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精选14篇)
摘 要:为了真正在课堂中贯彻好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考察和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教互动”为定位的“五段一清”教学模式:从“明确目标——课前自学——检查讨论——展示反馈——反思总结和周周清”的目标为准则,着眼于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提高,着眼于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由“为学而教”所决定的。“教”的目的是“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业基础与水平、学习品质的提升,“教为学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因素而确定教什么、怎么教,其内涵包含了差异教育、分层教育。因此,“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前提是了解“学”,即: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能力、方法、习惯、态度、意志、情感、基础、特长等);了解学生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基本需要而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是以教师行为设计为重点,教师行为设计要以如何帮助学生
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要内容。教师教学行为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更要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在“以学定教”的课堂里,教师只能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导演只能在幕后指挥、调整、指导、帮助,而不能冲到前场,“抢夺演员的饭碗”。教师只能是教练,不能是运动员,“教练”即:教运动员如何去练。
二、“少教多学,学教互动”
“少教多学”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延伸,也就是强调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内容,为学生的学习留足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平台,提供帮助(指导、辅导、引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语言的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学生要尽可能地多读、多看、多讲、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多总结。“少教多学”确定了教与学在课堂中的主次地位。“教”与“学”有时是孤立的行为,有时又是统一的行为。当“教”的行为有益于学,能促进“学”,能提高学的效益,这种“教”就是有价值的,与“学”是统一的,反之则是无价值的,对“学”的作用是负面的,与“学”是分离的。这种“教”的行为只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优化,导致学生学习品质低下,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效率低下。
但是,“少教多学”不是“不教只学”,学生的学习仍然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帮助的。不管怎样,教师一定要想好办法——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与教的良好氛围,力求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与教的互动局面。
三、课堂教学模式 附件:1 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a、明确目标;b、课前自学;c、检查讨论;d、展示反馈;e、反思总结;f、周周清。具体要求:
(一)明确目标,课前自学,即“看”。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课堂上必须保持教室安静,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看导学案或者学习案。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及学习内容。②看教材。通过看教材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结合导学案或者学习案让学生知道哪些会,哪些不会。③看工具书。通过看工具书让学生自己处理一些不会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再把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的笔作好记号。
(二)检查讨论。
(1)“查”,即小组同学互相自查,老师抽查。抽查时,被抽查者必须闭卷完成。小组同学互相自查时,学生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办法相互提问,对检查不过关的内容用红色的笔作好记号。双方进行后如不能解决,可提交小组讨论。
(2)“议”,即:小组讨论。通过“看”和“查”后,把自己不会的问题拿到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书写在黑板上征求解决方案。
(三)展示反馈,反思总结。
(1)讨论各小组书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可以不举手,站起来就回答,但频率要高,动作要快。通过全班讨论后不能解决的,老师引导解决。
(2)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在每节反馈课上,注重体现:重点学生(弱势群体)和重点问题;让组中的同学进行帮扶;教师通过学生板演进行检测的同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四)周周清。
每周由小组长对本小组本周的知识进行全面检查,教师负责检查及督促,按普查,部分抽查及抽查的程序进行。
单元检测或月考不过关的学生可以给2-3天的时间强化,用同一套试题再检测,直到过关为止。附件:2 学生晋级评定方案:
(一)评定级别分为:列兵,上等兵,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等共18个级别。
(二)各级的分值为:100分,200分,400分,500分,600分,700分,800分,900分,1800分,3600分,7200分,14400分,28800分,57600分,115200分,230400分,460800分,921600分。
(三)积分办法。
(1)按学生课堂评价表积分。
(2)目标检测,即随堂检查。正确100%加10分,正确80%以上加8分,正确60%以上加6分,60%以下不给分。
(3)周周清。(周周清即各学科对本周所学知识的检查。语文,数学,英语进行书面闭卷检查。其他科目可以进行书面闭卷检查,也可以进行口头闭卷检查。在周周清中,不合格的学生进行第二、第三„ 次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此。周周清得分:第一次检查,小组成员都在90分以上的每个成员均得30分,80分以上的均得20分,8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不给分。第二次检查,小组成员都在90分以上的每个成员均得20分,80分以上的均得10分,80分以下的均不合格,不给分。第三次检查,小组成员都在90分以上的每个成员均得10分,80分以上的均得5分,8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不给分。第四次以后不再加分,但必须进行检查(以a 层为准,b 层降10 分,c 层降20 分,对照执行)。
(4)月月清,即月考。小组成员有1 人不及格的不得分。平均分70 分以上的每人加30 分,平均分80 分以上的每人加40 分,平均分90 分以上的每人加50 分。(半期考试按月考计)(5)学期考试平均分60分以上的每人加60分,平均分70分以上的每人加70分,平均分80分以上的每人加80分,平均分90分以上的每人加90分,平均分95分以上的每人加100分。(6)以上各种积分有舞弊行为的该小组成员均以0分计算。
(四)级别认定程序。
各科小组长负责统计分数,达到相应级别后向班委会相关人员申报,经班委会审核通过由任课教师签字认可。
(五)奖励办法。
把积分高低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习小组及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的重要依据,对积分高的学生发放奖状、学习用品并推荐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评选活动。
一、时代的呼唤
在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变化中的需求,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积极主动。2007 年, 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可汗学院网站, 成功创建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到2014 年1 月You 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共吸引了163.3 万订阅者。
目前我们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 主要是“教”和“学”的不统一,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 回家后独立完成作业能否适应当今的需求?为什么学生在考试之后就会忘记原本应该牢记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微课教学, 将微课教学视频挂在网上,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需要不断进行预习和温习, 改变目前教师课堂讲授新课学生课后练习这种模式, 变成学生可以课前用微课视频来预习新课, 并进行练习, 然后从中发现问题。而到了课堂上, 学生将变成课堂的主体, 由学生来引导课堂, 从而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对于在课堂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地去看, 慢慢地去理解, 直到学会为止。借助网络平台互动, 跨越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 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让教学变得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
二、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将微课利用与课堂教学结合, 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 在这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先进的科技设备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学习。
1. 微课教学打造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教学, 学生可以在课前对新知识借助网络上的微课资源进行预习, 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重复学习, 在课堂上, 可以带着前一天学习中的困惑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变学习新知识的课堂为解决困惑进行练习的翻转型课堂。这与目前倡导的“先学后教”有所不同的是改变由自己前置学习为在教师视频教学指导下的前置性学习, 这样的前置性学习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更能突出重难点, 效率更高, 学习效果也更好。
2. 微课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微课学习, 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倡导个性化学习, 在线教育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定时有选择的学习, 教学视频一直挂在网上,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 与一节课40分钟左右相比, 微课是浓缩的精华, 一般只有5~8分钟, 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有些学生可能需要10分钟就能掌握新知识, 有些学生可能重复观看需要30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 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重复去看去学习, 直到学会为止, 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唤醒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乐趣, 这一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 它可以较大程度适应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模式
