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推荐13篇)
——益阳中央储备粮库主任宋耀涛挪用公款案
一、案例介绍
(一)概况:
2007年9月19日,湖南省益阳市第二中级法院以挪用公款罪一审判处宋耀涛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被告人宋耀涛原系益阳中央储备粮库主任,他生性好赌,2004年初开始,跟随一帮赌友赴澳门豪赌,欠下赌债无数。为此胡某利用手中大权,以各种业务往来的名义签发公司支票和本票,然后将钱款汇入赌博公司在境内指定的账户。经过法庭确认,其挪用公款的数额竟高达1600多万。由于大量资金无法追回,致使企业倒闭。
2006年3月,一封举报信塞进了益阳市人民检察院的信箱。打开这封举报信,检察官们发现,举报信反映了原益阳中央储备粮库主任宋耀涛有挪用巨额公款的嫌疑。举报信的内容笼统,且有些模糊。然而,这封举报信提供的线索却清楚地表明:益阳中央储备粮库有许多资金流入了一些私人公司,而这些巨额公款却“有去无回”,且所有资金的出入都是宋耀涛这位国有企业“一把手”掌控的。
益阳市周边的区县(市)沅江、南县和大通湖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粮源十分充足。作为益阳市直管的三家粮库之一,位于益阳沅江市的琼湖粮库是洞庭湖区沅江、南县及大通湖区近40年来粮食的重要集散和储藏基地,近10年来共从这些地区集并、调入稻谷达5.6亿斤,年平均库存达1.4亿斤。琼湖粮库实行的是企业管理模式,自负盈亏。宋耀涛是当地人,1999年即当主任。2002年到2003年,宋耀涛迅速完成了裁员工作,依法解除了119名职工的劳动关系,并有效保持了企业稳定。在改制的两年中,琼湖粮库每年盈利240多万元。“减员增效”的佳绩让宋耀涛在当地粮食系统中小有名气——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两任沅江市人大代表。由此,益阳市人民检察院对这封举报信非常重视,多次研究后决定进行摸底调查。
反贪污贿赂局经过初查,发现与益阳中央储备粮库有资金往来的一些公司,实际上并没有业务往来,宋耀涛通过这些公司套现后“蒸发”了巨额公款。那么,这些巨额国有资金究竟去了哪里呢?
内查外调的结果令人疑惑:益阳中央储备粮库财务人员不知道,相关证人不清楚,上级领导更不知情。此时,40岁出头、戴着眼镜、喜欢留着小山羊胡、被人描述为“能说会道”的宋耀涛,愈加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
国企老总涉嫌重大经济问题,具有办案经验的侦查员们,首先想到了出入境管理局。于是,几名侦查员便前往出入境管理局,试图查访宋耀涛的出入境记录。结果“不出所料”,出入境记录揭示出宋耀涛出入境活动“确实反常”:从2004年以来的2年多时间里,宋耀涛先后30多次出入香港、澳门;而出入境时间上也颇为蹊跷,有时是上班时间出短差,有时周末去周日回来,有时节假日去几天。从这份异常的出入境记录来看,侦查人员初步确认宋耀涛用公款赴澳门豪赌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宋耀涛承认自己屡次外出赌博,但其否认用公款赌博,辩解那些去向不明的公司资金都是合作投资,因为经营不善暂时无法收回。针对宋耀涛的规避,在益阳市纪委的支持下,益阳市检察院部署了“三路”侦查方案———一路人马前往北京,向中央储备粮库有关领导汇报了案情,要求协调力量一起查清财务问题;一路人马前往相关可疑的江苏、深圳等公司查访资金问题;另一路人马则飞到了澳门、香港等地查寻证人。
很快,事件有了初步进展:在益阳中央储备粮库的账册中,查到有2000多万元公款下落不明,其中通过外单位套现的资金达1000多万元。经过多方探秘寻踪,澳门葡京赌场有人认出了“戴眼镜,留着小山羊胡”的宋耀涛。
不久,传来了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上海,侦查人员终于找到了和宋耀涛一起到澳门葡京赌场赌博的林某。至此,宋耀涛境外“赌场风云史”慢慢重现。
在众多澳门葡京赌场证人的印象里,宋耀涛经常结伴光顾赌场,赌场上,宋耀涛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出手大方,“输赢几百万,都不在话下”。
(二)具体情况
公司所有资金进出由宋耀涛“一支笔”说了算,这一不合企业管理章法的特权为他开启了用钱的方便之门。为了归还赌债,宋耀涛开始以各种业务往来的名义签发公司支票和本票,随后将钱款汇入赌博公司在境内指定的账户,此外,他还通过中间人,将公司开具的本票背书后从外单位套现。
据宋耀涛交代,有一次他在澳门赌场输光了身上所有的现金,情急之下,他就将其他公司付给一样中央储备粮库的抵押款100万元本票,私自盖上背书章,作为赌资支付,同时通过电话遥控指挥公司财务人员,将上述钱款汇入赌博公司指定账户内。两年里,宋耀涛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外划款。
据益阳中央储备粮库财务人员反映,原来财务专用章、财务印鉴章等都由财务部保管,但宋耀涛担任“一把手”后,就把所有的公章都收归到自己手里,并明确“公司所有资金进出由他一支笔同意后才能动用”。在本案调查过程中,宋耀涛也承认了这一事实。
据悉在2005年底上级公司决定,凡一次性动用100万元以上资
金的,要由宋耀涛和领导班子另一成员共同签字才有效,但不久宋耀涛就私自动用了公司资金100万元,而理由是“100万元属100万以下的范畴,只要他一个人签字就可以了”。
对于宋耀涛的行为,益阳中央储备粮库财务人员都盲目听从宋耀涛的指挥,知道没有发票、没有合同、没有业务,却采取“他说是货款要打过去,那就打过去”的“不闻不问不汇报”的态度。宋耀涛一个电话,就轻易地将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汇出。这些年来,上级几乎没有查过益阳中央储备粮库的债务与账务情况,为此,几年来粮库对宋耀涛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无从知晓,处于失控状态。
二、案例分析
为归还巨额赌债,在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宋耀涛利用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权以及公司资金进出全凭自己“一支笔”的职务便利,频频将公司公款挪用以归还赌债、套取现金,总计金额1639.5万元。下面从案发单位的会计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等带有普遍警示意义的问题,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1、内部控制管理混乱,有法不依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六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单位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益阳中央储备粮库总经理宋耀涛担任“一把手”后,把所有的公章都收归到自己手里,并明确“公司所有资金进出由他一支笔同意后才能动用”。益阳中央储备粮库财务人员都盲目听从宋耀涛的指挥,知道没有发票、没有合同、没有业务,却采取“他说是货款要打过去,那就打过去”的“不闻不问不汇报”的态度。宋耀涛一个电话,就轻易地将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汇出。
2、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管不力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 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
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二)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三)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
(四)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五)随机检查库存现金的账实相符情况。
(六)货币资金收入、支出是否取得合理、合法的凭据。
这些年来,北京总公司几乎没有查过上海公司的债务与账务情况,为此,几年来总公司对宋耀涛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无从知晓,处于失控状态。
3、其他措施:
第一,信任不能取代原则。人都有两面性,即使某个人因能力强而令人信任和重用,也要坚持应有的工作原则,该监督的要敢于监督,该过问的要敢于过问,该说“不”的要敢于说“不”,不能让信任取代原则。国有企业员工迫于“一把手”的绝对权力,放弃原则的思想和行为同样应加以反省。
第二,个人利益不能超越国家利益。在本案中,出纳会计因考虑个人利益而不敢坚持财务制度,不敢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是严重的渎职行为。如果出纳会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向单位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宋耀涛也就不可能作案成功。
一、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收支管理不严格
