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xx建设
xxx镇党委、政府
xxx镇位于我县东部,距县城12.5公里,面积xxx平方公里。全镇下辖xx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万人,xxx万亩耕地。近几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我镇各村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做好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综治维稳中心运转良好。我们整合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劳动、国土、民政、妇联等职能部门,以“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为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通过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工作机制,协助镇党委、政府开展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把治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共同维护了社会稳定。
2、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充分利用综治维稳中心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的平台作用,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建立了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司法所为支点,以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网眼的排查调处动态网络。
3、依托平安志愿者协会,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我们把筹集到的平安保险经费全部用于综治大巡防,巡防队员由平安志愿者协会管理,专款专用。下辖2个巡防中队,购置了巡防车辆和必要的警用器械,由派出所正式干警任中队长,昼夜巡逻,实现了对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安装监控探头xx个,覆盖面约32%。限于财力有限,还没有安装监控大屏幕。
4、加强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我们整合派出所、司法所、计生办、综治办等单位力量,建立了系统的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由派出所对辖区内流入人口予以严密监控,计生办对流出人员的工作、生育等情况给予热情服务,司法所对各类刑释解教人员定期帮教,民政所和团委、妇联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有效帮扶,综治办统一协调、检查、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和服务情况。
5、加强了对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防范。镇党委政府成立了 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领导小组,为每所学校都配备了2-3名安保员,购置了必要的安保器械。定期组织校园周边专项治安整治行动,各校治安状况都较以前明显改观。
6、大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我们按照上级要求,为综治办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0元万元,整修综治办办公室;建立了综治专项经费、综治奖励基金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综治维稳中心运转正常,各项规章制度完整;2个巡防中队办公场所按上级要求达到标准,坚持常年巡逻,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社会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难点问题。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问题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大,成为社会治安的难点之一。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困难。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活比较困难,又缺乏就业再就业的技术,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的举动,致使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3、治安防范存在不足。我镇的x个巡防中队尽管尽职尽责,但在责任意识、防范技能等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兄弟乡镇、上级业务部门的交流有待支持。
四、对策与建议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 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全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关键词:平安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纠纷解决机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河北省在社会的生产、生活, 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 在城乡的全面均衡发展中, 更是出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城市和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 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隐含着许多不稳定因素。这不仅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了障碍。对此, 河北省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是推进河北全省可持续发展, 构建平安河北,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多年以来, 河北省各个地市、各个部门对此均高度重视, 从河北的实际出发, 立足于全省现状,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 把社会的综合治理工作, 尤其是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 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时刻不敢松懈。由此, 河北省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2009年综合治理工作获得了中央综治委的充分肯定。廊坊市、秦皇岛市、承德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香河县、阳原县、乐亭县、定兴县、肃宁县、冀州市、沙河市、大名县等几个县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面对成绩, 我们的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工作却不能松懈。经过调研, 我们了解到河北省省委及各级地市政府针对河北省的现实状况制定了2010年建设平安河北、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并已在实际的平安建设, 综合治理工作中进行了全面的落实。
一、正确认识河北省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的特点
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是全国性的工作, 它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和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 因而也是各个省、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做好此项工作, 必须认清本省份的现状, 才能有的放矢, 确保目标的完成。河北省地处京畿之地,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在综合治理工作上必然的特殊地位。具体表现为:
1.综合治理工作在特定阶段表现为大事牵动型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 决定了河北在安保和综合治理中必须要全方位打造环京安全屏障。如2009年河北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平安国庆”目标, 坚持大事牵动战略, 圆满完成了国庆的安保工作。打造环京的护城河也就成为了河北省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治理工作。
2.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常态化
大事牵动只是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特定的时候河北省必须要完成的综合治理工作, 而作为一个正在全方位发展中的大省来讲, 确保本身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则是一个一时一刻都不可忘却的工作。因此, 认真抓好日常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是我们的常态、长期的目标。
二、推进平安河北建设中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对策
在圆满完成2009年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上, 2010年以及今后全省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继续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努力创新社会服务和管理, 有效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不断完善群防群治工作, 大力提升综治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制, 全面推进“平安河北”建设,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实现河北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 我们必须对该任务进行深刻理解, 并制定有效实现策略, 以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 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 增强基层综合治理组织的
力量, 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社会综合治理的具体工作庞大又烦琐, 最终都需要由基层的组织机构去落实。这些基层的组织机构包括乡镇村及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除此以外, 还应当把各个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包括进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 (综治委[2003]20号) 精神,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狠抓乡镇 (街道) 综治委 (办) 建设, 完善相关的组织结构。
