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通用11篇)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依然很大,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以**县为例,目前仍有贫困村50个,占全县总行政村数的58.1;有贫困人口3.88万人(人均纯收入元1300以下),占农村人口的21.2。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依然比较脆弱。**县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50至7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损毁较重,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集体财力匮乏,农民无力投入或因耕地分散不愿投入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的现象依然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龙头企业量小质弱,带动能力差,农产品加工增值仍徘徊于很低的水平。三是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乡村群众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强,主动拓展市场、搞销售的能力不足,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相对滞后。四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据初步统计,**县农村劳动力80以上是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大多从事纯体力劳动。工资性收入一至在低水平徘徊,增长空间有限。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县绝大多数村是负债村,村级债务从几十万到七八百万不等。经过几年的化债,村组织已倾其所有,从目前来看,村级组织靠自身化解债务的潜力几乎为零。
二、对策和建议
1、适当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和范围。扶贫资金应在保证贫困区域和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投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一是向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倾斜,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投入,促进贫困区域劳动力转移,增加贫困农户的现金收入。二是向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采取财政投入、补贴、贴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快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向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开发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地,带动更多的的贫困农户通过产业脱贫。四是向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方面倾斜,对贫困农民看病及子女上学给予适当进行补贴,减轻贫困农户的负担。
2、合理确定扶贫资金项目。在确定农民增收项目时,以人畜饮水、乡村通路、通电视等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环境,坚持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逐户落实增收项目,努力避免短期行为、重复性项目,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尊重贫困农户的意愿,严格按规划安排和实施项目,逐步形成参与式扶贫开发机制。
3、实行扶贫资金分配与扶贫成效挂钩的制度。在扶贫资金分配上,充分考虑综合因素,更加注重扶贫工作成效。县里对乡村的资金分配,坚持在科学规划、贫困农户参与项目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同时实行“定脱贫项目、定资金扶持额度、定脱贫项目实施验收”的考核办法,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1 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 我国东部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业出现了可喜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然而本文通过实地调研,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
首先, 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的基础设施依然严重匮乏, 尤其是较大型商贸设施和现代物流产业园等缺乏, 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 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国欠发达地区由于城镇化起步晚, 商贸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如在山东鲁南中心的济宁地区、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湖南株洲市商业中心的芦淞区以及新疆乌鲁木齐市北的五家渠市等都仍缺乏大型现代化商场或者是现代商贸网络体系, 专业化市场条件落后, 商贸基础设施缺口较大。
其次, 欠发达地区的商贸物流业市场问题较多。结构雷同, 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这些地区市场虽然广阔, 但是大多为“综合市场”, 专业化市场数量较少, 市场之间商品相同, 互拼价格, 进行极限竞争, 形成不利的竞争态势;经营较为传统, 大多属于“三无”市场。由于批发市场多是自然兴起, 没有现代意义的分销服务模式, 没有现代意义的交易设施配套;管理粗放, 小规模经营, 市场环境脏、乱、差;各类商品市场的布局不够合理, 辐射范围比较狭窄, 物流半径较小。
最后, 欠发达地区现代物流较少, 第三方物流滞后, 尤其缺乏领军型的商贸物流企业。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仍多停留在传统阶段, 以实物运输为主, 从供应链角度开展的物流较少, 加工、包装、信息等能力低。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 多数企业还是坚持企业物流, 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 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 致使对物流企业发展形成牵制。此外, 受传统城市商业投资环境的制约, 国内外先进商业企业一时难以引进, 在吸引国外大型零售业“巨鳄”进入本区发展商业方面比较迟缓。
2 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商贸物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2.1 灵活政府招商, 促进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产业发展
开放是发展的羽翼, 招商引资贵在开放。欠发达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和东部沿海等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 吸引一批产业聚集效应和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企业到本地投资就是当前可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启动阶段由政府出面招商引资, 引来企业和资金开发本区商贸物流业, 从事相应基础设施、商场市场等的建设。根据商贸物流业规划的安排, 每年由各区县职能部门滚动提出商贸物流业发展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发布支持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发展建设的领域和项目指南, 通过下发文件、互联网、其他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示, 引导社会公平有效投资。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 构筑平台, 实行优惠政策, 并组织统一招标, 吸引国内外知名商贸物流企业参与投标。同时, 将重点商贸物流业网点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工作重点, 采取主动上门招商、适时举办招商推介会等方式, 有针对性地推介重点商贸物流业项目, 扩大对投资商的影响力。
2.2 通过经营城市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发展
把欠发达地区城镇中的可经营资源——公交候车亭、道路指示牌、大道灯箱广告牌、城市广场、道路、绿地等, 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 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 从经营中获取收益, 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管理, 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管理市场化之路, 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多可经营的资源, 可采取经营城市的方法, 获得建设资金。
2.3 以项目兴商、分步推进等方式作为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业实施的思路
认真选择一批能促进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发展的重大支撑项目, 如大商品市场、物流中心等, 作为优先开发的重点。政府可直接投资作为所有者、管理者、建设者, 也可直接公开招标, 选择商业开发投资和建设单位, 通过竞争降低开发成本, 加快建设速度, 甚至直接出让经营权、所有权, 用社会资金建设本区商贸物流, 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促进城市迅速繁荣。对于兴商项目, 政府在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倾斜, 让它们成为产业龙头, 快速聚集同业商家, 提升区域商贸物流的总量和档次。兴商项目要逐步开发, 因为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 即便是引资开发, 也需滚动开展, 因为“外资”跟进也是过程。欠发达地区尤其要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规模大、辐射广、功能全的兴商项目, 如大型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 先把点做好做成熟, 让人民受益、企业受益, 既积累起再发展的势能, 也起到示范和号召性作用, 最后带动面的提升。
2.4 推进欠发达地区已有市场、物流节点、企业的扩容增量和升级改造
欠发达地区已有的商贸物流体系是宝贵的财富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要进一步提升知名老商贸城、建材市场、批发市场等的规模档次, 加快推进一些商贸大厦、有色金属市场、兽药市场、汽配城等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不断改善它们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 积极引进现代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管理模式, 深入整顿欠发达地区拥有的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运输市场, 规范运作模式, 扩大现有能源原材料运输企业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改造, 使得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规模较大提升, 投资的边际效益更大, 发展模式更经济更科学。但需要注意的是, 改扩建一定要统一规划设计, 分期拆迁施工, 使改、扩建工程和正常经营尽可能做到两不误。这样既提升了欠发达地区商贸网点档次, 也稳定众多的商家, 创造出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5 施行产业联动, 催生商贸物流
