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精选9篇)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1

XXX(甘肃省XX县XX畜牧兽医站 甘肃 XX 7413XX)

【摘要】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要保证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必须控制畜禽及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则是保证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产地检疫网络和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完善产地检疫的方法和措施,为当地动物产地检疫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产地

检疫

对策

产地检疫就是人工饲养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必须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后才能运输和上市,这种检疫即为产地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产地的检疫。这里所说的动物是指准备出售或者调运的动物。饲养地是指饲养动物的场地。开展产地检疫可以把动物疫情消灭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由此看出,产地检疫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

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产地检疫在整个动物防疫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动物免疫工作的督查,更是动物疫病及时得到控制和扑灭的前提,也能及时了解当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市场信息。为农牧部门在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制订有关政策过程中提供依据。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动物疫病的传播对畜牧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产地检疫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我县也在80年代初开展了动物检疫工作,但只限于市场和屠宰场,2003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滩歌镇开展了产地检疫试点工作,要求对全县20乡镇407个行政村逐年分批开展产地检疫。目前全县共有9个乡镇178个村开展了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的开展对动物疫病的流行和传播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致使产地检疫工作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即使部分乡镇已开展,但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工作。本文就我县动 1 物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社会因素导致产地检疫得不到全面开展 1.1.1饲养形式过于分散,开展产地检疫难度大

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我县虽然发展了一批以奶牛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户),但受我国传统养殖业的影响,农民千家万户分散养殖还普遍存在,且畜禽养殖比例大,饲养管理粗放,成为农村主要的养殖方式。再加上撤乡并镇后,农村村型较大,户数较多,大型村可达900多户,居住分散,村村之间相隔10多公里,由于工作成本高,动物检疫员有限,到现场检疫得不到实现,影响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1.1.2养殖户对动物产地检疫的认识不足

农业部2002年出台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产地前必须由动物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第十一条规定“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三天;种用、乳用或者役用动物提前十五天”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随报随检”。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同时,虽然业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把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但一部分养殖户还是不了解或不懂得动物防检疫有关法律法规,没有认识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养殖户不愿意检疫交费;也有的养殖户认为畜禽健康无病,不必检疫。因此,相当部分的养殖户不配合产地检疫工作,不主动报检阻碍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1.1.3部门配合不协调

开展动物产地检疫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个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按照各自分工,把好产地检疫关。工商部门把住交易市场流通领域的产地检疫查证关,动物屠宰场(点)把住动物进入屠宰场(点)的产地检疫查证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把住调运、运输前的产地检疫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它部门都认为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工作,致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孤军作战,力量 2 薄弱,导致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不力。

1.2动物检疫工作自身因素致使产地检疫工作开展不力 1.2.1检疫队伍的体制不适应

开展队伍产地检疫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单靠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员,不能承担全县的产地检疫工作,必须培训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级的防疫员,兼职担任本行政区域的产地检疫员和协检员工作。目前全县共有乡镇检疫工作人员5人,2006年全市通过培训取得资格的村级防疫员340名,村级防疫员是农民,承担全县123.57万头(只)牛羊猪鸡一年两次的队伍防疫工作。财政还没有解决防疫员的工资。他们根本不参与检疫工作,影响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根据有关规定,队伍防疫员没有执法权,没有收费权,没有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权利,严重制约了当地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1.2.2检疫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检疫工作

目前基层检疫部门检疫设备陈旧落后,都以“一把刀、一只钩、两只眼”的感官检查,缺乏实验室检测。这种落后的检疫方式不能被群众认可,认为检疫是为了收费,致使检疫员被拒之门外,影响检疫人员的积极性。使检疫执法工作失去了科学性和严肃性。

1.2.3基层检疫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存在各种违纪现象

在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中,把乡镇畜牧兽医站撤并,减少编制,致使基层检疫人员不足;加上因工资报酬得不到很好解决,村级动物协检员难以落实,使动物产地检疫的报检点偏少,基层产地检疫工作网络难以形成。基层动物产地检疫执法队伍由于基础差、起步晚,人员来源、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各方面差异很大,在执法工作中难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该检的问题检不出来,不按操作规程检疫,检疫证明填写不规范等。同时有的检疫员工资无保障,多数是自收自支,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只收费不检疫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给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实施好产地检疫的几点建议

2.1发展规模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是今后发展畜牧生产的主导 3 方向。在农村逐步引导动物散养户,进行规模化生产,不但有利于检疫员随时掌握饲养动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同时也增加农民养殖的收入。产地检疫员要建立健全各场(户)的饲养管理档案、免疫档案、死亡出售纪录档案,随时掌握动物的出栏情况,严格按《动物免疫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及时开展动物产地检疫。

2.2建立健全产地检疫网络,加强技术培训。根据需要,每个村配备1~2名有专业知识,热爱本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动物产地检疫员,并对他们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负责本村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乡镇要成立动物检疫所,负责指导并全面实施动物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形成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检疫网络。把村级检疫员的通讯方式在进村主要路口进行挂牌、张贴公布。产地检疫员接到报检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检疫,经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卡在有效期内、偶蹄动物佩带免疫耳标、非疫区证明,方可开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2.3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动物检疫队伍。针对目前基层兽医站“三权”归乡,动物防检疫能力削弱的情况下,市县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应积极敦促政府和同级人事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精神,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撑机构,充实县乡人员,落实人员工资待遇,使他们工作起来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忠于法律、严格执法。这支队伍的组成要精干,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执法能力强。由这支队伍组成县、乡、村三级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网络,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保证产地检疫工作顺利进行。

