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选5篇)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淮上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蚌埠市淮上区委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11年10月18
淮上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按照省、市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部署要求,结合淮上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淮上“四区”新定位,统筹“一主两翼”发展目标,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和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区为契机,抓住争创全国平安县区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推动、先试先行,强基固本、依法管理,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不断提升我区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建立与“十亿财政、百亿淮上”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淮上区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着重围绕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重点管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人群帮扶教育、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六个方面,用一年试点时间,实现“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双赢。形成具有新区特点、淮上特色,科学、高效、惠民、祥和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党政主导、部门负责。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各单位(部门)、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单位(部门)、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负责、整体推进。
2、依靠群众、服务民生。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群众的事情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公益事业有人办,把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全过程。
3、项目推动、先行先试。实行项目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4、重心下移,基层突破。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村(居)、社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管理网络,稳步推进基层组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以项目化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组织服务体系
1、切实加强区级组织机构建设
(1)成立区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设立专门场所,建立专项办公经费,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全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开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牵头领导:常守利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2)成立区应急服务协调指挥中心。以区应急办为依托,整合区综治、公安、维稳、信访、司法等部门力量,对非警务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问题和各类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受理,归纳分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进行交办督办,确保各类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有人解决,把应急中心建设成为群众沟通信息、诉求反映、解决问题、利益维护的平台。
牵头领导:章保川
牵头单位:区应急办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分局、司法局、民政局、卫生局、信访局、维稳办、各乡镇(街道)、机关单位(部门)。
(3)成立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以区明珠广场为依托,高标准成立集养老、学习、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服务信息档案,发放服务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快捷、温馨的服务。
牵头领导:钱厉
牵头单位:区文广体旅局
责任单位:区委老干部局、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各乡镇(街道)、机关单位(部门)。
2、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1)成立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与综治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合署办公,按照“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的思路,整合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力量,协作联动。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辖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综治办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司法局、人社局、财政局、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2)推进和谐社区网格化建设。从今年开始,在淮滨街道所辖社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2012年前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所建的小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曹老集镇、梅桥乡农村社区50%要实行网格化管理。村(居)、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治安巡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社区帮教和社保医保等综合性工作。2年内100%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基本实现村(居)社区居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帮。
牵头领导:章保川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公安分局、人口人口计生委、司法局、综治办、财政局、住建委、卫生局、教育局、各乡镇(街道)。
(3)推进乡镇(街道)、村(居)服务组织建设。今年,对淮滨街道办事处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申报撤销街道办事处,组建新的淮滨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处,由管理型办事机构转变为服务型便民组织。2012年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村改居(社区)完成70%,曹老集镇、梅桥乡村改居完成30%,全区社区调整要达到20%。
牵头领导:冯中元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人社局、财政局、综治办、人口计生委、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二)建立以社会矛盾源头预防为重点的多元化防范体系
1、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1)强化党政领导参与。加快推进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办案约访、结案回访工作制度,区里每周安排2次,乡镇(街道)每天保证一名副科级干部接访。实行社情民意动态化管理,及时化解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委群工部
责任单位:区委办、政府办、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
(2)严格信访矛盾排查。加快推进区信访大厅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揽子化解矛盾。”每半月排查社会矛盾隐患一次,定期上报排查化解情况,书面报告重大信访隐患。每周拿出一份信访研判报告,分析存在问题,提交周一区长办公会研究解决。
牵头领导:章保川
牵头单位:区委群工部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人社局、农林委、信访局、人口计生委、教育局、卫生局、住建委、拆迁办、综治办、司法局、维稳办、各乡镇(街道)。
(3)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持“两个规范三个依法(行为、制度规范,依法行政、维权和打击)”,落实信访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人民评理”制度,深化“信访听证、民主质询”制度,落实“信访代理”制度,加快推进“三级终结”制度,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统筹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金会,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关爱特殊群体和帮扶困难人群。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委群工部
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察局)、法院、检察院、监察局、公安分局、司法局、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2、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1)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构职能。一是建立健全诉调、检调、公调、援调、对接工作机制,在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劳资、婚姻、仲裁、医疗等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自行调解,确保职责范围内矛盾不上交。二是建立完善乡镇检察室,发挥检调对接化解社会矛盾作用。三是完善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发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调解员队伍作用,从源头上消弥矛盾纠纷。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司法局
责任单位: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人社局、住建委、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妇联、综治办、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2)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11年底,研究制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考评细则。建立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重大决策事项,无风险评估的,区委区政府不予上会。将风险评估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牵头领导:高健清
