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通用12篇)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1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发展,新课标理念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新的教学思想。“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是促进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和谐有效发展的重要方法。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双向互动三个方面,来阐述“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学定教”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提升人的技能,影响人的品德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指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授和学习的过程。通常所讲的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以学校为载体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存在的普遍方式,通过专业教师以专业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获得知识,学会技能。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发展,新课标理念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新的教学思想。所谓“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发展规律等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是促进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和谐有效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顺序,选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双向互动三个方面来阐述“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以学定教”,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法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一堂课程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于教师设计的课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否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制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境。以小学数学中“24时计时法”为例,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这种符合小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备。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一步一步深入学习的结果,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有些知识甚至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学生首先学习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式,而在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进行计算。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贮备之后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十分熟悉,而且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以教导学,树立教师主导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处于主导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像之前一样,整个上课过程都是教师在讲授,将方法结论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未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则表现在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最终获取新知识。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学定教”理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需要在课前课后完成很多工作,上述文章中提到的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已有知?R储备就需要在课前进行。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在课前设计好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思考探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体而言,在“以学定教”理念下,教师看似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实际上教师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为多样,也更为重要。

其次,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认识到是自己在学习,自己要学习,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推导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它是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了解数学知识,甚至是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以学定教”下的师生双向互动

在“以学定教”理念下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变化。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弱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学生之间有更多机会相互表达观点分享方法。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互相之间能够平等交流,表达看法观点,这种双向互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表达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知识时,一般会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获得反馈。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往往更为顺利,因此教师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表达观点,解决问题,同时要求每个讨论小组将成员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最终的小组发言中或是表达课堂学习的收获和心得,或是提出小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疑问。教师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获得反馈可以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其次,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对疑问进行解答,最终的小组发言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纽带。教师通过小组发言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和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体会,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新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提到的心得体会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合理的有创造力的观点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通过有针对性地交流,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应。它能够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利弊兼存的,这种活泼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细准确地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的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极易使课堂沦为学生游戏的场所。在有效控制课堂情况下,“以学定教”使教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甚至以此为基础确定学生的教育方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乃至人生方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2

一、以学定教的作用分析

以学定教之以所以能够引起诸多初中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关注, 是因为其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首先, 以学定教为初中英语教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以及英语学习兴趣进行考虑, 综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进行教学方案的确定,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学定教, 可以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利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推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

其次, 有利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旧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与掌握新的知识。因此, 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以及掌握水平对于接下来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开课前对班级内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了解, 有利于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突破点, 引导学生进步;更方便教师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因材施教, 使初中英语教学服务于每一位学生。

最后, 以学定教, 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在班级授课这样的大环境下, 学生存在差异是十分合理的。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倾向以及英语学习期待出发, 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 也是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以学定教的方法分析

以学定教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看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备课, 推行以学定教

备课, 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备课时, 教师需要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充分地了解, 然后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以及检测结果,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一般来讲,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优、中、弱三个层次。在进行备课时, 教师需要针对同样的课程要求以及同样的课本内容, 为学生进行合理扩展, 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均有所收获。

比如在学习Colour的时候, 对于优层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 让学生对与颜色相关的表达与词汇进行应用, 应用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或者写作来完成。对于中层的学生, 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 确定学生了解了学习内容, 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检测, 练习可以通过朗读与拼写来完成。而对于弱层的学生, 教师就需要将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 通过为学生们展示图片或者课本详解, 让他们了解学习内容。通过家庭作业布置的方法, 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掌握地更加牢固。

2、优化教学目标, 推行以学定教

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 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可以达到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时,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增强。如果通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 学生仍然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那么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并且不愿意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 教师需要多考虑学生的能力与水平。首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所进步, 让能力不足的学生不感觉到吃力。其次, 教师要在学生的发展区之内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 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味地降低教学目标的水准。最后, 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扩展, 不能仅要求学生记单词, 而是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英语知识。

比如在讲解Going shopping的时候, 教师需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了解与购物相关的单词与句子, 具有基本的英语购物能力;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强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与购物相关的英语知识, 教师需要为其设置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熟练应用购物词汇与表达的目标。

