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1

湖南省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徐文召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各学校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资助工作中的难点工作。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校资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目前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保证助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涉及上千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社会各方面都高度关注。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层次多,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增强协作意识,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配合。特别是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抓紧做好学生人数的核定、生源情况的核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定以及经费分担具体办法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各地财政、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本地区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学校资助工作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实行校长负责制,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强化资金管理。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资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真实、可靠。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应将严惩不贷。

我校在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以李代海校长为组长,邓雪梅为资助专干,组织其成员负责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工作动态;掌握学校贫困生状况;争取和募集救助资金;按照上级下达的资助名额分配资助指标;受理学生申请、社会咨询以及来信来访;初步审定资助对象;管理和发放资助款物;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协助开展社会性捐赠;建立健全资助工作档案。

二、规范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资助公正公平。为使资助贫困生家喻户晓,我们通过标语、校务公示栏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申报程序,即学生提出申请、教师调查走访、评审委员会评审、学校社会公示、名册上报、资金发放、后期监管,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经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认定资助对象必须坚持以下程序:

1、调查摸底。

家庭情况调查表存在真伪难辨的问题,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生源地民政部门在贫困生认定中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较差。

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这一指标虽可作为家庭经济总体情况的观测口,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不具有横向比较性。

第二,家庭状况。如父母双亡、单亲和变故等情况,或者是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这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2、学生申请。

目前,各校根据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各校的认定方案,并依次来确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校具体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模式仍然是“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评定——辅导员审核——学校审批”,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操作方便,许多学校采取按学校学生的人数分配指标的办法,而不是依照学校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配,这就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平,有的学校贫困生人数较多,但由于名额的限制,一部分贫困生就享受不了资助。有的学校名额相对较多,为完成指标,只能放宽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享受了资助,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认定工作的目的。

在认定过程中,要求评议小组的成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心参与评议,但在实际操作中,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内,我校组织学生填写资助申请表,申请表须加盖村委会公章,学年中途调整也必须申请。资助申请表学校存档。

3、评审。

按照规定的时间,依照政策标准,学校在评审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严把个人申请关、资助条件关、信息录入关、审核签字关,对评审的结果予以负责认同。严把公示公告关,在校务公示栏、人流醒目处张贴公示一周,设立咨询举报电话。评审工作的层层审核,层层把关,阳光下的公开公平透明运作、求真负责态度,使整过资助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学校审核小组明确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责任制。在资助工作开展中,因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运作,确保了市下达给我校的资助名额全部落实到了贫困家庭学生头上,家长与社会反响良好。

4、发放资助资金。

学校收到专项资金后立即将资金落实到学生手中。任何人不得挪用或以其他形式抵用。

三、加强资助宣传和教育工作。

从社会捐助困难学生的现状表明,捐资者往往希望将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奖优的项目远多于助困的项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帮困育人工作,宣传特困生先进事迹和社会各界捐款助学义举。同时,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要与社会慈善机构和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通过学校的校友会联络校友,号召他们为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援助。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的权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解困的重点在于解心,扶助的目的在于成才、成功,励志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关心隐于行动中,把教育寓于活动中,从物质上、思想上和心理上全方位帮助困难学生,引导他们正视“物质困难”,认识到暂时的物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产生的自卑、畏难、消极心态,一味“等、靠、要”的错误想法等种种“精神困难”,不断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增强直面人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坚持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调查。对困难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在校园网、论坛、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建立“与困难学子面对面”栏目,了解其心理变化,主动倾听其心声,在资助的同时尊重其隐私、尊重其人格。定期召开困难学生座谈会,交流大家在学习生活上取得的成绩和心得。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校园自强之星”评选、“感动校园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自强意识、爱心意识、感恩意识,对家庭和亲人的小爱为对国家、社会、学校、他人的大爱,真正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2

一、现有资助政策的成效

目前我国的资助形式具体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园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教育部直属高校师范生免学费、新生入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

(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7年, 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对资助体系的资金投入分配比例、资助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的工作作了相应的要求。从教育部发文到国务院的国发文件可以看出, 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加强, 家庭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的重视下, 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财政投入;对资助经费进行了合理分担, 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 并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通过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元化的混合资助方式, 中央与地方、相关部门与学校各司其职、落实责任, 较好地完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帮扶。

(二) 资助人数众多, 解决了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

国家奖学金每年资助人数是5万名, 资助标准是8, 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资助51万名学生, 资助标准是5, 000元/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人数达到340万名, 资助标准是2, 000元/人;国家助学贷款每年每生不超过6, 000元, 资助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各校在校生总数的20%, 生源地贷款没有限制, 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申请。除此以外, 每个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入学学生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就学, 不会因为没钱上学被学校拒之门外, 每个学校还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等等形式对不同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另外还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1.2万名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国家和学校的这些种种资助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他们是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教育公平的人。

二、目前资助体系和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为支撑而导致资助工作力度不够。

放眼美国, 美国的各项资助都有相应的法律做支撑, 《1965年高等教育法》设立了“教育机会基本助学金计划”和“贷学金资助项目”、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规定了校园“工读方案”、《1958年国防教育法》规定了帕金森贷学金资助、《高等教育法1980年修正案》设立了学生家长贷学金、1978年的《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协助法》提高了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的上限、取消了申请“国家担保贷学金”的家庭经济状况限制。

