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共8篇)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篇1

1.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创造和发明。我们身边用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创新发明出来的。当然每件物品都有它的专利,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这样的产品。当然每一样的产品都要有他的自主创新的专利权,我国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建设的步伐正在一点一点的加快,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人文科学走进万家。

1.1我国的发展和建设

首先要说的是我国现代工业的产品与国外的一些利益关系,每生产一台DVD,就支付相应的专利费12美元,而所能获得的利润只有1美元。具体包括3C(飞利浦、索尼、先锋)核心技术专利费3.5美元,6C(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生产专利许可费4美元;汤姆逊、杜比等公司其他技术专利费(如MPEG,mp3)4.5美元。每台DVD在欧美市场的零售价23美元,材料价10美元。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自主创新阶段

从以上的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同样的产品,自己生产完后还要支付相应的专利费,这就是创新与利用创新的关系,从创新发明中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爱迪生,他被誉为发明大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非常丰富的创新思维,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这里我认为灵感就是创新发明,天才指的就是成功,汗水就是辛勤的劳动,当然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可见创新对成功是多么的重要性。现在的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有关“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最主要的就是靠实践,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学习问题,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从而学到有用的创新发明的主要内容。学习也是相互的,不管

你的身份如何,一切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去创新去发展,从而更高的来完善属于自己的品牌,属于自己的产品。

2.自主创新的认识

2.1创新与企业的关系

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创新也是要遇到很多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是否对一个人或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当年我国的产业发展主要阻障是自主创新,说到我国的自主创业不得不说海尔集团和奇瑞集团,作为一个自主创业十分成功的一个企业,同样的这两个都是自主创新的民族企业,首先要说一下海尔集团,海尔集团主要是家电产品,从刚开始的自主创新技术,到以后的自主发明,海尔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当被问及海尔凭什么同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竞争时,张瑞敏认为,打造一个品牌就是打造一个信誉,营销的本质是买,而不是卖,即从用户那里买到公司的信誉。海尔公司采取直接到欧美国家设厂与国外名牌一决高下的策略,正是为了在欧美市场打造公司的信誉。在欧洲,海尔公司曾冒着产品卖不出去的风险,将价格定得比欧洲同类产品还要高,靠的就是信誉。

2.2国内外企业的对比

在美国,公司以个性化设计和创新产品打进了沃尔玛等大连锁店,靠的也是信誉。张瑞敏说,在现阶段,“我们不同他们拼资金、拼技术,我们同他们拼速度”。关于海尔未来的发展计划,他说,公司将在世界十大经济合作区域建立生产基地,通过融智、融资、融文化和创立本土化事业加大打造世界名牌的力度,我看过海尔刚刚成立并自主创新研发的冰箱的时候,在自主研发的技术上出现了一些错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还是可以销售的,在那个时候一台冰箱是十分难买到的,最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公司的信誉收到损失把冰箱全销毁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

2.3创新与产品

自主创新必须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才能生产产品。下一个自主创新的的民族企业,比亚迪有限公司,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比亚迪这个品牌,作为一家在香港

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IT零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IT零部件主要产品充电电池,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汽车产品涵盖各种高、中、低端系列轿车,以及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比亚迪总部设在深圳,在北京、西安、上海设有分公司,总占地面积3.3平方千米,共有员工9万余人,比亚迪发展10年来,年销售额以超过70%的平均速度增长,日产充电电池300万粒。

2.4创新与发展

全球平均每四台移动电话中就有一台使用比亚迪生产的电池。经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有创新才有的创造,比亚迪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移动电话零部件制造商和解决方案,也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优秀供应商,并在汽车领域发展,05年9月21日公司主打中级轿车F3上市,有一个崭新的自主发明和制造的现代轿车,标志着比亚迪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同时比亚迪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0年11月比亚迪成为MOTOROLA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2001年获得深圳市工商领域“百强企业”称号,2002年获得全国电子百强企业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技100强企业称号,2005年获得中国五百强企业称号,2006年01月,《CCTV2005创新盛典》汽车类自主创新奖-比亚迪F3,每一次的创新都能给公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和荣誉。比亚迪公司经过十一年的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文化和“质量为本、信誉为魂、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携手致力于缔造属于中国人的伟大企业,一步一步的把民族自主创新的企业办好,进口的汽车与国产的汽车在现在的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新就是逆境中的成长,比亚迪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相对于国外进口的汽车性价比要好很多。

