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持续加大,但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原因包括监管不力、财务制度不健全、待遇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特权思想严重。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应从完善监管制度、健全财务制度、落实惩处机制、提高待遇、加强思想教育这几方面入手,形成环环相扣、层层相辅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腐败现象,达到倡廉目的。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反腐倡廉;人民群众

作者简介:胡月(1991-),女,汉族,河南登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法学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定信心、大刀阔斧进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政治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成效。无论多么高的职务,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只要触犯我国的党纪国法,那就毫不妥协地追究其刑事责任、毫不留情地严厉惩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尤其存患于基数大、人口多的农村基层干部中。

一、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腐败问题

这里所说的农村基层干部,是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当下,随着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和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大量国家资金、集体资金、外商民营企业投资源源不断涌入基层。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随之滋生的,是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非法挪用公共财物、非法侵占征地补偿款、随意处置集体土地、肆意截留惠民资金等腐败问题。这些不良行为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和国家集体的利益,降低了政府执政的公信力和群众对政府的信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为我国党和国家事务管理者的农村基层干部,直面群众,是政府执政的基石,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纽带。农村基层干部处于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推行者,又是领导群众的指引者和实践者。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农村基层干部就是要为群众推行国家政策、党的方针,就是要为群众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就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极易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进而动摇国家执政的基础。

二、导致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原因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导致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管从中央层面来说,我国疆域辽阔,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上分散着各个农村基层政权,这导致农村基层干部人数庞杂。同时,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几乎是熟人社会,农村基层干部大多形成隐形的、紧密联系的个人关系网络,造成官官相护。所以,中央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长期的统一监管。从内部监督来说,我国虽然对基层党纪委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缺乏具体的职能、责任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有效性。且由于基层纪检人员工作繁杂、人数上的不断压缩、还要身兼数职,致使监督也是“隔靴搔痒”式的监督,根本不能对农村基层干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从群众层面来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群众有权对党政部门进行监督,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老百姓潜意识不敢、不愿监督农村基层干部,抱着“民怎能与官斗”的思想,致使其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力度低下,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

(二)农村基层财务制度不健全可以说,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基层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一些地方财务制度混乱,你有你的帐,我有我的帐,自成一体,各存各的“私房钱”,套用公共资金。一些地方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或者会计出纳频繁更换,或者会计出纳由一人身兼,或者干部代行会计出纳一职,严重违反财政纪律。一些地方的财务制度不完善,什么项目可以开支,什么项目不可以开支,开支的上限为多少都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地方财务账目不公开、不透明,或者搞“形式公开”,公开内容粗略,公开方式单一,公开质量低下,民众看了也不懂,流于形式。

(三)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不高虽然李克强总理两次强调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公务员工资,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农村基层干部经济待遇仍然较为低下。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其工作涉及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司法、社会保障等各个层面。工作量庞大复杂,工作质量要求严格,经济待遇却不高,这极易打击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造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再加上手中有权,面对赤裸裸的金钱诱惑,腐败就成了一种当然性、可行性的选择。

(四)农村基层干部总体素质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要求新一代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但由于农村基层条件差、待遇低、晋升渠道有限,大部分高素质人才不愿在基层任职,造成农村基层干部总体素质较低。因此,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公仆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学习能力不强,不知道公权为民,做不到严以用权,滋生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五)农村基层特权思想严重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传统的人治思想仍然毒害着农村的基层干部。再加上我国关于基层各项制度的规定并不具体,留给农村基层干部很大的酌情处理空间。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我国现今将反腐斗争的主阵地放在了政府的中高层,对同等重要的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重视不够。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笔者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

(一)建立有效监管制度首先,建立有效的基层巡视制度。依据我国现有的巡视制度,中央巡视到省,延伸到市一级,省级巡视到市,延伸到县一级,而县级以下的巡视基本是监管的空白。而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是严重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腐败,是影响基层改革发展的腐败。因此,更应建立有效的基层巡视制度,弥补县级以下监管的空白。基层巡视制度的建立,应坚持重点突出与专项结合的方式,重点巡视作风不正的人、滥用权力的事,具体针对权钱交易问题、廉洁自律方面,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其次,依靠基层纪检监察强化内部监管。一是由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定期向农村基层干部传达国家反腐倡廉的精神,引导基层干部自觉守法、严守党纪,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达到预防基层腐败现象发生的目的。二是健全具体责任追究制,划分具体责任,并将责任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一个主要负责人,有效避免农村基层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最后,利用新型科技手段进行即时监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有效的科技方式可以实现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即时监督:一是设置专线举报电话或者反腐网络平台,欢迎广大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听取群众意见、采纳群众建议,及时发现基层干部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事态扩大。二是专设反腐倡廉网站,全面地、及时地更新每一起群众举报的基层干部腐败事件,让广大群众看得见监督成效和处理结果。

(二)健全基层财务制度首先,要制定一套切合基层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总预算工作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等,做到条理分明,明确各自管理权限。其次,农村基层干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基层财务,任何事都必须有章可循,任何人都必须依规定办事,严防乡镇书记一人之言。同时,要对各类项目资金进行从开始到结束的实时监管,确保每笔资金用到实处,严防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套用、挪用项目资金。定期举行财务会审,审查所有支出票据。票据手续不全的不准报账;超出合理预算的不准报账;违反政府采购标准的不准报账;不按照项目管理规定的不准报账;不遵循出差管理办法、接待管理办法、会议管理办法的不准报账。审计部门也要客观、公正的对基层财务进行审计,既要做到定期审计,也要做到不定期审计。还要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媒体及时公开基层财务,接受群众、社会、媒体等不同层面的广泛监督。

(三)全面落实惩处机制首先,惩处要有重点。严厉惩处农村基层干部在强农惠农物资与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征地补偿款、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土地矿产征用开发、农村集体财产、补助补贴资金、退耕还林款物、退牧还原款物等领域的贪腐犯罪。这些领域无不是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领域,联系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基层社会的民生福祉。因此,一定要严查上述领域的贪腐犯罪,保障基层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根基的安稳。其次,要从严从重惩处。小贪小腐,若不加以有效阻止,很容易演变成大贪大腐。只有从严从重惩处,加大犯罪成本,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才能遏制基层贪腐之风的蔓延。因此,一经发现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败,无论涉案金额、不分大案小案,就应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严防“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的发生。

(四)改善农村基层干部待遇首先,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津贴。由于我国现有的津贴制度是与职务、级别挂钩,农村基层干部处于我国行政级别最低一级,因此其津贴着实不高。在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制度外,可以根据各地方基层政府实际情况提高基层干部津贴,或以其连续在基层工作的工龄为条件,或以其年度考核为条件,或以其工作成绩为条件,改善基层干部待遇,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收入。同时,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地点并不局限于办公室,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政策,他们经常奔走一线、参加各式会议、组织下乡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给予其一定的交通补贴、下乡补助、生活补贴等,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基层,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政治待遇。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很少受到职级晋升政策的眷顾,以致于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感觉政治没奔头、工作没劲头,自然而然抱着“能捞一点是一点、能贪一点是一点”的贪腐思想。所以,我国应尽可能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多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给农村基层干部一个可以展示自我才华、展现工作能力的平台。这样,农村基层干部会主动自我鞭策,努力工作,加强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不敢、也不想、也不愿因一时贪念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五)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教育首先,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应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可以成立中心学习小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学习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学习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等。农村基层干部可以写出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在每周例会上进行发言。同时,还可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定期观看反腐纪录片《廉政公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督促其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批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增强其抗腐拒变的能力。其次,针对农村基层群众,应加强民主教育,提高其监督能力,扭转其“畏官”心理。我国是人民主权的国家,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本身就是为民服务、为民排忧、为民解难的,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基于这样的认知,在面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不良现象时,基层群众才有公民的责任意识,才能自主提高监督能力,才能做到敢监督、敢问责。

[ 参 考 文 献 ]

[1]孟昭英.关于基层党组织是反腐倡廉的主阵地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5(07).