牵头单位:区维稳办
责任单位:区经发委、住建委、拆迁办、行政执法局、交通局、农林委、教育局、人社局、公安分局、卫生局、法制办、土地分局、应急办、信访局、安监局、河北发展公司、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各乡镇(街道)。
(3)建立群体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整合建立区公安、维稳、民政、卫生、信访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应急处置联合力量,制定针对性强、便于操作、易于应对的实施预案,财政部门对应急处置力量的经费予以保障。
牵头领导:章保川
牵头单位:区应急办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财政局、消防队、交警大队、综治办、维稳办、民政局、卫生局、信访局、安监局、农林委、住建委、河北发展公司、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各乡镇(街道)。
(三)建立以社会治安防控为重点的立体化网络体系
1、加快技术防范建设。建立全区视频监控平台,实现技防、人防无缝覆盖,闭路循环系统。一是在公安分局新址安装高清晰的视频监控平台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在怀五路、高速路出入口、两桥桥头、两个园区建立拍照监控卡点10个,安装监控探头不少于150个。二是在乡镇(街道)建立视频监控平台,在主要街道、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不少于100个。三是在各村(居)、社区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不少于100个,积极推进“平安农村、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技防设施建设,“平安卫士(警连心)”入户率要达到70%。
牵头领导:章保川
牵头单位:区综治办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财政局、蚌埠市移动公司、蚌埠市中广有限公司、各乡镇(街道)。
2、加强防范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协警力量配置不低于总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一是今年区乡招聘治安协警人员150名,其中专职治安协警人员30名,不断提高防控大队和巡防大队人员素质。二是四个乡镇一个街道要配齐配强“治安员、信息员、调解员、信访员”。三是要调动志愿者、民兵、预备役、老党员、老干部等群防群治人员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治安防范中的积极作用。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综治办
责任单位:区人武部、老干部局、公安分局、团委、财政局。
3、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重点地区治安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尤其要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等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每月要排查一次,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限期整治到位。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综治办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文广体旅局、工商分局、卫生局、住建委、水利局、安监局、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河北发展公司、各乡镇(街道)。
(四)建立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1、建立社会群体救助机制。在区民政局成立弱势群体救助中心,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建立区特殊人群信息库。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为对象的救助人群,实行动态化管理。
牵头领导:章保川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信访局、区残联、各乡镇(街道)。
2、创新服务民生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二是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三是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医保;四是推进社会就业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0.2万人;五是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牵头领导:胡兴文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财政局。
3、全面推进保障住房建设。积极推淮滨街道棚户区改造,加快曹老集、梅桥两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力争3年时间完成15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和30万平方米的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率达到50%,推进新农村道路建设。
牵头领导:冯中元
牵头单位:区住建委
责任单位:区土地分局、区农林委、水利局、财政局、交通局、河北发展公司、各乡镇(街道)。
(五)建立以服务特殊人群为重点的帮扶教育体系
1、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管理信息档案,完善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衔接机制,实现100%有效管理,力争重新犯罪率为零;二是由政府拨付专项经费,对矫正对象实行动态监控和全面服务,避免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三是对吸毒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管控,落实戒毒措施;四是建立“法轮功”等邪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教育转化机制;五是建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信息库,采取家庭、医保、新农合和财政补助统筹解决费用的方式,落实医疗救助措施,确保不脱管、不失控。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综治办
责任单位: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卫生局、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维稳办、防邪办、各乡镇(街道)。
2、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模式,实践对农民工民本化管理,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居住证与就业、子女上学、保险医疗等社会服务相结合机制创新。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人口计生委、人社局、司法局、工会、团委、妇联、财政局、文广体旅局、卫生局、住建委、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分局、各乡镇(街道)。
3、加强青少年服务与管理。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载体,从少年儿童抓起,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信息档案,为他们就业、上学创造条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社会化管理体系。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团委
责任单位: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分局、人社局、教育局、综治办、文明办、教育局、妇联、民政局、财政局、文广体旅局、各乡镇(街道)。
(六)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重点的“两新组织”管理体系
1、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加快网络技术创新,建立域名和IP地址、网站准入、网站接入服务管理机制,推进网络实名制,有效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完善网上网下联动管控机制,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牵头领导:李欣
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文广体旅局、综治办、维稳办、蚌埠市移动公司、蚌埠市中广有限公司。
2、切实加大网络防范力度。建立政法综治维稳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机制,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和网民意见,加快推进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案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牵头领导:钱厉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文广体旅局、综治办、工商分局、维稳办、蚌埠市移动公司、蚌埠市中广有限公司。
3、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区民政局和区工商联要做好“两新”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区委统战部要加强“两新”组织服务教育工作,力争2012年基本实现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牵头领导:常守利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区委统战部、工商分局、工商联、工会、团委、综治办、民政局、公安分局、各乡镇(街
道)。
五、方法步骤
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从2011年6月开始,至2012年5月为试点,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成立淮上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淮上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街道)、区直单位(部门)结合方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试点措施,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和办法。
2、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8月—2012年3月)。在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区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类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3、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4月)。在全面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召开全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交流总结大会,总结经验和不足,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4、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5月)。在认真总结、提升一年来各类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与创建全国“平安县区”,推进“新四区”建设工作同步开展。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各乡镇(街道)、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比照区里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各乡镇(街道)、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本乡镇(街道)、本单位(部门)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第一责任人。