对一些技术性较强、动作结构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如三级跳远、背越式跳高等,应该先由教师组织教学;待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运动中如何自我保护的方法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确定练习方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积极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分组创编模式
对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运动项目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如:韵律体操与舞蹈,教师可以先组织教学,把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身法和创编动作的基本要求传授给学生;待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并有了发展与创编的能力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创编动作,并练习自编动作;最后学生集中并按小组依次表演,教师做出正面的总结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劳动,鼓励学生的行为,满足学生表现与赞赏的需要。
三、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散点练习模式
对动作多、方向和路线变化复杂,并难以熟悉的运动项目采用此种方法较为合适。如:武术套路的教学,当教师把动作传授给学生后如果再集体练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练习效果就可能不会很好。但如果让学生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复习、揣摩,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自由探讨,教学和练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辅导教学模式
有些技术较为简单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当老师来参与教学。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的机會,可以按照学生兴趣的不同、体能的差异等,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由学生推荐出一位“老师”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巡回于各组之间,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适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表扬,并纠正不良因素,最后做出积极的总结性评价。
五、小型竞赛+教师辅导模式
课堂上举行小型竞赛,让兴趣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如要在课堂上安排小型竞赛,应在课前把竞赛项目告诉学生,由学生在课前组织、课堂上实施、课后总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充当“军师”的角色,要肯定学生的行为。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学生求知和受尊重的需要,又可以在竞赛中巩固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六、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学生分组组织教学模式
由于同一水平目标可以采用许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而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采用有限的一种或两种形式,不能同时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为了弥补不足,可以动员学生参与教学,课前把水平目标告诉学生,也可以同时提供一些教学手段,把学生按照兴趣或者体能分成几组,也可以自由组合。每组的同学集大家的智慧,准备一份课案,课上由一人执教,其余同学执行。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增进友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教师组织教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各自的兴趣,有娱乐和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课堂上也可以留有余地,把学生按兴趣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个性。
一、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产物。
(二)创新教学模式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的有力武器
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教师素质、课程理念、实践经验、开发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脱节、学生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脱节,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学生整体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人文关怀缺失,课程与教学的设计结构化,教学资源的固定性等问题。基于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我校通过立足于真实职业情境,解决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二、职业学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立足本校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立足于我校现状及职业教育研究视野,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方向性转变。
(二)项目引领,实现教学体系五对接
在我校今年的小学数学教研计划中,有一项重点内容是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小学生喜欢的新型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呢?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个步骤,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小学生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发展数学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第二步:制订数学教学策略。
通过共同探讨,我们提炼总结了六条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是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图形的兴趣和态度。
三是创设情境,提供诱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是重视学习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让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五是把缺乏情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融合的效果。
六是以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增强活动的探索性,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上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问题情境--启发引导--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课为例:
1、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小学生的知识背景,确保形象直观又蕴含一定的数学味。比如在讲课时,教师出示“超市一角”的图片,问学生:从图片中,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如果有十元钱,可以买到图片上的什么东西……这种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路开阔,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参谋,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但是并不代替学生去思考或做出决断,而是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创设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生动场景。比如:列出100-44-36=20和100-(44+36)=20两个算式,让学生交流看法和观点,找到简便算法。
3、解释应用:结合习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事例,使学生在自身体验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什么是简便运算,有什么好处等,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应该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4、拓展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这些数学化的东西,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怎样简便怎样算,给学生列出两个算式:
(1)369-(269+47)
(2)369-(270+30)
这两个算式,前者去掉括号去算,非常简便;后者去掉括号再算,反而不简便,通过这种拓展训练,让学生明白,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策略。
——沙河城镇中学制度管理模式
沙河城镇中学位于大沙河北岸,107国道东侧,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7年由原来的“东风小学”改名为“城关中学”,1993年又更名为“沙河城镇中学”,1993年由原址沙河城北街搬迁至位于沙河城南街的老沙河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0348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服务范围13个行政自然村,覆盖人口1.8万人。
98年以来,我校先后有4位学生获得中考状元,中考成绩连续九年全市第一。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市文明单位、校风建设先进单位、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学校管理科学系统,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先后有十余所兄弟学校来校参观学习,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更要以新理念促新发展,以新思维创新成就。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改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促进师生主动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提升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立足当前、规划未来、明确目标、谋求跨越,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着眼,提出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事业成功铺路”新的办学理念。
