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精选10篇)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1

今年以来,房县公安局建立健全四项工作机制,狠抓追逃工作,取得丰硕战果。截止目前,共抓获各类网上逃犯202名,其中抓获命案逃犯4名,公安部点抓逃犯1名,外地上网逃犯86名。一是强化责任机制,推动追逃工作有序开展。将网上在逃人员分解到各派出所,明确办案单位、户籍地派出所负责人和责任区民警是追逃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追逃工作浓厚氛围。县局明确规定,每抓获一名外地网上逃犯,除网上兑现的奖金外,再拿出等额奖金进行奖励。对命案逃犯、部督、省督逃犯,除兑现悬赏奖励外,县局再拿出资金给予单独奖励。今年以来,全局共兑现追逃奖金50000元,对5名民警通报表扬。三是完善协作机制,构建追逃工作联动网络。县局主动与金融、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享信息数据,服务追逃工作。网安、治安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发挥警种优势、技术优势开展定向追逃,社区民警通过入户走访开展规劝追逃、信息追逃,刑侦部门充分利用跨区域协作办案平台,与外地警方远程联动,开展异地追逃。四是落实保障机制,优化追逃工作外部环境。积极落实组织领导和人员经费保障,县局全力支持和保障追逃工作必要经费,在坚持追逃任务“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对临时性、紧急性、关键性追逃工作,县局积极协调警力参与配合,对案情复杂、影响较大的网上逃犯,局领导亲自带队、亲自协调抓捕工作。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2

总体目标任务

(一) 总体目标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安全年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制度执行、工作衔接、监管措施和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严防发生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和再犯罪,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矫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作用。重点实现三大目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无违规违纪行为, 辖区内无因监管教育措施不落实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管事件发生, 辖区内无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案件发生。

(二) 主要任务

围绕创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安全年”的总体目标, 要强化顶层设计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 完善社区矫正执法程序和各执法环节;要筑牢基层基础, 强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执法意识, 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大科技投入, 创新执法手段, 切实提高监管教育矫正质量, 有效预防和降低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和再犯罪。

具体措施

(一) 完善执法程序

一是健全完善调查评估、病情复查、收监执行、动态研判等执法环节的程序规定和执法标准。健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评估工作程序。二是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档案执行卷和工作卷格式及文书使用要求, 统一全市未成年人社会调查评估案卷格式及社区服刑人员谈话记录、调查笔录、询问笔录。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开展定期检查。三是深入加强社区矫正理论调研工作, 探索外国籍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积极总结推广个案矫正成果,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示范点的培育和建设。

(二) 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切实落实监管措施。开展监管安全排查走访, 做好研判分析, 切实做好对重点人的监控、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进入特定场所的审批, 从严控制。充分发挥矫正小组的作用, 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加强教育矫正帮困扶助工作。重点抓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引导其自觉遵纪守法。对思想波动大的社区服刑人员,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对生活困难或者身体有残疾、疾病等情况的社区服刑人员, 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困解难, 帮助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措施, 使其安心接受社区矫正。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人员、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 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控制、妥善处置。建立完善与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的处置机制, 确保对突发事件防范有力、处置迅速。加强对有关舆情的关注和监控, 妥善应对, 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执法培训制度, 形成“不想为”的自律机制。建立健全岗前要培训、岗中培训要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涉及执法理念、政策法规、工作流程、业务技能等多方面理论与实务培训, 强化执法执纪和廉洁自律意识, 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二是完善执法考评制度, 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政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 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不力, 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造成恶劣影响的, 严肃追究责任。三是完善衔接协作制度, 形成“不能为”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文书送达回执制度、社区服刑人员交接回执制度、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协作制度等。坚持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依法规范、高效协调的衔接机制, 实现社区矫正与审判、检察监督、公安的无缝对接, 形成公正廉洁执法合力。完善社会公示、公开等措施,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营造良好的执法监督环境。

(四) 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

一是在完善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系统功能应用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动态系统功能优势, 进一步规范手机定位管理手段, 加强定位管理, 确保及时掌握活动情况;在与检察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与法院、公安、监狱等有关部门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的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大平台”。二是探索利用人像、指纹识别系统与动态系统联网, 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报到、社区服务等执法环节, 切实堵塞执法漏洞, 确保严肃执法。三是探索通过再犯罪风险评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分类管理。