而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条、五十五条中, 其中提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提到国家设立勤工助学基金、贷学金、助学金, 但是规定得相对笼统, 对于主体与客体应该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不是很明确。而在现实生活中, 实施相应的资助缺乏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 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致使责任不明确;实施过程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 造成实施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资助公平与公正, 也致使实施资助过程中的力度不够, 步子不够大。

(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的不科学因素导致资助工作有失公平。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存在着两大问题:

1.基层政府机关和民政部门给学生出具证明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从高校学生中走访调查得知的几种现象说明了这一点:一是有些基层工作人员做“好好先生”, 不论学生贫穷与否, 皆出具证明, 原因是觉着反正也是国家的钱, 不拿白不拿。二是个别基层工作人员为了达到“个人致富”的目的, 处处限制来办理调查表和证明的学生, “好处费”是他们出具证明的钥匙, 致使有些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由于能拿出“好处费”而顺利地拿到了基层组织出具的贫困证明。相反, 家庭经济相当困难的学生却由于拿不出“好处费”被拒之门外。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恰恰是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最基础材料, 当基础材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时, 会直接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的不公正性。

2.认定评议小组过程中的不一致性导致认定不准确性。从调查中得知, 在认定评议小组评议过程中, 各高校各班级认定评议过程的方式方法不一致, 致使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够准确。一是有的班级评议小组评议时采取的是全班学生投票产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投票选取会造成学习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成为学生投票的首选对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由于来自资源贫乏、信息闭塞、科学技术落后的乡村而自卑、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不被同学看好。二是有的班级评议小组采取的是班主任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各班成立了以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认定评议小组, 然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个别班主任搞“个人主义”, 一个人说了算, 由于学生受制于老师, 大多数学生皆不敢发表意见, 所以认定评议小组表面上由老师和学生组成, 实际上却是班主任一个人在认定。三是新生进校时间短, 致使认定评议小组在认定时无法结合其消费情况进行认定。认定评议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认定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消费情况予以认定, 而对于新进校的一年级学生, 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同学对他们还不熟悉, 对其消费情况更是无从了解, 因此也造成了认定过程中的不准确性。

(三) 资助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调查发现, 资助金在发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发放形式不一。有的学校发放资助金是将钱打入学生银行卡, 有的学校是打入学生饭卡, 有的学校是直接发放现金。

2.发放金额与受助金额有出入。有的地方出现了克扣学生的受助金, 不发甚至少发的状况;还有一种情况是个别学校或者个别二级学院亦或是个别老师为了扩大受助面, 把一个人获得的资助金分别分给几位学生, 将获助学生的受助金拿去再分配。

3.发放时间滞后。个别学校由于周转资金欠缺, 于是拖欠学生的受助金, 未及时将学生受助的钱发放到学生手中。

(四) 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多年未变, 远低于目前各高校某些艺体或新兴专业的学费。

目前国家规定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为6, 000。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物价的上涨, 目前各高校的学费也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一些艺体类的专业和一些新兴专业, 如艺术设计专业学费与住宿费在6, 000~10, 000之间,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专业, 还有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学费和住宿费已经达到一万元以上, 而国家助学贷款的限额是6, 000, 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如果选择读这几个专业, 学费相差甚远。

三、对完善资助体系和工作机制的一些建议

(一) 完善资助体系制度, 将资助体系相关制度写进法律法规中。

为了更好地实施资助工作, 加强各级组织的自律性, 真正把资助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中, 切实体现教育公平, 我们国家还需建立健全法律资助方面的法规, 完善资助体系制度, 把资助体系写进法律法规中, 真正做到资助工作也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各级组织能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

(二) 加强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管与自治, 确保各级政府为学生出具证明的真实性。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是学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材料, 而其真实性是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帮助的根本, 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管与自治, 从实际出发, 确保各级政府能认真核实和填写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为真正贫困的学生出具相关证明, 为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准确的依据。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三) 统一各院校间的认定评议工作, 确保认定评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按照规定成立认定评议小组和工作组, 全校统一认定评议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由学生选票产生, 也不能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 认定评议工作小组成员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对申请认定的学生按家庭总收入减去家庭有重要负担的必要开支 (如家里的危重病人开支) 后按人均收入进行从低到高的排序, 按困难程度进行评议认定。切实做到认定评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四) 统一资助金发放形式, 监管机构加强监督与检查。

各校的资助金的发放形式也是各不相同, 为了保持一致性, 高校统一给学生办理银行卡, 及时把资助金划拨给银行, 由银行将资助金足额按时打入学生银行卡。同时, 为了保证资助金的足额发放, 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 对学生获得的资助金再分配的行为予以坚决杜绝, 对个别老师的再分配行为予以惩罚, 并派人不定期对高校进行核查。

(五) 根据当年的学费收入逐年调整助学贷款最高限额。

国家助学贷款限额已实行多年, 而各高校的学费在逐年增加, 国家助学贷款金额已远不够支付某些新兴专业的学费, 因此, 即便贷了贷款, 某些学生的欠费仍然很多。为此, 建议国家助学贷款限额可根据专业学费的调整而逐年调整。