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上的便利,能够利用凭证漏洞更改凭证的金额,随意增加或者虚构经济支出的款项,把现金据为己有,导致贪污现象的存在;由于收款人是现金收账在收账时不开发票和收据,使收入账款没有凭证,收款人把现金据为己有;由于收款人在开发票时套写或者假复写就容易导致票据和记账联不一致的现象,收款人从中贪污差额;会计和相关工作人员人为的销毁发票,或者重复开发票,私吞票款;收款人在收到款项时并没有存入银行,而是把相同数量的支票存入银行,最后把出账凭证和支票送行单一起记录在账本中,导致挪用现金的情况出现。
(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不严格
会计及相关人员私自签发支票,用现金支票来体现或者购买私人物品;会计及相关人员在银行提现后,私自篡改银行的对账单,按照银行存款日记账的金额还改变对账单的额度,掩盖事实;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把支票、汇票等私自转让给个人或者单位,使其他单位享有利用本单位的银行账户办理业务的权利,从中谋私;由于一些银行能够相互拉客户,会计工作人员利用企业的印章在其他银行开设账户设立私自的户头,把日常公司的利息算在自己的户头上,从中牟利。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手段,为货币资金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没有保证制度的落实,使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观念较为缺乏
企业管理者只认识到货币资金对企业运行和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却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观念,由于缺乏制度观念,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无法提上日程,管理者的行为在凌驾于制度之上,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不便开展工作。
(三)缺乏对货币资金控制的监管
有效的监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规范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并且能够保证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执行,但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四)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的制约
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的货币资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不良观念的侵蚀,使得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制约会计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存在法律观念薄弱、自身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实行职务分离制度
职务分离就是使不相容的职业分别开展自己的工作,比如会计和出纳不能兼职工作,而是分开工作,货币资金业务的经营人员和货币资金的记录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首先要明确设置工作岗位,使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会计人员、出纳人员和审核人员等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会计工作者主要负责复核原始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分类登记账本等,出纳人员主要负责企业现金、银行存款、发票、日记账的记录、保管和收付,审核人员主要负责转账凭证、收付凭证、银行账目、现金的核对和盘点;会计主管要对保管单位和收支项目进行审核,企业负责人也要对经济活动的预决算进行审批。
(二)加强对银行存款收支的管理
银行存款收支管理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终止都需要有一定的批准手续,要对银行账户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多头账户、跨行开户、以私人名义开户的现象产生。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也要实行职务分离制度,银行对账工作人员和银行存款账目余额的工作人员不能开展现金业务,避免发生记账漏洞,企业和银行之间要定期对账,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应该定期对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银行工作人员应该直接获取银行对账单,并对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不仅要注意数额的核对,还要注意日期的核对。
(三)实行授权审批制度
授权审批制度能够对审批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审批人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明确,还包括经办人员的权利职业和业务范围,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和审查,严格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程序,有利于保证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进而保证了货币资金的安全。企业如果要用款,首先要提出支付申请,在申请中说明申请款的金额、用途以及支付方式,审批人对支付申请进行一定的检查,主要包括申请金额是否超出预算、支付方式是否合理等,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申请要驳回。在支付申请通过审核之后,复核人还要对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内容主要包括支付项目的合理性、支付单据的合法性、单据项目填制的完整性等,在复核通过之后,出纳人员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支付现金或者开发票,同时要做好现金或者发票金额的记录,最后把记录交给记账人员进行复核,在复核无误后记账。
(四)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
企业除了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产生较大的货币资金的流通,在日常运行中也会有一些较小数量资金的支出,比如员工的出差旅行费用、工资备用金等,定额备用金制度就是针对这些较小的支出制定的,能够对这些资金进行一定的控制。首先,备用金的额度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一般来说备用金的数额都不会太大,确定了金额之后,如果有超出金额的支出,就需要在获得审批的前提下进行;明确备用金保管者的工作内容以及权力和责任,备用金的使用一定要做好记录,并且要保留原始凭证。
四、总结:
目前,我国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现金收支和银行存款收支的管理不够严格,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观念的缺乏、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的,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货币资金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货币资金的作用。
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货币资金作为物质保障,货币资金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货币资金本身具有较强的流通性和风险性,因此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光靠口头强调是不够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但是目前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这些问题,继而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原因,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建立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7.[1]张玉华.建立企业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7.