[2]汤续.新形势下基层反腐倡廉机制的构建[J].理论观察,2015(06).

[3]黄少东.反腐倡廉从基层抓起[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4]李东红,尹海涛,翟耀.河南反腐新创举:市县党委巡查制度正式启动[J].决策探索,2015(06).

[5]韩锐.基层党支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探析[J].才智,2015(04).

[6]郑文飞.从制度入手切实加强基层反腐倡廉建设[J].民主,2014(12).

作者:胡月

第2篇: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摘 要]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 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民自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特征和政治保障。要真正实现管理民主,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组成部分。以村民自治为基本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1]P30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其中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属于经济建设,管理民主属于政治建设,乡风文明属于文化建设。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都无法实现。

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许多条件的保障,如经济保障、文化保障、人才保障、法制保障和民主保障等[2]P136。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让广大农民在广泛的社会政治参与中增强民主观念,行使民主权利,落实农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二、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村民自治为基本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推进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经济仍然不发达,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体的农民,往往更为关心生计问题,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活动。显然,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2、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在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最早来自农民的创造,是农民政治诉求的产物。但这个原本由农民自己创造的新型民主范式却并未在实践中得到所有农民的认同,突出表现在:农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热情并不高,投票率低;农民对村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保持沉默或者背后发牢骚的多,理直气壮地实施民主监督和向上级反映的少。导致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淡薄。由于长期受小农生产方式的局限,农民平均、保守的思想较严重,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传统。少数选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关心谁当选。二是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制约着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讨论问题。由于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即使在制度上为农民创造了政治参与的条件和机会,有的农民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利益表达,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从而影响政治参与质量和参与态度。三是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影响了政治参与。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每年都有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打工挣钱是农民生存和子女求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两年甚至几年不回家的大有人在,所以他们对本村公共事务知之甚少,使得他们难以行使民主权利;有的因回家参与选举的成本高,放弃了行使选举权。

3、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但目前的法律法规有一些规定过于原则,一些具体制度有待完善,导致乡镇政权机关和村委会关系难以理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难以协调;村民选举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并没有像群众期待的那样奉公守法和对选民负责;民主监督中的村务、财务公开难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缺乏健全的民主机制。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好农民政治参与的向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村民进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是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二是把致富能力强、有本事、靠得住、能干事的优秀村民纳入视野,建立和培养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使农村干部后继有人;三是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通过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好农民政治参与的向导。

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创造物质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得使农民致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全社会要更加重视农村工作,加大对农业的投人,寻求多种途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要构建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真正在支农、利农政策中得到实惠,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3、提高农民素质,重塑政治主体。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就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保证基础教育的普及。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结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消除因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低而导致的影响农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种种因素,促使农民积极而高质量地进行政治参与。二是要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技能。从根本上说,农村民主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农民才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农民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要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4、健全民主制度,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民主制度来规范。一是要通过明确的制度框架理顺乡镇机关、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关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领导”和“指导”的具体范围、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使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的“领导”和“指导”关系更加具体化。既要保证“指导”不偏离方向,防止把“指导”变成“领导”和行政命令,又要让乡镇政权机关对村民自治和其他工作真正承担起必要的责任,以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在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一原则下,从制度上合理划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职权范围,尤其要明确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所承担的“支持和保障”的责任及履行责任的方式,在制度化和操作性上保证二者关系的规范运作。二是要在法律上明确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程序和制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健全三项制度:一是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二是村民议事制度。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要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同时,要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村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注的问题,都要定期向村民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鲁建彪.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 张荣辉

作者:王素斋

第3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村民自治从无到有,日趋成熟。但在其推进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及执行力不够、村民自治与行政权有时发生冲突、农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足等。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明确区分乡镇、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好各自的功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新型农民,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农民;村民自治;法律制度

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农民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最广大的依靠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能否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推进,从而保证农民在基层当好家作好主,因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亟待探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

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方式和基本思路,即实行村民自治。所谓村民自治,就是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1 〕;其组织形式是村民委员会。

村民自治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至今,历经探索、发展、提高三个阶段。 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的权利有了法律保障,从而得到极大的发展。到2007年,全国村民委员会已达61万多个,98%以上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到2013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村委会已经过了8轮至9轮的换届选举,村民平均参选率高达95%以上。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一斑 〔2 〕。

(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得到较快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绝大多数村委会设立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下辖委员会,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直接管辖的各类组织架构日益合理和规范化,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组织可依托,有规章可遵循。与此同时,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也纷纷出现并不断完善,推动着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建言献策,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着越来越有效的作用。

(二)村民民主意识明显提高,民主权利正日益得到保障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均由村民直选产生,村民行使管理村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权利。据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有序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上,充分尊重普通党员和群众在干部任选上的选择权和表达权;在村级事务上,培养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参政能力,鼓励村民参政议政,实行村务公开等。通过这样广泛的全体村民的直接参与,逐渐树立起村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和锻炼了村民的民主素质、民主观念和民主能力,推动着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1982年12月我国颁布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表明村民自治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认可。从1987年开始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历经“试行”—“修订”—“再修订”的过程,与之相伴随,农村基层从开始依法实行村民自治,到以一部相对完善的法律引领、规范村民自治,几十年来的探索成果最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村民自治亦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在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各地农村又订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干部施政守则》《村规民约》等,使村级工作运行、各项制度运作、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均有规范可依,有准则可循 〔3 〕。

二、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困境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亦面临诸多发展困境,有些问题甚至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制约着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不够,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

法律法规的主要功用在于,以法律指导、规范人们的行为,教育人们守法,明辨是非,惩治犯罪。因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来推进和保证。当今中国正处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若能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把群众合法的诉求和权益放在首位,将有利于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事实上,尽管国家对村民自治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村民选举权、村委会的组成及其职能等均作出了明文规定,但基层组织领导者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基层组织懈怠松散不按法律法规办事等情况仍屡屡出现,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执行力不够,落实不到位。

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位一体的村民自治中,农民群众往往只是享有选举权,而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利则有待真正落实。一方面表现在上情下传的渠道不畅。有些基层党组织对下级成员或村委会不落实信息公开政策,以至于他们无法开展工作和行使党员的权利。另一方面表现在民情上达的渠道不畅。党章明文规定,党员有权利向任何一级组织反映问题;村委会组织法也指出,要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层党员和村民许多良好的和建设性的意见不能被如实反映。即使在村干部选举的问题上,有的地方也没有尊重村民的真实意愿,而是按照上级的意见,走走形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贿选。这表明,农民的知情权及其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未得到应有的保障。由于上下交流不畅,使得基层民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使已经暴露出来,有时也难以得到解决。

(二)村民自治与行政权有时发生冲突

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虽然原则上规定了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但对如何具体指导、领导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村委会与乡镇党政机关、村党支部的责权错位和冲突时有发生。首先,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能协调,以至于国家权力的宏观调控与村民自治不能有机统一。要么乡镇政府过多干预村委会的行政事务,村民自治流于形式;要么村民自治无视法律规范,过度膨胀,对乡镇政府的权威构成了挑战,干扰了国家正当的政务活动。其次,有的地方未能正确处理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二者职责界限模糊不清,使村委会不能充分有效地行使权利,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4 〕。