2、明确职责,合力推进。按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项目分解任务,各牵头单位要拿出具体的推进措施、实施细则,列出项目推进时间表,鼓励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各乡镇(街道)、区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要依据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制定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8月10日前以文件形式报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办公室。
3、加大投入,保障经费。设立专项办公经费,并对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列出的24个重点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试点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一、安定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及运行情况
㈠制定配套政策, 稳步有序推进在借鉴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省、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等办法, 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安定区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照全区新型农村基本医疗制度试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意见, 讨论出台了《安定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试行) 》。2007年5月, 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同年7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安定区根据国务院、省、市相关文件精神, 讨论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 就参保范围、参保程序、筹资标准、起付标准、基金支出和最高支付标准等事项做出新的规定。
㈡领导高度重视, 形成工作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了动员城镇居民积极踊跃参保, 区政府主要领导发表了电视讲话, 区电视台开设宣传专栏, 共发放《致全区城镇居民朋友的一封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制度及报销办法问答》等宣传材料4万余份。并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民政、卫生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干部组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队, 深入居民家中进行宣讲, 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工作站, 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摸底和相关政策的宣传, 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缴费登记和证卡发放等工作, 做到认定登记进社区, 当天缴费进银行, 证卡发放到家庭。
㈢确定保障对象, 严格保障标准2007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主要覆盖城镇居民和在校学生, 参保人数达到31828人, 参保率为60%。起付标准为一级医院150元、二级医院250元 (市二院350元) 、三级和区外医院700元, 报销比例分别为50%、40%、30%。共为691人次城镇居民报销住院费用56.64万元, 当年住院率为2.2%, 住院报销比例为42%。从2008年1月起, 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了参保范围 (将辖区内大中专院校、技术学校在校学生纳入统筹) , 降低了起付标准 (一级医院50元、二级医院200元、三级医院400元、区外医院500元) 、提高了报销比例 (一级医院60%、二级医院55%、三级医院及区外医院50%) 、调整了最高支付限额标准 (14000元) 、放宽了药品目录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按照《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甲乙类执行, 乙类药品由个人先自负15%后按甲类标准报销) 、增加了大额医疗补助 (超过最高封顶线最大值以上的费用按60%补助, 最高补助16000元) 、确定了特殊疾病门诊补助项目 (暂确定为16种) 。同时出台了优惠政策, 对连续缴费每满三年且没有享受住院补助的参保居民, 将个人累计缴费部分的50%划入个人账户, 用于门诊医疗费用补助。今年全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了52061人, 当年居民住院报销人数达到2520人, 报销住院费用397万元, 住院率为4.8%, 报销率达到了52%。
㈣健全筹资机制, 壮大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实行个人交费、集体扶助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其中居民出“小头”, 政府出“大头”。2007年筹资标准为: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缴费20元, 区财政补助35元;城市低保人员每人每年缴费10元, 省、市、区各级财政补贴70元。当年共筹集资金245.9万元, 其中个人缴费47.7万元 (民政代缴3.35万元) , 各级财政补助198.2万元。2008年起, 筹资标准为: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缴费60元, 各级财政补助80元;在校学生每人每年缴费40元, 各级财政补助60元;属于低保对象的各类在校学生每人每年缴费10元, 各级财政补助90元;其他低保对象每人每年缴费20元, 各级财政补助120元;属于一、二类城市低保对象的学生、居民个人不缴费, 由区民政部门从城市医疗救助资金中代缴。4年来, 共累计筹集资金2144.13万元, 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457.56万元, 个人缴费686.57万元 (民政代缴15.35万元) 。所有筹集到的资金, 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封闭运行, 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用。
二、安定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主要成效
随着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深入实施和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居民参保人数逐年提高, 覆盖面逐年扩大, 保险基金逐年增加, 住院总费用大幅增加, 住院率逐年上升, 城镇居民“小病拖、大病扛、不敢住院”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居民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 医疗保险保障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的能力持续增强, 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欢迎, 成效显著。
㈠保障范围实现广覆盖目前, 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主要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在校学生、辖区内大中专院校、技术学校在校学生, 建立了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广覆盖。
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四年来, 由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级财政补贴力度的逐年加大, 保险基金的逐年增加,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住院报销比例由2007年的42%提高2010年的52%, 住院率也从2.2%增加到4.8%, 真正实现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目标, 解决了家庭困难居民因病返贫的难题。
㈢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有效减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四年来, 已为7462名城镇居民报销住院医疗费用1148.14万元, 其中大额医疗补助94人73.4万元, 划转个人账户119.86万元, 进行二次补偿49.84万元, 实施特殊疾病门诊补助106人14.2万元, 有效减轻了城镇居民住院患者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
㈣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以来, 全区共确定定点药店9家, 定点医疗服务机构33家, 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家, 区级医疗机构7家,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家, 乡镇 (街道) 卫生院23家。居民可以在全区范围内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疗机构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激活了医疗机构间的竞争, 促进了医疗机构竞相改善医疗条件, 提高服务人员服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推动了城镇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疗机构业务收入逐年增长, 同时有能力进行医疗技术改造和医疗设备的添置。
三、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参保率偏低安定区城镇居民居住分散, 一部分小城镇户口居民在乡镇居住, 未纳入参保范围;城区学校中的非农户在校生, 因参加了商业保险而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部分生活困难居民仍然存在抵触情绪, 参保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毕业生户籍在城区, 但不在本地就业, 有户无人, 无法纳入保险范围;监狱在押犯人无法纳入保险范围。这诸多因素影响参保率提高。
㈡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还不规范个别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在核验住院手续时把关不严, 对住院对象审核不细, 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检查、用药、开处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还存在过度医疗、药价居高不下、乡镇社区医疗服务站医疗诊断水平不高等现象。
㈢参保人员遵守医保政策的自觉性不高部分参保人员缺乏用药的节约意识, 存在小病大治、轻病重治、延长住院时间等现象, 个别参保人员一人住院, 多人用药, 还有个别参保人员利用关系, 医患联动, 套取报销住院费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㈣城镇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仍然偏低随着国家转移支付标准的提高、各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的加大, 以及个人缴费人数的增加,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逐年加大。但相对于城镇职工基本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比, 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相对偏低, 尤其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困难居民家庭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现象, 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㈠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提高参保率继续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 广泛宣传动员。采取电视台开设专栏, 报纸上开设专版等方式的长效宣传机制, 利用上街宣传、装饰宣传车辆流动宣传、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宣传和典型事例教育等灵活机动的宣传方式, 动员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农民工、在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努力扩大覆盖面。
