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精选11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实施领导和执政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如何、形象怎样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能真正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宣传,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的思想基础。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我村运用法律的手段就相对落后。首先是村两委的领导对法律的认识不够,其次是我村的村民及广大党员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不知道什么是法,怎么触犯的法律法规都不知道,所以要即时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廉正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农村基层党风廉正教育的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其次、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和发展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为规范,提高党风廉正建设水平,要针对农村基层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好在反腐倡廉中的建设作用,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要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制度,切实负起对村务公开制度的监督落实。这点我村做的还是不错的。
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财务管理,认真施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始终把农村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正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的有效的监督管理,严格制定对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的考核机制,并有乡纪委进行每年不少于一次的考核测评。
最后,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就党风廉政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果来解决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同时,加大对乡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化解不良债务,解决乡村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
建议人:
1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 农村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呈现出农业经济市场化、农村生活城镇化、农民就业工商化的趋势, 给传统的小农意识生产和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的课题, 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我们西部农村一些地方, 农村基层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 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有的甚至影响了当地的党群干群关系, 损害了党的形象。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1.1 少数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侵占国家集体资产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新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 村级干部涉嫌经济违纪违法问题愈显突出, 由过去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土地管理法规等发展到今天的贪污、受贿以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违反财经纪律等。“村官”虽小, 却掌握着土地发包、宅基地安排、荒山荒坡退耕还林款补助发放等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权力。个别村干部把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化为攫取个人财富的“资本”, 大搞权钱交易, 私自出借集体资金, 对涉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低保户救助对象申报、土地征用出租等重大事项, 不经过集体研究, 更没有进行公开招投标, 暗箱操作, 从中牟利;巧立名目, 贪污集体财物;重复列支, 虚开项目, 占有并侵吞集体财产;公款吃喝玩乐, 大肆挥霍。
1.2 少数党员干部以各种形式侵害群众利益
近几年,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 在农村基层公开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少了, 但是花样翻新了, 呈现出多样性。一是巧耍花样侵害农民土地流转权。个别基层组织或领导干部越俎代庖操控土地流转, 以权力剥夺农户的自主决策权;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借口, 以所谓“反租倒包”等花样, 以低价强行“租用”农户承包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与农民争利。二是侵害集体和农民的经济利益。有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财物, 直接把集体财产攫为己有;有的村干部滥发补贴等各种化公为私的行为, 使集体财产被“合理”地装进少数人的腰包;由于错误决策而出现的“失误”, 使大量集体财产付诸流水, 交了“学费”。这些现象的出现, 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起来, 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1.3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不够端正
由于长期以来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把自己定位为“公仆”, 而是以“父母官”自居, 存在着“官本位”心理, 盛气凌人, 脱离群众, 动不动称农民为“刁民”, 工作方法简单, 作风粗暴, 在基层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集体土地征用和集体资产管理中, 不宣传解释, 不按政策办事, 搞强行摊派、乱批乱占, 任意处置和支配, 甚至肆意欺压群众, 工作自然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后, 乡镇干部不必走家串户, 催粮要款了, 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乡镇干部“机关化”、村干部“预约化”现象。现在, 有些乡镇干部认为没有什么硬性的任务, “一杯茶, 一包烟, 一张报纸过一天”的机关化倾向日益显现。随着公务员法的推行, 在乡镇中占了大部分的事业编制干部, 认为自己升迁没有希望, 工作积极性不高, 甚至消极怠工。在村居, 由于村干部待遇偏低, 不安心工作现象相当普遍。许多村干部出外经商赚钱, 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才到村部办公一次, 老百姓想见村干部一面都很难, 有事必须事先预约, 老百姓无奈地称村干部是“预约村官”。
2 产生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有的把抓党风、反腐败看成是“软指标”, 有些基层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 只要经济发展了, 其他事情都好办, 以至于党风廉政建设在一些乡镇、村或领导干部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端正认识, 以为大案、要案祸国殃民、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必须严惩不怠;而腐败程度较小、危害不大的各种“蛀虫”, 似乎可以放一放、缓一缓, 在反腐败的策略上, 不妨来个“抓大放小”。在这样的思想认识支配下, 一些地方村干部廉政建设被忽视, 一些素质不高、动机不纯的村干部有恃无恐, 由小占小贪, 发展到肆意侵占国家、集体财产。
2.2 廉政教育相对滞后
平时由于各项基层工作任务繁重, 再加之乡镇搞宣传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不够, 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能够深入开展,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故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也不强, 主动抓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也不力, 导致农村党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还有就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形式单一, 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 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2.3 制度制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由于基层群众民主意识淡薄, 缺乏参事议事决事能力, 再加上少数村干部工作专制搞家长制, 决策的民主程度不够, 在村级财务处置、扶贫款物、土地转让金, 以及上级各种惠农政策性补贴的使用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 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有的既使建立有效制度也不能从实际出发, 而是照搬照套, 制度、规章定了不少, 真正能够实际管用的却很少, 更谈不上实施责任追究。
2.4 乡镇纪检监察力量相对薄弱
乡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后, 乡镇这一级领导干部配备相对紧张, 导致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较多较杂, 逢会要纪委参加, 逢事请纪委介入, 纪委成了“不管部”、“万事通”和“挡箭牌”。同时配备的纪检干事基本上都是兼职, 力量显得薄弱, 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任务不相适应。
2.5 监督不够到位
