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1

作者:湖州市公安局科技处 徐华

【摘 要】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为推进公安信息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正在落实“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战略措施。本文在阐述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基层基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应用效益、信息化建设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基层 基础 信息化 建设

公安部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着重提出了要在“推进一项改革、破解两个难点、提升三化水平”上下功夫,其中在“提升三化水平”的要求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放在了首位,明确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队伍建设,积极加快基层基础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转变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1、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而这种以案事件驱使依靠警令驱动和人海战术来完成任务的警务模式也影响到决策部署、警力调度、案件查破等各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治安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警务功能的不断细化与拓展,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当代社会治安的主动权。现实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警务模式,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未来方向所在,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灵魂。

2、信息化技术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向科技要警力提供了方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挥着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公安机关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直接有效地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解决很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3、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公安基层基础警务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我市为例,近三年来投入4000多万用于信息化建设,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由重网络建设转变为重应用、重信息,由领导推动转变为民警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基层业务工作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信息破案数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二、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

我国公安部门自1998年实施“金盾工程”以来,以公安业务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实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效只能证明公安机关已进入信息化初级阶段,而综观公安“信息警务”特别是基层单位“信息警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困难:

1、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放着现成信息不用,宁可采用费时费力的人海战术。有的领导认为公安信息化只要资金落实和信息化设备具备就算完成了。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在较长工作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型警务模式,无法将信息化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部分基层民警更乐于接受既得的经验共享,而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许多在日常工作中该采集的信息漏登或不登,致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同时,由于传统的警务模式,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掌握的大量书面信息、口袋信息、脑袋信息,随着民警岗位变动而丢失,新的接替人员又要重新开始,没有形成正常传承的信息流。

2、基层基础信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庞大的信息流,在越来越动态化的社会,基层公安管理模式也必须由计划经济静态化社会管理向市场经济动态化社会管理转变,由单一社会管理向数字轨迹管理转化。但是,当前基层公安传统入户访查、办理暂住证、社区走访等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信息控制手段在面对现代社会人、财、物大流动格局时显得力不从心,基层公安又不具有全盘整合的能力和实力,信息收集无法跟上庞大信息流步伐。目前基层公安在信息源的采集上存在着信息单

一、滞后、断点、失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警务”的实战应用。

3、信息化应用效益不够明显,信息汇总研判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化讲求的是一种规模效益,既体现在装备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化理念和应用实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基层部门简单的把“信息警务”理解为基层公安收集、信息部门整合、刑侦部门运用。信息的运用往往简单的停留在人口、车辆等基础性信息查询运用层面,较少应用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网上比对、网上排摸等,民警更多的是从传统情报体系中获取线索、查破案件,使信息不能真正面向实战。

同时,大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只是原始的数据积累,由于统一信息汇总与研判机制不够,各孤立信息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信息应用不畅,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基层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所要求的底数清、情况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信息掌控程度,然而目前基层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很难对其正常衡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信息搜集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匹配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4、一些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合理

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投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基层单位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也影响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部分基层领导有了资金愿意添置汽车等工具,开展信息化建设兴趣不大,对硬件设备的配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使用的大部分硬件设备已经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同时,部分单位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过分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高档,而不讲究其性能价格比;只关心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日常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对计算机设备投入经费较多,对其它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

三、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民警素质

民警科技素质是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的基石,它为各种科技手段在公安机关的应用提供基础人力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公安机关整体科技意识仍较淡薄,除了用高科技的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基层民警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民警信息应用技能培训机制,以“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为目标,根据不同岗位所必须达到的层次要求,通过开展在职培训、警官学校、练兵比武、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应用技能练兵工作。要把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技能培训与民警晋衔晋职、提拔任用挂钩,并纳入考核程序,形成领导带头学、民警主动学、工作任务逼着学的学习氛围,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基层单位至少培养一名技术骨干,以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推动基层技术科技工作不断提高。

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综合应用

要加强基层公安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民警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按照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的需求,积极调查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推动公安内网向社区警务室延伸,积极探索暂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前台向企业和社区(村、居委会)延伸,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各级公安机关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在网络支撑、技术保障、日常维护的支持和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公安身份认证系统(PKI/PMI),充分利用公安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警务通、公安网站等方式,为基层民警在路面及社区执勤中提供快速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支撑。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实现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和网上办公,把“工作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应用。

3、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研判

要在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框架下,建立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打击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实时、准确的信息精确制导破案追逃工作,提高网上作战效能;在控制工作机制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的动态性、实时性,对可疑的人、事、物、场所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打击查处;在防范工作机制方面,要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及时、准确预警,指导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在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增强管理、办案、办事、办证的透明度,促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实现信息基础化。基层民警牢固树立主动意识和运用意识,改变以往重采集、轻应用的习惯做法。只有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并将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打击有目标、防范有重点、控制有成效,才能实现警务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作措施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4、保障科技经费,调剂科技资源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紧紧抓住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和“金盾工程”建设的大好时机,多为基层着想,不截留专项经费,不摊派罚款指标,为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各基层单位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应调剂更多的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在科技投入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现实斗争需要,为基层提供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和装备。对属于共享性的信息化资源,应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应用权限和便利。要鼓励基层单位尽可能多地利用包括检验技术、侦查技术以及各类专业装备器材等公安内部现有资源。在实行统筹发展的同时,倡导创新发展,尽可能多地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要从基层选送业务骨干到科技部门熟悉运作和了解各类技术应用,或从科技部门抽调技术民警到基层锻炼,通过人力资源互动达到工作上的互动互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的有效支撑和保障,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安工作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和保障,信息化已成为整个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一项需不断探索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信息化向基层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和方向,是基层公安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足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打防控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公安机关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2