二、“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相结合,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本着“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方面,力求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标准化要求与个性化要求的平衡;既要教职工遵循共同制度的规范,同时又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化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表现。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倡导以人为本——主人翁精神;居安思危——竞争精神;同舟共济——团队精神;追求卓越——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1)实行以校长、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质量;
(2)实行班级常规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3)实行常规考核,目标考核,阶段考核和学期考核“四结合”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中,形成强有力的办学活力;(4)坚持实行领导、教师 “两位一体”的值班制度,加强师生的常规管理;(5)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行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6)对升学考试实行奖励机制。
“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管理,在我校教职工间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同甘共苦、开拓创新的局面。
三、以学生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学校围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学校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倡导赏识和激励教育,融洽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1、措施:开展“三个—活动”,即:承担一份应尽责任,行使一份管理权力,奉献一份关爱之心。做到人人应尽责任,人人行使权利,人人奉献爱心。
2、要求:为实现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工都要关心学校,关爱学生,敢于管理学生,纠正违纪学生的不良行为,共同维护学校利益,为 1
树立学校的形象尽一份力量。
3、制度引领:以《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评价》等制度为保障,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使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4、创新活动:本着“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思想,学校专门开展以“学困生”为对象的“综合素质比赛”,让在音、体、美等方面有特长的“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温暖。
四、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创新教学管理
学校结合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真心实意地依靠教职工办学,把他们真正看作学校的主人,并把他们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的成功要素之一。引导教师树立教育目标,把教育工作不仅作为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来对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而且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管理方面:(1)完善学期考核制度。以教师职称考核为依据,从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业务进修,科研能力,育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老师的教学业绩,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2)实行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学校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依照确定的骨干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情况和获奖成绩,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形成激励机制,推动优秀教师积极努力,不断进取。(3)实施听课制度。对所有教师明确规定听课节数,各学科适时开展一些研究课,探讨课堂教学方法。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深入课堂,督察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4)做好考核工作。依照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兄弟学校进行对比。以各班平均值的增加和降低来测评教学效果,长期的统计分析则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准。(5)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第一,从老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基本工作查起,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第二,从老师的提前候课,工作精神来看敬业精神。第三,从自习辅导,课外活动,课件制作,了解老师的创新能力。第四,从同学科老师的评价感受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五,从家长反映,学生测评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五个方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外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使教学常规管理落地实处。
2、教学方面:(1)大力推进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对实行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师在绩效工资上予以政策支持。(2)优化教师备课环节,强调教师要把备学生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问题设置要考虑到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3)完善班级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小组评价及考核具体到每个学生,做到每节有统计,每周一总结。
3、科研方面:近几年,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这是落实我校“为教师的事业成功铺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近两年,我校教师赵延科、苗玉红、苏伟光、解静、左利敏等教师的论文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同时,学校加大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力求达到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具有沙河老城和本校特色的《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孙氏太极拳》等校本课程读本业已完成定稿工作,且校本课程《孙氏太极拳》已稳步开展。
总之,我们“以转变理念为前提,以学生本位为标尺,以激励机制为杠杆,以课题研讨为载体”。建立健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 学校的各门课程都有了更多自治权,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强烈的色彩特征。这些鲜明的特征是体育多元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改变的一个最大亮点。以前被动的教学只能够实现单一的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使得教学方式发生很大改变,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 还能够在体育生活当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2.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下, 一些健康的教育教学理念被提出来了但仍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延伸。但是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仍处在进行技能教学阶段, 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使得学生的真正价值不能够体现出来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身体, 不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使得健康的观念不能够真正确立。
在新型体育教育背景下, 职业技术教育是高中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 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教育是教学的根本。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传统, 对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偏见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受到束缚, 不能够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失去创新能力, 只是根据教学经验传授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 高中体育教学软件不断完善, 教学硬件也会不断更新。但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不足使得相应设备不能得到改善,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高中体育教学新型模式
3.1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同步过程。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但也有一定差异。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能力可以使该领域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我们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学到知识,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如果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变成一个仓库, 老师会把内容强行灌输到里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没有创新意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他们掌握整个过程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体育教学当中, 有几项运动十分重要, 即体操、田径及三大球的教学。在这几项体育的教学当中, 老师一般不区分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存在的差异, 他们进行统一教学, 这样就会使得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现象,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一定要求。首先需要注重学生运动的发展潜力, 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运动。其次, 学生之间没有统一整体, 需要充分考虑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在使用合理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需要的教学理念是健康第一, 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需要研究运动的方法, 还要学会保持自身健康。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还要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3.3促进学生全 面健康发展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 促进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同时要充分发展学生想象力, 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健康情感, 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健康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观念, 就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4.结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二伟.高中体育优质教学模式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 2013 (22) .