综治委主任由党 (工) 委书记担任, 综治办主任由党 (工) 委副书记兼任, 并设专职副主任, 根据工作发展需要, 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在党委、政府领导下, 依托乡镇 (街道) “三位一体”调解中心, 由乡镇 (街道) 综治委 (办) 牵头, 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各类资源和力量, 建立乡镇 (街道) 综治工作中心, 在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职能的同时, 逐步发展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领导中心、社会治安防控指挥中心、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2. 完善并强化基层综合治理相关组织建设。
以党建推动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防队建设, 推广建立综合治理工作站, 并配备专管人员。加强人民调解员协会建设, 积极发展壮大调解员队伍。建立符合基层社会管理需要的社会管理人员队伍, 全面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组织创新。
3. 强化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综治组织建设, 推动综治组织向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延伸。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部门, 比如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单位加快建设综合治理的相关机构更为迫切。这样, 才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严重危害社会的事件发生。
(二) 以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为重点, 确保绝大多数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积极探索新的纠纷解决机制,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涉及征地、拆迁, 补偿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涉及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问题;三是刑事案件发案率仍高位徘徊, 侵犯财产犯罪比较突出, 恶性案件频发;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仍呈现上升趋势等等。这就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 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 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此, 进一步拓展矛盾纠纷排查手段和渠道, 就成为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 确立并落实逐级经常排查机制。实行市、县、乡、村 (街道) 逐级排查, 实现日、周、月的排查汇总分析, 加大矛盾纠纷突出的地区、部门和行业等专项排查化解的力度, 促进全社会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
其次, 完善深化调解的工作方式。调解的方式在我们的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 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方法。因此, 要发挥人民调解的简便、有效、非对抗的特性;加强对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 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发挥行政调解的主体作用;健全调解机构, 推动行政调解工作合法、规范、有序开展;加强对容易引发行政争议领域的排查, 把行政纠纷化解在本部门、本单位;进一步深化司法调解, 探索建立把调解工作引入司法执法全过程, 坚持能调不判、多调少判, 建立全面提升执法质量的工作机制。
最后, 加强各个部门在排查、化解矛盾问题过程中的联动, 规范各种工作方式。
河北省实行的“三位一体”调解衔接配合机制, 积极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优势, 实现了三种调解手段的互补互动。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调解中心作用, 逐步健全从排查、预防、受理、调解到整治、督办、通报、问责一整套长效工作机制。
(三) 努力创新、深化社会服务和管理, 以净化社会环境, 提高服务品质, 减少和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
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且能够从源头上杜绝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 从而实现效果与效率的并举。针对目前我省实际的状况,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1. 从源头入手,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整合基层力量和资源, 不断完善综治工作中心建设。
2. 做好社会服务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执业能力和素质。
3. 加强对特定人群的服务和管理,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首先, 针对目前流动人口比较多, 范围比较广的现状, 重点加强对这类社会群体的服务和管理。对农民工应当以服务为本, 管理为重。切实做到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子女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措施。其次, 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扶工作, 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再次, 针对青少年犯罪不断攀升的现实, 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 净化网络、净化校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管理工作, 加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
4. 加强相关机关部门的工作力度, 规范工作执法程序, 实现各机关部门的资源整合和工作上的联动。
首先, 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 在建设平安河北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的“三项建设”, 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 加强和改进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及安全生产监管,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品及枪支弹药加大管理管理力度,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危害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再次, 积极推动驻冀部队、驻省内中央直属单位参加基层平安创建,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平安边界、平安营区、平安市场、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 不断提高基层平安创建覆盖率。
(四) 有效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 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1. 城郊结合部、公共复杂场所、农村地区历来是矛盾纠纷, 甚至是犯罪的高发区。
因此, 加强对以上部位的管理, 就成为了平安建设, 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为此, 我们必须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融入到基层社会建设中, 努力形成排查、打击、整治、管理一体化、经常性工作机制。例如, 石家庄市就针对此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的意见》, 提出五项措施:建立排查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网格化排查工作体系、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建立经常性督导检查制度等长效工作机制。
2. 黑社会组织犯罪, 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财产犯罪, “黄、
赌、毒”, 群体性治安事件, 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综合整治是我们在综合治理中必须要解决的几项重点、突出的治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因此, 必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及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开展“扫黄打非”、禁毒、禁赌、禁娼等专项行动, 以净化社会环境。再次, 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科学管理发展, 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安全, 减少杜绝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 进一步加强、改进群防群治工作, 坚持走群众路线
就综合治理的工作路线来说, 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充分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正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指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为此,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抓好落实工作:
1. 要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避免脱离群众, 各自为政。
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实质上就是一场人民战争, 只有发动好群众, 才能取得胜利。
2. 紧紧依靠基层组织, 探索群防群治的新途径。
各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它治保调解组织, 是综合治理工作中发动和组织群众关心、参加平安工作的中坚力量。缺少了他们的组织, 广大的人民群众将很难自发参与综合治理, 也就难以实现群防群治的任务。从途径上看, 继续发展保安、治安巡防队、人民调解员、治安信息员、综治协管员、社会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志愿者协会、行业协会建设。特别要注意加强商务楼、社团、私营企业等治安薄弱单位群防群治组织建设, 不断拓展群防群治工作领域。
3. 优化群防群治队伍, 加快建立培训和选拔机制,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促进群防群治的规范化。