近年来, 各级各部门都聚焦“三农”, 但是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够到位。县级审计经常形式化, 鲜有“审计风暴”刮向乡镇;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例行检查”无法经常化。在村一级, 党员干部主动监督少, 有些党员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 不敢监督, 不愿监督, 也不会监督。加之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不够规范, 一般干部对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了解的少, 想监督而又不便监督。
3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3.1 在工作重点上, 应广纳民声民意, 增强针对性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群众最具发言权;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群众体会也最深。因此, 在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把握上, 要坚持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 倾听群众呼声, 了解群众诉求, 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把民声、民意、民求、民愿作为做好工作的“晴雨表”和“助听器”, 什么问题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大就以什么问题为重点, 什么问题群众反映最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瞎指挥”、“乱穿衣”。
3.2 在工作手段上, 应适应当地特点, 把握灵活性
地域不同, 条件不同, 党员干部的情况也不一样, 党风廉政建设的手段就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其特点, 因地制宜, 区别对待,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如对条件好、风气正、发展快、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比较落实的乡村, 积极帮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并做好总结推广。
3.3 在工作内容上, 应坚持与时俱进, 赋予时代性
现阶段, 就要在“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上, 紧紧抓住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农村土地政策的落实, 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等情况的监管检查, 认真解决农民在建房、修路、用水、用电、打工、经商、看病、上学等方面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各类坑农、害农案件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以这些工作的实际成果体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
3.4 在工作目标上, 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实效性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定位, 就要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上下功夫、做文章, 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延伸到农村基层, 把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瓶颈”因素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主要方向, 构筑“防腐墙”, 编织“护廉网”, 打造“安全阀”, 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3.5 在工作机制上, 应遵循客观规律, 注重创新性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科学决策, 统筹规划,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如建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联席会议制度等, 使各部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自觉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各自工作的整体规划, 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有人抓, 有人管, 有人落实, 形成上下一盘棋、左右一股劲,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扎实有效, 才能在建设经济发展、风清气正、社会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 农村 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多,既是群众最接近的,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为必要。
1.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比较薄弱。有相当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有些支部成员自身素质较低,平时不注意学习,缺乏政治敏锐性,缺乏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要求不坚决、不到位,党性不强,缺乏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自觉性。近几年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和相关规定,但有些制度在农村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反腐倡廉教育重视不够、方法不多,教育形式单一、效果较差,农村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为民意识淡薄,以权谋私,办事不公屡见不鲜。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征兵、转干等工作中,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有的在土地转让、出租和工程发包、招标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在计划生育指标分配、超生罚款、山地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权势,损公肥私,搞特殊化。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成了乡村干部安排亲友的场所,有些基层站所的领导权和财务权被一家人把持,很多村甚至只在干部亲友中发展党员。一些村干部动机不纯,靠宗族势力、收买选票当上村官,自身综合素质差,终日不知所为,存在“当一届干部、捞一把钱财”的错误思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严重。
机制制度不健全,财务混乱,经济上违法违纪问题严重。虽然现在大部分村级财务纳入乡级管理,乡级财务由县财政管理,一定程度上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公开,少有透明度,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近几年来 ,中央、省、市对农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由基层组织建设的项目多了起来,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经济上违法违纪提供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集体违纪、团伙作案比较严重。贪污、挪用公款、侵吞集体财产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且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直接侵犯了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些乡村财务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基层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比较淡薄,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伤害群众、愚弄群众现象普遍存在。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福音。但是,当政策传达到农民眼前时,有的地方却变了样。成为一些地方农民上访的诱因,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不安全隐患。有些村干部因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缺乏应对的思路和办法;有些村干部民主意识差,决策不民主,自认为对群众很了解,听不进群众意见,凭主观想象决策和开展工作;有的村干部艰苦奋斗的意识淡化,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和无端吃喝,存在享乐主义和盲目攀比现象。
2.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人为的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党组织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足。有些农村领导班子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不足,一些村级领导班子甚至是主要领导,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反映、不敢批评。个别农村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担心影响经济工作和事业发展,担心会影响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抓经济建设与抓党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成效较差,存在着求太平的思想,轻视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及时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狀态。
