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农资服务发展的动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德鲁克曾说过:“企业是注重机遇的把握,而不是冒险的赌博”。对发展中的我国农资产业来说,“创新”更已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显著的今天,技术换代日新月异,无数的农资从业人员在追问,到底什么是“创新”,就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实现创新呢。

产品创新,服务至上。最近笔者到几家农资大店走访,看到他们悬挂在墙上的一片宣传牌,上面写着对消费者的承诺:对客户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绝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让客户买着放心、用着舒心、卖着开心。这种宣传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言词,正是这些朴素的语言,让经销门店的业务活动,得到了客户的信赖。门店经理告诉我们:“这些话虽然好说,但要做好做实却很难,不过即使再难,我们也是一定要做到,为客户着想就是为我们自己着想”。在门市部现场,有络绎不绝前来购买农资的顾客,训练有素的经销人员,正在百问不烦地接待客户,他们首先询问客户种植的区域和环境、过去农资产品的施用情况、土壤肥沃程度、前茬种植过哪些作物,以及土壤的酸碱度等种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基本情况。然后,在询问的基础上,再向这些上市的客户推荐种植的作物品种,配合施用的有效肥料,以及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病虫危害,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等等,供客户选择,并深情嘱托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时,多与门店人员联系,并当场记录客户的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等。在这些农资门店,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农资产品,在货架上摆放得林林总总,门店经理对我们说:“企业发展的动力不仅是竞争,而更多的是创新,只有产品走在行业前列,才能赢得客户,占领市场”。产品的创新,可以是形式的创新,质量的创新和经营品种的创新等。比如说在一些生产绿色食品的蔬菜基地,这些经销商为农民组织了大量的生物菌肥、阿维菌素类的生物农药,以及不久前上市的一引起无残毒的杀菌剂,就受到了附近蔬菜生产基地和葡萄种植园的青睐。这些门店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的新品投入市场,在推广之前,他们都会反复在附近农户中进行试验,确保新品种具有较强的实地性和适应性,然后考虑消费市场,观察市场对它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之后才向客户推荐,这么做的结果,正是针对目前出现的生产大户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并存的客观现实,从延长销售链上作出的一种创新手段,受到农资消费者的欢迎,值得肯定。

管理创新,成名牌名店。在一些具有口碑的农资门店,他们均积累了不少靠管理创新成为农资名店的经验,因而享誉一方。首先是他们独特的经营理念,要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讲信誉、讲品牌。我们常说农资门店要本着“以诚为本,顾客至上”的原则,真诚服务于消费者。其实,经营农资门店也就如同做人,农资门店的设立,服务的宗旨,营销的手段和后续的服务等等,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以创名牌展示自身形象为根本,使自己的营销行为更加规范,得到了周围农资用户的极大信赖。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的农资门店,主动参加市里工商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倡导的“农民最放心农资店”的评比活动,很多还挂上了“农资经营放心店”的示范牌。这些门店十分重视顾客的心理分析,从顾客走进门的一瞬间,经销人员能迅速地分析顾客的购买目的,是选购常规产品,还是选购一些特色产品,购买力有多大,是喜欢哪种形式的农资产品,是否需要帮助运送等情况,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通过这些悉心观察,立即拉近了与顾客的距离,话语十分投机,最终也很顺利地达成农资交易,双方都很满意。在很多成功的农资经销人员看来,这种攻略创新,绝对不可小视,它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先看顾客的年龄、着装及交通工具,观察消费者的表情及谈吐情况,有一些农资购买者上门来时,往往怀着一种戒备心理,在谈话中要尽力消除这种现象,做到在短时间内实现相互的沟通。还要学会分析其消费特点,观察消费者的花钱态度和消费观念等等。门店人员在介绍名目繁多的农药化肥品种时,先要问清消费者生产上的一些大体情况和用途,然后再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产品,最后提出一个合适的、双方都能接受的市场价格等等。因此,现在大多数的基层农资门店,都学会了重视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创新出了一些详细的管理制度,并用制度去规范营销形为。他们深深体会到,门店外部市场的竞争力,取决于内部的基础服务和管理是否到位,而综合创新能力则是这些农资门店发展的动力源泉。