3创造与自身企业的关系

很多人都想要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来,但他们似乎又有一个不去创新,不去创造发明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造发明成功,总是一味的为自己找借口,可是如同我上面提到的海尔公司和比亚迪公司,这两个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自主创新,自主创造发明的民族企业。

3.1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两个公司的经历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造发明,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很多人总是有想法,却很少会有行动,想到什么就要去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章,实践才是硬道理,中国大部分企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有的公司实力比海尔或比亚迪强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新发明的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应该去创新发明,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因为他创造了有价值的东西,而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想着我要改变什么,我要创造发明出心得东西,光说没有去做,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3.2自主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在讨论如何进行自主创新时,我们看到了太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论述,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声音却很少听到,其实自主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也许一个小小的想法会改变一切,古时候那时的人们没有电灯,他们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在袋子中来获取光亮,也许他会想到,要是晚上也能像白天一样有光就好了,到后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一个想法往往会带来非常意想不到的效果。

4结论

从古到今,发明创造给我们的带来太多太多的好处,可以说现在的科技发展是在创造发明中慢慢的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的都在上演着创新发明创造,有想法就要去实践这样才能把想的东西创造出来,我们应该去学习在实际中出发。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2009

[3]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篇2

培训团一行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先后进行了理论培训和座谈交流, 并考察了大众汽车透明工厂、巴斯夫 (BASF) 化工集团公司、欧洲最大的阿德勒施夫 (Adlershof) 科技园等, 亲身感受到了德国理念和德国制造, 也让笔者深刻体会到了中德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 感触良多。

1 德国工业4.0, 引领世界制造业的整体变革

“工业4.0”概念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率先提出, 同时也是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的一个战略, 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

1.1 德国“工业4.0”主题阐述

“工业4.0”主要有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 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 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 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特别注重中小企业的参与, 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工业4.0”的关键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具体包括联网设备之间自动协调工作的M2M业务系统联动等。

德国“工业4.0”最为突出的特点为“工厂智能化”。位于德国北部德累斯顿市的大众透明工厂, 整座大众透明工厂是一座充满现代感、通体透明的玻璃大厦, 这里没有制造车间的噪音, 整个工厂凭借智能化的整体生产管控技术, 将大众汽车现代化制造技术与传统手工工艺完美结合, 从多个角度向我们诠释了“和谐”的含义。在这里, 环保意识先进, 并且具有人文关怀和艺术气息, 符合现代的审美观, 实现了“工业与城市”的和谐。

1.2 结合中国国情, 合理借鉴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它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当前,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作为发展中国家, 工业装配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结合现状,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目标, 任重而道远。

学习工业4.0, 不能照搬德国的现有模式。首先, 中国尚有技术含量低、能耗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竞争力弱的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其次, 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提升亟待解决, 一线工人专业技能不高, 理论与实践脱节, 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挑战;最后, 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落实与创新, 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综合应用, 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提高认识, 创新思维, 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 系统科学地落到实处。

2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促进能源结构的大转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德国的鲁尔区也面临过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难题。面对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德国政府将发展新能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正是因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经过不懈努力, 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在德国从无到有, 不断壮大,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德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7月25日, 德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创下占该国当日总用量78%的记录, 这是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反观国内, 我国风电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仅有3%, 光伏发电还不到1%, 跟其他先进国家超过30%、乃至5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还有很大差距。

习总书记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场合做出庄严承诺, 中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这意味着, 到2020年, 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要达到4.25亿千瓦, 发电量6500亿千瓦时左右, 在全社会发电量中的比重要达到9%以上。具体到风电和光伏发电, 二者至少要分别达到2.5亿千瓦和1.5亿千瓦的并网装机规模。

与此同时, 2015年全国弃风损失电量创下新高, 达339亿千瓦时, 约等于大连市一年的全市用电量。2010年~2015年因弃风造成的电量损失达998亿千瓦时, 接近于三峡与葛洲坝两座水电站2015年发电量之和, 超过北京地区2015年的全社会用电量, 造成电费直接损失539亿元。可再生能源的国内应用, 任重而道远。

3 良性的企业文化催生德国制造的高品质

成功的企业都有鲜明的文化理念, 这些理念是他们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在德国企业身上, 这些独特的文化特质, 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3.1 制度文化