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作风不实、素质较差。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农村留下来的基本是“993866”的人员结构,即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与选择。加上村干部经济待遇较差,因此,目前农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总体较低,缺乏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农村干部的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责任意识不强,习惯于行政命令,不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事,不依章理事,不民主决策,个人说了算,许多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有的村支部、村委会在工作上形成“两张皮”,村委会与村支部“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有的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农村干部甚至成为了一方“村霸”。凡此种种,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有效监督农村干部行使权力不够。主要是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相对薄弱。农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权力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其他党员干部怕惹事,对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不敢监督,不敢揭露,使少数农村不良风气成了“小气候”。与此同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与责任追究有待加强,缺乏全面、系统、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存在着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追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严重滞后。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村级集体资产共有1.22万亿元,每年村级的集体收益总额达600多亿元。由于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了集体资产的合理分配使用。在村级财务的处置、土地拆迁安置款的发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造成了村内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使得一部分人有了可乘之机。在制度建设上,有搞形式、耍花架子的情况,对已有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落实不够。虽然制度规章定了不少,但执行落实不力,既削弱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又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3.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融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作为乡村两级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從农村工作的特点来看,必须重在预防,在制度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上加大力度。 笔者认为:当前,要突出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健全思想教育机制,通过教育机制感化人。正确的思想指导成功的实践,错误的观念引发失范的行为。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头脑里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标准,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规范权力制约机制,通过制约机制规范人。腐败源于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制度建设是在党纪政纪条规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健全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职权行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监督管理制约人。要创新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党风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到位。扩大基层民主,强化民主监督,真正使人民群众参与管理集体财物。在具体措施上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对在公开中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质询,要认真对待,向群众做出明确的解释。要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党内监督制度,认真开好党员民主生活会,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最近,河南创造的农村“4+2”工作法,就是通过监督管理制约村干部的一种好办法
四是加强法纪惩处机制,通过查处机制警示人。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通过推行村干部述廉考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村干部廉政情况,建立廉政档案,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要严肃查处。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同时,注重利用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徐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认真按照明确职责制度化,阳光操作科学化、突出重点社会化的工作要求,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主线,放上位置,坚持要前预防为重点;夯实根基,坚持规范运作为抓手;配强班子,坚持围绕强村富民为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开创了社会和谐新局面。全村做到了任何矛盾不出村,事事化解在基层。今年,全村没有一起群访,也没有一个人上访;二是呈现了村兴民安的新景象。老有所养,困有所帮,残有所助,干群齐心,新农村建设顺应了民意;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步上了新台阶。徐丰村遵循“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各项工程阳光操作,民主理财深得民心,村组资产利益明晰,各项村务公开透明。
回顾去年以来的工作,徐丰村扎实开展纪监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紧扣“一个主线”。徐丰村是个原镇郊村,历史原因和开发建设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土地补偿、劳力安置、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利益等方面的矛盾累积、热点、难点问题比较突出。自村设立纪监委以来,组织村委二套班子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并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家
感到,只有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这条主线,推进村级纪监委工作,才能全面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步上新的台阶。
二是做到“两个到位”。第一,重视到位。具体做到了三抓:抓配好工作班子,建立了有5人组成的村级纪监委;抓培训学习,有计划地组织纪监委成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抓工作环境,村纪监委办公阵地好,设施齐全好,专业特长好,经费保障好,并按装了一部纪监专线电话;第二,管理到位。认真健全和实行了三项机制:
1、健全了工作机制,做到健全各类台帐,有关制度上墙;
2、坚持了每季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制,做到每季度民主理财,对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把民主理财结果和村务工作、村级经费收支情况、村干部报酬情况以宣传栏公开于群众;
3、监督权力运行机制,运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形式,努力构建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村里领导将大事小事的监督权全部授于村纪监委,各项开支均由纪监委把关审核。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先由村两委商量,并认真听取纪监委成员的意见,再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决议,使权力真正在阳光下操作。班子成员深入到村民小组,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突出“三个坚持”。
1、坚持抓重点。从本村实际出发,坚持把二次分配、拆迁安置、工程招标、三产用房、扶贫帮困、失地就业、政策咨询、民主理财、民事协调等列入纪监工作重点,并以“五看”作为工作要求:即看村务决策是否民主,看扶贫帮困是否应帮尽帮,看工程招标是否阳光操作,看二次分配是否亲民利民,看党员干部是否勤政廉政。今年以来,规定来客招待原则在食堂用餐,村干部中午在食堂吃工作餐,招待烟到纪监委领票等一系列措施,使村级招待费用大大降低。村卫生室改造、办公楼装修、绿化建设中,村纪监委积极参与,使资金投入都按预算下降了50%;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道路建设,河道疏浚,工程招标中,纪监委认真监督,严格验收,使村少支出十几万元。
2、坚持抓热点。村纪监委突出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及时公开,接受监督。村纪监委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纪监委成员每季对集体资金流向,费用开支等情况进行检查审核,并及时向村民代表反馈,方便了群众快速掌握信息,去年,有人写信反映村干部购房不出钱、宾馆舞厅收费混乱等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澄清了事实,还村干部一个清白。在这次劳力安置中,村纪监委成员依据政策认真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使劳力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村纪监委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杭州参观学习,使他们拓宽了视野。
3、坚持抓实事。一是尽力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就业难问题。村纪监委积极向党总支领导反映群众心声,改造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审核了预算,为村节约开支5万余元。现在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服务使群众有了理