㈡完善政策体系, 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一是逐步完善居民医疗保险报销体系, 进一步提高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降低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二是进一步调整参保激励政策, 积极探索将缴费年限与提高待遇水平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三是对既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又参加商业保险的居民, 实行报销资料共享, 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分别享受各项保险应享受的保险待遇, 进一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
㈢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打破定点医疗机构终身制。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及时核查, 发现有不按照《协议》提供医疗服务等行为的, 限期整改, 整改无效或严重违反《协议》, 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实行退出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参保患者的要求, 逐步建立“准入一竞争一发展 (淘汰) ”的运行机制, 对条件成熟的及时纳入定点范围, 对工作能力不强的及时淘汰, 做到有进有出, 动态管理。同时, 对参保人员加强就医指导, 让参保人员充分了解医保政策, 真正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教育引导参保人员确立医疗费用节约意识;克服不合理医疗要求, 自觉维护居民医保工作正常秩序。
㈣加强管理, 努力提高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居民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完善服务内容和手段, 全心全意为参保居民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要加强学习培训, 通过多形式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促使工作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成长为能胜任工作, 能独当一面的工作队伍。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激励考核机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细化工作任务, 实行量化考核, 将工作与年度考核挂钩, 激励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㈤争取多方资金支持, 扩大基金筹集范围, 理顺基金筹集渠道, 增强基金抗风险的能力坚持“多方筹资”的原则, 千方百计争取各级政府的补助资金按期如数到位, 同时支持社会各界的捐资, 做大“基金蛋糕”, 增强保障能力, 逐步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4月19日全市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社会管理现场动员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按照关办〔2011〕3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特点、新定位,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管理新路子,努力把社区建成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综合平台特制订试点工作方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 滨江花园社区基本情况:
概况:滨江花园社区于2000年3月由原晓街居委会和栅栏门居委会合并而成,20个小组,总户数1465户,总人口5732人,其中外来人口525人,党员98人,特困家庭47户、人数105人。空巢老人数达15人。育龄妇女524人。滨江花园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历年来十分重视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济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处,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绝不放过细小矛盾纠纷的调处,连续11年来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南京市和谐社区、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南京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南京市青年文明社区、南京市科普大学、南京市“六好”社区关工委、下关区禁毒工作先进单位、下关区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下关区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试点目标 总体目标:
以建立与“创新管理”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社区党委牵头,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培育社区化组织,拓展社区化服务领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具体目标: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六项体系建设”; ①以高效顺畅为目标的网络管理体系;
②以民生保障为基础的建设服务体系; ③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系统; ④以预警防范为先导的维稳防控系统; ⑤以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应急处置系统; ⑥以真实客观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试点重点工作
1、完善社区平台:本着“方便群众、便于服务”的原则,建设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平台。
滨江花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于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设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人员全部公示上墙,实行一站式受理,高效、快捷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事项。
2、健全社区组织:
①党组织:党总支书记由邱银珠担任,副书记:任翠华,委员:宣金芳、许明芳、逯甲海。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发挥无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②社区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邱银珠担任,副主任:黄杰
社区委员:陈中建、许明芳、顾巧红。进一步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着力发挥好自治组织的“四大职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搞好社区的卫生、物业、计生、流动人口和治安管理等。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开展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福利性服务。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增强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履行社区服务的职责进行监督,实行居务公开、评议社区干部等制度,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监督权。③综治办公室:
a).进一步建强社区综治组织机制。大力加强社区综治办建设,按照“112211”要求配备综治办公室人员,综治办主任由邱银珠担任,成员有:许明芳、任翠华、韩恒俊、田慧、顾巧红、钟剑。整合、配备社区综治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其统揽社区维稳工作的重要作用。b).进一步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建立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邪反邪、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宣传、群防群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综治警务室,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切实筑牢“长安滨江”建设的根基。
c).进一步强化社区综治组织功能。及时收集掌握各类社会信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抓好重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等;组织开展治安、交通、消防、生产等安全防范宣传教育,落实源头管控措施;组织巡逻防范工作,指导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大力开展“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无毒社区、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④共青团: 书记:
黄春梅,主要职责:
a).主持团委全面工作,负责召开常委会议、委员会议(扩大)及主要工作会议,传达街道党委和上级团委的指示精神,及时向社区支部和上级团委汇报并请示工作。
b).主持制定团委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安排、部署、检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c).组织好团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和掌握新形势下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规律、特点,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d).抓好团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搞好班子的团结,关心班子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e).负责协调好与社区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区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各兄弟社区团委的联系和交流,及时吸取和借鉴好的工作经验。
f).负责团委各项经费的审批和使用。
g).负责审阅批示上级各类文件,签发团委文件和其他规章制度。h).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⑤妇联:
妇女主任:胡红果,主要职责:
a).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教育社区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b).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反映妇女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代表妇女参与社区事务决策。