3、教学活动要由浅到深

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不能完全不顾学生而将英语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考虑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从最简单的英语知识讲起, 逐渐加大难度, 使学生既学习了重点知识, 也不感到为难。

比如在讲解Natural disasters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 让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所认知, 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 在图片情境下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词汇, 打好英语表达学习的基础。最后, 利用句子或者段落对自然灾害进行描述, 配合音频与图像, 实现多方面教学,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学定教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以学定教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93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去进行探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以学定教”的基本内涵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其年龄特点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此可见,教师的“教”既要从学生的“学”开始,也要在“学”的基础上展开,要以使学生养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目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学业进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二、“以学定教”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探索

“以学定教”首先要从研究学情开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学情研究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谈一谈怎样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经验和认知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一)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实践证明: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经验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是可行的、有效的。初中生的认知经验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等方面。

1.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历史课程的学习问题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从教材中找出与生活密切结合的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增长。比如教学《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可以通过鉴真东渡、玄奘游等史实,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联系近年来我国领导人的外交活动,通过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的对比,让学生从中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是一部时间史。这样将历史内容生活化,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过去人们的行为,更加深入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了解目前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起来,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情况更容易被教师把握,因为它们的发展轨迹在课堂表现上和作业完成上。通过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判断,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有效突破学习重难点。比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网络等途径,对秦始皇统一六国与修筑长城等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按照学生的认知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重组,提前安排学生学习“焚书坑儒”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理解“焚书坑儒”的背景、动机和后果,从而进一步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的措施。

(二)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内部认知需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首先要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作为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作为刺激学生认知需求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再现雅尔塔会议上三人斗智斗勇的场面,从而营造历史氛围与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提高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且在亲自体验历史中引发思考,从而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是学生开展学习探索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遵循适切性原则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以保证开展的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便于学生探究和理解,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总之,教学中根据“以学定教”理念来设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更促进了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对历史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顺应新时代培养学生可持续学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严骏.以学定教: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选择[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7).

[2]李娟.初中历史教材整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下) ,2014(7).

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篇4

长期以来,“两极分化”现象是制约我国教学的一大顽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及其难易程度的加深,我们注意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为进一步学习打下的基础开始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很显然,常规的教学活动在简单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导向下,难以找到适合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子。如何因势利导,但又不是消极地助长这种趋势,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淘汰式”教学结果,让“优势”生乘势而上,“弱势”生摆脱困境、迎头赶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分层教学的设想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操作上,我们可以将全班学生按“两极现状”划分成两个小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小组都“各自为政”,分别是一个“独立王国”。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是一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因为有了差异,就会存在动态的学习水平结构和学习动能。我们不是只保证先进的更先进,让落后的更落后,而是倡导互助共进,共同发展。建立“一帮一”的伙伴关系,不失为一种互助共进、发展合作学习的好形式。比如: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以优秀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示范,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方法;优秀生与优秀生结对子,两者交流学习方法,共同讨论问题,争取更大进步;中等生与中等生结对子,共同克服困难,向优秀行列迈进;优秀生与中等生结对子,使中等生提高其学习品质,取得更快的进步等等。除此以外,在课堂教学中,同桌合作练习课本里的对话;小组合作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表达活动,如表演小剧等;全班学生对某一主题展开议论,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等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新课标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一时间,好象探 2 究性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其实不然。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也历来存在着“讲解-接受”和“活动-发现”两大理论派别。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功效,运用得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使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采用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要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之上。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如今教学条件的改善给教师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还得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来确定。新课程提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还可通过网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更可以发动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以学定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存储器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1、“以学施教”提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据,3 适合学生发展。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案机智地作出调整,改变并确定新的教学手段,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地学,有效地学,做到了生生互动,要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的理念。

2、“以学施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领者、辅导者,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识记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聪明才智,让成功的喜悦荡漾在孩子们的脸上,使他们在想学、愿学、乐学中知、情、意、行同时得到发展,符合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3、“以学施教”呼唤教师要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学生教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独立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也正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之一。