(三)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足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农民群众受封建思想的消极影响,或受文化素质、文化水平不高的制约,他们不懂法或轻视法律,或已经违法却不自知,进而导致政治意识比较缺乏,民主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农民群众集体观念不强,仅关注自己的土地和利益,对国家和集体的事务漠不关心,对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对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理解;有的农民群众则不能正确对待、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只享受权利,而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策,常常会寻找各种借口拒绝执行。上述种种情况均有可能导致村民自治因内在动力不足而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协调好乡镇与村两级的关系、协调好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村民自治环境是关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是保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是内在动力。一句话,需要各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注重村民自治行为规范的具体程序的设计,以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之能够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各省、市、自治区人大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尽快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地方条例和政策,规范村民自治的运作;乡村也要根据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规定,制订或修订乡规民约等。同时,要加大执法和监督的力度,对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为,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切实保证村委会组织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明确区分乡镇、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好各自的功用

乡镇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发号施令、统管的角色转变成以服务为主;村民委员会则应依法行使自治权,依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乡镇党政机关来看,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一方面,加强对村党支部的领导,保证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处于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加强对村委会的指导和支持,监督和审查村委会的决议和决策,若发现村委会的决议和决策等有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情况,应及时向村委会说明,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其改正;另一方面,对于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则不要干预,让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从村民委员会来看,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协商,依法保障村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新型农民,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广大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力量,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源泉,而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凝聚力量意义重大。要把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此外,还要将提高农民素质与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极大地发挥农民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干部队伍建设在促进农村民主进程中不可或缺,为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的力度,将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既要强化干部的政治学习,提高其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又要组织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并引导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其成为村里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善于管理的“能人”。目前,重点是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精神,引导基层干部提高处理新形势下农村复杂利益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中坚力量。另外,还要加强干部管理,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农村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形式,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但成效也是显著的。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将步入一个新阶段。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

〔2〕白 钢.中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平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8(3):88-104.

〔3〕黎莲芬,袁翔珠.历史与实践——广西村民自治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

〔4〕周育中,颜晓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史文苑,2009(1)下半月:61-62.

责任编辑 周 荣

作者:宋州 江娅

第4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以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为基本原则,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本内容,以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建章立制、不断深化完善,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创新民主决策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新途径,逐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虽然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需要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民主选举方面,法律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落实工作不规范、不全面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地方农村干部待遇低,村内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等。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农村民主选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当务之急是中央应尽快修订《村委会组织法》,或者制订出台《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对换届选举的重大事项做出具体规定。二是要明确责任,规范制度,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责任,各县(市、区)应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考核内容,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标准,明确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进一步规范奖惩措施,调动起乡镇(街道)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的积极性,增强其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要完善和落实好相关制度,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特别是乡与村及村“两委”关系。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营造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要切实解决办公经费、干部误工补贴和保险问题,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要结合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优秀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打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各类组织建设,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村委会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会组织为有益补充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夯实基础。

第5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1、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上解决了一个“常”字。

从机制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总盘子,使这项工作能够常抓不懈,逐步做到常规化。每年年初县委与各乡镇党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实行“一手把”负责制,真正做到书记常抓、党委常议、机构常设、队伍常建,既有组织保证,又有阵地依托

。同时,要求各乡镇在农闲季节,每月必须以村组为单位组织一次群众集中学习,内容涉及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思想道德教育、致富技术、法律常识及卫生知识。

2、在思想内容上解决了一个“实”字。

该县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村组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发挥县、乡技术人员及科技带头人、致富能人的作用,每年及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从领导干部到农民群众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要点。一是加强了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在全县开展了“学习纲要精神,树立道德风范,争当文明村民”的活动,共下发宣传材料26万份,制作刷写悬挂宣传横幅680多条。二是由各乡镇结合《纲要》精神,普遍对村规民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此基础上,由各乡镇印制并发到了各农户手中。三是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聘请县猕猴桃办、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办、农办、科委、山茱萸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为兼职党课教员,多次举办培训班,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的欢迎和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全县各基层党校组织各类培训班463期,其中政治理论培训班254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09期,组织党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83余场次,受教育干群达18万多人次,党员受训率达96以上。

3、在途径和手段上解决了一个“新”字。

一是开展“双深入三到户”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支柱产业落实到户、疑难问题解决到户”为内容的“双深入三到户”活动,让干部在活动中与农民交流培养感情,学习实践工作方法。每年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抽调500名干部职工组成100个工作队进驻100个村开展工作,利用3年时间,把全县299个村覆盖一遍。同时坚持全面开展谈心活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群众门、问群众苦、解群众忧、帮群众富,兴办了一大批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好事,解决了大量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二是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敬老人、夸邻居、比公婆、赛媳妇”活动,全县选择了12名典型代表,召开了经验介绍座谈会,收到了明显效果。该县还采取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的办法,县里统一印发了《评选标准》,由各村采取初评、联评、审评定级的方法,严格标准,准确定级。2005年底,全县共评选出十星级农户1800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青年、好邻居等道德先进典型720人,并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以“绿色进庭院、道德进庭院、经济进庭院、争当新型农民(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一争”活动,大力创建“文明农村、生态农村及信用农村”,促进广大农村和农民提高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经济意识。目前,全县农村的庭院绿化美化家庭达60%以上,改厕改圈达80%以上,40%的农户家庭建起了浴池和沼气池。讲卫生,讲美化,讲文明的风气在全县广泛兴起。

4、在活动经费上解决了一个“增”字。

该县采取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大了活动阵地的建设投入。两年来,该县财政共投资1.1亿多元,新建起全县文化会展中心一个,村文化活动大院74个,完善村基础文化设施263处。目前,全县高标准村文化活动中心已达212个,占全县村总数的71,使群众活动有场地、有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6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报告

文章标题: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报告

自2005年5月,我镇切实贯彻县委《关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以来,通过完善各项党建制度、优化办事程序、认真开展“三务”公开、发挥各级党群组织监督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已近一年来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了党委会会议制度,优化了办事程序。

为增强党委

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严格执行《××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列席镇常委会办法》要求,建立专家咨询、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对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我们做到请专家或相对应的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土地流转、拆迁、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利益的决策事项,都通过举行座谈会、印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二是2005年机构改革后,通过各项职能制度的不断完善,在职能错位、职责不到位、管理效能不高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我们以“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开展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的一系列举措,如:完善《办事流程导引图》和《规范化服务细则》、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和首问责任制、推进电子政务、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等,塑造了具有人文关怀和亲和力的政府服务新形象。

二、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按照“职业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从“选优、留住、提高、用好”入手,完善了镇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党委班子向“四好”,党支部班子向“五好”努力。

一是严格执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文件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2005年6月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中,和2006年初镇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中,我们严格推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公示制、票决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平级竞职、投票表决等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选拔进“两委”班子和机关中层干部里来。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将原15个行政村合并为10个行政村,选举后产生1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0名村主任;竞争机关中层干部中,产生5名部门主任。

二是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2005年7月,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展了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活动,按照选举程序,经过发布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实地调研、民主推荐等程序,推荐出××镇党委书记候选人,并进行了考察和公示。8月2日的××镇党员大会上应到党员630人,实到党员607人,蒋文学同志以同意票517的得票竞选为××镇党委书记。通过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差额直选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实在在的方式,使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直接感受到“主权在民,政权民授”,从而夯实了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我们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坚持集体推荐、谈话推荐、确认考察对象、对考察对象进行公示、召开征求意见大会等规定将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有效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就镇村干部的管理,2005年12月镇党委印发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罢免工作实施细则》、《党员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和《民主评议党员“双评制”实施办法》。