产业发展不是独立的, 具有前后左右的关联性和带动作用。商贸物流的目标是服务一二产业, 应从目标中开发相应项目, 寻找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欠发达地区的商贸物流业可紧紧围绕诸如苗木、花卉、葡萄、瓜菜、甜叶菊等主导产业, 做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 为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可围绕煤电化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医药食品、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工业建筑产业, 依托骨干企业, 做好仓储、运输、营销服务, 壮大产业规模, 形成集群优势;实施商旅互动的战略, 通过旅游业带动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同时通过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振兴;引进商业地产, 以地产带动商贸物流。可以通过房地产开发与商业地产开发捆绑方式, 借房地产开发商之力深度遴选解决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困难。同时, 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也还要“培源、固本”, 大力扶植本地商品发展, 做好本地商品的营销商和运输队, 成为本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地域性产品向现代商品转化的引导者、推动者和实现者。
2.6 要善于顺风行船, 造力发展
欠发达地区要紧紧抓住各地区各类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紧紧抓住当地城市产业转型优化的宝贵契机, 利用国家省市区县的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推进本地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同时, 欠发达地区各级职能部门应积极制定商贸物流业扶持政策, 对商贸物流产业重点领域的建设项目, 要在有关法规允许范围内优先供应建设用地, 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税费减免和财政支持;对农村连锁经营超市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简化审批、登记、注册程序;对商贸物流业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在相关欠发达地区内减免一些收费项目, 对某些规模、投资、营业额的企业给予奖励。此外, 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 组建诸如“商贸物流业委员会”, 专门实施管理与服务职能;建立发改局、规划局、工商局、城管监察大队等多职能部门和各区镇参加的协调联席会制度, 切实落实商贸物流规划建设的相关事宜, 而“区商贸物流业委员会”则可负责规划的落实、检查和验收, 保证规划有效执行。
2.7 剥离、整合欠发达地区现有企业物流, 助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引导欠发达地区内的煤炭企业、发电厂、机械制造企业和板材加工企业等传统工商企业, 逐步将采购、运输、仓储等非主营业务从主业中剥离, 交由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着力引进和培育集成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等相关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以城市配送为主, 不断提高物流的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水平。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苗木等一二产业物流, 根据商品特点和相应的物流模式, 促进其延伸功能、增强服务项目, 鼓励其发展仓储、加工、包装等物流服务业务, 做强做大, 向外地发展。同时, 进一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引进, 做大规模,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 强化服务意识, 完善服务功能, 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凯, 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 2009, (01) .
[2]胡举国, 中西部商贸物流的翅膀[N].人民政协报, 2009-5-8.
[3]魏然, 我国城市商贸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空运商务, 2007.
[4]李妮, 王建伟.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 2009, (05)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 办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04-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但高职院校在各地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办学投入不足、办学基础薄弱、优秀人才难求等因素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对策。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即职业教育应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联系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但欠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少,使得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遭到制约,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也受到影响。因此,影响学生实习、就业,最终影响学校的招生。
(二)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需要实训基地、实验设备及大量的材耗,成本较高,而且专业技术是动态的,即教学设备设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更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欠发达地区普遍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不够,且学校大多数生源来自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无力支付高学费,欠学费现象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资金负担。资金投入不足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场所少、设备短缺,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训特色的发挥,给学校进一步发展带来困难。
(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受到区域劣势和信息落后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艰难。学校工作条件艰苦,学术研究条件较差,教师待遇偏低,不仅难以引进优秀人才,还面临原有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影响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从而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二、对策
基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一)转变办学理念、理清办学思路。要实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跨越式的发展,就应提高认识,转变办学理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应结合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求国家政策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同时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根据本地的产业结构,改造和调整专业建设,使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西河池,河池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的锡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较为发达,因此,就要把冶金技术、矿物加工技术专业做“特”,把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专业做“活”,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做“强”。
(二)把握服务方向,办活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做到形式多样,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可结合本地实际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办短期职业技术专业培训,和同类学校合作办学,和企业合作办学,等等。例如,从去年开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就联合市职教中心、河池市农校推行“2+3”和“3+2”的办学模式,今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又获得了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国家示范性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机会。同时,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院师资和技术优势,上半年在河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协助下,与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2013年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在岗职业技能培训”,下半年又联合扶贫办向贫困村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将电工、焊工等培训班办到东兰县花香乡、大同乡等,使工人、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这样既拓宽了学校的办学功能,又服务了地方。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订单培养等多元化的办学不仅是欠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途径,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的一项“育人致富”工程。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总时数的安排中,实践技能训练至少应占1/3以上,有些专业要达到1/2左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专业技能。