[2]黄磊.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监控权配置模式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5(6).[2]黄磊.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监控权配置模式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5(6).
[3]赵福忱.谈建立完善可靠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会计之友,2005(10)[3]赵福忱.谈建立完善可靠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会计之友,2005(10)
[4]黄国俊.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管见.财会月刊,2008(12)[4]黄国俊.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管见.财会月刊,2008(12)
[5]华伟.浅谈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交通财会,2010.3[5]华伟.浅谈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交通财会,2010.3
[6]曲铭.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9[6]曲铭.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9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货币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货币资金也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其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如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丢失、短缺、被挤占和挪用等风险,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削弱企业实力,甚至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并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进而实现经营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
我国现阶段许多企业忽视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现金、银行存款的漏洞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了舞弊行为。
(一)企业现金收支业务中的管理漏洞。如:更改凭证金额;无证无账;盗用凭证。
(二)企业银行收支业务中的管理漏洞。如:私自提现;公款私存。
二、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一些企业对内控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一些企业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内部牵制制度、不相容职务、没有实行账钱物三分离原则,导致内部控制出现各种各样漏洞。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驱动,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导致内控制度先天不足。
(三)企业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全
企业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来实现,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都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不能够将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进行良好发挥,不利于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
三、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常包括支付程序、现金管理、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等三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一)支付程序内部控制制度
应该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下列程序和流程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支付申请。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使用人、款项的用途、金额、用款日期、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的相关文件。
2.支付审批。企业应当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复核。财务部门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文件是否齐备,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4.出纳人员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相关日记账簿。
(二)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现金管理流程要求如下。
1.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有关库存现金限额规定执行,出纳人员应严格控制现金存量。
2.实行权、账、钱三分管的不相容职务。审批人、出纳、记账人员实行岗位分离。
3.严格按现金开支范围支付现金和不得坐支现金。
4.出纳人员必须做到日清月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挪用现金或以白条抵库。
5.财务部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以保证现金账实相符的,发现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三)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流程要求如下。
1.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结算。
2.银行账户只供本企业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3.领用支票要填写“支票申请单”,注明用途和预计使用金额,按规定审批权限审批;支票领取人不得擅自将支票转借、改变用途。
4.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不准无理由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已签发的支票如果不慎丢失,丢失人应立即报告财务部门向开户行申请挂失止付。
5.财务部门定期核对银行存款账目,检查支票。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需要,更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企业必须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规避经营风险,形成一整套完整严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秧秧.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简介[J].财会通讯(综合),2005(2).