总体安排

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安全年今年的活动, 分为以下3个阶段进行:

(一) 动员部署阶段

区司法局成立“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 由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司法局局长徐海燕任组长, 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司法局副局长鞠树红任副组长, 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并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管理科作为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推动落实。

(二) 全面实施阶段 (4月1日至10月31日)

全区各级社区矫正工作组织要认真查找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强化监管手段和措施, 把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区司法局还将结合市司法局开展的“三无区县”评比活动, 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一是开展争创社区矫正工作“三无司法所”评比活动。“三无”即:“执法工作无违规违纪、监管工作无脱管、社区服刑人员无再犯罪”, 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廉洁、公正、文明的执法意识, 发挥队伍的主观能动性, 切实履行执法职责, 有效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 降低再犯罪率。

二是集中开展惩治社区服刑人员违规违纪行为专项活动。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集中依法惩治, 提升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措施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安心接受监管教育矫正的自觉性。

(三) 检查考核阶段 (11月1日至12月31日)

区司法局和各司法所要做好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自查和督导, 总结好、提炼好、固化好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 要注意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全面迎接市司法局将对此项工作的检查验收, 对活动中涌现出的达标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活动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意义深远, 责任重大。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统筹安排,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严格落实责任

要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分管谁负责、具体人员要担责”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责任, 落实分工。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 分管领导要狠抓防范措施的落实, 经常深入一线调研、督导, 指导督促基层司法所抓好社区矫正工作。

(三) 形成整体合力

编办完善工作机制信息简报 篇3

县编办完善工作机制致力于做好各项工作**县编委办作为负责县级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的县编委常设办公机构,坚持以优编、增效、勤政、奉公为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职权,切实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各项工作部署,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为了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会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结合**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实际,制定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以此来完善县编办的工作机制。该规则对于领导职责、决策程序、会议与学习制度、公文审批、请示报告和作风效能都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做到“四个明确,两个坚持”,确保编委办工作有条不紊、高效的完成。一是明确领导职责。规定编委办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合作相结合的制度。由编委办主任负责编委办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对其他编委办工作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各科室(局)的职责以及如若遇到主要责任人外出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二是明确决策流程。编委办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对各项重要工作的策划、执行、监督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例如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在制定政策措施过程中,须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中要体现编办的依法、民主、科学的办事原则。规定报批过程需要经过主任办公室会议或者室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过程需要相关科室(局)组织和加强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坚持会议与学习制度。编委办实行编委办主任办公会议、室务会议、编委办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制度。开会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上级的重要指示和决定,对县编委办的各项工作有一个完善的规划和总结以及学习业务和相关知识,致力于更加圆满的完成编委办工作。规定会议以及学习举办的细则,包括组织人,主持人,前期材料的准备,议题审议程序以及与会人员。四是明确公文审批程序。公文处理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履行公文审批办理程序。规定编委办收到的公文,由综合科统一登记,并负责提出分、转办意见,呈报编委办领导阅批后转有关科室(局)办理。规定公文审批应当具有的程序,需要层层审核,最后报编委办主任签发。如若涉及其他科室(局)则需要与其他科室(局)协商,意见一致后,经分管副主任审核,由编委办主任签发。规定公文的具体内容格式,要求规范。五是明确请示报告方案。详细细致的规定了需要请示、报告的情形。例如规定了县编委办需要完成的各项请示、报告工作,各科室(局)需要向分管副主任以及对外的请示报告工作。规划全面,包涵了所有工作过程中所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六是坚持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规定县编委工作应具有一致性、纪律性、规范性。规定如何较好的开展效能建设。本着一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所反应的涉及机构编制工作的问题。规定对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机制 篇4