三、实行镇村“三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

自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后,我们在党务、村务和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上进行了规范。如政务公开中,我们对公开的内容进行了明确,主要有:目标规划、财务、集体资产情况、镇村干部任用情况、勤政廉政情况、村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情况、机关部门办事程序等,形式上主要有:设立政务公开栏和创办政务信息,在郫县公共信息网公开等,时间上主要是:对如目标、指标、组织设置等稳定性较强的一般一年一公开。对如党费缴纳,重点工作、村务完成情况、财务报表等时间比较固定的为每月一公开。对党员发展转正、要告知村民需要即时公开的不定性内容,要求即时公开。

为确保“三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各村相应成立由党员、村民、社员代表组成的“三务”公开监督小组,并设置了意见箱和意见簿,同时要求公开的内容必须经村支部党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三务”监督小组认可签字方可公开,有效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近一年来,镇人大、政协始终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各代表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各行各业了解依法治理的情况,认真检查《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的情况,开展调

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对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起到重要作用。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今年围绕县委、政府和我镇中心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不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群众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群众的其它利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农村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稳定与和谐。要真正做到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就要有健全和完善的各项管理机制,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起到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协调好各方面利益的作用,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经济矛盾和经济纠纷也不断产生,尤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征用、拆迁等突出问题,需要我们着力解决以下不足:

一是个别农村党员干部对民主的认识不够到位,一种是感到在农村实行民主太超前。认为实行四个民主是今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起步时间尚不长,各级政府的职能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而在农村却要全面实行村民自治,推行四个民主,依据初级阶段的国情,感到有些脱节,偏离了农村实际,与现实有较大差距。认为发展经济奔小康是硬道理,民主无足轻重。另一种则是偏面地强调了村民自治。认为村委会主任是由全体村民选出来的,代表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其权威性应高于村里几十个党员选出来的支部书记,党支部只要管好自己的几个党员就行了。

二是广大群众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完整体系,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当前农村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农民群众除了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要享有其他三个民主权利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不能真正落实。这种情况,在行政村合并后变得更加明显。目前,我镇2000人以上的村(社区)有6个,要在人口庞大的村中,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各村都在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财务公开这两项基本制度,但是由于受到村民代表的数量和推选方法的限制,以及村务财务公开的质量和内容的局限性,大多数村民还是不能直接参与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三是宣传教育力度仍需加大。主要是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多数群众对村务公开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四是监督小组的组成存在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如个别村的“三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组成没有按照由党员、村民和社员代表组成的要求执行,或由副镇长、财政所长、办公室主任参加监督小组,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分,显然不合适。

五、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

一是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扩大基层民主的政治主张和《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不能离开党的领导。

二是合理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努力提高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覆盖面。

三是把宣传教育贯穿村务公开始终,引导广大干群深刻认识村务公开的重大意义。以村组织规范建设为载体,加大村务公开宣传力度,纠正模糊认识,统一思想认识,确保村务公开的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三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以确保公开的内容真实、及时,贴近群众。监督小组中凡有政府及其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应予调整出去,补充一些县、镇人大代表、退休干部以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增强监督小组的代表性与群众性,有利于发挥监督小组的作用。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再就是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由党政办公室承担,以落到实处。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报告》来源于,欢迎阅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报告。

第7篇:浅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赫山街道办事处杨朝霞

党的十六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村务民主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措施。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诸多矛盾和问题、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形式。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宣传不到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理性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五四运动算起,民主启蒙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商品经济的落后、封建专制遗毒的存在,中国人民的理性民主意识不强,专制、非理性和无政府主义等观念仍阻碍着民主的传播和建立。从干部的角度讲,有的人没有认清民主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专制史的彻底否 1

定,需要作出巨大的、艰辛的、长期的努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民主是创新的机制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的民主进程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振兴。有的基层干部把民主作为自己集权统治的一种策略,摆脱不了专制意识的影响,控制甚至歪曲民意,把神圣的民主看作是可随意篡改甚至是实现集权的工具。从群众的角度讲,既受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又有无政府主义的意识存在,缺乏理性民主观念和系统的民主理论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民主权力,会带来三个问题,一是受集权影响,漠视民主。不相信真正民主的存在,认为一切都是集权者骗人的把戏,不看重自己的民主权力,人云亦云,或者滥用权力,致使宝贵的民主权力失去意义甚至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别人赚取权利的工具。二是非理性民主。鉴于有些人缺乏理性民主观念,宗族意识、集团意识、利己主义观念的存在,一旦给予民主权力,往往把这种权力作为宗族、集团或个人获取利益的手段,不顾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在选举中为达到自己的私利而抱成一团,民主权利成为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工具,使民主遭到扭曲甚至倒退。三是无政府主义抬头。由于缺乏对民主的理性意识和系统的民主理论的教育,一旦给予民主权力,小私有者的无政府主义意识就会抬头,表现为一盘散沙,严重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主张不要政府和村委,各家顾各家,无为而治,拒绝民主权利或者滥用权力。民众的以上行为会造成一种严重的假象,似乎在农村实行民主没有条件,甚至把在农村实行民主看作是农村不稳定的原因,更迎合了一部分有意或无意地习惯于专制的人的观点,否定民主在中国的巨大进步意义,歪曲控制民主,把民主作为实现集权的工具。

第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程序需要进一步健全。民主是一种进步的思想理论,是人类在政治制度的长期探索中取得的重大文明成果,但他更是一种严格完整的政治制度和运行程序,换句话说,民主的进步性正体现于民主制度的安排及这种制度安排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巨大利益。因为在人民主权达到共识后,通过怎样的政权组织和程序安排使民主落到实处是一个重要课题。单以政权来源和目的来界定民主是理想主义和乌托邦化的概念,只有经验的、描述的和程序的民主概念才能够提供分析上的准确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使之成为有用的概念。因此,严格完善的民主制度和运行程序比民主理论进步性本身更为重要和关键,也是历来民主实践的重点。在我国的民主实践中,人民当家作主已得到普遍认同,重要的是怎样把宪法的规定变为现实。这就需要有一整套可操作的严密的制度和程序,确保民主的正确贯彻执行。目前,基层民主在制度上还不十分严密,程序上还存在漏洞,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们对制度与程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执行中的混乱就容易发生。

第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从民主发展的规律看,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进步,民主的启蒙、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实践中的制度安排,必须也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作为民主实践的主体也只有在民主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民主的理解和认同,理性民主观念和民主经验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这就表明在民主实践的初期,由于民主理念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民主操作的不规范甚至某种程度的混乱是一种正常现象,

是民主逐渐走向正轨的必然表现。如第一次选举,可能出现群众不选、乱选和其他非理性的选举问题,但一旦他受到了非理性选举结果带来的损害,第二次选举就会更庄重和谨慎一些,依此类推,选举就会逐渐走向正轨。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民主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它的规律性,牢牢把握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倒退。当前一些基层干部对民主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识上存在误区,容易使民主进程停滞、扭曲甚至倒退,影响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要加大教育、引导和规范的力度,在正确的民主思想的指导下,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尽可能减少民主实践初期的不规范现象,注重用严格科学的程序和制度来保证民主实践尽快走上正轨。

二、加强领导,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进行。我们的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国家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唯物辩证法是其根本的哲学指导思想,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主权是党奋斗牺牲的出发点和宗旨,也是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原因,更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落实、健全和完善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基层民主建设有序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一事无成。

