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问题存在现状及改善建议(精选10篇)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走访和了解各个店面的经营卖场,对于各个店面产品的陈列展示,产
品的结构,有效库存产品,人员素质,业务技能,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管理水平有所了解。目前超市存在的现行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层次,业务管理水平等非常不容乐观。参考规章制度(人事考核评定标准,XX超市门店现场管理考核标准,XX超市门店现场管理考核细则等),制定的条例是非常明确,但是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体现出制度无法有效地执行和充分的体现。一个企业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好的管理制度,而现在有好的制度却无执行力,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门店管理混乱,管理漏洞太多,企业知名度不高,店面形象、品牌塑造形象店不明显等。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市各层次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和加强
存在问题1:部分门店货架上商品拥挤不堪,同样或类似功能的商品数量繁多,但每种商品的陈列面却很窄,标价签杂乱,无法和商品对应,消费者购买时一脸茫然无从
选择,单品数量过多;与此同时还出现有货架不丰满、畅销商品缺货严重等情
况。既不美观又影响销售。此现象表明门店在补货和商品陈列上存在较大问题。
存在问题2:端架、堆头陈列不规范,单品多而杂,无较明显且与之对应的POP,标示太
乱、不明显。
存在问题3:卖场杂物乱堆、散货随处乱放,商品卫生普遍较差,商品排面维护不到位。存在问题4:仓库商品摆放无序、随意性较大,散货、坏货乱堆乱放,未划区标明摆放。存在问题5: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培训工作臵后,导致商品管理不专业、陈列上形式单
一、不规范、商品结构不合理。
存在问题6:员工纪律较差,扎堆聊天现象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存在问题7:部分门店人员脱岗现象严重,给窃贼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加大了超市的丢失率。
1.1加强人员的培训,建立业务考试考核机制,建立对于不能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
劝退或辞退,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要求超市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年轻化,便于企业人员的培养和业务水
平的培训,提升管理经营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和人员的服务年限。
1.3加强对于超市理货和防损及促销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技能培训,向顾客展现优质的服务,展示和传达金桥超市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1.4加强对于上班时间员工的管理,提升店内人员的责任感,改变上班脱岗、离岗等现象。
1.5按照节假日进行统一的合理的促销活动
销售量
促销前 促销中 促销后
现代超市管理模式
超市理想效果图,表明促销活动结束后,消费者被吸引前来购买,增长了销售量,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知名度提高。
1.6店内人员统一着装,传达企业信息,根据情况开展例会,调查竞争店面价格,收集产品
和顾客信息等
1.7提高人员的防损防盗意识,以及遵守国家法规和企业制度,保障店内安全和卫生等制度。1.8维护合理的产品库存,滞销及脱销产品要及时反馈总部,拟定相应措施。1.9明确各人员的工作责任,分工明确。2.0对各个门店店长进行考核
门店店长考核报告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陈列、库存不合理
2.1不同的排面陈列=不同的销售量(按照毛利高低布局)不同层面介绍:
最上端
眼睛平视
伸手高度
高于地板
2.2合理地组合商品,合理的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按照最佳20%的单品数量,可创造80%的营业额.2.3不同的业态的商品构成,按照现有店面模式 便利店:
经营面积:500㎡以下
特点:集中食品店、粮食店、杂货店等传统店的替代
经营内容:一般食品、日用品占全部商品构成70%,其中生鲜不足30%,日用百货30% 标准食品超市:
经营面积:1000-2500㎡左右
经营内容:以经营食品为主,其中生鲜商品占经营面积的30% 特点:强化了生鲜食品的经营 2.4产品形成合理的库存,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减少占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和利用率。2.5产品合理的建立淘汰制度,注重一线品牌,合理高利润产品,提高自主品牌。
三、建立合理的自营店体系,加盟店体系,加强总部对于分店的管理 1.1建立合理的店面体系,加强对于体制的职能管理
在县级建立自主经营的直营店,在乡镇建立直营和加盟店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 统一采购,统一节假日的促销管理制定全年的促销计划,控制各分店利润管理 减少分店的采购权利,加强资金和营业额及超市利润的监管制度 1.2加强总部对于各种体制的店面直接管理,形成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品牌价值。
1.3建立合理的考核及奖罚制度,首先13.4保障总部的利润来源,同时建立各个分店的店
长激励制度,企业管理,一般是重罚不重奖,合理分配各分店的工资及利润。
1.4制定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体系,加强总部的权力集中,适当放权于各个分店。1.5统一培训新员工,加强在岗职工的学习技能,不能胜任人员,应该坚决予以调离和辞退。1.6加强超市促销活动的检查,督导各个超市的活动执行力度。
超市促销活动检查表
1.7 1.8建立合理的部门绩效管理办法,未按时完成月份绩效的制定处罚措施。
1.9建立销售排行,按照销售额、销量、毛利润、损耗率等考核各个部门和各个门店。2.0有条件的店面可以进行电话订货和送货上门等现代化运营模式。2.1建立采购部门与门店的权责分配,实行合理的分权制约的管理关系。
采购与门店的权责分配
注:美国沃尔玛(56店)、德国麦德龙(27店)、香港7-11(350店)、天津家世界(82店)、深圳华润(2133店)、上海联华(3786店)、上海农工商(1572店)总部加强型,台湾大润发(60店)、乐购(39店)、泰国易初爱莲(56店)地区加强型、只有法国家乐福(78店)是门店加强型。
2.2加大商品管理力度,限定单品数量,使得商品架构完善和优化,及时淘汰滞销产品。制
定促销方案等
促销商品组合2.3超市部门应该进一步细分化,建立商品部、营运部、市场部、品种规划部、财务部、配
送中心。建立超市流程,七大环节:进、销、调、退、存、结、付。四流合一与四流同步:商品流、票据流、信息流、资金流。
商品部:首单订货(新品及DM商品)、库存跟踪、协调退货及原因了解、报表分析、自有品牌开发、供应商考核与管理(A、B、C分级管理)、结算管理(差异单管理、应付帐款、扣款控管)
营运部:资产管理、人员管理、商品管理、价格管理、推广管理、陈列管理、顾客服务、销售额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
市场部职责:零售企业的品牌推广、宣传企业品牌的广告设计及广告投放、全年活动策
划、主题设定与组织实施、促销活动的费用控制与有效评估、全年DM海报的主题设定、拍照组织、印刷、组织与派发、消费者调研、竞争对手调查
品类管理部:零售商品类战略的提出、零售商品类策略的制定、零售商品类规划与单品
配臵、各品类数据分析、品类空间配臵与管理
财务部:应付款核对、退换货核对、应收款核对、应付款支付、应收款支付等
配送中心;供应商商品的验收、供应商品的录入、商品收取后的二次分拣、安门店需求
将商品分配与送至门店、门店退货的收取及供应商退换手续的办理 2.4一般超市业务流程图
一般超市业务流程图-
秋雨工作
综上所述,为本人入职公司一月时间,所提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呈公司领导审阅!
运转部:秋雨、陈曦、高寒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管理体制影响, 学生发展难以个性化
研究表明, 目前对大部分高校而言, 更加注重社会需要, 轻视学生个体需要;注重学校总体发展需要, 轻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 而轻视学生个性培养;注重制度管理, 轻视人文关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笔者认为, 出现这种现象,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具有健全、规范、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地方高校学生工作涉及具体的事务多且纷繁复杂, 故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有度可依, 使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井然有序的进行。但是中国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和规范, 即使存在制度, 未真正按章办事和严格执行, 导致规章制度的表层化、泛化或空化。同时, 学校常常还出于对学生同情和人文关怀的考虑, 有时候往往执行不到位或难于执行。除此以外, 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 过分依赖制度管理, 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面对本就不完善的制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太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抹杀学生创造力的管理模式必将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绊脚石, 难以培养出创新人才。
2. 学生工作理念与实践脱离。