参考文献

[1].郭文华.美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与借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3

目前,陕西高校家庭经济特困学生约84000人,如何让家庭经济特困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制定特困学生资助管理制度,按照“坚持特困学生认定标准,全程全部资助”的原则,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包括:

设立特困学生资助专项经费。各高校从提取的6%的资助资金中,按照本校特困学生人数提取一定数量的经费,专门用作家庭经济特困学生全程全部资助的经费。各高校要将特困学生资助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此项资助资金足额到位。

做好特困学生奖助学金的评选发放工作。各高校评选国家奖助学金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家庭经济特困学生倾斜,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进一步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各高校在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时,优先考虑特困学生,让他们通过勤工俭学,获取一定的报酬,弥补学习、生活上的经费不足。

对特困学生畅开“绿色通道”。各高校在新生入学开通“绿色通道”时,对未办理助学贷款的家庭经济特困学生,优先办理入学手续,坚决杜绝因交不起学杂费而拒学生于校门之外的现象。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助资金。各高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鼓励社会有识之士建立各种用于家庭经济特困学生的基金,提倡社会和学校积极配合,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献爱心形式,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做好家庭经济特困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在家庭经济特困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坚持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感恩励志教育,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解除自卑感,形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

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全面地对本校家庭经济特困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全部特困学生基本情况,建立家庭经济特困学生档案专柜,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4

幼儿入园补助金发放制度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克服生活困难,更好的完成学业,我园结合自身幼儿情况,特制定贫困幼儿资助管理办法如下: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胡艳辉(园长)

成员:黄雪群(副园长)骆志军(保教主任)

评审小组 组长:胡艳辉

成员:黄雪群 骆志军 王格玉 王格丽 王少江 匡万余

二、提出申请

申请贫困的幼儿由家长到村委和民政同时出具家庭贫困证明,符合规定的计生家庭要到镇计生站出具相关证明,内容真实准确,不许弄虚作假。

三、贫困生的认定

(一)、认定原则:兼顾幼儿在校表现情况以及家庭条件。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应优先纳入补助范围

1、孤儿。

2、残疾儿童。

3、低保家庭儿童。

4、长期特困户儿童。

5、革命烈士子女。

⑵、其他因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造成家庭贫困者。

⑶、同等条件,在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幼儿、独生子女和双女绝育家庭子女以及其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要优先进行资助。

(二)、认定办法:资助根据幼儿家长写出申请,班主任审核上报,由幼儿园领导小组研究给予资助。

(三)、建立贫困生档案。

四、资助标准。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平均标准为每人500元,五、资助程序。

(一)、幼儿园评审小组收到家长申请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并将拟资助儿童名单在幼儿园公示栏进行公示,方便家长知晓。经公示无异议后,填写《湖南省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申请表》,报主管单位审核。

(二)、上级主管单位资助经费到位后,将打卡到指定帐户,然后由幼儿园将领取表交每个家长签名。资助资料封存归档保管。

六、资助金管理

1、幼儿园根据文件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向儿童家长宣传,让所有家长都知晓资助政策及申请办法。

2、幼儿园要建立健全资助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宁远县太平镇希望幼儿园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5

根据《**区关于开展“强作风、优环境、惠民生、促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为抓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担任副组长,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务处,成员为总务处主任、副主任、会计及各班主任。

二、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为城市低保家庭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积极协调社会组织、社区开展家庭困难学生补助工作。

三、本实施方案资助的学生,是指已录入我校的正式注册中、小学学籍的学生,且家庭经济确实困难。

四、本实施方案资助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批,校内公示后无异议,可免费领取口罩、“过暖冬”棉被、困难救助等资助。

五、资助生资助每年申请办理一次。

六、学生资助申请条件及审批程序

1、享受校内资助的在校贫困学生必须是品学兼优,学习勤奋刻苦,自强自立,奋发向上,成绩优良,德、智、体全面发展,家庭经济收入低,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2、贫困生在资助工作开始前一周内,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如实详述家庭经济状况。

3、贫困生必须出具家庭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乡镇办(街道办)、县(区)民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证明。抚养人下岗失业的要有当地的劳动局或社保局证明;系残障家庭的,应有当地残联证明或民政部门证明;身患严重疾病的有医院证明;亡故的有当地公安派出所证明等。家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无力自救的应由当地民政部门证明。

4、贫困生申请书及证明材料送交本班班主任,由班主任对申请学生进行初审,写出书面意见并将初审后的材料汇总签署意见后送交学校总务处复审。

5、由总务处对贫困生申请作出复审。复审必须严格、公正、公平、公开。复审的内容包括:

(1)申请理由及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

(2)是否符合本实施方案的规定;

(3)在校表现是否良好,生活有无奢侈现象。

复审时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可召集任课教师、同学等座谈,也可采用校内公示的办法进行。

6、总务处对复审情况拟定资助意见,提交校长室研究。

7、学校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张榜公示一周。

七、对违规及弄虚作假者的处罚

1、学校对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申请人及各级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2、申请人必须真实反映家庭情况。对提供虚假证明骗取资助的,经查实除必须退赔还外,还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纪律处分。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6