提高参与群防群治人员的防范素质和能力, 才能在综合治理中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建立群防群治队伍教育培训机制, 使这样的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从培训的内容看, 增强成员的法律意识、调解能力和治安防范技能, 提高专业化水平则是必须的。因此, 可以与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的联系, 聘请专业人士给予专业的培训。
4.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群防群治当中来。
(六) 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水平, 全面完成科技防范目标, 实现防范手段的科技化、网络化、智能化
面对日益复杂的综合治理工作, 以往的简单方式和手段不再能够满足防控的需要。加大科技防范的投入力度和范围, 将能够让综合治理工作有个全方位的提升,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是全面落实《河北省社会治安科技防范五年规划 (2005—2010年) 》的最后一年,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全省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切实抓好技防设施标准化建设与公共技防设施的建设, 确保任务完成。
首先, 多主体、多渠道拓宽并加大资金投入, 结合社会资源的整合, 弥补资金缺口。技防设施的建设是目前综合整治中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任务, 从已经取得的经验来看, 科技防范做得好的地区和部门在综合治理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 将城镇主要道路及出入口、公共复杂场所、学校、医院、居民聚居地的科技防范设施建设列入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所需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是很有必要的。但各级政府的投入只能是解决资金来源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可以发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在进行本部门、本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中自筹资金, 按照“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 积极推进科技防范资金的社会化运作。
其次, 扩大科技防范的覆盖面, 努力对广大农村、城镇结合部、小街小巷、老旧小区推广普及各种形式的技防措施。不断提高技防设施的覆盖面, 努力排除科技防范的死角。
最后, 加强平安互助网络建设, 在重要地区和部门争取实现综合治理的网络化管理和实时监控, 如即将开通的全省政法网就可以成为这样的工作平台。网络化管理将会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网络化监控将会实现从事后的查处向实时监管的转变。
(七) 必须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落实
没有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首先,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把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 把它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其次, 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作用, 强化和落实包括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单位和法人责任制及一票否决权制等在内的多重责任制。落实责任制, 必须严格兑现奖惩, 该表彰奖励的表彰奖励, 该追究责任的严格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完善签订责任状、检查考评、兑现奖惩三个环节相配套的责任制考评措施, 使社会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认真总结平安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经验, 查漏补缺
(一)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省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基层组织力量还较为薄弱, 工作多处于被动状态。
基层综治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还不是很高, 思想保守僵化, 业务技能不强, 难以适应新形势任务的要求。大多数基层综治工作制度都不太健全, 机制不太规范, 导致以创建为载体的严打整治、治安防范、纠纷排查、信访稳控、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不到位;辖区内的机关单位配合也不是很到位, 未完全形成联动协调机制, 综治工作经常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脱节。
2. 部分基层工作经费难以保障。
由于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经费不能落实到位, 综治工作基本上靠基层政府财政艰难支撑。
3. 专业防范队伍力量严重不足。
在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和部门, 比如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保安人员和门卫, 而实际状况是这方面的人员数量配备不足, 而且素质较低。
4. 技防设施未做到全覆盖, 已覆盖的欠缺维护和管理, 从而导致部分技防设施形同虚设。
5. 个别单位重视不够, 责任不明确, 齐抓共管意识不强。
部门之间, 乡镇之间缺乏协作意识, 不能形成合力, 因而影响了平安建设工作的整体成效。
(二) 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
综上所述, 我们的工作富有成效, 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 为此, 我们要下功夫做好查漏补缺, 深入认识平安建设的重要性, 把相关策略落到实处。
1.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为平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乡镇 (街道) 综治委、综治办建设, 形成“有组织、有人员、能干事”的良好局面。
2. 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多渠道解决资金的缺口。
3. 健全专业防范队伍的建设, 加强重点单位、重点部门的专业防范人员的配备。
4. 进一步推进技防设施建设, 尤其是强化对技防设施的维护和监管。
5. 做好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
廊坊、秦皇岛、承德等地市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他们的经验有必要在全省加以推广。
6. 认真做好试点工作, 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
创新服务,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汉台区政法委组织人员,赴延安、河南新郑、湖北宜昌等地,专程学习社会管理创新和网格化管理先进经验。在汉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综治委、市政法委的大力指导下,汉台区政法委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增强服务群众实效,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后,提出了符合该区实际的网格化管理建设方案。边建边改边总结,摸着石头过河,创建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强化指导,落实保障。在试点建设中,市区党政领导多次到试点区域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实地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上先后两次在东大街办事处召开推进会,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解决资金人员等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东大街街办网格化试点中投入资金190万元,调入专业技术人员一名,增设公益性岗位6个。
二是搭建平台,健全体系。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东大街街办7个社区大致按照300户或1000人的标准,划分成39个网格,将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全部转换为网格服务员,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建成集党建、民政计生、公共安全、综治维稳等19个区级职能部门业务办理为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统一采集、录入、更新的信息库。以网格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分类汇总、快速查询、资源共享功能。
三是完善机制,优化运行。把服务民生需求作为出发点,将实现多元服务作为落脚点,使“管理精细化,服务零距离”变成现实。东大街街办建立网格员发现、受理、派遣、结案、评估五个步骤的工作流程,推行主动上门询问、代理代办、电话预约、网上受理等全天候服务模式。在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给每个网格员配备“E通”手持终端,专门负责网格内群众的民生需求,第一时间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住房、民政保障等民生需求。将小区楼长、社区老党员、热心群众吸收为信息员,协助网格员开展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工作。网格员按照“八项职责”有效开展工作,办事处领导包社区、包网格,采取一套新的网格考评体系,形成了服务一张网的社区工作格局。
社区网格服务员八项职责:一、党员管理服务。二、政策法规咨询。三、社会治安协管。四、环境卫生管理。五、计划生育服务。六、民政社保管理。七、人民纠纷调解。八、家政服务协调。
四是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坚持治安问题综合治理。一是专群结合,充实巡防队伍。东大街街办组建了9人的社区专职巡逻队,购置了巡逻车,配发了统一的服装和装备。坚持对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治安复杂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向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的在岗执勤安保人员配发全区统一编号的红袖标,织成 “专职+义务+单位内保”全天候巡逻的防空网。二是畅通渠道,及时化解矛盾。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社情民意畅通网。网格服务员坚持“两排查”,每天及时将事件上传,信息管理中心及时掌握分流群众意见,妥善化解因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生活保障、物业管理等各类矛盾纠纷问题。三是动态管理,管好重点人员。信息平台数据库通过网格员的入户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流动人口、精神病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员进行动态不间断管理,提高定期走访、解救幫教、就业指导、排查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注重技防,促进小区创建。在主要大街和重点部位等38个区域增设电子视频监控探头,接入视频监控平台管理,动员辖区的商场、市场、店铺、银行、学校、小区等单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对老旧小区、楼院采取办事处补贴的方式,鼓励加装视频监控系统,推进“零发案”小区创建。