中央提出的“以生为本”或“以人为本”, 几乎每个高校都在谈学生工作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要求, 要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个性化、学生的主体性等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地方高校学生管理主要是以满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 而不是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重点。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摆在使之适应学校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层面, 一切服务学校发展, 忽视学生个人的权力, 忽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和个人追求的管理观是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且没有把“以人为本”贯彻并且落实好, 这难免造成学生工作理念的重复化与空淡化。
(二) 生源复杂、质量降低, 加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等教育已发展为大众教育, 招生规模的扩大, 生源的质量有所下降, 并且地方高等院校招生的生源也由原来的面向当地转向面向全国。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受各自家乡的经济条件、发展水平、当地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的严重影响, 使得高校管理工作难度更大:
1.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理念, 思想、看法、观念更加复杂、更加多样、更加多元化。但是现阶段地方高校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在对待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 往往流于形式, 手段单一、内容单薄,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 由于地方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等承担的工作量大, 任务繁重, 忽视了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即便是对待思想有问题而犯了错误的学生也只是三言两语, 根本就没有深入剖析问题的实质与根源。
2. 学生管理模式呆板、雷同。
目前, 高校还是采取“教育管理学生”模式, 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安排任务, 发号施令或传达上级文件精神, 学生干部或学生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学生管理模式死板、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工作效率的提高与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也严重制约了学生良好行为、品格及习惯的养成。
(三) 社会迅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新问题
1. 新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原来单一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转变: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正逐渐向服务职能转变;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经由过去的国家统包统分过渡到完全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转变;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 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 过去单一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此需求。
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网络信息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语言习惯。虽然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 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条件, 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 使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积极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 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进行。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 使得大学生难以辨别和抵御, 易上当受骗,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改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职业流动性大、竞争激烈, 学校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方法, 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辅导员不应该发号施令, 遇事要与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商议,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导员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与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 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也会主动弥补辅导员工作中的某些疏漏和不足, 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真正落到实处。
2. 加强引导、交流, 指引、明确学习重点和目标。
辅导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氛围,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学校里, 学习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学好课本知识及其他的一些技能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保持快乐的心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同时, 还要学会在工作中能找到办事规律, 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创新等。因此辅导员应该注意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 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3. 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成果, 能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排除了老师主观调控, 学生能自主制定社团管理办法, 且老师应该对健康的社团进行培养, 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
辅导员应该在思想上做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问题,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生活上辅导员做到帮助学生学会在群体中和谐生活, 具备基本道德素质,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加强对学生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 使他们树立文明生活观念, 培养自立自强, 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二)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创新沟通渠道
网络内容极其丰富、环境相当复杂、传播非常快速、覆盖面特别广, 是高校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手段, 搭建起有效的信息网络, 积极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领域。一方面,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对待学生要持有爱心、热心和责任心, 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地位, 降低乃至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宜推行在学生处指导下的, 以辅导员管理和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方式下, 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在这种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
摘要:在新形势下, 地方高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永强.刍议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象牙塔内, 2010, (8) .
