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大学劳动教育模式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江西共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尝试,其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其德育、智育以及办学模式这几个方面,对其劳动教育方式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江西共大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强、寓教于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并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时期,高校应该充分吸取江西共大劳动教育中的积极因素,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丰富劳动教育方式、充实劳动教育内容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观,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劳动教育模式。

关键词: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劳动教育;中国特色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江西共大)创办于1958年,是在“大跃进”经济建设潮流中结合江西本地特色兴建的新型学校,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江西共大以“半工(农)半读,勤工俭学,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1〕为办校方针,以培养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校目标,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借鉴前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经验,坚持自力更生、劳动建校,获得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在办学过程中,江西共大始终坚持“学什么,做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在办学的22年中,江西共大开办了108所分校,为国家培育出22万建设人才,创造出大量财富,为江西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除了供给人才之外,江西共大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发展摸索出一条新路,给我们提供了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办学经验,为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借鉴。江西共大“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特色办学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和组织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赞誉。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江西共大于1980年改为全日制高校,历经22年的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画上了句号。

江西共大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它是符合当时国情与群众需求的,其积累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劳动教育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借鉴。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正着力推进落实高校劳动教育必修课,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做好江西共大劳动教育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对增强高校劳动必修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借助于已有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江西共大在劳动教育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分析总结江西共大劳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江西共大劳动教育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所新型学校,江西共大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它的劳动教育模式。江西共大的劳动教育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教育方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等特点,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劳动教育方式多样:校内外教育联动,寓教于劳

江西共大建立初期,师生当中普遍存在轻视劳动、错误理解半工半读模式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劳动积极性都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社会情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树立榜样,奖励先进。一方面,江西共大经常邀请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来学校演讲和开座谈会,通过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学生们正确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坚定他们献身农业、建设农村的信念。另一方面,江西共大积极奖励先进,每一年、每一季和每一个生产阶段都要组织检查评比,表扬先进组织和个人,使学生们在劳动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爱上劳动、享受劳动。其次,注重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一般由工人、教师、技术员和学生相结合,采取讲、做、看、议等几种方法。先由教师、工人或技术员边讲边示范,然后学生分组去做,工人、教师和技术员分头下去辅导,做完以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教师教得快,学生记得牢,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深受学生欢迎。最后,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培养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江西共大除了进行校内教育以外,还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江西共大采取了参加农村政治运动、访贫问苦、办夜校、参观学习农村生产等形式,深入工农群众,深入生产,进行再教育再学习。〔2〕校外教育不仅弥补了校内教育的缺陷,还拓展了师生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与工农之间的感情。

(二)劳动教育内容丰富:结合专业特色,加强理念引领

为了培养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农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江西共大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首先,一般劳动和专业劳动相结合,注重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一般劳动是所有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的,如建造校舍、砍运毛竹、修水库、围湖造田等,帮助学生学习多方面的生产知识。专业劳动由相应专业的学生参加,比如农学系的学生要选种育种、林学系的学生要测量森林、植树造林等,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生产技能,丰富专业生产知识。在劳动安排上,低年级一般劳动多,专业劳动少。高年级一般劳动少,专业劳动多。其次,注重劳动观念教育。江西共大在整个办学过程中,一直紧抓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学生入校后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关于劳动的经典论述及毛泽东的系列文章,然后学校要组织大辩论、忆苦思甜等活动,努力使广大师生坚定无产阶级立场,摒弃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传统观念。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江西共大也注重在劳动锻炼中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在现场课里,有时直接请老农上课,有时登门向老农请教,同他们共同劳动、互相学习。通过耳濡目染,学生的劳动知识增加了,劳动观念也加强了。最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许多城里学生刚入学时,看不起劳动课,认为种地没啥可教的,怕脏怕累。针对这种情况,江西共大采取了生产动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榜样示范等方式,逐步改变学生的劳动态度。“许多原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见大粪就掩鼻子的学生现在已经学会了许多劳动本领,上山砍伐,下地种田,样样行,劳动时抢重担挑、捡重活儿干。”〔3〕