由此看来,“以学施教”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学不能只围着教材、教参、教案转,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也不能只把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作业作为全部的教学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学法,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5

朱宁

“关注教”是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表现,它“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教学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是“知识本位式”教学。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优化教学设计”受到了教师的高度关注。学生被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显现出来,但教师预设的问题过重,学生较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高级思维仍然没有得到体现。

深思自己多年来备课、课堂教学偏重于对“教”的钻研,而较少涉及于对“学”的探究。其实,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会”和“会学”。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教学可以相长。个人在借助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结合课堂实践做了的一些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一、以学设教,关注学情差异

“以学设教,关注学情差异”,做好课前准备。备“教案”是着重备“学案”,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所需,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

例如,对《观潮》一课的教学,进行了一次回头看,学生关注的更多是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当时就有学生提出大潮形成详细原因是什么,甚至有学生当堂提出要看视频。我也不是很了解,就搪塞过去。后来在组内公开课中,特意安排了这节课。10月2日去了浙江海宁盐官镇,当日下午1:45亲眼观看了钱塘大潮中的一线潮,回来把视频剪接融入了电子白板课件中,在板书上也对传统教案的板书进行了在设计,新板书的内容体现了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观潮顺序,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视频的导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钱塘大潮壮观天下无的奇妙自然景象。

二、以学施教,关注学习过程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课堂常常是教师先入为主,这是有待思考的,这样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课堂思维能动性的激发是否有利?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养成了铃声响进课堂,接下来便是等待教师来,等待教师开口,等待教师提问,随后紧跟教师跑,过程中时刻揣摩教师意图,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自由的空间。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如何改变,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先学后教,培养自学能力

大胆让学生“先学”,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然“后教”,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大胆探索,确确实实把课堂放开,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进步。

温故知新,巧铺垫。在教学古诗模块中,智慧的教师就是遵循了此条规律,由重新认知诗作者开始,了解他的诗词开始,顺其自然引入新诗的学习,学习中,以问启思,以题开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助能力。教师则负责组织、引导、解疑。例如,我在教学小语四年级上册20课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分析学情时就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李白这位伟大的唐朝诗人,是学生熟知的,四年级学生但就课堂学习的累积,也不下三四首,课外链接,对于李白和他的诗作更是知晓不少。如果,单纯就诗论诗,直接教学本诗,显得过于传统。如果把这首诗放在“送别诗”范畴,让学生从探讨友情的角度,把李白放在被烤量的位置上,教学的价值可另当别论。学生不仅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绝妙绘景中,从词的考究方面,一“孤帆”,一“唯见”深知李白对故友(孟浩然)满怀的依依惜别之情,从“碧空尽、天际流”也体会到李白胸襟宽广,揽天地的气概。而且,李白对于“故人”之情可见一斑,《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豪情,如此深情,谁可比拟?“友情”在诗人那个年代是如此的被珍视,他们的笔下“友情”又是何等的风情万种。这样去引导,学生作何感想,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教过后,让学生是记住诗词内容,还是在学生心中留下“他们对友情的尊重”?

自主观察,寻找突破点。习作教学中,习作指导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传统的讲解式指导法,学生兴趣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甚至有敷衍了事的现象发生。教训告诉我们要痛定思痛,不断调正思路,改变方法,对学情要充分预测,对设计要再三斟酌。因为教材只是样本,一个作文题,一个内容,一张图画很难引起学生构思的欲望,学生也很难找到突破口,很难抓住中心意思。大多数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结构,一种开头,一样的结尾。重复、呆板、无新意。例如在教学看图作文中,出示图画后,让学生尽量说出看到的,罗列起来;再说你根据图画想到的,如果能说出为什么也说出来,罗列起来;再让学生补充说,罗列起来。现在老师根据习作要求提出意见,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材料。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降低了坡度,对于能力好的学生预留了发挥的空间。

2.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后,各组代表交流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分析问题的思路及形成的观点、存在的分歧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感悟体会,升华情感。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华为何不振”展开探究,各抒己见。然后把意见和想法梳理归纳:同样的街道租界地却大不相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巡警耀武扬威,因为“中华不振”;中国妇女被欺侮,却无处伸冤,因为“中华不振”;面对同胞被欺侮,国人却麻木不仁,因为 “中华不振”。所以,我们“周生”理解了伯父教导的“中华不振”,才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我想说的是,在理解人物或文章主旨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告诉学生。他们的活还是由他们来完成,不是吗?