想的医疗场所,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村近年因征地较多,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问题较为突出。纪监委又积极同企业协商,为失地农民找到了就业岗位。二是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我村周边企业较多,外地民工连年增多,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群众的安全感普遍下降,村纪监委及时向领导反映社情民意,在物流中心增设了社区警务站,完成了家庭小技防建设使群众的安全感有了明显增强。三是切实关心老年人及贫困家庭生活,村纪监委还对老年群体的各项补助发放及扶贫济困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我村部分特困家庭房屋破旧,村纪监委积极向领导建议,村出资近20万元,为三户低保户翻建房屋。将党的温暖和关家及时送到群众身边,为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村纪监委在今年4月份组织全体村民代表及老干部进行了免费体检,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
徐丰村纪监委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不仅通了一条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而且筑起了一座党和群众密切相连的桥梁,全村无大吃大喝现象,无大操大办现象,村干部无公款旅游现象,目前,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越来越好,党员干部的威信越来越高,党风正、民风顺,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徐丰村
一、创新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教育在反腐倡廉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创新教育机制,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一要丰富教育内容,突出针对性。重点抓好党的宗旨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优良作风教育等五项教育。当前,特别要把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章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党性观念和务实谋发展的能力。二要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实效性。既要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善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善于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要坚持警示教育与提醒诫勉并重,推行廉政提醒诫勉制度。要注意分类分层次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体现长效性。每年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对基层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实行市级培训乡镇领导干部、县级培训乡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培训党员和其他干部,做到有规划、有组织、分层次地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
二、积极推进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当前,农村经济政治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法规制度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要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
要在建立健全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廉洁从政制度,积极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廉洁从政制度。要结合农村实际,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向基层延伸,对乡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规范,研究制定乡镇、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要适当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待遇,通过减少乡镇建制,减少村干部数量,逐步实现乡村干部的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养老保险制度化,增强廉洁自律工作的效果。二要积极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这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
三、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对党员、干部实施有效监督,是防止执政党腐化变质的重要保证。在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完善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要加强党内监督。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乡镇、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机制;要健全完善乡镇干部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引咎辞职等制度,并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二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着力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尽量提倡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以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三要加强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村民民主理财制度,用制度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强力推进“五个延伸”:即在公开形式上,由静止公开向直接对话延伸;在公开层面上,由事后公开向全面公开延伸;在公开内容上,由针对性公开向全方位公开延伸;在公开程序上,由随意性公开向按程序公开延伸;在公开定位上,由满足村民知情权向村民参与管理延伸。
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合力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涉及基层工作的各个方面,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合力。
督查情况的通报
各乡镇党委: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县纪委督查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查看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行政村(社区)的方式,围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惩防体系建设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学习贯彻等几项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阳光村务”常态化管理稳步推进
从督查情况来看,自2010年工作启动以来,各乡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乡镇财政所)软硬件设施建设较好,有固定的场所和服务人员,内部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健全,对“三资”管理分村建帐、及时规范审核审批,能够实行动态化管理,定期通报、上报“三资”运营情况。部分镇、村对村级资产、资源处置采取招拍挂、议标等市场化方式,有效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各乡镇、村基本能够对村级事务实行流程化管理,将内容以流程图的形式张挂公示;村级重大事项如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能够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履行民主管理和监督程序;村务、财务公开正常进行,工作台帐比较健全。各乡镇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基本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职责;大部分乡镇已将“阳光村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之中。
(二)《规定》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
各乡镇按照县纪委部署要求,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将《规定》纳入党组织学习内容,镇、村两级班子均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以《规定》为教材,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班等活动20多次,2000多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加了轮训;组织3360名基层党员参加《规定》知识测试活动。二是严格自查自纠。全县26个乡镇、363个村党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346场(次),对照《规定》中的“8个禁止”“41个不准”,认真查找个人在廉洁履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撰写分析检查报告,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将《规定》的学习贯彻列入廉政文化建设、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其它业务工作,组织开展检查督促活动,促进学习贯彻有效落实。
(三)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工作迅速启动
各乡镇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廉政文化建
设实施方案和计划。各乡镇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在机关、村(社区)办公场所张贴廉政宣传画和警示标语;定期向镇、村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县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广泛开展,镇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工作启动迅速,进展较快;镇努力创建全县首批非公企业示范点;镇在巩固好已有省、市级示范点基础上,认真筹划创建新的优秀示范点。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创作、排练反腐倡廉文艺演出节目,镇等乡镇还组织了反腐倡廉书画展、演讲比赛等活动。
