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才服务公共网(精选8篇)
市交通运输局(2015年12月14日)
为加强对我市公共汽(电)车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经营者)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公共汽(电)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GB/T 22484-2008)、《杭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对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范围内提供城市公共汽(电)车经营服务的公交企业服务质量开展考核管理。
二、考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作职责:
(一)牵头制定、修改、公布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
(二)制定并公布考核方案;
(三)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统计、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组织考核委员会开展考核工作;
(五)公示考核结果并报送有关部门。
四、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对经营者服务质量的考核工作。
委员会委员由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建委、城管委、国资委、公安局交警局等部门有关人员、行业专家以及市民代表组成。
部门有关人员担任委员会委员的,由其所在部门推荐;行业专家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书面聘任;市民代表由市民公开报名,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认后书面聘任。
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荐的委员担任,负责主持考核工作。委员会下设考核工作小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收集和审查考核材料等工作。
五、原则上委员会一个考核组建1次。行业专家和市民代表委员连续聘任不超过3次。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公交行业,能胜任考核工作;
(二)廉洁自律,品行端正。
委员会委员在履职期间出现不符合上述条件或者无法履行委员职责等情况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要求相关部门重新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或者予以解聘,委员本人也可以提出辞职申请。
六、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公交企业运营服务情况,认真受理社会投诉举报,加强对经营者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情况记录,并建立经营者服务质量档案。
七、建立健全量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经营者的运营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三类:
(一)实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要求的指标(以下简称行业管理指标);
(二)客观反映运营服务质量的指标(以下简称运营服务指标);
(三)反映社会公众满意度的指标(以下简称乘客满意度指标)。
八、具体考核评价办法为:三类指标分别以百分制赋分,按权重折合后计总分,总分为100分。三类指标权重为:行业管理指标占30%、运营服务指标占40%、乘客满意度指标占30%。
考核结果根据总分得分确定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
九、考核分进行,每年一次。考核按照确定考核方案、委托中介机构和工作小组收集和审查考核材料、委员会考核以及公示考核结果等程序分阶段进行。考核应当于次年6月底前完成。
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本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于每年12月底前制定下一考核方案,并在征求经营者意见后发布实施。
十一、考核方案确定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程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运营服务指标、乘客满意度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独立评价。中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经营者无利害关系,能够公正地开展调查工作;
(二)熟悉公交行业,有从事社会调查的经验。
中介机构应当根据具体调查、统计情况,独立、客观、公正地形成评价结论,并于考核的下一年3月底前将评价结论提交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十二、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及时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考核内经营者交通违章、事故,服务违章、投诉等统计材料。
十三、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于考核开展前向经营者发出考核通知。经营者应根据考核通知要求,向考核工作小组提交相关考核材料,由考核工作小组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形成审查意见提交考核委员会。审查过程中,考核工作小组可以到相关经营企业核实有关情况,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十四、委员会在收到考核工作小组、中介机构提交的审查意见和评价结论后,应当及时开展考核工作,按照客观、公正的要求,形成考核结果。
经营者在考核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考核委员会认定,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
(一)发生重大、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且负主要责任以上的;
(二)发生停驶事件,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社会秩序的;
(三)累计5次(含)以上被责令整改或者累计3次(含)以上未通过整改验收的。
十五、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考核委员会评定考核结果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考核结果书面告知经营者。经营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重新考核。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对申请的经营者重新考核,决定不予重新考核的,应当书面向经营者说明理由。
十六、考核结果最终确定后,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视情予以通报或公布,并同时抄送市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
十七、考核结果与政府购买服务适当挂钩。
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在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总额10%的额度内,按照考核总分与达标分数线每差1分扣减1%的幅度,扣减补贴额。
市政府对经营者财政补贴有新规定的,依照新规定执行。
十八、经营者应当针对考核中被扣分的项目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并及时将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经营者应当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交服务质量整改方案和承诺书,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视情予以通报或公布。
十九、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严重失职、利用职权谋取利益或者侵犯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十、委员会委员在考核过程中徇私舞弊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取消其委员资格。
二
十一、经营者在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有其他违法行为尚未受到处理的,应当依法处理或者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二十二、中介机构在调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解除中标合同或者委托合同,并根据合同和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二十三、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关于《杭州市公共汽(电)车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政策解读
为大力推进杭州市公交都市创建实施工作与城市公交治堵,不断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我市出台了《杭州市公共汽(电)车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现就《考核办法》解读如下:
一、拟制背景及必要性
1、公交都市创建需要加强行业发展监管。2013年杭州市成功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开展为期五年的公交都市创建实施工作。对于公交都市的创建验收,交通运输部建立30项常规考核指标与3项城市特色指标进行科学评估。这要求公交都市的创建城市,必须加强对日常创建工作的考核。通过建立杭州市公共汽电车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能够有效加强对考核指标的监管,便于不断的优化完善公交都市的创建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公交都市的创建实施工作。
2、城市交通治堵需要提升公交服务水平。2013年城市交通治堵列为浙江省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其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工作。公交服务提升涉及内容较多,包含公交线网优化、公交车速提升、公交运力投放等多个方面。为了提升公交企业治堵积极性,通过服务质量考核方法,建立考核约束机制,促进公交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公交治堵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不仅达到城市治堵需求所提出的服务改善内容,还能够创新性提出改善服务方面,吸引居民采用公交出行,提升公交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3、治理大气污染创建低碳城市需要公交优先发展。近年来城市雾霾天的爆发,使得市政府、社会公众都日益重视大气污染问题。依据《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杭州市实行机动车总量控制政策,限制杭州市机动车辆过快增长。限牌限行双限政策的实施,给予公交优先发展良好条件,也对公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公交服务质量考核,能够促进公交企业加快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交出行的比较优势,吸引居民低碳出行,改善大气质量,共建共享良好环境。
二、拟定依据
1、《GB/T 22484—2008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
2、《杭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三、条款解读
《考核办法》包括“总则”、“工作机构及职责”、“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程序”、“考核结果应用”、“监督管理”和“附则”等内容,共二十二条。
1、问:考核办法总体思路?
由于公交发展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同时公交行业的发展也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因此考法办法的制定总体上鼓励社会多方参与,群策群力,共同献力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监管工作。考核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考核特别设置考核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不仅仅包含行业主管部门,也包含市政府其他相关管理部门、行业专家、市民代表,同时每年还将第三方独立机构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做到服务质量的提升以人为本。同时,考核指标还紧密结合公交都市的创建要求与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内容,以保障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能够有效实施,切实改善居民公交出行质量。
2、问:考核机制如何?
考核以一年为周期,每年年底制定次年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逐年进行调整,实现企业服务质量动态考核。将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紧紧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既保障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又能够科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问:如何考核评价服务?
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类考核指标构建,其中:1)实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要求的指标;2)客观反映运营服务质量的指标;3)反映社会公众满意度的指标。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个角度综合全面考核公交企业服务质量。三类指标权重为:行业管理指标占30%,运营服务指标占40%,乘客满意度指标占30%。总成绩达到85分为优秀、达到7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4、问:公众能否参加考核?
根据考核办法,公众有两种途径参与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1)根据考核委员会成员的设置,其中有1个名额为市民代表。市民代表由市民公开报名,最终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认后书面聘任。2)每年将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征求社会公众对公交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5、问:考核结果如何使用?
考核结果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若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在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总额10%的额度内,考核分数与达标分数每差1分扣减1%的幅度,扣减补贴额。通过惩罚机制,激励企业提高改善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形成考核约束机制。
6、问:考核范围之外的地区如何开展服务考核?