皖南监察分局 吴卫龙 张建亭

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在山西太原和辽宁沈阳召开了两次煤矿安全专题会议,张德江副总理出席并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煤矿安全生产特别是瓦斯治理和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起到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增强信心的作用。众所周知,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抓好瓦斯治理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关键,小煤矿是安全生产的“重灾区”,进一步加大整顿关闭力度,是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根本措施。如何加大监察执法力度,贯彻落实好两个会议精神,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组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八年多来,在国家局、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监察员积极履行安全监察职责,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深入基层,深入井下,依法开展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尤其是在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通过监察执法,严查重处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推进了煤矿瓦斯治理和关闭整顿两个攻坚战的落实,关闭了大批资源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促进了瓦斯综合治理,加强了煤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了煤矿职工特别是矿主的安全意识,增强了矿井的抗灾能力。煤矿事故有了较大幅度下降,3人以上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两个攻坚战的成果已充分显现。但也必须看到,皖南小煤矿整体安全程度和管理水平依然比较低,与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安全违法行为还经常发生,煤矿零星事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煤矿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依然比较艰巨,也说明我们的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从外部看:一是煤矿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执法标准难以操作。总体上说,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但就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而言,在适用法律上,引用不同法律条文,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处罚结果。由于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部分安全监察员在执法或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客观上就会出现偏软的情况。二是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乏力。在机构改革中,行业管理普遍削弱,存在着责任不清、职能不顺,监管不严等问题。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协调、配合、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没有形成合力,以至于监察指令落实不到位,隐患整改就事论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煤矿安全监察中未能真正形成“抓大案、查重案”的监察机制。

(二)从内部看,安全监察执法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还没有真正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评严格、激励有效、约束有力、规范有序、依法行政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在执法观念上存在差距,在职责定位上没有真正树立国家监察的理念。监察员在一个地区实施监察存在着看惯了、习惯了的问题,二是在监察方式方法上存在差距。在安全监察中,存在重井下、轻地面,强调了监察频率,忽视了监察深度,重检查、轻整改。三是队伍建设上存在差距。安全监察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部分监察员存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还不强,监察能力弱的问题。囿于专业限制,对专业特长以外的问题难以准确定性把握,必然会出现“该发现、而未发现”等情况。这些都容易导致执法不严、宽严失当、执法随意等现象。

二、多管齐下创新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力度

(一)应进一步巩固、加强、完善对煤矿实施国家监察制度。煤矿属高危企业,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工作机制,符合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个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1、牢固树立国家监察的理念,形成抓大防小的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控制重特大事故的监察能力

随着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深入,那种大规模、高强度、不分层次、事无巨细的监察,存在的不足逐渐显现。要大力推进监察内容、监察形式、监察方式的创新,树立国家监察理念,坚持抓大防小、实施重点监察,立足于查大系统、改大隐患、防大事故,不断提高监察执法能力。

(1)在监察内容上,要提升监察层次,重点监察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的安全生产行为。强化技术监察。重点对开采布局的合理性、生产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进行监察,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的落实以及“十六字”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监察。

(2)在监察方式方法上,要抓大防小,突出重点。对辖区煤矿要做到家底清、清况明,并在此基础上,逐矿分析,梳理排队,确定重点监控矿井和重大安全隐患并实施重点监察。对煤矿存在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要明确专人,实施挂牌监察,跟踪督查,限期消除,有计划、分阶段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逐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状况,要形成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抓大案、查重案”安全监察执法机制。

(3)在监察形式上,应分三个层面、准确定位。第一层面分局,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具体的监察执法上来。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安全生产特点,编制监察计划,组织开展重点监察,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夯实内部管理和监察执法基础工作,完善监察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监察执法效果。第二层面省局,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如何加强和改进执法监察上来。加强监察执法工作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开展一些重点监察、专项监察,解决一些分局难以解决和推动的突出问题,并加强对分局监察工作的检查指导;促进分局认真地履行监察职责,进一步做好监察职责。第三层面国家局,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规范监察执法工作,探索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谋求长远发展。并对重点省区有针对性开展一些重点监察、专项监察,解决一些省局难以解决和推动的突出问题。当前,要针对煤炭行业的法律法规,加以全面梳理,尽可能的把针对同一违法行为的不同处理处罚规定统一起来,形成煤炭行业行政执法的“法典”,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4)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增强监察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监察员理解和把握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能力、对地方政府安全监管工作检查指导的能力和监察执法的能力,牢固树立国家监察的理念,坚决克服人情关、面子关,消除畏难情绪和厌战情绪,认真履行职责。要切实关心监察员的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交流力度,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监察员综合素质,确保各项监察执法工作落实到位。