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前提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就获得了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补助资金430万元,用于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良好的设备,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技能,还能吸引行业企业将员工放进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如河池市就有多个单位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中心进行,行业企业也会与学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忠伟主持的《复杂难选低品位铜锌矿选铜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先后与广西拉么矿和金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将创新的选铜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应用于生产,较好地解决了铜锌分选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技术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搞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例如,这几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河池市周边工矿企业的优势,先后建立了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有色冶炼有限公司、广西河化集团公司、广西河池车辆厂、广西河池有色金属检测中心、广西河池白酒检测中心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点,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学校也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可适时协助企业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这样,可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形成校企互惠的长效机制。endprint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职业教育的成败,重要因素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技术院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是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薄弱环节。为此,可参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一是利用校内的设备资源,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参加院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轮派教师担任学生技能比赛指导教师;三是派高学历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科研项目工作;四是派教师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讨或培训;五是“老带新”组合指导学生实训;六是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七是通过鼓励教师承担教改科研课题等措施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在校内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全校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出成绩的和谐校园。
(五)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素质及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成绩较差,有自卑感,缺乏学习信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改革传统的理论考试定成绩的考核制度。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期就采用了项目考试加理论考试的方式,也就是教师根据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项目化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根据实践过程打分,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班级同学成绩差距过大和高分低能的不良考评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邓福田,莫智,韦凯文.边缘的崛起:河池职业学院办学纪实[J].广西教育,2009(8 C)
[2]唐新平.武陵山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成因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9(8C)
[3]孙小英.以“工学结合”模式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09(8 C)
[4]王世枚.欠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401)
【作者简介】潘爱民(1963-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力工程系讲师。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动适应高新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多元多样多变环境下文化引领发展的突出问题,xxxx县人民政府根据国
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于xxxx年一月成立了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市场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因为各方面的客观原因,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于xxxx年六月六日才正式挂牌办公。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辛执法,已办结了23起违法案件(其中网吧17起,印刷厂1起,三印1起,娱乐场所4起),行政执法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但要充分发挥该局的职能作用,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困难之一,日常巡查到位难。日常巡查是文化执法工作发现案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加强文化市场监控的重要措施。按照市局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对歌舞厅、游艺娱乐场所、网吧、出版物经营单位和托运站等的巡查频率,总和是每月不少于14.5次。就xxxx县以往的文化执法工作而言,一次巡查一般需要耗时1天,而平均每月的实际工作日只有20.92天,这就意味着两个执法中队的执法工作人员每月只有6天机动时间可以处理其它事务(已经立案的案件办理、开会学习、网吧、三印和版权市场全年8次专项整治行动等)。6天机动时间显然不够,往往只有通过加快巡查速度或者减少巡查次数来压缩巡查时间。
而对xxxx县的文化执法工作来说,加快巡查速度却又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是县域面积大,业内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xxxx县是湖南省版图最大的县,县域面积达5852平方公里。全县227家文化经营户,其中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下的占31%。二是县内群峦叠嶂,公路密度极为稀疏,且多为盘山公路,巡查途中耗时过长。三是交通工具太有限,全局就一台公务车,无法满足执法一线的用车需求。
困难之二,执法范围广,生手多,业务技能跟不上。文化体制改革后,原来由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分别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能,一并划归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执法领域涵盖了营业性演出、卡拉OK服务、电子游艺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三印服务、印刷、出版物发行、版权保护、网络信息和视听节目传播、文物交易、美术品展览等十多个门类。每个门类的案件适用的法律法规不一样,调查取证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而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今年才成立,全局30多名工作人员均来自不同的战线,其中有全面文化市场执法经验的几乎没有,而曾涉及过部分文化执法工作的也只有6人。正基于此,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从正式挂牌办公,局党组就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但因学习内容专业性强,部分知识难以理解透彻,更是谈不上融会贯通。故导致当前还有很多领域案件的办理还存在空白,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执法人员尚未练就 “火眼金睛”,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对比较隐蔽的问题还不能及时察觉;二是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太过雷同,专业技能欠缺。例如,对于网吧和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统一着装并佩戴服务标志的检查,以及对印刷厂 “五项制度”落实的检查,执法人员尚能及时检查、落实到位;而对版权问题、非网络游戏、教辅教材等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困难之三,现行的行政处罚流程太冗长,操作欠便捷,严重影响了执法效率的提高。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流程原本有两种:一种是与简易程序对应的当场处罚流程,只须经历现场检查、作出处罚决定、执行、结案报告、案卷归档五个步骤,本来操作便捷,但因罚金最高限额还停留在1996年初定的标准上,没有随着物价的上涨逐年提升,目前基本不能适用(依行政处罚法之规定,这种流程只能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在xxxx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今年查处的23起行政案件中,没有一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另外一种是与普通程序对应的一般处罚流程,适用于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如果案件不存在管辖权的超限问题、案情不复杂并无重大违法行为、当事人不要求听证,则可省略移送、听证两个步骤,否则必须经历如下十七步:
州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县委常委 张六海