(三)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因地因时制宜,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江西共大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劳动观念强,劳动意愿强烈。作为一所以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学校,江西共大的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被分派到农村工作,他们不仅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熟练的劳动技能,而且能够吃大苦、耐大劳,勇于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至1963年10月,江西共大已有13000余名毕业生按创办初招生简章规定的“统一分配或自行就业”模式走向了社会。他们政治觉悟较高,专业技术熟练,有热爱劳动、刻苦实干、联系群众的作风,受到群众好评。〔4〕其次,学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大余县经赣州地区考核授予职称的农业技术员116人,其中共大毕业生33人,占5%;林业技术员13人,其中共大毕业生4人,占35%;牧兽医技术员74人,其中共大毕业生15人,占20.3%。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广大共大毕业生更有了用武之地。”〔5〕最后,在国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作为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样板”,国内其他省份的领导干部和教育专家纷纷前来江西共大“取经”。江西共大因此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陆续开办了青海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陕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内蒙古知青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湖北应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学校。除此之外,江西共大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江西共大22年办学过程中,先后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位海外人士来共大参观考察。来宾们大多盛赞共大。”〔6〕

二、江西共大劳动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分析

在22年的办学实践中,江西共大始终坚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注重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全力培养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劳动人才。虽然江西共大后来改为全日制学校,但它在劳动教育探索过程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形成观念认同,做好规划设计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办学过程中,江西共大始终秉持“为劳动人民办学”的理念,坚定无产阶级立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协调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文化的劳动者。首先,用无产阶级的科学劳动观武装学生头脑。江西共大经常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等科学道理。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之外,毛泽东的《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愚公移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著作也是江西共大师生的必读书目。通过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学生们明白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能创造价值,逐步树立起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观点。其次,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江西共大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了解师生需求,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师生树立良好榜样。江西共大总校和分校的校舍都是由江西共大领导干部带领师生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在建校过程中,领导干部和师生共同劳动,同吃同住,极大地激励了江西共大师生。最后,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劳动锻炼中坚定劳动信念。江西共大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要结合专业进行5个月左右的劳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了锻炼,劳动信念也更加坚定。

2.立足学生特点,注重教育成效,探索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方式

作为一个新事物,江西共大在初创之时,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师生的质疑,很多学生觉得江西共大“不像个大学,像个生产队”,师生对半工半读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疑,从而不愿配合学校进行生产劳动。为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澄清师生对学校教育模式的误解,帮助学生树立无产阶级劳动观,江西共大根据师生特点和社会环境,探索出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通过树立榜样、参观革命旧址、组织大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确立无产阶级劳动观。江西共大经常邀请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给学生讲学,给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此外,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组织学生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基础上开展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大辩论,逐步巩固学生的无产阶级劳动观。其次,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参与式教学、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者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江西共大在劳动课中提倡参与式教学和现场教学,以学生为主,并配备有一定生产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工人指导学生的劳动活动。最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劳动评价方式。作为一所培养劳动人才的大学,江西共大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与其他学校不同的劳动评价方式。学生在考试时,以“武”考为主,“文”考作补充。“武”考成绩占60%,“文”考成绩占40%。在“武”考成绩评定中,又采取教师、工人和学生三结合的评定方式。这种方式公平、公正、公开,有效地检验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同时也督促学生注重劳动技能的训练。

(二)主要教训

作为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探索,江西共大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在劳动教育中急于求成,存在“左”倾问题。首先,过度强调政治挂帅,把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江西共大始终坚持“政治挂帅”,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运动,把教学放在次要位置。在“大跃进”运动中,江西共大为了响应国家粮食自给的号召,不断增加学生的生产时间,缩减学生的教学时间,从而使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积累。在“文革”期间,江西共大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陷入全面混乱的状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忽视了教学的规律。由于江西共大主要面向农村招生,学生文化水平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学校大量削砍与发展生产无关紧要的教学内容,只把最核心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达到使学生在短期内就能掌握劳动技能的目的,但从长期来看,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薄弱,不利于其长远发展。最后,学习与生产劳动比例失调。江西共大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设想得很完美,但在实践上却普遍存在重劳动生产,轻理论教学的现象。为了实现粮食自给和经费自给,江西共大建设了很多生产基地,有的基地大小与学校生产规模不成比例,基地设置也与学生专业不符,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盲目地在田里干活,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江西共大劳动教育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的启示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7〕作为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江西共大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所学校。它通过切实有效的劳动教育,改变了师生头脑中“读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为广大农村地区输送了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江西共大的劳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探索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启发。