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贯彻落实简财教【2010】79号《简阳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加强我校国家助学金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一条 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我校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二条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开支。第三条 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学期发放。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月内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第四条 学校根据本办法和三岔中学学生资助管理实施办法,受理学生申请,组织初审,并将初审结果在学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第五条 学校国家助学金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资助工作负主要责任。学校制定国家助学金具体实施办法,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资助工作,为每位受助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一律不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从学生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中抵扣。校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第六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学费,并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第七条 学校加强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简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第八条 本办法由三岔中学资助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家助学金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责

1、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学文 副组长:钟根廷(常务)陈俊义 钟才平组 员:曾建春(政教)郑传伟(政教)叶发志(总务)尹志勇(行政办)李斯兵(教务)下设学生资助办公室 主 任:曾建春 副主任:郑传伟 成 员:安 阳 曾光林 李帮禹 陈玉芳 吴友忠 孟绍忠 职 责:学生资助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负责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制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负责公示并审批确认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名单。

2、学生资助工作评审小组 组 长:钟根廷 副组长:曾建春 组 员:郑传伟 年级组长 职 责:负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与评议工作。

3、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钟根廷 副组长:郑传伟 组 员:李斯兵 叶发志 尹志勇 安 阳 曾光林 孟绍忠(学籍员)吴有忠(出纳)陈玉芳(会计)李帮禹(信息管理员)年级组长 班主任 职 责:⑴广泛宣传资助政策,积极动员、组织学生申请。⑵负责审核各班推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提出拟确认为资助对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并予以公示。⑶具体负责全校学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⑷严格审核学生信息,确保无误。⑸对学生信息实行实时报告,并严格履行纸质报告签字手续。⑹签订责任书。为确保资助工作落到实处,执行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工作规范有序,确保受助对象准、人数清、与各班主任签订责任书。⑺加强资金管理,为学生办理银行卡,确保资金安全。⑻加强感恩教育。重点突出“成才”和“感恩”两个主题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自立自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唤起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立志成才、回报社会。⑼资料归档。收集、汇总有关宣传、活动开展的相关文字、图片材料,整理材料并归档。⑽按要求上报材料。

4、学生资助工作年级评议小组(全校按年级成立三个小组)组 长:各年级组长 副组长:各年级副组长 组 员:年级各班主任 学生代表 职责:⑴负责本年级(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与民主评议工作。⑵严格审核学生信息,确保无误。⑶对学生信息实行实时报告,当学生学籍等信息有变动时,班主任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学籍、资助管理员和有关部门及领导,并严格履行纸质报告签字手续。⑷评议时实行回避制,即:评议学生代表或学生干部本人时,由临时学生代表进行。⑸按学校资助办的要求上交本年级受助学生相关材料。

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及评审标准

(一)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努力学习,道德品质良好。4.勤奋学习,积极向上。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二)评审标准 在符合助学金申请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按照下列标准组织评审: 1.农村和城镇低保困难家庭 2.父母丧失劳动力的困难家庭 3.孤儿困难家庭 4.有伤残人员的困难家庭 5.有重大疾病人员的困难家庭 6.突发事件导致困难的家庭、单亲困难家庭以及少数民族困难家庭 7.品学兼优,家庭生活俭朴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享受助学金,已享受助学金的,停发助学金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2、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且尚未取消其处分的。

3、不服从学校管理,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

4、在校内外策划、怂恿、组织、参与打架斗殴,情节严重的。

5、吸烟、酗酒屡教不改的。

6、学期内无故迟到或旷课严重的。

7、多次违反住校生管理规定的。

8、故意损坏公物的。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7

随着国家对职业学校资助政策的颁布和实施,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加大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已成为职业学校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现状

资助职业学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国家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不断加大了对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 从政策上、制度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1.1 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同时也非常重视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2006年, 财政部、教育部出台政策,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建设, 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2007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 江苏省颁布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积极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实施办法 (试行) 》, 给予部分困难家庭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2012年, 调整原有政策, 颁布了《江苏省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办法 (试行) 》文件精神, 实施免学费政策。

1.2 学校助学体系的建立

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要提取部分事业收入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 学校助学体系也就随之建立了。

1.3 社会资助风气的形成

普通高中的扩招, 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客观上造成了职业学校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增多。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受政府、团体、妇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 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人数和资金也越来越多。这些爱心资助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完成学业的希望, 社会资助的风气逐步形成。

1.4 企业资助模式的启动

职业学校是面对企业培养人才的, 与企业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工学交替等模式的运行使得企业逐步参与到学校的资助工作中来, 为自强自立的同学减轻生活负担, 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2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虽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和改善。

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2.1.1 认定标准不明确

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 有城市低保户、农村困难家庭, 有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等, 他们之间存在城乡差别, 区域差别, 生活指数差异较大, 加上申报制度、评估制度、统计制度不健全等众多因素, 在家庭困难学生认定上就无法给出统一而又合理的标准。

2.1.2 认定方法不可信

学校目前认定困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提供的特困证、低保证、残疾证或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开具的困难证明。部分证明材料存在不可信的情况, 而学校又无法逐一核实, 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经济状况的准确判断, 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增加了困难, 造成有限的助学资金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