一、检察文化的概述

(一) 检察文化的概念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它是由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素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组成的综合体。检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根本, 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 以“理性、平和、文明、规范”为基本原则, 以“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为根本任务。

(二) 检察文化的作用

检察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要:一是提高检察机关管理水平, 增强检察机关的向心力、凝聚力;二是培养检察官群体的职业道德, 提高执法公信力, 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三是提高检察官综合素质, 提升法律监督能力, 确保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二、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干警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很多干警认为自己的工作都忙不过来, 没有时间搞检察文化, 或认为检察文化对工作没有帮助, 从而重视业务工作忽视检察文化。

(二) 检察文化建设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 检察文化建设表层化、简单化。许多干警没有领会检察文化的实质, 有的时候把检察文化等同文娱活动。

(三) 检察文化建设重点不突出, 特色不鲜明

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千篇一律, 没有结合地方特色, 总体上来说亮点不亮、精品不多。这些问题的存在证明,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 不可能一蹴而就, 基层检察机关既需要立足当前, 认真探索, 又需要着眼长远, 常抓不懈。基层检察机关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契机, 站在新的起点上, 在实践中探索, 在继承中创新, 大力推进检察文化建设。

三、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从观念文化建设入手, 以核心价值观增强全体干警的向心力、凝聚力

引导全体干警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力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结合检察工作, 培育良好的检察职业道德价值观, 用全体干警广泛认同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凝聚战斗力, 使全体干警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基层检察机关可以设立文化橱窗、悬挂名言警句, 营造浓厚的检察文化氛围, 将检察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干警的检察文化理念。也可以组织检察官宣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教育干警树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文明办案、执法为民的理念。

(二) 从素质文化建设入手, 加大人才培养, 推进人才兴检战略

检察文化建设人是核心, 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基层检察机关要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导向, 促进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一是创新青年干警培养方式, 不断激发青年干警的内在潜能, 促使青年干警尽快成才。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执法规范化建设, 经常举办知识讲座、业务评比、业务知识竞赛。三是组织开展优秀检察官、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优秀检察建议、精品案例等评选活动。

基层检察机关要着力打造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实践的优秀检察队伍, 丰富检察文化的内容, 增添检察文化的活力, 使检察文化真正成为促进检察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 从制度文化建设入手,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基层检察机关要构建起完备的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检察人员和检察工作的管理力度, 促使各项工作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一是规范统一化。建立符合实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二是职责明确化。合理界定各科室的职能和各岗位职责, 做到定岗定责。三是工作流程化。明确每一工作程序、每一办案环节及流程走向。四是质量标准化。建立检察业务各个重点环节的质量标准, 使工作流程中的各执法环节衔接更加规范, 为监督、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四) 从环境文化建设入手, 营造积极向上、和谐优美的氛围

优美、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检察文化环境, 让干警身居其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美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进取的力量。一是优化办公环境。结合文明创建活动, 在办公楼、办公室摆放鲜花盆景, 对办公环境进行绿化、美化, 营造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二是利用网络平台。精心设计, 集中管理, 建成集政治性、专业性、实用性、知识性与一体的检察内外网, 使之成为政治思想教育、检察宣传工作、检察业务工作和检察文化建设的平台。三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基层检察机关要着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尊重干警的人格, 关心干警的生活, 关注干警的家庭, 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 教育引导干警快乐工作, 学会欣赏他人, 懂得感恩社会。在干警思想有困惑、遇到重大挫折、家庭遭遇变故的时候, 党组及时谈心, 帮助干警解决困难, 渡过难关。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基层检察机关要多开展球类、棋类、书画类比赛, 组织拓展训练、春游等活动, 活跃干警的文娱生活, 陶冶情操, 磨砺意志, 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求索精神。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 可以邀请干警的家属一起参加, 增加彼此的交流了解, 培养家属对检察机关的认同感。

(五) 从廉政文化建设入手, 加强教育引导, 树立检察官良好形象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担负着查处腐败的重任, 如果自身都做不到清正廉明, 谈何监督他人。基层检察机关要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的开展自身警示教育,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文化建设, 组织干警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 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促进检察干警廉洁自律, 倡导廉洁新风。

总之, 基层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紧紧抓住十七届六中全会大力发展文化的机遇, 加快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步伐, 让检察文化内化为检察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 不断提高检察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廉洁高效、业务精湛、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 推进检察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摘要: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 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思想导向和文化保障, 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和检察人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基层检察院要充分认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文化育检、文化兴检”的战略目标, 加快推进检察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检察机关;廉政;廉政文化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近几年来,各级基层检察院都重视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了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检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拓展载体、深化内涵、抓好落实

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出发,从党员干部和检察干警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入手,把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入检察工作之中,培养干警高尚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敬业精神、人品操守,使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天长检察事业全面发展。