准确定位,创新销售理念。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农药化肥和种子的产品,种类多,更新的速度快,有些是成功的,有推广价值的;有些则常常面临激烈竞争,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农资产品面临遭受淘汰的危局。那些成功的品牌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把相同的产品卖出不同来,不但单纯模仿同类产品的定位,而是应该加上农资经销商对市场的观察、思考,要有自已特色的卖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定位差异化,具有创新的亮点。比如说,在农药化肥使用时,消费者更喜欢专家的意见,现在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商,都善于用某某著名专家的旗号,就是迎合了消费者相信专家的心理。一些大型名牌农资企业,善于用一些借势法则,用名人做广告,收到了巨大的促销效果;现在,在基层的一些服务商,他们也在利用当地的一些农民看得见、信得过的农业专家,帮他们做农资广告和某某产品的代言人,都起到了促销农资的推动作用。不论是企业和经销商,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以一个权威的形象向顾客推介和销售产品,交易则会很容易水到渠成,这是创新销售理念具体体现之一。

当前,网络营销、微营销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这些新型消费模式也进入了农资销售领域,而且大有发展之势,值得引起农资从业者的注意。它的出现改变了农民上街才能购买农药化肥和种子的消费模式,这些电子商务的开拓和发展让农资的购买和销售行为,不再只局限于发生在同城区域,还逐步实现了跨城消费,实现了有效的连续服务。农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向互联网用户推送商品、预订服务、发布打折信息等等的方式,增加了不少农资门店的客流量,这种方式可以经济有效地达到宣传效果,扩大农资企业和门店的知名度,增加门店的客源,解决了农资产品分布不均匀的某些短缺问题,不少地方也开始了电子网络的营销服务,但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创新农资营销方面,笔者认为是可以尝试的,不少人认为,通过网上购物通道,不仅可以扩大销售,减轻单一形式的压力,而且可以更多地为消费者带来方便,但农资市场上的电子网络的可信度与丰满度,培养农资消费者的黏性度和丰满度,还需农资电商与农资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农资消售零售业能否借电子网络平台,实现农资消售的飞跃发展,笔者觉得还需拭目以待。

(曹涤环)

作者:曹涤环

第2篇:开拓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编者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始建于1921年10月,坐落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是白俄罗斯最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享有苏联四大著名国立大学之美誉。2019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位居第354位,跻身QS新兴欧洲和中亚地区(Emerging Europe Central Asia,EECA)大学排名第23名。

自2006年开始,中白两国建立友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2018年10月29日,由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物理和航天技术教研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研制的BSUSat-1科教卫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进一步加深了该校与中国各方面的务实合作。为全面了解该校的发展状况,本刊专访了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卡罗尔(Andrei Dmitrievich Korol)。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卡罗尔教授于2017年9月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任命为国立大学校长,是白俄罗斯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他所开创的基于对话的启发式学习模型,是白俄罗斯现代教育中的实用创新之举。

一、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将教育与科研创新置于首位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卡罗尔校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请您谈一谈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A.D.卡罗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是白俄罗斯最顶尖的大学,现跻身于前2%的世界最佳大学行列,且其所取得的众多国际成就对此进行了很好的佐证。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在全球4000多所大学中排在400多名。2019年,我校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354位。在白俄罗斯大学的排名中,我校亦独占鳌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电子图书馆,是整个白俄罗斯的知识库和骄傲,在过去3年中,以近200万份出版物的馆藏量,稳居全球150强图书馆之列。

这些数据反映了我校整个教师和科学家团队的高质量与高水平的工作。在科学领域,目前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所进行的项目研究均位列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其中包括医学、药学、宇宙学、农业、食品工业、信息技术等。不管在哪一个方向,我们都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开发出了高科技产品。例如,白俄罗斯医院正在使用的1000多个用于评估人体呼吸系统的MAS-1肺活量计,就是我们学校的科研转化成果,这些设备还被印度尼西亚的医院订购了150多台。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研发的抗肿瘤药物“Cisplacel”,其治疗功效目前是不能被其他药物所替代的。“Cisplacel”可以为局部细胞提供抗肿瘤作用,还可以在脑神经上皮瘤幕上切除术后植入瘤床,主要作用于头颈部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肿瘤附近的软组织和腔隙内。“Cisplacel”具有抑制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并在植入20~30天之后能生物降解。目前,白俄罗斯医院使用其成功进行了4000多例手术。除此之外,我们新近研发的有效抗肿瘤药物“Temodex”和“Prospidelong”,也正在进行着临床实验,我们期待它们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发挥作用。

2018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成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白俄罗斯国立大学Sat-1。它是白俄罗斯教育史上第一颗由大学发射的卫星,也是近地轨道上的第三颗白俄罗斯卫星。白俄罗斯国立大学Sat-1科教卫星是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安装该设备并维护其稳定的通信,使得其板载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我校学生积极参与了卫星的开发,承担了相应的工作。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还参与了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的实验研究工作,由我们学校的科研团队所创建的视频光谱系统,已成功服务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所参与的国际空间站建设近五年时间。当然,我们在各个工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在此不再赘述。

《世界教育信息》:在现阶段,贵校有哪些重要任務?