2.1.3 认定范围不全面

在认定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学生碍于面子不提供证明材料、外地务工子女常年不回家而无法提供户籍所在地的证明材料、家庭出现突发性变故, 如监护人身亡等情况未能及时提供证明材料的情况。认定范围的不全面导致一部分应该得到资助的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资助, 从而出现资助的真空。

2.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偿资助中出现依赖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多元化助学体系的建立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了依赖思想, 把“贫困”作为资本接受无偿资助, 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而是消极等待。特别是实行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后, 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理所因当得到的, 而不是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 对国家、社会没有感恩之心。甚至有些学生把学校资助额外的“白食”, 拿到助学金之后并不用于学习, 而是铺张浪费。

2.3 中等职业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校相比, 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加上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没有给学生过多的在校自主安排的空余时间, 学生勤工俭学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了学习, 不能实现勤工和学习“双丰收”的效果, 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 影响了学校勤工助学的正常开展。

2.4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足

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重点在物质方面。事实上, 很多困难学生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 还有学业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尽管学校在资助工作中关注到学生存在心理偏差、价值观模糊、意志力薄弱等问题, 但对困难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等等方面的德育教育都有所欠缺, 还需要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3 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机制研究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需要进一步健全资助管理工作机制。

3.1 完善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

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关助学金之外,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或争取助学项目,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3.1.1 家庭经济困难补助与学校学费减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补助, 补助金额根据家庭困难程度有所差别, 最高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国家助学金的金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学生申请、系部汇总、学校初审公示、教育局审批的程序认定, 每学年发放。对于部分经济困难, 暂无力交纳学费的学生, 学校还根据其申请和实际情况给予学费减免,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1.2 勤工俭学

勤工助学是学校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 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用于支付学费或生活费, 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资助措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根据自身生活和学习情况, 提出申请, 学校在勤工助学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予以安排。

3.1.3 社会捐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政府、学校应从多方面着手, 采取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鼓励、争取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援助, 多渠道筹集资助基金,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捐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文化氛围。

3.2 拓展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的途径

3.2.1 勤工助学与自强自立相结合

勤工助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锻炼, 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和自立自强的信念。职业学校有着自身的特点, 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 还要学习专业技能, 更要学习做人做事、学习适应社会。为此, 在引导学生勤工助学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学校不断思索, 创新勤工助学模式。

(1) 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工作室是以专业课老师为团队领导者, 相关专业学生为团队成员, 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练就专业技能, 完成制作一定的项目任务, 困难学生可从中获取相应的工作报酬。学生通过这种模式, 有效地将勤工俭学和完成学业相结合, 同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在专业水平、技能比赛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自信心油然而生, 很多毕业学生踏入社会后更是自强自立, 在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的业绩。 (2) 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创业观是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也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成立了创业实验基地, 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更是为困难学生提供免息创业贷款, 让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学生敢于尝试, 不等待、不依赖, 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补贴生活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品质、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 创业团队中学生又能将这些品质相互影响, 从而使得学生在自强自立中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3.2.2 社会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红十字会、妇联、企业等等社会群体都非常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 也都不断为他们提供帮助。不少受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参加了志愿者服务社团, 利用课余时间, 参加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更有学生在同学家庭发生变故时,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自发为学生捐款……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受助学生在接受社会资助的同时, 从内心感谢社会, 更用行动真真切切地回报社会。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 同时也能促进社会资助持续开展。

3.2.3“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

现行的资助体系和资助管理从物质上有力地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但是在精神方面还缺少有效地引导, 因而做好物质脱贫的同时还要关注精神脱贫。除了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生活中, 关心学生心理, 发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 孤僻现象的时候, 就需要学校或辅导老师加强关注, 帮助学生排解烦躁、压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 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 强化贫困生的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2]朱珂.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及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6) .

[3]黄建美.高校助学帮困育人工作思路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4]虞跃光, 吴文珍.浅谈高校人性化资助育人管理运行机制[J].高校后勤研究, 2010 (3) .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8

资助;创新;教育;体系

1.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基本情况。目前,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5%左右,西部高校由于生源等原因,这个比例还要高些,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基数大,数量多。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要从受助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经济帮扶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他们思想素质、理想信念、竞争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援助。

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后,全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特别是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地方财政拨专款,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力度加大。另外,各高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还建立了很多资助基金,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不足。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资助总额度和资助面还不够。由于全国大学生基数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数量多,这方面的矛盾始终存在;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不够。资助工作不能就资助而资助,要不断创新资助工作理念,要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拓展资助工作;资助资源效能发挥不够。应该充分挥资助资源功能,丰富资助工作内涵,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各项奖励、资助政策,确保政府、学校和社会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政策及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树立资助体系的创新理念。从当前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和经济困难学生的真正需求来看,他们需要的帮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要彻底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理念。