[2]尤志强.关于高中体育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2) .
[3]严显毅.刍议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小作家选刊, 2013 (10) .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审美体验。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因此,我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就落在学生的审美兴趣与能力,陶冶情操上,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为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插图、幻灯、录像来创设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视觉美、听觉美,形成一个立体欣赏维度,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音乐课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音乐性和审美性,教师们应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丰富的音乐内涵,并加以概括和提炼,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想象、去感受,获得音乐与情感的共鸣,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 构建自主发展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自主发展教育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新型的教学模式紧扣“主体性、创新性”教学思想,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三、 渗透探究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的求异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发现,相信和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极大的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知识,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搭建创造舞台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搭建创造舞台,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级阶段,也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的。所以,给学生创造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去发现和创新未知的知识。音乐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必须通过充分的想象才能给音乐插上翅膀,让它自由的飞翔。音乐审美是通过听觉来完成的,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需要一种自由想象,这种能力越丰实,对音乐美的领略也才能更充分,所以想象力对各种音乐都是十分重要的。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从联想开始,以一些表现具体的事物的标题音乐让学生产生定向联想。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着力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象和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市教育局职社处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师“洋思三日行”活动中,我对洋思初中课堂教学中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感触颇深,洋思人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洋思人的课堂上,教师围绕学生转,片言只语,或画龙点睛,或点铁成金,学生滔滔不绝,呈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烈气氛。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现在真正成了学生自发主动求知的“学堂”。洋思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外,我认为另一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达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生存)”这整体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成共识。然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确定要想从传统教育体制中突围,还需要一个接触、了解、认可、效仿、灵活运用的过程。西方一些国家在90年代初期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学校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消费者中心”的观点,即视学生为学校教育主要“消费者”,这有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实现,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那么,如何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以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型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 “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多讨论、多提问、多辩论、精讲授。
三、培养自由讨论式的课堂风气
教者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切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要达到这种效果,教者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基础实情,提出科学的讨论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保持教学节奏,完成实际教学任务;其次要有教学机智,教者在学生讨论中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不但要求思维敏捷,而且要引导得时,信息吸收要迅速,这就要求教者备课时要备到学生。再次,为了保证一个讨论的“面”,教者要在课前、课后做好每个基础较差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也可事先进行适当引导,防止课堂讨论中产生“死角”。
四、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老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氛围之中,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老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么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差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差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这样做,使差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五、树立研究型的学习楷模
研究型教师将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持续动力,我们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师德上,更多的应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探讨和追求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制定好个人发展计划,研究专业领域新动态,积累各类资料,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将更加崇敬老师,可以加速构建和巩固新型的师生关系。
摘要: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在传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长的关注点往往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教育中创新性缺乏的现状,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高效课堂;教育观念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去开展教学活动。学校要为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和教学创新。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不改变,再过三十年也很难获得诺贝尔奖。
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性
1.1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地位由原来的绝对权威者变成了服务者,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1.2部分教师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从学生学法的指导等方面都缺乏创新,致使课堂教学呆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高效课堂。
1.3有效开发创新型教师资源、充分挖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校乃至整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创新性问题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被提升到“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根本保证”和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策略的高度。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改革教师教育,增强教师教学的创新性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尤其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更加要求我们改革教师教育创新性,培养创新型教师,以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必然。
2.当前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审视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虽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进行多少年了,但有多少学校和教师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又有多少教师了解或者掌握了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1] 2 原则和实施方法,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又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呢?