c).向社区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d).加强人口计划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如实申报生育指标,填报人口出生,及时动员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监测。
e).负责做好本社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⑥综治巡逻队:
队长:顾巧红,成员:刘殿清、王秀英、黄世华、刘玉霞、卓莉萍、吴来喜。主要任务:
a).收集治安信息。对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安全隐患、违法线索、社情民意等信息进行排查、采集、上报。
b).参与安全防范。参加巡逻,协助民警设卡盘查,协助安全检查及治安重点难点整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及安全防范常识,参与宣传方针政策、通报治安动态,指导群众自防。
c).调解矛盾纠纷。结合日常工作与生活,主动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并积极调处。重大矛盾纠纷一经发现在第一时间上报,并积极协助调解处置。
d).协管外来人口。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对其中的重点人员力求做到信息灵、情况明。
3、开展社区服务:
依托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法治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积极抓好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化、体育、教育、法治等民生服务保障。
同时建立两支志愿者队伍,分别为治安志愿者服务队,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其中治安志愿者服务队注册人员达到109人以上,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注册人员达到216人以上。
4、强化社区管理: ①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
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基础,以综治维稳组织为中坚、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以原联组责任区为单元格。大力整合资源,将网格内的党代表、村民代表、治安信息员、党员等明确为网格协管员,确保每个社区小组均有一至二人,进一步健全扩大网格服务管理队伍。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社区服务管理负总责,联组长是责任网格的第一责任人,网格内的协管队员负有协管责任。要通过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更好地把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一并开展起来,切实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效能。②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突出“人”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口、重点人头(社区服刑、两劳释放安置帮教、吸贩毒、邪教人员、精神病人、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员(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点户头(信访人员)、外来人员全部纳入社区信息平台,使社区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突出“事”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的各类不稳定事端、不安全隐患、不和谐因素,发生的各类事件,全部摸排纳入到社区信息平台,使社区服务管理做到“耳聪目明”,处置反应快速、及时,确保不发生重大事件、恶性案件。突出“物”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由政府、社会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物件全部纳入信息平台,既注重加强日常管护,又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突出“财”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的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各项收入、支出、资产余额、债权债务增减变动、收益分配等经济事项纳入信息平台,做到及时掌握、按月更新。突出“组织”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互助、志愿、慈善等各类社会组织纳入信息平台,更好地组织社区内的服务、救助等工作,满足社区群众多种多样的服务需求。保证平台信息的新鲜、完整,建立常态的维护管理机制。③加强社区“三防”管控:
利用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措施,提升社区维稳防控系统水准。“人防”是建立社区综治巡逻服务队,并确保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物防”是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开始,一直延伸到社区内的各单位、居民住户。对一楼及重点部位加装防盗门窗;而“技防”则是对辖区内的幼儿园等重点单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率先推进2011“技防入户”工程。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④加强社区环境管护:
要以巩固南京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建立完善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居民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型社区的环境管护力度。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意识,落实“门前三包”,使保持环境整洁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应当参与的行为。切实抓好社区“四位一体”的环管网络建设。真正把绿化管理、社区保洁、治安防范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常用态化管理。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加强社区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硬件建设,为抓好社区环境管护提供基础支撑。切实加强社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管护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并积极组织和吸纳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参与环境管护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滨江花园社区 2011年7月
滨江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2011年7月5日上午召开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迅速从辖区单位、企业、楼组长、退休干部、单位职工、社区干部40余名成员成立了滨江花园社区义工协会组织。组建了工作队,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滨江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题,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登记组,对辖区所有家庭进行了摸底,建立了民情档案和电子信息。
截止目前,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了义工队5个,义工组10个。义工队员每天分别开展工作,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此项收到了明显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各义工队分别召开各类会议16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20余条,各义工队员共走访调查住户7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4起,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20余件。
一、主要做法
在市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在街道综治创新办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呈现出“目标任务明,工作行动快,宣传氛围浓,活动效果好,责任督办实”五个特点。
(一)目标任务明 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党支部对义工队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即:围绕“一个主题”就是以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做到“两个覆盖”就是义工队覆盖全社区所有家庭、义工队员足迹覆盖全社区所有住户;明确“三个载体”就是以义工队员进家庭、六问六帮促发展活动,百余干群唱红歌活动,千余群众读经典活动为载体;注重“四个结合”就是要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文明社区相结合、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开展感恩教育“五进”活动,就是开展感恩教育进支部、感恩教育进单位、感恩教育进小区、感恩教育进企业、感恩教育进家庭活动;实现“六大目标”就是社区干部与市民群众感情大增强,干部能力水平大提高,工作作风大转变,居民实惠大增加、全体干部精神大振奋;坚持“七个到户”就是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惠民政策信息服务到户;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开展到户;贫困物资帮扶到户;和谐创建指导到户;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到户;问计求策走访到户。
(二)工作行动快
全社区各义工队“进家庭、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全面铺开后,社区干部和各义工组,结合各自职能特点,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的要求,迅速进楼院入户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入户快宣传好。一是义工队入户快。全社区工作开展部署后,各义工组的成员迅速开展工作;二是角色转换快。各义工组组员迅速转换身份,进入角色。与居民群众促膝谈心,详细了解各对象的基本情况,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信访矛盾和生产生活现状,听取居民请求义工组帮扶要求,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精神传达快。及时召开义工队队员、社区干部、党员、居民群众代表三个专题会,对近期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系统的传达、学习了区和街道两级开展的创新社会管理会议精神及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时间、目标、任务、步骤及工作要求。
(三)宣传氛围浓
工作开展以来,全社区各义工队分别召开各类会议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20余条,板书黑板报12块,利用社区平安小喇叭深入楼院小区宣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活动效果好
社区要求各义工组成员在工作中动真情、用真力、重实效,把“进家庭”活动与社区建设、扶贫帮困结合起来,与了解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梳理成册建立了台帐。在入户调查方面,要求义工队员在入户调查时重点对六类对象开展走访调查,即重点走访自主创业带头户、老党员老干部、上访户、困难户、外出户(留守户)、代表户(人大代表、党代表、群众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认真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逐一登记。全社区各义工队成员已走访调查住户7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4起,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20余件。在办实事方面,不少义工组成员在掌握第一手的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制定出帮扶计划并着手开展帮扶活动。
