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识教育即自由教育, 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 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一般而言, 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与专业化教育相比较,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 其重在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 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即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 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 它超越了专业教育的功利性与实用性。

一、行政文秘专业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 行政文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秘书职业是一种渗透于一切行业之中的职业, 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各个战线的领导机关, 农村、医院、学校都需要或多或少、或专职或兼职的秘书人员来支持和辅助领导及领导部门的工作。同时, 由于秘书工作的综合性特点, 它与行政管理、经济贸易、财务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 辅助领导决策。综合概括为辅助决策、沟通协调、信息处理、督促检查、调查研究, 以及办文、办事、办会等行政事务处理工作。可见, 行政秘书是一个综合性、服务性、文化性很强的职业。行政秘书不仅要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 单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与培养对学生发展是不利的, 通过通识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 当前行政文秘专业教育现状迫切需要推行通识教育改革。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 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它过分强调专业划分, 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日新月异, 新工作岗位不断出现, “专业对口”已不再是唯一目标了。因此, 某些专业综合性较强的专业, 其专业化做得越好, 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行政文秘就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 从其传统专业建设而言, 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如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仅仅围绕行政和秘书岗位核心工作, 且过于偏重党政机关政务管理, 政治性较强;专业课程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内容陈旧, 不能与时俱进, 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等等问题, 结果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一直处于矛盾的状态——社会市场人才需求十分广泛, 而专业人才又不能很好地符合市场需求。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 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往往比专业化更为有效。因此, 在行政文秘专业推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行政文秘专业课程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 行政文秘专业课程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原则。一是要遵循“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原则。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通常它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模块, 要求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 充分发展个性, 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素质。二是要遵循课程、环境和活动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原则。课程、环境和活动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要使专业核心课程与通识类课程之间存在拓展、衔接、引申等关系, 引导学生从自身知识体系以及专业需要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 使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三是要遵循“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原则。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 追求真理和正义, 尊重他人、善于沟通, 具备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四是要遵循既有中国特色, 又全面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原则。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国外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等教育方式;还是中国的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乃至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等等, 都能涵盖在通识教育的范畴之中。因此, 中国的通识教育既应突出中国特色, 又应改革开放面向世界, 整合国内外多样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 既体现时代性, 又保持民族性, 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结合起来, 把现代信息文明与中华优秀文化历史统一起来。

(二) 行政文秘专业课程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途径。一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在行政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改革方面, 综合考虑当前乃至今后行政文秘人才特殊培养的需求, 同时结合就业、升学、公务员考试等多种需求, 在专业核心课程上, 以“理论够用, 强化专业素养, 突出专业技能”为主线, 围绕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和法学、经济学、秘书学、文学六大学科模块分别开设相应课程。在具体课程设置上, 围绕管理学学科可以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课程;围绕行政学学科可以开设行政管理、企业公共行政学等;围绕政治和法学学科可以开设政治学、法理学、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围绕经济学学科可以开设宏观、微观经济学、会计基础等;围绕秘书学学科可以开设秘书理论与实务、档案学、写作学、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等;围绕文学学科可以开设现代汉语、中国文化、中外文学、新闻与传播学等等,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和文秘岗位专业知识、技能, 同时又能够适应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应岗位的需求。学生未来无论是考研、读双学位、就业乃至职业提升和转换都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在专业技能性核心课程的设置上, 可适当开设技能性实践课, 比如行政事务综合实训、文书写作与档案管理实训、电子政务实训等, 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二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在行政文秘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方面, 除了全校公共课例如思政、马列、中国近代史、外语、体育、计算机、军事理论与军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外, 专业特色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尝试按照以下思路设置:首先, 设置文化学科课程——例如中国文明文化史和西方文明文化史、中外历史经典研读、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等。旨在让学生对中西文明的发展历程有整体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事物;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同时提高解读文本和写作能力。其次, 设置社会科学课程——例如财务管理、投资理财等、营销学、管理心理学、危机管理等课程, 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 以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 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教学方法上, 则借助于某个学科的某些片断, 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 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 而不是让学生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第三, 设置数学和逻辑学课程——通过基础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中的重大时间及数学家的创见和发明, 了解数学的文化功能和思想价值, 以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学课程则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 并能够识别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提高思辨能力。第四, 设置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课程, 如音乐、戏曲表演、绘画赏析、影视欣赏、书法、社交礼仪、演讲口才、摄影摄像等。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想象力、表现力, 提升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第五, 设置拓展性训练课程——创新创业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类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各类讲座等, 拓展学生的岗位适应范围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以上五个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向学生展示人类的基础性学问与精神实践领域中的问题及其思考和探索之路, 展示人类社会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演变和人类当代状况的基本性质,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拓宽其思想视野, 提高其精神感悟能力, 并引导学生形成天下关怀、文化自觉与学术探讨之精神。

总之, 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推行行政文秘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可以弥补当前国内对该专业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足, 有效推进行政文秘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在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职业气质, 提高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自由发挥个人潜质, 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推行行政文秘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可以弥补当前国内对该专业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足, 有效推进行政文秘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通识教育,行政文秘,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立宾.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课程设置探析.鸡西大学学报, 2012 (06) .

[2] 张艳艳.高校文秘专业教育的课程定位策略.教育与职业, 第20期.

[3] 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高等教育研究, 2004 (11) .

[4] 李会春.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复旦教育论坛, 2007 (05) .

上一篇: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