把好资助入口关。究竟怎样的学生才能认定为贫困生?现行的大多数高校的依据都是由生源地的乡镇、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负责资助工作老师都发现,这样的“贫困证明”,有一些是存在“水分”。当地乡镇、民政部门碍于人情等因素,有些会开具与事实情况不符的证明,这样就使一部分实际不贫困的学生,也别列入到贫困生的范围之中。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是杜绝“伪贫困生”最效的方式。其次,高校应该规范审核贫困生的程序和内容,通过查阅家庭经济调查表、经济困难证明、班级民主评议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每个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他们的就餐消费、穿衣打扮、购买奢侈消费品、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进行贫困生资格进行复核,以确定困难学生数量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好各项资助。再次,高校可建立贫困大学生个人信息库,实时记录困难学生的奖惩情况、家庭变故、资助情况等,并对学生毕业后的信息进行追踪调查。这也为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制定合理的个人偿还助学贷款方案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同时,明确的数据信息也有利于银行和社会各种企业实体和机构选拔资助贫困大学生,以及跟踪反馈学生情况。

落实教育激励。经济资助过度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少数学生滋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甚至认为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没有得到资助就抱怨社会、抱怨学校。因此,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自立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弱化“补、减、免”,尽量用“奖、贷、勤”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自强自立。国家助学金是非常有益于贫困生的资助方式,但不是贫困生最支持的方式。通过强化与弱化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了“养懒汉”的现象,又使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了帮助,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教育目的。

同时,树立贫困典型,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挖掘在校贫困大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事迹,在社会、学校营造关心支持他们自立自强,对展示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的良好形象,引导更多的困难学生诚信做人,感恩进取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3.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

多轨资助。多轨资助就是要求建立以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为渠道的多轨资助体系。其中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助,减轻学校的压力。

首先,高校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各种助困奖学金。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科技转化合作单位及毕业校友的联系,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的资助。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赢。

多项资助。针对学生个体经济资助,没有涉及能力支持、信念支持和信息资源支持等,鉴于以上不足,可尝试试行对学生团体的资助模式,以奖励来淡化经济资助、强化其他各项支持。

首先,建立班级整体资助制度。可以对经济困难学生占多数的班级实施整体社会资金救助,鼓励整个班级奋发进取,整体进步。这样既有效地使用了社会资助,也扩大了社会资助的社会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社会救助过于分散。其次,建立创业团队制度。很多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他们打工比较零散,不成规模,收益也很少。学校应该在资助体系中为他们搭建打工平台,鼓励他们以打工为基础积极创业,形成创业团队,这样可使经济困难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融入集体,感受团队力量,缓解自卑心理。

落实资助回馈。当评议小组按照程序将本年度贫困资助同学确定后,受资助的同学需要在本年度学校设立的助学岗位中工作一定学时,身体力行完成资助回馈。经过大家监督,培养其助人为乐的精神,最终发挥资助功能和育人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具有竞争性的奖学金、具有自主性的勤工俭学等积极资助方式;探索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途径和方法,扩宽学生贷款的种类和形式;积极拓展参与多元化的资助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从重视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我们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创新资助体系和资助机制是高校资助工作中最高的目标。

[1]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3]窦锦伟.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模式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

[4]林 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9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汇报

省教育厅:

近年来,我院在省教育厅、泰州市委、市政府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注重建立、健全帮困助学体系,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种形式的帮扶。经过实践和探索,我院逐步形成了奖(奖学金)、助(特困生活补贴、临时生活补助、社会资助)、勤(勤工助学)、减(减免学杂费)、缓(缓交学杂费)等多方位的助学体系。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确定,采取由学生本人申请,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提供证明材料,再由系(部)调查、公示,学院审核的方式进行。2006—2007学,我院打申请学生人数1000余人。依据学院制定的《特困生帮困助学实施办法》,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我院共确定特困生783名。其中一部分由学院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资助,一部分由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资助经费对其进行补助。

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贴是解决这部分同学经济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院为特等特困学生每人每年减免全部培养费(普专生4100元/人·年;艺术类6500元/人·年),每月发放生活补贴60元;一等特困学生每人每年减免培养费2000元,每月发放生活补贴60元;二等特困学生每人每年减免培养费1000元,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元;三等特困学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40元。除每月为特困生定期发放生活补贴外,我们还设立了临时生活补助基金,对家庭偶发重大变故或本人突染重大疾病的学生每人每次给予一次性补助300-500元不等。

勤工助学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自食其力,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2007年春季学期,我院共设立勤工助学岗位300余个,平均每月为困难同学发放勤工助学资金约2万元,为贫困家庭学生解决了部分生活费用;此外,我院还积极联系校外单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找勤工助学岗位。

我院还设立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对因家庭贫困未能及时凑齐学杂费的同学给予缓交学杂费的特殊政策,先入学就读,再想办法补缴学费。入学后被评为特困生的同学再按政策实行学费减免。2006年新生入学过程中,我院共有350人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除学院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省教育厅下拨的国家、省政府奖助学金对贫困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006—2007年春季学期,我院共有77人接受国家、省政府奖学金16.8万元;768人接受国家、省政府助学金105.825万元。在评选国家和省政府助学奖学金资助对象过程中,我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对照评选条件按规定程序进行遴选,并按规定时间、标准发放奖、助学金。

学员提供的奖学金主要是对学习成绩突出、品学兼优同学的一种奖励。通过学院及老师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往往能刻苦努力、自强不息、认真学习,我院特困生在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据统计,2006—2007年春季学期,我院共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减免培养费45.33万元;发放生活补贴21.12万元;提供勤工助学经费30万元;发放各类奖学金50余万元;其他各种形式补助17万元。2006—2007年春季学期,我院直接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达120万元。