(一)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劳动育人价值

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劳动教育,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贯彻推进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劳动方案,还要“接地气”,带头参加劳动活动。可以参考江西共大的“责任承包制”,每位领导负责一个或两个班的劳动课,和学生一起劳动,树立良好榜样。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劳教部,或与现有相关职能部门合署办公,明确新增职能,统筹学校劳动教育。劳教部的成员应该由专业的劳动课教师组成,定期开会探讨学校各年级的劳动教育推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设计具体的劳动课方案和进度表。劳教部还应该组织成员去其他学校“取经”,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并根据本校情况加以应用。最后,适当延长劳动实践时间。在现阶段,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依托还是劳动课,但学校的劳动课普遍存在课时少,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劳动实践是巩固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应当向江西共大学习,适当增加学生的劳动课时,设立相应的生产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劳动技能、坚定劳动信念。

(二)丰富劳动教育方式,增强劳动教育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劳动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理论灌输还会使得学生对劳动课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要想推动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增强劳动教育实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劳动教育方式。首先,要找准典型,树好榜样。优秀的榜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还会给学生带来动力和勇气。要结合社会情况和学生兴趣,选择接地气、能给学生带来共鸣的榜样,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等。特别要注重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因为他们与学生的经历类似,可以给学生分享成功经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其次,要注重现场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增进劳动教育实效。现场课应该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双边互动活动,即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下发挥主动性,独立思考;教师则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基础上发挥引导作用。在现场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提倡师生互教互学和教学相长,以增强劳动教育效果。最后,要加强统筹规划,使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补充。除了在校内进行劳动教育之外,还应该依托校外实践基地来进行劳动教学。学校可与当地扶贫部门建立长期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帮助当地贫困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比如帮失去自理能力的贫困户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还可以给贫困家庭的孩子补课,甚至还可以去扶贫车间做志愿者。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三)充实劳动教育内容,引导树立新时代劳动观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9〕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农业劳动实践锻炼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面貌,必须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需要来设计劳动课,不断充实劳动教育内容。首先,注重理论学习,培养师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江西共大毕业生之所以能够扎根农村、热爱劳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毛泽东思想树立起无产阶级劳动观,坚定了为劳动人民服务的信念。在新时代,必须充分重视组织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观以及习近平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最新论述,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塑造师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劳动观。其次,要因地制宜培养学生多种劳动技能。江西共大在设置专业时,注重因地制宜,学校靠近山林就设置林业专业,靠近平原就设置农学专业,靠近城镇就设置医学专业和机械专业。我们在设计劳动课教学内容时也应该因地制宜,农村学校设置与农业劳动有关的内容,如植树、除草、养殖等;城镇学校可相应设置工业和服务业的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去工厂体验普通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去社区或敬老院当义工,让学生与学校服务人员互换身份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劳动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有用的劳动技能,而且在劳动锻炼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劳动愿望。最后,通过家校联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江西共大在教育学生时,注重联系学生家长,经常写信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积极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劳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设置劳动任务、指导孩子制定详细的劳动计划、督促孩子完成劳动任务等途径来培养他们的良好劳动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还会帮助孩子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3〕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半工(农)半读育新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65:1,122.

〔2〕徐巧云.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4〕吴晓荣.邵式平与江西教育事业〔J〕.江西社会科学,2010(5):139-142.

〔5〕陶茂,吴国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二十六年〔J〕.江西教育科研,1985(3):12-20.

〔6〕刘圣兰,陶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模式的现实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2):11-15.

〔7〕〔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8〕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M〕.姜丽群,吴福生,张渭城,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54.

上一篇:物理学生活化初探下一篇:以大观念为基础的小学英语单元学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