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对家乡的变化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改革开放对家乡的变化

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文章从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开始分析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同时对货币篮子中的主要币种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人民币的汇率表现出明显的升值态势。汇率的变动关系到一国的对外贸易,也影响国内的经济形势,如主要对企业的出口水平、资本的流动性和银行业造成影响,但是在汇率变化的影响下,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我国受益,同时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还会拉大劳动力的就业空间。

关键词: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升值;经济影响

一、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简称“汇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以单一美元形式,而是采用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其后几年内,我国确立和坚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同时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金融危机导致的各国货币的贬值,在客观上均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内部改革和和外部冲击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各主要存储货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一)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趋势。

“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变了维持了近十年的稳定状态,逐渐波动起来。如图1所示,但是这种波动基本上呈单向升值的态势,从升值幅度来看,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处在较为平衡的升值阶段,但一直维持在8︰1以上。但从2006年6月中旬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8︰1关口,而2006年7月至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为明显的加速升值态势。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002,2008年前4个月累计升值4%。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贬的双向特征,波动幅度不断增大。200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美元汇率下跌0.73%,创最大单日跌幅。从每年变动来看,2005年下半年人民币实现对美元升值2.24%,2006年升值3.34%,2007年升值6.46%,2008年升值6.43%,至2009年月10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17.5%,从以上现象来分析,人民币会有持续性的升值压力。

(二)货币篮子中主要币种走势比较

“汇改”以来,人民币对主要贸易货币的汇率表现出迥异的走势,由表1中可以看出,在汇改以来三年半的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元大幅升值累计升值幅度分别达到17.36%和15.83%,而对欧元和日元汇率波动总体来看则相对比较稳定,累计波动幅度分别只有-3.55%和3.55%。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在2006年和2007年两个年份中对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出现了明显的双向波动特征,而其中又以对日元汇率的双向波动特征为最严重。而就人民币对港元汇率来讲,由于港元实行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所以对港元汇率走势和美元大体相当。

(三)人民币汇率未来基本走势分析

在“汇改”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在不断升值的。几年来,人民币对各主要储备货币也实现了较大的增值。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中国金融实力的提升,人民币将有升值的趋势。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趋势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会在渐进的、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国内经济金融变数较多,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浮动汇率需要逐步适应,而且在汇率调整对改善国际经济不平衡影响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轻率调整人民币汇率风险过大,不利于中国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因此我国在人民币汇率调整方面仍会保持主动性、可控行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人民币汇率将有渐进、小幅的上升,但仍会保持基本的稳定。另外中央银行也能够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小幅度升值,但仍是小幅双向波动中的基本稳定。

二、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1美元换得人民币的数量将变少,那么对于出口商而言,同样出口1美元的商品换回人民币的数量就会因汇率变动而减少,从而使出口商的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07年5月至今,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超过了10%,也就意味着,仅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就使我国出口企业成本提高了10%,导致了一些企业出口利润率降低,因此导致出产品口量下降甚至停止产品出口。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背景下,国内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更多的显现出来,这表现在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中国与该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这主要发生在美国和香港。另外,生产型企业和外贸型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率差别巨大,生产型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率除汇率突然升值的短期影响外,基本能够保持5%以上,其生存环境较好。外贸型企业出口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处于低水平,汇率突然升值则处于亏损状态。2008年我国的出口增速急剧滑落,至2008年11月份出现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出口同比下降2.2%,进口也同比下降17.9%。如果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频繁波动,所有这些都是对我国未来的出口形势造成不利影响。

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2007年以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国际热钱流入我国,造成外汇占款增加,这样由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的流动性过剩逐渐显现。另外,受国际环境影响,人民币升值较快,境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高,一些国外机构为赚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高额利润和规避外汇监控,利用贸易名义和国内企业签订相关合同,以预付款的名义从国外汇入资金,经过投机经营获得利差后,以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错汇为借口,再将资金抽出,造成资本流动的非正常因素增加。