2、突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国家监察的影响力 要坚持不做盲目监察、不做无效果的监察。要突出瓦斯和水患威胁较重和管理基础较差的矿井为重点,合理科学地编制监察执法的年、月度计划,加大对重点监控矿井监察频率,保持高压态势并建立重点监控矿井定期分析制度,以点促面,抓大防小,要通过抓典型,充分运用“停产整顿”和“关闭”等手段,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从源头上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凡在限期内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的,必须实施停产整顿,经停产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则坚决予以关闭。要通过停产整顿和关闭,增强办矿单位和办矿者依法办矿、依法管矿的责任感,提高办矿单位和办矿者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3、积极推进两个责任主体的落实,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国家监察的推动力

搞好煤矿安全监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虽依法独立监察,但必须善于发挥、调动多种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搞好煤矿监察执法工作。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形成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合力。二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界定的职责,加强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通报煤矿存在的问题,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对煤矿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局和省局要及时准确的向有关市、县政府和部门提出监察建议。对提出的监察建议落实情况,分局要实施跟踪。三是要开展联合执法。在瓦斯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重大隐患整治等方面,共同合作,实施联合执法。特别是要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搞好小煤矿深化整治工作。要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搞好小煤矿深化整治工作,大力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二)分类监察,分类指导,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的深入

1、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煤炭行业的准入门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不直接管理企业,但是不能不管行业。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抓紧修订煤矿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和设计规范。要重新制定新办煤矿的规模标准,对矿井储量、服务年限要严格的规定,提高准入门槛。特别是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条件下,在煤炭市场销售趋好的情况下,国家应对煤炭资源要统一规划开发利用。要限制高瓦斯与突出煤田、有煤尘爆炸危险煤田以及构造复杂以上煤田的开发利用,列入不可采矿井,严把入口关,减少事故的发生。

就皖南小煤矿而言,虽然通过几年的安全整治,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提高,安全生产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受地质条件、从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客观上就难以实现大规模回采和正规回采。没有规模在客观上就难以保证有效的安全投入。加之,小煤矿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等,造成了小煤矿招工难,招高素质的职工更难,目前在小煤矿就业的职工全部是农民工;随着国家对煤矿经济政策的建立和完善,如资源有偿转让、煤矿完全成本的实施、以及安全投入、风险保障机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矿的成本将会愈来愈高,利润空间将会愈来愈小。对于皖南地区主要以个体办矿为主体的私营企业,安全风险将会愈来愈大。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克服困难,通过整顿关闭,逐步建立小煤矿退出机制,淘汰落后生产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2、开展瓦斯治理工作现场会诊,认真查找差距。“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是对煤矿瓦斯治理的新要求、新思路。为确保“十六字工作体系”的落实,当前要对现有煤矿分层次开展会诊,要结合《加强煤矿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借鉴百日安全生产督查专项行动的经验,逐矿梳理、找准差距,摸清家底,掌握煤矿企业在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利用、监测监控系统和现场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存在问题向地方政府通报,提出整治的要求,督促企业制定深化瓦斯治理工作整改方案,做到整改项目、资金、责任、进度“四落实”。要通过会诊,明确重点监察对象和重点监察内容,加大监察力度,此项工作有利于企业明确整改目标,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有利于统一执法标准。要通过现场会诊,在皖南地区重点解决好:一是牢固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意识,强化瓦斯管理。使企业深刻理解、把握“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内涵和实质,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二是强力推行正规的开采布局。高瓦斯突出矿井凡是新采区开拓、水平延深必须要有资质部门设计,并报市经委批准,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三是要强制推进突出矿井区域性瓦斯治理工作,凡是新采区开拓、水平延深必须打底板岩石巷道开展瓦斯预抽工作,确保瓦斯抽采达标,凡是没有进行瓦斯预抽的区域不得开采。四要加大对瓦斯治理的投入,重点解决好瓦斯治理的装备问题。