A.D.卡罗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一直在积极引入新的措施,创新发展大学的教育、科学,完善大学的基础设施。如今,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并转化出相关的创新研究成果。我们一直认为,大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于学生本身,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年轻人身上。我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在教育和科学活动中全面实现自我的机会。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设定目标,提出问题,分析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否则,我们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专家。我相信,对于大学的创新发展、白俄罗斯的社会经济领域以及许多其他国家来说,这一发展方向都是必要的。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实现其创造性和科学兴趣所需的条件,创造的产品可以带来进一步的经济利益。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独特结构有助于促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我们不仅是一所大学,而且是一个综合体。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为教育、经济、文化、财政、工业、内务、司法、信息、外交等领域和部门,还有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培养55个学科、47个专业研究方向、246个专业的专家和人才。我校有16个系和3个学院,超过3.6万名学生;有近3000名教职员工和1000名科学工作者(其中近400名科学博士和超过1600名副博士)正在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是白俄罗斯重要的科研创新中心,总共有63个学术流派。在各系中共有41个科研实验室、3个科学研究院、4个科研中心、7个产品制造加工的科研生产企业。长期以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始终将教育科研、技术转化紧密结合,为有效转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及孵化功能。

自2018年以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一直致力于实施“3.0大学”模式的试点项目。目前,除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先进的科学研究,我校还在积极地推动在经济和其他领域的项目。在教育、科学和成果转化之间,是不能设立界限的,因为他们息息相关。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正在尝试通过加强科研技术的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完善和创新学校乃至白俄社会其他领域相关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我们已经创建并正在运行的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Unitechprom”科技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致力于发掘和培养科技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請问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A.D.卡罗尔:在国家元首卢卡申科先生的主张下,白俄罗斯正在建设国家级的青少年科技园大型项目。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积极参与该计划的制定和项目开发。该计划旨在从学校寻找人才,重点支持有天赋的青少年,为其实现自我能力创造条件。国家青少年科技园将鼓励有天赋的中学生与大学生同科学家一起,参与研发原创性的基础科学和创新产品。这里的教育方法将聚焦于激励青少年,开发他们的潜能,而不只是沿袭和复制。其动机主要取决于自我能力实现的程度。如果青少年的潜能有机会被开发和实现,这将会使其产生创造和行动的愿望。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注重从中学就开始参与栽培有才华的学生。“利才中学”附属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来自白俄罗斯各地的十年级和十一年级的天才儿童在此学习,他们在国家和国际科学比赛和锦标赛中成为优胜者。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本部有11所青年研究学院,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拥有48个学生研究实验室,130多个科学小组。学校的学生实验室获得了14次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特别基金的资助。近半数的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其中1/3的学生被列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家资优青年库。他们所具备的研究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全国高校学生中都稳居前列。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潜质的学生可直接被研究生院录入,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在国家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教育信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在影响白俄罗斯国家政策决策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A.D.卡罗尔:多年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审查和讨论工作,这些法律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科研人员。例如,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专家参与了《教育法》《科学与技术:2018-2040》《关于独联体成员国在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领域开展合作的协定》的制定;参与审查了《关于培训白俄罗斯共和国高素质科学工作者的条例》《关于授予白俄罗斯共和国学位和颁发学位的条例》,这些工作对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新一轮工业革命

呼唤大学教育的全面变革

《世界教育信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已经打响,贵校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

A.D.卡罗尔:如今全球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可预测。现有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将模式化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尽管所有的个体都不同,但是他们被迫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然后重现同样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课程和课程内容“超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学校所使用的启发式教学法,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现成的“理论”,而是让学生创建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允许每个人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但鼓励在学习计划、课程、教科书、形式、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这个“学习系统”将会指导学生不要成为随时准备按需提取材料的“保管员”,而是要教他们“建造”,将学术科目做更大的扩展。

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深化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关系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A.D.卡罗尔:国际活动是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我们认为,国际化是提高大学在国家和国际科学和教育领域竞争力的有效工具。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是白俄罗斯高校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所大学,接收国际学生人数居白俄罗斯高校之首。在白俄罗斯生活的近2.4万名外国公民中,约有2500人在我校接受教育。白俄罗斯高校共有3244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6.2%(1175人)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接受教育。

对于外国公民来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吸引他们就读的原因包括:高质量的教育、丰富的专业选择、可负担的学费。我们不可以忽略一点,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其人才培养体系是科学的,是能够被众多优秀的外国青年学生所接受的。

我校与超过60多个国家的大学,在科学和商科等领域建立了合作,签署的协议多达450余项。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正在积极拓展大学间合作的新方向。我们与合作大学联合办学,其中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位居首位。我们已与长春国际商务学院、河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洛阳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比如,我们与中国伙伴一道,在俄语语言学、国际新闻学、经济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管理学、旅游学等专业教授学生。

大连理工大学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2017年,我们合作开设了第一家研究所。目前,有159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此接受应用物理和力学专业的学习。不久的将来,研究所将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基地展开工作,相关的技术和法律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世界教育信息》:目前,对贵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的合作,您有何期待?