三、以学评教,关注学生发展

“校本教研”主体是教学研究,就是课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听评结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其中,在评价上,不可忽缺对学生课堂的反映进行思考,参与度、目标达成性、个性展示等多方面的信息加以分析,点评,以此来 “评教”。教师个性再鲜明,手段多丰富,设计再完美,不能代表学得多好。本学期,本校语文教研组共开电子白板校内公开课(每人一节)九节,校级交流三节,区内赛课两节,其中两节同课“我要的是葫芦”异构的课影响深刻。共性很明显,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点,同时也突出了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目的较明显,以生为本,方向没有错。我很欣慰,个人的粗浅认识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付诸于行动,结果大家感受自知。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然而这种教学很容易使课堂失去活力,而“以学定教”的教学尝试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成的精彩。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我们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要“主导型”教师为“指导型”教师,成为成功的“助学者”。但是不能过分单一地偏重于“关注教”或“关注学”,要“以学定教、教学相长”,最终达到“关注人”的发展目标。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6

看了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脑海中马上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仿佛看到了茶馆里,边喝边聊的逍遥场景,与现实中的为分数而战的教学场景天壤地别。

其中的几句话至今还印象深刻:“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自从听到这句话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教学中我是否讲的太多了。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多么平常、朴实的教学方式啊!却能高效轻负,轻松完成成绩之战。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注重“平常”。

深刻认识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最为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为后茶馆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给读、议、练、讲确立“责职”,把“议”作为基本特征与核心环节,它的责职是将学生的差异看成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就是通过这些最为平常的教学形式达到教学的精彩。

努力扎实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方式,以“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进行扎实。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一定要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有对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不规定用时、顺序和完整,练习不作规定要求。在扎实中让“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挥最大效绩,完成教学精彩。

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读、练、议”,语文中更应该体现以学定交,先学后教。

一、定“位”抓“点”—— 先学后教,顺学而导

先学后教后,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教学,可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扩大学习需求、增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优化学习过程。”学生的基点不同,所以,语文教师每教一篇课文前都需要自我追问: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教学起点该如何确定“对于学生未知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加以区分,哪些是这个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属于教学目标之内的,哪些是不属于教学目标的?对于属于教学目标之内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加以细分,如这堂语文课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能力抓准“语文课文的教学起点”这个“点”。

二、随文练笔、提问找“落点”——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展,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由于广大教师或因为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或因为设计时缺少系列、整体性的训练目标,往往对文本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找不准,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先学”的重要性,但是“先学”要有所效果,并且在“后教”之后能否更好地促进“再学”,其实我们可以凭借随文练笔、提问找准这个“落点”。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不要忘了语文课姓“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亲近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先学后教”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超前阅读和思考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有浅层次的,没多大思维价值,或偏离课文重点。如果一味解答孩子的问题,而忽视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和朗读能力的训练,就容易肢解文本,丢失语文的“根”。

文新课教学前,提前一天将孩子先学中的问题收集上来,发现问题可能会有很多共性,于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比如不理解的词语、难懂的句子等,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重点教学,这也做到了真正的“以学促教。

三、抓住学生这一“重点”——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认真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课后辅导、教学反馈等环节的有序衔接,努力构建以学生为发展中心,以学习为有效途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重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改实施能力,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以学定教;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它的起源是根据数千年前孔夫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同样,这也符合教学合一的理念。最早提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的是韦国峰老师,并给出了以学定教的最早定义,所谓以学定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依据,以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辅以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在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定教是现阶段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现今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了解学生盲目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不了解,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认识不充分,因此,教师很难给学生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氛围,进而便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仅仅是生搬硬套地进行教材讲解,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使得教学效果低下,这便是教学盲目性的集中体现。