科技扶贫是我国实施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是解决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现实状况的根本举措,是由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扶贫转变的重要标志。晴隆作为典型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来,始终把科技扶贫摆在扶贫开发的突出位臵,坚持科技扶贫与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紧密结合,以科技示范、重点项目为载体,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立足县情,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劳动就业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晴隆县科技扶贫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实施科技扶贫以来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自实施新阶段扶贫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工作,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重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坚持分类指导、整村推进,着重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科技扶贫效果明显。科技扶贫工作坚持走立足山区实际突出资源特色,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深度开发,建立支柱产业形成县域经济的路子,大力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培植农业特色产业,优质绿茶、柑桔、苡仁米久负盛名;草地畜牧 “晴隆模式”迅速崛起。从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至2000年,全县贫困人口从17.5万人下降到3.85万人,全县以县为单位基本越过温饱线。
——科技扶贫工作环境逐步改善。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我县很大倾斜,国务院扶贫办,民主党派中央联合推动组和省、州领导多次到我县指导工作,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我县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扶贫的制度体系,组织科技人员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打好科技扶贫攻坚战。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对项目主管单位、承办单位及项目责任人都制订了严格的责任目标,使科技扶贫开发项目做到“四有”、“五到位”,即有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有资金使用合同、有检查验收办法;人员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考核到位,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科技扶贫项目为带动的“草、茶、烟、果”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特别是在探索科技扶贫路子中创造的“晴隆模式”,“已成为石漠化山区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结合发展的一面旗臶”(国务院研究室发展司原司长黄黔语)。在科技扶贫开发中,我县加强自然资源整合,狠抓特色产业开发,认真抓好草地养羊、茶叶、烤烟、柑桔、苡仁米等强县富民产业。在产业开发过程中,采取技术培训、苗木培育、基地建设、品种改良、销售加工等措施,走“基地+公司+协会+农户”的路子,使产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全县现共种植人工草地20万亩,改良草地9万亩,羊存栏14万只,覆盖农户10860余户,户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完成茶叶种植3.2万亩;发展柑桔2.16万亩。2008年烤烟种植完成3.05万担;苡仁米种植3万亩。同时结合气候等自然条件,在光照镇东方红村、规模村、沙子镇保家村等地发展早玉米、反季节蔬菜等示范种植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科技意识逐渐增强,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民要想依靠科技致富,必须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历年来,通过组织各相关部门技术人员采取不同形式开展适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普及培训188699人次,绿证培训5794人,培养造就了一批种草养羊、蔬菜种植、烤烟生产、柑桔种植等乡土人才。积极开展农业适用技术进村入户活动,全县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
2、科技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实施科技扶贫以来,我县已有大部分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可以说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县仍有贫困人口683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4%,贫困发生率居全州之首。因此,温饱问题解决后,巩固扶贫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急需通过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加以解决。
(1)面临着艰巨的扶贫任务。2008年村级整合前,全县共有扶贫开发重点村122个,占全县村级数的67.4%,有贫困人口68366人。贫困人群中普遍存在在综合素质低、缺乏竞争意识、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生产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同时,由于脱贫标准低,生产条件和科技素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遇到较大自然灾害或天灾人祸,绝大多数脱贫人口容易返贫,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2)面临着资金投入的硬约束。一方面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对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来说,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另一方面,由于县级财力比较薄弱,在保证机关日常运转和职工工资的前提下,用来发展的资金所剩无几,对科技的投入则更显得不足。同时,筹资渠道不够畅通,分散在县级各有关部门的扶贫资金不能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应。(3)面临发展基础的制约。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生产的原材料、初级产品不仅科技含量小、市场需求弹性小,而且附加值低,导致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短、产业拉动作用受到限制;二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3元,分别比全省、全国低687元和2668元),农民用于生产的投入少,绝大多数农户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三是基础条件薄弱,贫困地区农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4)面临着环境因素的制约。从环境方面看,贫困人口多住在边远山区、高寒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的贫困人口甚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山高坡陡,土地贫脊,主要靠牛耕锄挖,劳动生产率低下;一些地方石漠化比较严重,既缺水又缺燃料,失去了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贫困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相对滞后,开放程度极低,对外经济交往不多,外来投资者少,这也直接影响着这些地区的发展。
(5)面临着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的瓶颈制约。一方面,农民十分缺乏有效的科技指导,直接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原有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已是“线断、网破、人散”,大量的科技人员养在机关,农业科研成果远离农民,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乡镇各站(所)科技人员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几分几合,事权、物权属乡镇直接管辖,其工作精力大多数时间都是用在乡镇的“中心”工作上,几乎没有时间投入科技推广,科技服务“缺位”现象普遍存在。
(6)特色产业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群众普遍思想观守旧,视野不开阔,多数人沿袭古老的生产方式零散生产或经营,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或自给自足观念严重,市场概念模糊,信息不灵,不知道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没有专业化生产观念等等,使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二、新阶段我县科技扶贫的对策思考
科技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解决我县农村贫困的问题上,任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多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如果缺乏完整的制度措施和政策支撑,只是简单的强调农民需要技术和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最终都将有可能演化为政府和科技人员的“一厢情愿”。科技扶贫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机制、农民需求和科技人员知识的共同作用,科技部门既要通过自身的创新带动整个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同时又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相配套,通过创新科技扶贫方式,使科技扶贫不再成为一种走过场或喊喊口号的一种作秀形式,而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一些长效机制使科技知识真正广泛渗透到农业产业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让广大农民真正实现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对科技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科技扶贫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和保护并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科技扶贫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将有助于提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加收入,从而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科技扶贫始终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科技和人才是当前我县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我县摆脱困境的必要条件。必须全面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以科技扶贫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我县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第四,科技扶贫是培育新型农民的生动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开发的主体是农民。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需要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我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一时无法改变。要实现贫困人口长期摆脱贫困这一艰巨任务,必须作好“两个转变”,真正树立科教兴县和科技扶贫的思想,以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帮助、扶持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使之具备积极参与致富活动的能力和条件。以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为手段,利用科技力量战胜贫困。