(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自查
各乡镇对惩防体系建设检查验收工作,思想上能够给予高度重视,乡镇党委、纪委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数乡镇召开了会议进行部署,对各职能部门所要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镇梳理出任务分解表中涉及的具体任务80余项,落实专人牵头负责,明确工作任务与时间节点;镇按照工作要求,组织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资料,目前已收集全镇2008-2011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资料,形成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大类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档案。
二、存在问题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乡镇在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阳光村务”常态化管理上,一是少数乡镇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电子触摸屏尚未配备;有的电子触摸屏未正常使用,内容资料更新不及时;村级财务公开以会计科目形式进行,且公布内容中设立“招待费”科目。二是“四议两公开”工作存在记录不完整、次数内容较少等情况;部分被检查村的村级事务管理流程图未挂在村部醒目地点向群众公示。三是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所检查的大部分村没有形成实时、完整、规范的履职记录,办公设施未能达到“六有”要求,2011村监委误工补贴未发放,对2012年村监委工作未形成正式的考核方案。
(二)在《规定》的学习贯彻活动上,少数镇、村存在“走过场”情况,一些镇、村干部对《规定》学习不深、不透,自查自纠流于形式。
(三)在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工作上,少数乡镇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廉政文化建设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活动开展较少,亮点不多。大部分乡镇示范点创建工作仍处在酝酿阶段,启动较慢,推进乏力。
(四)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上,整体推进不快,对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掌握不清,对各职能部门所要承担的任务没有分解下去,资料收集较少,离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此外,至今仍有部分乡镇未上报惩防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三、整改要求
当前,全年工作时间即将过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
建设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还有大量的工作任务需要加紧完成。为有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对于我县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乡镇、各牵头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整改到位。针对此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各乡镇党委、纪委要专题研究,分析问题存在原因,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整改到位。要认真学习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文件、制度和规定,严格按照“阳光村务工程”、廉政文化建设、惩防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要求,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档案,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县财政局应及时补足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电子触摸屏。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务求工作实效。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本乡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乡镇纪委、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
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检查,带头狠抓工作落实。
一、对基层群众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适应。虽然我国地区已加强了文化建设,但是,我国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而且教育经费在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之间分布的级次结构也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初级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境地。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之比的共同特征是逐级升高,但极差则随着经济的发达程度呈反向关系, 即经济越发达,级差越小,中国各级教育人均经费之差则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差距较大的这种状况,从客观方面说,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水平低下而且接受初级教育的生源众多有直接关系;从政策改革方面说,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迟滞以及长期忽视初级教育投入的倾向。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基础设施面临着挑战,城乡分布严重的不均匀,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是农村人,村庄数达70万以上,在许多村庄人们大多数都没工作,或是在工地工作,没工作的人经常聚集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是吹牛皮。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风气会不断地蔓延,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施加点压力,人永远都不会自动地去提高,所以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管理体制,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定期地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让“知识分子”不定期地去农村进行演讲活动。
三、基层文化建设从地区高层领导做起
我国人民群众普遍文化低下,认识观念不足,常常会出现随风倒的现象,所以要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首先要加强地区高层领导对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的了解。要大力培养农村专业化人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变文化和机构体制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就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长,定期培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考核,评选更多专业人士,让他们引领基层群众更快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
四、基层文化建设从量变到质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连续颁布以来,原州区已先后组建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五十多支,各类民间文艺骨干达五百余人,全年演出八百多场次。我国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民营文化渐成主力军。但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的文化站建设不容乐观。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建设。我们在追求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是不单是追求量的发展,更要追求质的发展。所以各地政府要设有专门的机构,来对民间演出队特别是一些草台班子的演出内容进行审查规范和引导,避免一些不良的演出内容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要对一些优秀的民间演出团队进行鼓励和支持。鼓励他们创新文化活动内容,让多种文化方式能够并存,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必要
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是农村人,城乡贫富差距大,许多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人们整日忙于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文化素养。所以要想解决基层群众文化问题。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落后地区只有经济发达了,人民群众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思想文化。
物质基础是精神文化的前提,反过来精神文化又对物质基础有推动作用。鉴于我国基层群众数量多的国情,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迫在眉睫。而且有不少犯罪团伙成员均为文化素养低下人群,基层文化水平的提高会降低犯罪,可以有效地减缓我国社会治安问题。
摘要:“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定的历史、地域、人类种群的生存状态和愿望的反映,反过来又对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能动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一个国家的主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反思