2.教学目标单一

在进行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衡量标准。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教案中,教案设计的好坏是衡量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而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教案设计存在单一性,部分老教师故步自封,不能接受新的理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终将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3.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

虽说减负已经是现阶段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高考所造成的压力,使得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加紧凑,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思考,效率低下。

三、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措施

1.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以学定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大趋势,同样也是解决现今高中化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基本保障课堂正常高效地进行。例如: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遭遇突发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就预想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在课前,教师也应该清楚学生的化学水平以及知识储备量,减少课前准备的不匹配。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同时,还应当强化教学的系统性,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2.变教案为学案的教学模式

不论是教案还是学案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量所进行的主动的知识构建的一种学习方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师都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变教案为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变教案为学案,能够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的系统化,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规律,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方程式,充分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在生活中发现化学。

例如:在讲解碳原子计算问题时,计算1 mol的物质到底含多少个微粒呢?由此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我们定义一打铅笔是12支,而科学上将12 g的碳中12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定义为1 mol,请学生自行计算12 g碳中12含有多少的碳原子?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计算,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变教案为学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在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奎娟.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99).

[2]李慧.搞好高中化学教学的三个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1).

[3]王宏韬.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1).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8

阅读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一书,本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不是纯理论的专著,而是着眼于教师掌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基本理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为基准,把目前广为流行、得到公认并经过有效教学实践检验了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问题学习”、“对话学习”六大类型,分别用“教学模式”表示,每一“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科教学实际,设置若干体现这类模式特点的具体课型,从“理论导航”、“案例精选”、“应用反思”、“实践架构”、“要点综述”五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来说明相关的理论问题,让一线教师一读就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在此书专题四体验学习教学模式这章节提到的情境体验式课型让我很感兴趣。情境性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情境中观察感受、展开想象、动手实践,使他们学得快乐、主动、积极、有效。情境体验教学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萧红《呼兰河传》教学实例展示了情景教学的优势,在教学时以景引情,以情带声,将学生带入情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他们,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得到发挥,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创新审美的体验。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快乐创造、共同分享。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与学的重要舞台,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生为本”已是教师耳熟能详的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也越来越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必然的教学形态和策略,它已成为课改中出现的新模式、新课型的核心理念,成为新时期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去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型,改进课堂,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读书心得 篇9

阅读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一书,本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不是纯理论的专著,而是着眼于教师掌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基本理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为基准,把目前广为流行、得到公认并经过有效教学实践检验了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问题学习”、“对话学习”六大类型,分别用“教学模式”表示,每一“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科教学实际,设置若干体现这类模式特点的具体课型,从“理论导航”、“案例精选”、“应用反思”、“实践架构”、“要点综述”五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来说明相关的理论问题,让一线教师一读就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在此书专题四体验学习教学模式这章节提到的情境体验式课型让我很感兴趣。情境性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情境中观察感受、展开想象、动手实践,使他们学得快乐、主动、积极、有效。情境体验教学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萧红《呼兰河传》教学实例展示了情景教学的优势,在教学时以景引情,以情带声,将学生带入情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他们,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得到发挥,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创新审美的体验。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快乐创造、共同分享。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与学的重要舞台,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生为本”已是教师耳熟能详的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也越来越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必然的教学形态和策略,它已成为课改中出现的新模式、新课型的核心理念,成为新时期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去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型,改进课堂,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权威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由于受传统权威性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过分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将自己的言行想法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相关要求进行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发挥,只能被动听讲。特别是还有一些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成绩,常常给学生安排大量的数学习题,小学生常常感觉吃不消,对于这种题海战术十分无奈,敢怒不敢言,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第二天上课时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学生上课和写作业的压力倍增,对数学课产生逃避和厌烦心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并且教师应该避免用成人的想法和观点来看待和要求学生,而应该从学生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观察,设身处地选择教学题目,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竞争意识,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以往的教学模式十分呆板枯燥,学生常常觉得十分无聊,兴致不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数学教学。例如,以“乘法运算”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列出这样几道题:5+5,5+5+5,5+5+5+5,5+5+5+5+5,5+5+5+5+5+5……要求学生对这些题目先进行作答,在学生运用加法方法计算结果时,教师能很快说出答案,例如,5+5+5+5+5+5=30,刚开始学生有点怀疑,但是教师立马就说出答案时,学生便会觉得十分吃惊,对于这种快速解答方法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引出乘法运算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乘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加积极地去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数字大小比较这一课时十分简单,但是学生却不这么认为。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比喻和讲解,先对1到10之间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在学生掌握大小比较技巧之后,逐渐要求学生对10到20之间的数字进行随机选择,并进行大小比较,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较难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课时,学生普遍对距离缺乏概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测量教室门口到他座位之间的距离,或者对操场进行丈量,使学生对其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操场的实际大小有一个客观认识。