2、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认真巩固“两基”成果,农、科、教互相依托,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科技扶贫,旨在提高人的科技水平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和科技培训,培养造就“乡土人才”和新一代农民,是科技扶贫的治本之策;通过典型引路、科学示范,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心底里激发“不应苦熬,但要苦干加巧干”的强烈持久的脱贫致富的欲望,是科技扶贫的根本方针。因此,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健全培训网络,增加培训投入,持之以恒地开展科技下乡入户活动,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增强劳动者的科技意识,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同时,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养选拔,重点对基层干部和科技示范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力扶持、培养回乡知识青年和乡土人才,建立一支科技扶贫的“永久牌”工作队伍。
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少,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脱贫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偿试以建“科技示范园”来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科技兴民工程、融科研、教学、推广、成果转化为一体。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合理流动。加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把“科技示范园”直接建成在农村田间地头,作为科技推广的载体和龙头企业的孵化器,通过技术示范项目实现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的转化对接,通过科技示范园的科技辐射,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4、打破原有的制度框架,整合资源提高科技扶贫的效率,打造新型科技服务网络,以实现科农携手的良性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打破原有的制度框架,通过资源重组等改革措施提高科技扶贫的效率,把服务内容向产前、产后延伸,包括生产资料的供应、信息服务、市场销售、储运加工、社会融资等综合性服务,由以往单纯技术提供向综合性服务转变,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以产业带头人为主体,以大量乡土人才和广大农民为基础,把农村中最活跃和能动的力量调动起来,发展和壮大农村中的先进生产力,同时,运用利益机制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基层,并派放到村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技人才链,直接面对广大农民开展工作,为农民提供包括示范、培训、咨询、合作在内的科技服务。科技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效,主要由农民来进行评价,如此则对科技人员形成压力。要求科技人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满足农民在技术环节、加工、流通和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需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杜绝科技人员应付农民的现象发生。
5、允许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与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投放回报机制。改变以往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新型关系,这种利益共享机制可使农村的科技发展具有一种内生的可持续性,大大地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使其保持逢勃的生命力。通过制度创新,将这些农业科技的掌握者引入农村,使他们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的同时,将自身的科研活动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既减少了农村技术引进的成本,又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6、积极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现民建民有民管民受益,推动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我县农业多是由以家庭为中心的小规模经营主体来从事经营活动的,农民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又是实际的劳动者,单纯靠政府农技部门的服务已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必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促进产业发展。我县目前成立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有:光照镇东方红村蔬菜种植协会、沙子镇保家村果业、养殖业协会、碧痕镇碧痕村苡仁米种植协会。虽然这些专业技术协会的职能和运作方式还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规范和完善,但它们的确已成为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载体。在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发展了积极的作用。
有限,根本满足不了。
由于欠发达地区长期存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金一直短缺,加以政策的针对性不强原因,经济发展仍受到极大制约,尤其受资金短缺的制约更为突出,造成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至今仍有许多欠发达地区没有摆脱贫困状态。同时,欠发达地区的有限资金在管理、使用上,在发挥金融效率上也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在千方百计地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扶持外,更应关注这些来之不易的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下笔者浅谈提高金融效率的途径,与同行商榷。
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入,这两方面的资金使用情况怎样呢?据有关资料反映国家审计署最近一次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专向审计是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期间,审计署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对50个县的2001年至2002年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结果表明,50个县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4.95亿元,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弥补经费、出借、经营、建房买车等,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10%。《经济参考报》日前在部分乡镇进行的采访调查,结果也十分惊人。乡村债务成为乡村发展的巨大障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稀有资金可能被用作偿还债务或其它方面所占用,而最需要或急需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却无米下锅。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长期复杂的历史重任。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政策明确,目标清晰,作为主力,财政和金融部门应该义无反顾地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和行业规范不遗余力地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是应尽的义务;不管是来自哪个方面的钱,一定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这又是不可摆脱的责任。
一、加强欠发达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欠发达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薄弱、信用体系缺失等问题,已经成为融资渠道不畅的瓶颈。其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透明度不够、执行没有连续性,朝令夕改;一些企业恶意拖欠贷款本息或借改革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等等,直接威胁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着金融效率的提高。信用缺失,使得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难于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因此,欠发达地区尽快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融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既是欠发达地区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所在,又对提高欠发达地区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提高金融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后的任务就是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用制度建设来保证良好的信用环境,只有信用制度建设培育欠发达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促进欠发达地区企业培植特色经济,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保证其经济健康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二、努力提高地方政府部门金融工作水平。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当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投入,尤其是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操作和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更应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效率,快速发展经济,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金融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地区发挥金融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金融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处于中国经济金融转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差距。因此,需要提高地方政府的整体金融工作水平及提高地方金融效率作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抓好抓实。