(1)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成气势,不断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新发展。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构建规范完善的德育、法制、组织、监督、考评和自律等六大廉政文化体系,着力提高基层廉政文化对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力。要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使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纪检部门关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宣传、文化、党校、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

(2)读书思廉,树立正确利益观。要组织力量编印包括廉政手册,制度汇编等读本,组织广大干警学习《检察纪律手册》、《廉政法律条规选编》等书籍,学习党风廉政、廉洁从检、严格执法的有关纪律及廉政格言、警句等,并印发给每位干警人手一册,引导大家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不断提高免疫力,增强战斗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3)载体传廉,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重视载体建设。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以正反两方面典型对比教育为重点,利用组织观看电教片、举办廉政专题讲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创作评选廉政文化作品、组织或参加廉政歌曲演唱、廉政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加强理想信念、检察人员职业道德。如可在院机关内部制作廉政宣传专栏,设置廉政标语、专栏和板面;在办公楼电子屏幕上经常滚动播出廉政格言警句,悬挂廉政书法牌匾;在重大节假日向院领导和检察干警编发手机短信。通过这些载体,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党风廉政规定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提醒大家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努力做到廉洁自律。

(4)谈话促廉,强化法制观念。坚持谈话制度,通过任前谈话、定期谈话、诫勉谈话、提醒谈话等,促进领导干部和检察干警廉洁自律。同时,开展定期“述廉”、民主“评廉”、自查“报廉”,以及民主生活会“正廉”等活动,使全院领导干部和检察干警时时都能听到廉政的钟声,处处都能受到监督的制约。

(5)典型导廉,增强自律自警意识。为增强自律自警的意识,要经常组织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人物的活动,同时组织大家观看反面典型的电教片。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检察干警算好“三笔帐”,即算好“政治帐”,经常想一想组织的长期培养和自己的艰苦奋斗得到的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因腐败行为或贪占蝇头小利而毁掉自己的政治前程;算好“经济帐”,经常想一想社会贫困人员的生活状况,比一比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生活待遇;算好“家庭帐”,经常想一想亲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奉献,想一想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想一想腐败给亲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和给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算好“三笔账”,激发了广大干警时刻以党员的公心、公仆的爱心、普通人的良心自律自警。

二、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基本思路

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的产物,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活力。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对廉政文化在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全面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检察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对建设活动做出安排和部署,让每一位干警都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要加强廉政理念文化教育,强化干警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检察人员思想素质,树立公正、高效、文明、平等的现代司法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使检察人员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检察权,有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同时不断提高司法廉洁意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培养高尚的情趣,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2)要把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与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检察人员思想品德的塑造,不仅要灌输廉政知识,更要培养廉政信念,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廉洁从检,自觉把廉政理念运用到办案的每个环节,坚持廉洁执法。坚持以廉政文化建设促进机关作风整改,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案件当事人、开展自查、面向社会开门查摆问题等形式,强化干警廉洁勤政意识和纪律作风观念,切实改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3)要建立健全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建立廉政文化建設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保障检察廉政文化建设长期、持续发展。要建立廉政风险评估、防控机制,健全防控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的有效措施,提高干警廉政风险整体防控能力。通过制度化管理,让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发展不断规范化,并指导检察实践活动。如制定《执法违法行为及错案责任追究办法》和《案件质量评估办法》,建立干警执法档案,为细化办案流程,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出台《量刑规范化建议》、《刑事和解报备审查制度》、《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制度》、《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规范化管理制度》、《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推行五及时制度》。

(4)要注重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贴近检察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如通过开展“检察开放日”、向机关、单位、群众赠阅检察书刊杂志,向干部、群众发送廉政短信,深入社区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加大检察工作和检察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4

执行力(Execution),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把战略与决策转化为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源自企业管理的理念,近年来被引入了公安机关管理体系,也成为当前公安队伍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结合基层公安政治工作心得,试图从当前公安执行力建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粗浅分析,对建立高效、便捷、科学的执行力考核机制进行探讨,管中窥豹以期抛砖引玉。

一、公安基层所队执行力建设现状窥探

公安基层所队,是执行上级战略意图最直接、最基础、最关键的单位。“二十公”以来,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快速推进,队伍执行力建设也随之逐步推开。但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公安机关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倍增,基层执行力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逐级弱化现象。上级公安机关的决策和部署,由于各种原因,落实下来,很多安排和要求逐渐变样,特别是到了最基层的所队,执行的措施和效果都不符合上级要求。比如一项主题活动,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很严格,指导意见也很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也做出相应部署和安排,但到了基层,就成了众多主题活动、专项行动中一项普通任务,仅仅从书面上应付,部分基层所队领导不重视甚至敷衍搪塞。

(二)移位现象。执行上级决策、安排不到位现象颇多。主要表现在基层所队领导身上。上级各种安排,到了基层,仅仅点到为止,做做样子,不求深入,不求质量,“量上百分百,质上不及格”,执行力自然不到位。

(三)机制缺失现象。各级公安机关围绕执行力,做出了许多的规定,也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多,一方面不够全面,覆盖面有限、深度不足,另一方面比较分散、粗放,不够精细、不够科学,未形成有效机制。公安机关关于纪律的规定,关于绩效考核的规定,哪一项不与执行力有关?但公安实践中,能够把这些制度形成专门机制,用于推进执行力的,还是不多。

二、基层所队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探析

笔者认为,基层所队执行力不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冗政”导致执行力疲软。最近,从各地的反映上,不难看到很多关于基层民警思想动态的调研文章,都认为各地公安机关各项专项行动、主题活动、集中行动实在太多,让基层不堪重负。本来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任务,到了基层便成了全局有部署,侦查部门有部署、治安部门有部署、政工部门有部署……有的派出所,一个月上报的表格居然有一百多种。如此“冗政”之下,基层虚以应付尚且不及,何来执行力一说?