[2]王海涛.试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黑龙江教育, 2006, (9) .
[摘要]从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的行政体系角度分析,我国环境监管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四个方面出现困境,结合美国、日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应在重构监管体系、完善监测系统、增强政府监管动力、调动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完善我国环境监管体系。
[关键词]环境;监管体系;国际经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09)02-0084-05
一、引言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面对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从表面上看,环境资源出现问题是由于经济学上的“市场失灵”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它是经济学上所谓“政府失灵”的恶果。应对生态环境的挑战,应从解决“政府失灵”人手。在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一般表现为“环境政策无效”和“环境管理无效”。正如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指出的一样,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是政策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环保总局“升部”,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深入认识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不足,找出应对和改进之策。
二、环境监管现状
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由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制度、国际公约等方面构成的体系。经过30年的持续改革,我国形成了中央统一管理和地方分级管理、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目前,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功能包括环境管理、监察、宣教和监测等,农业、生活和交通的污染由农业、城建、公安交通等9个部门或机构负责管理,水利、卫生、地质矿产、市政等协同环保部门实施水污染的监管。
(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自197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和标准,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包括《宪法》中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规定、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保护法、环境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环境法规与规章、环境标准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中的环境法规等。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见表1。
《环境保护法》弟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
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这体现了“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法制统一原则。
(二)我国环境监管制度
我国环境监管制度主要包括法律中明确规定的九项基本制度,即“老三项”和“新五项”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老三项”制度包括:“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五项”制度包括: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集中控制制度、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另外《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环境与计划、环境监测、环境标准以及环境状况公报等各项制度。
(三)我国环境监管行政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实行的是“条条”和“块块”相结合的体制。所谓“条条”是指下级环保主管部门受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领导;“块块”是指一级环保主管部门在受上级环保主管部门业务指导的同时,又要受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这是一种双重的领导体制。由于地方环保部门的领导任免、职位晋升和行政事业费开支主要来自于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并且环保法规定当地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因此地方人民政府对当地环境保护的质量好坏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我国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主要还是以地方分级管理为主要特点。
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系可用图1来表示:
三、我国环境监管的困境
我国目前环境监管的困境,主要来自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四个方面。
(一)环保部门监管困境
在法律授权方面,环保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监督管理、项目审批、排污收费、行政处罚和现场检查的五种权力,而未赋予环保部门限期治理、责令停业整顿、现场查封、冻结扣押、没收违法排污所得等强制执行的权力,导致环保部门对一些严重违法行为难以强制执行,影响了环境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在人力资源方面,环保部由于刚升级不久,还沿用原来国家环保总局的编制。2006年国家级环保系统只有2065人,在一些地方,几十人的环保部门需要管理上千家企业,人力资源相对薄弱。而与之相比,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华盛顿特区总部、十个地区办公室和十几个实验室则雇用了1.8万名员工。荷兰人口仅为1650万,但其住房、空间计划和环境部则有1000多名环境行政人员。
我国环境监管部门还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缺乏可核查的责任追究机制等问题。以省一级环保局为例,环保局与国土资源厅、农林厅、海渔厅等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定的权力交叉;与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厅等经济建设部门之间存在—定的职能重叠。这种设置不但管理起来困难重重,一旦出现责任问题部门之间又会互相推诿,难以找到问责人。
目前地方环保局的财权、人事任免权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这种制度安排造成的后果是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的利益驱使,往往会选择追求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环保局经常无法正常履行部门职责。
(二)地方政府监管的困境
在中国的政治晋升机制中,地方领导干部晋升的主要依据是政绩考核,而在政绩考核中,经济发展绩效(主要是GDP)是主要的评价指标。究其本质而言,GDP仅衡量了经济增长的数量,而没有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低效利用没有给予扣减,因此,这种“GDP挂帅”的方式,促使地方领导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略或排斥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生态环境质量。虽然法律规定了地方政府对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但具体到如何负责、负责到何种程度、环境质量损坏后领导干部应承担何种责任并没有明文规定。
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中财力不足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从1994年开始采取分税制,地方政府收入减少,却承担了与其收入不相匹配的政府任务,根据统计,地方政府支出约占全国支出的70%,收入却只有约50%。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完成环境保护职责。