2.1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头脑是容器,教师只要把知识灌输进去即可,在此影响下,变成教师教、学生记,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教学中重照文理解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思维轻发散思维,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
2.2目标设定过于单一。
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更多的追求课堂知识的掌握。这类教师更多的是讲究一堂课上学生背过多少知识点,掌握了哪些考题。忽略了我们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只按统编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只有模仿,依样画胡芦,学生缺少创造的激情,缺少成就感,就激发不出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2.3学生学习方式倾向接受式学习。
[2] 3 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更多的让学生接受式学习。所谓接受式学习就是教师提供现成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该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忽略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只是把他们看作一种知识的容器,显然是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
3.2注重提炼方法、注重三维目标。
创新型教师应该由偏重知识培养转变为追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和高效达成。教师不仅要用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教材安排的是让学生横向学习。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能力培养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3.3创新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新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过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教师的讲解压缩到最少,正确地处理好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杜维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心做实验,在活动中直接地接触各种事实,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主要分三个环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迁移创新”。这就是所谓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亲自去探究和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3] 5 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他们不仅在课上学习了知识,而且体验了发现知识的乐趣。
3.4要有质疑精神,要善于反思。
要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不断进行创新。如教材中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对教材中的东西进行必要的增删,书本上教参上是否说的都是“真理”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教学方法老是老一套,缺乏创新,学生成绩平平,恐怕与自己对教学方法不能经常反思有关。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教学后记都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的提高。没有反思和后记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讲义,即使讲了30年也只有一年的经验罢了。
4.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于心。一个创新型的老师,不只在口号上,也不止是静止的观念上,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在传授知识和育人方面都展示出一个与传统老师大相径庭的风采。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站在面向
【关键词】钢琴教学 创新模式 构建方法
一、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培养创新思维起步,创新思维是摒弃原有陈旧手段,运用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使人们的认知得到延伸的活动。我们都知道,钢琴演奏是根据既定乐谱进行的,但同一乐谱在不同演奏家指下却有着不同的视听感受,所以说钢琴教育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如果在演奏乐谱时,只是单纯地照搬,难以完成在原音乐作品的再次创造,这样的钢琴演奏是得不到听众的感情认可的。因而,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乐谱,了解音乐的节律和作者当时创作的背景,还应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借助琴弦将自己内心的对音乐的理解与冲动表达出来,完成音乐的再次创造。同一个乐谱,即使原创作者进行再次演绎,也会因为环境不同、心境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钢琴学习中,学生不需要刻意模仿员演奏的方式,要将自己演奏时的心境融入到对乐谱的理解中,对音乐进行再创新。因此可见,钢琴演奏具有创新性,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培养出创新型的音乐人才,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构建一个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
二、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钢琴教学是一门音乐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的真谛,使得学生的钢琴演奏不单纯是音乐的模仿,而是与音乐交流后自己的感情传输与音乐再创造。因此,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是必然趋势,具有必要性。首先,钢琴师最能表现音乐的工具,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钢琴作为一门学科,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在钢琴演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于音乐创作者的共鸣。并且,在钢琴演奏中,不仅要将乐谱所展现的音乐表现出来,还需要注重自身情绪与音乐的融合,从而使得演奏的音乐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是对音乐的再次创造。其次,钢琴作为音乐表现的载体,钢琴教学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改革,随着我国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钢琴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钢琴人才是社会对钢琴教学提出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必须在钢琴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利用优质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钢琴师一门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演奏的技巧,还需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领会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各种演奏技巧和熟悉乐谱,还需要对演奏的音乐有深刻的理解,能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因此,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学生音乐领悟能力的必经渠道。
三、如何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要丢弃传统的以“灌输”为主,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不管学生的接收需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是达成教学目的的条件之一,教师需要从传统思想的束缚中逃脱,在钢琴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引导式
所谓引导式钢琴教学模式,即先向学生传授专业的钢琴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钢琴必备的理论基础,进而向学生传授钢琴技巧的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式教学模式。钢琴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理论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的学习,而且只有在熟悉掌握技巧之后,才能将音乐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性的引导,将学生潜在的钢琴能力激发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入到正确的钢琴技巧学习的道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式
学生独立进行音乐设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充分理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和作品丰富的内涵,对作品进行分析,并能合理使用当前的音响设备是学生进行音乐设计的前提。音乐设计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着示范讲解员,学生仅是技巧的学习者,只需要跟随教师的脚步,完全不开动大脑,这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音乐设计式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一种逼迫学生开动大脑,进行创造性思考并独立完成创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探究式
在钢琴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进行音乐探究即是探究式钢琴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在我国,钢琴教学长期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教师主导课堂,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在钢琴音乐上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大学钢琴教育要突破传统的限制,钢琴教师需要更新自身观念,掌握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學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春晓.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3)
[2]张乔.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09)
人类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以来, 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工程图学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主要讲授工程与产品设计中图形表达与绘图技术, 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是一门即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