3、要牢固树立“严查事故是最好预防”的观念,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严查事故是树立执法权威的最好手段,调查处理速度要快,对有影响的事故案例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对小煤矿必须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凡是发生事故的,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办法》,给予经济处罚,同时还要责令矿井停产整顿,坚决做到处理落实不到位不放过,加大事故查处力度,提高事故成本,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三)广泛动员,加强宣传,应把安全生产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营造全社会关心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5

——“学规划、展风采、比贡献”读书学习征文

2011年6月29日,××住建局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手持鲜红的锦旗,带着对清欠办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专程到县住建局表达谢意。这几个人是××项目工地40余名农民工的代表,他们在住建局的协调帮助下,顺利地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款。为了表示感谢,农民工们特意制作了锦旗。

妥善解决玫瑰园.太古城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仅仅是住建局下决心解决我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以来的一个很小的例子。2011年以来,住建局清欠办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事件大小50余起,涉及农民工400余人,帮助追回工资款2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因此,今年以来,住建局局党组以农民工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下大力气采取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一、完善监管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一)学习经验,完善机制。2011年3月份,住建局专门组织人员前往××县学习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在参与起草的《××县建筑市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设领域农民

工工资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以及随后起草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实行建筑业企业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与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中,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明确了监理单位在农民工工资发放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强化了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

(二)采取措施,源头把关。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严格工程发包和施工许可管理,加大对进入××县建筑市场的施工队伍资质、诚信以及建设方资金方面的审查力度,严格执行劳务工资保证金制度,力争从源头上把好关,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发生。

二、强化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拖欠问题

(一)加强日常巡查。清欠办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在建工程的用工情况、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监察,特别是以前存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或新近有投诉的工程项目,列为重点监察对象。同时,在夏收、中秋、秋收、春节等特殊时期,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对于查出的问题,检查人员现场予以指正,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二)建立工资清单报送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要求各施工单位上报工程务工人员花名册及签订的劳务合同,同时定期(每月或每季)上报施工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清单,详细掌握每个工程项目的基本用工情况,力争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实行工程分部验收意见联合签署办法。工程项目在基础、主体及竣工验收时由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再经由各职能科室及分管领导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联合验收。一旦工程项目存在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及时,甚至出现拖欠问题,清欠办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从而防止了恶性拖欠事件的发生。

三、多方齐抓共管,事后快速解决

(一)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阳信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住建局分管清欠工作的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对于县域范围内出现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事件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处置,坚持有诉必查、查实必究,做到快立、快查、快办、快执行,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结合建筑企业诚信建设,对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问题的,特别是恶意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酿成群体性事件的单位,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责令停工整顿、限制投标资格、清出阳信建筑市场等处罚措施,并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通过上述措施,××县建设领域的用工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建筑业企业遵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农民工维权意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6

一、推进政务公开,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推进政务公开, 打造阳光政务、透明政务, 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确保群众“知情权”的重要体现, 也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 更是克服人事管理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在具体工作中, 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强化公开意识, 增强公开的自觉性。

人事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 是重要的“窗口”部门, 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部门。抓好人事政务公开, 对于建设透明政府, 维护群众利益,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意义重大。增强公开意识应从三个方面去认识:一是从公开才能和谐的高度, 去认识政务公开是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二是从公开就是服务的高度, 去认识政务公开是建设公共人事服务的现实要求;三是从公开有利于监督的高度, 去认识政务公开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思想认识的提高、公开意识的增强必然会对做好公开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 规范公开内容, 确保公开的有效性。

维护干部职工利益是人事政务公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职工关注什么, 就应该公开什么。公开工作要遵循“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根据当前人事工作的实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将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军转干部安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人技术等级晋升等作为人事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对每项公开的工作, 要将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办事结果“三公开”, 让公众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确保政务公开的有效性。

3. 创新公开形式, 建立社会化公开体系。

在公开工作实践中, 创新公开形式, 应本着方便群众了解、有利于接受监督的原则进行。一是继承传统形式, 利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二是利用会议、媒体公开。三是利用服务窗口公开, 对各项办事项目、办事程序、所需资料、办理时限、责任科室、受理地点和其他适宜公开的事项对公众公开。四是通过网络公开,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参与人员众多、影响面大的特点, 向社会进行公开, 增强公开的广泛性。逐步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的社会化公开体系, 达到方便群众、有利监督、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建立制度规范, 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