汉台区东大街街道办事处试点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将基层组织过去被动、粗放、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的主动、精细、系统服务治理。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在试点区域构建起一张社情民意的信息网、方便群众的服务网、平安建设的防控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对政府服务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网格化服务典型案例
1、2014年2月20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东大街社区环卫工人捡到一个粉红色包,满脸焦急地来到社区,希望通过社区的帮助联系到失主,社区各网格服务员立即通过查询网格人员信息库,不到10分钟时间联系到失主,此次事件充分体现了网格的高效便捷,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2、北大街社区4号网格住户高先生给网格服务员打电话,反映自己在北大街居民杨先生处购买了一张错币,因到银行确认后发现无任何价值,希望网格服务员及时联系杨先生将错币退还。网格服务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当即与杨先生取得联系进行了说服教育。杨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到社区将购买错币的钱如数退还,并收回自己的错币,交相关部门处理,对于此次事件的解决,双方都很满意。
3、临近春节,莲湖社区为了让大家过好年,按上级部门要求对辖区内的特困户进行调查摸底。由于社区试行网格化管理,各网格服务员对本网格内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此项工作很快落实,并于2014年1月14日通知特困户前往办事处领取了过节物资。
目前,东大街街办网格化各项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该处将继续转变观念,更加主动、精细和系统地服务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联防联治,加强公共安全治理
汉台区地处汉中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商品经济相对繁荣。在社区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过程中,区政法委也对流动人口密集区域进行了网格化治理探索。位于东大街虎桥路社区的运达批发市场,占地6.4万平方米,有1800余户商户和8000多名从业人员,日均流动人口近万人。类似这种人流量很大的开放性商贸场所,治安、消防、交通秩序等公共安全治理一直是工作重点和难点。区政法委综治办创新治理思路,把做好大型商贸市场的综合治理放在全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全局下安排部署,抓住创造平安经营消费环境这个关键点,向市场治安联防办公室派驻专职民警,加强市场技防,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着眼网格管理,提出“十户店铺联防”做法,让商铺参与到市场管理中,将市场划分为网格,使商铺抱团抓安全防范,把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延伸到市场的每个角落。一是按一个片区300户左右,把市场划分为五个网格,在五个网格各设治安工作室,配备10人左右的市场管理员和专职保安,统一佩戴红袖标,24小时轮流值守、治安巡逻。二是把经营商户就近组合,每十户组建一个治安联防小组,选出中心商户负责协调,商户之间开展轮流值班、相互守望、共同防范等治安自防自治活动。把一个很大的市场防控任务,分解为很多个较小的店铺联防小组来完成,把商户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维护平安的主动参与者。
王宪魁讲话 李延芝盖如垠等出席
黑龙江日报7月6日讯 4日下午,全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哈尔滨市工程社区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七次全会精神,以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省长、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宪魁先行调研并在会议上讲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延芝,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出席会议和调研活动。副省长孙永波主持会议。
近年来,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要求,不断夯实社区基础,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3050个城市社区,已有53%实现了全面达标;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55.6%。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前,王宪魁与相关领导同志专程来到哈尔滨抚顺社区和工程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墨香弥漫、音符跳跃、舞姿曼妙,抚顺社区呈现出一派温馨和谐景象。王宪魁先后参观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华龄港湾、红色驿站、知识港湾、文化沙龙等地,与正在休闲娱乐的群众亲切交流。他称赞社区便民、健民、乐民、育民的四大工作主轴,充分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希望他们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88岁的冯哲兰老人和77岁的鞠志贤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却神清气爽,精神矍铄。王宪魁上前握着老人的手,并热情地与他们攀谈,仔细询问生活起居情况,还有哪些困难需要政府部门和社区帮助解决。在社区婚姻介绍、职业招聘、旧物交换和房产信息张贴板前,王宪魁长时间驻足,他一边观看公布的最新信息,一边向工作人员询问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情况,他叮嘱社区同志要千方百计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无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特别要关心刑释解教人员,继续做好帮教工作,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切实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王宪魁还参观了哈尔滨社区党员杰出代表王殿海事迹展,深情缅怀王殿海四十一载情驻社区、单腿独臂大写人生,勉励身边同志和社区干部要学习王殿海用一生有限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只有心中始终装着百姓,才能得到百姓认可。在工程社区,王宪魁重点参观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康体健身室
和便民超市。
他充分肯定社区工作取得的成绩,称赞社区集中了一大批实用型和专业型人才,大家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凭着真本事、真本领为社区居民服务,体现出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以更
加扎实的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王宪魁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责,进一步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善治”与“自治”的关系和“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同时把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非公有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网络服务管理,社区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作为重要着力点,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职责体系,完善工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努力促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奋斗目标。
会议强调,要努力做好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要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办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实行社会公示、公众听证。要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决不能勒拿卡要,更不能以权谋私。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过错问责、责任追究
等制度,严格问责、严厉追责。二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突出抓好省政府确定的40件民生实事,特别是83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重中之重,要坚决完成任务。同时,要加大督察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按时完成任务。要适当加大投入,为居民提供环卫、治安、社保、就业、便民等社会服务。今年,全省社区建设政府投入总盘子要由原计划的35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要加大农村社区的专项投入,每个社区每年要安排1-3万元资金。三是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好矛盾排查,密切关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兑现各种惠民政策、保障群众根本利益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要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解决好流动人口的就业、社保、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工作,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服务。四是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从源头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要把食品药品安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监管,让全省人民吃上放心食品和药品。要细化各项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严格监控不良有害信息,严厉打击色情、赌博和诈骗等犯罪活动。