(三)企业守法困境
我国部分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了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征收排污费的标准低于治理污染的费用,违背价值规律,最终失去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如二氧化硫征收排污费标准为:排放1公斤二氧化硫征收0.63元排污费,但治理1公斤二氧化硫需要12元;排放1公斤COD征收0.70元排污费,治理1公斤COD则需2.5元-3.0元(纺织印染行业)。这样就导致了缴纳排污费比治理污染更经济。另外我国对环境违法者的责任追究,主要通过追求其行政责任即进行行政
处罚,对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不重视。而且,即使对于地方环保部门最重要的处罚手段行政处罚来说,其数额通常是10万或20万以下,特大事故不过100万元,这种罚款数额对环境违法主体的震慑非常有限。如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对国际国内造成了如此重大的影响,但依照我国法律,仅能对污染企业罚款100万元。这就造成了企业违法成本要低于守法成本,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自然会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
(四)公众参与困境
公众参与是资源配置与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在多个场合公开指出,导致中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众参与程度太低。我国公众参与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
1.公众参与不足
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义务规定并不明确,也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这样就使公民或民间环保组织在行使参与权时缺乏法律依据。政府的环境信息不透明导致了公众对很多环境问题不知道、不明确,造成公众无法参与环境问题,或者不能及时参与环境问题,如厦门PX事件。
2.公众参与缺乏有效性
我国拥有各种环保组织上万家,但是真正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很少。我国的体制决定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效率低下,往往就算能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最终却不能实现参与的目标和效果。而这种效率低下的参与过程会使大部分的公众放弃这种既费时又费力的行为,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国际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后,摸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环境监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下面选择美国和日本的环境监管模式予以剖析,为创设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管模式提供国际经验。
(一)美国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美国联邦环保署(EPA)是联邦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其职权很大,可以要求州政府、地方政府甚至要求美国政府的军队来执行环境法规。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军队的训练基地,没有按要求处理它的废弃物,联邦环保局有权利对他们进行经济上的处罚。
2.在环保部门与其他具有部分环境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的关系方面,美国环保局采取统一管理、其他相应部门分别管理的统分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职权通过立法加以明确和细化,有可核查的责任机制。
3.美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是多层次的。整体而言其特点是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措施为主。辅之以—定的经济手段。具体来讲有以下五种形式:(1)直接的行政管制,(2)自愿管制,(3)责任赔偿制,(4)污染税制,(5)津贴制。其排污收费和行政处罚数额十分巨大,这样就充分保证了企业守法的自觉性。
(二)日本环境管理的特点
1.日本采取和欧洲类似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即指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到公众的企业,不仅应该治理污染,而且要承担污染所造成危害的责任,如向因污染而致病者提供医药费用,向失去劳动能力者提供生活费用,向死者家属赔偿经济损失等,由于这些费用的确定相当繁琐,数额巨大,迫使企业不得不治理污染。
2.对于跨境跨流域的环境问题,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召集污染涉及的相关地方领导组成治理领导小组,统一制定污染削减和治理目标及办法,并定期进行协商和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拥有三级环境监测网络,其层次是国家级一地方级一民间级。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构成日本环境监测网络的整体,能够较好地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信息公布的及时、透明。
五、政策建议
(一)重构环境监管体系,设立省级以下垂直监管体系
我国地方环境监管机构受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上下级环境监管机构之间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和协调关系,这种体制使得地方环境监管机构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不作为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掣肘。应该削弱地方政府与地方环保部门之间的关系,增强上级环保部门对下级环保部门的管理权限,建立“垂直管理”的监管体系:下级环保部门作为上级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员任免、经费预算等相关事务直接由上级环保部门负责。
建立“垂直管理”体系的优点是:1.可以有效地避免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干预环境监管工作;2.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跨流域污染和严重的跨区域环境事件,也使环境决策机制更有综合性;3.有利于中央环境政策与目标的贯彻和执行,克服其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扭曲。
值得指出的是,建立环境垂直监管体系,并不是将地方政府从环境保护的责任中脱离出来,环保部门也不可能离开政府独立完成环保任务,而是由地方政府协助当地环保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现已开始对垂直管理体制进行摸索和试点,建立了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六大环保督察中心。其主要职责概括起来就是“督察、协调、服务”,负责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协调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受理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案件的投诉等。尽管实行全国范围的环境保护垂直管理还很困难,但先实行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还是可行的。目前一些城市(如西安市)在试点环保垂直管理,试图将所辖区县的环保局改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建立第三方监测机构
现代管理学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政府决策正确性、科学性的主要障碍。环境监管第三方的介入:1.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信息的沟通起到了一种有效的桥梁作用,政府在环境决策的过程中将会综合考虑监管主体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法律法规和环境政策更容易得到执行;2.使得环境监管更具有效率性、公正性;3.降低了环境监管的成本。