德国人以严谨认真著称, 正是这种特质造就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制造企业, 各项事务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细至毫厘。一是流程的标准化, 每项工作分工细致, 责任明确, 每项工序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实行标准化作业。二是流程的精细化, 精确而合理的流程帮助德国企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稳步前进。我们所考察的德国企业, 不论大集团还是小企业, 厂房布局和厂房设计都科学合理且富有前瞻性。

3.2 精品文化

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存在于每一个德国员工心里, 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我们考察的德玛吉是欧洲最大的机床厂, 开发了众多优秀的高精度数控机床, 我国很多机械生产企业也都采用了德玛吉的设备。考察中, 笔者注意到, 德玛吉公司所有部件都来自外协企业, 它的生产模式与运达公司完全相同, 为此笔者特意咨询了他们的质量监造情况, 是否需要派员驻外监造。技术人员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他觉得产品图纸提供后, 他们选定的接单企业一定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这不由让笔者想起, 高精度、高品质的工业强国是靠所有企业共同打造的, 一个安全的供应链需要生产环节所有企业的齐心协力。

3.3 创新文化

德国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 企业不得不通过创新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德国人相信创新决定企业未来, 因而, 不论经济如何不景气, 德国也不削减研发费用, 历年来德国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前列。考察中, 培训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雀巢胶囊咖啡机, 它解决了欧美顾客既习惯饮用现磨咖啡又嫌操作麻烦的困扰, 整台机器设计小巧, 只有一公斤重, 随机赠送有二十颗不同口味的咖啡胶囊, 供客户根据喜好选择, 一键式操作, 快速冲泡, 既方便清洁, 又保持了现磨咖啡的纯正清香。

目前, 我国包括风电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或多或少存在过度竞争的问题, 一味压缩成本打价格战, 绝非成功之道。雀巢胶囊咖啡机的热销不是旧的完善, 而是催生新的产品, 大胆尝试同质竞争和新的商业模式, 是雀巢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一点也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

3.4 务实文化

在德国遍地的“小公司”、“慢公司”甚至“笨公司”都默默坚持着自己的企业目标, 他们几十年、上百年专注于某一项产品领域, 只求先做最精最强, 再谋其大。在考察中接触到的几家德国企业, 企业高管普遍对未来比当前要缺乏信心, 这种对未来的担忧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 这个性格成就了德国企业专注、稳健务实的企业特性。在我们走访过的大众透明工厂, 辉腾作为大众旗下的顶级豪华汽车, 除了前后风挡、轮胎以及备胎的安装使用机器人之外, 其他大部分工作都由手工完成。通过与大众管理人员沟通后笔者了解到, 选用手工操作方式不仅是为了体现辉腾汽车的高端定制化服务, 更重要的是, 一线生产工人可以借助古老的手工方式与现有生产线的比对, 发现现有生产线的不足, 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 使得其品质更臻完美。做产品, 讲求精益求精, 德国人专注但不单一。

4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据权威组织统计, 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比例仅为25%, 近75%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 并以产业工人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

“双元制”教育的“元”, 指的是职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等, 学生在接受职业学校理论培训的同时接受企业的实践技能培训。正是这种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 最大限度地对接了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而备受企业欢迎, 也是德国制造健康发展的基石。

浙江机电集团旗下有多家职业教育学校, 完全可以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 利用机电集团的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 例如运达风电可以为职业学校提供理论实践基地, 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运达风电实习培训, 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 更能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专业人才。同时, 我们也可以提倡在职人员的返校再教育, 为在职人员特设理论专业课程, 对在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继续教育,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相应人才, 助力“浙江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 助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

这次考察圆满完成了目标, 大家对中德工业企业之间的差距有了直观的认识, 对我国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和赶超方式进行了深刻思考, 对所有参加培训团员所在企业的工业化、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就企业而言, 希望运达公司能深入学习德国企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胸怀天下的社会使命感和务实进取的工匠精神。立足当下, 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我们的管理做精, 一起为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摘要:德国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欧洲榜首, 全球第四, 经济实体的缔造, 依托的不仅仅是严谨、高效、科学和务实的国家精神, 还有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本文结合国内“新兴产业发展与企业自主创新”培训考察团的所见所闻, 浅析德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充分学习德国工业4.0的理念、卓越的智能制造技术和企业精细化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德国工业4.0,企业文化,环保意识,双元制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丁纯, 瞿黔超.金融危机对德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以及德国的对策[J].德国研究, 2009 (2) .