3、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以后,我国资本市场中将会有大量热钱涌进,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对金融市场中银行业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冲击。首先,人民币升值对银行的自身财务状况有影响。人民币升值以后,银行持有的境外资产特别是美元资产,其价值在下降,会产生一定的汇率损益。其次,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行业有影响。人民币升值后,银行做出口业务客户的收益将会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银行的业务。最后,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从存款方面看,外币持有者的存款额度会大幅度缩减,进而导致银行的存款量的下降;从贷款方面看,贷款者更接受外汇贷款,产生银行外汇存款下降和外汇贷款上升的矛盾,这样外汇资金的来源就会受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

1、从当今全球生产结构来看,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世界生产量的主体,可以说在短期内世界市场无法大范围的取代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因此可以假设:即使我国商品选择集体提高商品价格,国外消费者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只能继续购买我国的商品。我国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吉芬商品的性质,国外消费者在我国商品涨价后的反应可能是增加而不是减少我国商品的消费。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带来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和利润减少。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国外消费者在使用我国商品的同时,还需支付更高的价格,在这种利益分配中,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

2、即使假设上述的作用效应不明显,人民币升值确实减少了出口,导致个别企业的破产,但如果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分析可能并不能算作不利影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资源有待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调整配置。通过货币升值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低效率企业挤出制造业,这完全符合我国经济产业调整的方向,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潜力。同时,货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一些企业的竞争力,培养我国的自主国际品牌。如日、德等国家的许多国际品牌是在货币升值过程成长的。

3、货币升值而减少了出口生产,这将会影响这些产业部门的就业情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出口部门就业的减少并不等同于我国整体就业的减少。因为,货币升值有助于提高服务业产品的相对价格,在更有利的价格吸引下,服务业对于就业需求也会扩大。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新增就业机会几乎全部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在吸呐就业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制造业。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服务业促进作用会释放出更大的就业空间,最终实现就业率的提升。

三、总结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有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控制某些经济领域投资过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参考而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确定人民币汇率,这种币种多元化的分散组合增强了汇率的弹性,符合我国当今的国情,是经济全球化和外贸多元化条件下的一种汇率制度上的重大创新。

适当放缓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尽量保证人民币值稳定。在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以及我国外资、外贸形势压力严峻的背景下,应利用强制结售汇取消的契机,进一步调整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高海红.全球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与风险防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沈晓晖.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黄志刚,刘惠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及现实走势分析:2005-2008[J].海南金融,2009(4).

5、王军,董方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09(1).

6、刘尧成.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与政策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10(1).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林天水 赵 聪

第2篇:对“财税改革”给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变化的思考

摘 要:2014年6月随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时隔20年后,我国财税体制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对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税收、税制的改革三方面分析了它们给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带来的变化,并结合税收、税制改革的变化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财税改革 集团企业 管理会计

一、深化“财税改革”的基本概况及对集团企业的深刻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的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2014年6月国家颁布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它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面对这一轮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它必将会对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企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革新:即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使企业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集团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提升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与现行的财务会计相比,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二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侧重在“创造价值”,其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而财务会计侧重在“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

(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将促进集团企业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

管理会计在上世纪70--90年代就已经在我国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了运用,例如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与本量利依存关系、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集团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又总结出了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内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则必须要不断的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例如企业在对资产的重组或项目投资做决策时可引入货币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分析等定量模型来做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适时引入外部中介机构,为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降低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的风险,达到收益的最大化。

三、“税制、税收”改革给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变化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一)税制、税收改革的基本概况

2014年是税制、税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年,税制改革主要体现在“营改增”的进一步扩围。从2013年8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目前“营改增”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邮政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国家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末完成全部行业的“营改增”。

税收改革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方式的改变。根据笔者所在地,吉林省国税局于2014年4月15日下发的《《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规定:建立以明晰征纳权责关系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层级联动、团队协作为主要形式,以分析评估为主要手段,以“专业分工+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从而实现税源管理向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简约化方向转变,向征管现代化迈进。努力构建“大征管、大服务、大评估、大督查”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给集团企业带来的近期影响的分析及对策

“营改增”税制改革在近期内给集团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发票认定与报销管理的问题。