此外,通过学院的努力争取,社会各界也对我院贫困学生给予了很大的关爱和帮助,每年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从社会各界接受多种形式的帮助。泰州市学苑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从2002年起在我院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去年共发放奖学金8.34万元。泰州市福利彩票中心计划从2006年—2012年连续七年对我院家庭紧急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累计资助1920人次,每人每年1500元,资助总金额达192万元,目前第一批80名同学已获得此项资助。今年4月,我院与泰州交巡警支队共同启动了“一滴水”行动,泰州交巡警支队从今年5月起,每周资助我院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元,到6月底为止,已有9名同学获得资助。除各企事业单位外,许多个人也对我院家庭贫困学生给予了不同形式的资助。

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程中,我院不仅注重从经济上对其给予帮助,更注重用爱心帮他们重树自信之心,重振自强之力,重铸人格之尊。从2006年起,由院党委领导带头,全院广大干部、党员、教师都积极参与到了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帮助自律能力不强学生”为主要内容的“三帮”活动中。一年多来,参与帮扶的教师共485人次,被帮扶的学生数共843人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不仅从物质上帮助,而且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指导帮助就业。学院除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特困生的学费减免、生活补贴和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外,还积极发动广大教职工捐款、捐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排忧解难。学院高度关注特困生就业,各系(部)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时,优先考虑特困生,进行重点帮助,广大教职工关心参与,连续4年特困生毕业当年就业率均为100%。目前,全院上下已形成了“以人为本,践行大爱”的理念,努力把“爱

生如子”的要求落实到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以实际行动帮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10

近日,宁德市出台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为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宽了就学渠道,下面是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为加强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宁德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日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宁德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为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宽了就学渠道。

《细则》规定,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为具有宁德市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类型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建档立卡对象、孤残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对象子女、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第二类为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的;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的;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无固定经济来源的;父母是下岗职工且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市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林荣介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主要内容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普通高中学校每年应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专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开支。

在补助标准方面,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分两个档次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第一类学生按每年每生3000元标准补助;第二类学生按每年每生1700元标准补助。

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补助,因免学杂费导致普通高中学校收入减少部分,由财政按照免学杂费学生人数每生每年1600元标准补助学校。对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按照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对民办学校,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学杂费高出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的部分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助学资金的申请和发放,首先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相关困难证明,向所在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经相关困难核实部门核验,学校通过‘班级评议、学校认定’实行评审认定并进行校内公示,同时上报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审核。”林荣说,等审核完成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为受助学生统一申办“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资助资金由学校主管教育部门通过“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发放至学生资助卡中。

相关链接

一、出台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闽财教〔〕118号)、《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若干意见》(宁委发〔〕19号)文件精神,加强我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精准落实与规范实施,由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联合起草了《宁德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宁财教〔〕1号)。

二、主要内容

《宁德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共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总则,共七条,为本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和管理宗旨;第二章申请与认定,共六条,主要从组织评定时间、规范支付渠道、实行动态比例、实现主动资助、确保精准资助、甄别受助对象等六个方面进行细化;第三章管理与发放,共七条,主要由明确补助标准、规范实施步骤、规范发放程序、建立预算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做好政策宣传等7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第四章为附则,共两条,明确实施细则的施行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等。

三、适用对象

《宁德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细则》适用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普通高中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公、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和完全中学的高中部,资助对象为具有我市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类型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建档立卡对象、孤残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对象子女、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第二类为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①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的;②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③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④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⑤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的;⑥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无固定经济来源的;⑦父母是下岗职工且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的;⑧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经济困难的;⑨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⑩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等。

四、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基本含义

“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主要内容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五、申请与发放流程

一是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相关困难证明,向所在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经相关困难核实部门核验,学校通过“班级评议、学校认定”实行评审认定并进行校内公示,同时上报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审核;二是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受助学生统一申办“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资助资金由学校主管教育部门通过“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发放至学生资助卡中。

六、资助标准

①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分两个档次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第一类学生按每年每生3000元标准补助;第二类学生按每年每生1700元标准补助。

②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补助,因免学杂费导致普通高中学校收入减少部分,由财政按照免学杂费学生人数每生每年1600元标准补助学校。对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按照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对民办学校,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学杂费高出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的部分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七、其他事项

细则中对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学生资助机构和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11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问题

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新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形成, 经过四年多的运转, 大幅提高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 维护了教育公平, 保障了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完成学业。但是, 相对于数额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迫切需求而言, 现行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于改善的空间。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弱化

存在着重经济资助, 轻品格教育;重资助过程, 轻提升素质的倾向。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帮助, 赋予学生必要的经济支撑, 塑造学生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以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夙愿。而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把主要精力都是用在认定、区分以及从经济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缺乏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念, 缺乏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 缺乏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爱心活动;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 精神帮扶措施显得苍白无力。在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重视资助过程的规范化建设, 轻视提升受助者综合素质的倾向。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 经济支撑和文化基础都相对薄弱, 导致其学习成绩偏低, 社会交往缺乏锻炼, 人际关系趋于封闭,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下, 往往会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念, 产生“等、靠、要”的思想。甚至会对社会现象持偏激观点, 为人处世出现极端行为, 而资助工作没有很好的发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功效。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缺乏科学标准