(二)超负荷压力弱化执行力力度。基层压力大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超负荷的压力下,基层疲于奔命、应接不暇,要把每一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非常困难。在当前警力配臵的现实情况下,没有科学的用警机制,粗放型的警力使用模式难免让执行力大打折扣。

(三)过于强调主观因素是执行力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执行力建设上,很多观点认为是因为个体主观意识造成的。但笔者认为,执行力培养的环境应该是在完善的制度之中,而并非过多强调基层领导和民警个人。如果有科学的机制,庸者自下,能者自上,有标准,有监督,有问效,执行力自然就到位了。

三、武侯分局在基层所队执行力建设上的探索

今年以来,武侯分局立足队伍实际,紧抓主要环节,推出了比较科学的执行力考核新机制,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和完善,证明分局执行力考核新机制对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战斗力是有效的,有生命力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制定科学标准,提高执行力考核的精度

分局结合实际,从三方面入手,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一是“定岗、定责”。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编撰了《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分局岗位职责汇编》,对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规范,细化、明确了政工、办公、国保、刑侦、治安、派出所等各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责、领导职责以及民警职责,确定考核范围。二是将全年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岗、到人,把每个部门、领导和民警的工作成效、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纳入执行力考核范畴,实行“百分制”,不设上下限,重点考核部门和中层领导干部。三是整合、优化各种专项行动和主题活动。各种阶段性的、内容相似的工作任务、专项行动,由各职能部门报送分局执行力考核办公室审核,能合并则合并,能整合则整合,能压缩则压缩,最后由考核办统一下达、归口考核,避免

多头下达、多头考核、多头标准,造成考核混乱,加重部门以及民警负担。

(二)、严格流程控制,强化执行力考核的力度

在考核的具体实施上,分局采用了梯次考核制度、“红黄牌”制度、“周评月评”等制度,确保执行力考核落到实处。分局执行力考核办公室直接对党委负责,考核部门和中层干部工作的执行力度,原则上民警的执行力考核由各部门负责,形成考核梯次结构,防止执行力逐级弱化。对发案率超出常量、工作作风虚浮等执行不力的,进行“黄牌警告”,两次“黄牌警告”或者不履行职责、拒绝执行命令、工作推诿拖沓情节严重的,予以“红牌”处理。今年以来累计对2个部门、10名中层领导进行了“黄牌警告”。同时,每周对各单位的队伍建设、打击处理、治安防控等各方面工作进度进行考核,每月对周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得出部门和中层干部执行力得分以及排名,在分局公安信息网上予以公示。

(三),抓好结果运用,强化执行力考核的深度

对于考核结果,分局严格逗硬,实行“三个挂钩”。一是与评先选优挂钩。分局规定,连续受到两次“黄牌警告”、一次“红牌警告”以及连续三个月在全局执行力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将取消该部门及其领导参与评先选优的资格,对于完成任务速度快、质量好的,执行力考核分数高的,作为先进典型表彰、推荐。二是与职级待遇挂钩。分局规定,凡是执行不力的部门领导及民警,取消或者暂缓选升职级的资格;对于执行任务、命令到位、成绩显著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优先选升职级。三是与职位挂钩。受到“红牌”处理的领导,采取诫勉谈话、责令述职、停职、免职、调整等措施,对执行力差的民警,实行离岗培训。对执行到位、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纳入分局后备人才库考察、培养、提拔使用。今年6月,分局根据执行力半年考核情况,结合第五轮科级干部竞聘,对中层职位进行了调整,选拔了16名执行命令坚决有力,综合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干部队伍,对2名民警采取了分离培训措施,逗硬了执行力考核。

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5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 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委 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好又快地贯彻落实。当前,全省各地正在组 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干部“治庸计划”,猛刮“责任风暴”,努力打造责任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掀起了新一轮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热潮。但真正要让机 关效能建设避免“走过场”、步入常态化、取得好效果,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树立一种理念:即大力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 理念

机关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只有从思想深处入手,不断强化客户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才能做到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用人格去影响,推进工 作优质、高效落实。

一是大力强化“政府就是服务”的理念。效能建设经过近年来的紧抓不放、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工作实际 和调查情况来看,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群众和 企业对效能建设仍有许多地方不满意。比如我们少数同志把公共权力视为已有,把服务群众当作恩赐,对群众缺乏感情、缺少热 情。平时办事对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态度完全不一样;对待大 项目和小项目的态度不一样;办事时一般干部办与领导干部办效