我们建议建立一套第三方监测系统,对全国的环境质量进行公证、客观的监测。保持现有国家和地方的监测站不变,在民间成立环境监测公司,企业委托公司进行环境监测。监测公司在经营环境监测业务前必须具备—定的仪器和设备并取得国家的注册登记证,每年举行国家环境监测师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注册环境监测师资格证。这些规定—方面可以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公司从事该项事业的基本条件,因而也就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权威性,也为科学地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数据。另一方面,这种社会性的监测形式,可以省去各个企业在培训人员、支付员工工资、购买仪器设备、建房、管理等方面的多项开支,也避免了人员、设备吃不饱的浪费,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三)增强地方政府监管动力,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完善现有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责。我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对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权利职责规定不清,这造成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缺位”、“越位”行为。应完善法律规定,对环境问题不尽责的地方政府要有一套适当的并且足够严厉的处罚措施。
2.改革现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改变“GDP挂帅”的现状。我们建议政绩考核不再考核GDP,主要考核官员所在辖区的环境质量、人均收入等与民生有关的指标。国务院发布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将地方官员的政绩跟减排指标直接挂钩,使改革政绩考核体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提出可以用绿色GDP来取代GDP成为政绩考核的指标,但技术上实现还有一定难度,应尽陕找到一种准确计算绿色GDP的权威方法。
3.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国家应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拨付充足的资金,以使其满足正常环保工作的需要。此外,还应增加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减少地方政府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的财政依赖。
(四)增加违法成本,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守法积极陛
针对我国企业违法成本小于环境成本的问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大大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另外,改革目前的排污收费制度,充分利用经济杠杆遏制企业排污,增加排污收费的数额,甚至排污收费全额征收,也可以为排污权的交易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收费合理了,排污权才值钱,才值得交易。企业通过权衡成本的高低,当购买排污权的成本高于企业治理污染的费用时,企业就会考虑治理污染,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的目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比法律上的硬性规定要有效得多。
(五)加强环境监管中的公众参与权,构建良好的环境文化
环境参与权是为了制约国家管理权力,保障公民实体环境权益的实现,在一定的法律程序中为公民设定的权利。公民作为环境权的享有者,自始至终有权参与到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过程中。而我国公民的公众参与权明显缺乏保障,消除公众参与的障碍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努力:1.建立健全政府和企业环境资源信息公开制度;2.引导环境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将部分政府做不好、做不了的职能转交给各类环保组织,确保政府能够真正将主要精力用于环境生态监管,实现政府与民间社团组织的良胜互动,提高环境管理效能;3.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开创公众监督环境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拓宽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并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一、我市农村客运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到2011年,我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868.5公里。其中,县级路3条,共56.8公里;乡级路13条,共168公里;村级路463条,共643.7公里。拥有简易站6个(其中两个为租赁方式),候车亭8个,招呼站牌50个。
(二)班线及车辆运营情况。我市农村客运基础相对较好,客运班线布局合理。截至目前,我市拥有泊头-富镇、泊头-西辛店、泊头-交河等农村客运线路37条,按照2公里辐射到村的标准,客运班线覆盖率为100%;拥有客车总数121部,座位数2299座,日发车250余车次,日周转输送旅客4000余人次。票价按照《河北省旅客运价规则》规定标准为0.18元/人千米收取。
(三)运营模式及经营现状。我市农村客运班车经营模式为单车承包经营模式,即由个人实行承包经营,挂靠沧运集团泊头分公司,由公司排定车辆班次、发车时间,承包经营者向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目前,我市农村客运运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正港路沿线乡镇和北部乡镇至市区的农村客运班线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南陈路沿线乡镇至市区的客运班线经营状况相对要差些,但绝大部分处于盈利状态。
二、主要问题
(一)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一是客运站场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农村客运站场仅有6个,均为简易站,功能不健全,仅能完成车次周转、车辆临时停靠单一功能,缺乏一站多用、经济实用的功能,致使农村客运缺乏有效运输组织。市区客运站位于我市东部,但我市大部分客运班线都是西线或北线,造成大量客运班车需穿行整个市区,而且受停车场面积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农村客运班车不能保障进站始发,只是选择市区临时停靠点接送旅客,如泊信商厦路口、交通局路口等,从而造成市区交通拥堵,特别是信誉楼、泊信商厦路口,造成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农村公路基础较为薄弱。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等级低,再加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不尽完善,从而造成部分农村公路路面损害较严重,安全附属设施不到位、缺失现象严重,个别连接行政村的公路中甚至存在危桥,致使部分农村公路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条件。
(二)经营机制不完善。我市农村客运主要还是采取单车承包的经营机制,经营主体虽然集中到企业,但实际是挂靠经营,市场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这种经营方式就造成经营者往往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经营者热心经营“热线”、人次多的“热点”,对“冷线、冷点”热情不高,甚至对新辟农村客运班线有强烈抵触情绪。
—2—
(三)管理难度大。我市农村客运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从事运营的车辆多为“夫妻车、父子车、兄弟车”,虽然经过培训,但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相对来说还是较差。在有一定经济效益、车次利益均衡时,还比较服从管理。当其经济效益下滑时,经营者经常会通过违规经营来追求经济利益,比如串线经营,自动停运,给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一是加大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交通运输局要结合我市农村客运现状,对农村客运车辆市区停靠点进行重新规划,建议在市区西部或北部安排临时车辆停靠点,禁止农村客运班车进入市区,缓解市区道路通行压力,同时,适时启动市区客运总站建设工程,彻底解决市区道路交通制约瓶颈。二是完善农村客运站管理体制。在保证农村客运站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广告、门面租赁等经营活动来弥补农村客运站运营和维护资金的不足,对有等候设施的招呼站,可委托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或在站旁预留从事零售经商的空间,提高经营者积极性。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线网布局。结合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客运线网,尽可能扩大农村客运线网覆盖面及深度,构建布局合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农村客运网络。