[2]陈曦, 王娜, 梁娜.透过案例展望德国工业4.0[J].中国电信业, 2015 (1) .

[3]王娜, 李博洋.借鉴德国工业4.0提升我国能源精细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投资, 2015 (10) .

[4]李雪蕊.探索德国绿色能源[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5 (6) .

创新教育与自主学习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98-0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过程,就是完善学生知识、学识、能力、人格和生命的过程。   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的情绪变化并不是呈直线流动的,而是呈波浪型起伏。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兴奋点,避免进入情绪低谷,失去学习主动性,便是教改的一大重点课题。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因此,要想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使课堂活跃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教师要设计导课环节,以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创新思维的王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探索兴趣。另外,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从枯燥乏味达到兴趣盎然,就要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兴趣信息,即教学中的兴趣结合点。它包含了教材、课件、环境等各方面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而我们收集兴趣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基础,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

2创设情景,培养自我完善

情景不仅指存在于现实,同时也包括暗含的境界。情景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情景的刺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探究学习内容,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教师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相机教学”的主张,就是指我们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情景,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地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可见,课堂中贯穿情景活动,是使学生主动探求,诱发其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教学任务不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位科学家发现:知识和成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凭直觉提出各种猜测进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探测和猜想,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增强创造信心内,激发创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幽深的原始森林里,优美的古典乐曲缓缓响起,画面右下角无声的出现—个视频窗口,里面不断变换出森林里的白桦、落叶松、小野果、人参等原始森林的奇景,画面循环反复,乐曲典雅悠长,于不知不觉中,学生已被打动心扉,浓厚的阅读兴趣油然而生。 随着铃声的响起,大兴安岭的全景图展现在眼前:奇风峰怪石,古木参天,群岭起伏,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此时,对林海学生已经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正文的学习。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地位。

3在实践中创新,培养自主、想象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 》时,因2、3自然段讲述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及“我们”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所以教学中我采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边想: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并请同学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出示原文描写,学生很自然地就认识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享受到了想象的乐趣。

教学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扮演“船夫”、“导游”,有能力的学校播放威尼斯风光录象片,边演边介绍,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教师是知识的一潭活水,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放飞理想,体验快乐,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孩子们生活丰富多彩,才能把课堂变成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放飞的天空。

4在讨论中创新,培养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样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在教学《穷人》一文 时,有一个学生问:“老师,穷人光善良,有同情心能解决问题么?桑娜今天抚养了邻居的孩子,明天别人的孩子也每了父母,她还能帮么?”一语激起满座哗然。当时,我没有因为他的发言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而恼怒,而是及时抓住契机,因势利导,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说说你的想法。”我的一席话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没等我说话,同学们就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讨论了起来,看到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渴求找到答案的欲望,我心中按捺不住欣喜。很快孩子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找到了答案:“老师,桑娜夫妻虽然勤劳,但他们生活的社会太黑暗了。”“他们受剥削、受压迫。”“他们只有联合起来共同推翻当时的黑暗统治,才会幸福,西蒙也不会死去。”…….学生们富有个性的见解,创新思维的不断闪现,更激起了我对新课程深入钻研,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信心。

5在发展中创新,培养自主探究

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遷移规律,对于学生能独立获取的知识,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主动获取新知。

如在教学《海豚救人》时,为了深化主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拓展课内知识,我问“信息时代,同学们知道的知识一定很多,除了课文上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有关海豚的知识么?”学生一听,激情高涨,有的说“海豚的体形与鱼相似,体长2——2.4米。”有的说“海豚的大脑非常发达,有人认为它比黑猩猩还聪明。”有的说“海豚是名游泳能手,它游泳的速度很快。”…..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思维异常活…….就这样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不但深化了主题,让孩子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能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篇4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优秀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有些教师想谋求专业化发展却苦于无“门”。那么,通过对个别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案进行解读、研究,来促进更多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说来,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的研究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的:

1、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典型案例的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不是自生生灭的“自在”之物,它需要典型案例的激励与引领。教师共同生活在校园里,周围生动鲜活的专业化发展的典型个案无时不在影响着教师,尤其是成功者的人格魅力、成长历程无不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对这些“教材”的解读无疑会使教师们产生一种强大的自我发展欲望,主观的强烈追求将会成为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2、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