1、发票管理变化的分析

目前,集团企业的经营范围较广,涉及到的行业发票也较为复杂,在此过渡期内,企业应对取得的一些特殊行业发票予以重点关注

(1)应重点检查2014年1月1日以后是否仍然取得了地税的出租车发票、旅游公司或酒店开具的会议费发票

政策依据:根据吉林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发票管理事项的公告》的规定:“结合我省营改增发票使用衔接的实际状况,考虑到部分行业的用票特殊性,对城市公交、轻轨、出租车、长途、县乡短途客运业务使用的“吉林省地方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吉林省地方税务局通用定额发票”以及广播影视服务业收取有线电视费使用的“吉林省地方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冠名类)”等。

政策分析:根据上述规定出租车行业的地税发票只能使用到2013年12月31日止。如果在2014年会计凭证中仍能见到地税出租车发票,则存在潜在的涉税风险。若企业所得税归地税征管的话。那么在后续的税收稽查中可能会得以幸免。若企业所得税归国税征管的话。那么则极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法发票而要求不得做为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会议费用发票的政策依据:根据财税[2013]106号文件《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中的规定:“会议展览服务是指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等举办或者组织安排的各类展览和会议的业务活动。”

政策分析:根据106号文件的规定,会议服务应属于营改增项目,如果集团企业在2014年的会计凭证中取得了地税的会议费发票,则应加以关注。这里存在着潜在的涉税风险:会被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非法的发票不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应重点检查2014年6月1日以后是否仍然取得了地税的电信业发票。

政策依据:根据《吉林省国家税务局、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电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发票使用问题的公告》的规定:自2014年6月1日起,试点纳税人使用国税机关发放的发票,停止使用原地税机关发放的发票。试点纳税人应在2014年6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发票缴销手续。发票缴销后,主管地税机关及时办理发票票种变更事宜。

政策分析:根据上述规定,电信行业应在2014年7月31日之后就完全变为增值税纳税人。如果在2014年7月以后的会计凭证中仍能发现地税的电话费用报销发票的话,属于非法的费用发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发票管理的政策应对

综上所述,出租车发票,会议费用发票,电话费用发票现在已属于增值税发票范畴,如果在企业会计凭证中仍能发现地税发票的话有可能是如下几点原因:(一)由于现在营改增后有些地方的地税机关出于自身利益或业务水平所限导致未能及时帮助纳税人进行营改增的转变。(二)少数企业为了减少多购发票的损失,利用一些企业的业务人员对财税知识的缺乏仍然向他们开具这种涉税风险较大的发票,致使他们流向了受票企业。导致受票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前无法做为费用正常在企业所得税前抵扣,加大了企业的税负。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集团企业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集团公司针对目前的发票变化应重新制定统一的发票认定,审核,报销制度。二是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大审核力度,避免这种风险发票流入,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集团企业应定期对中层管理人员,基层业务人员进行发票知识的培训。增强“发票流”的安全性。

(三)“营改增”税制改革给集团企业带来远期影响的分析及对策

根据国办发[2014]5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附件第十条的规定:“加快生活性服务业营改增步伐,合理设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税率,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伴随着新一轮“营改增”计划的日期迫近,集团企业应厘清集团内哪些子公司或分公司属于营改增的范畴。

(四)税收改革的变化对企业财税管理影响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税收改革目前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方式的改变:基本原则为由过去的事前审核或审批的征管方式改为事中或事后的监督或稽查制度。具体原则为:征管模式由过去主要负责征收税款及时入库的模式转变为以纳税评估、纳税稽查为主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征管模式。这种征管模式具体包括如下五大类指标:日常管理预警指标、行业风险分析指标、纳税遵从评价指标、宏观决策分析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五大类,共计382个指标,基本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多角度分析、无缝隙监控。同时这种监控一般多为事后监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导致企业对于一些既定的“事实”无法修改。

纳税评估的风险监控机制在今后的税收征管工作中将会形成常态化和不定期化,所以集团企业应重视纳税评估,最好能定期(三个月或半年)由财务部门将近期的财务数据或近三年的数据输入应对纳税评估的风险管理指标系统中进行测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财税“法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法治”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集团企业将面临更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或是收益、或是风险,但通过这些有利或不利因素的影响,将会促使企业进一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升级,并最终完成向现代企业的华丽转型。

参考文献:

[1]规划宏伟蓝图 开创历史先河《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一.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 2013年12月12日.