一、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推行文化扶贫,但是,农村地区文化的建设仍然不能尽如人意:
1.传统思想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落后观念根深蒂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一些落后思想难以根除,同时长期的小农思想积累,使得人民群众容易满足现状、闭关自守、墨守陈规,小农意识强烈。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较为封闭,人们思想观念较为落后;(2)缺乏商品经济和社会竞争意识;(3)对新生事物和先进科技技术难以接受。
2.文化基础设施较差。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对于促进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文化的载体和通道,是人们接受和理解文化知识的重要道具。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文化构建方面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往往更加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人民大众文化知识的更新,导致人民整体素质较差,反过来又拖累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使得一般的公益性、教育性基础设施建设稀少,质量较差并且更新频率低等。
3.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过于笼统,且并未考虑实际情况。一些地方在构建文化体系时,往往实行拿来主义,将别处成功的经验事例直接照搬到本地区,而并未考虑地区实际风俗民情以及人民的思想状况,从而导致地区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缓慢。
4.地方封建思想抬头。一些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过程缓慢、成效较差,使得地区落后封建思想以及腐败享乐等不良思想泛滥抬头,严重影响文化扶贫过程的开展。
5.文化建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我国落后地区较多,文化建设的相关人员素质往往较低,并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个任务,他们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思想态度。另外他们通常身兼数职,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文化建设事业之中,使得文化建设时断时续,难以取得成效。
二、文化扶贫战略在农村基层文化构建中的意义及作用
文化扶贫过程是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主义目标、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地方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文化扶贫有助于启迪地区人民的思想,形成地区文化启蒙和文化归属感。国家所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将通过地方政府进行文化知识的宣讲和普及,它并不仅仅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拿来使用,而是在地方政府的筛选协调下,使其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群众的人文观和民族特性,从而点亮人民的思想之火,启迪人们,使之开始注意地区文化的存在,并形成文化归属感,为构建农村地区文化体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文化扶贫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促进地区摆脱落后的局面,为构建地区文化体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扶贫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整个扶贫项目工程的重要一环,地区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在于人们思想文化水平的落后,国家积极实行文化扶贫战略,扫清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思想观念制约因素,将推动地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将为地区文化体系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修建和完善文化基础设置,更好地促进文化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至2012年,福建对省内农村地区已开展多项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在宁德福鼎,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管委会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室覆盖率达100%,建设农村宣传文化墙100多个,大力开展文化三下乡、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积极宣扬农作物及畜牧养殖知识,给农村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3.文化扶贫将开拓人们的眼界和思想境界,使其有能力、有愿望去构建农村地区文化,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接受文化的熏陶。通过文化扶贫战略,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发生巨大转化,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紧紧局限于眼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紧跟社会主流文化知识,从而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境界。同时又使得人们有能力去深度挖掘地区文化,并努力传播和发扬地区文化,使更多人能够了解自己区域的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4.文化扶贫将为构建农村地区文化人才体系开拓一条适合自己的培养途径。文化扶贫将推动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娱乐项目场地等等,同时也将宣传基本的科技知识,使人们不再蒙昧,为今后地区文化人才的培养扫清道路,并开拓出一条适合农村地区文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它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扶贫工程则是构建农村基层文化体系的有力措施,它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走上现代化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我们相信,只要扎实推进文化扶贫工程的稳步实施,就必将改善农村地区文化知识落后的局面,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体系,促使农民摆脱文化落后的现状,而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立英.福建省山区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3).
[2]辛秋水.文化扶贫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J].福建论坛,2010.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靠广大农民群众来完成,但能否顺利成功完成关键还是要靠基层干部的带领!但是现在农村中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步伐!关键字: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群众
现在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地方的实际成果并不大,为了调查其原因,我们八位同学在代老师和杨老师的带领下,在2010年7月12日至7月18日到盐边县新县城、金河乡、国胜乡、渔门镇、桐子林镇、以及格萨拉乡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农村中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情况成为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瓶颈。那么为什么我们把它作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呢?首先,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最前线,对农民、农村最了解。其次,农村基层干部人数多、分布广,是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再次,农村基层干部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最后,农村基层干部即是新农村建设的指挥者更是实践者!
二、存在的具体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习实践能力。造成这个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多为中老年人、妇女、留守儿童,所以只能采
取一种“抓个骡子当马骑”的方式硬行选出干部,把一些不具备领导素质的村民推到干部队伍中来,这样的干部难以带领农民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沿。
2、大部分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滞后,跟不上新形势。现在大多数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没有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全部遵循本本教条,不能推陈出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很多农村基层干部现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递式、命令式、经验式”的老办法,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3、政策执行能力偏低,法制意识淡薄,很多突出的矛盾都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干部学习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力度不够或只顾及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现象。因此出现了农村中一种普遍观点:中央政策好,但被地方的和尚念歪了!
4、工作作风不好,方法单一。现在有的地方干部为了应付上级,大作表面文章,乱搞形式主义;有的地方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全是采取命令式的工作态度,造成群众严重的抵触情绪。
5、个别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利益的资本,一些干部不顾当地实情,超规格配备办公硬件!