第二,加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要大力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理性民主教育,明确民主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民主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干部群众的理性民主观念。尤其要加强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民主

理性教育,保证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三,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抓好四个环节,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民主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严密的可操作的程序,因此要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环节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选举中应建立健全选举组织办法、候选人产生办法、候选人竞选规定、秘密选举规定、公开选举结果规定等制度,确保候选人和选民的合法权利,确保选举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决策时应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保护少数人的正当权益,严防歪曲控制民意和家长制、一言堂等现象。民主管理中要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具体规定各项村务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越权代管无效。民主监督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村民理财小组和其他村级组织的工作规程,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创制权、罢免权和否决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衔接的统一整体,各项制度要环环紧扣,严格建立,狠抓落实,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给稚嫩的民主带来严重的损害。

第四,在实践中完善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措施和制度,使干部和群众在民主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提高理性民主观念,养成良好的民主行为习惯,保障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第五,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民主与

法制的关系。民主和法制是统一的范畴,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没有民主的法制是专制,没有法制的民主不可能巩固和健全。应及时地把民主成果以法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新的基础上推进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和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二是,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与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党与村民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冲突和矛盾应协商解决。具体说来,村党支部的任务是领导农村的各项工作,这种领导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村委会作为民选组织,也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当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应以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为评判的尺度,以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标准,而不应出于个人和集团的私利而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应本着人民利益为重的原则依法协商解决矛盾。三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乡镇政府是一级政府组织,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没有隶属关系,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的工作,而不是领导和直接命令,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都应严格依法开展自己的工作,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依法保障自己的各项权利。四是村镇民主与整个民主进程的关系。村级民主是中国整个民主进程的开端和基础,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民主范围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各级民主都应有序地健全和完善,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8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训材料)

《村民委员会组织》解读

(2011年村干部培训)

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区57万人口,有50万在农村。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目前农村逐渐形成了以“三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农村工作也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新当选的村主任和书记,担负着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所以,我们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有关规定要了解,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严格依法办事。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四个民主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

一、村委会组织法修改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新修订的组织法增加了目录部分,从原来共30条增加为41条。主要修改内容:(15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条)

二是明确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第四条)

三是完善了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推选、退出递补程序。 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 被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

退出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第十二条)

新旧村民委员会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第二十条)

四是增加了选民登记内容。

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第十三条)

规定了对选民名单的申诉程序。(第十四条) 五是规范了选举程序。

村民提名候选人,应当从全体村民利益出发,推荐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人。应当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履行职责的设想,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第十五条)

六是修改了另行选举的条件。

当选人数不足应选名额的,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的,第一次投票未当选的人员得票多的为候选人,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所得票数不得少于已投选票总数的三分之一。

规定了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秘密写票、委托投票。(第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出缺,可以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补选。补选程序参照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补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到本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时止。(第十九条)

七是完善了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程序。

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要求罢免的理由。(第十六条)

八是新增了村民委员会成员职务自行终止和终止条款。 村民委员会成员丧失行为能力或者被判处刑罚的,其职务自行终止。(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其职务终止。(第三十三)

九是新设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第三十二条)

十是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组成和议事程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规定了村民代表的推选和任期。村民代表应当向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负责,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五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 (第二十六条)

十一是增加了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应当有本村民小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或者本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 规定了村民小组组长如何推选和任期。属于村民小组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企业和其他财产的经营管理以及公益事项的办理,由村民小组会议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讨论决定,所作决定及实施情况应当及时向本村民小组的村民公布。(第二十八条)

十二是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第二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纳入村民会议讨论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机构应当建立村务档案。 (第三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包括六方面事项。 (第三十五条)

十三是提出了法律救济和行政救济途径。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责任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村民委员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事项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第三十六条)

十四是确定政府的经济支持责任。

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需要经费的,由委托部门承担。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益事业所需的经费,由村民会议通过筹资筹劳解决;经费确有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适当支持。(第三十七条)

十五是首次在法律中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第九条)

驻在农村的机关、团体、部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人员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但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并遵守有关村规民约。(第三十八条)

没有将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也没有具体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条件。

二、村务公开制度(三十条至三十一条)

1、村务公开的内容

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

1、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2、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3、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4、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5、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6、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7、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8、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9、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

三、政府拔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救灾救助、补贴补助等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

四、村民委员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情况;

五、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2、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 村务公开的形式:固定的村务公开栏。 一个原则:就是实际、实用、实效。

其它形式: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 村务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的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布。

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

第三步,由村民委员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布。

第四步,村“两委”成员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

3、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责: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资格条件: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回避原则)。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其成员应当热爱集体,公道正派(信赖诚信原则),有一定的议事能力(能力条件),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知识的成员(能力条件)。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任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要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不履行职责处臵: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

4、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

一个路径是: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应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

另一个路径是:直接向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询问,村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

三、民主决策制度(

21、

22、

24、

25、26条)

1、村级民主决策的原则 村级事务必须进行民主决策。

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级民主决策的底线: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2、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一般一季度召开一次)

会议有效的规定: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议、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且不得与村民会议所作的决议、决定相抵触。

3、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

第一步: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召开村民会议要有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的主体)

第二步: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受理议案的组织)

第三步: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决策的组织形式)

第四步: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决策意见的组织实施)

4、村级民主决策责任追究

未经村民会议或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臵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民主管理制度

1、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的工作移交制度(20条)

移交的内容: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务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他遗留问题等。

移交时间:10日内。

移交主持:由村民选举委员会负责主持,乡、镇人民政府监督。

不移交处臵: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村党组织、乡级党委和政府应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加以改正,对拒不移交印章的,由制发机关负责追缴,并追究责任。

移交过程中发现问题处臵:移交过程中发现有重大问题,村干部和村民可以向乡级人民政府或者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有关机关反映,受理单位应及时依法处理。

2、民主理财制度(32条)

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民主理财是一种有组织、有规矩的活动,不是说,什么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也就是说村民把权利共同委托给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去行使。

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

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

村民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对民主理财小组否决意见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给当事人一个救济的渠道、申辩的机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如果出现民主理财小组被收买,与村干部一起坑害群众等情况,也容易及早发现和处理。基层政府对农村财务审计、群众可以向政府举报等权利)。

县乡政府在村级财务管理上的责任:一是帮助村里搞好财务清理整顿,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三是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第一步,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

第二步,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 第三步,报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 第四步,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 对财务收支审批三条规定:

一是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二是财务流程完成后,村里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乡级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对村级财务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督。

五、民主监督制度

1、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35条)

农村集体财务工作审计的主体: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

2、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的周期: 内容是:一是本村财务收支情况;二是本村债权债务情况;三是政府拔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四是本村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五是本村资金管理使用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六是本村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要求审计的其它事项。

审计结果应当公布,其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在下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之前公布。

审计周期: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 明确责任:

第一,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

第二,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法违纪的,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第三,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33条)

民主评议的对象: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其它村务管理人员。

民主评议的组织:由乡级党委、政府具体组织。村务监督机构主持。

民主评议的形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座谈。 民主评议的时间和周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民主评议的标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

经济措施: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标准直接挂钩。 处理措施: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的,其职务终止;其它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我们归纳一下:就是“三个三” 三个到位:村务公开内容到位

村务公开形式到位

村务公开程序到位 三个制度: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 三个组织: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民主理财小组

农村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一)社区服务中心

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 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五室六站两栏一校一场所”设臵。

1、五室: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党建(老年、文体)活动室、社区警务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

2、六站:党建工作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文艺体育服务站、农村经济服务站、综治调解服务站。

