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问题引起的权利义务问题及相关建议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 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越来越完美地结合。国家始终旨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使更多的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相关人员不依法履行义务等原因, 公民的权利仍未得到较好的维护, “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案例:由于作假被推荐领取低保金人员发生内讧, 有人举报海口冲坡岭热带作物场申报的72户“低保户”严重作假。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调查后发现:冲坡岭热带作物场申报的72户“低保”中竟有61户作假。由此, 引发了我们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思考。

一、公民受到侵犯的权利

(一) 社会保障权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保障, 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受灾害、生活困难等情况时, 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其第14条第4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另外, 《宪法》中还提到:“一般来说, 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因此, 低保属于社会保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只有当低保金能及时地经正当途径并且不为他人所攫取而完整地给予真正需要救济的对象以维持其正常生活, 才可以说他的社会保障权得到了保障。

然而现实中, 社会保障制度并未较好地惠及需求人群, 低保审批制度不严肃不规范导致低保金被相关工作人员、机关不法收受, 低保金额不足而导致受助者依然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诸类低保问题的出现都侵犯了公民的社会保障权。

(二) 生存权

尽管我国《宪法》未明确提出“生存权”这一权利, 但其中规定公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劳动权等得以维持生计的权利。并且, 一些国家通过解释与宪法判例或制定法律甚至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废止死刑或提出“生存权”以确认公民享有生存权。并且从伦理上讲,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之为人必须享有生存权这一基本权利。

在商品经济社会, 作为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金只有及时全额地被给予才能保证受助者能获得基本生活资料与医疗卫生服务以维持生计, 保障自身生存权。而低保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威胁到需要救济者的生存问题, 直接侵犯公民的生存权。

(三) 获得救济的权利

第一, 生活资料的救济。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获得救济的权利”。其中提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即低保。低保问题中救济金未按其设立初衷依规范程序给予应得者, 导致公民“获得救济的权利”受到侵犯。这一点与前述社会保障权较为相似。

第二, 自身权利受到侵犯, 公民有获得救济的权利, 即请求权。这一点, 在我国《宪法》第41条中以“公民的监督权”一词出现。对自身原权利的救济, 在低保问题中, 具体应表现为当其自身权利, 如社会保障权受到侵犯时, 有权向国家机关表达其意见和意愿, 以请求相关权利的救济, 要求获得未取得的低保金并要求相应赔偿。

前文所举事实中报道的“不仅弄虚作假领取的低保金没有退回来, 而且没有一个责任人因此受到处理。”工作人员首先失职不作为, 相关部门也同样地不作为, 未依法履行保障公民权利的义务, 侵犯了公民获得救济的权利。

(四) 财产权

我国《宪法》提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并且我国宪法并不是把财产权规定在基本权利一章中, 而是规定在总纲中, 实际上就是把个人财产权问题当成了更为基础的宪法规范。

“公民的财产只要是不被法律禁止取得的或被依法剥夺的, 在法律上都是合法的财产”。需救助者获得的最低保障金无疑属于合法财产, 理应得到保护。即其法定所有人——真正需要救助的申请人 (以区别作假者) 所合法支配。然而, 骗保事件当中的低保金被作假者攫取, 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却得不到救助, 合法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支配, 财产权受到侵犯。

(五) 平等权

我国《宪法》中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宪法的该规定, 通常理解为“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思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

骗保事件当中, 首先, 需救济者无法与他人一样享受丰足的生活资料、医疗卫生保障及各项服务;同时, 还有多项权利如社会保障权、生存权等都受到侵犯, 因而其平等权显然受到了侵犯。

当然, 这里提到的生活资料不平等会有劳动力付出的不平等的原因, 但这又会涉及到更多诸如自身能力、个体差异、机遇等的不平等问题。因此, 低保问题本身就源于不平等的状态, 但又在力图弥补这不平等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性种种思想的干扰而再次产生了不平等。

以上所举五项权利就涉及了三大基本人权中的平等权与财产权。另外, 还有被侵犯的受教育权、自我发展权等权利尚未一一列举。然低保问题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多项基本权利。有如此多的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犯, 必有权利相对人未依法履行的义务。

二、相关人员及机关政府未履行的义务

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道德。”

低保事件当中相关人员将低保金占为己有, 以权谋私, 违背宪法中“公序良俗”的原则, 违反“尊重社会道德”的规定;不按法定规范程序对申请人进行审批;对现存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没有依法履行义务。

另外, 相关人权滥用职权, 相关机关政府未相互监督, 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等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义务, 但从法理与伦理角度来讲, 这些行为都是未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

三、将引起或深化的社会问题

低保是国家为了解决部分市民生活困难问题, 而给这些人提供的一个维持生活最低标准的福利性补助。其产生的原因就是部分群众的生活资料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 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然而, 骗保事件中低保金没有被送到生活困难的群众手中, 反而落入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农场胶厂书记等人口袋中, 贫者更贫富者更富, 贫富差距愈来愈大。

贫富差距的拉大会激发贫困者内心的自卑感、不平衡感、仇富感甚至是犯罪心理。社会的安定因此受到威胁, 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受到阻碍, 这又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外, 低保问题中公民多项基本权利受到侵犯, 机关人员不依法履行义务, 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折射出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的不足。

低保问题不得到解决将引起的社会问题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四、措施及意见

(一) 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及提升基本道德素质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能使公民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并遵纪守法依法履行义务。有较高基本道德素质水平的公民能自觉得遵纪守法, 维护社会秩序。从每一位公民自身做起, 依法履行义务, 相应的权利也就得到了维护。

(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骗保事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低保审批制度不严肃不规范。因此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确保社会保障在制度上没有漏洞, 从而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 进一步构建法治社会

骗保事件中机关人员失职不作为, 不能通过法律使公民依法履行义务, 更不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与基本人权, 反映了我国的法制体系不健全, 体现了建设较完善法治社会的必要性。虽然这一点要走的路很漫长, 但却是必须的选择。

(四) 大力发展经济

低保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经济水平不高。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甚至可以免除低保政策。因此, 在经济飞速发展但仍未达到较高水平的我国, 大力发展经济是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途径。

摘要:“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 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社会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问题。本文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低保问题中, 公民受到侵犯的权利、相关人员未履行的义务以及对低保问题将引起的社会问题的分析, 明确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依法落实的重要性,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低保问题,社会保障,法治建设,权利,义务

参考文献

[1] 董和平主编.《宪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2] 余军主编.《宪法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

[3] 魏定仁, 甘超英, 付思明.《宪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关于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及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下一篇:新形势下海关涉案财物处置困境及解决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