(二)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农村客运市 —3—
场监管力度,建立由交通运输、公安、城管、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采取专项整治、综合治理等方法,按照职责分工,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以及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农村客运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快农村客运结构向公司化经营方式转化。公司化经营是农村客运发展的大方向,公司化运营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客运的集约化规模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建立比较规范的运输市场秩序。同时,行业监管部门面对的是运输企业而不是个体经营者,监管、执行力度和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13.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在201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XX作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有所养”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XX镇XX乡XX个村(居),现有人口34.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7万人,农业人口30.02万人,劳动力18.25万人。根据2010年年末统计数据,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4.66万人,占总人口的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65万元用于养老设施建设,共建有农村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点2个,共有床位数150张。有农村五保户1642人,现集中供养76人、分散供养1566人。全县敬老院均不能创收,只能依靠入住的五保老人每月发放的五保供养金和农村低保金来维持生活。2010年,每月每人补助五保供养金200元,每季度发放低保金352元,月均仅有317元。
二、存在问题
1.老龄化突出。我县2009年年末共有60岁及以上人口4.45万人,2010年上升到4.66万,预计到2020年全县老龄化率将上升到20%左右。同时,我县2009年独生子女户数5885户,2010年为6216户,独生子女群体逐年上升,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家庭所承担的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越来越重。
2.空巢老人多。我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0万人左右,有的务工人员多年不返乡,使“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县农村空巢老人有1.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42.5%。大多数农村老人仍然是家庭生产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要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而且还要照顾好孙辈、曾孙辈。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代际分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和照料功能日益弱化。
3.养老设施缺。我县现有城镇人口6.8万人,预计“十二五”期末达10万人以上,目前尚无社会养老福利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滞后。敬老院建设时间长,基础设施不完善,14所敬老院仅有床位数150张,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如我县永城社区共有老人1380人,活动场所仅20余平方米。
4.集中供养难。我县现集中供养老人76人,供养比例不大、质量不高,敬老院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管理,集中供养老人入院后仍需要靠自己劳动、自己照顾,养老优越性不强。个别老人思想
偏执,难以沟通、相处,致使个别老人入院后又返回农村,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5.保障水平低。2010年,我县60岁及以上城镇居民4205人,养老保险覆盖1046人,占24.88%;60岁及以上农业人口
4.24万人,养老保险覆盖2579人,占6.08%,社会保障程度低。我县五保老人可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每人每年按400元发放了门诊补助费,但老人生病后仍需自己垫付一部分医药费,一旦生病极易造成生活艰难。
三、对策建议
1.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发展养老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老年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出台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县份加强养老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体设施,积极解决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老人有住、有吃、有穿和病有所医。
3.将老年公寓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各级政府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行政策性资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建立完善农村敬老院管理长效机制,合理布局居家养老服务点,实现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无缝覆盖”。
4.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将XX列入XX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有效缓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加大对贫困县份社会保障资金的倾斜力度,鼓励贫困县份拿出一定公益性岗位用于敬老院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齐河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维修点情况。目前,齐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280个,其中一级网点225,二级网点40个,三级网点15个,全部有维修技术合格证网点。
二、三级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电器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单项维修业务。
2、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情况。我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其中持证人员324人。由于大多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3~4人,基本上是由老板带着自己的亲属干。
3、从行业收入来看,农机维修效益低下,维修网点的修理收入维持在人均1.2至1.6万元,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支出,维修网点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4.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齐河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因各种原因导致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维修网点,致使我县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现有的网点大多数集中在县城附近、乡镇驻地及交通要道沿线。有的乡村路边维修点季节性很强,就近随便开个小店,敲敲打打、换件焊补是主要维修手段,零配件的来源不明,农忙季节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2、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越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维修设备陈旧,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级维修工大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