首先,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把金融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不良的经济行为和金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因此,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中都应该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信用建设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一个地区社会信用环境好,企业进入该地区市场的成本和各项交易成本,经营成本就会降低,就会吸引大量企业和民间资本流入该地区,金融部门也会把大量资金调往和投入该地区;相反,信用环境不好,各项市场成本上升,不仅不能吸引企业和民间资金流入,不能利用好金融资源,更会抽走本地资金。而且,信用环境不好,还会使企业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机会成本。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把以改善信用环境为核心的金融生
态建设作为关键问题来对待,从战略高度认识其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花大气力抓好抓实。第三,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欠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区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地方金融是否稳定。因此,必须把推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摆到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第四,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加强金融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运行规律,增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金融意识,才能有效利用区域内各种金融资源,发挥金融资源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作用。第五,要努力提高管理金融、有效利用金融资源的水平。要管理好地方金融机构,并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条件。要努力提高金融总体运行效率。通过创造良好信用环境、严厉制裁逃废、占压银行贷款等浪费金融资源行为,发挥财政贴息作用,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措施,提高其信贷投放和市场营销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金融资源在欠发达地区配置和循环。
要切实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规范政府和社会的不良经济行为。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之一。作为主导部门,地方政府要把建立和健全诚信文化作为本地改革和发展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列为对下级政府政绩考核重要指标。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使重要非银行信用信息能够纳入到中央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当中。要加强对干扰正常市场交易的经济信息和造假行为的查处,消除统计失真现象。进一步推进信用村镇建设,扩大农村信用网络,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农村金融安全区。
要加强司法环境建设。就一个地区而言,如果该地区法制环境不好,不能公正司法,企业、个人、银行的合法利益就不能得到保证,经济秩序就会失衡,失信行为就会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司法环境建设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金融工作水平,提高地方金融效率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三、用政策机制消除金融腐败
欠发达地区铲除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金融腐败,对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在良性运转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注重预防、着眼长远,既注重加强对金融部门权力的监督约束,又注重构建有效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遏制金融腐败行为的滋生,金融反腐之战,攸关金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程,攸关金融业乃至整个欠发达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攸关这个地区金融效率的提高。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已经架起了道道“防护网”,严防金融腐败的入侵。欠发达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应该积极配合,同力合作,以胜利的佳绩,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一片明净的蓝天。
一、经费不足, 器材设备陈旧缺乏严重
经费问题几乎是所有欠发达地区教育中都存在的问题, 不只体育教育独有。但体育教育受其影响却是非比寻常, 它就像一根导火索, 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由于经费不足, 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小学甚至中学, 文化教育尚且困难重重, 更谈不上“奢侈”的体育教育了, 试问教室课桌都难以齐备的学校又有多少精力来考虑添置体育器材呢?我是从农村出来的, 当时上小学的时候, 在我的记忆中操场上有的只是空旷, 见不到任何有关体育的东西, 篮球还是我上中学后才亲眼所见。有的学校虽然有一些体育设备和器材, 但因为年代久远, 破损严重, 难以使用, 而且还会给同学带来相当大的危险, 而要修复更换他们, 只需要一个字———钱。
二、运动场所不足
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有些是靠社会捐赠或其他原因在外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条件稍好, 但也有许多条件很简陋, 教室狭小破旧, 更是忽略了给孩子们留下锻炼的地方。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有不少学校不但体育器材奇缺, 连像样的操场也没有, 而且由于许多学校都容纳着附近广大区域的学生, 人数很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三、师资缺乏
这同样是困扰落后地区体育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许多农村小学只有一位甚至没有体育老师, 于是不少学校形成了由文化课老师代教体育课的局面。这样的危害自然不小, 一方面, 这些老师并没有相关的专业体育知识, 学生们根本不能通过所谓的体育课得到相关的体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由于这些老师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 因而很少具备处理体育课中突发事件的能力。众所周知, 体育课的危险性比文化课大很多, 学生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因方法不当而造成脱臼、抽筋等常见伤害, 文化课老师如何知道这些意外伤害怎么处理呢?而事实恰恰是这些伤害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成很大影响。
四、对体育的重视不够
其实许多问题的根源并不总是物质上的困难, 更多的是人们在心理上对体育教育的漠视。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 政府的大力宣传教育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上, 当然在这些比较特殊的地区, 文化教育先行于体育教育是不容置疑的, 但这绝不是说在做好文化教育工作后, 教育就“功德圆满”了, 体育教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倡导所有的孩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体育教育当然包含其中, 仅仅因为重视不够而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教育权, 绝对不能原谅。试想一个没有体育常识, 不知何为运动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土地后怎么与他的新同伴交往呢?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仅从的观点出发提出几点发展偏远地区体育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
这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体育教育问题的最根本一步, 由于政府的大力宣传,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体育教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而首先应是政府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要知道每年有多少原本有很好的体育天赋的学生因为没有受到及时的体育教育而被埋没掉, 这怎能不叫人痛心?政府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 有责任向人们宣传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改变人们以往的观点, 摒弃那种“体育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观点, 提高体育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孩子们体育教育缺乏的问题, 确保这些地区的孩子能和其他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
二、拓宽渠道, 切实解决经费问题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减弱过, 拨向教育的专项资金也从不吝啬, 但毕竟我国地域广大, 人口众多, 在短时间内只靠中央政府的拨款很难解决所有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育经费。因此还要求地方政府灵活采用其他手段与措施解决经费问题。当然, 这些的根本是地方政府应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办事, 保证中央的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而不是东挪西用最后不知所踪, 地方政府应建立一些长效机制, 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体育教育的经费不被侵占, 同时也应积极向社会寻求帮助, 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合作建立一个专门解决体育教育经费的渠道, 要知道人民群众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其实这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 从社会角度来说, 我们每个人作为家乡的子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的体育教育出自己的一份力。只有集中央、地方、社会三方合力, 上下齐动, 才能产生非凡的效果, 保证资金达来源并落到实处。