五是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建设。要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能在依法、依规的框架下进行。全面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六是突出抓好社区建设这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目标,实行绩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会议听取了全省和哈尔滨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讨论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审议通过新调整的黑龙江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摘要: 今年以来,印江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以及市委、县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开展平安建设工作。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总要求,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深入拓展平安印江治安整治‚7+x‛行动和深化平安印江建设‚五项行动‛为抓手,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六项工程‛建设,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思维、改革创新,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升平安印江建设能力和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大力巩固治安防控体系
为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一直以来,印江县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多管齐下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不断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加强城乡治安巡防力量建设;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治安复杂程度等情况将城区划为城南、城中、城北三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按照‚1+2‛模式(1名民警、2名辅警)配备了警力。建立完善村(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重点实施了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农村警务战略。建立多警种协作巡防机制;县公安局充分发挥公安特(巡)警队、交警队、民警巡逻队的职能优势,定期召开各警种联席会,协调防控管理,共同研究巡逻时警力组织、勤务方式、工作任务等。
(二)着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了县、乡(镇)、社区(村)和网格‚四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峨岭镇城区科学划分了20个网格工作室。进一步夯实群众工作站、室力量;配齐配强乡、村综治干部,17个乡镇综治办配齐了副科级实职的综治专职副主任,在374个村(社区)配齐了综治工作站站长和综治专干。开展‚6995平安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借助中国移动印江分公司的通讯技术优势,与该公司共同创新推出面向基层、政府、普通农户、城镇居民的‚6995平安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十户电话联防系统‛,创新农村社会综合管理新模式。
延伸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辖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
二、深化平安印江建设工作
近年来,印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将平安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维护社会稳定的治本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推进落实。
(一)开展背街小巷亮化行动。背街小巷灯下黑或者无路灯,不仅给出行带来不便,而且给背街小巷的安全带来隐患,交通事故、盗窃抢劫等问题时有发生。印江县围绕亮化、硬化、绿化‚三化‛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摸底排查,规范建立台账,确保资金投入,狠抓落实,截六月底,城区道路硬化、亮化、绿化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二)开展天网地网延伸行动。加快‚天网工程‛建设,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推进安防技术系统建设,完善服务业报警系统,探索建立市场运营保障机制。加快实施‚技防入户‛工程,推进技防新装备向农村地区延伸,2015年全县要新建成视频高清监控点200个,新建卡口20个,整合社会可用资源200个。加大街面巡逻防控力度。要坚持警力随着警情走,周密部署巡逻防控,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不断完善巡逻防控模式,切实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建警灯‛。要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加大楼群院落值班守护,值班守护率达到90%以上,农村护村护寨队等力量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按照‚面上巡、多层控、重点防、适时引‛的思路,积极构建网上综合防控体系。要加强网安信息化建设,整合互联网基础数据及各警种网上资源,健全完善网上网下协同作战的现代警务机制,切实提高整体防控能力。
(三)开展零发案小区创建行动。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划分主城区、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数量,强化网格与物业式小区、单位式小区、松散式小区的有机结合。要将‚零发案小区‛创建工作作为深化‚平安印江‛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守护印江平安。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实行‚一小区一方案‛,分解责任,明确职责。确保经费投入力度,在各小区出入口安装起降杆、电动门等设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外来人员实行严格登记,对小区居民和出入车辆实行凭证出入。要与背街小巷亮化行动、天网地网延伸行动等各项行动有效衔接。在小区内多形式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教育、安全防范宣传等活动,切实提高居民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居民对零发案小区创建知晓率要达95%以上。
(四)开展吸毒人员收戒管控行动。依托‚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将全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纳入重点人口管控,及时了解掌握吸毒人员的戒毒和生活情况,发现复吸的一律执行强戒。对吸毒人员开展拉网式清理排查,彻底摸清辖区吸毒人员底数,尤其是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底数,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发现一个收戒一个,对吸毒成瘾严重的一律强制隔离戒毒,确保社会面基本无失控吸毒人员。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辖区宾馆酒店、出租房屋、KTV娱乐场所的检查管控力度,提升阵地控制能力。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导侦作用,广辟线索来源,对查获吸毒人员的毒品来源一律深挖延伸,全力切断毒品来源渠道,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在侦办涉毒案件中,实现‚以吸挖贩,以贩找吸‛。深入开展 ‚八进‛活动,落实禁毒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进行业、进网络、进家庭,不断增强广大群体其抵御毒品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宣传教育的盲区和死角,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反毒能力,形成全民参与治毒禁毒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平安建设大宣传行动。大宣传行动在县委宣传部的统筹下,向上推成效,向外推新闻,向下推观点,强势宣传平安印江建设。建立健全宣传工作领导机制、宣传联络员和工作制度,细化宣传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开辟平安建设宣传专栏,明确宣传任务,加强督查考核。开通印江长安网,平安印江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加大平安印江建设宣传力度。
三、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
(一)坚持县、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日报告制度,把矛盾纠纷排查落实到一村一寨,一家一户,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户。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包保责任。做好全国、全省‚两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特殊敏感时期维护稳定工作,落实值班制度,加强对民办教师、涉军群体等重点人员的稳控,实行‚一对一‛包保责任,确保不漏管、不失控。及时处理因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在处置过程中,坚持依法处理和依法打击并举,消除了不稳定隐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体系,以县委办、县政府办文件对矛盾纠纷调解进行个案奖励,奖励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提高司法调解的积极性。
(二)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对集中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按照‚一案一策‛‚一人一策‛的办法,落实县、乡镇(县直部门)责任领导,实行包案化解。二是狠抓重点人员疏导稳控。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思想稳控工作。对县内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落实稳控措施。实行人盯人,把重点人员盯死看牢,随时掌握其思想、行动方向,掌握活动轨迹。对出现过进京非访的人员,严防重管;对行为偏执,扬言要进京赴省非访的,落实稳控包保对象、稳控责任人‚双实名制‛措施。三是狠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前置条件。探索第三方参与评估做法,并积极推广。督促住建、交通、水务、城管等部门,对涉及城镇建设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做到应评尽评。四是深入开展涉法涉诉信访体制改革工作。推行信访听证制度。针对部分重大疑难、久访不息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印江县率先在全市推行了信访听证制度,让法和理‚对簿公堂‛。由县委群工部(信访局)牵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以及村居(社区)干部,召开信访听证会,借助第三方力量,发挥其专业、中立的优势,通过阐明道理、介绍政策、讲解法律、依法处理等,消除当事人疑问,促使息诉罢访。通过信访听证制度,我县成功处理几起长年未得到解决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五是从严打击非访。在强化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到位的同时,我县对无理缠访、闹访、反复非正常访的行为当事人坚决予以依法打击,绝不姑息迁就。