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和一些言行举止都直接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要建设新农村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所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三、解决方案
1、选好基层干部人才
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火种”,是带领老百姓致富发展的源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种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是选择干部的最基本条件。新形势下在选拔录用干部时,应该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为政清廉、群众拥护的干部提上来;把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清理出去。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狮群”,这说明了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从华西村等一批先富起来的村庄看,一个好的农村带头人能对当地各项事业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把热情高、能力强、见识广、有市场经济头脑、工作作风好,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形式发现人才,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去,真正做到一村一个大学生,使这些年青的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先进理念结合到本地的实际工作中去,造福家乡,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育
选好干部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尤为重要。首先要让他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基层干部队伍。俗话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所以基层干部要懂得引导,能身先士卒。还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技能。作为基层干部必
须在某一领域高于他领导的群众,这样才能使群众信服,有号召力,真正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在现在的新形势下,基层干部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培训内容,不断充实自己,主要是着重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致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不拘一格,使干部更容易接受。培训不仅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这样会十分枯燥,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除了讲座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采取教育片、外出实地参观等方式。为了极大丰富基层干部的素质,要定期举行多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各个基层干部交流信息,互相探讨农村中各方面工会做的新思路,新方法。
3、完善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
加强基层干部的述评制度,村干部要向上级领导述职也要向群众述职,既接受上级组织的评价,也接受人民群众。“述评”可以半年搞一次,评出优秀和不称职的干部,奖惩结合,优秀的进行褒奖,不称职的批评或撤销。除此之外,还要对即将离任的干部进行审计,防止干部出现贪污腐败,全面做好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
4、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压力大,微薄的收入难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大多数青年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乡当村干部,所以必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留住人才,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干部予以重奖,并据实际情况做好干部的社会
养老保障,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5、健全基层干部提拔机制
现在很多地方忽视村干部的提拔,一些干部干了几年、十几年任然是基层干部,这样极大的打击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把成绩突出,贡献大,能力强的干部提拔上去,让村基层干部看到做这份工作的前景,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记我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委是关键,纪委是枢纽,支部是重点,村组是基础。”我镇始终把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落实、完善多位一体的齐抓共管运行机制放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之首,不断强化各种制度的督促和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完善制度确定奖惩
今年,我镇党委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考核内容,每年与各部门、各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同时,镇纪委对全镇47个行政村实行了工作目标管理。
为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我镇47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镇干部包村联系镇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为加强协作配合,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清晰,狠抓工作落实,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以其他党政联席会议成员为成员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大宣传狠刹歪风
我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并结合全镇实际,制定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
我镇针对乔迁敬火之风成为各级领导和国家公职人员借机敛财的重要途径和形式。镇党委明确规定:全镇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准以本人或家属名义操办乔迁敬火、子女升学入伍、职务升迁、家人祝寿等群体性宴请敛财活动;一律不准参加他人举办的此类活动;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其子女婚丧喜庆事宜操办实行事前书面报告制度。
同时重申了禁止领导干部私驾公车、公车私用的各项规定和处理政策。
三、加强监督 强化考核
我镇在对民生工程和扩大内需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中,加强了对农业补贴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和扩大内需项目等的监督和检查。成立了“严塘镇监督检查领导小组”,镇纪委会同财政、民政、经管等部门,对全镇各村的资金使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进行了集中和反复检查。同时,对群众举报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及时调查处理。
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工作中,我镇把“岗前廉政谈话、警示谈话、诫勉谈话、跟踪谈话”四项谈话制度延伸到了村级,由镇纪委组织实施。同时完善了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 “一事一议”制度。实行了村两委会主要领
导定期述职述廉和考核工作。深入推进了乡镇党务、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明确了公开内容。
为强化工作目标考核管理,我县建立了“四联系、三挂钩、两考核、一兑现”的经济目标责任体系,切实解决领导干部浮在面上不落实的问题。制定实施了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动态半月报送、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备案、领导干部及公车外出请示报告等制度。建立群众工作站,受理和督办群众信访投诉的制度,切实解决感情淡漠不亲民的问题。
三、纠风治乱快查严处
我县始终把受理和查办乡村干部违纪违规案件工作摆在重
一、村级组织收支状况
(一)村级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村级(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主要职责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林业生产、扶贫开发;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管理本村的土地、房屋、森林及其他财产等。二是社会事业,包括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弱势群体救助扶贫等。三是党建与基层民主建设,包括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党员发展教育;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等。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包括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支出等。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制定村规民约,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开展村容整治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等。六是其他工作,包括上级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政策处理、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土地征迁、农民异地转移、防汛抗旱等。
(二)村级组织收入情况。
1.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村级组织各项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财政补助收入(含村级项目补助)和其他收入。从我们调查的3个县(区)情况来看,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欠发达的遂昌县共203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24.26万元;中等地区的金东区512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26343.42万元,村均51.45万元;较发达的海盐县85个行政村和20个农村社区,2014年村级总收入20163.03万元,村均192.02万元。其中村级收入最低的遂昌县北界白水村0.98万元,最高的是海盐县武原街道南环村422.89万元。
2.村集体自有收入占比小且分布不平衡。各地村级组织收入中普遍以财政补助收入为主,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小。遂昌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58.65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19.46%,村均4.7万元。金东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302.03万元,占村级总收入39.1%,村均20.1万元。海盐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823.47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28.88%,村均55.46万元。村与村之间集体经营性收入差距较大,如金东区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虽然达到20万元,但分布不平衡,5万元以下的村有339个,占64.25%,其中收入为零的有145个,占28.3%。遂昌县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4.7万元,但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其中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