[2]李连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
【摘要】:笔者认为,每个企业在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时都应当遵守合法并符合实际的原
则、成本效益原则、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以及制衡原则。
一、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依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首先,应当根据《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分工、授权、审批、制衡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都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工密切相关。任何企业在建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方法、措施、途径和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在《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这些法律的规定。其次,应当根据《会计法》所确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原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配置要求,特别是对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设计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配备与及时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的重要保证。《会计法》对出纳员职责的特别规定更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应予特别遵循的要求。再次,应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和运行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详细规定了单位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应采取的基本措施和应具有的基本方法,是企业建立自身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直接法律依据。任何企业建立自己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都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并应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该规范的要求予以具体化和完善化。最后,应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各项结算纪律与规定,国家《审计法》、《内部审计条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定》等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
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优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
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使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行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每一个企业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比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较细致的分工,就不能设置较大规模的内部控制;业务复杂、包括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就应尽可能
大些。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人类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是效益大于成本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也应当遵循此项原则。企业设立的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是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否则,即使该项控制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也不值得设置。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完整越好;规模过大的内部控制,会使企业得不偿失,是要不得的。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益往往是很难衡量的,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时,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判断。不但要从某项控制措施本身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该控制措施对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影响的全局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不但要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权
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效益包括直接控制收益和间接控制收益。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
制措施本身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设置并运行后,使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从而使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其
它控制措施所能增加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
内部控制成本也包括直接控制成本和间接控制成本。直接控制成本是指为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所发生的有关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以及办公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的购置费、折旧费和修理费等。间接控制成本是指实施该项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使整个企业的办事效率下
降,甚至贻误商机,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带来的损失。
三、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兼容职务,是指如果集中于一个人或岗位办理,会增加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掩盖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企业的所有不兼容职务原则上都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工作岗位来执行,这是能够形成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离开了不兼容职务相分离这一
基础,现代内部控制就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行。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可以大体上分为: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等四种。在这四类职务中,除了授权批准和稽核检查具有兼容性,一般来说可以兼任外,其余各种职务之间都是不兼容的,一般应当予以分工执行。具体到更容易出现错误与舞弊的货币资金业务而言,支出的授权审批、资金的出纳和保管、会计记录和稽核检
查一般都应当予以分工负责。
四、制衡原则
所谓制衡原则,是指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任何人,都应当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其拥有的控制权力与承受的被控制的压力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各项工作岗位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允许出现只是控制者、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没有
相当控制责任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哪怕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能否实现全面的相互制衡,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的重要标准。为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划分工作岗位、配备工作岗位职权与责任时,要严格遵循制衡原则;在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时,要把各个控制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是否存在权力失衡,甚至失控作为重要内容。一旦发现有失控的岗位或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
通过重新配备职权或岗位轮换等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如果连续经营亏损,证券交易所有权决定公司退市或摘牌。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虽然《公司法》对上市公司退市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19退市问题再次被提出来,19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净资产值跌止面值以下,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 TREATMENT),实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同时中期报告要审计。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197月9日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 Transfer),实行特别转让的股票每周交易一次,涨幅限制在5%,不设跌幅限制。两个制度的先后推出,在早期确定对上市公司起到了制约和鞭策的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朦胧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让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市场的投机气氛没有减弱,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有人分析认为,这主要归结于相关的折衷政策的影响。
2001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PT公司申请宽限期、恢复上市、终止上市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2001年4月23日PT水仙被摘牌,在中国证券史上写下了退市的第一笔。2001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对《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后,正式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值得关注的是,新制度取消了现有的PT(特别转让)及其宽限期制度。
从201月1日起,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将直接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一年半内公司仍未扭亏,将直接终止其上市。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是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保证上市公司总体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胜劣汰功能的必然结果,为上市公司的整顿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中国股市发展不规范,迫切召唤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纵观中国股市,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是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不仅扰乱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时也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不规范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长期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大于求,使得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采取的是溢价发行,这成为许多经营困难的企业要求上市融资的主要动机,他们费尽周折包装上市,甚至“借壳”上市,其目的只在于上市“圈钱”,至于这大笔从股市上融来的资金如何运作才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似乎与他们无关,于是中国出现了种种怪现象,某些上市公司到最后手里拿着大笔的资金却不知该如何操盘是好,“穷的只剩下钱了”,正是由于中国存在这样的“怪圈”,才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由于中国股市走过的路还太短,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太年轻,许多方面的发展经验还不足,使得中国的股市存在很大的投机性。经常有庄家操纵,使得股价出现异常波动,利用技术分析得来的结果往往与公司的盈利状况不相吻合,给投资者的理性投资造成连环波动心态,在股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使其盲目跟市,最终成为上市公司亏损的忠实套牢者。