目前考核办法适用区域为杭州市主城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公共汽电车经营企业,对于考核范围之外的区域,需区域行业管理部门参照本考核办法制定本区域公共汽电车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细则。
1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1.1 基本情况
杭州是国内首个实施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城市。2008年5月1日, 杭州市首批共投入2 500辆公共自行车、61个服务点进行试运行。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普遍认同, 也成为了杭州市的又一个新型服务形象窗口, 2009年还被评为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实事之一。截止2013年2月作者调查时,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共有2 651个服务点处于运营状态 (不包括萧山和余杭) , 59 418个锁止器处于使用状态, 投入使用的车辆数约5万辆, 还有约9 000辆储存车辆, 日均调度车辆2 121辆, 日均保养修理车辆约2 000辆。24小时服务点从2008年的10个已经增加到55个, 分布的情况见图1。
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属于第三代系统, 使用者需要存入300元押金的智能卡才能在服务站点存取车辆, 1小时内免费使用, 之后采取阶梯式收费, 车辆可以异地还车。为了鼓励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与公共汽车和轨道之间的接驳使用, 在使用同一张公交卡在公共汽车上刷卡以后再租用公共自行车, 可以延长半个小时的免费使用时间。
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交通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短距离的出行中, 公共自行车体现了它非常明显的优势, 很大一部分人选择它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长距离的出行中, 一些曾经需要多次公交换乘的市民, 会选择“相对快捷”的公交线路乘车, 用公共自行车作为出发地 (或目的地) 与公交站之间的交通工具。还有曾经驾驶私家汽车的市民, 也开始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来出行。长距离的出行方式改进, 见图2和图3。
2 杭州市典型服务站点数据分析
作者根据杭州各城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服务点的类型, 于2013年上半年在杭州市区选取了58个典型服务点作为具体研究分析的对象 (城区包括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下沙区、景区, 并且包含公共交通点、公建点、居住点、休闲旅游点、大专院校点等五类) 。
从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点的布局特点是“点多量少”, 即服务点数量多但是每个点上可以使用的车辆数还比较少。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点的布局与公共自行车出行的离散性是相符的。另一方面, 服务点的租用量与其周边的土地性质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周边土地利用性质较复杂, 或者是大型住宅区、公交换乘站, 服务点的租用量就比较大。总体上, 离散性大、对外部环境 (周边用地、气候、重要活动等) 较为敏感是公共自行车运行的特点, 也恰恰是其研究的难点。公共自行车这样的特点也决定了相关研究更依赖于具体数据, 更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需要出行行为方面的调查研究, 从而也要求该系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从而也体现出更强的动态调控特点。以下举例说明:
(1) 租还量差异
从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数据反应出每个点都有其特点, 每个点的租还量特征都是不同的。如地铁滨河路站和闸弄口站的数据, 其三个设置在地铁不同出口位置的服务点的租还量数据, 就显示出很大的区别。滨河路站所在位置在滨江区, 服务站上的锁止器数量为43。闸弄口站所在位置在江干区, 服务站上的锁止器数量为21。作者将一天24小时的还量与租量的差值进行了累计, 得到了图5和图6的数据。 (还量-租量) 若是正值, 则说明在服务点的车辆数较一天的初始存车数是增多的, 如果在一天的开始服务点的存车数是较多的, 那么在正值的高峰将出现“还车难”的现象;相反, 在负值的高峰将出现“租车难”的问题。
(2) 高峰时段分布的差异
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出行链。从杭州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比较外围的城区或类似于有大型居住区的“卧城”, 公共自行车的使用, 早高峰较早, 一般在7:00就开始有使用, 因为人们进入市中心去上学和上班, 路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所以较早出门。例如9号点“江陵路江南大道点” (图7) 和46号点“地铁文泽站” (图8) 。9号点位于滨江区, 服务站上的车辆锁止器数量为43。46号点位于下沙区, 服务站上的车辆锁止器数量为32。而在比较繁华和有单位学校的区域, 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时间, 早高峰在8:00—9:00点比较多。
“江陵路江南大道西北”点在公建点周边。周边有武警医院和共联五组社区。一天中, 早高峰7:00—9:00还回最多, 8:00—9:00租用最多, 说明这个区域市民出行出发和到达都存在。根据分析, 是因为周边有居住区和医院, 有来就诊的市民和上班的医护人员, 也有通勤的居民;晚高峰18:00—19:00租用最多, 根据分析是因为市民出行回程所使用。
“地铁文泽站东南角”点在公共交通地铁文泽站周边。周边一天中的早晚高峰非常明显, 使用量很大, 早高峰7:00—8:00租还最多, 晚高峰17:00—18:00租还最多。周边有月雅苑住宅区, 根据分析是因为周边居民及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 或与地铁之间换乘来完成通勤通学或者其他活动。
“地铁近江站五号出口”点在公共交通地铁站周边。一天中的早高峰在8:00—9:00租还都是最多的, 其他时间比较平均, 晚高峰17:00—18:00也是租还最多的。周边有杭州市建兰中学分校和近江七园住宅区, 所以数据非常符合通勤、上学以及市民一天出行的特点。
“地铁婺江路站二号出口”点在公共交通地铁站周边。一天中早高峰8:--9:00租还都是最多的, 晚高峰17:00—18:00租还也是最多的。根据分析是周边居民及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或者通过自行车与地铁之间进行换乘, 完成通勤通学或者其他的社会活动。但是租用量明显大于还回量, 租还不是很平衡, 需要进行调度, 有优化空间。
3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优化建议
3.1 优化完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平台
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建设了一个网络平台——杭州公共自行车网站, 在网站上可以查询部分区域的服务点的位置和运营时间, 以及公司关于公共自行车的一些公告和介绍。但是这个网站的服务点数据更新的还不够, 建议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的建设。从杭州的使用数据来看, 在高峰时段容易出现租还难的情况, 公共自行车公司的调度很有限, 因此市民只能从应用程序中得到需要的信息。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开发了手机和电脑上的应用程序, 连接网络以后能够查询各个服务站点上车辆的使用情况, 方便人们提前做好选择, 建议进一步优化应用程序使其更加智能, 操作更加简单。
3.2 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选址
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惠民工程, 建议杭州市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得到更多部门与单位的肯定, 进一步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选址使其更加便民, 进一步提高服务点的密度。特别是在新城区进行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时, 由于新区受到现有路网及建筑的约束比较少, 也有足够的空间布设大型的服务点, 还能有空间开发建设公共自行车枢纽, 为生活在城市公交末端的市民提供出行的便利。
3.3 延长公共自行车服务的时间
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租用时间一般是早上6:00至晚上9:00, 目前只有55个24小时服务点。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地带和运营时间较晚的公共交通站点周边, 特别是在离主城区较远的“卧城”和新区, 接驳公交运营时间短班次少, 人们非常希望能够将租用的时间延长至晚上11:00。如果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 逐步延长部分点的租用时间, 将会吸引更多的市民优先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
3.4 提升服务站点的衍生社会服务功能
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亭有两种功能和形式:旅游咨询和智能便民服务亭。建议公共自行车公司可以招募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进入服务亭, 不仅能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 还能结合后台管理要求实现对服务点的车辆租还状况进行调度, 给予市民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Shaheen Susan, Guzman Stacey, Zhang Hua.Bikesharing in Europe, the America, and Asia:Past, Present, and Future.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EB/OL].2010.
[2]张丽珺.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1.
[3]牛伟伟, 叶霞飞, 蔡逍天.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特征[J].城市轨道交通, 2012, 3:10-13.
[4]周扬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交通, 2012.9, 10 (5) :50-54.
[5]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公共自行车配建标准 (试行) [S].杭州市规划局, 2012.