2.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增强法制观念。县乡政府要把产地检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畜牧部门要对进入运输、调节环节的动物索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工商部门要对进入交易、流通环节的动物查证验物;屠宰场要对入场的动物把好入场关。无《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和检疫标识不全的动物由畜牧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法规严厉处罚,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未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和隔离观察。健康合格的动物方可运 4 输、调运、交易和屠宰,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坚决实行“防检结合”制度,把好产地检疫关。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动物免疫标识及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没有耳标的家畜不准上市交易,不准屠宰,不准运输,这样才能使产地检疫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2.5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县的检疫手段较落后,为改善检疫工作条件,加强基层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配齐配全检疫必须的交通工具、通讯设施、检疫器械等检疫设备,改变动物卫生监督、检疫手段落后的局面,充分发挥其主体功能,保证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全面实施。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控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于抓源头,因此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畜禽产品安全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只有强化检疫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饲养质量和检疫水平,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全面开展全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促进畜禽养殖生产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2

1 我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

一是制定了《石嘴山市进一步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新颁布的《动物检疫规程》, 2011年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施方案, 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设施设备建设。二是落实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完善产地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对产地检疫程序、申报内容、要求和收费标准等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三是在规模养殖场建立和推行官方兽医派驻、散养户检疫人员包片制度。四是积极推行动物产地检疫全程监管模式。规范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和检疫人员工作权限管理, 明确各申报点管辖地区、受理检疫动物的种类。五是严格按规程实施检疫。规范检疫操作, 对出栏申报检疫动物, 要严格到场、到户实施检疫, 严格查验养殖档案, 检查畜禽标识, 检查动物健康状况, 规范出证。逐步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六是积极推行新的检疫证章标志。严格落实产地检疫证明出证要求, 加强检疫人员培训, 规范填写动物检疫申报单、各类检疫记录、检疫处理通知单。强化存根的定期回收和销毁制度。七是加强检疫人员培训和管理。完善动物检疫人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工作权限和职责。

截止目前, 我市一个涉农县和两个辖区共设立了61个产地检疫申报点, 聘用协检员62人。建立健全了县、乡二级动物产地检疫队伍。产地检疫工作覆盖全市152个行政村, 覆盖率100%。2011年发放产地检疫证明500本, 产地检疫动物21万头只。产地检疫开展面100%。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规模小数量多、居住分散, 产地检疫率低

现行的养殖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 分散饲养作为畜禽养殖业主要生产形式还相当普遍, 产地检疫具有工作量大、检疫面广的特点, 由于人力和经费问题, 全面有效推行产地检疫还有一定难度。

2.2 宣传工作不广泛, 畜主申报检疫的意识不强

产地检疫工作就其本身而言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按照《动物防疫法》, 检疫实行申报制。由于我们的宣传工作有局限、不到位, 很多养殖户认识不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还不能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对产地检疫的具体要求、做法和一些合理的收费, 尚未完全理解和接受, 存在抵触情绪。所以, 主动申报检疫意识不强, 存在动物上市或销售前不报检、逃避动物产地检疫的现象。

2.3 实施产地检疫人员资格问题

《动物防疫法》规定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检疫工作。而目前的具体情况是承担辖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的村级防疫员负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检疫质量不能保证, 容易出现漏检、疫病不能检出的问题。

2.4 操作不规范

个别检疫员不能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动物产地检疫规范技术操作实施检疫。图省事, 对前来报检动物不做健康检查, 交钱就给开证;或对没有免疫标识的动物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或跨辖区乡镇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等行为, 严重损害了检疫执法的形象。

2.5 流通贩运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出入境的动物和动物产品80%以上是经过专门从事贩运的人员运输销售的, 有的贩运户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凭检疫证明运输动物或产品、逃避检疫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我们执法监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 对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建议

3.1 发挥整体优势, 建立产地检疫联动机制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做好此项工作, 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齐抓共管, 实现监督、检疫、防疫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形成县级监督所、乡镇监督分所、村协检员的上下联动机制。树立“防疫是基础, 检疫是关键、监督是保障”的理念, 将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检疫、监督三个职能有机结合, 以动物产地检疫为工作重心, 促进免疫、保证监督。建立和推行在规模养殖场派驻官方兽医、散养户派驻检疫人员包片制度。责任到人, 长抓不懈。围绕产地检疫工作对动物饲养、出栏、运输等各环节实施全方位执法监督。认真查验动物免疫证、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动物标识, 对运输的动物查验出县境检疫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3.2 加大动物产地检疫知识的宣传力度

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 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依法防疫, 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养殖、经营等人员的主动报检意识和责任意识。面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 争取他们对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面向广大饲养户和经营者宣传, 使他们能够学法、懂法、守法, 主动报检, 接受管理与监督, 努力营造一个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理解, 有利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使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3.3 加大投入力度, 规范动物检疫申报点的管理