四、依法治县 新举措解决老问题
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印江县坚持依法治县,各级政法机关在一线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敢于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一)大力推进信访代理工作。信访代理工作是印江县在推进法治建设、依法治访、规范信访秩序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工作。信访人全权委托信访代理员到有关部门反映诉求、解决问题。通过信访代理,有效推动了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实现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大大减少了群众无序上访、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发生,加快了基层法治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实践,印江县提炼总结出信访代理‚12345‛工作法。信访代理‚12345‛工作法已经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落实了信访代理奖励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信访代理工作得到了省综治办、省委改革办的高度肯定。贵州改革情况交流2015年第38期,省委改革办刊发了《印江县探索推行‚信访代理‛的成效与经验》,省综治办,市委办、市委改革办也以专刊形式刊发了我县信访代理工作的经验做法。截止目前,全县34名信访代理员为信访群众代理办结信访案件87件,群众满意率100%。
(二)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2014年以来,印江县以全民普法和守法为重点,按照‚做好‘加法’、算好‘减法’、推好‘乘法’、用好‘除法’‛的工作思路,创新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县财政保障法律明白人培养所需经费,组建讲师团,以点带面扩大法律明白人基数,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农村法制宣传、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独特作用。把人民群众培养成为看得懂、讲得出、用得上法律的‚法律明白人‛,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自觉遵守者,营造良好的学法、懂法、守法氛围,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新气象。
近年来,随着竞争压力、工作生活节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影响,精神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的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精神病人在马路中间乱跑、阻碍交通,有的骂人打人,甚至发生残害邻里和亲人的事情。为实现病人得到治疗,家属感到满意,群众感到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XX派出所建立了精神病人管理服务工作新机制,把精神病人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内容之一进行有益探索,对XX镇辖区内精神病人(不含流入病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该区精神病人管理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急需加强。
一、XX镇精神病人基本情况
据调查,XX镇现有精神病人42名,其中:男30名,女12名;平均年龄岁;持续性病人名,间歇性病人名;发生过伤人损物事件的名(其中伤人致死的2名);曾经在正规精神病院就医的名,从未在正规医院就医的名(从未就过医服过药的名);现长期就医的名;治疗费已上万元的名,5000—10000元的 名,5000元以下的名,主要由监护人支付治疗费的名,主要由政府支付治疗费的名;有监护人的名,无监护人的名。
可增加点XX精神病人肇事的具体案件。
二、XX镇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精神病人接受治疗情况差
镇域范围内无监护人的精神病人费用如果由乡镇政府和区民政局解决,对于乡镇财政来说,这笔资金比较大,负担困难。对于有监护人的精神病人,由于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难以保证病人能得到长期正规的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效果,多数只能找点土方来用,或断断续续在医院买些药;民政部门也没有单独的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政策,贫困精神病人是和一般贫困病人一样享受同样的救助政策,救济金额十分有限。
(二)监护人监护责任落实差
虽然法律在精神病人的监护上对家庭成员、村(居)委会、地方政府都做了一些规定,但因精神病人发病时间长、治疗费用高、难以控制其行为等原因,加上多数家庭早已因此陷入贫困,无力监管,大多数监护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基本上没有进行有效监护。村(居)委会的收入来源少,没有必要的设施和资金,也难以落实对无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地方政府没有专项资金,也难以落实监护责任。
(三)齐抓共管机制不完善
精神病人的管理涉及综治、公安、卫生、民政、城管、财政、残联、劳动保障等部门。目前,涉及精神病人管理的牵头协调、经费渠道、救助机制、治疗和管控、医疗保险、随访管理、应急处臵等问题,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一些规定,但是操作性不强,落实得不好。如定点医疗、强制收治、监
护责任等没有有力措施来保证落实,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和人员,没有保障经费,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病种。
(四)流浪精神病人管理难度大
精神病人难以控制自身行为,容易脱离掌控,经常有精神病人到处流浪。流浪精神病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安全。但是,鉴于以上各种原因,流浪精神病人管理难度相当大,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况。
三、建立精神病人管理服务工作新机制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派出所所长肖学平为组长,所教导员刘志刚为副组长,派出所全体民警为成员的管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户籍室,切实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落实到位。层层落实管控,监护双项责任制。村委会、管委会,责任区民警是主要的责任人,病人近亲属是其主要监护人,因此在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中责任区民警要与监护人签订担保书,责令其亲属严加看管。层层落实管控,确保万无一失。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施重点管控。
(二)建立健全预案机制。建立完善应急防控预案,做好肇事肇祸应急处臵工作。明确落实对精神病人的应急管控措施,做好人员、车辆、药物等处臵准备工作。重点加强对学校、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的管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确保精神病人不漏管不脱管,XX派出所集中开展精神病人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户籍民警逐一登记造册,输入信息管
理系统,同时强化监控小组对精神病人的监管工作,及时掌握动态上报信息。
(三)严格执行定期排查。合同有关部门,以村、社区为单位逐一排查,做到逐人见面,填写好《病人信息采集表》、《全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情况统计表》,结合民警日常工作情报积累,以人口整顿为契机,深入辖区对精神病人等治安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逐人逐户全力摸排,全面调查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重点排查曾经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疾患人员,细致核查,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治安重点人员,做到逐人见面,逐人排查,逐人评估,逐人登记造册,实现分级动态管控。
(四)积极提高协作效率。派出所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大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控制力度,确保不发生影响辖区治安的事件和案件。派出所建立了与民政、综治、社区、村(社)等部门协调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通报情况。在此基础上,派出所民警逐一与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签定“责任担保书”,要求其监护人保证做到:严防病人肇事肇祸;不得使其流浪社会;不发生进省进京;不发生到公共场所闹事等内容。
(五)大力推进宣传动员。XX派出所积极采取接受群众问询、制定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帮扶对象及其家属现身
说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分析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生存状况、致病原因及现实危害,促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逐步接受这一弱势群体,努力营造关注、关心、关爱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组织民警走访慰问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家属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信任和理解,建立和巩固以患者家属为主体的监管机制。
一、自主创新体系呼唤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
2008年,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 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抢占科技制高点, 奋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主动权。”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需要构建“以我为主、产学研良性互动”的自主创新体系, 需要将传统的“科技研发”转变为“科技创新”, 科技管理工作也必须从传统的研发项目管理转变为创新科技管理。