关键词: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会议、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全局,审时度势,着重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泉州市人事部门作为政府人才人事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带头解放思想,积极构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人才人事工作服务品牌,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泉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泉州市自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形成了加快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
从具体举措上看,一是泉州市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积极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开展推荐“泉州市杰出人才奖”、“泉州市优秀人才”、“泉州青年科技奖”等一系列工作。三是市县乡三级联动,泉州市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在各县(市、区)及重点乡镇设立人才工作站,努力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四是开通泉州人才热线968826,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受理、业务查询、业务咨询、问卷调查等便民服务。五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做好人事代理、人事档案管理、人才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积极组织举办各类人才市场活动,加强企业人力资源联络员信息的收集,为构建泉州市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泉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环境有待完善。一是对引才、留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人事人才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用人单位不能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满足于本单位尚能在现有环境中勉强立足的现状,特别是泉州市有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方面没有进一步优化,原有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越来越掣肘着企业的发展空间,许多非公企业不愿花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还不够浓。二是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和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船舶修造、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量虽大,但所需专业人才在国内人才市场比较紧缺,客观上形成引进难的局面,且即使引进了,仍有不少人只是把泉州作为向更有发展前途的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中转站。
第二,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薄弱。一是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体现在人才信息的技术分析与处理、薪酬设计与分析、供求预测与调节、人才测评、人才派遣、职业生涯设计、企业人才规划等深层次多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项目亟待开拓和发展。二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第三,人才中介服务发展缓慢。一是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功能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基本数据库亟待完善。二是民营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全市民营人才中介机构数量偏少,而且运营模式单一,形成不了有效的竞争机制,不能够让市场积累的能量得到有效的释放。三是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新型、长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第四,人事人才工作部门职能转变不够快。必须加快推进人事人才工作部门的职能转变,树立“一个中心,三个转变”的理念,即人才工作为中心,实现由“重人事”向“重人才”的转变、由“以事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但目前的问题是还存在职能转变不明显、不够快、不到位的情况,存在重微观轻宏观、重管理轻服务等倾向。此外,人事人才工作部门提供有效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支撑的研究不够,工作作风、工作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构建泉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服务定位,实现“三个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人事部门要顺时应势,牢固树立“三大观念”: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三是要树立全新的职能观。积极整合公共资源,使人事人才工作主动介入公众服务,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服务,打造有所为、有所成的“有效人事行政”。
2、转变服务方式。一是工作职能转变。要从管理为主,转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上来,主动进入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领域,进而实现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工作重心转变。要从传统人事工作为主,转到建立以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主上来,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
3、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人事人才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事人才干部队伍,是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人事人才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断提高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务新水平。一是要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探寻人事人才工作的内在规律,掌握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人事人才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始终坚持创新,强化“四个支撑”
1、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一是要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系统的学习培训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互助学习、业务研讨、创意交流等活动,在拓展视野、谋划思路中逐渐养成思维的前瞻性、辩证性和系统性,进而推动政策举措创新。二是要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开展理论研讨,强化调查研究,建立完善重大问题民主讨论和集体决策制度。三是要增强沟通协调能力。人事人才工作部门要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充分调动和整合人事人才工作力量,实现全市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协调高效的工作新格局。
2、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的支撑。在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实践中,要以一切让人才和服务对象满意为目的,以解决人民群众在人才人事领域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人事人才公共服務工作。一是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统一开放、资源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在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有效配置人才资源。二是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人才中介机构的鼓励引导,鼓励其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面向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服务。
3、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内涵的支撑。突出“人才服务”主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特色活动,既要实现人才服务工作全面开花,提升质量,又要注意创造特色,打造品牌,推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上水平。同时,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对象从城市拓展到农村,从企事业单位拓展到非公企业,将流动人才、老年人才、农村人才纳入服务范围,深入开展人才服务进农村、进企业、进项目的活动,真正把服务人才的文章做深、做实、做好。
4、强化人才人事服务效能的支撑。一是提高人事人才服务的透明化。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严格实施局机关首问负责制,坚持“政策、程序、进展、结果”公开,着力打造“阳光人事”,确保操作規范与服务公正。二是提高人事人才服务的实效化。通过深入基层和用人单位座谈、访谈,认真听取干部群众对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事人才服务的针对性。三是提高人事人才服务的人性化。积极推行和实施“免费服务”、“网络服务”、“电话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多种人事人才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能,对上门办事的群众,做到随到随接待。
(三)抓住工作重点,搭建“四个平台”
1、搭建人才引进平台。要紧紧围绕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一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作为人事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人事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泉州市人事人才政策,宣传各单位重视人才的典型事例,宣传各行业施展才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人才服务管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三是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人才储备的方式,以建设泉州人才村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设,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国(境)外、省内外各种技术交流和人才招聘活动,帮助用人单位攀名门、找靠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挂靠,与大中型企业搞好联合,借智生财,借力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交流合作,着力引进泉州市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聚集基地,为泉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搭建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泉州市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承担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荐等公共服务职能,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起着主渠道作用。要从“搭建平台、加强指导、拓宽渠道”等方面入手,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同时,建立毕业生报到信息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推荐、档案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他们到基层、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特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3、搭建人才培育平台。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强化人才的培养措施。认真做好“泉州市杰出人才奖”、“泉州市优秀人才”、“泉州青年科技奖”、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和海西创业英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选拔工作,重点强化和造就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需求导向、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进一步开辟地区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和挂职锻炼等培养途径,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层次。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围绕泉州市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泉州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亟需的各类实用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