在工科院校中, 工程图学是相关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 同时, 也是每个从事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工科院校的毕业生, 工程图学在其从事工程设计、施工、检验、技术交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无疑制图能力水平的提高, 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另外, 对于一些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如果接触的对象为机械工程设备, 他们至少应该看懂简单的工程图样。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对工程图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等都进行相应的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二、构建工程图学网络自学系统
信息技术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应用, 目前大多数限于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 将课堂所需模型、挂图及黑板图放在课件中, 更形象直观且节省课堂操作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却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 我们尝试一种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工程图学网络自学系统, 提高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
利用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 建立工程图学网络自学系统, 教师作为学习内容的主导者设计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具体的框架项目如下:
主要分为自学教程、在线辅导、在线测试、资源库、交互论坛等板块。自学教程分为图文教程和视频教程两部分。图文教程, 涵盖了本课程所有章节, 并且利用了大量的模型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视频教程中是用先进教学手段授课的全部视频,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 可以在课堂情境和板书之间自由切换, 让自主学习过程更方便、更舒心。
资源库板块,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以将图学教学中的动画、视频三维虚拟模型等加以整合, 建立了资源库。视频动画板块, 既有单个知识点的动画展示, 也有Auto CAD绘图详解的屏幕录制。我们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本课程的三维模型展示, 建立了虚拟现实模型库,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与交互性, 使复杂的结构易于理解, 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空间构思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基本操作来观察立体模型, 也可以通过运动仿真来观察部件、机器的安装、拆卸、工作等过程。为了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 可以制作一些工程对象赏析图片库,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测试版块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的章节习题测试, 学生可以通过该部分掌握对基本知识大测试。另一本分是考试系统, 它融随机考试和判卷于一体, 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又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成绩的反馈更好的完善本学习系统。
在线辅导板块, 准备的模拟试题的每一道题都给出来详细的解题步骤,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在线答疑是师生随时交流舒展个性的平台, 与交互论坛一起通过相互问答, 讨论、协作、反馈、评价等多种互动行为, 使整个学习情境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工程图学网络自学系统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工程图学课堂上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 有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直观形象的模型模具,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从视、听、触等多角度学习知识, 但是在课堂外没有了这些辅助教学工具学生仅能捧着教材复习预习工程图学知识, 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构建工程图学网络自学系统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工程图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效的衔接起来, 给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 并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对提高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结束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概念, 并认为这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工程图学网络自学系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种方法, 并且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定能够提高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佳新, 刘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图学教学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7)
[2]倪琳.工程图学现代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
[3]童秉枢.工程图学课程的数字化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7)
摘要:目的对我国当前新兴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同时对其相应的实施方法以及实施的效果分析与总结。方法选择5月—5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实习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研究组护士施以教学改革以后的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而对照组护士则施以教学改革以前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然后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中实习护士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两组护士在理论及操作考试中得到的分数,以及他们对于其所接受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客观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进而对新型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比对照组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其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方面教学形式的满意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学改革以后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效,在实际的护理教学管理中均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兴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方法;效果
护理学是医学中最基础,也是医学中最基本的学科,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而其教学具有很大的难度[1]。近年来,我国医学正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对护理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才能适应医学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规范以及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及模式要给予坚定地贯彻和推行[2]。为分析探讨新兴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应的效果,现选择205月—205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实习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改革以后的全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改革前的教学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护士的实习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年5月—年5月期间进行实习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护士施以改革前的教学模式,其中男性护士4名,女性46名,护士18~25岁,平均年龄为(22.13±0.35)岁;研究组护士施以改革以后的教学模式,其中男性护士5名,女性45名,护士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为(21.75±1.4)岁。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施以教学改革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研究组护士则是施以教学改革后的新型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教师的教学意识:实习护士在医院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护理教师在对护士进行指导以及教育方面起着引导和主导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当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视激发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及其积极性的环节,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加强教师主动融入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增强自身的教学意识。②对实习护士进行最贴近现实的专业培训: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之前,相关教师应当对培训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还要对实习护士如何分配作出客观正确的选择。对此进行选择的依据是:依据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以及实习护士在相关理论和技术上的水平、护士自身的兴趣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培训的前提和依托,对以后实习护士的实际学习和实践效果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为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3]。③采取多位教师共同教学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护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实习护士之间往往是采取“一对一”型的单调的教学管理模式,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4]。然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方式不尽相同,不同的教师有其自身擅长的教学以及操作的习惯,然而一个人的理论以及操作习惯并不代表就是科学和正确的,有可能会在实际的护理以及护理操作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医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主动地转变这种单调的且具有一定缺陷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对实际护理教学方面的安排,使其更加具有明确性。要求每位实习护士都应当接受来自多名教师的`共同指导和教育下进行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而后再通过自身掌握的理论以及实际性的操作来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在头脑中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一个将理论融合在实践之中的框架体系。④丰富实习护士的业余活动,增强教师与护士之间的情感沟通:医院相关领导应该积极组织教师以及实习护士参与各种各样的院外及院内活动,通过组织这些业余活动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活跃教学的气氛,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实习护士多参与医院以及院外其他组织机构所开办的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文娱活动以及竞技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途径来培养实习护士的各种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丰富和活跃实习护士在科室实习期间的学习及生活[5]。