有人把教师工作描述成为一种孤独的职业,这是极其错误的。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同事、同行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尤其需要分享别人的成功经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某些关键人物汲取成长的经验,从而勾勒自我的专业化发展蓝图。这种汲取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早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师总是在对别人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与改造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发展方程,甚至中间还可能以新的关键人物代替原来认同的对象,并最终摆脱关键人物的窠臼形成独特的专业结构。

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需要通过个案的探索进行有效的归纳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过程,涉及到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学会并制定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规划,并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轨道的能力,即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因此,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必须着眼于教师的个案研究,通过这种个案的探索尝试进行有效的归纳、提升,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规律为更多教师的专业化引路导航。

二、研究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教师个体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的考察,包括对教师个体的行为及其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重要的变量,提供有用的概括和认识,以帮助形成假设。

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研究,期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等有关理论上,能够有所深化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并能运用于实际;第二,通过实践探索,从中总结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则、途径、方法、模式,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并真正促进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目的。

四、理论支撑

主要有教师社会学理论、教师心理学理论、教师教育学理论、教师评价学理论等。

1、惠泊曼(Huberman,1993)对160个瑞士教师专业成长生活阶段的研究成果,即“生存和探索阶段--稳定阶段--试验和多样化阶段(新生、再评价)--平静从容阶段--保守阶段--不投入阶段”的理论。

2、德莱弗斯(Dreyfus,1986)等人研究了飞行员、司机、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技能习得过程,提出的“新手一高级学徒一合格者一熟练者一专家”的五阶段模式。

3、R.Fessler提出的影响教师生涯周期的个人环境因素(家庭、关键事件、危机因素、个人特质、兴趣、生活的阶段)和组织环境因素(学校规则、管理类型、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社团组织)。

4、Eleonora Villegas-Reimers & Fernando Reimers在《作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7个因素: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教师认知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阶段,学生和社区的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对教师和项目的财政支持。

五、实验方法

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根据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主要采用以下实验方法:

1.追踪法(追踪研究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

2.追因法

实验法先确立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探究产生的结果。追因法则是先有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发生的原因。

3.临床法

临床法也叫做临床谈话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临床谈话法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谈话,即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是书面谈话,即问卷谈话。

4.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教师的活动产品,如日记、论文、书信、自传、课堂录象等,以了解教师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要研究人的活动产品,而且还要研究产品制造过程本身以及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

六、研究时间与参与者

负责人:张正丽

参与者:付敏忠、郭丽娜

研究时间段:(2007.2-2008.1)和研究途径:

第一阶段:2007.2-2007.61、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听优秀教师何渊的课,观察何老师的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收集资料;

3、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4、共同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

5、进行阶段性小结归纳。

第二阶段:2007.7-2008.11、继续听优秀教师何渊的课,观察何老师的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收集资料;

2、共同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

3、参与研究的教师开公开课,互相观摩并讨论、评课,请何维安、何渊等老师指导;

学习心得 加强自主创新 篇5

学习心得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一月九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又是一次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河南、江西、湖北调研时反复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引进、轻消化、轻创新,造成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例如信息产业,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导致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高额利润被跨国公司赚取。日本和韩国当年引进国外技术时,用于消化、吸收、创新的资金为引进资金的5倍和8倍;而我国仅为7,致使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将被长期定位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国际上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无论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国家在这个时候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是非常及时的。我们要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一大批创新型城市做支撑。创新创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创新创业能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要形成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应与苏州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顺应市情,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工业化对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我们现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支撑和引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苏州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把握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相关领域整体技术水平,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努力将苏州建设成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是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但在苏州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都在思考创新问题,都在努力走自主创新之路。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形成全社会追求创新、激励创新、乐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篇6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育 自主学习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论文摘 要]现代英语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模式,阐述了建立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平台。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都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社会要求。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而不是捎极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认知和学习实践的活动,要求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思维的主体去面对问题、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外界输入的知识在自身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使输入的知识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达到输入与输出的统一。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重视自主合作的教育氛围,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教师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主观建构,它强调学习者要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自主获得。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从而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习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的.方法、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学习更加开放。

4.学习的合作性。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个人封闭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帮助,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5.学习的创造性。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课堂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很少,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英语学习效果欠佳,“哑巴英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经之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符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在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受到冲击的当今,人们纷纷把研究的重点从受教育者的外部环境转向受教育者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开发,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由于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与教学软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重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抛开了传统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上。