果不一样。群众对此很反感。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这也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百姓就 是“客户”的意识,坚持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实行服务承 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合理需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 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客户”提供 高效、优质服务,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二是大力强化“行政就是履责”的理念。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其位、谋其政”,说的是一种本分、一种责任。当前在机关工作中 少数同志工作激情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着“不在岗、不在行、不在状态”的现象。有的同志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也不撞钟;有的平时疏于学习,把时间用在了应酬上、用在了公关上,对工作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研究;有的人在心不在,出勤不出力,工作磨磨蹭蹭,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自古以来,受人俸禄,为人谋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责任。现时亦然,领了政府的薪水,就必须为这个国家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机关工 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在责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勇于干事,敢于担当,尽职尽责,不能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对待自己的职责,要一日三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 个敢于负责的人,着力打造责任政府。

三是大力强化“高效就是价值”的理念。行政机关的存在价值,就体现在高效率的服务上。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最终落 实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上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少数部门和个人办事效率不够高,本来能够当天办结的事,非要拖上三五天;按规定在几个工作日办结的,非要拖到最后一个工作日办结;本应该与兄弟单位主动沟通,或者打个招呼即可办结的事,非要等到领导牵头协调;有的单位对前来办事的人没 有一次性告知有关手续要求,害得人家来回反复地跑。有句古训叫“今日事今日毕。”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讲,要切实增强时间观 念和效率意识,着力培养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着力解决在执行上“顶”、在办事上“拖”、在执法上“滥”、办公手段陈旧等低效率问题,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份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 办,全力打造高效政府。

二、鼓足一种干劲:即努力锤炼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工作 干劲

效能是作风的集中体现。机关作风问题不解决,效能建设就落不到实处。目前,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机关效能和党政形象的突出问题,推进作风转变已成为行政效能的一大重点。加强作风转变,机关是关键,干部是重点,要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主题,抓好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这四个重点,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

一是倡导勤奋学习的干劲。作风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个人的素质及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当前,科学技术日新 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 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的要求,牢固树 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反复思考,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要加强政策法规、市场理论、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本职业务的学习,熟练掌握岗位业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是倡导勇解难题的干劲。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关键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盯住问题不放,务求解决问题、抓出实效。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敏锐地抓住事件的本质,及时发现问题;要客观认识问题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政策。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查找根源,举一反三,有效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要健全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系统负责和逐级负责制度,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盯住不放。要坚持少说多做,想基层所想,真正扑下身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群众解难题、求发展。

三是倡导敢担责任的干劲。要完善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使重点工作做到明确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人、明确完成期限。要加强工作督查,对日常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领导批示的重要工作要有专人登记、督办,防止久拖不办,督促各级认真抓好落实。要落实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发现问题不报告、采取措施不得力等原因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干部实施责任追究。要严格奖惩,加大力度,弘扬正气,确保工作的落实,推动干部作风的转变,切实提高行政机关效能。

三、构建一种机制:即不断完善按责落实、依法办事的保障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套可行的制度保障体系。只有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才能常态化。

一是积极构建有人管事的工作责任机制。针对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身心投入工作不够的情况,要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入手,积极研究探索新的办法,找准、抓实关键人、关键环节,形成“责任人人承担、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格局。首先要抓住“关键的人”。抓住“一把手”这个重点,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工作人员各负其责”的机关效能建设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效能办重点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建立与部门“一把手”联系、通报、督查制度,对考核评议中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满意度低、问题比较集中的部门,要视情责成“一把手”向向社会作整改 承诺。其次要抓住“关键的事”。要重抓影响行政服务效能的重点环节,对项目的办理流程进行进一步梳理,简化办事环节,压缩承诺时限。进一步拓宽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创造条件增加便民服务项目,增设“办难事”窗口,提高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真正让群众“进一个门、跑两趟路、就办成事情”。第三要抓住

“关键环节”。严格行政问责追究制度,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一经查实,除严肃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二是积极构建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针对“办事难、办事慢”的顽症,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用公开的手段,治作风上的顽症。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搭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电子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在此基础上,同步建立网上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实现信息采集、流程监控、自动预警、绩效评估、网络投诉、异常处理以及实时报送等 功能,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监察,促使行政权力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领域。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办事流程公开、热点问题公开、行政执 法过程和决策过程公开。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 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 果,努力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全力打造便民、快捷、高效的“阳光政务”。

三是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创新机制。继续推行部门服务职能化,按照以服务定职能、扩职能、行职能、强职能的原则,把服务职能化的要求细化到常态的工作责任、职责履行、职权使用和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用工等要素供给上,为社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三项”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挂钩服务干部责任制、重点问题定期会办制,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尽快解决。完善督查机制。实行服务情况月查月报制度和服务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大服务情况的督查力度,进一步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情况列入工作绩效,作为评价机关及相关服务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之一。搭建个性化服务平台,在继续推行重大项目预约服务制、重点企业“绿卡”服务制的基础上,引导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和项目提供特色服务。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6

机关效能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集聚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面对我县“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我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年”等系列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办法,特别是今年来,更是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创新载体,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明显增强。通过“五不让”签名承诺、公开承诺、明察暗访、“一把手”电视访谈、问卷调查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县上下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目的更加明确,紧迫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凝聚力、战斗力更加提高,“人人讲效能、个个抓效能”的氛围更加浓厚,“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信心更加坚定。