1.3评价指标
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的理论以及操作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分析各组实习护士对其所接受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各项教学体系的满意度数值,教学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传授、操作方法传达、教学沟通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规划实施状况、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目标明确,相应满意度依据百分率的形式进行表示[6]。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观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对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之间的比较
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比对照组明显偏高(满分为10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士对各自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对其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之于对照组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行护理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保证参与相应实习的每一个护士都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教师和实习护士所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7]。但是,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护理教学实践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包括:首先,进行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科室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他们虽然具有很强的临床能力,但是教学管理水准相对比较低,而对于具体的教学和管理不是那么熟悉和专业,这将会对以后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并最终导致教学管理的效果不好。其次,没有能够对实习护士进行合理的分配,医院以往就是将这些来院实习的护士依据他们自身的专业进行分配,导致实习护士不能获得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指导,也将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8]。此次研究中,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比之于对照组的明显偏高;另外,研究组护士对于新型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对于传统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项满意度。这充分说明具有针对性的以及经过教学模式改革之后的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效果比改革之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明显优越,且进行实际实习的护士对于新型护理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均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这将能显著提升教学的效果以及实习护士的学习质量。综上所述,教学改革以后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效,在实际的护理教学管理中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帆,童爱民.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4):768-769.
[2]江雅,李清,吴瑞珍.优质护理模式下临床教学管理的改革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6(34):268-269.
[3]刘晓红.优质护理服务中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及体会[J].全科护理,2013,5(3):259-260.
[4]吴成琴.社区医院采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10(12):253.
[5]刘玉玲.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4,10(4):975-976.
[6]贺尚荣.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应对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6):244-245.
[7]陈湘玉,谢玮伟,王毅.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10(9):615-616.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德贵 戴光泽 戈满寿 杨川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当今交叉学科领域最广、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面对这种快速的知识、技术进步和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形势,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学实验资源,做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是所有高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同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经历了由铁道部到教育部归属转变、金属材料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的转变、高校本科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剧增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精英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蜕变后,也同样面临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教学的问题。我们在经过反复思考和调研后,进行了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尝试。本文主要就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共同做好新形势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
1.历史沿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变迁
我校于1998年就进行了大类招生的改革,当时改革的目的是“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实现通用性人才的培养,以克服原有专门人才培养导致专业技能突出、口径窄的缺点。大类招生改革促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形成与发展,将原有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接、铸造、压力加工及部分非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都统一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高校由于原有专业背景的差别及学科资源构成不同,虽然合并后都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也将原有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焊接专业合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发展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成型与控制的教学内容,使其向真正意义上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迈进了一步。此次改革力度极大,专业课学时减少达到50%以上,基础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改革也暴露出较大的问题:一是强化了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及计算机、外语能力培养,却弱化了专业基础;二是由于学时的限制,使得原有的实践环节被消弱,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反映出实践动手能力的明显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2001年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基础必须包含专业基础,而且要求为宽专业口径的培养打好基础;对于材料大类人才的培养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保证材料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此次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材料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随着大规模扩招,造成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而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004 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贯彻这一要求,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核心,逐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在教学基本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成果,以期达到素质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2.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
2.1 培养目标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相应的功能材料领域基础理论知识,能在材料制备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培养目标是结合目前学校的研究教学型定位和当前人才需求的特点而制定的。
2.2 培养方案的特点