加大动物检疫基础设施的投入, 按照辖区管理、科学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 每个乡镇 (办事处) 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 有固定的办公用房,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通讯及交通工具等检疫必备设施, 配备红外测温仪等必要的检疫工具, 派驻具有出证资格的官方兽医, 对外悬挂农业部规定统一的“动物检疫申报点”标牌。在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 公示检疫申报依据、检疫范围、检疫对象、检疫申报时限、检疫申报程序、管辖范围、辖区官方兽医及指定检疫人员信息、检疫申报点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内容。方便群众报检。

3.4 建立长效的监督执法机制, 规范产地检疫执法行为

一是建立官方兽医队伍,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开展《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部下发的11个动物检疫规程的培训学习, 对派驻或包片检疫人员加强动物检疫操作技能培训。使检疫人员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检疫规程的要求。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动物依法严格到点、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行绩效考核和承诺制提高产地检疫率。二是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将产地检疫监督作为全年性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三是对重点乡镇、重点部位、重要关口进行大规模的监督活动, 大造舆论、大造声势, 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四是加大对流通环节, 经营病死动物和逃避检疫案件的查处力度。主动加强部门协调, 对经营病死动物和逃避检疫的典型案件加大查处力度。维护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正常秩序, 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实施。

3.5 抓好动物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我们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常年性工作, 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县区各乡站在编人员进行检疫知识培训, 对符合官方兽医条件的申报取得官方兽医资格。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繁重的检疫工作的需要。

3.6 检疫书证档案管理规范化

设专人负责检疫书证的领取、发放和存根回收工作, 有领取发放记录, 检疫证明存根每月定期回收。积极推行使用新的检疫证明, 严格落实产地检疫证明出证要求;对从事产地检疫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讲解书证填写规范, 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3.7 建立辖区贩运户管理档案

探索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贩运者协会, 建立经纪人档案, 把经纪人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规范经纪人行为对产地检疫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经纪人法律、法规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 增强经纪人主动申报检疫的自觉性, 使之在动物产地检疫顺利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3.8 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管理

我市是宁夏的北大门, 与内蒙接壤, 全市有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交易市场40多个。有多个国道、省道及边卡监督检查站。要加强监管,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 统一调派车辆、人员, 对经常出入运输动物车辆较多的路段、道口、市场进行巡回检查, 重点打击逃避检疫的违规行为。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3

吐鲁番地区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吐鲁番地区开展产地检疫两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状如下: 1情况简介 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周围与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县、巴州、昌吉等地区县市接壤,具有典型而又独特的盆地气候.全地区畜牧业生产仅次于农业、工业,在天山南北有广阔的牧场,牧业生产主要在牧区进行,间或冬季回流农区放牧,农区以储备饲草、三贮一化为给养来源.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牛羊肉市场需求量大,每年都从附近县市及伊犁、阿勒泰等地区调运大批的牲畜进行育肥,满足本地市场,此外还大批销往乌鲁木齐等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增加,育肥牲畜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底全地区牲畜存栏99.45万头只,肉产量19,590t,育肥牛羊85万头只,出栏7 4.18万头只,其中产地检疫22.98万头只.育肥牲畜已成为广大农牧民靠牧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地区的产地检疫工作非常重要.

作 者:邓宏程 朱建立 作者单位:新疆吐鲁番地区兽医站,838000刊 名:新疆畜牧业英文刊名:XINJIANG XUMUYE年,卷(期):“”(2)分类号:F3关键词:

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调研报告 篇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和奶类食品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要组成部分, 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倍受关注。产地检疫是有效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通过产地检疫能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有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食品安全。但是据笔者

在我县农村考察的情况表明, 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普遍存在检疫难度大、检疫不规范、检疫费收缴难等问题, 产地检疫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一、当前我县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一)农村检疫工作条件较差。平昌县是典型的山区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3.5%,全县从事养殖的农户约60万余户,占农户总数的70.6%。其中散养户几乎占到70%以上。农村产地检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面宽量大,大部分乡镇还没有定点屠宰检疫场所,开展检疫工作时东奔西跑,疲于应付,而乡镇检疫人员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或者就只是一个。同时,他们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投入品监管等工作,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逃避检疫的现象时有发生,畜产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二)检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首先,业务素质不高。我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学成才或子承父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兽医专业学习和培训,对现代畜牧兽医技术掌握较少,难以适应动物检疫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需要,专业知识更新迫在眉睫。其次,文化水平不高。据调查:基层检疫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27%,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49%,高中以下学历占24%,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次,基层待遇较差。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对畜牧行业偏见,导致畜牧工作人员身价受损,许多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畜牧系统从事工作。加之,乡镇站工作人员职称评定也很难上高级,优秀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到约束,人才难留。致使基层检疫人员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匮缺。