3、两栏:宣传栏、村务公开栏;

4、一校:村民学校(老年学校);

5、一场所:文体活动场所。

设立服务大厅进行一站式服务一般设臵: 综治调解 帮扶救助 计生卫生 文艺体育 社保就业 信息咨询

(二)组织机构

按“一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全区所有农村社区按照“××村社区服务中心”挂牌。若是“多村一社区”的,按“××社区服务中心”挂牌。

社区服务中心一般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委员若干人。村“两委”负责人兼任村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成员由村“两委”和村官大学生兼任。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同期换届。若多村一社区的,由乡镇街道牵头,各村商定。

(三)组建服务队伍

1、政策时事宣传队。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村组织开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敬互爱等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2、环境卫生保洁队。职责是搞好村内社区的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社区。

3、综治调解队。职责是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教育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和依法行事;做好村内社区的安全工作,调解民事纠纷、化解村民间的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协助做好社区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维护农村稳定。

4、科普技术指导队。职责是组织村民开展农工技术培训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邀请有关专家给村民进行讲学培训,推广农技,提供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安检、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及保险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村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5、社会保障救助队。职责是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村民积极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产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有条件的要成立慈善救济基金,形成互帮互助、邻里友爱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

6、就业援助队。职责是向村民宣传有关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全区劳动用工需求信息,积极引导有就业愿望的村民开展各类培训,帮助实现就业。

7、文体活动队。职责是协助建好社区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遏制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现象。

(四)建立档案

完善各项服务登记,一般应建立

1、综治调解服务记录薄

2、帮扶救助服务记录薄

3、计生卫生服务记录薄

4、文艺体育服务记录薄

5、社保就业服务记录薄

6、信息咨询服务记录薄

第9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既是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一、要团结和谐。一是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个基本组织制度和工作方法。做到会前精心准备、会上充分酝酿、会后坚决执行。对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事项除违背法规、政策的外,原则上不作更改。二是通过党政和谐带动领导班子的和谐,进而实现全体干部、镇属单位和村居干部的和谐,最终实现全镇和谐。三是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要求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讲风格。

二、要分工协作。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管领导责任制。具体是六个“一岗双责”,即自己分管的工作业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工作纪律,安全和稳定工作责任制。二是相互协作,做到相互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从而形成整体合力,进而提高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要开拓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重点解决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井底之蛙的自满意识和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要立足白土,辐射周边,放眼万州。其次要破除用人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不适宜、不公正、不合理、不和谐的机构和体制。

四、要奋发有为。每一个干部都要做到干事和懂事。干事即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懂事即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

五、要清正廉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抓好制度管人,公平公正,敢于逗硬,领导带头四个环节

乡镇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应占60%以上,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要日趋合理。逐步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乡镇干部队伍。

各市(地)县要抓住乡镇机构改革、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的时机,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抓好落实。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优先补充缺额干部;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要空出名额,积极物色;难以产生合适人选的,要通过干部交流选配。要重点抓好已规划建设的200个小城镇和民族乡的领导班子配备工作。

三、重基础,抓源头,大力选派优秀年轻工部到乡镇工作

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全区每年夏季从区内外高等院校选调150名左右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到乡镇工作,每年冬季面向社会挑选100名具有普通国民教育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6岁以下的毕业生到乡镇试用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纳入选调生管理范围,安排在乡镇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区所有的乡镇都有1名以上选调生。要加强对选调生的跟踪考察和培养管理,选调生锻炼1至3年后,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要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适合从事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不适合继续作为选调生培养或不适应党政工作的,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妥善安排到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

加强新吸收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者)的基层锻炼。市(地)县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者),没有乡镇或农村及其他基层工作经历的,上岗前统一安排到乡镇锻炼一年,作为公务员的试用期。试用期工资由录用机关同级财政统一支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正式录用为公务员(机关工作者);考核后认为不能按期正式录用的,延长一年试用期,与下一批吸收的公务员一并考核录用;连续试用两年仍未被正式录用的,取消其公务员资格;鼓励被录用的公务员延长在乡镇锻炼的时间或留在乡镇工作。

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挂职、任职,对表现突出,经考核为优秀的,可通过全区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到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也可以直接提拔到乡镇党政领导岗位;具有专业特长的,可根据个人特点安排到乡镇站所、学校等机构工作。

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选派干部到乡镇锻炼。全区每年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选派一定数量、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锻炼和工作。选派工作分别由自治区、市(地)县党委组织部统一组织。

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中选拔一些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同时,把村干部、复退军人以及社会上思想表现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补充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加快乡镇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建立一套乡镇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使优秀乡镇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四、加强培养教育和监督管理,全面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乡镇领导班子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要在进一步完善学习中心组、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同时,结合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新制度,努力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增强领导班子通过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在乡镇领导干部中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增强乡镇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自治区、市(地)、县三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依托,做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重点抓好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培训。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市场经济知识、技术技能、法律法规的培训。在选调干部培训时,坚持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乡镇党政正职任期内参加不少于40天的脱产培训,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不少于30天的脱产培训。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举办不同的乡镇专题培训班。每年组织乡镇干部进行专题学习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7天。采取调训与函授的办法,对全区60个民族乡的青年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鼓励和引导全区乡镇干部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一步,现就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我区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乡镇处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党委和政府担负着具体经济和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直接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要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实践锻炼是培养干部的根本途径。乡镇工作锻炼,有利于领导干部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提高统筹兼顾、处理复杂问题、解决急难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修养,树立宗旨意识,学会做群众工作,培养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增强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乡镇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和源头,对提高领导干部乃至整个干部队伍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大力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我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乡镇干部队伍的知识、专业水平与农要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具有法律、工业、城市建设、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干部;有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独当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一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作风不够扎实,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等等。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使之能够出色地担当起领导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二、明确目标,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

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六个好”的目标,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始终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集体,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乡镇干部队伍。

根据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奋斗目标对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要求,从现在起,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和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比例等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优化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到2006年,要达到如下目标: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要以3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党政班子中30岁以下的干部至少各配备1名。乡镇党政正职中,30岁左右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班子中也要有其他年龄段经验丰富、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形成有利于班子工作、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有利于不同年龄段干部发挥作用的梯次年龄结构。

乡镇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要达到90%以上,其中具有普通国民教育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少于2名;乡镇党政正职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总数的50%,班子要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在领导班子成员中配备有农、工、经济管理、城市建设、法律、政治等专业知识的干部。注意配备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党政领导班子中妇女干部至少配备1名。

加强实践锻炼。切实加强乡镇后备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工作,有计划地对乡镇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和轮岗,安排优秀乡镇干部到区内外挂职锻炼、跟班学习、驻点调研,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压担子,放手使用;要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自治区、市(地)直属单位要分别与1至2个乡镇结对,结对乡镇每年选派1至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对应单位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费用由自治区、市(地)直属单位负责。结对时间一定2年,结对单位由自治区、市(地)党委组织部确定,期满后可另行调整。注意做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沿海与内地或本地区乡镇之间的结对工作,定期互派干部学习交流。

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市(地)县党委对乡镇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大力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教育和帮助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五、加大从乡镇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力度,积极选调优秀乡镇干部到县级以上机关工作,使乡镇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

要注重从乡镇干部队伍中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对政治思想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乡镇领导干部要大胆提拔,及时使用;把综合素质好、工作扎实、表现突出的优秀乡镇干部选调到县级以上机关工作。

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提拔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调整县级领导班子时,注重从乡镇党政正职中选拔;提拔担任市(地)直属单位领导职务时,从优秀乡镇党政正职中直接选拔的干部应有一定数量;特别优秀的可直接担任市(地)直属单位正职。