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衷学习,维修技能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部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我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4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5、农机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
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6、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不够。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工作协调机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
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投入扶持政策。安排对农机维修行业的财政补贴,逐步给农机维修点配备先进适用的高性能维修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手册和明白纸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教育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营;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消除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现象。
4、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监察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一) 融资困难且数量有限
1.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难
除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 或者通过异地融资、民间借贷等渠道解决其投入不足, 当地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不多。
2. 直接融资难
目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上市发行股票, 一种是公开发行企业债券,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的条件多、流程复杂, 所以调查显示, 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上市的积极性都不强, 主要原因认为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是难以实现的。
3. 贷款抵押资产评估登记难
在办理担保贷款业务时, 许多中小企业都发现评估成本高、手续不简便, 例如抵押资产重复评估, 企业固定资产重复登记, 评估和登记费用较高等等, 而且评估、登记通常有时效性, 有效期较短, 企业若申请短期贷款, 往往贷款到期后想要续贷, 又需重新评估、登记, 增加了企业营运成本。
(二) 应收账款回款难, 造成流动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 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低, 为保证企业流动资金, 在产品销售中, 常常采取赊销的方式, 以便能够促使产品销量的增长, 但是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呆账和坏账, 从而使得企业回收的货款逐步减少, 造成日常经营中出现“流动性”危机。
(三) 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不高
中小企业存在营运资金非高效运营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 (1) 现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 没有合理的现金收支计划, 导致现金闲置或短缺; (2) 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 (3)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中小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民间借贷, 资金成本高, 风险较大。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改善建议
(一) 解决融资难问题
企业要加强对融资的认识和管理。 (1) 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企业在融资时, 要确认企业的融资规模, 融资过多, 会造成资金闲置同时也会增加融资成本从而造成企业负债过多, 增加偿还债务的压力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融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计划影响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在融资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条件来确定融资规模。 (2) 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通常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利率、汇率,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行业发展情况等信息。融资决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3) 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 尽可能寻求风险的最小化和成本的最低化, 寻求融资风险与利益最大化的契合点。
(二)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1) 在销售产品前, 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 这是管理应收账款的重要内容, 对于客户的资信情况要事先进行调查, 建立信用档案和分级管理制度, 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客户, 可以适当增大赊销比例, 对于不诚信的企业, 要谨慎使用赊销方式, 以现金结算为主。 (2) 在销售中, 要加强货款回收监管力度, 指定专人负责货款回收工作, 随时监控应收账款余额, 制定专项措施加强货款回收力度。 (3) 在销售后, 对于支付货款及时的企业, 可以给予适当的现金折扣, 在后续的合作中也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 进一步鼓励企业及时付款。
(三) 不断提高营运资金运营效率
针对前述中小企业营运资金非高效运营的普遍情况, 应当加强现金管理, 制定合理的现金收支计划, 避免出现现金闲置或短缺, 并强化存货管理, 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 (1) 要强化存货管理意识, 管理层和仓储部门都要认识到加强存货管理, 对于降耗低损的重要作用, 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做到日清月结, 账、物、卡三者相符。 (2) 要采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 例如ABC控制法, 尽可能减少存货量, 加快资金周转。 (3) 要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 制定采购计划, 合理运用采购的资金, 从而降低采购的成本。 (4) 扩大企业筹资渠道, 加强和金融机构合作, 建立中小企业互助型融资担保机构, 解决会员融资担保问题。中小企业要提高企业自身筹资能力, 要优化资本结构。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 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足、失败率较高, 究其原因在于营运资金的贫乏和资金管理的随意性。正确指导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 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 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敏.通过EVA理念改善营运资金管理[J].才智, 2010, (12) .
[2]张玉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之初探[J].价值工程, 2011, (20) .
[3]干胜道, 杨鹏.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误区[J].财会学习, 2010, (9) .
[4]张娟.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J].现代会计, 2010, (5) .