A.D.卡罗尔:白俄罗斯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因为这符合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如今两国合作急需熟悉中国国情的专业人士。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扮演着重要角色。前面提到的研究会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在这里,我们将面向物理、力学、数学建模、世界经济等专业的白俄罗斯学生教授汉语。毫无疑问,这些学生将会重点满足已经建成的中国工业园区对人才的渴求。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时,在高校联合科研和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正积极与中国大学在能源、农业、生物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目前是否存在阻碍或遏制与中国大学合作的因素?如果存在,应该如何消除这些因素或障碍?

A.D.卡罗尔:我认为,并不存在阻碍中国和白俄罗斯大学之间合作的基础性因素。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全面的法律框架,规范了两国在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合作。

然而,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方面存在问题,那就是缺乏了解中国国情和会讲汉语的人才,但我相信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我校的东方语言学系正在研究在白俄罗斯建立国家级的汉语学校的问题。目前,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中国伙伴的支持下,致力于积极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以便将这一经验应用于白俄罗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了使中国大学认识我们的国家,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将会建立白俄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已经开设了白俄研究中心,我们还计划在北京大学创建白俄研究中心。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在贵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及潜在学生有什么愿望?

A.D.卡罗尔:今年,白俄罗斯要举办中国教育年。我要祝所有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都能马到功成、好运连连、心情愉快。现在,你们的成功是对白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有益贡献。与世界上众多大学相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文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为你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提供许多机会。这是学生时期所形成的职业的、生活的、个人专长的体现,也是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中获得的结果。

我希望你们在人生中能够找到自我,更准确地说,在生命中发现自己。因为为了发现自己,有时候需要在人生道路上漫漫求索。

愿你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在生活中发掘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实现自我、探索知识——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感谢你们、热爱你们、期待着你们!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作者:杜永军 郭 伟 叶莲娜·马尔楚耶维奇等

第3篇:传承与创新是品牌学校发展的动力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留美教育学硕士。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传承的优秀基因。一所优秀的学校也必然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一所优秀的学校只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使传承与创新成为其不断发展的动力,才能使学校的优秀品牌得到不断传承与发展。尤其对于那些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老校,他们的优秀学校品牌能得到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无不得益于此。

北京育才学校成立于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成立的基础教育学校,其最早前身是“延安保小”。育才学校近8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办学指导思想,始终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实现了学校品牌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育才学校也结合不同时期育人环境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实践。在传承与创新中,北京育才学校逐步形成了“育才教育”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形成了兼顾传承与发展的“育才教育”品牌。

“育才教育”所传承的是我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团结了众多具有教育思想的革命者。无论是李大钊,还是毛泽东都曾从事过教育工作。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思想,并在解放区得到有效实践和发展传承。概括起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成教育机会公平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倡导教育公平是其革命思想之一。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的解放区,还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各个时期,促进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始终是党的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并逐步得以实现。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在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中,我党依然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建立了“保教结合、教养融合”的“延安保小”等学校,使革命者和革命群众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基本的启蒙教育,也为革命事业不断留下火种。

二是形成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倡导的边革命边生产的思想也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影响,逐步形成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思想。这一思想后来不断发展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逐步发展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实践性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质目标的必然要求。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使人具有生产劳动的基本能力,从而实现人的生产价值。

三是形成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也是我党始终坚持的重要育人思想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次教育方针的修改中都保留了“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提法,并逐步发展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是我党从马克思主义育人观出发,在继承了人类先进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是建立人的素质结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四是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我党的工作作风,也是我党的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使教育的目标指向了实践与应用,摒弃了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思想和西方教育思想中一些脱离实践的部分,如“学而优则仕”“教育是宗教工具”等。

五是形成了重视政治思想教育的思想。党的教育思想始终注重加强青少年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教育,注重培养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六是形成了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党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还摒弃了“师道尊严”等传统思想,倡导师生平等和教学相长等,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奠定了师生关系的基础。

北京育才学校的办学历史体现了对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的传承发展。“育才教育”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养教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实践;始终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始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始终坚持形成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始终把培养坚定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育才追求。80年来,学校无论深处战火纷飞的战场之中,还是奔波于相对安全的解放区,无论是在简陋的窑洞,还是在条件较好的园林校园,无论是服务革命者后代,还是平民百姓,都坚持了党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传承了平等育才、全面育才、思想育才、实践育才、特长育才、持续育才、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等优秀的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了“育才教育”品牌的理论特征。