[3]钱丽君.纳税评估实务与模型案例分析[D].中国市场出版社,2014(1).

(作者单位:吉林省国际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市 130000)

作者:李静

第3篇:存贷款利差结构变化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存贷款实际利差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实际利差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评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冲击。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可能采取非理性价格竞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增加信贷规模方式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对此,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加强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的能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差;货币政策调控

在以往存贷款利差研究中,大量文献集中在利率管理体制、利差合理水平等方面,却少有对利差构成进行分析。究其原因,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存贷利差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竞争状况、社会资金的供求情况、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贷款风险的高低等,其中,竞争状况是决定存贷利差的主要因素。而目前在中国,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基准利差作为存贷利差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无疑的,但真正引起存贷利差变动的因素值得探究。本文将商业银行存贷款实际利差进行分解,分析各主要构成对实际利差变动的影响程度,以此评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

一、数据选取

根据金融发展过程中利差的演变,利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二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差;三是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利差(李成,2004)。本文所讨论的利差,就是上述第一层次的利差,即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

通常地,商业银行存贷款实际利差是指商业银行贷款平均年利率与存款平均年利率之差。此外,有学者对利差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在传统净利息收入的基础上加入净非利息收入,得到会计利差的概念(赵旭,2009)。尽管拓展后的概念在外延上比传统利差更加丰富,但在反映存贷款业务收益率方面不如传统利差概念准确。因此,本文采用传统的实际利差概念进行分析。

实际利差通常有净利差和毛利差两种衡量方式。净利差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除以该时期商业银行平均生息资产余额,毛利差则是指某一时期商业银行平均贷款实际利率与平均存款实际利率之差(盛松成、童士清,2007)。净利差和毛利差之间往往有所差异,而且一般来说,净利差略低于毛利差。但从数据可得性角度而言,毛利差更具可操作性。

本文以上海市金融机构的数据为样本,来分析实际利差的结构变化特征。2010年年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9%和6.4%,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的利差变化特点。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具有贴近金融市场的优势,利差变化的敏锐性和先行性更加突出。

二、利差结构分解及分析

首先,将存贷款实际利差做如下分解(具体构成见表1):

存贷款实际利差=贷款质量和其他利差+贷款浮动利差+贷款期限结构利差+基准利差+存款期限结构利差

其中。存款实际利率是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利息支出与人民币各项存款平均余额之比,贷款实际利率是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利息收入与人民币各项贷款平均余额之比。本文用12个月月末存、贷款余额平均值作为年度平均余额。

贷款质量和其他利差,是贷款实际利率与贷款合同利率之差,主要反映不良贷款对贷款利息收入的影响。通常,贷款不良率越高,贷款质量利差就越低。此外,统计口径差异也会导致贷款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不一致。

贷款浮动利差,是贷款合同利率与贷款期限加权平均基准利率之差,反映实际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的浮动幅度。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越大,贷款浮动利差就越大。

贷款期限结构利差,是贷款期限加权平均基准利率与—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之差,反映因实际贷款期限结构所导致的贷款加权基准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偏离程度。中长期贷款占比越高,贷款期限结构利差就越大。

基准利差,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反映中央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保护程度。基准利差越大,表明中央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保护程度越高。

存款期限结构利差,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实际利率之差,反映因实际存款期限结构所导致的存款加权基准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偏离程度。存款活期化倾向越明显,存款期限结构利差就越大。

1、实际利差平均构成分析。

本文以2004年至2010年上海市人民币贷款利率监测数据为样本,得到各年度利差构成数据及其平均值(见表2、3)。

总的来看,基准利差和存款期限结构利差是实际利差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具体地,一是基准利差居绝对主导地位。在3.83%的平均实际利差中,基准利差为3.29%,占比为87%,表明中央银行设定的利差是银行利差收入的最主要构成,政府行为维护着银行的盈利水平。二是存款期限结构利差为1.07%,占比为27.2%,表明大量低成本存款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利差收入空间。三是贷款质量和其他利差为一0.33%,占比为-9.2%,表明贷款信用风险决定了银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时要求一定的风险溢价。四是贷款期限结构利差为0:16%,占比为-3.9%,表明基准利率较低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在贷款总量中占相当大比重。五是贷款浮动利差为-0.05%,占比为-1.1%,表明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增加利息收入的动力不强。