4、搭建人才激励保障平台。一是注重投入。要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理念,要建立人才开发基金、人才培养资助等制度,保障人才的权益,让全市人才充分享受泉州市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健全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新型人才开发投入体系,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经费保证。二是注重激励。要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量才标准,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优秀人才选拔活动,并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多重奖励。三是注重保障。要不断完善人才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保障,实施人才津贴制度、人才绿色通道,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放心大胆地工作,更好地为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要从定准目标、强化能力、提升品质、丰富内涵等方面来加以深化,从而使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梅州市《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梅市府„2008‟62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健全和规范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加快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是指经市中小企业局确认的,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特征的,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创意设计、投资融资、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才培训、节能环保、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物流服务等服务的法人实体。示范平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三条 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指导、协调、认定和管理等工作。各县(市、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当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管理及初审上报工作。
第四条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认定工作坚持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梅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连续运营两年以上,具有与服务内容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
(二)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具有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服务质量优良。
(三)行业公共服务功能特点明显,其中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设施等条件。
(四)具有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占5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30%以上。
(五)年服务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于30家,能实现收支平衡,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 申报资料
第六条 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材料:
(一)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申请报告(附件1)。内容包括: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创立发展沿革、发展目标、目前的基本情况;2.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的行业状况,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需求情况;3.平台运作(主体)单位情况,包括主要管理制度、人员激励、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近年来的服务情况,包括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规模、方式及收费等;5.主要服务业绩;6.获得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7.下一步发展设想。
(二)梅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附件2);技术设备清单(附件3);平台服务企业名单(附件4)。
(三)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申报时查验原件)
(四)提供服务的业绩证明材料。
第四章 申报程序
第七条 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向县(市、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申报,县(市、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初审,提出推荐意见;申报材料一式二份报送市中小企业局。
第八条 市中小企业局收到上述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结果报市中小企业局审定,经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确认。
第五章 扶持管理
第九条 市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梅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有效期三年。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示范平台,实行服务补助和奖励表彰,优先给予财政专项资金倾斜,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第十条 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应接受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对其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每年12月10日前向梅州市中小企局报送平台运营情况。
第十一条 梅州市中小企业局对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行考核制,经考核有下列情况的,取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资格,并在三年内不得申报示范平台称号。
(一)受到有关行政主管机关、行业组织处分的;
(二)被司法机关处罚的;
(三)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市中小企业局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活动或不按规定报送信息的;
(四)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经核查属实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梅州市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梅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rar
[ 作者: 加入时间:2011-04-28 20:23:42 来自:卫生局防病科 ]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资金使用进度,我局于2011年1月4-7日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两个督导组对全市8个县(市、区)2010年项目执行工作进展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现场督导,现场查阅了各县(市、区)卫生局和项目执行单位相关资料,并随机抽查了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重点检查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投入。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程,确保实现项目预期工作目标,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均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本地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召开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专题会议,将项目工作的目标要求作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和核心内容,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全面组织实施。各地切实加强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核算,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足额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大部分县(市、区)均按照要求对09项目资金进行了决算,预拨了2010项目资金。定远县对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支出参照艾滋病、结核病等防治项目管理,明确资金支出口径,账目管理规范。
(二)强化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各地紧密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项目工作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规范管理。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细化了建档目标任务,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集中建档、门诊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同时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通过重点人群体检,如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孕产妇初次产检、0-3岁儿童定期体检,为辖区重点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琅琊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慢病病人通过健康档案、计算机、胸卡、花名册四合一管理的做法值得推广。来安县对各村卫生室填报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核实,并定期开展自查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是广泛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有专人负责;在显著位置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广泛宣传项目的内容要求和公共卫生知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街头宣传咨询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内涵管理水平,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织下,规范开展疫苗的强化免疫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工作。