为了规范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 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逐渐由无序到有序, 由粗放到细致。但是,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指标的平均性的矛盾,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存在一些缺憾。

1、经济信息失真。

在税收制度完善, 信息数据完备的国家, 家庭经济状况基本上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纳税记录进行推测。而在我国目前是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乡、镇、县民政部门的三级贫困证明以及师生的评议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虽然, 在形式上力求客观公正, 但是, 在实质上则往往很难达到目的。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不同, 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权利证明”、“关系证明”、“利益证明”、“亲情证明”、“金钱证明”满天飞;二是因为学校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可供操作的量化标准, 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由于资助成本和人力因素的限制, 学校根本不可能实际调查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因此, 在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过程中, 难免有人弄虚作假, 以致造成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不到资助和套骗资助现象同时存在的不良局面。

2、相对贫困难定

由于全国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不同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不同, 区域性的相对贫困和收入值的绝对贫困往往不尽相同。以人均收入数值判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忽略了地域因素;以个人定性判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往往带有主观性;将各地的平均收入水平、最低工资水平、最低消费水平等完全量化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 则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 因此, 显得不切实际。所以, 学生家庭经济相对贫困难以确定。

3、偏好代替事实

集体评议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一个重要步骤。评议小组一般是由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组成。在评议过程中存在着影响力偏好现象, 投票人容易按照申请者的口头介绍或者自己的感觉偏好决定投票取舍。平常人际关系融洽、善于言辞表达、在集体生活中有影响力的学生往往容易胜出;而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表情木讷的学生则往往可能落榜。相关好友的人为操作也可能会影响到评议结果, 可能会出现因一票或几票之差, 使得某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

三、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多种形式都是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举措。但是, 有些高校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合理优化, 往往会产生不公平的重叠或不应有的遗漏, 有时出现个别贫困学生同时获得几项资助, 而其他贫困学生却获得资助很少的现象, 从而导致资助面积减小, 资助公平功能下降的情况出现。

四、勤工助学岗位不能满足需求

勤工助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资助, 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82%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希望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但是7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太了解勤工助学活动。目前, 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着重于开拓校内岗位, 由于学校投入经费较少, 学生流动性较大, 有的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等因素的限制, 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非常有限, 很难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

五、资助主体的社会化程度不高、资助形式单一

目前, 国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主导力量, 以其他社会群体和相关个人为主体的资助少之又少。一些慈善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 虽然有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愿望, 但是缺乏与高校沟通合作的渠道, 不能形成社会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运行机制, 也未形成社会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氛围。

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情况下, 客观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是我们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面对现实, 改进工作, 优质服务永远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潘丰:《贫困资助认定中的问题及方法改进》, 《科技资讯》, 2010 (25) 。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篇12

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为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在学生资助方面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资助经费落实到位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对家庭经困难学生进行评议和认定,对贫困生助学进行认真的评选,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王虎平同志任组长,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监督小组,办公室设在学工部,***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2、各二级学院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相关学生代表为成员组成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具体组织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3、各班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和国家奖、助学金评议小组,负责传达学校有关资助工作的精神,并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把握资助工作的政策和精神,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初步的审核,并经班级评议认定工作小组民主评议认定,及时向二级学院认定小组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整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材料。

4、制订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办法(试行)》、《****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困难补助管理办法(试行)》、《****新生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对每一项资助工作,都坚持做到:班级民主评议、各二级学院初审认定、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的三级评审认定程序,然后校内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5、学校专门责成财务处全部资助经费配套到位,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快我校资助工作稳步发展。今年新生报到,我们创新地推出“贫困新生爱心小包”活动,为贫困家庭新生发放必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传递关爱之情。

二、“绿色通道”工作畅通无阻

1、认真做好绿色通道的宣传工作。为使贫困生更好了解国家的助学政策,我校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寄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册子,《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以及《致考生的一封信》等相关材料。让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不仅了解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和办理程序,而且也知道了我院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了“绿色通道”,消除了家庭困难新生的后顾之忧。

2、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咨询热线。为了让新生及家长进一步了解生源地贷款及“绿色通道”、“贫困助学基金”的具体情况,我校开通了“绿色通道”咨询热线,安排了既懂政策又了解情况的专职人员值班,负责新生以及家长来人来电的咨询解答工作,获得了新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简化新生“绿色通道”办理流程。贫困家庭学生在新生报到注册当天如果未带钱,只要填写一张《****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申请表》,说明不能交费的原因,我们都给予缓交学费、入学注册,安排住宿等优先待遇,确保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迅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截止目前,为182名贫困新生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

三、深入开展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全面做好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今年5月,学院印发了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并在网页发布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温馨提示,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政策,熟悉办理程序。各二级学院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相关政策宣传工作,并在学生报到期间设专门窗口热情为广大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截止9月19日,学院今年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老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回执录入确认手续共计453人,其中老生323人,新生130人,确保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四、确保反映渠道畅通

我校继续开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自开学至今,共接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咨询类电话156个,对咨询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做出回答,确保了我校反应通道的畅通。

五、确保政策宣传到位

我校在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按照要求一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手册,保证了让每一位新生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了解我校资助工作。

****学工部

上一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代付款委托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