2、实际利差动态构成分析。

观察存贷款实际利差在整个样本期的走势情况,除2007年和2008年超过4%外,其余年份均维持在3.5%左右,基本稳定。下面分析引起实际利差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是基准利差在实际利差中的占比总体呈下降态势,2010年比2004年低11.1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占比低至67,2%,明显偏离趋势,这主要与当年存款期限结构利差大幅提高导致实际利差扩大有关。

二是存款期限结构利差占比较高、波动较大。样本期间。存款期限结构利差呈“扩大-收窄-扩大”的走势,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年度平均值走势基本一致。具体来看,从2004年至2008年,随着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1.98%上升至4.14%,存款期限结构利差从0.68%上升至1.82%,占比也达到峰值39.4%。此后,随着基准利率于2009年降至2.25%,存款期限结构利差也降至0.71%,占比降至20.4%。之后,随着活期存款利率大幅下降效应显现,2010年存款期限结构利差上升至0.98%,占比回升至27.4%。

三是贷款浮动利差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O附近,2010年占比比平均值高出2.3个百分点。这表明总体上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浮或下浮。但是,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贷款利率上浮的情况有所增加。

四是贷款期限结构利差始终为负,其绝对值呈先

升后降走势。由于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约占各项贷款的三分之一,其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贷款期限结构利差始终为负。但是,随着中长期贷款占比的上升和短期贷款基准利率差距的缩小,贷款期限结构利差绝对值自2008年后逐渐缩小。

3、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比较分析。

为了解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实际利差的影响是否在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之间存在差异,本节观察了2004-2010年期间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情况(见表4)。

整个样本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为5.77%,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基准利差与期限加权贷款合同利率之比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值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述情况出现了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首次超过国有商业银行,其基准利差与期限加权贷款合同利率之比则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增强,基准利差对其影响正在减弱。

三、结论和启示

1、主要结论。

一是存贷款实际利差变动与基准利差变动的关联性很弱。尽管基准利差是存贷款实际利差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两者走势的相关性很弱(见图1)。以2006-2010年为例,实际利差呈“扩大-收窄-扩大”的走势,而基准利差呈逐年收窄走势。

二是存贷款实际利差与非基准利差(实际利差与基准利差之差)的走势保持一致。通过观察明显可以看出,非基准利差可以解释大部分的实际利差变动(见图1)。相关性检验也发现,实际利差和非基准利差的相关系数达到0.93。

三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存贷款实际利差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存款活期化与活期存款低利率化导致实际存款利率具有“粘性”,因此存款期限结构利差主要随存款基准利率的波动而同向波动(见图2)。而贷款实际利率会随着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而调整。换言之,即使上调相同幅度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实际利差仍将扩大。

四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在不断增强。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基准利差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正在减弱,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2、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一是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侧重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为防止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非理性价格竞争所产生的风险,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提供基础制度建设。同时,宏观调控难度增加是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依靠直接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在这种模式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和社会信用规模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后,随着存贷利差的不断缩小,商业银行可能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的方式来弥补利差缩小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扩张可能加剧。而我国尚未确立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市场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对市场基准利率的引导调节也未完善。因此,利率市场化可能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必须侧重于间接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王文利,2007),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通过调整再贷款、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通过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等。

二是中央银行应适当压缩存贷款基准利差,并侧重单方面提高存款基准利率。国际经验表明,存贷款利率放开后,其利差会明显收窄。因此,提前适当压缩存贷款基准利差有利于市场化后利率的平稳过渡。重要的是,由于基准利差变动与实际利差变动的无关性,以及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际利差影响的非对称性,因此在具体操作上,中央银行可侧重从单方面提高存款基准利率的角度进行。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存款活期化趋势不断加强,应适当提高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三是金融机构应加强成本预算约束等方面的建设。由于大多数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很健全、成本预算约束能力还没有充分完善,利率完全放开后,金融机构可能出现非理性竞争的情况。为避免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展开利率价格战,金融机构必须加快资产负债管理、成本预算约束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提高贷款议价能力来维持盈利水平。