创新科技管理重在体制机制和环境建设。创新科技管理必须符合技术演变和市场价值规律, 实现创新要素价值最大化, 促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科技管理, 实质上就是有机整合参与创新系统行为的各个方面、各种要素, 从而形成机制性的分工与合作、社会化的创新氛围和全民集成创新局面。创新科技管理需要创新的全要素衔接和多元化集成。
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单一要素绩效, 更取决于要素间的合理衔接。创新科技管理就是要在创新链上实现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 强化无形资本要素与有形资本要素的联结。多元化集成是指创新科技管理应打破条块分割限制, 将分散管理的创新单元、子系统加以整合, 实现各创新子系统之间的融会贯通。要强化研发、产业、市场等各环节间的联系和调控力度, 推动公共创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自主创新体系的基本核心内容是技术的创造、扩散、转移与价值应用的实现过程。
“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新时期的自主创新体系需要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做指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科技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发生变革, 由直觉式、系统式发展到经济全球化下的战略管理模式。自主创新的重点就是整合创新链条上的各项技术, 寻找市场需求的创新点, 发现技术创新方向和实现路径。技术路线图作为当今战略集成规划管理工具, 正是实施上述过程的先进科技管理方法论。该方法论应用的每次提升都给科技创新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并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 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政府、产业和企业广泛采用的科技创新管理工具。
二、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 促进河南省“两大体系”有效融合
目前, 虽然河南省已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但仍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矛盾, 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还不够强, 科技人才还不够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还不够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 河南省的整体技术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自主创新之路依然艰难, 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体系地有效融合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由此, 当前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作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协同创新的强力支撑。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 通过对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和技术壁垒的分析, 结合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对研发项目进行规划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管理工具, 其主要作用为技术开发战略研讨和政策优先顺序研讨提供知识、信息基础和对话框架, 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决策效率。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现代产业发展, 就必须建立健全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先进的科技创新管理工具, 能够加速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有效融合, 对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长期以来, 科技管理工作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挖掘需求能力、渠道、网络和理论方法, 无法准确地把握社会科技需求、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有效组织科技攻关, 河南省的科技创新活动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同时, 还面临着巨大的管理风险。因此, 促进自主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地有效融合, 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从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出发, 切实推进产业技术路线图在科技管理领域的应用, 以工业集聚区为载体和反应装置, 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为抓手和催化剂, 实现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有效融合。
三、创新科技管理方式, 全面推进创新型河南建设
1. 做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
(1)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重点突破行动计划。结合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 重点依托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 集中力量对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重点突破, 争取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提升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竞争力。
(2) 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转化能力。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组建100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 组织联合攻关, 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大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资助计划力度, 支持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省部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联合研发基地, 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基地内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3) 完善集聚创新资源的机制, 实施创新资源集聚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省部合作会商制度, 争取更多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 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合作, 吸引全国优秀科学家参与河南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组织编制河南省技术引进指南, 建立技术引进分类目录管理制度, 支持企业加大二次开发投入, 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联盟, 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 强化自主创新载体建设,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能力。加强重点实验室、公共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加强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支持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 推动其他省级高新区、民营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园实施“二次创业”, 提高科技园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培育科技型企业, 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技术服务体系,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2. 支持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1) 突破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依赖, 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郑州、洛阳等城市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创新高地作用;突出科技成果应用和集成的核心作用, 激发全社会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科技研发绩效的自觉性;扩大科技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科技削减资源与环境压力, 全面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提高全民科技素养;以科技推动都市型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地区工业化进程。
(2) 破解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束缚, 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积极创造条件, 完善环境, 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形成市场机制带动下全社会各类机构积极参与创新、推动创新和充分享受创新成果”的新局面;加强中原崛起和振兴河南科技需求的基础研究, 不断提高对关键、重大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和对发展趋势、规律的把握能力, 力求科技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河南发展的实际需要;继续深化公益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 明确各公益领域工作任务和目标, 促进公益类院所更好地承担公益服务职能。