“育才教育”所创新的是现代教育的育人思想和育人模式。北京育才学校在传承党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对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育才教育”的实践体系和办学特色。

首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育才教育”逐步形成了12年一贯制基础育人模式。“育才教育”根据实践的培养需要,逐步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一贯制的基础教育培养连续体。这种打破学段限制形成的培养连续体,使各阶段教育目标进一步贴近学生成长规律,逐步摆脱了升学和应试的束缚,形成了尊重人的天性,尊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教育的社会性需求的教育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育才教育”构建快乐育才的小学、习惯育才的初中、理想与信念育才的高中三阶段一体化螺旋上升的特色育人模式。小学快乐育人,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本能;初中习惯育人,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良好人际能力。高中理想信念育人,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调动学生内动力,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奋斗的发展能力。“育才教育”12年一贯制的育才模式,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

其次,“育才教育”形成了育才整合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育才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教师、关注环境,逐步形成了特色的育才整合课程体系。“育才教育”抓住了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整体构建学校课程,注重课程集约化整合,提升课程效益,依据学校“忧天下、启心智、扬优长”的育人目标,构建了育才整合课程体系。其主要特点:一是提升国家课程基础性课程功能,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整合,对国家课程实施模块内或模块间整合建构,提升国家课程实效性、针对性和效能性,为学生升学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二是重视拓展校本课程的发展功能,增加校本文化课程、地域文化课程、科技拓展课程、艺术拓展课程、体育拓展课程、实践拓展课程、社会服务课程等特色课程,通过选修课程方式,拓展学生个性与能力;三是加强研究性课程的实践和创造性发展功能,各学科整体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启动“翱翔计划”,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四是加强学段衔接发展课程,关注学段间有效连接,开发衔接课程,实施课程学段整合。课程体系的形成使“育才教育”在课程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育才注重德育实效性,形成了有特色有实效的育才整合德育体系。“育才教育”始终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培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逐步建立了教学与德育整合的德育体系:一是注重整体构建12年一贯的德育目标体系,二是注重教学与德育整合的德育课程体系,三是系统构建了活动性德育课程体系,四是着力强化了德育学科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形成了各个学段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课程计划。如初一年级确立了立规养习,班级建设,适应初中的目标,初二年级确立了迈好青春第一步,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的育人目标,初三年级确立了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学校加强光荣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实践锻炼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开设了延安寻根活动、校友的足迹、先农坛文化、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走进博物馆、传统文化等课程。育才整合德育体系的构建使德育实效性、系统性得以提升,有效落实了学校传承革命传统,培养“忧天下”的育才人的育人目标。

北京育才学校传承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传统,不断创新育人途径,尊重教育规律,提升育人质量,形成了“育才教育”的办学品牌,为品牌学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模式。这一实践过程也证明传承与创新是品牌学校的发展动力。■

□ 编辑 王雪莉

作者:杨志成

第4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强化自身素质 创新服务能力

创新是指在掌握和创造新的管理知识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的技能,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变化和新组合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我而言,学习领会浦发银行“新思维、心服务”的企业文化,就是自身服务创新的起点。

首先,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就要积极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自己对企业文化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的作用方面,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21世界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才可能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另外,企业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行为和企业努力的方向,比如美国通用汽车设立了“无边界、远大、快速”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无比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只有对“新思维、心服务”有了更好的了解,才能了解其中的新,就是创新服务,创新业务,而心则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要用心服务。

其次,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离不开自身不断的学习。这就要加强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业务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在业务办理中的疏导和业务预处理作用,不断发挥自身疏导、引导客户现场服务的职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创新自身的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技能,着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技能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因为在现代银行的对外服务中,客户满意度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客户满意度有两种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而我们员工应该做的就是在行为上让客户满意,所以平时要注意处理好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要知道细节的力量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如东山宾馆的数据库记载的只是一些有关顾客生日,宗教,国籍,少数过敏情况,过往投诉事件等常规信息,其它能够触及客人内心的细节爱好或习惯信息少之又少。这一情况保证了客户在入住期间能对这次体验感到满意而并不能真正打动客户,让客户对东山宾馆产生好感进而变得忠诚。

最后,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给予客户更多的支持。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细微热情的服务更能拨动顾客的心弦,可以说换位思考是对标准化服务的延伸和超越,是顾客一般需求以外更迫切的,更具人情味的需求,正是这种为顾客着想的细微热情的服务,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预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潜在的特殊需求,并及时满足顾客的这些合理需求,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感动顾客,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对客服务中自然的流露。