四是监管机构应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适当保护小型商业银行利益。研究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在不断增强,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可见,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能力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展开竞争。但是,小型金融机构在技术网络、机构网点、产品创新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拓展中间业务的能力较弱,它们是利率管制的最大受益者。利率市场化后,小型金融机构面对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经营成本上升和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在所难免。因此,为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有效竞争,监管机构应当适度保护小型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后的生存和发展,避免出现小型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的现象。

作者:李冀申

第4篇:关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调查表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关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调查表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问卷编号:___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情况,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应的调查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更好的推进人们生活现状的改善,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本问卷不记录姓名,对您的回答,我们将严格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填答,请将您选择的答案所对应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感谢您的配合!

一、基本生活状况

1.从改革开放以来,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A.明显提高B.有提高但不明显C.基本一样D.下降

2.近年来你感觉全家人的生活必需品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A.很满意的解决B.能够解决但不是很顺利C.不能解决

3.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你感觉,较前些年相比较是否有提高?

A.饮食有非常明显的提高B.有提高但不明显C.基本没有提高D.下降

4.住宿条件较之前比较状况如何?

A.能够建起满意的房子B.能够建房但不是很好C.建不起房子

5.农田建设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A.基本实现了机械化B.机械与人工结合C.基本使用人工D.力不从心

二、主要经济来源

1.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有所提高?

A.有明显的提高B.有提高但不明显C.基本不变D.下降

2.改革开放前(或初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A.农田收入B.家庭畜牧C.打短工D.国家工资E.其他

3.现在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A.农田收入B.外出务工C.个体经济D.国家工资E.固定工作F.其他

4.改革开放前(或初期)经济收入能否满足家庭支出?

A.完全满足B.基本满足C.不能完全满足D.难以满足

5.现在经济收入能否满足家庭支出?

A.完全满足B.基本满足C.不能完全满足D.难以满足

三、精神文明生活

1.改革开放前(或者初期)在文化或新闻方面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学习或者了解的?(多选)

A.电视B.报纸或书籍C.道听途说D.不关心

2.现在在文化或新闻方面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学习或者了解的?(多选)A网络B.电视C.报纸或书籍D.道听途说E.不关心

3.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什么娱乐活动?

A.购物B.健身C.旅游D.打牌E.很少有活动F.无娱乐活动

4.你对网络是否了解?

A.非常清楚B.只是了解但不深入C.听说过D.没听说过

四、受教育情况

1.你的文化程度是什么?

A.本科或以上B.专科或技校C.高中毕业D.初中及以下E.没受教育

2.你对受教育的看法是什么?

A.非常重要不可或缺B.重要但得看个人C.可有可无D.不需要

3.家里人受教育的程度在改革开放前后有什么变化?

A.人数增多层次也有提高B.人数增多但层次一般

C.人数基本不变层次提高D.人数和层次都基本不变

五、出行与交通

1.在改革开放以前(或初期)你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A.小汽车B.摩托车C.自行车D.马车E.步行

2.现在你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A.小汽车B.摩托车或电动车C.自行车D.马车E.步行

3.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你用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

A.网络B.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C.书信

4.现在你用的主要通讯工具是什么?

A.网络B.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C.书信

5.就道路和街道状况而言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与现在比较情况如何?

A.有非常大的改观出行方便B.有变化但是路况不是很好

C.变化不大出行不是很方便D,基本没有变化

六、自改革开放以来,你认为成果如何,对改革开放是否支持?

A.成果很好,非常支持B.成果一般,较支持

C.成果不明显,无所谓D.没有成果,不支持

第5篇: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在我的家乡,人们的思想观念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沈阳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

时间: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7日。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方式:在沈阳市各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对沈阳市各区的不同人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走访,并记录下所调查的结果。

内容:从经济、文化、思维等领域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1、经济领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与市场通常被视为具有标示社会制度的功能,在改革实践中被还原为社会资源配臵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工农业商品生产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今天主要以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的演变。在所有制关系上,相应地实现了从单纯的“一大二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

一的公有制格局被彻底打破,最终实现了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个人的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已基本被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所取代;单一的分配格局已被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所取代。