关键词:农民收入;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18-1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问题,过去传统的创收渠道和经营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寻找和培育农民新的增收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分析农民收入发展变化情况,深入剖析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方法,进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对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显得越来越重要。
1浦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结构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主要有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项构成比为57:30:11:2。因转移性收入占比重很少,主要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进行分析和探讨。
2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的原因分析
2.1劳务性收入显著提高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占据优势的地理环境。几年来浦城县的招商引资,建立浦南生态工业园区及各乡镇的工业平台,在吸纳浦城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浦城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农民纯收入的30%,并有力带动农民纯收入的增长。
2.2农业收入仍然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浦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比为67:12:21。第一产业占家庭经营收入67%。农业增收主要是在自然环境、农业技术、惠农政策和市场等诸多方面有利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农产品价格的一定幅度上涨直接拉动农业收入的高速增长。
2.3服务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性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21%,城区市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商人和专业服务队员的不断壮大,近几年服务性收入比重在快速增长。
2.4财产性收入构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占农民纯收入的11%,经济的发展吸引偏远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的自有住房出租,用剩余的资金进行投资所得利息、股息等,成了我镇农民收入新的来源。
3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3.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
成本费用占收入总额40%。遏制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虽然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又遏制了农民增收。
3.2劳动力素质偏低
工资收入提高空间有限,现80%务工农民仍从事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比重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特别对高技术含量的获取,经济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量有限,这就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得和工资率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3.3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第一产业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7%,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此走访调查,种植业还占农业生产的第一位,随着国家惠农宏观调控,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但因化肥、农药、种子、用工工资等价格上升,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严重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明显缩小。
3.4耕地种植利用与规模经营程度偏低
浦城县地处闽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潮湿,适宜种植双季稻,但因轻农,种植的粮食足够一家温饱的思想,90%的耕地只种一季,耕地闲荒,国家虽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前提下鼓励土地流转,农民对土地保守,使土地流转缓慢,导致分散种植,不便管理,耕地利用率偏低,不利于发展高效农业。
4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1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信贷、基础设施投入和财政补贴;技术与人才的支持,引入先进技术与高素质人才;制度与政策的支持,健全农村保障制度,优惠政策和农产品的保护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法律与信息的支持,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维权、气候预测、政策走向、市场供求变化等。
4.2提高农民素质
提升农民素质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农民素质包括身体健康、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经营管理等。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4.3調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实现农产品商品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因地制宜,扩大经济作物、养殖畜牧业的生产规模;因时而变,大力发展原生态绿色产品;顺应市场,实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统一;合理规划,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三大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
4.4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劳动力分流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二)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三)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股面××年月底达到;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户一次性入股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四)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笔者对身边的部分零售连锁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实证了这一结论(见下表)。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常用配送模式的分析1.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配送模式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在配送方面的成功说明了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综合商场等,也都十分重视配送环节,相继建立了配送中心。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在中国连锁店发展初期,许多连锁店都采取了把供应商直送方式简单地组合成物流配送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在导入期的中国连锁店,业态上大多选择了超市形式,而且是规模不大的第一代传统食品超市,连锁店规模扩大需要发展更多的店铺来实现。供应商的运输系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地域发展的要求,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会制约连锁超市的发展。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由第三方的专业物流公司来承担。社会化物流的优势在于专业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多的作业和管理上的专业知识,可以使连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在运作中,专业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用户之间还可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社会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配送模式,国内多数物流配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1.对于大型连锁超市,可构建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零售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零售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四个。第一,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既能给超市带来利润,又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第二,供应链上的采购管理。即向哪些供应商采购商品,更经济合适。第三,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做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适时适量的供应,不能因经常性缺货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能采购过多,使库存成本增加。最后,供应链上的运输管理。即对连锁分店进行配送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决策。
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可以辅助连锁超市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解决供应链上的库存、输送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采购问题,协助管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不是单纯的外包模式,而是将外包与自营配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策略。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超市资源、供应商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物流资源能以整合,其间密切合作,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之下,以最合适的模式达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低的成本。
埃森哲公司认为第四方物流有三种可行的运作模式:一是协助运作型,由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其缺少的资源,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市场,而具体的物流业务实施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第四方物流的指导下完成,它们之间是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二是方案集成型,由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资源、能力和技术
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三是行业创新型,第四方物流通过与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笔者以为零售连锁超市应以第二种运作模式为主,揉合其他两种模式,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如下图)。
2.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重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按交易费用理论,物流联盟的建立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从组织角度看,联盟企业双方在相互合作,组织协调交易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竞争,可以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
连锁超市可以灵活的采用物流共同化的联盟方式,即通过组建企业间的共同化的物流体系,来处理企业营运中有关物品流动的相关作业,解决单一企业对物流系统投资的不经济或低效率等问题。物流共同化,囊括了物流资源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及物流管理的共同化,横向联盟的一种典型形式就是共同配送。如2000年物美超市与北京粮食集团组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中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随后物美又携手北京麦当劳公司,将连锁超市发展与餐饮业相结合。
3.对供应链分析重构,采取精益供应链管理策略精益供应链(Lean Supply Chain)就是把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概念引入供应链的优化策略中去,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和消耗向顾客提供各种价值,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重构,消除任何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很显然,这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支持下,与节点企业形成信任、开展合作,对供应链中的采购、配送、库存等各种业务进行流程重组(BPR)。供应链的运行是建立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物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这需要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态度。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存货、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和需求预测等信息。超市企业可以将销售网点数据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供应商,作为他们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和安排生产的依据。在开展合作时,供需双方要建立不同层次,包括业务员、业务经理、高层领导几个层次的对话机制。供需双方在合作方式上还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连锁超市企业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各种业务进行分析和重组。如配送业务可以由配送中心集中处理、部分商品的库存可以由供应商负责,部分商品的采购可以直接由分店自行决策,这些都有可能
【连锁超市问题存在现状及改善建议】推荐阅读:
国内连锁超市现状10-04
我国连锁超市现状与发展趋势06-07
苏果超市竞争战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09-22
超市行政管理存在问题11-17
连锁超市年度总结11-02
连锁超市财务管理07-11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研究07-21
连锁超市管理制度汇编10-08
连锁超市开业庆典的演讲稿06-16
关于人人乐连锁超市的调研报告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