(三)申报检疫的意识淡薄。农村部分养殖户(业主)认为产地检疫只是为了收取检疫费,既费时费力, 又会增加他们的养殖成本,对产地检疫工作的真正目的和重要作用根本不理解,总认为自养的畜禽不易染疫,即使染疫,也只是损失自己,与他人无关,更谈不到影响社会和畜牧业的发展。加之动物养殖的方式繁杂,既有规模化的养殖,又有农户散养,并且由于养殖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出栏时间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产地检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加大了产地检疫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的产地检疫工作多数是实行报检制度,但大部分养殖户法制意识不强,畜禽出栏大多不在本地销售,往往在销售或上市前不报检,甚至想方设法逃避检疫;此外,一些商贩采取上门收购的方式,买卖双方私自成交;还有一些农民将自家养的猪牛羊等自行屠宰, 拉到集市上出售;另一方面消费者图新鲜和价格便宜, 甚至还认为肉食品加盖的检疫验乞印章不易洗掉等诸多因素。无意中给肉食品经营者逃避检疫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检疫工作方式落后。在农村或者山区,市场胴体检疫基本上就是靠“一把刀、一个钩、两只眼”开展检疫工作, 如此落后的手段是导致部分养殖户和农民拒绝检验检疫和拒绝交付检验检疫费用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的检疫工作中,检疫员仅凭肉眼和感官对活畜禽进行检疫,无法进行常规检查,大多没有专门的化验室进行专业的检验。虽然部分基层屠宰场设有化验室,也很少开展化验工作,并且可以检测的项目也十分有限,再加上操作业务不熟,导致化验室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检疫执法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真实性。

(五)检疫执法力量薄弱。由于乡镇站的官方兽医执法能力和水平不高,当遇到检疫违法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特别是在遇到狡猾难缠的经营者时,往往是黔驴技穷,加上行政执法程序又相当繁琐,而检疫人员本身对检疫执法程序又不熟悉,于是在心里上造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不了了之。再则,由于乡镇与乡镇之间检疫执法工作脱节,有些乡镇不管动物是从哪里来的,只管收费,不管检疫,即使是逃避检疫路过此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把检疫费收到手就了事,致使检疫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二、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悬挂宣传标语、向村民发放宣传单、在村民集中的位置开办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定期组织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农村, 在农闲季节向农民和养殖户讲解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在饲养较为集中的地方、乡镇产品交易场所和重点村户、地段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自觉履行防疫检疫义务和抵制私屠乱宰行为,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全力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有效维护肉食品安全,使农村检疫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建议各级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应当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投入,以乡镇为重点,规范建立畜禽定点屠宰场,添置必要的动物检疫设备, 改进检疫手段, 增加检疫项目, 提高检疫质量。同时提高对农村动物疫情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标准,并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确保死亡补助经费能及时兑现给养殖户,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损失,使农村产地检疫工作

真正步入一个良性轨道。

(三)切实加强检疫执法队伍建设。农村检疫工作人员是我国动物防疫网络的基础力量, 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动物检疫水平和食品安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培训和集中学习等来提高他们的的法律、文化、技术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动物卫生监督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材料应用到动物卫生监督中去, 使队伍检疫执法的结果更加准确,更具有公信力。二是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山区农村检疫工作的特殊性,建议乡镇适当增加财政编制,按一类乡5名,二类乡3名、三类乡2名配备专职检疫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设立1名检疫协检员。建议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对基层检疫工作经费投入,并将乡镇动物检疫员列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卫生监督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之间在职级、待遇上的差别,充分调动广大检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切实加大动物检疫执法力度。动物检疫工作不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执法部门的工作信任度,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动物检疫工作, 必须以高压态势, 严厉打击故意逃脱检疫的各类违法行为, 对违法案件要及时处理,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要立案查处。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5

№ 000001

畜禽场(户)名称:

编 号:

场 址: 镇乡(街道)村 畜 禽 类 别:

,日 龄:

天 检 疫 数 量:

头、只(羽)

畜 禽 标 识:

(耳标号)免 疫 时 间:

1、猪(牛、羊):猪瘟

口蹄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

2、鸡、番鸭:新城疫

高致病性禽流感R4-R6

3、鹅、鸭:高致病性禽流感R6

4、其它畜禽:

产地动物疫情:

临床健康状况:

抗体检测情况:

其他检疫情况:

出售数量记录:

疫 日

期:

年 月 日

检 疫 有 效 期:

日 协检员签名: 到场检疫证明人签字:

动物产地检疫协检报告单填写要求

1、畜禽场(户)名称:应填写畜禽场名称或畜主姓名;编号;为各镇(乡)、街道协检员的产地检疫顺序号。

2、畜禽类别:填写猪、牛、羊、鸡、鸭、鹅,或其它动物名称。

3、畜禽日龄:根据养殖档案记录的日龄填写。

4、畜禽标识:填写耳标号,查看耳标号并记录,耳标号要尽量多记录。

5、免疫时间:必须查看免疫档案或生产档案,记录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的免疫时间,包括一免时间、二免时间和三免时间。

6、产地动物疫情:指各镇(乡)、街道是否发生或流行动物传染病。无动物疫病的填写“无”;有动物疫情,但不在封锁区内的可允许出售,参照无动物疫病填写。

7、临床健康状况:要必须进行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等方法,从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动物四肢蹄部。

8、抗体检测情况:如有需要的可进行实验室抗体检测。

9、其他检疫情况:对怀疑患有产地检疫规定的动物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10、出售数量记录:产地检疫的动物群体不能一次性出售的,对每次出售数量进行记录,直到出售完为止。检疫数量与出售数量必须相符。

11、检疫有效期:规定动物产地检疫协检报告单有效期7天。

12、协检员签名:本报告单必须由协检员本人签名,其他人员代签的无效。

13、协检员到场、到点进行产地检疫,并填写本报告单。畜主凭本报告单到官方兽医处换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官方兽医必须对该批出售的动物进行现场复检,复检健康的方可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6