(三)村级组织支出情况。
1.村级组织支出地区间差异较大。2014年,海盐县村级组织运转支出村均62.28万元,金东区村均20.85万元,遂昌县村均12.79万元。
2.支出项目繁多。包括村级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报刊杂志费、交通及通讯费、卫生保洁费、排灌费、计生费、征兵费、文体活动费、节日慰问费、济困帮扶费、公共设施维护费、村民会议费用等支出项目应有尽有,几乎等同于一级政府的预算开支项目。
3.刚性支出占比较大。村级经常性支出中以刚性支出为主,主要是村级办公经费、村民会议费、报刊杂志费、水电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等“开门费”开支。不仅欠发达地区如此,在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海盐县2014年全县村级经常性支出中刚性支出6539.75万元,占经常性支出的76.8%,其中村组干部报酬补助5310.73万元,占刚性支出的81.2%。
4.收支平衡难度大。即使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收不抵支现象也较普遍。如海盐县全县村级组织经常性收入少于经常性支出的村有69个,占总村数的66%,这些村的经常性开支主要靠挤占项目经费。
二、浙江省级财政支持村级组织建设投入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基本实现财政保障。2009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意见》,将村支书、村主任两个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参照当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全额列入地方财政,2012年起又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按村主职干部的70%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并实行“三年一调整”。2015年,省财政加大对纳入补助范围市县的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村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5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并且从2015年起省财政转移支付改为“一年一调整”。
(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支付保障制度。2009年浙江省下发《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当时是3万元/村,2012年起提高到5万元/村),对未达到最低保障标准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地方财政予以补助解决,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2015年,省财政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补助,省级预算安排2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省补助由上年的1.2万/村,提高到3万元/村)。
(三)建立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设立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各地都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遂昌县建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打包扶持”机制,依托企业化运营打造集体“大物业”经济,统筹各类扶持资金“打包”投资或联建大型优质物业项目,扶持薄弱村获得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海盐县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的奖补。
nlc202309042042
(四)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财政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安排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专项补助,省财政对困难较大的32个欠发达市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461.6万元。
(五)新设立了财政支持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2015年,省委组织部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按副省级市所属社区20万元、地级市所属社区10万元、县级所属社区5万元确定保障标准,所需经费以县级财政解决为主,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201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转移支付5062万元。
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省里已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措施,省级财政也积极落实预算安排,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部分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金东区、遂昌县村主职干部报酬均低于当地劳均收入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达到省级要求的5万元/村最低保障标准。
(二)项目补助多,村级经济经常性收入少。村级总收入中项目补助收入占比较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遂昌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达24.2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收入占67.34%,201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仅4.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项目经费一般为专项补助,通常是账上过过而已,村级难以统筹用于日常运转,导致财政补助不少,但村级组织运转仍然较困难。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给能力不足。仍有相当数量的村缺少收入来源,经费自我保障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山区村,受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的制约,村集体增收较难。从遂昌、金东区看,大多数村收入单一,仅靠山林、鱼塘、村集体留地等几年一次的发包收入,有较多的村没有常态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组织自治作用发挥不够。村级组织一届任期三年,去头掐尾,实际任期时间短,村两委往往只关注任期内的政绩,注重基建,而没有把发挥村级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主要位置,村内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村没有节约意识,在村级运转开支困难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建起了村办公大楼。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保障工作的思考
虽然浙江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地区之间的农村情况差异仍比较大,部分村仍然是低水平运转,经费开支较为紧张。为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两美浙江”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级自治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多措并举,为村级组织建设营造更为有效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责任主体。县级要认真制定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从制度上切实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归并整合现有各类进村财政扶持资金,减少专项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生产经营类、运转保障类由地方统筹使用。省级财政要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加强预算体制监管上进一步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政府加以支持引导,谋求多方结对帮扶办法,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发展项目上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在扶持方式上可以“抱团式”为主,集中财力发展多村联合兴办的物业型项目和服务型项目,要避免竞争性项目的市场风险,以稳定收入来源。
(三)加强村级自治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农村税费改革后,要引导村民在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公共事业合理负担机制。如惠及广大村民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可鼓励村民筹资筹劳,美好家园的卫生保洁费可由村民适当负担,农田水利排灌费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共同生产费用可由村民合理分担,天灾人祸济困帮扶的开支可建立村慈善基金制度等等。通过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和村贤志士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既可弥补村级组织运转开支和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的不足,又能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四)重视股改中的集体股,保障村级公共开支。当前正是浙江省全面推进村集体经营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要避免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收益一分了之的简单做法,要立足首先满足村级公共开支要求,设立必要的集体股和分配起点,避免“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否则与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初衷是相悖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洪峰
【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11-17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07-12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21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报告11-14
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12-16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思考09-29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09-19
关于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的建议10-08
关于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及意见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