三、通过多种手段解决师资问题
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要有经费作保证, 另一方面还要从教师的来源入手。要切实加强体育类师范类院校的思想教育力度, 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培养大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应使大学生意识到, 不仅仅只在城市能“建功立业”, 在农村, 在自己的家乡, 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且会比在城市更有价值, 因为祖国的这些地区迫切需要大家。对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 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师资问题, 那么也是有其他方式使孩子们了解体育知识的, 比如说, 可以与邻近的或同省的一些大学取得联系, 使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来到缺少体育老师的学校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教大家一些体育知识, 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压力又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常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2]徐金尧, 严爱兰;农村学校体育探索[J];浙江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7年01期
[3]马先英, 杨磊, 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本文从生源、师资、社会和经济四个角度概括了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条件较差。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人均的受教育年限、人均的受教育程度都远低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经济落后,很难吸引人才且本地人才流失严重,所以导致欠发达地区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远不如发达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很难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学习主要靠学校教育和自学;部分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反对孩子继续读书,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阻力,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外,还要用大量时间帮助家庭,增加了负担。而且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文化水平较低,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学习到知识的机会也更少,比如,电脑知识等,这些都无疑增大了其与发达地区学生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平均条件要落后于发达地区学生的平均条件。
2.师资薄弱,教学条件差。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欠发达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一般都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与教学设施是密切相关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少,部分农村地区的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桌椅、教材、教具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从教师队伍来看,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投资力度薄弱,所以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再加之自然环境较差、通信与交通不便,难以吸引外来师资,而且当地人才流失严重,教师短缺。统计数据表明,西部的8个不发达省份地区中,农村地区小学的民办和代课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70%。另外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不发达,教师接触外界的机会有限,更增大了其与发达地区教师的差距,因此,他们更需要得到进修的机会,然而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欠发达地区获得进修的机会是十分困难的。
3.社会问题严重。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外出打工,孩子多由留守的妇女、老人监护,成为留守儿童。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外来务工的农民还在以每年500多万人的数目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着更多挑战。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孩子得到的亲情和监护不足,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在监护人方面,由于多是老人,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知识陈旧,很难有能力辅导学生学习,即使由留守的母亲监护,由于要独自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劳作,母亲也很少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在孩子方面,由于从小不能得到完整的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其心理上会与其他孩子有明显的不同,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并且由于监护力度不足,更容易受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造成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加困难。
4.经济与教育的互助效果不明显。发展高等教育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其投资也是相当巨大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由于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有限等原因,欠发达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很少会回来就业。而职业教育则与此不同,职业教育直接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更倾向于留在当地就业,从而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
在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实力雄厚、配套设施健全、就业岗位丰富,因此,当地发展教育的条件更好,并且受教育人群更倾向于留在当地就业,并且当地的教育机构与政府、企业合作,提供先进科学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当地政府、企业则更有实力,也更愿意投资教育,从而形成经济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链条。
在欠发达地区,各地政府多注重基础教育,没条件发展高等教育,且欠缺职业教育,导致受教育者很难将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生产,从而使得教育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变得不很明显,受教育者对于学习的动力也相对不大。并且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影响力有限,高学历人才就业机会少,所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多流失到外地,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教育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且教育对经济的推动效果不甚明显,导致欠发达地区当地对于教育的投资很有限,很难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
二、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以上四方面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加大偏远地区的宣传力度,改变部分家长“读书无用”的观念。义务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对于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作用,其发展情况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因此,必须继续大力发展。提高社会群体的整体文化水平,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效果尤为明显,意义尤为重大。而在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家庭,除了在经济上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外,还要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让更多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2.保障教育投资,开源节流。号召社会帮助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按时发放教师工资等。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阻力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在当地社会经济尚不发达时,当地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宣传等手段号召社会投资当地教育,改善教育条件。还要加强经费的监管力度,防止有限的教育经费流入不法渠道,并且要保障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并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从而留下在职教师,并吸引人才前来任教。
3.发展本地经济,招商引资,改革经济结构,促进技能人才在本地就业,拉动经济,解决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发掘自身有利条件,招商引资或改变经济结构,改善交通、通信条件,发展原材料深加工等等,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技能人才与当地劳动力在本地就业,既避免了留守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出台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培养职业人才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上面的讨论可见职业教育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更大的作用,是教育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的主要体现。要快速稳定地发展当地经济,需要吸引和培养大量职业技能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带动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的互助发展。