四、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和性格不同,这也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采取“一刀切”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两种极端局面,学习好的学生早早地接受了所学知识,觉得教学太简单,而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便会感到知识十分难理解,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难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简化,反复给学生讲解教学重点,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在巩固和强化练习训练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行“以学定教”策略,极大地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使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能否进一步完善“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卫华.“以学定教”实践“异象”的现实审视: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新教育,2015(20).

[2]高小娣.先学后教:给学习以生长的力量:“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5(29).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11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我们教师教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他们会自学了,我们教师也就不用再教了。释迦穆尼临终前告诉弟子“自以为灯,自以为靠”,就是说: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我们教师就应该不懈地促使学生点亮他们自己的心灯,垒起他们自己的靠山,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

陶行知先生还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认为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和充分的预设是备课的重要原则,即让新的学习在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生发。但真正走进课堂现场时,教师却容易忽视学生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经验这一基础性课程资源。预设的方案永远不能穷尽人的意识与行动的再生性。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主动的人,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习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随堂机智。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再现教材,而是用好教材。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单一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欣赏的话题。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需要随新要求新状况的出现而不断改进和调整。不能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除了对教材的把握,教师还应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教案的设计也应有创新有弹性。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少教多学”。有效的教学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要有合理的教学内容,教的东西是正确的,是学生需要的。不仅于此,还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想,归根结底,看一堂课是否有效,应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这需要遵守一个重要的前提:教师要深入备课,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学定教,创新设计,激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情,进行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虽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到语文,但课堂教学应该是成为最有效的一种,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机帮助学生掌握眼下和将来有用的东西,那么教学过程中立足点是尽可能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教学《安塞腰鼓》,如果既要让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又要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安塞腰鼓》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的确有些难度,所以我选择了从情感入手,抓住文章中标志性的对安塞腰鼓赞美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作为整节课的切入点,设计了“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的问题,以读、悟相结合的方式品读、赏析文章内容。学生通过赏析课文中精彩的、含义深刻的、难理解的句子以及用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的特点,来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另外教学《三峡》这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三峡的地理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并感受文章魅力,在教学时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文章的语言魅力。而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散的问题,始终坚持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朗读,如默读、大声朗读等,在读中完成了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我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挥。在学生对《三峡》精读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检测,整个课堂有诵读,有品味,有积累,有方法指导,能够高效实在。

二、深入备课,在文本的正确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再阅读”和“扩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的高度在于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和深度的解读,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再读”和“扩读”。教学参考书上的解读只是一种“参考”,不可“照单全收”。对文本、教材体系、作者创作特点和写作背景等情况的全面把握,有助于正确而有深度地解读文本。

教学《土地的誓言》,最大的难点是学生不能真正把握作者对故乡的那份炽热感情。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将学生带进作家的情感世界,是我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最后我从文章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入手,作为整体感知文章的支点。主要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一是围绕“土地”设问:作者的故乡是怎样的一方土地?表现在哪里?二是围绕“誓言”设问:面对这一方土地,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这两个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初读感知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本的教学,寻找一个能够恰合文本研读的支撑点,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喂——出来》这篇课文之前,研读人教版的教材和教参时发现把它定位为“环保”主题,之后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阅读了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发现仅把本文作为“环保”主题来解读是不够的。星新一作为日本科幻界的奇才,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由于其人生经历的坎坷,他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显示生活的微型小说。他把笔触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剖析卑劣的人性,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隐忧。同时他的科幻小说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结尾出乎人意料而又富有哲理。基于以上的扩读,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品读“人性世态”,侧重对人类自身的反思以及对星新一小说特色的把握。所以,只有老师找到适合文本研读的支撑点,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人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究竟怎样使学生切实在课堂上得法,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值得我们一再深思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所以教师应有精品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坚定以学定教、讲求实效的语文教学追求!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完美只存在与对它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马玉莲