1 产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养殖户主动申报少

大多数养殖场 (户) 对动物产地检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官方兽医到不到场到点检疫, 对自己所养动物影响不大, 没有必要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因此, 部分养殖户也就不申报检疫。孰不知实施产地检疫是防止重大疫情流出和扩散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可以及时发现疫病, 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动物疫病的进一步发展, 防止疫病向外扩散。养殖户不主动物申报检疫, 导致动物疫病流行和扩散时有发生。

1.2 产地检疫点设置少

根据兽医部门要求, 各乡镇建立一个动物检疫申报点, 笔者认为设置检疫申报过少。对于地域面积小, 养殖量不大的乡镇而言, 建立一个检疫申报点可以基本满足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需要。对于地域面积较大, 养殖量大的乡镇而言, 建立一个动物检疫申报点, 笔者认为是不能满足动物产地检疫的求的。因产地检疫申报点普遍缺乏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 很难将产地检疫工作实施到场到点, 全面到位难度大。由于申报点设置的不合理, 常导致产地检疫成为一句空话。

1.3 检疫检测手段单一

目前到场到点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主要手段是靠临床检查, 依靠官方兽医的双眼来鉴定动物的健康程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 仅依靠实施临床检疫来确定动物是否健康或符合出证条件显得有点仓促, 有时甚至连官方兽医自己也觉得困惑, 不知是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好还是不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好。单一的动物检疫检测手段, 常使官方兽医在出证时陷入两难的境地, 也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留下些许隐患。

1.4 官方兽医严重不足

动物检疫工作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所所属的官方兽医人员来实施的, 但目前官方兽医人员严重不足。一般情况下每个乡镇仅一至两人, 如此少的人员根本无法应付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有许多地方的在乡镇工作的官方兽医人员除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外, 还在承担动物卫生监管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如此大的工作量, 一两人根本没法完成, 因而导致产地检疫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完全到位。养殖户将不经产地检疫的动物装出场外销售情况时有发生。

1.5 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官方兽医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主要经费来自检疫收费。对于地域面积大, 养殖户分散的本县来讲, 收取的动物产地检疫费不够官方兽医人员的交通费用, 不足部分财政又不能承担, 常由官方兽医自己承担, 特别是取消动物检疫收费后, 产地检疫产生的交通费更没有着落了。这样严重影响官方兽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只能采取近的就检, 远的由养殖户装运至产地检疫申报点检疫, 更加增加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的难度。

2 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的几点建议

2.1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必须加大《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使养殖户了解和熟知动物产地检疫的重要性, 熟知产地检疫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的重要意义, 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是保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从而使养殖户主动向当地动检疫申报点申报动物检疫, 官方兽医人员也就能够顺利的到场到点实施动物产地检疫, 保障检疫的动物健康出场出栏, 不符合条件的动物留在场或养殖户中做进一步观察或作其他处理。

2.2 加强官方兽医人员培训

兽医部门应加强官方兽医人员的培训, 使官方兽医人员熟练掌握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熟悉各类动物疫病的临床特征和检验方法, 增加一些实用的检验检测方法, 使他们能够完成动物产地检疫的一整套流程工作。同时加强官方兽医人员的责任性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 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 不怕辛苦的精神, 只要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 使所管辖区内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没有空白点, 动物卫生监督及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到位。

2.3 增加工作经费和人员

各级财政应将动物检疫工作经费及官方兽医人员的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和检测设备, 解决官方兽医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编制部门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编制, 增加官方兽医人员。这样一来, 官方兽医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能顺利地完成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及相关工作, 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 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到位, 保障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

2.4 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必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对那些不主动申报动物检疫或不按规定申报检疫的养殖户, 除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教育处, 该处罚的应处罚, 该从重处罚的应从重惩罚, 不要心慈手软。通过行政执法的一些强制手段, 促使养殖户主动按规定申报动物检疫, 促使养殖户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使动物卫生监管走上正轨。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7

1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饲养分散、开展难度较大

由于历史原因及沿习的生产生活习惯, 家庭饲养、分散饲养、小规模经营仍是当前畜牧业养殖的主要现状。形成大牲畜的交易也较频繁分散, 大牲畜的流动性大。为了省时省工和逃避检疫费, 不向设在各村的基层动物检疫申报检疫点申报检疫, 购买户不向畜主询问防疫、健康状况, 不向畜主索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就收购, 运输户不询问货主是否具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就运输, 造成了产地检疫工作极不规范。

1.2 基层检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待遇偏低

目前的产地检疫工作都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来完成, 协检员 (村兽医) 多为兼职, 既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 还要完成每年的家畜常规免疫注射及突发性的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而且村协检员无正式财政工资, 每年只有2000元的补贴, 所以还要兼顾自家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经济的发展。因此, 有时遇有临时报检的, 有的村兽医无法到场实施检疫。且按相关规定无执法权、无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权利。这些严重影响了产地检疫员的积极性, 制约着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还有极个别协检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 导致存在漏检、脱检现象。

1.3 宣传力度不大、部门配合不够

产地检疫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 按各自分工及协作的原则, 把好产地检疫关。畜牧兽医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势、会议, 宣传《动物防疫法》和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强制执行入场索证索票制度, 与商务、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 严厉处罚不检疫就上市、未经检疫就屠宰经营的违法行为。可是, 在实际工作中, 其它部门都认为动物产地检疫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 与己无关, 导致检疫部门孤军作战, 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导致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难度大。