(五)责任督办实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党支部组建了社会管理工作专班,及时加强工作督办。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党支部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义工队,由每个队再细化到各个组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加强督办保成效。社区党支部要求各义工组成员在“进家庭”活动中做到“五个一”,即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撰写一本工作日志、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走访,上报一份民情分析报告。并对义工队员活动情况实行定期督办,每周五召开碰头会,由各义工队队长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情况;推行“一个公示”,即将对义工组成员名单、职务、联系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推行调阅工作日志、调看相关记录、入户核查、现场调查、电话抽查的“二调三查”工作法开展督查,社区党支部及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三是强化工作纪律。社区党支部要求各义工组的成员在工作中要比感情、比作风、比措施、比收获。要真正实现“两个全覆盖”,即义工组成员覆盖辖区所有家庭,实现“四个在一线”,即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义工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同时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对“六问六帮”进家庭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以此确保整个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城市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普遍选择。为进一步推进XX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我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六城同创”总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区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统筹我区公共管理、城市服务和产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和公众智能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幸福XX。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多,资金需求量大,必须统筹规划建设,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建设项目,提高信息化资金使用效率。
示范带动、有序推进。围绕我区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际需求,找准突破口,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效。
综合防范,保障安全。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应用市场主体各方面的权益、运营秩序和信息安全,增强抵御风险和自主可控的能力。
二、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主要目标
全区建成基本完善的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基本普及,实现城区光纤全覆盖;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智慧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智慧产业取得新突破,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全面支撑文化旅游服务业强区和信息社会全面发展格局。
——重点工作
(一)基础网络工程。加快“无线城市”建设,配合XX市4G国家规模商用试点建设,分阶段逐步实现4G全覆盖,并在全区各主要公共场所实现无线WIFI覆盖,打造“无线城市”。(牵头单位:区管委信息办。责任单位:区市容局。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二)城市公共数据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采集、共享使用的原则,建设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和个人信用管理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支撑智慧城市业务发展。(牵头单位:区管委信息办。责任单位:区规划局、区城建局、区国土局。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三)智慧城管工程。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编制城市道路、排水、园林绿化、城市地下管网等专项规划,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城市建设各部件要素资源信息共享共建,构筑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牵头单位:区市容局。责任单位:区规划局、区管委信息办。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四)智慧旅游工程。建设智慧旅游景区,鼓励和引导景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体验服务,其内容包括:在旅游消费层面,建立具有电子导览、导航、导游、导购、投诉等功能的系统,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在旅游经营层面,从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市场营销、接待服务、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调配、物务计调和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实行数字管控,实现政务数字化(牵头单位:区旅游局。责任单位:区管委信息办。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五)智慧环保工程。配合市级部门建立覆盖全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信息化网络,通过整合建设环保基础数据库,建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市区二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监控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管理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牵头单位:区环保局。责任单位:区管委信息办。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六)智慧交通工程。配合市级部门建设包含交通设施感知体系、智能交通云平台等应用平台,形成互联互通和贯穿交通政务、交通管控、交通指挥、交通服务、交通决策为一体的智慧交通综合体系。(牵头单位:区交通局。责任单位:XX公安局。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七)智慧民生工程。建设国家、省、地市和区4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内网路由。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三通两平台”,即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学实施智慧教育“云端”计划及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管委信息办、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计生委、区教育局。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八)智慧安防工程。建设集公安、交警、消防、民防等部门于一体的全区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与数字化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结合,加强城市安防,实现对社区、商业建筑、银行、校园、机动车辆等的动态管理,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救助服务。(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区交通局、消防大队。建设时间:2016年-2018年)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努力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落实、有人督查”的工作机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协调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协调处理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事项。
(二)强化资金人才保障。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工作,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基础性、全局性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XX市XX区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XX市XX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
试点实施方案》的 报
告
市委、市政府: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通知》(川政法〔2011〕18号)和中共XX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制定和报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资政法〔2011〕62号)要求,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XX市XX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现呈报于后。
中共XX市XX区委 XX市XX区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日
XX市XX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常委会议决议,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下放管理权限,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健全机制、规范流程等措施,推动街道办事处、镇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总体目标
围绕省委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会议提出的“六大”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探索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乡以及社区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和
水平,率先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为开启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新征程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试点单位