四是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各地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认真落实急性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多数单位能够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方案,及时规范地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和处置工作。
五是切实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大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均已开展了妇幼保健服务,使用统一的服务券发放登记本,回收的服务券与服务人次数基本一致,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券发放、回收、审核流程基本合理。天长市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组织管理到位,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处于全市前列。
六是不断加强对慢性病人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利用健康体检,积极开展重点慢性病人的筛查工作;南谯区在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办公室,充分发挥服务团队作用,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凤阳县在上级规定的检查项目的基础上,扩大了免费检查范围,受到群众的欢迎。
七是初步落实了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现正处在起步阶段,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项目的要求,积极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相互沟通,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全椒县对重性精神病人定期进行随访,并留有相片、随访记录等佐证资料,能针对病例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指导工作。
(三)不断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组,认真做好对项目工作的综合业务指导;同时,各地建立了项目工作联系人制度,采取定人、定点分片包干的方式,开展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指导。为督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措施,各地结合实际,层层制定了本地区项目考评的具体办法,定期深入基层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分析、通报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定远县、明光市对项目实施单位督导后,下发督导意见书,指明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进展良好,但各地工作存在不平衡,有些地区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根据项目管理规定,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5元由中央、省、县(市、区)按照9:3:3共同承担,目前除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外,其余县(市、区)公共卫生服务3元配套经费尚未到位。
部分县(市、区)存在资金预拨不及时,导致资金沉积,资金使用率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部分县(市、区)未建立资金明细账或辅助账。个别县(市、区)依据预拨资金下达任务数,虽然任务数全面完成,但与目标有差距。
2.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基层医改后要求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不低于20%,现场检查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人员比例远低于要求,且大部分为兼职,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3.项目执行总体水平不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不能完全达到项目九个方面内容的整体要求,部分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城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不规范,管理资料不完整,管理措施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要充分发挥辖区疾控、保健机构技术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用高效的制度推动项目发展。
2.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积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结合省、市文件精神,及时预拨和结算项目资金。本着客观公正、做多少事补多少钱的原则,强化服务质量考核,注重平时工作业绩,实行重点工作通报计分制,补助资金向工作开展扎实的机构倾斜,确保群众真正得到优质实惠的公共卫生服务。
3.市、县(市、区)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要进一步加强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规范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确保2010年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完成。
目前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汽车上路,越来越拥挤的城市道路。
为了解决这个交通难,主要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重视交通需求管理等几个方面。
我觉得可以分为扩容、限流两类。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通过道路改扩建,交通组织引导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路网的通行能力。是为扩容。
限流,可以是限制私人汽车的增长,也可以是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交通结构。
在国外,很多地方都对私人小汽车有各种限制,但我们国内几乎没有。由于汽车产业对于GDP的拉动作用显著,目前除了上海等地对汽车上牌控制较严外,其他地方都比较宽松,杭州传说要限汽车上牌,但具体就不晓得了。就目前来说,中国还没这个勇气来限制汽车这个支柱产业的做大。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于缓解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现在各地都在争抢着建地铁,也许短期内一两条线路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改善作用还不明显,但联网之后,相信作用还是不小的。常规的公交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状况,但是公交出行的劣势也很明显:出行慢,常晚点,同样会遇拥堵,换乘不方便,舒适性差,公交网点分布不均匀。
很多时候,对于讲求效率及舒适性的人来说,公交实在不可忍受,当地铁尚未开通时,自驾成了首选。
然后说说杭州公共自行车 这个是很早以前的官方介绍:杭州目前正在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按公共服务定位进行构划,在国内尚无先例,与国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有所不同。对此,整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将依托公交,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发展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体系,构建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B+R)及停车换乘(P+R)组合交通模式,是延伸公交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性和可达性,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实施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又一重大理念创新。
最新的情况是:2011年9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选出了全球8个提供最棒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杭州名列其中。据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副经理陶雪军9月12日介绍,杭州目前已建设运行2431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投入了6.06万辆公共自行车。今年年底前,还将新增200个租赁点,再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而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专项规划(修编)》,到2015年,这些数字还将大幅增加,其中公共自行车将达到10万辆左右,主城区每隔100多米,就可以看到一个租赁点。
据了解,全球8座公共自行车服务最棒的城市分别是:巴黎(法国)、杭州(中国)、华盛顿(美国)、孟买(印度)、伦敦(英国)、墨西哥城(墨西哥)、墨尔本(澳大利亚)、都柏林(爱尔兰)。
对我这种自己没车的人来说,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就想说说我的感受。在公交IC卡内充入200块钱(会冻结,当不需要借车的时候可以解冻变成坐公交用),就可以借车了,杭州市民卡里集成了公交卡功能,开通后也同样能借公共自行车。外来游客也可以到一些网点办理临时卡租车。官方说法:
方法:杭州公交IC卡A卡(成人优惠卡)、B卡(学生优惠卡)、C卡(老年优惠卡)、D卡(普通卡)及T卡(一卡通)和已开通公交功能的市民卡,在所持卡的电子钱包区内存入200元公共自行车租用信用保证金及租车资费。无公交IC卡的市民和中外游客,使用杭州公交IC卡Z卡。费用 1小时之内:免费
2小时以上3小时以内:2元
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1元 3小时以上:每小时3元
费用上,如果租车时间快到1小时了,找个还车点还一下再借,时间上就重新计时了,也就是说还可以继续免费,理论上你体力足够,可以自行车骑遍杭城。
目前来说,杭州市区公共自行车网点已经比较密集了,应该说,使用率很高很高,政府财政除了初始投入,后期运营成本不是很高了。听新闻讲,今年公共自行车靠车身广告、租车点广告招商的收入,基本能满足公共自行车的运营——不知道包不包括新增设施的投入。现在在跟杭州主城区有钱塘江相隔的萧山区城区,也在铺开公共自行车的设置。应该说,在杭州,骑自行车还是很好的,基本上每条道路都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不像深圳,都没有了。偶尔我也骑自行车从杭州城东钱塘江边跑到市区中心的西湖边,甚至城西,偶尔也过江,上钱江三桥、四桥、大桥逛逛。有时候,借辆公共自行车出门比公交车来的还快,如果道路堵的时候,还能跟汽车比赛车。(举个例子,从庆春广场到浙工大,路程7km多,公交车从步行到公交站、等车、乘车到下车需要30分钟,一般人正常骑车速度15km/h,公共自行车也就骑30分钟,这段路还不是靠城区中心,如果从西湖边过,高峰时段那个堵)
全球8座公共自行车服务最棒的城市(看来看去,还是杭州的比较实在,惠民)
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时租车系统有助城市减少汽车流量和污染,为旅行者提供方便、实惠和健康的交通工具。现在,全球已有将近300个公共自行车项目,此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巴黎(法国)
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了社区公共自行车服务,但是真正让世界为之一动的,非“巴黎自助式自行车服务系统”莫属。2007年,这套系统在巴黎街头出现,获得巨大成功。现在巴黎共有2万辆公共自行车和1800个租车点(每隔300米就有一个),每年租车近5000万次。
租车方法:每日1.7欧元,每星期8欧元,包年29欧元;每租一次,前半小时免费,之后每半小时收1欧元,一个半小时以后每半小时收2欧元。
杭州(中国)
杭州是“世界最大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起源地,有超过5万辆公共自行车。这项服务与当地公共交通完美地结合起来,租车点设在公交车站和水上巴士站附近。