人事工作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从根本上实现由“人”管理人事向“机制”管理人事的转变, 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这是必经途径和关键所在, 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选人,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录用实行公开招考制度有明确规定。2005年原国家人事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也明确要求, 事业单位进人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拔人员实行“凡进必考”制度, 要严格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和涉密岗位外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二是要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做到没有公平可操作的选拔方案不选人、没有公正透明可遵循的程序不选人, 防止在制订选拔方案上的倾向性, 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充分考虑岗位需求特点, 尊重招录单位对所需人员的素质要求, 使招录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更符合岗位需求。推行“凡进必考”制度,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有利于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增强选人的科学性, 提高选人质量, 改善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

三、强化队伍建设, 完善自我教育机制

建设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事干部队伍, 是做好人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事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从完善机制入手, 努力打造高素质的人事干部队伍。

1. 加强学习, 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

在学习要求上, 要通过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增强职业能力, 做到了解全局工作重点, 精通本职业务。在学习内容上,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确定学习重点, 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并狠抓落实。在学习方式上, 注重“三个带头”, 坚持“三个结合”, 即:领导成员带头学、中层骨干带头学、党员干部带头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组织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辅导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通过学习教育机制的建设, 促进人事干部业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人人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2. 强化服务, 在创新制度、完善管理上下工夫。

人事部门如何发挥好自身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 应从制度建设入手, 重点从四个方面建章立制。一是推行首问负责制。要求接待群众不推不躲、不等不靠, 并且要求做到“三到位”, 即:政策解释到位, 体现一个“准”字;教育引导到位, 体现一个“细”字;关心体贴到位, 体现一个“情”字。二是推行限期办结制。对各类型业务的办理时限作出明确规定, 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制度保障, 并接受社会的监督。三是建立企业服务直通道。本着突出重点满足急需的原则, 在政策支持、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 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减少环节, 提高效率。

3. 改进作风, 牢固树立公仆观念和品牌意识。

不断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也应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者的素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入开展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第二,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正确引导全村党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素质提高了,宗旨意识增强了,才能把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好、解释好。第二,转变村两委组织领导方式。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安排,做到有安排、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村两委应该采取一会多功能,将多项会议议程统一安排在一个时间召开,以便减少开会次数,方便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第三,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地位。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党建中心任务来抓,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地位。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合适的富民增收之路,带民致富,帮民增收,进一步扩大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广大群众能信服于党,拥护于党,团结于党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8

工作机制的完善

新城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 2009年12月18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要求全国司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法执法这三项重点工作,统筹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这是根据我国国情、民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政法工作的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增进司法机关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证明,“三项重点工作”在检察机关确定工作重心,引导检察工作方向,带动检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建设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一年,把过去两年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法律监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则显得尤为重要。

检察机关完善“三项重点工作”工作机制,首先要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先导,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此,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保护人民权利的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实践,进一步强化保障人权观念,实现法律保障权利的价值。”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要着眼于提高检察机关在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以优化思想教育、细化执法管理和强化内外监督为抓手,不断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一是深化优化思想教育。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解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在思想上、执法上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相结合,与开展“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相结合,不断强化干警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二是深化细化执法管理。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办案制度和办案流程,健全完善案件质量考评和案件质量季度分析通报制度。业务部门对容易发生执法偏差、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类案,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综合部门细化执法、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工作规范,确保妥善应对,做到既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三是深化强化内外监督。加强纪律作风教育,从出勤、会风、车辆管理、检容检貌等细处着手严格管理。全面落实检务公开制度,对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诉讼事项,人民群众关注的检察工作,除法律要求保密的以外,一律通过各种载体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和制约,促进司法公正。

检察机关完善“三项重点工作”工作机制,其次要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为延伸,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矛盾化解是检察机关运用监督职权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检察权的深层价值所在;社会矛盾化解是检察机关为促

