求职方案,部分学生还制定了创业计划书。近三年来,从第四届到第六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校共有3200多人次参加了750多个项目,获得市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8项,并有1个项目获得国家级铜奖;入驻创业苗圃项目25个,每年有3500多人次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注册实体创业(法人代表)13家,注册资本达1450余万元。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就业创业能力普遍得到增强,潜能优势得到激发,更加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为从学校生活走向职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实用

学院建立了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实务训练、行为养成为一体的课程,做到了“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三个课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10]构建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企业专家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了微课、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及网上教学与测评系统等。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和配套材料齐全,《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指导》历经四年校本教材使用后即将公开出版,并编辑了课程建设资料汇编、教学课件汇总。

(四)生涯教育活动全面展开

学院积极营造职业生涯教育氛围,除课堂教育外,还充分利用班会、网络、广播、宣传栏、模拟招聘、演讲比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课程讲师、企业专家、创业导师等举办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测评的应用,帮助学生从价值观。

上一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专创融合的学理分析与实践下一篇:数控机床刀塔结构及其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