三、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伴随外语教学与研究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不仅为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语言学习场所,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也推动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拥有自主学习软件系统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支持昕、说、读、写、译等全面的外语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软件系统支持个性化学习,能够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阶段性的测试结果调整学习进度。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习过程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系统将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种种感官,促进学生左右脑并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更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高效、自由的学习的平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系统及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师生实现情景教学,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构建英语知识,实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改革单一英语教学方法提供了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徐世红,论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基础英语教育的新模式

[2]宋敬锋,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4]谈现代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李波,自主学习简论[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s2)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篇7

一、强化自主学习:变革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

一是建立自主学习理念。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 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切实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以“教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有调查显示[1], 在高校, 有83.7%的大学生认为, “师讲生听”是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就是说, 大学的教学方法还不适应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从根本上讲, 首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是否建立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这是他们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其次, 是教师“师道”如何引领的问题, 这是大学生不断产生创新活力的外推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开展教学的着力点并不仅仅是怎样引领学生“入道”, 关键是在于怎样引领学生学会“悟道”。何谓“道”?其内涵丰富, 这里特指大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 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它包含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 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就指出:“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 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 但教师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 也不是最重要的人”, 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如今, 除了图书馆以外, 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获取信息。如果大学只是起到课堂的知识传授, 即“授业”的作用, 学生也只是“受业”。因此, 罗素指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其实, 自古教书育人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成熟, 人格更独立。唯有人格独立, 方可获得智慧。因此, 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传授“思维方法”, 而学习就是“悟道”。当大学生在大学悟得了这个“道”, 那么在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 他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 而且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 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 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教师要起到“悟道”的作用, 就是要在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基础上, 唤醒学生的“悟道”意识, 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力, 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 力推学生进入一种变“麻雀在笼中飞”为“鸽子到空中翔”的境界, 促使学生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是注重自主学习品质培养。教师在教学中, 要从思想上形成这样一种认识, 作为大学教育, “不能只关注学习成果, 因为它无法预测一个学生毕业后到底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影响人的一生。”[2]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不仅为学生成就学业, 重要的是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搭桥, 这“桥”与“路”也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学习品质应有之义。实践证明, 优秀的学习品质不仅是保证未来学业成就的重要力量, 更是未来成就可持续终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所谓优秀的学习品质, 其包含多个方面, 即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人际关系、自信心及创新性等品质。在诸多品质中, 自主学习品质显得更重要, 它体现的是一种个体的学习能力。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说过:“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 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 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4]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 从建设创新国家的现实看, 国家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并作为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的最重要任务, 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而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三是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学习品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的简单转变, 而是教师“教的创新”与学生“学的创新”的一种联动效应。进而言之, 就是做到两个改变, 第一, 改变教学环境, 如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 当然核心问题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第二, 转变受教育者的学习意识, 由过去他人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之点在于受教育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判断能力, 这也是当前制约大学生优秀学习品质形成的主要瓶颈。从教学视角看, 要做到教与学的新改进, 须改变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现在的“引导”,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唯此, 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既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能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的充分体现, 既在于学生的学业成就上, 也在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既表现在以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想象力等为特征的基础学力上, 也表现在具有一定的自我心理适应与调控、自我学习品质、自我促进与合作交往的发展性学力上;既表现在通过考试测验之类的手段能够测定的知识和技能等“显性学力”上, 也表现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动机、态度等“隐性学力”上。其能力的彰显, 就意味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教学细微处着手, 主要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激活, 始终保持其活跃状态。对多时处于休眠状态的少部分学生, 要了解学习真情并结合实际采用适当的外在方法, 创造性地试用各种教法, 构建其所喜欢的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的典型案例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提升其吸引力。为此, 教师要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 不断拓展、优化课程资源, 突出问题意识, 努力创造条件, 积极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各层次实践平台, 以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促进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针对问题自主收集资源, 不断深化对专业问题的思考, 提出可行、可信的解决问题方案。也可开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并通过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或社会实践的方式完成专业思考[5]。另外, 注重内在有效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对于存在有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的个别特殊生, 仅靠教学模式、方法的改变或者改革, 激发其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奏效, 辅之以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很必要。教学实际是一种师与生的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感情与感情的交融过程, 这种师生间的密切关系是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设备无法取代的。从学生自身来说, 主动转变学习方式很重要, 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转变并非易事, 有时甚至痛苦。这要从帮助大学生更新学习新观念做起, 这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即克服功利化增强责任的学习的观念;克服片面倾向建立全面学习的观念;克服单一知识性树立素质学习的观念;扭转被动学习树立自主性学习的观念;转变维持性而建立创新学习的观念;转变阶段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总之, 通过更新观念, 使大学生的学习, 不再拘泥于书本、沿袭于常规, 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能够独立思考, 勇于实践探索, 形成有自己的见解、观点、思路、设计、途径、方法的良好学习行为。