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各种实际工程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提高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方面的基本能力。
2.3 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1)参加并获得全部16个实践教学学分。
(2)通过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获得125~134个学分。
(3)限选课程获得至少31个学分,包括经管类、文史类、专业外语类、自然科学类各2个以上学分,学科基础6学分,专业课程方向14个学分。
(4)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学分可计入限选学分,同时要求选修课2~11学分。
(5)总学分达到183个。
学生必须满足上述五条要求,才能毕业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4 教学定位
夯实基础,突出个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3.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大类专业招生以后的第三次教学改革,主要是关于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的探索。我们在进一步细化落实第二次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探索、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作,初步建立起适合西南交通大学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其中,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
3.1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
(1)调动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的积极性,大力开展“一帮二严三带头”和“党员旗帜工程”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促进学风班风建设。
(2)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利用现有的“郫县爱心感化教育学校”、“安靖镇敬老院”和“两校区交通车站服务点”三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和三民公司、包钢等五个“学生实习基地”,教育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关爱群众、学好本领。
(3)学院党员干部带头,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献爱心,每年筹资16万多元学院专项奖学金,奖励本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4)定期举办“爱国爱校爱人民,做人做事做学问”为主题的教授专家成才之路系列报告会,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求职礼仪、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大学生社会学实用知识;名师深入学生群体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科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5)充分利用学院拥有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23”工程实验室等众多大型实验设备和各类大型科研项目、各类成果所提供的科研平台,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等工作,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培训成效显著,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几年来平均保持在95%以上。
上述活动和措施就是让学生能紧贴社会,与社会共建人才培养教育基地,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并能使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体化、生动化,以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实践在育人功能上的独特功效。
3.2 初步建立创新性人才实践培养体系,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
(1)建立起了多层次、模块化、能力培养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训练,科学研究,个性化培养等环节。环节彼此之间双向互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中,课程实验和实习实训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必修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工程训练和个性化培养,则是在素质教育和通才培养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突出人才的个性特点,并结合材料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而为学生增加开设的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进一步拓宽专业实践环节,结合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相关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不同材料研发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则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不但从实践角度提高能力,而且从科学研究的整个环节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毕业论文要求严格做到一人一题,并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密切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进行,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真枪实弹地进行科学研究。
(2)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教学,自主开发先进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教学
实验室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手段和条件的改善与提高,及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本科教学,自制的微机群控系统极大地改善了热处理与控制的教学条件。材料制备技术和粉末冶金技术实验教学的开展,主要引进了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如粉末的沉淀及共沉淀制备技术、等静压成型、热等静压烧结等。“十五”期间获得各类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3)大力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学校“323实验室建设”工程,投入近300万元更新基础教学设备;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工程实践、个性化实验室对全部学生开放。向本科生开放所有实验室,开展个性化实验、依托重点实验室的工程实践项目、科学研究项目。
4.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效果
(1)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实验中心已建成为四川省首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基地,以各专业实验室和省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工程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丰富,形成了工程实践、SRTP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个性化实验多模块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创新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学生工程实践活动的受益面逐渐加大。在2006学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针对学生开出的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达到70个,其中工程实践45项,参与学生人数220人,约占当年可参与人数的70%。
“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科生科研和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获2005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毕业论文成绩突出,2003届优秀毕业论文(论文成绩85分以上,下同)校内教师评价平均分是86.5分,校外专家平均评分88.7分,校外专家普遍认为西南交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高。2007届优秀毕业论文校内教师评价平均分是88.1分,全国教指委专家平均评分89.6分,教指委专家普遍认为西南交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高,符合培养计划的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已经成为教师科研工作的有效支撑,以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研究论文达到20余篇,其中2006届尹明同学的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材料化学》2007年第19期上,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达到4.818。
(3)素质教育成绩突出,毕业生就业率高
学院的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历年来在学校的评比中名列前茅,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接近100%,材料02-4班获得2005年度全国先进班集体。
毕业生就业良好,连续四年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超过95%,有健全的毕业生质量跟踪检查体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反馈良好,一些单位专为我院本科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5.结论
创新性人才培养是高校育人制度的改革方向,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优秀做法,西南交通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改革刚刚起步,关于创新人才体系的建立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学院继续学习全国各高校的先进经验,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我们的改革:
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在教学人才引进与培养、基本教学条件提高与完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上积极工作,为创新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搭建良好的运行平台。
充分利用学院科研人才优势,加强科研成果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大力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创新性人才培养。
【试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06-01
构建新型和谐的城乡关系12-09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道德基础06-10
对构建新型农村消防体系的思考10-13
培育创新文化,构建创新型企业(烟草)11-23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09-06
“活动发展”阅读教学模式构建06-23
构建一三五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06-01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