资溪街道办事处、松涛镇
四、试点内容
(一)建立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责任单位:区委群工局、区委维稳办、区“大调解”协调中心
1.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凡辖区内的重大事项实施前,对其合法性、合理性进行评估,重点关注是否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或引发群体性问题,是否有相应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积极配合责任单位,发挥信息来源广的优势,多渠道、多方式,广泛收集重大事项实施前的涉稳信息,及时整理上报,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之前。
2.建立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
完善并积极推行公开听证制度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协商机制,拓宽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及时掌握群众心理、社会心态,疏导社会情绪,正确处理群众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有效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3.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排查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突出关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涉稳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和专案督导,超前化解、及时稳控,做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防止社会矛盾堆积、激化。
4.推动“大调解”创新发展。深化人民调解,扩展人民调解的覆盖面,完善组、村(社区)、镇乡(街道)三级逐级调处三次的“三三调解制”。创新行政调解,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的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设立调解室,建立机关内部“接待人员调、责任部门调、分管领导调”的三级调解机制。提升司法调解,法院要把调解的理念贯穿审判工作始终,特别要指导派出法庭和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试点地的涉法案件实行全程调解,依法确认各类调解组织对民事纠纷调解后
达成的调解协议。完善社会调解,鼓励和帮助试点地具有矛盾纠纷调解职能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区“大调解”协调中心发挥好指导作用。
(二)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团区委、区教育局、区禁毒办、区防邪办
5.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明确工作机构,构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建立跨区域流动人口协同配合管理机制。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对散居在各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逐户逐人建立租赁房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流动人口,由管片民警直接落实管控措施;对雇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要求,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责任;对旅店流动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加快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旅店业信息系统建设。
6.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全面
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矫正对象动态分析、排查核查、考核奖惩和教育矫正等工作制度。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效果和矫正对象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推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严防社区服刑人员、被起诉人员脱管漏管和矫正对象再犯罪。
7.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建立并积极推行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衔接机制,抓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企业)、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信息库,适时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情况,防止漏管脱管。拓宽安置渠道,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免费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和招聘(录用)符合用工条件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指导、心里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生活确实困难刑释解教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8.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的所有学校开展校园警务工作,切实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着力预防和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排查未入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
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刑释解教青少年等群体,着力解决其就学、职业培训问题。设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场所,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救助。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在试点地扎实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 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扫黄打非”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9.加强重点人员教育管控。以信息化管控手段为重点,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和常态化管控机制,将违法犯罪重点人员逐一纳入视线,实行分层管理、分级预警,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不漏管失控。对有社会危害行为、依照规定经专门机构鉴定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治疗、管控措施。对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要做好治疗和教育改造工作。对吸毒人员,要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对已彻底转化的“法轮功”人员,要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法轮功”痴迷人员,组织帮教力量进行攻坚,提高转化率、巩固率。对缠访、闹访人员,要坚持教育劝导和依法处理并重,维护好正常的信访秩序。对所谓的“维权”骨干人员及其他重点人员,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要注意固定证据,依法严惩。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工商局、区工商联、区经信局、区商务局
10.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一建三抓三增强”的基本思路,通过多种组建方式,在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抓好党建带“三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深化党建“1+3”活动,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协调发展。
11.创新境内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健全社会组织协同管理机制,探索并逐步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逐步推行社团与业务主管部门脱钩,积极在社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反映民意、维护民权的积极作用。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督促社会组织在法律许可和行政审批的范围内活动,引导其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建立民政、业务主管单位和公安等部门内部会商机制,加强对敏感类社会组织的管理。
12.严格管理境外等非政府组织。健全境外非政府组织
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境外非政府组织项目管理,加强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管理。对背景复杂、开展敏感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坚决予以清理,对无特殊背景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加强管理,做到合理进入,开放有序。对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组织,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各种所谓的“维权”组织,依法清理;对打着“维权”幌子从事渗透破坏活动的,依法处理。
(四)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管理服务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 13.大力开展排查整治。以资溪街道办事处的“城中村”和松涛镇的“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分级挂牌督治,限期整改落实。对排查出的治安乱点,制定措施、强化整治、加强管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强化文化娱乐场所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14.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的技防投入力度,完善视频监控、区域警务协作防控网,形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全方位、全天侯、立体化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把防控触角延伸到社区、单位内部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
界处。
15.加快重点地区治理改造步伐。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特别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治理改造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经济建设和基层设施建设,搞好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生活等问题,努力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改造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安全和谐的地区。加强引导管理,防止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形成以地域、民族、宗教、收入差别等为标志的不同人群聚居区。