租车方式:观光客在缴纳200元押金(可返还)并预缴100元租车费用后取车,第一个小时免费,1-2小时收1元,2-3小时收2元,三小时后每小时收3元。
华盛顿(美国)华盛顿的“首都公共自行车”项目是美国最大自行车租车服务项目,但目前缺少大量可供使用的自行车。
租车方式:使用者需先购买会员卡,每日5美元,每5天15美元,每月25美元,或者每年75美元。成为会员后,前半小时免费,之后每半小时收1.5美元,一个半小时以后每半小时收6美元。
孟买(印度)
在孟买共有两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行动的自由”项目和针对学生的“快,骑车去”项目。两个项目都不大,但它们正在茁壮成长为一种运动。最近,“快,骑车去”项目正和印度国家政府一起发起穿越印度次大陆的全市项目。
“行动的自由”项目租车方式:访问其网站选择不同入会方式和会费选项。
“快,骑车去”项目租车方式:在孟买各大学附近的租车点租车即可。
伦敦(英国)
伦敦的“巴克莱银行自行车租车服务”正式运行才一年左右,但已非常便于使用。迄今为止,已有超过一百万次的租车记录。动态地图提供租车点位置信息,每个租车点可用车数量和可还车数量的实时信息。
租车方式:每日1英镑,每星期5英镑,或者每年45英镑。前半小时免费,超过半小时需收取额外费用。
墨西哥城(墨西哥)
去年,“EcoBici公共自行车”项目在人口密度极大、交通拥挤的墨西哥城启动,让世界惊讶。尽管这个城市缺少自行车道,已有近3万市民注册成为项目会员,且很少发生事故。
租车方式:年租费300比索,租车次数不限,前45分钟免费,之后需收取额外费用。租车后24小时内必须还车,否则将罚款5000比索。
墨尔本(澳大利亚)
为了让游客有一个全新的体验,澳大利亚墨尔本正在推广“自行车之旅”项目,如果你早已习惯租用自行车,那么你还能参加天鹅街之旅、亚拉河或者菲利普港湾之旅。
租车方式:每日收费2.5澳元,每周8澳元,每年50澳元。前半小时免费,之后费用另付。每人每次限租两辆自行车。如果骑车人需要头盔,可在7-11便利店中购买,价格为5澳元,用完归还可拿回3澳元。
都柏林(爱尔兰)
在爱尔兰骑自行车旅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现在,“都柏林骑车”项目让旅行者在都柏林骑车更加容易。该项目共有44个租车点,550辆自行车。规模虽然不大,但运转得很好,并且正在迅速发展中。
租车方式:租车人可以花10欧元选购长期租车卡,或者是以2欧元购买3天无上限短期租车卡,只有15个租车点能买到短期租车卡。前半小时免费,之后收取额外费用。杭州模式 津产“飞鸽”翱翔在异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新生事物,公共自行车在浙江杭州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骑公共自行车上下班已经成为许多杭州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服务网点的车辆或车位时常供不应求,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而这些车辆中,不少都是津产“飞鸽”!近日,记者也专门对杭州负责公共自行车运营的相关部门进行了书面采访和电话采访。
2010年,杭州市民投票评选的近十年精神文明十件大事中,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列在首位,市民首肯度高达99.6%。据相关媒体报道,按照杭州市的规划,未来将形成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同台、同点换乘,最远距离不超过100米。为实现这一目标,杭州明确2020年全市8个城区将完成17.5万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
据了解,2008年5月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正式跟杭州市民百姓和游客见面。杭州市政府出资1.5亿元作为启动资金,杭州公交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接受采访时,该公司新闻发言人、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告诉记者:“我们从最初的61个网点,2800辆车发展到现在2431个网点,6万多辆车,政府累计投入已近4亿元。现在,每天的租车量最多时已达34万人次。经过3年多的市场培育,目前每年五六百万元的租车收入、车体广告收入和亭子租金相加,相比运营成本,已实现保本微利,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什么能快速发展?陶雪军表示,杭州市委、市政府牵头运作,对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助力相当大。“市里有一个‘停车新政领导小组’,由一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在领导小组的协调指挥下,杭州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解决占道选点问题的模式,采取的是‘四结合、一公示’的做法,就是城管联合街道、交管、公交部门来选点,确定后进行网上和现场公示,如果市民没有异议,就进行施工,同时办理占道审批手续。”
探讨
有政府助力
才能成功?
在本市,民营资本探索遭遇失败;在滨海新区,公交集团的尝试至少从服务百姓方面获得了成功。那么,两个明显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其一,公共租赁自行车是否只能在中小城市运行?其二,是否一定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牵头运作,或者是国有资本从“让利便民”的角度出发来运营?
对此,陶雪军认为,公共自行车是否能得到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魄力,与城市大小应该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起步时有很大压力,但政府给予资源支持,企业通过开发资源产生效益。这种模式一旦进入良性循环,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可观收益。”
深圳方面,今年10月,这是首次明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在轨道站点周边、商业区、旅游区试点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深圳已经有20多家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凡骑自行车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尽快细化方案,并对支持企业或支持市场化发展提出明确的条件。
在作为政府工程投入尚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民营资本能否介入?如何解决占道和停车点位设置等关键问题?对此,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孙教授认为,政府投入也好,民营介入也罢,天津的公共自行车要想普及,前提是必须由政府部门的决策层来牵头。孙教授解释说,之前公共自行车在天津发展不顺利,这和政府部门公共组织的性质有关。“政府部门为了加强管理上的效率,把它分成若干部门,但这样也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各部门只能负责被赋予的职能。既然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办法解决某个问题,那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有权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应该是那些职能部门之上的层级。各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主导是发展公共自行车事业的强大助力。”
再度回到本市。据了解,2010年,天津市公安局非机动车管理处于当年8月16日成立,专门负责与自行车有关的全面事务。而随着天津市公安局非机动车管理处的设立,这其中审批空白或许存在迎刃而解的可能。该处负责人表示:“首先,这是个造福津城百姓的好事儿,我们愿意参与。此外,推行公共自行车有助于解决各城市存在的自行车被盗难题。欢迎有意向的企业与我们沟通,可以说,我们会全力支持。”
“大山里没有信号,每周我们才能联系一次。”接到记者转达的上述信息,欧楠表示会尽快和其他几位公司负责人沟通,以确定该公司是否继续对公共自行车的投入。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接到相关回音。香港经验逐步渗入杭州 杭州公交的脸在悄悄改变
香港的“公交优秀”世界领先,声名远播。我最近出差去香港,第一天抵港的印象恰恰相反,我估摸在香港出行一定很不爽,因为:跟杭州比,香港的道路硬件差远了。那儿道路狭窄,大多数是双向两车道或四车道,而且每个车道很窄,如果司机水平差,很可能越线行驶。车子很多,行人也很多。一条马路上,斑马线条数还不少。那它的公交到底好在哪儿?我买了香港的月票——八达通卡,花了一周时间在香港的角角落落寻找关于“公交优秀”的答案。
晚6点双层巴士50码呼啸而过
堵车少,公交出行也能掐时间
香港人口701万,道路2040公里,人均道路只有0.29米。无论是车行道还是路边人行道都窄。挤到什么程度?我走在路边想右拐弯,迎面过来两个人,我必须让他们先走,才能右拐弯。走路挤,坐车却很通气。在香港坐公交车最直接的感受是不堵车,车速快,车速能超过50码,常能听到双层公交车轰油门加速的声音,而杭州公交市区是限速40码的,高峰期速度基本在20码左右。我一上车本能地紧握柱子,因为那车速让我有点站不稳。上周三晚上6点,我在香港九龙塘坐上7路开往尖沙咀的公交车,到“弥敦道中间道”下车,共坐了13站,花了26分钟。其间经过红灯等待时间最长50秒。正因堵车少,我出门坐公交花多少时间都算得出来,基本不需要预留大段时间。香港的晚高峰一般在晚6点至8点,那时电台会播放宣传带,呼吁社会车辆礼让巴士。又快又准的公交谁都喜欢。目前,香港日公交使用人次约1140万,公交出行比例高达90%。
多条线路错位停站效率高
19人排队上车成为街景
在杭州公交站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多辆不同线路的公交车停靠同一站点,车子排长龙,一辆公交车要在站点停靠至少两次甚至三次才能驶离,影响车速。而且乘客一拥而上,很难实现排队上车。而在香港街头,一次停靠就够了。排队上车成为一景。在加连威老道的一个公交站边我数了一下,有19个人在排队候公交车。他们怎么这么讲秩序?一位排队的女士告诉我,这样上车快喽。后来我瞧出一个门道——香港实行的停站模式是一站多点、错位停站。就是将原先的一个站位,因地制宜地在原路段上予以拉长,按一定间隔分设若干个站点位,不同线路车辆按不同点位停站上下客,既保持了道路的畅通,又加快了公交的速度。而且这样即使人行道窄,排队上车也不会拥挤。每个队伍都错开了。
没有岔路就没有斑马线
人行天桥有直升式电梯
要让公交快起来,香港分流行人自有一套。行人走地面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要么走人行天桥,要么钻地铁。斑马线看似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有斑马线处肯定有岔路口。一条路中间是不会突然加一道斑马线的。这保证了公交车的通行速度。人行天桥人性化之处在于,不少有直升电梯。这保证了体弱残疾人士可以直接到天桥上。
香港的公交语言提示很有人情味,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对老人都尊称为长者。还有图文提示让座:上方是被照顾人群的特征图案,下方是“请让座予有需要人士” ;既把最违忌“老、弱、病、残、孕”等字回避掉,又能很明确地表示需照顾的重点。
站牌设计也人性化。香港巴士站牌虽然不大,但信息公布却很全面,除了将沿途各站名按顺序排列外,还将不同时段的班次间隔时间、规定时间内可优惠换乘线路和优惠幅度也分别予以标注。站牌的高度平视偏低,便于不同身高的人查看。
香港公交之风已吹到杭州
一周香港行,对公交的印象是,无论是管理方还是市民,都认同在地少人多的香港,最佳的出行策略是推动高效集体出行。回杭一打听,其实杭州的公交人已经在不断地向香港偷拳头呢。比如灵隐公交站的细致导引牌;比如无饮食车厢的推广;比如滨江的同台换乘;比如某些公交线路车厢内已经见不到照顾“老弱病残幼”字样等等。
当记者和杭州公交司机交流起香港公交经验时,不少人提到,错位停站是个不错的经验,对提高公交通行速度有好处。希望杭州在进行道路改造时能结合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增加人行天桥和地道,也是提高通行效率的好办法。还有一点,若能增加公交总站布局,通过枢纽把不同方向的线路有效地衔接起来并实现换乘和互补,对未来杭州地铁加盟后的公交出行网络肯定是大有好处的。(来源:杭州日报)公共自行车遭遇“短命”危机2010-11-30 13:36
(我从媒体上看到的新闻,今年公共自行车车身、自行车借还点广告收入4000万)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的杭州现在面临新难题:免费自行车提前进入报废期,财政投入面临“无底洞”。
杭州市2008年投入财政资金1.5亿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借网络。如今,当地40%的汽车拥有者使用公共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但是与此同时,居民每借三辆自行车,就有一辆是损坏的。
公共自行车为杭州每年减少9万吨碳排放。但是把自行车作为公共福利,也面临巨大的维护压力。“免费”不等于“免责”,公共自行车能不能在一个城市存活,最终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公民素质。
街头调查 公共自行车三分之一破损
10月份是杭州街头公共自行车出借最频繁的季节,早上6点半到7点,记者连续三天来到翠苑、九莲等公共自行车出借点密集的社区,分别从“轮胎是否有气”“刹车是否灵光”“响铃是否会响”“链条是否掉落”四方面对自行车进行简单检查。结果发现,在160辆自行车中,轮胎没气有11辆,链条断落或损坏达16辆,响铃不会正常发声9辆,甚至刹车不灵的高达8辆,加上其他零部件的损坏,一个停车点1/3以上自行车有损坏现象。
在记者做记录的时候,市民张先生将刚借的车又还了回来。
“这个刹车不好,现在自行车毛病太多了,想借个好的都不容易。”张先生将剩下的10辆车都挑选了一遍,才把一辆各方面都完好的自行车借走了。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校最近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市民“经常”遇到“租车时有空车,但车辆已坏无法租用”的频率为22.4%,“偶尔”遇到的频率达到58.1%,此外市民“经常”遇到刹车、零部件等方面存在质量问题的频率为13.7%,“偶尔”遇到的频率更高达60%。