(三)中国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正确,素质不高,理财知识太少,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视而不见,尤其在ST和PT市场上出现的与国际惯例不符的现象,使得中国的股市不断有怪事发生,同时证监会的监管不得力,没能及时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再加上长期以来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使得中国的股市一直处于不规范的发展中。
(四)中国股市信息透明度太低,再加上没有一套健全的惩罚机制,许多编制虚假信息的机构和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造成股市信息的失真,使得不法分子得逞。
(五)高市盈率发行新股,低门槛增发,助长了
长期以来,如何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方法,完善和创新考核制度,将干部考准、考全、考实,是干部管理工作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干部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目前,领导干部考核主要包括:干部日常考核、考核、干部任前考核。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考核内容比较笼统。当前,对干部的考核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从考核内容的规定看,都比较原则和笼统,不够细化,缺乏量化的、可操作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标准。2.考核形式开展不均衡。缺乏对日常工作考核的积累,从干部管理的角度看,忽视平时的动态考核,就不能及时掌握每个干部的工作绩效情况和思想变化过程,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部管理的措施。3.考核方法受传统方式的束缚。目前采用的考察方式,主要是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但这些方法偏重于对干部进行静态的考察,缺少实地的、动态的、跟踪的考察了解。4.考评标准不够完善。在干部考核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五重五轻”问题。即重汇报、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重程序、轻标准,重结果、轻分析。5.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理想。一是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被考核人。二是没有完全将考核结果与奖优罚劣结合起来,主要是干部考核与干部使用、干部先进评选及干部日常考核与干部专项考核等结合不够紧密,使考核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工作机制 1.制定科学系统的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工作职能,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在制定时应把握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考核内容要涉及干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要选择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指标,既注重近期任务,又要考虑长远目标。二.是有针对性原则。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干部所履行职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三.是突出重点原则。在建立考核指标时,在兼顾全局的同时,应根据职务和岗位的不同,注意点与面的结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突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不能片面求大求全。四.是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干部的绩效考核,能量化的要尽可能地量化,在考核目标体系设置上,采取分级分类细化、量化的方法,按照责任轻重、任务多少,设置考核指标,确定合理分值。五.是可比性原则。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横向可比性,即不同部门干部绩效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另一方面,要具有纵向的可比性,即通过现任岗位干部与前任岗位干部绩效对比,以反映干部绩效的发展变化。六.是可操作性原则。干部绩效考核,各项制度规范必须严密、明确、具体,同时干部考核的内容、程序、方法及相关制度,又要避免过于繁琐,防止事无巨细,避免人为地复杂化,使之在实践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层缺乏先进安全性管理意识与风险控制意识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企业的现金收入应该及时存入到银行中, 加强对库存限额的管理, 一旦有超过限额的部分应该及时将其存入到银行中。但是很多企业的所有者认为只要是公司的钱就是他们自己的, 怎么管理都与法律与他人无关,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将押钞费用省下来, 就安排公司中的财务人员每天将现金余额放在保险柜中过夜, 尤其是一些企业中经营产品决定了企业应该远离市区, 远离人群聚集区, 因为企业的保卫防护力量始终与押运公司和银行的安全防护力量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样公司每个月要抽出几千元的支出放在保证资金安全上, 由此可见这些企业管理层对资金安全性等问题的考虑是欠缺的。
2.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会计法规定, 单位中发生的一切款项支付都要办理相应的会计手续, 并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还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但是一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置公司的管理制度于不顾, 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 置企业的经济利益于不顾, 将目光放在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上。企业中的出纳人员应在日常经济业务支出中执行公司的付款审批程序, 但是很多企业中存在一些大股东提走现金时并未办理审批手续的现象, 这样企业中的付款审批制度就形同虚设了。可见一些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并没有做到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3. 忽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
货币资金的发生主要存在于日常现金报销以及银行开支等环节中, 因此, 企业要想将企业中的货币资金管理好, 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但是从现阶段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内部控制来看, 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员工岗位分工建立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了企业中银行存款、现金漏洞的出现。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
1. 强化人员管理
在任何情况下, 企业对人的管理都应该是第一位的, 所以人员管理的强化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首先, 企业应该将那些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员工选拔到货币资金管理关键岗位上, 这样可以对货币资金管理与控制形成一定的保障。其次, 在企业中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健全严格的考核制度, 企业中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可以为财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 这样挪用公款等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最后, 加强人员培训, 现阶段是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 财务知识的变化也很大, 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对企业中财务人员的培训才可以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2. 建立并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与企业的发展直接相关, 如果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贯彻执行, 企业必然会变得分工明确。所以, 企业应该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这样就可以保证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制约与监督, 避免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减少差错的出现。另外, 还应该在企业中建立货币资金预算控制制度, 这样企业中领导层就可以对资金流向进行及时掌握, 从而更好的对资金运作进行统筹安排, 便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展开。
3. 对现代技术进行有效利用
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 各种相关的财务软件也不断兴起与发展, 例如管家婆、金蝶等, 各企业已经相继脱离原始的手工帐而开始采用现代化的财务软件, 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使人工操作引起的舞弊行为、计算差错等现象得到了消除, 更多企业通过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利用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优化, 有效避免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4.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于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相关, 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管理决策者, 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针对员工制定的, 对管理者同样存在约束力, 公司的最高领导者也同样如此;2) 企业中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如果合理、有效, 就可以有效改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环境, 这样相关制度也会得到有效落实;3) 内部审计, 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第一时间对不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善;4) 执行人员, 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建立以后, 需要企业中所有人员都要参与其中, 尤其是财务人员, 要将该体系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并及时进行改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避免舞弊行为的避免、货币资金安全完整的保护以及货币资金使用率的提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爱红, 任帅英.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0) :164-165.
[2]吕建蓉, 王军龙.浅谈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经界, 2011, (16) :124-125.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本文在分析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得出我国今后内部审计的发展的方向:在进行财务检查监督的基础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作 者:卢瑞华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刊 名:北方经贸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年,卷(期):“”(9)分类号:F239关键词:内部审计 独立 决策制定