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有意见,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双方沟通不够,比如我们员工没有清楚地把产品、服务要素向客户讲清楚,或介绍得很简单,造成误解而产生投诉。所以我们就要通过换位的形式构建自身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作为改进服务工作的依据。因为我们都知道,情绪是可以传染人的。快乐、阳光的情绪,可以驱逐忧愁、烦恼,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果我们能够热情的与顾客沟通,那么与顾客交流的过程就会十分顺利。这就要求我们每次面对客户,都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到每一位客户都要在心里说:“我喜欢他”,把客户当作亲人一样。

由此可见,我们自身创新服务的发展是建立在完善的企业文化、专业的服务和业务的创新基础上的。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只有坚持不断的提高自身,才能更好实现创新服务。

第5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初干中考时,各校上交中考档案有6000份之多,我先是按号排序;后又变成分号段再排序,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做完。

次年又遇到交档案,想到去年辛苦,觉得不是办法,便让领导抽派了

四、五个人来帮忙,一人念号接档,其它人听号找档,速度快了一半。

第三年在安排交档时,又想到了上一年整档,思想是否有比之更好的办法呢?否定之否定,想到了以第一家先交者为基础,以后各家按序进去。如此办法,省了抽人麻烦,还解决了重号问题。因为后边各学校在插档时发现同号会及时查对并随时进行纠正。

由此得出:工作遇到难题时,不要埋怨,不要自责,不要泄气,要想方设法,不凡脱开旧的思维束缚去创新。对我们来说往往缺少的不是条件,而是缺少创新,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主观能动性。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死事可以把活人逼死,因为逼死的人本来就是死人,活人也可以把死事做活,因为人是有思维有头脑的人。

活人可以战胜一切。

骑车途中想到这些,记录下来以做前言。

第6篇: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学习考察报告 近期,我有幸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参加了滨海新区首期“强街强镇”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活动,收获很大。按照“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先后在昆山市委党校观看了“新昆山之路”专题片,考察了该市的玉山镇、千灯镇,又前往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金桥镇、潍坊新村街道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互动交流,初步了解了一些“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使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强烈感受到,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观念常新。无论在昆山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还是浦东镇街较有名气的“和谐社区”创建中,当地的干事创业者,永远承载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他们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永远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永远的创新,才铸就了先进地区的成功与辉煌!

一、先进地区的“先进之处”

1、昆山之“强”。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隶属苏州市辖县级市。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周庄、千灯等10

1 镇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万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电脑大王”王安都是昆山人。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201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突破2000亿元;新增注册外资超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7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球1/8的数码相机、1/2的笔记本电脑都产自昆山开发区。还有“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特”自行车等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在昆山制造。昆山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雄踞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也是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昆山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和诸多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百强县第

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2、“新昆山之路”。

2 昆山改革开放之初并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县长号称“小六子”县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应当说转型发展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县域经济转型“先行者”和“优等生”。在过去30年中,从“农转工”到“内转外”再到“散转聚”,昆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型,每一次转型,都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回首过往,从“农业大县”到“科技新城”、从“全面小康”到“城乡一体”,昆山在一次次不断转型不断跃升的精彩实践中,把“开放包容”、“整体推进”的发展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昆山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不断转型之路。因为昆山人时时意识到,“此路不通”必须“另寻他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发展至今,他们又深刻警醒,经济上的“一枝独秀”并不能解决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发展难题。“新昆山之路”其实就是“全面转型之路”。如今,无论在全国“千强镇”之一—玉山镇、还是在以“亭林故里、戏曲之源、田园水乡”为特色的旅游重镇—千灯镇、考察所到之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市农村共同繁荣,一切可能的对立冲突,几乎都转化为相得益彰的和谐共进。如今的昆山,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成

3 功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昆山之路”。

二、先进地区“先进”缘由初探

1、永无止境的学习

在昆山考察,感受最强烈的是,该市党员干部永无止境的学习劲头。

第7篇: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

变法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革,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和巩固统治。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当政者自觉或被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变法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社会中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当时再合理的制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出现问题,变法改革也就成了时代的要求。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变法改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势必涉及某些人(旧势力)的特权和私利,遇到他们的阻挠,因此,改革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我们要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时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全方位的分析评价。

有关古代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荀况《荀子》

“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五蠹》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更法》

有关变法内容及作用的论述:

1.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而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2.说明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胜利。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4.迁都洛阳,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5.说明迁都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南朝将领刘庆之出使洛阳,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改革与变法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变法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还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坚信新生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于改革中去,

共同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④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第8篇:学习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习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读《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摘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议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并不断探索创新的新方法,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提高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正文:

通过阅读和学习《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我越来越意识到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纵观党的历史,从一个领导人民为争取全国政权而斗争的党,转变成为掌握全国政权长达半个多世纪并将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努力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党,转变成为一个担负实现中国现代化任务的党,中国共产党已经和还将继续创造世

1界政党发展的奇迹。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表明,始终坚持学习创新是其从弱小到强大、从稚嫩到成熟的关键原因,也是其吸引民众、凝聚人心、团结社会的成功经验。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学习和创新传统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创新的历史传统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毛泽东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和典范。他率先走上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道路,率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的思想命题,树立了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榜样。刘少奇称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于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件艰巨的事业”。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世纪末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逆境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崭新的生路,得益于邓小平巨大的理论创造勇气,而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原因在于邓小平与毛泽东走的是同一条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创新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继承和弘扬创新的历史传统,才能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

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创新的历史传统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资源,为新

时期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创新的实践成果是一座灿烂的历史丰碑,铭刻下记载史册的功绩,为增加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信任感奠定了基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更是显示出主观的学习和创新能动性,将学习创新进行到底。 江泽民将创新提升到事关国家、民族和政党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加以强调,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强调:对于民族来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对于国家来说,“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一件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事”,“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对于政党来说,“不发展,不前进,不仅没有前途,而且只能是死路一条”。对于军队来说,“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党的文献和中央领导人的阐述中,创新既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战略。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增加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开拓创新”列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之一。而《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也将创新列为建设学习性党组织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意见》中提到要: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

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

当然学习创新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如何切实的贯彻实施学习创新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学习创新,前提是学习,核心是创新。应把学习放在战略性的位置,通过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科技后备军。把科学技术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上日程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作为科学技术教育的目标。加强初中高等教育实验课程经费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让创新从一个口号变成为一种习惯。

二、建立全球研发网络。利用全球的资源为本国服务。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一定要放眼世界!随着开放和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激烈竞争" 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人民传统上有着保守的性格",要克服这种思想的制约就必须大胆的敞开国门。让国人接触更多的新技术,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世界科技团体和国际合作计划中去。充分利用国际研发资源和有关高技术的科技信息,鼓励科技创新,海纳奇思妙想。

三、国家的进步仅靠科技创新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体质,使其更加适宜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前进方向。加大对创新项目的经费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给予知识份子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才能使创新的深植人心。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

质。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学习和创新也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经典的知识理论,从前人的经验中吸收养分。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主动的思考,灵活的掌握书中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创新方能水到渠成。同时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对深入挖掘创新潜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实践创新活动,相信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引导下,我们的思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的视野也会更加的开阔。

第9篇:学习、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新疆中太有限责任公司从1993年3月20日建立以来,立足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之路,努力打造科技型企业,以管理创新为发展手段,团队建设为发展动力,强化公司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十四年的拼搏,公司从一个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的单一型公司发展成为新疆中太化工、新疆中太肉联和克拉玛依中太物业三大产业并举,具备综合竞争力的,以化工产品经营为主的多种经营公司。

四年前,新疆中太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走向市场的形势,建立新疆中太肉联有限责任公司、克拉玛依中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新建的公司面对着诸多的困难,公司分布在市区三个区域,管理跨度大;经营项目繁杂,盈利模式不确定,盈利水平低;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管理工作薄弱;员工组成比较复杂,用工劳动合同形式有5种之多。员工队伍稳定和谐的任务也很重。面对这些不利条件,一些干部和员工对个人发展和企业前景心存疑虑,感觉迷茫。

为使公司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生机,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公司确立打造学习型企业的思路,坚持发展,提高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着重在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一、 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实施战略目标管理

建立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支撑,更是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永恒主题。突破传统管理模式,走向创新之路,观念上的更新极为重要。服务理念的滞后性阻碍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公司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入手,按照各公司盈利能力和服务功能,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整合。形成适当跨度的扁平化指挥运作体系,加强了领导层控制力,基层的执行力,公司整体的业务拓展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创新是中太发展的动力,2004年中太率先在同行业中建立对所有危害点加以控制的HACCP管理体系,在疆内第一个推出“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肉类产销模式。

创新无止境,在冷冻肉、热鲜肉主导市场的时候,推出了安全卫生的冷鲜肉。公司一直把生产健康、安全、优质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最基本原则,中太供货基地,远离市区,无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防疫,原料基地引进优良品种,为中太提供优良活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服务,养殖户按照规范的饲养、育肥标准从事养殖,从源头保证牲畜健康安全、品质优良。