记者从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杭州200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迄今不满三年,投放在2050个出借点的5万辆自行车已经损毁严重,提前进入报废期。
杭州人“爱车疯狂” 自行车“减寿”更“减碳”
据了解,杭州公共自行车“寿命”不容乐观,一辆崭新的公共自行车投放市场一年后就需要进行一次“大修”,比如一般在家庭用车中三五年才会出现的中轴毛病在公共自行车上半年就会出现,有些问题较多的车辆甚至直接报废。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表示,自行车损耗快慢和租用率密切相关。据悉,目前全杭州每辆公共自行车的平均租用率为5人次/天,尤其上城区和下城区租用率更是达到10次/天,“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湖边平均每两秒钟就有一辆自行车出借。
“这等于是家庭自行车的10倍负荷,‘寿命’自然也短了。”陶雪军说。
“为了应对维修问题,我们不断扩招维修人员,现在公司有一支多达160人的维修队伍,每天维修的车辆超过1400辆。不过坏车太多,维修工一天12小时都忙不过来。” 陶雪军说。
陶雪军认为,免费自行车是公共财产,但是市民并没有像对自己家的自行车那么爱护,这也是造成公共自行车损耗过快的另外一个原因。
“免费”不等于“免责” 公共自行车考验公民素质
事实上,公共自行车管理是世界难题,很多引进了公共自行车理念的国家都遭遇同样的烦恼。据了解,法国在推出公共自行车的一年半后,共丢失车子近8000辆,另有1万多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杭州采取的办法是第一个小时免费,第二个小时开始才收费,目前90%的租借都是免费的。”陶雪军说,“从前期投入到现在的维护,基本上依靠财政支持。”
“到2015年,杭州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将达到9万辆,到2020年将争取达到20万辆,网点遍布萧山、余杭等所有区县。未来租车肯定会越来越方便,同时租车人数也会急速上升,但资金的投入会很大,管理难度也很大。”陶雪军说。
有关专家认为,免费自行车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方面要研究财政投入的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以车养车,比如依靠出借点广告、自行车广告来养活免费自行车。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认为,自行车成为“免费午餐”,是治疗城市病的一项有益探索,公共自行车能不能在一个城市存活,最终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公民素质。杭州公共自行车迈大步 第一年广告经营权2800万元2010年12月17日
杭州公共自行车停车棚(亭)广告媒体、自行车车身广告媒体经营权出让成交,现在正处于公示阶段,最终结果将在下星期揭晓。昨天,成交公告已经发布在杭州公交集团的网站上(http://)。
公示上记者看到,最后成交单位是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结果是在12月15日经谈判小组评审,招标单位确认后发布的。成交价格为第一年2800万元。公共自行车公司副经理陶雪军说,如果社会各界没有异议,广告媒体经营权将在几天后最终花落思美传媒。
能拿下这个标的,实力不菲
成交单位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传播机构。他们提供品牌策划与推广、媒介策划及代理、户外广告开发、市场研究和消费者调研等综合性整合传播服务。现在在浙江、上海、江苏都设有营运中心,在广州设立办事处。
正如陶经理开标前对参加竞标的企业的评价:能够拿下这个标的的企业,实力应当相当不菲。从1993年成立以来,思美传媒成的业绩从当初的170万元升至目前的8亿元。说起思美传媒的客户都耳熟能详,包括宝洁、肯德基、佑康、通用、伊力特、达能等知名企业。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虬在广告行业叱咤风云十余年。
按照招标公告所述,如果思美传媒和公共自行车公司最终签订合同,在今后的五年里,思美传媒将在拥有50000辆公共自行车车身广告经营权的基础上,还将对834个自行车停车棚双面灯箱,817个单面灯箱,581个自行车服务亭亭背灯箱,总共2000多个灯箱广告享有经营权。
“这个价格合算的”
目前虽然只处于公示阶段,最终还未签订合同,但成为成交企业的思美传媒想必对今后如何把握广告媒体的经营权有自己的打算,包括这样的付出到底能换来多大的回报。
成交价格2800万,是招标公告上所出示的第一年的底价,也就是开标价格。就这个价格来说,虽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相对去年1000万元的车身广告价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
陶经理说:“这是考察了杭州和其他城市的一些诸如公交车站灯箱广告资源的价格后定下来的。”
“这个价格应该说很合算。”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广告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对2800万元的成交价格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思美很聪明。作为一个本身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和大众传媒资源的企业来说,能拿下公共自行车广告媒体经营权相当划算。”
胡晓云说,这次广告涉及的范围比去年更大,拿下经营权的企业看到了这些遍布杭城的广告媒体的力量。若有品牌想进入杭州市场,作为拥有广泛大众传媒资源的思美可以利用现有的这一优势,拿出一套整合方案。这对思美今后的发展也相当有利。
杭州公共自行车迈出的新里程
-意义:
杭州公共自行车迈出的新里程
公益性是杭州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最显著特征。
比如,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共有员工805人,其中一线服务员360人,车辆维修人员151人,系统维修人员26人,热线服务人员34人。而2000多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建设,就已投入建设资金3.69亿元,这块是属于市财政支付的。
如何实现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成本的自我平衡,也是一个事关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收入来源基本依靠三块:
一是租车收入,这部分很小,因为现在的免费使用率在90%以上;
二是服务亭商业开发;
三是自行车车身和亭棚的广告经营收益。
现在已经有330座服务亭签订了租用合同,每个亭子的租用费用为每年3万元。其中杭州长和彩虹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150座,用于彩票经营;杭州花慕兰茵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180座,用于商业开发;还有广发银行、温州银行各签订了5座服务亭租赁合同,每亭每年5万元,用于ATM机自动取款,这样算下来,总计年收益近1050万元。
杭州市公交集团打算明年再推出500座服务亭进行商业开发,服务亭商业化开发总体收益达到2500万元。
但真正“大头”的,还在于自行车车身和亭棚的广告经营收益。这样,可以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保障公益性运营的目标。
所以,这次拍卖的成交,可以说,是杭州公共自行车迈出的重要一步。
-回顾:
杭州公共自行车
广告经营权拍卖历史
去年,10月16日,杭州公共自行车50000多辆车的车身广告,以起拍价1000万元/年的价格公开拍卖,最终流标。
今年,11月9日,招标公告公布在杭城各家报纸。这次连同车身广告,一共有多处广告一并拍卖,起拍价第一年2800万元。
11月16日,发布补充公告,投标报名时间延长至11月22日。
12月14日,正式开标。
12月16日,网上公示成交结果。思美传媒成为最后的成交单位。杭州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数达到25万人次
2011年09月13日 17:03:2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9月13日专电(魏一骏、裘立华)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杭州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人数达到了25万人次,帮助杭州一年减碳排放量3.5万吨左右。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福民介绍说,目前杭州市已建成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411个,投放自行车60600辆。
章福民说,按每辆公共自行车平均租用时间0.56小时,每次骑行距离2公里计算,2010年公共自行车总共租用量达7000多万人次,累计行驶1.5万公里。
池州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山清水秀, 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但总体水平较为落后。现代旅游大众化、个性化和自助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的时期。因此, 在认清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如何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省市先进经验,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丰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 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使池州旅游更加安全、便利、惠民, 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根据《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的五大子系统, 将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分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和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五项内容。结合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实际情况, 对其体系构成进行细分如下 (如表1所示) 。
1.1 池州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池州市已经建立了全市旅游门户集群网站, 包括池州旅游政务网、池州旅游资讯网、池州旅游体验网, 并同时应用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网站集电子政务、旅游资讯、宣传促销等功能于一体, 公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4月底, 总访问量达540113次, 网站发布旅游新闻252条, 提供全市79家旅行社、52家酒店、16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31条精选旅游线路的相关信息。同时, 池州旅游还开通了腾讯官方微博、新浪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平台。2015年, 集旅游资源展示、地图导航、游客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石台旅游通”智慧旅游APP正式上线, 随着全市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池州游客将会体验到更加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
1.2 池州市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2014年1月, 《安徽省旅游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正式发布, 池州市也相应制定了《池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池州市旅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度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 (试行) 》, 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 池州市认真开展了节假日的节前准备、节后总结活动, 对旅游危机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理, 提前部署节假日和重大旅游活动的安全细节。同时, 重视旅游安全培训和旅游安全宣传工作。2013年石台县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 把农家乐全面纳入食品安全监管, 保障“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顺利建设。2015年九华山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为培训内容, 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1.3 池州市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逐渐加强
2013年, 池州市全年接待旅客运输量7503万人, 比上年增长12.2%;旅客运输周转量 (不包括铁路、民航) 421746万人/公里, 增长15%。九华山机场自2013年7月29日通航以来, 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厦门、泉州的航线, 机场运送旅客221876人次, 安全保
资料来源:根据池州市旅游官方网站 (http://www.chztour.gov.cn/index1.html) 资料整理而成.