实 施 意 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工作部门: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要体现。建立和完善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建立和完善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全面推行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一)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务必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此项工作,并抽乡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组织干事、人大秘书等相关人员办公,以加强此项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重要性,他不仅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而且对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1-
二、工作方法及步骤
(一)推选村民代表,推选村民代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贵州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要求,5-15户推选一名村民代表。推选村民代表时,必须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同时结合地域及其它习惯,切实加以引导,并完善相关资料。
(二)各村结合本村实际,首先草拟《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并提前交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中充分酝酿讨论。
(三)议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相应议题。
(四)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监督小组、理财小组,表决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相关制度,决定相关议题的事项。
三、时间安排
工作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底第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必须召开。2009年12月为宣传发动、成立机构、草拟《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阶段。2010年1月为推选村民代表、酝酿讨论相关制度,建立相关组织阶段。2010年2月上旬为议定召开会议相关事宜,2月15日前召开会议,2月下旬检查总结。
四、有关要求
(一)坚持一个结合。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与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相结合。
-2-
(二)把握两个关键。推选村民代表必须要能代表所代表农户的意愿,严禁“村霸”及“违法乱纪”人员推选为村民代表这是个关键。另一个关键是要找好切入点,要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议题事项,让群众感受到开展该项工作真正意义,扭转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意一个问题。《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切合本村实际,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促
为有利推进此项工作,县民政局要加强对该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到各乡镇各村指导该工作,使该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县政府将强化该工作的检查督促,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乡镇和单位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有力推进此项工作。
在全县推行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提升农村村民自治水平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所提出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懈努力。
个人破产是指当自然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 由债权人或债务人向法院提出申请, 由法院宣告其破产, 将其全部财产全部公平分配给债权人, 并对该自然人的身份采取某种限制措施的法定程序。放眼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个人破产制度早已成为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日、英、德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个人破产案件甚至超过了企业破产案件, 而在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 名人破产案件屡见不鲜。反观我国的立法机构并没有将个人破产纳入破产法的范围。构建个人破产制度, 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的需要, 也是顺应国际潮流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1.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统计到2008年, 我国信用卡发行量累积达到1.1亿余张, 个人信用卡持有人数已余3000万人, 在这样一个数据背后, 恶意透支、贷后不还、不良贷款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银行的信用卡呆账坏账率上升。通过个人破产制度, 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信用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良问题。个人破产可以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加速资金周转, 防止坏账呆账拖时较长, 减少坏账损失。
2.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在我国现在的法律制度下, 个人债权的实现要通过法院的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制度只能满足个别债权人的需求, 难以实现全体债权人的公平受偿。而破产法的强制执行不同于个别强制执行, 它的执行是一般的概括的执行, 一旦进入破产程序, 相同性质的债权都能一次性不分先后的按比例平等受偿。对债务人的自有财产和免责制度的设立, 则赋予了破产个人重新获得市场平等主体地位的机会, 体现出市场经济和法制融合之后的新的公平观念。另一方面, 个人破产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破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原本是采用“商人破产主义”理论的国家纷纷转向“一般破产主义”, 如法国在1967年颁布的破产法中就摒弃了“商人破产主义”。因此, 笔者认为, 缺失了个人破产制度的破产法是不完善的破产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然要求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3.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我国法制顺应国际潮流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在2001年世界银行的《中国国有企业的破产研究》报告中提出了29条建议, 其中一条就是“将自然人从一开始就纳入新的破产制度”。中国加入WTO之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中国, 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资金投向国际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了跨国破产。一旦外国投资者在境外被宣告个人破产, 其在中国的财产应当如何处置, 或者是境外的我国自然人被宣告破产, 我国法律应该如何处理, 由于个人破产制度在我国的缺失, 这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我国现有的破产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充分适应WTO, 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需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律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建议
构建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 最主要的是引入和完善自由财产、破产免责、失权与复权, 以及破产和解制度。
1. 建立自由财产制度。
自由财产制度是为了保障债务人及其抚养家属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促进债务人的“重新开始”。不同国家对于自由财产的范围规定大不相同, 但是多数国家都认同应该赋予破产债务人“适当生活水准权”, 具体来讲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属于人身的不可转让的财产权利, 如赡养费、抚养费、精神损害赔偿、残疾补助费等等;二是法律明文规定不得扣押的财产, 如破产人生活所必需的衣服、房屋、家具等等。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必然要肯定自由财产制度, 同时要参考其他国家对于自由财产制度规定。
2. 确立破产免责制度。
破产免责制度是指在破产程序终结后, 对于符合法定免责条件的诚实的债务人未能依破产程序清偿的债务, 在法定范围内予以免除继续清偿的责任的制度。确立破产免责制度有利于债务人主动申请破产并积极地配合破产程序的进行。
3. 完善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
破产法上所谓的失权, 亦称破产人人格贬损, 是指破产人因破产宣告所受的破产程序以外的公私权力限制或资格限制等一系列社会所给予的否定性评价。例如在香港, 债务人被宣告破产后只有权享受基本生活, 不能再进行奢侈消费和商业行为。破产失权是对破产人的一种责任约束。当然破产人并不是永久失去了这些权利,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权利是可以恢复的, 这便称之为破产复权。我国的法律对于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定, 这为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创造了条件。
4. 引入破产和解制度。
我国现行破产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 也可以再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破产前申请和解。”破产和解制度是我国企业破产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解制度可以有效的预防破产, 给债务人创造了复苏的机会和条件, 减少社会资源的损失与浪费。在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时, 应当引入破产和解制度, 规定在一方提出破产申请后、人民法院作出破产宣告前, 可以申请破产和解。
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将弥补我国现行破产法的空白, 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更好的与国际社会接轨, 有利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个人破产:立法价值、国际比较及制度结构[J].西南金融, 2009 (6) :4~8
[2]齐树洁:破产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524
[3]秦德镇:关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商榷[J].法制与社会, 2009.2 (中) :51~52
[4]汤维建:破产程序与破产立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商水县政府专门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合管会)来进行这一惠及百万民生的工作,将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上升到政治高度,合管会主任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卫生、财政、发改委、农业、民政、广电、人事、教育、计生、药监、审计、扶贫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场、办)主要领导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合管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领导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动员社会参与。合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县合管办在各乡镇(场、办)设立经办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各乡镇(场、办)卫生院。
首先制定实行方针,采取以下医疗救助措施
一是拓展医疗救助形式。对城市低保户、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中的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及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大病医疗救助;二是调整救助范围和标准。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度,合理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及时调整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年救助标准,做到量入为出,确保资金使用率达到96%以上;三是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列支、专款专用;四是规范医疗救助程序。县局统一审批制度,将救助资金及兑现到人。同时,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不断提高救助质量和效益。