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改善大学教学生态的前提

在教学系统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从课堂教学看, 教师在通过传递与展现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中, 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染, 从而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此, 我们能够领悟到, 教师价值的实现, 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诲, 使其全面发展才能得以体现, 实际学生的发展就是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可见, 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教学相长”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至于学生之间的关系, 既存在竞争, 又有合作, 两种共生关系均在。竞争中, 自然存在所谓的一方“成功”与另一方的暂时“失败”, 反之亦然。可见, 这种竞争关系实际是一种偏利共生关系。平心而论, 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之间有竞争, 因为当今时代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世间无论是何人何事都无法避免竞争这个现象的真实存在。要鼓励学生主动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竞争, 在竞争中焕发人生的光彩, 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竞争意味着对人的潜能的释放, 要勇敢地参与竞争以拓宽人生业绩, 促进人生发展。由此意义讲, 竞争双方都是胜者, 竞争关系实质一种互利共生关系。为此, 为改善大学教学生态, 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必须对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要有深刻到位的认识。

一是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所讲的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内在意义是要打破教师主宰一切的屏障, 实现“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化,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如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并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发起与进行由学生来完成;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着重在于课堂教学方向的引导, 并非在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引导;第三,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集体智慧与教师智慧的博弈中最终完成。真正能够彰显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就好像茫茫大海中行驶的巨轮, 教师为舵手而学生是发动机, 巨轮正确的航行总是两者的合力。因此, 教学目的确立, 既要本着给学生传授并要求其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更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潜能发掘、学习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予以指导。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情况实效考察, 可从以下要求对学生学习情况试做结论并思考改进策略: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学习方法指导是否有效;学习途径是否多元, 学习评价是否多样;对学生整体教学的知情权、课堂教学中的发言权是否得到尊重;对学生学习内容上的选择权、学习关系上的合作权是否得到尊重。

二是要赋予学生学习方面的自由。学习自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及必然。深化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就是要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主权归予学生, 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这种“自由”的出发点必须基于激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重视学生享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 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各种合理权利的诉求, 进一步完善当下高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积极创造条件, 容许学生自主选择在校学习之需, 主要包括专业及方向、学习方式及学习进程、学习课程及教师等。尽量给学生较多学习自由度, 提供更多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空间。另外,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三是要积极改善教与学的关系。首先, 要使“教”的行为化为“学”的自觉, 变革以往的“继承性”教学范式, 打破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架构, 进而在“教”的转型上多思考多作为, 在教学思路上力求创新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以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真正实现从以往的“授”向到“导”转换, 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彼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彻底根除以往的“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固有认识, 代之而形成的新的认识:“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这样形成的教与学活动, 不再是单向行为, 教师则表现为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被教, 学生通过被教之时, 体现着在教的作用, 真可谓是教学相长。其次, 变革大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建立一种新的“质量观”, 要把现实质量与长远发展质量相统一;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入手, 使其扮演好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角色意识的增强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极为重要, 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 虽说有外界因素影响, 但主要原因还是“角色意识”缺乏。教学中,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有效贯彻, 必须要求教师牢固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服务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是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资源,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重要的;服务观是强调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观是要求教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质量观是强调实现现实质量与长远发展质量的统一。随着教师观念的改变, 学生也要随之转变, 在学习习惯上, 克服依赖性增强积极主动性, 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方法, 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有意义的互动, 通过积极思考、经验和知识积累以及彼此的分享,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 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勇于实践探索:提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键