二是机关作风明显转变。目前,各级机关迟到、早退、上网聊天和“四难”现象等机关“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八大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扎实开展,群众疾苦有效解决。许多机关加强了对干部自身建设的监督工作,有的通过指纹考勤、对主要窗口部门实行电子监控等手段,加大了对机关干部的监管力度;有的通过制作去向公示牌、安装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等方式,督促机关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的创新错时服务机制,提前、延长办公时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是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全县36个部门212项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26个服务窗口集中办理业务;精减不合理行政审批45项,出台《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办事流程》等6项制度,新组建行政许可股22个,成建制进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工作;在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局、房管局等窗口单位建成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行政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目前,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所有审批事项办结时间普遍比过去提前3-5天,急办件现场办结率达100%,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四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县上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工

作组,实行项目秘书制,精心服务入驻企业。目前,##、##、##等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12月底前可投产运行;##已建成一期厂房,正进行试生产。经济发展在机关效能建设中进一步提速。

二、当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还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旨观念还需进一步强化。一是公仆意识还比较淡薄。少数机关干部角色错位,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与群众的要求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办事拖拉、服务不周、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二是创业精神还不够强烈。个别机关干部缺乏抢抓机遇、再创新业的睿智与锐气,不想或不愿开拓进取,特别个别机关干部 “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较为严重,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应对少,甚至还存在推三拖四的现象。如三星工业集中区防洪堤建设停工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相关部门及其干部干事不主动、“各人自扫门前雪”造成的。三是自身利益看得比较重。受市场经济趋利性因素的影响,个别机关干部存在“唯利是图”的思想,凡事视利而行,对己或

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多做争做,不利的或无利的则推拖躲绕,甚至不闻不问。

(二)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还不强,对有关政策掌握还不够透彻;有些单位人才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老化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青黄不接”;有的部门特别是项目评审中心缺乏专业人才,遇到业务工作只有请“外援”;有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虽有愿干事、想干事的良好愿望,但没有干成事、干好事的本领,工作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底。

(三)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抓工作落实仍然较差,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和抓而不紧、拖拖拉拉的现象依旧严重。有的机关干部还习惯于“坐堂门诊”,“上门服务”、主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还不够。有的机关干部“看人办事”,对熟人办事便捷,对其他办事群众不周不到、效率低下。据从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信访问题,就是因为个别干部作风不实、该解决的未解决,导致重访甚至酿成集访问题。

(四)行政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

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少数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意识不强,还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个别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放权不够,还存在“前店后坊”、“只挂号、不看病”和超时办结等不良现象;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规范还不够彻底;机关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政务公开不够规范等。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效能主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建设的主体,抓好对主体的教育引导是效能建设的基础。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典型推广、舆论引导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开展效能建设的再宣传再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对效能建设经常化开展重要性的认识,帮助机关干部防止和克服怕失权、怕无权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为民”意识,努力推进效能建设的制度化和长效化。二是要强化针对性培训。逐步建立“菜单式”培训体系,并实行学分制,严格考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各类干部的学习需求,开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班;机关干部可根据个人需要按“菜单”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做到学有所需、有所得、有所用。三是要强化实践锻炼。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从制度

上保证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间和质量;加强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建立健全双向挂职制度,积极选派县级机关后备干部到乡(镇)村挂职,既加强做农村工作能力的锻炼,又增进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自觉意识,并将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渠道。

(二)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符、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文件、制度,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二是完善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赋予服务窗口更广泛更灵活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方式,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权限,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特别是执法违法等现象。四是进一步规范乡镇和部门政务公开的具体对象、内容和形式,定期公开群众关心的重点内容,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杜绝形式化。

(三)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日常管理。一是探索成立正式机构。把效能办和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设为常设机构,明确其地位、权力和责任,加强其权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划。二是理顺岗位职责。进一步落实领导责

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次清晰化,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加强日常监督。推广指纹考勤、机关干部去向公示牌、错时服务和便民留言簿等有效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扩大电子监控范围和频率,减少人为因素,避免过度的弹性行为;以模拟办事和跟踪采访的形式对窗口单位的服务承诺执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继续深入开展“万人评风”活动,实施服务对象评议制,把最终评判权交给广大群众;开设效能建设民情直通车,通过网络、电话、电视等载体,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群众答疑解难。四是严格责任追究。逗硬实施《###县机关效能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真正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目的。五是创新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机关分级考核与服务对象面对面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复式绩效考核机制。

(四)强化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抓好制度落实。坚持以制度落实促进工作落实。要不断加强对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已建制度的学习宣传,使之成为机关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自觉加以贯彻落实,防止和克服为应付而订制度、建了制度不执行,最终导致工作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7

关键词:队伍现状,具备素质,方法对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国家文化部曾将2008年定为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年”, 因此,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 抓住契机, 不断提高基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能力, 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合格、业务素质过硬、完成任务出色、执法公正文明、遵纪廉洁自律、队容风纪严整、办公秩序良好、工作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应该是当务之急。那么, 如何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 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战斗力, 实现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 切实提高稽查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能力, 努力做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中的文化市场监管工作?本文就基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探索。