持续强化创新能力是学习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将管理能力体系创新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切入点。经过几年的梳理、构建,初步建立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模式。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标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此目前发展到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标合一"贯标体系。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企业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公司为保持企业发展后劲,针对环保治理,研发了和技防项目,在产业化推广中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分层次、分专业的培训体系,进行基于能力模型的培训,在学习、创新的动力作用下,公司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二、 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创业发展的共同意愿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的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反映企业特质的价值观、企业发展战略、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在跨出创新体系第一步的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凝聚员工、激励员工,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树立共同的愿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步发展的目标。

“企业精神”、“企业宗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企业的时代特征。为培育员工艰苦创业,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形成集团公司共同的理念。针对集团公司经营活动性质,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发动全体员工集思广益,进行“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的征集。通过讨论和评选,公司领导的审定,最终确定了“团结敬业、务实高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追求技术领先,坚持质量为本,培育优秀员工,忠实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团结敬业”,体现员工对企业的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一种使命;“务实高效”,渗透于员工心灵的为人之道,更显企业经营之德,真诚对待员工,真诚面对社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树立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品牌。按照“品质生命化,产品名牌化,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国际化”的企业战略。在确立“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的框架下,公司按照每年的工作重心,确定了"提升,发展,创新"、"巩固、拓展、提高"等滚动递进的工作方针。使员工看到了企业的希望,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增强了信心。

为推动企业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2003年,经区政府推荐,公司获得了的称号。

三、注重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确保人才与企业同步发展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公司领导统一思想,把建设一支积极进取、具备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团队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合理使用人、全方位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员工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成熟和发展,人才瓶颈的问题日益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人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性的问题成为一个障碍。为此,公司确立了"引进、培训、培养"的人才发展策略。有计划引进社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充实骨干力量。同时,加强培训工作,突出培训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制定实施培训规划,输送骨干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轮训一次,通过培训,对员工进行择优转岗。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少员工为适应岗位要求,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短期培训。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员工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得到缓解,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完成和拓展。

四、坚持团队建设思想。教育与关心相结合,提出了"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针,培育员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狠抓企业工会建设,较好的发挥了工会在企业的作用,发挥了员工主人翁作用;依法维护了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职工思想稳定,从而形成了公司多方位的关心员工,员工积极关心公司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局面。高度重视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把签订集体合同作为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和出发点,组织全体员工与公司协商谈判劳动合同中各项条款,对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安全卫生、福利待遇、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最低工资标准、缴纳“五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明确,针对女工特点,把做好女工“五期”保护工作列入合同之中,女工的特殊权利得到了保障。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使员工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技能得以提高,致使员工安心本职,为公司建设和发展人人出谋献策。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坚持常年为员工做好困难补助、生病慰问、互助互济、防暑降温、防冻保暖等实事,帮助困难员工渡过难关。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交流活动,发掘先进,树立典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身边的人",在持续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推动下,员工逐步形成了"凡事要争第一"的意识。公司呈现出锐意进取、风清气正、精神振奋、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六、 建立学习教育制度,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每年制定教育计划,举办形势与任务、法制建设、行风廉政建设,以及管理知识系列讲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等系列活动。通过岗位技能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和《工会法》、《安全生产法》、《质量法》等宣传教育;在鼓励员工自学的同时,公司积极与内地院校和企业联系,组织员工培训、参观学习,在关键岗位上工作的员工90%拿上了上岗证书,坚持持证上岗,致使安全生产员工、生命安全得以保证。多数员工学成归来,收获较大,效果较好。通过岗位练兵技术培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交流经验,有力地提高了员工素质,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在全体干部、党员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已逐步建立起荣誉、品牌、资质的策划、创建、运作体系,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致使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克拉玛依先进私营企业”;自治区级“民营科技创新企业”;“模范纳税企业”;市级“光彩之星私营企业”;克拉玛依市级“光彩之星”私营企业;克拉玛依区“模范职工之家”;克拉玛依市局级“模范职工之家”;克拉玛依区“双爱双评活动先进单位”的称号。

简言之,学习、创新,的确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可以说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创新能力的竞争。如果每个人的学习、创新能力都很强,那么用不了多久,不是人才会变成人才,是人才的会变成高级人才,是高级人才的会有更大的创造力。学习、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之根本。一个企业短暂的辉煌并不能说明其有足以致胜的竞争力。企业只有具备很强的学习、创新能力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力,才能在以后可能遭遇的种种风雨中挺立不倒、茁壮成长。世界上没有疲软的市场,有的只是疲软的心态导致的疲软竞争力。企业要想紧跟时代的脚步,要想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努力把自己的组织修炼成学习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必然会赢得广阔的市场,必然会获得巨大成功!

新疆中太有限责任公司 王先槐

2007年4月12日

上一篇:粮食局服务型工作总结下一篇:专项分析研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