(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
16.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评专门队伍能力培训,增强网络技术力量,针对发生的重大舆情信息、重大治安、刑事、群体性、突发性等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正面引导网上舆论,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和事件进展程度,解疑释惑,绝不能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有效防止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
17.严肃信息网络运营环境。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
利益、网络淫秽色情、非法出版、侵犯知识产权和公民权利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互联网营业场所无照经营、接受未成年人上网和经营性网站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用户的责任,促进互联网业界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杜绝利用互联网从事色情、反动、暴力等活动,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防止网络的不良作用畸形放大。
18.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稳定。做好网上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随时关注网络热点,监审网上信息,研判网络舆情,占领网上信息和舆论高地。构建网上网下相结合的防控体系,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处置能力,严防形成隐蔽性犯罪组织和破坏性社会动员力量。及时组织信息网络运营企业做好发现、封堵、删除有害网络、手机信息工作;深化行业自律,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严防网上失泄密事件发生。建立健全政法维稳部门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机制、政法维稳宣传舆论联席会议制度、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案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对司法个案、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六)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药监局
19.强化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加快构建纵贯区、镇乡(街道)两级,覆盖重点单位、行业、区域的维稳信息网络,健全信息报送、汇总、会商和研判机制,努力实现预知、预警、预防。进一步理顺公安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建立既有利于发挥各部门(单位)情报信息优势、又有利于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加强有关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急必需物资、技术、装备准备,强化应急协作功能。
20.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区处置群体性事件暨反恐怖工作预案》的通知(资雁委办发〔2010〕44号)文件精神,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依法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指挥权限、程序和现场处置原则,依法明确不同情形下武器、警械使用的条件。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细化应急预案,开展预案推演和实战演
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
21.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建设施工、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高危行业的日常监管,注重监督监管机制建设。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具体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社区要适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协助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要及时报告。
22.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药品的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行为。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要配备必要的人员配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隐患,防止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时间步骤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各级党组织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有关领导讲话和重要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二)全面试点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着重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各责任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到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共同抓好试点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整体提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和各相关部门认真查找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严格对照既定目标自觉查缺补漏,全面整改,使各项工作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总结拓展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试点街道办事处、镇乡和各相关部门对综合试点工作进行认
真总结,并将综合试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同时采取图片展、理论成果研讨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综合试点工作成果,推动综合试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并将成果在全区推广。
六、组织保障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是中央、省委、市委根据当前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强化组织和纪律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由区委统一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对试点工作的开展进行具体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姚忠志兼任,办公室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整个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评估,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联席会议由区委副书记或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召集,联席会议领导有:吴明化、姚忠
志、曹修光;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有: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区财政局、资溪街道办事处、松涛镇。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不少于一次,特殊情况下由联席会议领导适时召集召开。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对试点工作中所涉及的方面性工作负直接责任。党政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单位)重要工作内容,由“一把手”亲自抓,并落实专人负责,周密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扎实有力推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考察班子、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
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XX市XX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XX市XX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
长:毛绍百副组长:姜鸿飞吴明化姚忠志曹修光游敦礼李
翔成员:王瑞彪
钟青勇张俊华 姚仕彬尹凤全张天明
组成员名单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区委副书记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
区检察院检察长
区委办公室主任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区委办、区政府办副主任,区委群
工局(区政府信访局)局长
区委办纪检员、区委督查室主任、区网管中心主任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区委编办主任
任爱国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马国正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 张
涛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刘
刚
罗承武
张朝辉
朱万碧
刘金兰
刘小军
李俊英
陈
刚
资溪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松涛镇党委书记
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区妇联主席 团区委书记 区财政局局长 区民政局局长 区司法局局长
主题词:社会管理
综合试点△
方案
报告
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
2011年7月
日印
(共印
【淮上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乡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06-25
镇召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07-21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12-21
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案07-26
大洼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2-17
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工作实施方案10-01
乡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11-01
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汇报材料06-17
区建设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09-30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社会调查实施方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