一、当前基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的现状

从近几年文化综合执法取得的巨大成效来看, 文化综合执法队伍总体而言是能够依照执法程序, 依法办事,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的, 是能够勤奋敬业、积极向上的, 是富有知难而进和拼搏精神的, 是乐于奉献, 秉公执法, 不循私情, 廉洁奉公的, 是具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责任感、使命感的。但随着监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监管范围的扩大, 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许多新的知识亟待掌握, 同时文化市场领域违规违法犯罪也越来越呈现出隐蔽性、智能性、网络化等特点, 发现难, 取证难, 而危害性又极大, 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素质显得很不适应,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层稽查人力严重不足。就大丰市而言, 该市是全国百强县 (市) , 在苏北属于经济发达市 (县) , 可目前全市在编人员仅有8人, 即便成立了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后, 按照“三定”方案, 人员编制也只有12人。这就不仅使市场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面广量大的市场管理工作的需要, 而且使市场管理工作横向不能到边, 纵向不到底, 鞭长莫及便会出现管理弱点"和"盲区"的现象。

二是编制难落实。不少基层综合执法人员的编制长期得不到落实。即使在正式成立了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的情况下, 有的县 (市) 的人员是参公, 而有的地方人员编制依然是事业编制, 有的还要靠借用外单位人员来协助管理。

三是人员与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地方所进人员虽然经过考试, 但仍然排除不了人为因素, 而且所进人员大多专业不对口, 学历一般在大专层面上。综合执法需要专业人才, 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出现, 执法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其市场特征, 才能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而新整合的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人员, 不仅对其不甚了解, 而且有关法律法规也不太熟练掌握。

四是经费紧张。有的地方稽查机构人员是全额拨款, 有的是差额拨款。至于其他的稽查经费就特别紧张, 有的地方连稽查专用车辆都没有。五是执法水平不高。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合并后, 是整合了执法资源, 形成了合力, 但是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原文化的只掌握文化的法律法规, 原广电的仅了解广电的法律法规, 原新闻出版的只知晓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有的熟悉实体法的运用, 不熟悉程序法的执行, 有的执法监督和约束机制尚不完善, 执法手段落后, 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反应能力、威慑能力和执法效果。

二、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思想上, 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坚定不移地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坚决贯彻执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 切实营造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2、职业道德素质。

一是要努力奉献, 爱岗敬业, 每个管理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 才能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并不断开拓进取;二是忠于职守, 勤奋工作, 规范自己的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 秉公办事, 廉洁自律, 这既是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安全负责, 也是对自身政治生命的爱护。四是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热情为经营者服务, 不仅局限于对经营者要主动热情, 为经营者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而且还要帮助经营者排忧解难。

3、业务技能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文化体制和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进程的加快, 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 其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综合素质也必须要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在熟练掌握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依法办事, 执法中做到文明执法, 不出差错的同时,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远程监控、网络管理、微机操作、语言表达、内外协调、调查取证、案卷文字处理等综合能力。

4、开拓创新素质。

我们正处于全面奔小康、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新形势下, 加强提高先进文化行政执政能力, 提升行政效能, 提供优质服务, 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快、更严的要求。我们应扭转机械地、被动地局面, 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创新。

三、加强基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的对策

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不仅要靠中上层, 而且更要依靠广大的基层管理机构来进行运作。基层管理队伍的好与坏、素质的高与低, 直接影响到文化行政执法能力。为此, 欲加强基层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关键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帮助基层解决人员编制、经费和专职机构。在此基础上, 还必须规范基层管理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

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从总体上说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治强。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有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勇于克服困难, 不畏艰难, 公正廉洁, 遵守职业道德, 自觉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二是业务精。掌握有关文化综合执法的政策法规和各项政策, 明确文化综合执法工作的性质、任务、对象和范围, 正确履行文化综合执法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职责与权限。三是工作能力强。具备起草文化综合执法执法文书的能力;具有做好文化综合执法工作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具备突发情况下妥善处理和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

加强基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更加具体地说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抓好政治思想工作。

把以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为重点的政治思想建设当作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抓宗旨教育。在进一步抓好对管理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管理人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 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进一步增强职业信念, 强化行政执法责任, 严肃纪律。要在市场管理队伍中进行"当好公仆, 做文化综合执法坚强卫士"的宗旨教育, 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二抓廉洁行政。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做到清正廉洁, 才能秉公执法, 取信于民。三抓严格执法。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失职失察人员实行追究。

2、加强引进与培训。

根据文化市场的规模和具体工作业务量适当增加文化执法人员编制, 并科学整合资源, 合理定编定岗。要招录懂电脑、知法律、能执笔的综合性应用型年青人才充实文化市场执法队伍。要建立业务培训、考核等制度, 对现有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增强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人员偏少、年龄结构老化、整体学历偏低等问题。

3、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监管执法部门在办理违规违法案件, 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危害性大的案件中要做到及时制止, 及时取证, 及时处理, 就必须提高办案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 即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就是以"快"字为核心的案件办理运行机制, 具体体现为四块, 即获取信息快, 分析研究快, 判断决策快, 行动出击快。要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要建立市场违规违法举报网络体系, 采取建立举报电话、举报站等多种形式, 多渠道收集有关案件线索;二要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建立自我监督举报机制, 及时、快速地对获取线索, 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意见;三要建立起高素质的办案督查队伍。

4、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接受群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利, 必然导致权力腐败。要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防止权力腐败作为保持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召开座谈会等, 听取意见, 认真整改。二是建立档案、调查、审核、定案四分离的办案机制, 实行统一立案, 归口审核, 讨论定案, 规范案件查处工作, 提高办案质量。三是合理划分工作职责和职权限定。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 按照既要提高工作效率, 又要防止权利过分集中的原则, 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权。制定对工作失职和越权行为的处置方法, 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四是加强执法行为的监察督导工作, 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对市场执法人员的监督作用, 对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5、建立农村稽查分队。