当前, 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教学正在由“教”为重点向以“学”为重点转移, 由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由“重复过去”向“面向未来”转移。其态势虽说良好,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 要真正实现这种转移, 还得付诸于艰苦、持久、细致、具体的实践行动。以笔者之见, 当下, 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 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自主学习就意味着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 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 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其次, 要帮助学生积极创建团队合作的学习形式。在其合作学习形式中, 可促使学生勇于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属于个人的责任, 并且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开展面对面的促进性交流互动;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各自在保持友好和善的状态下, 注重思想的表达, 给团队成员带来不同的新鲜心理感受, 可谓“和而不同”;团队成员个人任务的完成, 在借助集体智慧下再次加工又能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并可进一步促进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更为重要的是, 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弊端,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再次, 有效实施探究学习方式。一定意义上讲, “学习”与“探究”紧密相关, “学习”中有“探究”, “探究”中有“学习”, 若在学习中缺少“探究”, 就意味着是机械性、被动性的学习, 谈不到有什么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一种空想。在教学过程中, 要更多地鼓励学生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可依照个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去探求、发现问题, 并借助于教师的导引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 并做出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自主探索, 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 并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 既要重结果更要重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自主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 使学习内容和时空有更大的开放性, 在其学习过程中强化实践性和探索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 更多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探究学习, 应注意探究的问题不能脱离本学科的教学内容, 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提出要有新意, 避免宽而泛, 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但不可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指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学习及研究方案, 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及时跟踪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进展情况,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及有关信息、资料渠道, 开展必要的组织讨论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给予评价, 并组织交流。为了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激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讲解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体验, 并在体验中不断检视和反思自我, 在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中逐步提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5) :33-35

[2]王祚桥, 曾其林.构建“四位一体”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N].中国教育报, 2013-05-15 (04)

[3]宁炜, 陶双宾等.教服从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内涵[N].中国教育报, 2013-05-03 (3)

[4]赖纯胜, 卢泽辉.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初探[J].锦州医学报, 2000 (5) :76-78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 篇8

实践表明,初中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许会给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即授学生以“渔”;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猎取知识——即诱导学生善“渔”。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打破固有模式

应试教育视学生为知识的接收容器,教师也常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应有自来水”自勉。其实质不外乎教与学的灌输关系,只不过是量的大小而已。和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不同,自主创新性学习强调的是人的自主认知和理解,注重学习者智能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吸纳更多的知识,训练机敏的思维,不仅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而且能不断去探索水源,发现源泉,拓宽源道,逐步形成创新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一是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变教学质量观为教育教学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唯分数论,要看综合素质。二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主动发展观,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自主创新教育无处不在,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发展。

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首先备课时不应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注重学生情况,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生命体”,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意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真正变“我教你学”为“我自己学”。同时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执行新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肯定和欣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放”及学生的“兴趣——尝试——独立”的步骤,逐步改变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讲解—接受”式的学习模式。

二、善于挖掘创造性教育因素,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认知主体之间的交流、研讨与整合,有利于克服学生从众心理和胆怯心理,有助于彼此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甚至可以在交流探讨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应善于挖掘创造性教育因素,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尽可能让他们自己看,自己读,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写。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去体会,引导学生去质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教育手段革命性的变化,必然促使教学从传统模式回归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必然促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知识占有者、灌输者回归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语文教学在创造性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挖掘、把握、利用。

在教学手段上,应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模式,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维,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境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处理上,要精心设计,展示创新,带给学生“新”的感受。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有机将“教师问题”、“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问题”,使教师提出的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自身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因素,调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要尽力挖掘其想象的潜能,让学生大胆联想、丰富想象、奇思妙想。如学习《范进中举》、《孔乙己》以后,可抓住教育契机,以《范进巧遇孔乙己》为题作文,把不同时代、不同遭遇,都是科举制度牺牲品的人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还应注意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教育和感染学生,激发、培养问题意识、创造意识,消除学生懒得问,怕问的思想,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锻炼其敢问的勇气,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善于探索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潜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学习的积极性来激发。

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可出示两桥挂图,形成对比,刺激学生大脑产生兴趣。通过比较两者结构、形式上的异同,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感观认识。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看得细致,读得认真;分析讲解,动脑动口,在强烈的兴趣中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也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自已动手架模型桥,在各种形式的“桥”中比较、分析、归纳,促使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已提问题。”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多义性、丰富性,也决定了语文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动力和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克服一言堂、一家言、一刀切的做法,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质疑、解疑的舞台,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的发现与争论中明辨是非曲直,追求真知灼见。

总之,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法指导,更好地指导学生会“渔”,启发学生善“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探究—评价—反馈”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创造意识,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高中实习自我鉴定参考下一篇:就业推荐协议(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