2 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对策

2.1 创新动物产地检疫机制

2.1.1 设立村级动物协检员

以村动物防疫员为主体, 设立村级动物协检员, 延伸检疫终端, 实施产地检疫初检, 或协助官方兽医开展检疫, 确保检疫工作到场到户。对于偏远山区, 检疫员难以直接到场到户, 在动物出栏或收购商收购动物时, 由畜主或收购商申请村协检员初检, 出具初检单, 凭初检单到检疫申报点或检疫点由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其它地区的检疫, 借助村防疫员对本村地理情况熟悉及动物健康状况的了解, 可协同官方兽医进场入户检疫。

2.1.2 24h检疫工作机制

实行检疫工作领导带班, 检疫员轮流值班的24h工作制度, 以确保产地检疫工作随报随检落到实处。

2.2 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制定完善产地检疫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标准等,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产地检疫操作合法性、规范性。二是建立健全产地检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完善产地检疫责任制管理办法, 实行产地检疫属地管理, 划片包干, 责任到人, 谁区域谁负责, 谁出证谁负责, 加强检疫量化考核和末尾淘汰制, 形成能者上, 庸者让的竞争工作格局。三是健全检疫档案。建立健全完整的检疫申报纪录、检疫记录、检测纪录, 以促进检疫工作规范化水平。

2.3 全程监管, 提高产地检疫率

一是加强各检疫环节监管, 促进检疫工作重心向产地检疫转移。加强屠宰、市场、运输各检疫环节产地检疫证明的查验和无证的查处力度, 严禁以运输、市场检疫替代产地检疫, 充分发挥各检疫环节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同作用。二是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动物经纪人和动物经营商贩的管理, 严厉打击逃检、漏检, 经营未经产地检疫动物及产品, 实现以监促检、以管促检。三是加强饲养环节监管。通过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动物防疫条件和饲养条件的标准化审核及管理,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高动物自身健康水平和检疫准确性。

2.4 加强检疫体系建设

一是理顺检疫体制。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 设立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出的乡镇或区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使其从基层畜牧兽医单位分离, 独立从事动物检疫等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二是加强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检疫项目支持力度, 特别是加强检疫检测仪器设备、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建设, 提高检疫工作科学性和检疫结果准确性。三是提高检疫员待遇。要统一着装, 统一标志, 加强人身防护, 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发放卫生津贴和生活补助等, 以调动检疫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检疫员素质。

2.5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产地检疫氛围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8

1 基本情况

1.1 全县概况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天水市之北, 是一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贫困县。全县有5个镇、12个乡、428个村委会、6个社区、1384个村民小组, 总户数141049户, 总人口609208人 (农村人口570878人) , 人口密度380人/平方公里, 总土地面积240.17万亩, 耕地面积105.08万亩。2006年畜禽饲养量230.55万头 (匹、只) , 肉类总产量16450吨, 蛋类总产量2850吨, 奶类总产量1130吨, 国内生产总值16.78亿元, 全县农牧业总产值8.34亿元, 其中牧业总产值达1.95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23.36%, 财政收入507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元, 其中人均牧业纯收入342元, 畜牧业逐渐转变为独立产业, 并已成为新阶段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

1.2 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

县畜牧兽医站、县动物检疫站、县兽医卫生兽药监督管理所、1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县乡畜牧兽医系统共有职工125人。其中:国家技术干部56人、招聘干部26人、临时工作人员43人, 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1人, 动物防疫员98名, 动物检疫员62名、动物防疫监督员6名、兽药监督员5名。

1.3 产地检疫情况

秦安县开展产地检疫的乡 (镇) 达17个, 乡 (镇) 开展率达100%, 开展产地检疫的村达428个, 村开展率达100%。2006年, 全县产地检疫畜禽139635头 (只) , 产地检疫率远远跟不上畜禽的出栏率。

2 存在问题

2.1 动物检疫人员素质不高, 分布不平衡, 执法力度不强

秦安县动物检疫工作, 主要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检疫人员实施。检疫队伍中,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占大多数, 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部分检疫员文化程度较低, 知识面窄, 法制意识淡薄,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在检疫工作中难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检疫程序不够规范、该检的问题检不出、检出的染疫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不严格、因执法力度不强而致使拒检和漏检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检疫员中, 一部分为自收自支, 没有工资保障, 肩负着防检重任, 往往被拒检和收费难的现实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制约了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集市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多, 检疫员也多;无集市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少, 检疫员也少。从全局来看, 检疫人员分布不平衡。而产地检疫对象的数量与有无集市无关, 无集市的乡镇势必导致产地检疫开展不全面, 不彻底。

2.2 监督力量薄弱, 使“防、检、监”难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良性机制

全县动物防疫监督员仅6名, 难以监督管理好全县17个乡镇428个村量大面宽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2.3 对规模养殖场监管不够完善

秦安县的规模养殖场起步较高, 大多聘请省、市、县上的专家指导工作, 不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防疫员开展防疫工作;有的法制意识淡薄, 拒绝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检疫人员到场实施动物检疫工作。

