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 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业余文化队伍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人员辅助人员。

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1.1 是年龄偏大。

就文化站而言, 80年代初, 乡镇文化站通过考试招收了一大批文化工作者, 经过多年的文化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现都已进入中老年, 由于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增加编制很困难, 缺少年轻工作者接班。

1.2 是文化程度偏低。

文化事业单位大学毕业生比例很小, 特别是文化馆站, 有一大批文化工作者是从演员岗位下来的, 普遍都是初中毕业生, 有的甚至是小学生, 虽然这些年都参加过大专、或本科的进一步进修学习, 文化基础还是很薄弱。

1.3 是专业不专。

有不少人员对文化工作无兴趣, 专业也不对口, 因文化事业单位是铁饭碗, 还是通过走门路进入文化队伍。

2 基层文化人才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为服务于群众, 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多出优秀人才。特别是广大的基层文化组织, 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环节。

2.1 基层文化人才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的主体。

没有专业人才, 任何服务工作都无法实施。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省、市、县、乡镇四级文化网络, 广泛分布于县、乡镇一级。伴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走过了蓬勃发展的30年。30年来,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沿着改革创新的道路前行, 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战斗在一线的文化部门专业人才的辛勤劳动。2.2基层文化人才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关键, 服务的质量的程度取决于人才的素养。就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对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的新生事物, 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从无到有, 包括演艺、娱乐、音乐、艺术品、网络、动漫等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然而,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文化市场管理人才队伍。基层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人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业务技能、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等都非常必要。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培训学习, 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一是基层文化专业人员, 要加强学习自觉性, 积极参加相应的进修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二是业务部门,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 对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 通过专家学者的讲授, 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三是组织一些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比武等。通过技能比武, 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与运用, 促进执法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通过模拟取证操作、办案演习, 增强执法人员间互相学习、探讨与提高。使我们的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为净化、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保驾护航。

2.3 基层文化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实施者。

发展才是硬道理,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而创新的基点就着眼于人才的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在管理人才协调下, 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然后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引导、培训, 把新的文化理念文化程序向广大群众传播, 同时, 经过被管理者、业余队伍的参与配合, 共同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向发展, 走向完善。

因此,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论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以抵制家乐福为例下一篇: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