重视从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县处级后备干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主要从有乡镇或其他基层工作经历的副处级干部中选拔;副职后备干部着重从优秀乡镇党政正职中选拔。从机关选拔的县处级后备干部,一般要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安排到乡镇或其他基层单位工作两年以上。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出现缺额时,要优秀从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乡镇干部中挑选。

六、切实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创造有利于干部成长的优良环境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各级党组织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地)县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统战、人事、党校、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团体密切配合,共同把工作做好。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把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

不断创造条件,优化乡镇干部工作和成长的环境。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桂发[2001]22号)的规定设置和管理乡镇站所,理顺乡镇党委、政府与各站所的关系,强化和完善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行双重领导的站所中,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站所正副职领导干部的任免,主管部门在作出决定前要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由乡镇管理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站所,人、财、物均由乡镇管理,业务主管部门要继续做好业务指导、行业服务和信息引导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要加强乡镇办公、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尽力解决乡镇干部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

加强对乡镇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优秀乡镇干部、村干部在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事迹,宣传各地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乡镇干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市(地)县党委和自治区直属单位党组(党委),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南宋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接对面老百姓,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乡镇干部是乡镇政府职能的主要履行者,调动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根本要求。

一、南宋镇提高干部的积极性的对策和思路

在工作中,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镇领导和干部一直加强联系,经常性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在生活上给与鼓励,充分发挥了我镇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1、抓培训,提高素质。我镇为了完成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好农村突出问题,密切当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镇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完善了镇培训、轮训制度,认真抓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以及实用技术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2、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我镇干部的结构呈多层次,从年龄上看,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有年富力强的青年同志;从文化程度上看,有初中高中毕业的,也有正规大学毕业的知识人才,我镇主要领导对干部的基本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用人上有一定的办法,我镇中老年干部稍微偏多,女干部偏多,领导针对这个情况,对干部队伍进行分工合作,加强年轻干部的用人机制,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重视知识青年的成长,从而提高了我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量化考核,依法办事。我镇实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干部的业务工作,对干部的业务的考核设置了奖惩制度,把考核的结果作为考核、评优、提拔培养的重要依据。同时,我镇还建立了规章制度,依章办事。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干部,约束干部,从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我镇制度的是在广泛征求干部的意见的基础上,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的前提下建立的,制度一建立,我镇领导班子成员就带头遵守,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4、排忧解难,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都是群众,往往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作为乡镇领导,他们都给予干部精神上的鼓励,并且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做干部的坚强后盾。镇领导特别加强了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从而让年轻干部更加有信心去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二、目前南宋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目前,我镇绝大部分干部是敬业的,为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完成好上一级部署的各项工作,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付出大量心血,工作卓有成效。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干部,思想情绪比较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村工作的进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比较拖拉,不能很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二是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够,在本岗位上没有创新的精神,导致不能很好的打开工作新局面;三是对南宋镇这个革命老区,有些同志缺乏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的少,这样就对我镇的发展目标不明了,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部分干部在单位的时间比较久,有点“老乡镇”了,面临着退休,因此对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工作效率也降低。

在乡镇工作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镇领导一直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必定会在镇领导和全体干部的努力下,被坚决克服,从而让南宋真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共蓝田县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 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

乡镇领导班子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在实际工作中,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作风还存在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敏锐性不强,学习氛围不浓,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个别班子职能作用发挥不够,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较差;少数领导干部工作职责不清,情况不明,缺乏工作思路,服务意识差,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一些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效率低下,纪律涣散,“走读”现象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

1、坚持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学习考核制度。重点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依法行政等内容的学习,特别要注重对中央、省、市、县委各项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以及上级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乡镇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不得少于一次,每年集中学习不得少于20天,班子成员每人每年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少于1万字。坚持乡镇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每周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把领导干部学习情况纳入考核内容,每年随机检查考核两次。

2、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举办“蓝田大讲坛”、领导干部主体班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县委党校为依托,每年

四、五月份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集中培训一次,每两年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轮训一次,每年选送部分乡镇领导参加省市调训。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培训档案,逐步推行领导干部培训学分制,培训学分未达到要求的,不得提拔使用。整合县级部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作用,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对乡镇机关干部的教育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3、增强乡镇领导班子整体活力。进一步探索完善乡镇党委新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发挥乡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发展农村经济、搞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的职责。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强化领导责任,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贯彻民主集中制,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机关组织生活会,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关心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重视乡镇干部的成长和进步,注重从乡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4、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管理。在乡镇机关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大胆起用优秀年轻干部,做好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的选拔使用,切实加强乡镇干部管理工作。县级部门派驻乡镇干部的调动,主管部门必须征求并重视乡镇党委意见。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5、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认真落实《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和《乡镇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实施办法》,严格做好考核结果运用,综合考评确定为较差等次或得分排序为最后一名的乡镇领导班子,对主要领导实行诫勉谈话;对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限期整改,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对评定为不称职的,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或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各乡镇要通过建立落实《乡镇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办法,实行量化管理,激发乡镇机关内部活力。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6、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乡镇主要领导要带头开展调研,经常深入村组和工作联系点,广泛听取党员、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掌握乡情村情,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决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撰写调研报告不少于2篇,提出工作建议不少于3条。

7、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上,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民生。对每项工作,必须做到责任、时限、效果“三落实”,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的,要逐级追究,实行责任“倒查”;对重点工作任务不落实、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负责领导要“引咎辞职”。

8、抓好纪律作风整顿。各乡镇要把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抓、抓经常,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进行整顿,摆不足、查根源、议措施、抓整改。严格执行已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四项工作制度”,即建立推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前来办事的,第一个接受办理的人员要负责到底,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要为群众做好引导服务;建立推行限时办结制,对上级交办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明确办结时限;建立推行服务承诺制,各乡镇要在政务大厅将服务事项、内容、程序、标准、依据等向群众公布,并严格按照承诺办事;建立推行外出告知制,对干部去向及时公告,乡镇领导和干部一般应留宿机关,坚守岗位,坚决杜绝“走读”现象。通过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建立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9、切实发挥县级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县级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政府办要加强对乡镇纪律作风建设的督促检查,促进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纪律的根本转变;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的教育管理、日常监督和考核工作,探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新途径;县委宣传部要加强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的检查督促,做好重大政策理论的宣传指导工作;县委政研室要督促指导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年底对调研成果进行检查评比;县人劳局要配合乡镇做好乡镇干部的考核管理,研究探索推进干部交流的有效办法。

一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牢牢把握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从发展的视角选干部,让实干的人得实惠,让率先发展的地方率先出干部。合理配置职位,重点把靠得住、有本事、吃得苦的年轻干部放到复杂岗位,破格把在处置复杂事件、解决重大问题上有突出表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突出贡献的干部选到重要岗位。强化干部“届”的观念,加强干部任期管理。进一步研究解决基层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限合理化问题,探索激励乡镇干部加快发展、安心基层工作的办法措施。对任职时间较长、实绩突出的干部,在核定职数允许的范围内提高级别待遇。

二是深化主题实践活动。将创建好班子活动融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载体,通过组织外出考察、专题研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团结、廉洁、创新、实干好班子”的主题活动。同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继续深入开展思想作风整训活动重点解决作风飘浮、玩风过盛、行政不作为、违规消费的问题。通过规范决策机制,修订完善《乡局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规范领导干部职责分工、工作任务分解,不断健全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继续实行上级党组织派员指导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列席民主生活会并就会议质量进行分析评议制度,不断改进民主生活会质量。