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本文概括总结了欠发达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形成机理,并且提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欠发达地区应该继续大力推广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宣传,并因地制宜招商引资、改善交通与通信条件、改革经济结构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要重视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消赤减债的对策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亏损、负债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乡镇政权的稳定,深入分析亏损负债的.深层原因,制定相应政策,使乡镇财政摆脱困境,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 者:徐荔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年,卷(期):2001“”(6)分类号:B812.8关键词:乡镇财政 亏损负债 矛盾分析
目前农村征兵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征兵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兵员的减少的问题有着复杂的成因,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人口形势上: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社会人口的年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适龄青年比例不断下降,于地方表现为招工变难,于军队则表现为征兵遇冷。
二是在征兵单位上:乡镇征兵单位的职能行使难,具体表现在专职武装干事真正专职的少,兼职的多,无从军经历的多。征兵工作周期性强,而负责征兵的领导干部也多半身负责数职,导致乡镇武装部人力物力捉襟见肘,时间和精力难以集中。
三是在发展预期上:近年来,部队士兵提干政策进一步向高学历士兵倾斜,高中以下士兵提干难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军队士官选取政策也开始向大专以上学历士兵倾斜。但现今年轻人大多有梦想、有闯劲,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他们对自身期望也变得更高,这些也是农村青年入伍、留队比例下降的原因。兼之士官退伍之后在军队技能并不适应在地方谋职,现实的生存问题考验着部分在职军人,这也使得征兵工作略显尴尬。总之,现行征兵政策对于农村地区青年的
2障等方面提供的隐形福利,助推其个人的成长进步。
三、地方优待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改进
一是把已有政策落到实处:落实优待政策不仅是地方武装系统对于参军入伍、立功受奖的青年实行精神和物质鼓励,更有赖民政、社保、组织人事、用工单位等多个部门积极协作,后续政策的落实密切关系着征兵工作的顺利与否。
金融IC卡推广应用是列入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金融IC卡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在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诸多制约金融IC卡推广应用的因素,本文对欠发达地区金融IC卡推广应用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金融IC卡概述
金融IC卡是具有转账结算、现金存取和社会管理等多应用功能的银行卡,将金融IC卡工作与地方政府城市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在社会各个行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多应用,为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手段是当前金融IC卡发展的趋势,金融IC卡应用将成为强化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发挥其具有的标准性、安全性、多应用性和创新性优势,能够方便群众在交通、医疗、小额支付等方面更加快捷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办理各项社会事务;用金融IC卡逐步取代社保卡、公交卡等,可以推动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实现不同公共服务的统一管理和供给,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008年,人民银行确定宁波市为金融IC卡试点城市,由该市政府牵头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的市民金融IC卡将民政、劳动、医疗卫生、公积金、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政府服务项目与交通、公用事业等商业服务项目整合在一张IC卡上实现了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公用事业、便民服务等多行业领域的初步应用。随后,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金融IC应用探索,成都、贵阳、铁岭等城市已将金融IC卡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市民可以使用金融IC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在江西新余,市民能在水、电、气、通信等行业一卡通用;在天津、银川、深圳等地,金融IC卡均已在医院应用,为缓解排队难、挂号难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二、欠发达地区金融IC 卡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
(一)政策引导不够,社会各界缺乏认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IC卡还比较陌生,对其安全、快捷、便利的用途和使用范围还不甚了解,政府各部门对金融IC卡推广与城市信息化的关系理解有偏差,对金融IC卡推进的引导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程度不高,多渠道宣传推广金融IC卡的局面尚未形成,统筹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行业壁垒阻碍较多,制约金融IC卡应用。推广应用金融IC卡的关键在于跨行业应用,特别是在公交、医保等公用事业行业。一方面,当前很多公用事业行业推行了行业卡并具有相当规模,金融IC卡要进入这些领域,需要对行业卡进行整合,势必对现有利益格局形成冲击,行业应用阻力较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行业壁垒,比如,某家银行经过前期合作和投资,加载了某行业应用,为了自身利益,是不愿意别家金融机构介入的,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行业壁垒,制约金融IC卡应用。
(三)经济基础薄弱,电子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导致一些行业电子化水平低下,缺乏自身结算系统,无法实现联网通用,金融IC卡应用无法惠及此类行业。
(四)投入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够。目前,金融IC卡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磁条卡,大规模发行,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同时,发行金融IC卡面临着银行卡系统升级、受理环境升级改造,投入成本较高。金融IC卡加载行业应用,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加之发行金融IC卡实际经济效益短期内不明显,致使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统一推进金融IC卡应用。金融IC卡多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推进。在欠发达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使政府认识到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手段,提升城市信息化的需要,从而制定金融IC卡应用规划,出台鼓励金融IC卡应用的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与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形成多渠道、多领域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金融IC卡推广氛围。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统一的金融IC卡应用宣传材料及素材(如动漫宣传片、宣传手册等),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大力督促金融机构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一方面,开展金融IC卡知识培训,促进从业人员和特约商户对金融IC卡知识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利用金融机构网点或报刊媒体广泛开展金融IC卡知识宣传,举办知识竞赛、宣传活动月等活动营造良好地宣传氛围,促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金融IC卡。
(三)加强沟通合作,鼓励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一方面,政府应该引进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外资加大对行业电子化设施投入,提高行业的电子信息化水平,同时鼓励该行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使用金融IC卡代替行业卡片;另一方面,协调中国银联和各金融机构建立金融IC卡应用长效机制;金融机构按要求改造受理环境,主动发卡,积极拓展行业应用,相关单位(部门)应充分研究金融IC卡利益格局,提出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方法,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四)合理分摊成本,有序推广金融IC卡。首先,普及金融IC卡知识,加深广大客户对金融IC卡的认识,提高广大群众对IC卡的接受度,营造金融IC卡推广和应用的良好环境;其次,制定统一合理的收费标准,使发卡机构有据可依,防止乱收费,造成市场混乱;最后,加强行业合作,转移金融IC卡的部分成本,增强银行卡服务的业务扩展性,为银行带来增值业务收入,以降低金融IC卡成本,吸引客户,有序推进金融IC卡发展。
【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欠发达地区非农化问题探讨10-29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07-09
经济危机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遇01-20
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9-24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09-22
发达国家医院的质量认证体系12-26
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06-05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09-1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