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学生除了学习课本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外,还需要接受学校的德育教学,塑造高尚人格,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一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究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小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在家中备受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调个性,不喜欢和他人合作,时常与他人产生矛盾。为了改变学生们这一错误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内容时,学生们对114×33这样数值较大的数学计算公式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决定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因此,笔者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多少老师?学生回答,学生有33个,老师有一个。接下来,笔者继续提出问题:假设全校每个班级都有33名学生,那么40班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呢?同学们马上回答有1320个。笔者继续提出问题:假如我们学校有114个班级,请问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这一次,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中。见此情景,笔者把全班学生分了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小组的学生在交谈中一步步展开推论,最终得出了问题的答案。此时,笔者邀请几位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了小组讨论的结果,完成了本次的教学目标。

重视心理问题,引导积极向上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对外界事物敏感性很高。如果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演变为心理问题,引发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引导其树立健康积极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

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出多张图片,要求学生们在这些图片中找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图形和梯形的图片。听到笔者的要求后,有些学生很快地拼出了平行四边形图形;有些学生拼出了三角形图形;还有的学生为了拼出了更大更好地图形,利用蛮力抢过他人手中的教学用具。见此情景,笔者急忙制止了这名学生的行为,教导其要关心同学。尊重他人的意愿,借东西的时候要有礼貌。受到了笔者的批评后,学生停止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道歉。但是,在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内,该名学生变得消沉,无精打采,也不参与课堂活动,令笔者十分担心,不得不对自己的刚才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笔者特意留出一段时间,向该名学生表达了歉意,虽然笔者的行为正确,但是处理方式不妥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名学生听到后,不好意思地笑了,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开展多种教学,重视情感体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情感体验,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真善美中凝练出正确德育观。

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内容时,为了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笔者特意找来多个立方体教学工具,要求学生画出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图形。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后,笔者展示出几张图片,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学生们虽然自主探究过本课知识点,但在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错误。见此情景,笔者按着学生们掌握本课的学习程度,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假如你到商场买东西,正巧看见了心仪已久的事物,这是你怎样向售货员阿姨或叔叔描绘你选择东西的所在位置呢?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后,马上回答出来问题,解决了上文涉及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鼓励教学为主,增强学习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顾,更不能用言语打击其自信,而是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决定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笔者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的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认识行、列知识点的差别,避免混淆;第二组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用行、列描述班上学生们的位置;第三组的学生则是通过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点。在笔者进行安排之下,每一组的学生都努力完成笔者布置的教学活动,个人能力有所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所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去认识这个社会,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获得全面发展。

上一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餐厅饮食文化符号的应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