措施方针出台以后,又出台了集资方法
城镇居民医保以家庭(个人)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筹集标准为:
(一)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18周岁以下城镇居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9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财政补
助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0元)。
(二)18周岁及以上非学生的城镇居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个人缴纳70元,财政补助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0元)。
(三)属于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儿童,每人每年90元,个人不缴费,财政补助9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5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5元);
属于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财政补助1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50元
凡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乡村居民都有优惠的住院待遇,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的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参保居民个人按比例承担。
参保居民住院起付标准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元,二级定点医疗机构300元,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0元,异地转诊(省内和省外)600元。
一个自然内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暂定为59000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23000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36000元。
参保居民在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上、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5%;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0%。经批准转诊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50%。
城镇居民连续缴费每满3年的,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5%,但提高支付比例最高不超过10%。
通过一系列措施方针的实施,这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下,医疗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8年以来,商水县卫生局在22个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了改善就医环境和重点科室建设活动,共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对卫生院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净化,对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按规定标准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服务水平,为群众创造了优美的就医环境。同时,抓住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投入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5个乡镇卫生院合计争取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项目资金179万元建成15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这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两年。
新农合制度实施惠及百万农民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启了农村医疗保健的新纪元,惠及百万农民。商水县卫生局加强对基金安全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新农合制度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县参合农民94万多人,参合率达89%以上,目前已累计报补人数758169人,报补金额11290万元,其中达到封顶线3万元的17人,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该县卫生工作者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应对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防治、处置问题奶粉事件、甲型H1N1流感应急防控工作中,商水县卫生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日夜奋战,不辞劳苦,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结构病管理、疟疾防治、计划免疫、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健康体检及“降消”项目实施工作。免疫规划扩展到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极大地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强化医院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该县卫生局在全县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卫生改革发展教育活动,开展了争创“十佳医生”、“十佳护士”活动,在今年护士节举办了“健康卫士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并表彰了16名护理工作先进个人。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管理。各医疗单位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三基三严”知识培训,严格医疗护理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为群众提供周到、安全、价廉、方便的医疗服务。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采用宣传车、悬挂过街联、印发宣传册、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医疗市场,三年来依法取缔无证诊所474家,捣毁非法诊所广告牌592个,没收器械125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55份,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0件,依法刑事拘留和行政挽留5人,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开展了食品卫生执法专项检查,对食品卫生和学校食堂、超市加强监管,对学校食堂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以食品摊点、饭店、学校餐厅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曾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情景正悄然转变。
一、医疗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协调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社会生活当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出台的各项措施才能取得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和认同,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得到顺利实施。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时,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这项措施才能获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只有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医疗保障制度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说,是一视同仁的。任何社会成员,不分职业、地域、地位、财富等,只要遇到疾病,都享有医疗保障。因此这
一制度必定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要实现安定有序,必须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不断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医疗支出成为广大社会成员一种不可预期的消费支出,导致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因而疾病风险成为社会生活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保障制度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不可预期性,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风险,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在安定有序的环境中发展。
3、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均衡发展和协调相处的社会,是保证社会活力永不衰竭的前提,是保护人民群众创造力持久发挥的必要条件。医疗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和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还能通过使劳动者在遇到风险时减轻不可预期的经济压力,从而把一部分费用用于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智力投资等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必将会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增添活力。
湖北省建设厅 2005-12-20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包工头等的政策培训和分类指导,对具备条件的队伍,引导他们合资入股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按照《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获取资质证书;引导建筑业企业进行内部机制创新,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促使“包工头”转为合法的企业职工或股东。
(三)允许砌筑等相关专业劳务企业承担农房施工。拥有砌筑、抹灰、钢筋工、木工等相关专业资质的劳务企业,在核定其承包工程范围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允许其承担一定规模以下的乡、镇、村民用住宅、农房的建筑施工(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四)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用工必须办理社会保险。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工伤、医疗或综合保险等社会保险。
(五)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劳务有序、有效的转化途径。各地要继续发挥建筑劳务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农民工纳入成建制的劳务企业,有组织地输出劳务。对农民工进行进城务工常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基地县(市、区)要重点建设好一所示范性的培训基地,将培训工作延伸到村镇。
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把对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督促在建筑业企业从事劳务的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含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劳务人员及劳务队伍整体素质。2008年底前,应持证上岗的劳务人员必须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加强对承包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数额。禁止承包企业在投标中压减“职工教育经费”获取中标。承包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证“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办法,统一用于农民工培训。
积极争取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和“阳光工程”培训资金,调配使用地方政府积累的劳保统筹资金,监督使用承包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务队伍的职业素质。