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式。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案结事了、根除矛盾的执法意识,突出强化执法办案、风险矛盾排查两个重点,切实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一是以强化执法办案为基础推进矛盾化解。坚持将强化执法办案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基本途径,不断加大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努力通过依法打击和法律监督,促进问题的解决。二是检力下沉,深入推进矛盾化解。延伸检察机关信访接待工作触角,将检察接待窗口搬到农村、社区,开辟解决群众诉求的绿色通道,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以风险矛盾排查为关键全力防止社会矛盾产生。结合办案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维风险矛盾排查机制,预先分析风险点,将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9

关键词:村级,民主,理财

民主理财工作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 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建立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对于合理有效地管理村级财务,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民主理财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 使民主理财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实施细则是搞好村级民主理财工作的重要前提, 根据中办发[2004]17号《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我旗结合实际, 制定了《巴林左旗嘎查村民主理财小组管理办法》, 使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有一套规范的、较为细化的理财程序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 使理财工作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

二、认真抓好民主理财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实践证明, 民主理财工作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有力保障。因此, 要经常对两委班子及理财小组成员进行财务制度, 法律法规, 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以便更好地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三、严格民主理财的程序, 做到先审后记

民主理财小组是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的主体, 是实现民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因此,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对老百姓负责的原则审核票据。首先是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 注明用途并签字, 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

四、规范民主理财小组行为, 严格管理理财小组印章

民主理财小组开展理财工作必须做到规范化, 在做好理财记录工作的同时要妥善保管和规范使用民主理财小组印章。印章应于每次开展理财业务时集中使用, 对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盖章确认, 并且民主理财印章只能应用于民主理财, 不得私用, 更不得外借。

民主理财工作是集体成员参与集体经济发展, 保护集体资产完整, 维护集体及其成员利益的有效模式, 在村级集体财务管理中只有认真加强对民主理财的管理和引导, 才能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 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全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2018年任务

1.深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大力培育标杆企业。

2.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防范指导手册,以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地方规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细则或实施指南等)。

3.开展集镇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4.加快链入市县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二)2019年任务

全面推进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双重预防工作。

(三)2020年任务

1.形成较为完善的双重预防工作制度和地方规范。

2.建成功能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3.建成镇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全镇安全生产整体预防控制能力。

三、工作重点

(一)企业

1.辨识安全风险点。定期组织安全、管理、技术、生产、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根据曾经发生的事故和险情、外地同行业发生的事故,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和预判本单位生产系统和附属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

2.评估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类别,根据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其中红色最危险,依次降低),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做到“一岗位一清单”。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橙色及以上等级风险源应链入市县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4.排查治理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自查自报自改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

5.加强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二)政府及部门

1.加强风险分级管控。镇政府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每年至少2次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处置,对辖区安全风险全面排查建档和跟踪管控,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风险可防可控。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建立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和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本行业领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电子图。

2.完善隐患治理机制。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本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和控制措施。县安委会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整改和督办不力的严格问责,实行约谈告诫、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强化信息应用。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加强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设施设备使用,努力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隐患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加强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单位、政府部门、省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4.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以重点企业为龙头,相关企业参与协作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与政府救援队伍的协调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效率。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建立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公安、民政、国土、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安监、气象等部门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5.深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排查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统筹城镇地上地下建设规划,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要建立大型工程安全技术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城市公共设施、老旧建筑隐患综合治理。要整合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道路桥梁等城镇重要基础设施视频、识别和位置感知设备数据资源,加强对管线、燃气、电力设施的检测维护和监测监控。要严格审批、管控大型群众性活动,完善人员密集场所避难逃生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考核。各村(社区)要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双重预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调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特点,制定双重预防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切实加强源头风险管控,抓好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企业特点,全方位、全员参与双重预防工作,细致排查梳理安全风险和隐患,详细制定管控措施到人到岗。安办要加强对工作推进情况的检查和督导,将双重预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

(二)强化示范带动和指导培训。按照政府牵头、行业主导、企业负责的要求,大力推广双重预防工作试点企业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各有关部门应组织本辖区行业领域开展双重预防工作等相关业务培训,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隐患类别和排查方法及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双重预防工作。

上一篇:我的英雄时代为题目的诗歌下一篇:浅谈作文的评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