2014.5.11

深入备课,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______

马玉莲

“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深刻认识“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重要意义。

当前,教育开始进入内涵发展的轨道,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二OO九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连续听了五节课,并一一点评,凸显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几年来,我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针对性不强,学生听得累、学得少,高耗低效。多数学生的学习对教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被动学习;教师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大脑,占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成为我国教学领域具有实质性改革的典范。我们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研讨,把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精髓和关键环节,不断凝聚全体教师的改革共识,鼓励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二、“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为理念,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构建我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基本要求。

1、基本目标

切实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现状,使教师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参与学,还要参与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使我区各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均有实质性的突破。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

2、基本原则

课堂上教师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同时,要确保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追求“少教多学”。

教师要做到“五坚持”:坚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表达与交流);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帮助,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坚持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坚持让多数学生课堂上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学会表达,巩固知识,获得自信,实现发展。把教师训练成“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教师。

教师备课时要做到“五必备”。教师在备课时,要着重准备以下五个方面:备学生学习目标;备学生怎么学;备学生自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备题(如诊断题和验收题等);备编“自学指导”

教师编写“自学指导”要遵循“五原则”:课时化原则(按课时编写,自主学习内容编写遵循由易到难原则);问题情境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化成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参与化原则(敢于放手发动多数学生参与);方法化原则(自学方法指导符合学生年龄和知识能力实际,具体到任务、要求、所用的时间、学习方式、检测内容和手段等);层次化原则(把学习内容处理成为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教师要突出培养学生“五个习惯”:根据“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在前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和“发表”意见的习惯;学会自我检测和补救的习惯;学会主动“求帮”和“帮人”的习惯。

3、基本步骤(三助一练)

第一步骤——先学(自学、互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对自已自学成果和产生的疑问做适当的记录,以便展示、提问。学生的自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第二步骤——展示:学生组内讨论、互教,通过说、谈、演、写,展示自学成果,展示过程中允许其它学生随时补充、质疑、纠正,尽量让多数学生都有展示机会,第三步骤——后教: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获取学生易错、易混、易漏、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更正、点拔、讲解、深入引导和拓展(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

第四步骤——当堂训练: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训练”也可以穿插在其它环节中),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堂堂清。

以上仅为一般性步骤并非固定不变,各班、各学科应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实验教师制定具体实验计划。

4、把握高效课堂的实质和精髓

目前全国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比如前些年的山东的杜郎口、江苏的洋思中学、河南的永威学校、上海的静安教院附校、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有的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到头来什么也没学成。

全国有影响的优秀课堂教学: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练在当堂

洋思经验:先学后讲当堂训练

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达标

育才段力佩: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武侯实验中学:民主课堂

对每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要进行认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实质是教师教学生学不会的,不是不教),抓住其核心,进行结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设计,只要学生动起来就行,不是照搬,而是有所创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5、总结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小学语文:

阅读课:先读、再说(学生展示)、教师精讲、学生巩固联系 写作课:出示题目学生先写(时间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教师针对性的讲解点拨、学生练习

低段的识字教学:出示要认识的字让学生试认、教师重点教学生不认识的字、练习提升(达到会写)

小学数学:

新授课:老师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重在学习方法指导,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出示相应的题目学生回答展示、教师针对性的讲解、巩固练习。

习题课:出示习题学生练习、学生展示(板演)、教师针对性的设计例题精讲、学生巩固练习。

小学科学课:

知识性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如果教材的材料不够,教师可出示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的材料,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出示学习目标达成的题目、学生展示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巩固练习。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结课感想下一篇:一年级学生开始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