2.4 资金短缺, 致使交通工具滞后, 仪器设备老化, 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秦安县财政困难, 无力购置交通工具、先进仪器、诊断试剂, 大多凭借自行车、临床诊断、简单化验等工具和手段开展动物检疫工作, 致使检疫工作难以尽善尽美, 严重制约了动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县、乡管理体制不顺, 给业务管理带来一定障碍

从1993年开始, 秦安县的乡镇畜牧兽医站隶属于乡镇政府, 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 目前县上无权管, 部分乡镇政府不愿管, 致使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检疫工作非常被动。

3 应对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制意识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13号令》、《农业部14号令》、《农业部15号令》、《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的公告》、《甘肃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促使动物检疫工作走上法制化、社会化。

3.2 理顺体制关系, 强化业务管理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隶属县农牧局, 人财物归县农牧局管理。这样, 县畜牧兽医站和县动物检疫站便于指导工作和管理业务, 能更好地督促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动物防检工作。

3.3 加紧培训教育, 提高两员素质

加紧动物防疫监督员和动物检疫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员和动物检疫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确保“两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 熟练检疫监督操作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规范动物检疫工作。

3.4 明确方向, 积极工作

在我国加入WTO后, 人们对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对畜禽产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 国际国内重大动物疫病又有抬头势态, 动物防疫、检疫形势严峻。310国道纵贯秦安县, 省内以及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调入调出畜禽及其产品必经秦安县, 有12乡镇86村与庄浪县、静宁县、通渭县、麦积区、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相接壤, 疫情随时都有传入秦安县的可能。因此, 要明确产地检疫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方向, 积极响应农业部的号召“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转向产地”, 使产地检疫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同时, 要克服困难, 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积极与相关部门取得协调和帮助, 积极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5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县农牧局要成立产地检疫工作领导小组, 县动物检疫站成员分片包乡, 指导乡镇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县兽医卫生兽药监督管理所督促乡镇全面落实产地检疫工作。县检疫站要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签订责任书, 乡镇畜牧兽医站把产地检疫工作作为畜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量化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为辖区内产地检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 落实产地检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亲自抓重点村、示范村, 督促乡镇检疫员分片包村, 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3.6 建档立卡, 规范检疫

实行乡 (镇) 建档, 即对全乡 (镇) 各村养殖户 (场) 饲养的各种 (类) 动物的存栏、出栏、防疫、检疫情况建档管理;村造册, 即对全村养殖户 (场) 饲养的各种 (类) 动物存栏、出栏、防疫、检疫情况造册管理;户设卡, 即对养殖户 (场) 饲养的各种 (类) 动物的存栏、出栏、防疫、检疫情况设卡登记管理。如有出栏、死亡等数量变化时, 卡、册、档必须逐级随之变化, 做到户、村、乡镇的统一。建立“日登记, 月汇总, 季上报”制度, 加强管理, 规范检疫, 杜绝“收费不检疫”、“检疫不持证”等有损于行业形象的违法违纪行为。

3.7 结合各自特点, 开展产地检疫

从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提出“产地检疫到位”的要求出发, 继续按照“完善乡一级, 发展村一级”的工作思路, 深化产地检疫工作, 各乡镇结合本辖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重点推行六种模式, 开展产地检疫。六种模式是:上门到户检疫、出售前检疫、防检治结合检疫、建立报检点检疫、设立村级检疫信息员检疫、建立养殖场及养殖大户档案到场到户检疫。

3.8 实行报检制度

县动物检疫站统一印制《动物产地检疫报检通知书》, 发放到养殖场户, 在动物出售或淘汰前三天报检, 检疫员接到《通知书》, 及时到场到户按照“动物产地检疫规范”实施售前检疫。对报检者实行激励制, 酌情给予奖励, 以调动养殖场户的报检积极性, 促进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3.9 加强基础建设

根据“四到位”的要求, 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 给各乡镇配备必备的检疫设备 (显微镜、听诊器、体温表、注射器、冷藏箱、采样盒、喷雾器及化验设施等) 、药品 (疫苗、消毒药品、诊断液等) 和交通工具 (摩托车) , 以确保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3.1 0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市场、运输、屠宰三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以确保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对未经产地检疫的动物, 采取补检, 对拒检或逃检者予以处罚;对经过产地检疫的动物, 必要时采取抽检或重检;对检疫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者, 给予重罚, 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 在监督检查和实施屠宰、运输检疫的同时, 做好产地检疫合格证的回收。监督检查和实施产地检疫过程中, 严把“六关”, 即:明确职责, 严把责任到人关;建立动物“户口册”, 严把出栏检疫关;落实制度, 严把屠宰场点查证验物关;严格手续, 严把流通环节的巡回督查关;设立公路卡、点, 发挥动物检疫监督作用, 严把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查证验物关;发挥市场检疫监督职能, 确保上市畜禽健康无疫、畜禽产品安全卫生, 严把上市动物及其产品的查证验物及补检关。

3.1 1“检”、“监”机构独立

动物检疫站和兽医卫生兽药监督管理所的机构合设,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有失公正。因此, 动物检疫站和兽医卫生兽药监督管理所的机构应独立, 有利于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更好地规范动物检疫工作, 而且能够促使检疫工作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发生“质”和“量”的飞跃。