(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农民工的多种管理方式。如探讨建立“建筑劳务市场”或“建筑劳务派遣中心”,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的补充措施,将因种种原因(如:季节性农民工、临时性零散用工)暂时没有纳入劳务企业的零散农民工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服务和管理,保证其有序流动。
四、监督管理措施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的监督管理。
(一)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只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会保险,或只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等行为,均视为违法分包进行处理。
对用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等进行限制,并予以相应处罚。
(二)无论承包企业在工程建设投标时是否压减“职工教育经费”,均视为已经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三)要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各地要建立施工现场日常巡查和持证综合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促进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规范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政策引导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认真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劳务企业的工作指导。
(一)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力争工作的主动性,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
(二)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引导。将宣传材料发至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及其项目部,发至建筑劳务基地的县、乡、村,让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基本了解国家政策,自觉改变多年形成的零散务工的方式和习惯。
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建造师(项目经理)进行劳动用工政策培训,对所有的工头、施工工长进行政策措施培训,切实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国际上, 企业年金计划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养老金市场发达的国家, 企业年金已是员工退休收入的主要部分。在我国,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 于2004年相继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已走向规范化运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企业年金, 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我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其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年金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年金基金是完全积累型的资金, 要建立专门的个人账户管理, 职工退休后才能享受年金待遇。我国推行的企业年金属于缴费确定型, 即确定缴费水平, 一般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 实行个人账户管理, 待遇水平只与个人账户积累额直接联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企业年金制度, 具有养老保障、人才激励、金融深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从养老保障方面讲, 企业年金对于我国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的保障程度, 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财务赤字和庞大的隐性债务, 基本养老保险要坚持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和促发展的改革目标, 改革政府法定替代率过高及体制内抚养率过高的问题;积极推动养老保险从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向政府、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的、多支柱的、基金积累型的现代养老制度转变。在政府组织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 以多种手段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作为对政府法定保障的补充。企业年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储蓄和收入分配计划, 可以弥补个人储蓄计划的不足, 能使公众预期到老年退休时的收入, 从而使人们的跨期消费平滑稳定化, 有效保障退休后的老年生活。
二、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改善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 妥善解决员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国际上的养老体系一般依靠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的“三大支柱”, 其中企业年金的重要性逐渐升高, 替代率比例也在提高。通常认为企业年金如果保值增值顺利, 可以使企业员工退休后获得丰厚的收入, 改善其生活状况。但是目前从企业的角度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处于特征明显的转轨时期, 从国有企业角度而言, 公司治理的缺陷、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等因素使得企业管理者短期行为明显,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历史包袱比较重, 因此往往缺乏举办企业年金的动力。另外作为一些转型改制的遗留问题, 诸多企业的人事关系复杂, 内退下岗员工、正式退休人员的包袱较重, 往往企业生产的效益大部分用于支付现阶段养老经费, 往往难以承担用于以后获取收益的企业年金计划。
三、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企业年金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即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 正在与外部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及老年生活保障结合起来。企业员工的报酬管理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揽子薪酬”管理, 包括工资、激励性分配和各类福利, 年金计划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及职工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结合起来, 成为企业吸引员工、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建立完善的年金制度无疑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特别是面临着加入WTO的激烈竞争局面, 更是与其他企业争夺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企业年金发展人才战略也需要注意, 首先企业年金计划如何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结合,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企业年金也能够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以薪酬管理为基础, 而影响企业年金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的产权制度和企业文化, 为建立年金而建立年金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其次, 在年金计划的设计中, 如何权衡其收益和风险, 不仅包括短期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等, 还包括长期的政策风险、通胀风险等等, 谁来承担这些风险, 是企业还是个人还是承办机构?从历史上看, 美国雇主开始从控制企业资金角度出发选择DB计划, 其后通过加强对雇员的教育让其承担一定风险的DC计划的流行, 而目前更为综合和平衡的DC和DB混合计划, 使得雇主能在联邦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是缴费和养老金最大化。我国年金的设计要考虑目前证券市场发展成熟程度、员工投资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 明确年金的成本和风险, 以达到实施人才战略的目的;再次, 建立员工年金计划要明确关键人员与普通人员的区别, 通过区别利润分享程度、企业缴费额、对年金计划选择权等来为不同的员工建立不同的计划, 兼顾效率与公平, 但是另一方面在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上需要一视同仁, 以免高层管理人员利用信息优势获取对年金的不公平处置。
资料来源:李连友 (2003) :《企业制度与企业年金关系》,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年11月
四、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改进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年金能够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是以年金方案中运营年金资金直接或间接持有自身公司股票为基础的, 这种做法将企业与员工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增强了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 更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事实上, 通过企业年金让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也是反收购的一种手段, 防止其他公司强行收购公司股票。但是作为员工的保命钱, 企业年金要求很高的安全性, 过多持有自身公司的股票就将风险聚集在公司运营上, 一旦公司出现亏损、破产等, 年金资产就会出现大幅度缩水减值。特别是当员工被误导用年金资产购买过多的公司股票而成为维持股价的一种工具, 以达到管理层的不正当目的, 那么公司破产使股票跳水导致资产大幅损失的后果是严重的。
五、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从金融深化方面讲, 不同类型的企业年金计划形成了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 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一是推动货币市场发展。我国金融体系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能将巨额的银行储蓄有效地转化为长期投资, 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投资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 将会活跃和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二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年金基金的性质要求资本市场必须是规范、高效的市场, 追求稳健投资和稳定回报。企业年金基金入市将有力促进我国蓝筹股板块的发展,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 促进用于分散投资风险金融工具的创新。三是推动保险市场发展。保险公司可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从精算技术、客户管理到市场销售, 开发适合企业年金需要的养老年金产品, 大力参与企业年金服务, 进一步繁荣和推动保险市场发展。
总之, 我国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 符合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必将对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连友.企业制度与企业年金关系.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11) .
【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如何建立和完善改善民生保障机制10-01
建立和发展我国完善的股票期权市场07-10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09-22
关于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体系的实施意见11-14
如何建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11-06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策06-28
建立社区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下载10-12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09-10
浅谈劳动争议协商和调解制度的完善07-11
浅谈《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和完善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