三是健全干部考评体系。总结以往抓乡局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经验教训,今年选择重点乡镇开展试点先行,完善出台乡镇场办事处中层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在此基础上,探索制定分层分类、操作简单、便于量化的乡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实绩考核。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时,重点考核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科学考评。采取分类、归口的办法,增强同类干部的可比性。完善量化考核,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细化领导班子考核项目,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对难以量化的有关内容,整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加强对干部平时情况的了解,注重加大干部经常性考察力度,为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和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四是坚持运用典型教育。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测评活动,在整改落实阶段同时进行创建好班子活动情况测评。组织召开全市乡局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在全市树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实行标杆管理,同时发现和树立一批一般干部的典型,并开展典型宣传,真正在全市形成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先进典型,形成好的典型示范效应。

(二)实施“121干部成长工程”,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着力解决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培养10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2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100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重点培养10名30岁左右正科级后备干部、20名35岁左右副科级以上女后备干部、10名40岁左右副科级以上非党后备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人选,分别会同市妇联、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协商提出建议名单。省、孝感市选拔的选调生培养纳入“121干部成长工程”整体规划,对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列入后备干部名单。“121干部成长工程”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档案。结合考核考察结果和工作需要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滚动管理,适当调整充实。

适应形势发展,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一是通过挂职锻炼提升能力。通过上派、下派、外派等多种途径,让干部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逐步建立完善市直新提拔副科级年轻干部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到乡镇挂职锻炼(任职)和乡镇场新提拔年轻副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挂职锻炼制度。二是采取适度交流轮岗提升能力。交流的重点对象是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经历较为单一的干部、“121干部成长工程”重点后备干部、在同一单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专业兴趣特长错位的干部。轮岗交流可以在乡镇之间、市直部门之间、市直部门与乡镇之间进行。尝试打破身份界限,从市直二级事业单位,公开挑选优秀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任科技副乡镇长,不占职数,既可以培养锻炼干部,又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乡镇年轻干部偏少、工作力量不足的矛盾。

(三)对干部关心激励,严格教育管理,着力解决干部激励、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一是关心激励干部。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统一,从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异地交流干部、夫妻两地长期分居干部以及面临进退留转心理有障碍的干部,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坚持经济待遇向基层倾斜,稳步提高基层一线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方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坚持人员编制向基层倾斜,尽可能向上争取乡镇公务员招录名额。可以考虑设置“干部奖励扶持专项资金”,每年重奖一批科学发展成效突出的班子主要负责人;定期挑选一批基层一线和困难地方的优秀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实行人文关怀,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日常干部教育管理中,通过生日祝贺、患病看望等形式关心激励干部。对患重大疾病的干部上门慰问,并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抓好学习提高。积极探索党校主体班干部专题培训模式,依托高等院校和外地党校,试行党校集中学习、异地拓展培训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三段式”干部教育培训办法,通过实施分段培训,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或专题学习。坚持按需培训,创新培训方法,采取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在统一播放内容、统一播放时间、统一查验笔记的基础上,允许有条件乡镇就近组织干部参加C级网站学习,市委党校“送教下乡”,方便干部自主选学。通过定期组织理论测试来检验干部学习效果。

三是从严要求干部。重点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等制度,引导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监督。落实单位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基建、人事、财经、项目)。对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干部,要及时提醒诫勉批评,出现问题严肃查处。依托统计部门对市委选人用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建立选人用人公信度定期测报制度,有效防范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开展乡局级单位党委(党组)选拔任用干部“双述双评”活动和试行纪委、组织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项巡查。对群众满意度比较低、选人用人问题反映较多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重点督查。注重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扩大干部“无为问责”试点,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干部“无为问责”的处理力度。继续抓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深化完善乡局级单位“双述双评”等制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四)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着力解决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问题

一是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对干部初始提名的主体、原则、程序、纪律作出明确规定,在部分职位提名确定上,试行“两公开四差额”,即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程序及方法,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同时,逐步推行“两推一述”(开展第一轮会议投票推荐,如果推荐结果不集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从获推荐票数居于前列人员中,按照1:2或1:3的差额比例,由高到低提出差额人选,再进行第二轮会议投票推荐。在进行第二轮会议投票前,由被推荐人在民主推荐大会上向与会人员作演讲陈述,主要介绍个人简历,德、能、勤、绩、廉情况,个人演讲陈述后再采取实名推荐的办法进行二轮会议投票推荐。即推荐人在民主推荐表上署上真实姓名,以示负责),探索非职位定向差额推荐,组织推荐可探索市委常委会或全委会提名推荐,个人推荐注重强化署名推荐,规范个别谈话推荐。全面实行选拔任用干部民主推荐和考察结果反馈制度。

二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对聘期届满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实行公开竞聘,竞争择优。市直机关中层干部职位空缺,原则上通过内部公开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通过公开选拔,发现和储备一批优秀后备干部。此外,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行政领导职位和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职位,可以尝试面向市内外公开选拔。

三是完善干部任用民主决策制度。健全市委民主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市委在干部经常性考察的基础上,小批量、分批次(一般一个季度一次)研究干部调整。扩大常委会无记名票决范围,从正科级干部任免实行无记名票决到副科级以上干部任免全部实行无记名票决。同时,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干部任免工作流程。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需要,修订完善全市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的具体规定,同时修定《中共汉川市委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进一步加强乡局级领导班子职数、领导干部职级管理。

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原则,把一批懂经济、农牧、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干部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使基层班子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对基层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注重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在经济、城市建设、教育、文化、旅游、农牧等人才缺乏的重点部门,拿出科级岗位,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也为我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在位不在岗的领导干部的免职力度,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计划在2-3年时间把全区科级干部轮训一遍。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带动,加强学习思考和实践锻炼,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训形式上,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市委党校等相关培训学院相结合,区内培训和区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要着力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系统掌握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上求实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能力、领导发展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全局、领导发展、开拓创新、化解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做好全区人才统计,建立健全达坂城区人才干部库,对列入人才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扩大人才工作影响,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三)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挂职干部工作新途径。一是做好区内和市属委办局的挂职干部工作。自2003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选派了4批共计45名挂职干部来我区挂职。挂职干部们积极献计献策,为挂职单位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得到了我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今年我们又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将着重从市属经济、文化、建设、旅游、招商、农牧、林水等系统,继续选派干部到我区挂职锻炼,其中拿出部分正科级工作岗位让挂职干部担任部门“一把手”,使他们好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推动所挂职部门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二是从我区综合口、经济口、建设口等重点工作部门选择优秀骨干,到兄弟区县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取经,带动全区干部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做好区内挂职工作。以自我推荐与选派相结合、上挂与下派相结合、挂职与实职相结合的多种类、多形式、上下贯通的干部挂职办法。认真挑选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进行挂职锻炼,乡镇(街道)优秀干部到区属委办局以干代训,积极推动我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四)加强作风建设,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环境。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良好的作风拼出一流业绩、拼出高水平发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对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亲历亲为。坚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制度,深入开展“下基层、办实事、化民忧、解难题”活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和下访制度,做勇于、乐于、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表率。选派优秀干部深入企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市委重大工作部署,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及金融风暴期间面临的困难,想法设法解决实际问题,使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党建和经济发展的桥梁。继续解放思想,广开言路、开拓创新,大力开展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等。针对本区发展现状,结合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查找制约本地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着力强化举措逐一予以解决。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信访回复制度,推行廉政承诺制度,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

上一篇:新闻评论类节目策划书下一篇:全国安全教育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