3.1 2 建立良性机制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9

1基本情况

1.1规范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行为

1.1.1全面推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按照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检疫操作规程的要求, 到2014年底, 在原有产地检疫报检点的基础上科学规划, 惠农区共设立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点10个, 其中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派出分所设电子出证点5个, 屠宰场设电子出证点3个, 单位内设电子出证点2个。检疫覆盖面达到100%, 达到检疫行为规范、制度健全、检疫设施齐全, 设施设备齐全, 网络通畅, 人员到位, 全部实现检疫票据电子化管理, 对出证情况随时进行网络跟踪,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从而实现动物检疫全程化监管。

1.1.2进一步强化屠宰检疫监管。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实施检疫, 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进入屠宰场。为杜绝病害肉流入市场, 对检出的病害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1.1.3加强对新办动物养殖场的动物防疫调查审查工作。提前介入, 做到了对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审核面达到100%, 办证率100%, 不合格场所限期整改;落实挂牌兽医监管责任制, 派驻监管人员面达100%, 督促养殖场完善防疫设施条件, 健全各项制度, 规范各项工作记录。

1.2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 强化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条件的监督管理

1.2.1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执行情况、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各个环节工作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坚决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1.2.2加强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严禁病害畜产品、检疫不合格和未经检疫的动物及产品上市, 强化外调入畜禽和跨省调运动物监管, 严防外疫传入。

1.2.3加强与工商、卫生、公安、质检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与联系。严厉打击违反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消除监管盲区, 确保质量安全, 切实维护动物防疫的正常秩序。自2010年5月至2015年底, 共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26家, 收回并注销《动物防疫合格证》1家。

1.3加强执法监督机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

自2010年“两个办法”相继实施以来, 按照宁夏自治区农牧厅的要求, 在惠农区所辖的5个乡镇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派出分所, 并在各乡镇科学设立了产地检疫报检点, 每月由动物卫生监督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组成监督检查小组, 对各产地检疫报检点和屠宰检疫点官方兽医“六条禁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 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官方兽医培训, 邀请自治区农牧厅的有关专家对电子出证以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 切实提高了惠农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2存在的问题

2.1官方兽医管理失范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检疫动物和动物产品, 并出具检疫证明[1,2,3,4,5], 加施检疫标志。但是由于官方兽医的登记条件宽松, 造成登记的人多而真正能上岗检疫监督执法的人少。

2.2无害化处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落实各个环节的无害化处理措施, 该工作交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管后工作量急剧增大[1,6,7,8,9]。国家对规模养殖场和屠宰企业有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 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无害化处理工作后要常年使用消毒药品, 出动人员、车辆等, 这些所需的费用只能在有限的其他经费中挤出[2,10,11,12,13,14,15,16], 并无经费来源, 造成无害化处理的彻底贯彻有难度。

2.3动物及动物产品分销换证风险隐患大, 重新申请办证时限不明确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对动物产品的分销换证没有相应的条款, 而对动物产品分销换证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7,18,19]。动物产品的检疫只能对当时的检疫情况负责, 但由于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复杂性和时移性[1,2,3,4,5,6,7], 换证时存在许多无法掌握的不确定因素, 使分销换证存在很大的隐患。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后, 变更场址或者经营范围的[1,2,3,4,5,6,7,8], 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没有明确规定变更场址或者经营范围重新申请办证的时间[12,13,14,15,16]。

2.4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程序不合理, 部分条款处罚措施不明确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竣工后, 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并提交相应材料, 而相关场所的选址、设计和施工环节的前置审查[1,2,3,4,5,6,7,8,9]则被忽略了。若选址和设计不符合要求, 建成后再整改也难达到要求。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发证机关报告上一年的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防疫制度执行情况[1,2,3,4,5,6,7,8], 但第九章罚则上却没有规定对未向发证机关报告上一年的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防疫制度执行情况的相关场所如何处罚。

2.5检疫费免征后存在执法经费减少问题

2015年开始检疫费免征后, 动物检疫率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形象都较之前有所改善, 取消收费后, 监管变成了纯服务, 不增加监管对象经济支出, 容易被监管对象接受, 工作主动性强;同时, 检疫与收费之间的利益关系得以切断, 违规现象得以减少[1,2,3,4,5,6,7];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对农民“多予、少取”的方针, 也有利于纠正社会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错误认识。但是检疫收费取消后, 执法经费减少, 工作难度增加, 应当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20,21,22,23]。

2.6没有统一执法服装

由于没有统一的动检制服, 动物卫生监督及检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尤其是在夜间工作履行职责时经常引起一些误会[1,2,3,4,5], 执法人员受伤等事件时有发生, 导致动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受影响。

3建议

3.1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相关处罚条款

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无害化处理资金, 当年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应根据上一年无害化处理的数量来确定。建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明确未向发证机关报告上一年的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防疫制度执行情况的处罚条款, 并在处罚条款中增加处罚内容, 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可操作性。

3.2尽快出台官方兽医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官方兽医的管理和使用, 规范执法行为, 应明确官方兽医资质标准、上岗要求[1,2,3,4,5,6,7,8]。

3.3修改分销换证制度, 设立《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有效期

建议取消动物产品分销换证制度, 改为由经营者开具检疫信息追溯凭证, 动物产品储藏后分销的不予换证, 需重新申报检疫[1,2,3,4,5,6]。建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明确合格证的有效期限及迁址或经营范围变更前的申报[16]。

3.4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设立前置条件

上一篇:军队文职人员考试真题下一篇:求职简历制作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