(3) 以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抓手,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在政策上由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化发展;继续加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 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条件, 吸引高科技企业落户园区;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聚集水平。
(4) 营造鼓励创新文化, 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支持企业做强做大, 促进中小企业结成紧密的行业联盟, 锻造和完善创新链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作为科技活动的投资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 推出一系列促进产学、产研结合的政策与措施;通过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 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委托大学或公共研究机构进行创新项目研究。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和带动, 鼓励企业将研发机构建立在大学和科研院所, 鼓励企业依托科研机构、大学, 共建企业技术中心。
3. 积极开展创新型试点单位建设, 提高基层单位创新能力。
(1) 积极创建创新型大学和科研机构, 培育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要打破大学与企业的院墙藩篱, 为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较为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 加速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 提升创新型河南建设的内涵和层次。
(2) 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大范围培育创新型企业。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在骨干企业、转制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中选择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比例高、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文化, 对行业或地区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进行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基层检察院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些基层检察院没有摆正平安创建的位置,消极、应付、依赖思想重,片面认为平安创建是党委综治部门的事,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将平安建设提高到应用的高度,造成对待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社会舆情应对、社区矫正、刑事被害人救助等领域社会管理创新处于滞后局面,检察监督触角没有得到更好延伸。
(2)群众参与度不够。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群众是创建平安的主体。当前检察机关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仍存在单打独干的情况,在平安创建实践中缺乏以民意为导向,没有真正做到以群众意愿为平安建设的“风向标”,以群众评价为平安建设的“试金石”,没有建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载体,导致广大群众参与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3)社会矛盾化解意识不强。检察机关惩治犯罪的过程就是修复社会矛盾的过程,检察机关必须将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然而仍有一些基层检察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办案轻矛盾化解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回避社会矛盾,不愿扑下身子解决社会矛盾,或将群众的诉求推诿给其它部門了事,导致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
(4)平安创建缺乏推动力。有些基层检察院平安创建工作注重就事论事抓创建,平安创建工作的连续性和成效的持续性不明显,没有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检察业务考评体系,只注重应付创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忽视建立长效性机制建设。
(五)对平安创建研究不够深入。当前大部分基层院对平安创建工作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全面,仅停留在落实上级文件和应付考核层面,在制度化等层面探索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开拓创新少。
二、基层检察机关推进平安创建切入途径
(一)坚持以执法办案为切入点推进平安创建工作
(1)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全面正确履行捕诉职能,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大程度地促进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尤其要积极关注一些特殊犯罪群体,如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弱势群体犯罪、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引发的等各种情节轻微的犯罪,通过坚持人性化办案理念,努力做好释法析理疏导和感化教育挽救工作。
(2)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积极加强同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办案的过程中认真发现和查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以检察建议为载体,积极促进案发部门或发案系统堵塞管理和制度漏洞。通过查办各类案件的活动研究摸索犯罪规律,寻找综治对策,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平安建设决策参考。
(3)把矛盾化解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坚持做到案件情况与风险状况同时分析、案件处理方案与风险处置同时制定、案件办理工作与稳控化解措施同时实施,实现全程开放式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释法说理工作机制,对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等类型的案件,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向当事人详细阐释理由,将可能带来稳定风险的事件妥善解决在萌芽状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及时缓解、疏导矛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二)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推进平安创建工作
(1)扎实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群众工作新途径新办法,积极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爱民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干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掌握社情、民情和检情,认真排查突出治安问题,悉心听取群众对检察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扩大执法公开范围,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全面落实便民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严肃责任查究监督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纪干警警,纯洁政法队伍,着力提升检察干警形象和群众满意度。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干警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运用身边发生的典型刑事案例,以生动的事实教育群众知法、守法、护法;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在善于利用法庭辩论和发表公诉词的机会揭露犯罪,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驻所检察部门通过采取法制教育和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形式,教育人犯认罪服法;四是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爱护;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青少年维权岗”作用,努力优化中小学校周边环境。
(3)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犯罪预防工作。充分加强对未成年违法犯罪的保护、教育和矫正工作,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以及学校、社区的联系和配合,落实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措施;积极防止与减少新犯罪,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对在押人犯、劳改、劳教人员和社会上执行刑事判决、裁定罪犯的教育改造作用,预防减少犯罪;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并结合自身职能加强对社会监改“五种人”〈保外就医、假释、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督检查,通过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助建全管教组织,落实监督考察措施,依靠乡镇、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共同加强对在社会上“五种人”帮扶教育和思想转化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xx建设】推荐阅读: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0-29
00加强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讲话稿07-10
推进技术创新建设造船强国09-07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10-09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扎实推进作风建设09-18
推进管理创新 实现精细管理09-15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全面提高行政效率10-10
建设平安社会05-24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简报)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