农村文化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镇文化站承担, 依据的是1992年文化部颁布的《文化站管理办法》。文化站受当地政府委托管理好当地文化市场, 但文化站既无专业的执法人员, 缺少必要的技术工具, 更无行政执法资格, 进行文化市场管理只能以劝导为主, 或仅仅是充当文化市场执法的情报员和向导员, 使管理实效大打折扣。要真正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就必须解决这一体制问题。探索在镇文化站同时挂文化管理办公室的牌子, 增设专门的行政执法编制, 落实专职执法人员 (考虑到工作量, 可同时兼文化站其他职务) ;或者参照其它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设置的办法, 建立文化市场稽查分队, 对全市各镇的文化市场分片管理, 真正将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落到实处。

6、加强稽查设施设备建设。

加强基层班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如何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挖掘人的创造性,促进基层企业班组文化建设。为此结合身边的一些做法,提出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加强培训,提升班组管理的基础工作

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基层、最活跃的组织,也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践者。

(一)从企业的培训计划上重视学习型班组建设工作。丰富拓展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内涵,创新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平台。以主题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为载体,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更多的员工在岗位上得到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岗位技能。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优势,让“岗位争先、班组创优”活动在员工中得到良好的开展。以“争创”活动为载体,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努力营造学习型班组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创新,探索实践,体现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实效性;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形成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局域特性;明确职责,加强管理,让学习型班组建设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班组软硬件环境的接续投入,更新环境,改造设备,规范运作,提高班组人员创精品的基础环境,每季按指标评出的一个精品工程,带动其它班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工会通过组织劳动竞赛,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提高班组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

二、灵活多样,全面提高班组人员技能素质

班组素质的高低,体现和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

(一)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为主题,以员工培训为手段。提倡自学和获得社会学历,加速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综合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如笔者所在的基层站队,充分利用生产淡季和电网春秋两季检修练兵的大好时机,全方位展开员工培训工作,开办干部培训班,工人岗位知识培训、安全教育、HSE培训、消防知识、《安规》学习、法制教育等。针对本队员工的具体情况和变电站值班员这一工种的特点,每个月上半月1-15日进行技术培训,到现场进行实际演练,包括事故处理,事故预想,事故分析及消防演习等;下半月16-31日进行理论培训,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根据情况的不同,部分员工年龄增大、记忆力减退、实际经验丰富等因素,指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40岁以上的员工,理论成绩占20%,实际成绩占80%;(2)35至39岁的员工,理论成绩占30%,实际成绩占70%;(3)34岁以下的员工理论成绩和实际成绩各占50%,通过几年的实施,这个制度在实际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育典型、奖励先进,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发挥出技术骨干的模范行为,通过考核实际工作能力,让更多的优秀技工成为班组的带头人。

三、选好班长,发挥兵头将尾的实际作用

班组长是生产第一线工作直接指挥者,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者,也是班组工作的核心和带头人。

(一)要想提高班组管理和班组建设水平,关键是选拔和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年纪轻,责任心强,技术熟练,处事公正,敢抓敢管,热情诚恳,能团结人的班组长。一是支持和鼓励班组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挥力和业务素质;二是建立班组长培训考核制度,并把培训考核同使用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促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学习现代化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逐步把班组长培养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班组领导者和管理者,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要求。

(二)配备和使用班组成员,组成一个较高效率且能发挥出最优效能的班组。要根据班组的任务和特点,恰到好处地配备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相当的人员,并根据生产任务、劳动对象、技术繁简程度,选配适当的人员担任各自的工作,使班组成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发挥出各自的最佳效能,增强班组的工作效率,成为具有战斗力的班组。

四、公开透明,发挥工会组织民主监督作用

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使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这些工作更加紧贴需要,激发班组树立学习的目标及提高学习能力。

(一)经营管理上的一些大事、要事、员工易于关注的事情,工会在职代会上都要经过员工或不同范围人员的讨论拿出意见,赋予基层事务公开的知情权。员工每月二次分配、季度、半年效益奖金的兑现等等。各基层队设立队务公开栏,公开奖金分配方案、公开二次分配明细、公开技术考核成绩、公开精品工程变电所评比结果、公开小队干部民主测评结果等,让员工在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里愉快的工作。

(二)企业员工是企业活力之源,工会是员工自愿加入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员工是企业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工会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尊重个人的人格,尊重个人的劳动,尊重个人的一切权益,知情权、参与权、平等竞争权、自主择业权,取酬权、利益共享等。让员工享受到这些权利,更好的行使工会组织职能,让广大员工充分利用参与企业管理的通道,发挥员工对企业发展关注的热情。

五、结束语

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班组有活力,企业才有活力,班组建设搞好了,企业的基础才能够稳固,员工队伍稳定,才会确保企业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皇甫爱民.如何加强企业班组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2]严长亮.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23).

[3]张振杰.浅谈如何加强班组建设[J].中国新通信,2015(24).

上一篇:前滚翻和后滚翻体育教案下一篇:鸿雁,鸿雁诗经,鸿雁的意思,鸿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