障飞行2792架次, 进港平均客座率达66.01%, 出港平均客座率达63.04%。随着沪渝、京台、济广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 市域初步形成“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络, 实现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五小时交通圈”目标。G318、S219的建成实现了池州至青阳、九华山的双向六车道的快速通道, 增强中心城区的旅游集聚辐射能力, 池州———九华山区间日发送8趟旅游直通车的运行, 方便了游客进出九华山风景区。宁安城际铁路将于2015年10月正式开通, 届时, 南京到池州将首开动车。
1.4 池州市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池州市景区实行特殊人群和特别节假日门票优惠政策。例如, 2015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日, 牯牛降景区对女性游客实行半票优惠政策, 九华天池则实行女性游客免票政策。池州市旅委还在微博上展开“微营销”活动, 为广大粉丝带来了福利,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齐山———平天湖 (AAAA) 、大历山 (AAA) 等A级景区以及市区的烟柳园、清溪河公园、百荷公园———百牙塔实行免费开放政策, 池州市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 也免费向大众开放。这些惠民政策既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也发挥了旅游在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功能。
1.5 池州市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得到重视
在旅游从业者教育培训方面, 池州市开展了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宣贯、旅游项目申报、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等专业培训, 各县区也纷纷开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与营销等相关培训活动, 采用理论授课、经验交流、专题报告、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 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旅游质量监管方面, 池州市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动态量化管理, 每年年检对违规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对不合格的旅行社, 严格按照规定取消经营资格;对软硬件水平严重下降的星级饭店在年度复核中实行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予以摘牌。
2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受到普遍重视和积极建设。但是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 与国内外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与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需求相比也非常滞后。
2.1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供给有待加强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渠道较窄、形式陈旧。池州市虽然有73家旅行社, 但是专业的旅游咨询中心较少, 导致游客对池州缺乏了解, 形成“知九华而不知池州”的尴尬局面。市区免费开放的景区周边缺少旅游咨询点, 导致本来很有价值的景点成为大家漠视的地方。池州市旅游官网缺少对旅游目的地的风险提示和服务质量披露, 也未开通旅游热线, 如果遇到旅游突发事故, 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池州市旅游相关部门的妥善处理, 影响事件处理效度。局长信箱虽然开通, 但是鲜有回复处理, 问题处理滞后。
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规范较少、效度不高。池州市生态环境优良, 峡谷众多、动植物繁茂, 存在一些旅游安全隐患, 如九华山的“灵猴”偶尔会攻击游人, 誉为“蛇的王国”的牯牛降山上没有医疗点, 一些漂流景区周边安全员较少, 这些暂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池州市旅游主管部门和各景区管理部门均缺乏旅游救援专业设施和依托社会的旅游救援体系, 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旅游救援队伍。
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功能不强、较为不便。池州市各区县景区小集中、大分散, 整体路程远, 从市区至东至或石台景区的车程均在两小时以上。县区旅游交通状况亦不容乐观, 如“齐石公路”全天尘土飞扬, 道路坑坑洼洼, 缺少旅游专线。九华山机场航班线较少, 西北、西南地区都暂未开通线路, 旅游交通可进入性仍有待提高。
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供应不足、建设不够。池州市目前只有一座开放的博物馆和科技馆, 不能完全满足池州市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盲人道路和特殊人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盲人道路形同虚设, 盲人旅游标识牌暂无设置。众多景区内只有为数不多的旅游公厕, 部分景区仅有一座公厕, 无法满足旅游旺季时游客的需求, 池州市尚未发售旅游年票、旅游月卡等优惠联票, 众多A级景区门票偏高, 易让居民和游客望而却步。
2.2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较差
当前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 社会没有共同参与, 市场化程度低, 筹资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已经成为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 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原因, 池州市旅游委员会、池州市旅游协会等这类旅游监管部门、协调机构权小责重, 难以发挥最佳效力。在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实践中, 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政府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得不到社会的监督和参与, 致使某些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处于形式主义的状态, 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存在质量不高、偷工减料的现象, 一些旅游设施损害未能得到及时的修理, 直接影响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
3 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3.1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部各要素
3.1.1 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公共信息建设主要包括咨询中心的建立及功能的扩充, 旅游网络信息建设和内容的丰富, 旅游宣传材料的整理和途径选择, 也包括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3]。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 (1) 建立信息全、功能强的旅游网站, 及时发布旅游预警、诚信旅游、旅游安全等行业信息和新鲜的旅游资讯。 (2) 规范旅游标识标牌, 各类导览牌、指示牌须符合行业标准, 合理摆放, 为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引。 (3) 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集中区等游客聚集区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 形成由主中心、分中心、信息亭、触摸屏等组成的旅游咨询中心网络。 (4) 开通免费旅游服务热线, 24小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受理、旅游救助等服务。
3.1.2 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健全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 在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方面予以保障, 还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机制, 当安全事故发生时, 有一套反应及时、处理科学的救援程序, 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 要加强日常的旅游安全宣传和培训, 强化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并对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及时的预警。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 (1) 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和完备相应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池州市旅游业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2) 强化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部门———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小组的作用, 注重事前的预防, 建立一套适应旅游安全特点的管理体系。 (3) 在市假日办、市旅游质监所等基础上, 联合公安、消防、医疗、救援、军队、武警等公益性社会救援力量和专业紧急救援机构, 建立池州市旅游救援指挥中心, 并设立简单易记的服务热线, 形成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 旅游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
3.1.3 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旅游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 使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体系与全国大交通实现无缝连接, 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完善和建立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交通体系, 调整各种交通方式布局, 合理设计和优化公车线路, 实现旅游景区之间的畅通;规范旅游交通提供主体的行为, 提供足够信息的交通标识, 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等[4]。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 (1) 增加航班线路, 提升旅游服务, 目前九华山机场的航线少, 班次不多, 不能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2) 改善城区、县域旅游交通道路, 提升城乡道路等级, 开辟旅游专用通道。 (3) 开通池州观光巴士, 将市区美景串联起来, 配备专业讲解人员, 展示“一城山水满城诗”的池州形象。 (4) 推进池州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集散分中心、旅游集散点的建设, 形成点线面全方位、多功能、覆盖广、一站式的集散中心体系, 实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信息服务、换乘服务。
3.1.4 完善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
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积极推进更多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运动场免费开放, 或设立免费开放日;鼓励发放旅游优惠券或免费旅游门票;延长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在旅游旺季的服务时间;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学生等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等。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 (1) 发售池州旅游年卡、月卡, 全面落实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免费与优惠措施。 (2) 增建旅游便民服务设施, 建设具有地域建筑特色、反映地域文化内涵、体现本市历史迁移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反映城市风貌的展览馆, 开放设备齐全的体育馆, 从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以及来访游客的旅游需求。
3.1.5 完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
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旅游标准化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旅游投诉受理、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内容。池州市目前需要加强的重点是: (1) 健全区域合作机制, 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 (2) 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投诉处理机制, 建立专业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管部门, 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接待水准, 同时加强旅游投诉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投诉受理率、办结率和满意率。
3.2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措施
首先,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发挥池州市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职能, 让这一机构运转常态化, 强化旅游管理部门与外事、公安、国土、建设、交通、铁路、文化、卫生、质检、安监、民航、气象等部门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协作。其次, 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构建政府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供给格局。公益性项目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旅游环境保护等公共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以经营性为主的项目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的城市绿地、多媒体旅游触摸屏信息服务、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服务等, 可以通过市场配置与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提供。最后,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管, 从制度上明确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及各部门的职能, 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和运营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 尤其要重视建立游客评价和反馈机制, 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游客需求优先对接。
摘要:随着旅游散客化时代的到来, 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网络搜索法等对当前池州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建设现状进行梳理, 明确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供给,池州市
参考文献
[1]李爽, 黄福才.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系统思考[J].旅游学刊, 2012, 27 (1) :7-9.
[2]河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喻江平.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2.
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杭州模式”成功之处在于,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为其他地方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提供了借鉴。
政府主导: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交系统
在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建之前,杭州市委专门下发文件,把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将公共自行车纳入“五位一体”的城市公交系统,即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并且提出公共自行车是城市公交的重要组成。
杭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的一个公共产品,必须政府主导。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加以指导、协调,使得项目得以在全市迅速展开。
对于前期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08年杭州市政府为公共自行车系统提供了1.5亿启动资金,其他资金由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实现。
杭州将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涉及到交管、城管等部门。
商业开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专业团队运作、政府提供可进行商业开发的资源是公共自行车租赁“杭州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
为保障项目日常运营费用实现自我平衡,杭州为企业提供资源,由企业进行商业化开发运作。目前开发的资源主要是广告,在每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上建设一个车棚,并开发了可以销售软包装商品的服务亭。通过拍卖车棚、服务亭以及车身上的广告位获得运营资金。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起步时有很大压力,但政府给予资源支持,企业通过开发资源产生效益。现在正在加大开发力度,谋划对服务亭“三合一”服务功能的深度开发,即集商品销售、旅游咨询、自行车租赁系统咨询服务为一体。
鉴于商业开发需要一个过程,杭州市政府也表示,如果商业运作的资金不足以弥补整个运行,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进行补贴,保障公共自行车正常运行。
先进技术:操作简单租用便捷
杭州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顺利发展,还得益于首套智能化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
该智能管理系统引入IC卡技术,具有租用、查询、管理、结算、防范监控、网络6大功能,支撑着整个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正常运行。
【杭州市人才服务公共网】推荐阅读:
杭州人才市场档案查询07-10
徐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分析论文09-23
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05-30
杭州市劳动合同09-20
杭州市中级职称评审06-20
杭州市政府绩效评估10-31
杭州市招投标管理中心06-11
杭州市中级职称评审表06-25
杭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05-27
《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全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