2、文化领域实现了精神生活由单一到多元、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度的增大,封闭的地域疆界迅速消解,全面开放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蓬勃生成,中国已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成为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过去那种“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病态心理和拒斥一切域外文化的 “左”的偏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和纠正。对外文化交流快速发展,如与西方发达国家互派留学生,专家学者。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大量增加,来去自由。在我国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外籍教师专家学者也数量可观。此外我国还多层次主持并参与各种各样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外国电影电视大量涌入我国,介绍外国文化思潮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这些都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和阅历。

3、思维方式上摆脱了“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左”在三十年的思想观念变迁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人

们思想解放的头号大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头反对的主要就是“左”。“左”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体制问题,总担心改革影响了公有制的地位,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总觉得公有制比私有制好,以维护公有制的姿态反对公有制改革。而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争论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后来,对于股份制、产权改革等问题,许多人头脑里依然是这个问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用姓“社”姓“资”或姓“公”姓“私”来判断改革得失的观念,树立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也存在的问题

1、信仰模糊到信仰缺失;

2、道德价值观的抑制到道德本性的混沌;

3、人性的正面片面虚伪到人性近似乎透明荒唐。一直以来西方的思想比较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这种“开放思想”也传入了中国,一些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只看到了“开放”表面,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人们的思想过于“前卫”,由此产生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因素,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丢掉了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美德,以外来的某些文化作为“时尚”,同时还以与其相反的中国优良传统为落后的、守旧的、万恶的根源。

四、问题解决方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大有希望。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

1、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要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普遍强化信用意识。

3、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五、实践调查的体会

通过实践调查,参与生产生活,锻炼了实际观察的细致性和思考问题的系统性,严密性,辩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一代青年身上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体会到精神上的又一次成长。

土地资源管理10-1班

马宁

第6篇: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我来自云南,我的家乡是云南省宣威市,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这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辖区内的居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这座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积极响应和落实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一步步走向富裕。这个暑假我对这个市,我所在的居委会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整个调查是这样安排的:调查共花费10天,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调查方式,通过走访不同的村落,对社区居民进行询问做笔录,并填写了调查表,拍了相关的照片。下面我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说明。

我家在云南省宣威市来宾街道盘龙居委会,下辖4个自然村:盘龙村,启贤村,桃源村,王子号村,在这10天之内,我走访了这4个自然村,对改革开放的变化进行了调查。

盘龙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去年才从办事处提为居委会的,是城镇化推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的办事机构是公社,有什么事大家都回去找公社,改革前一段时间食品,布匹是统一供应,凭粮票购买,种地采取合作社的制度,每家每户挣公分,吃大锅饭。由于是合作化,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一锅饭,部分狡猾的人难免偷懒,以至于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不够,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过去的日子挺苦的,再加上天灾,某些贫穷的人家吃不上饭,上不了学。听我的奶奶说,那时候家里条件困难,曾挖过野菜,伴着粗米煮粥喝,家里孩子又多,常常吃不饱,爸爸也说,他小的时候常跟着姐姐,或带着妹妹,有时是一个村里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刨草根,摘野果吃。至于教育,那些年连吃的都吃不上,上学更是难,那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也没有国家补助金,助学贷款等,这些费用都得自家出。一家人辛苦一年养的猪,舍不得吃一块,卖了上学,或是补贴家用。奶奶谈到以前的苦日子总是很感慨,她说当初真的好难,但不想亏欠孩子太多,一辈子不识字的她,受够了不识字的苦,她说再苦再累都得让孩子上学识字,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姑妈,娘娘们和爸爸都识了不少字,不至于太遗憾。比较一下现在的吃饭和教育,不得不说改革开放创造了奇迹,短短三十几年,国家富强了,人民吃饱了,穿暖了,有学上了,再也不用为吃饭穿衣上学苦苦挣扎。

说了吃穿和教育,再来说一说就医,改革前,医生很少,医院很少,人民生病没地看,也没钱治。改革后,国家富强了,经济宽裕了,更加注重保障民生,就医方面,拨了专项基金用于建立农合医疗保险,农民看病报销大部分医疗费,人民得到了很大的便宜,就医不再难,值得称道的是,近年又出台了相关政策50岁以上的居民可享受每年可免费进行一次身体检查的优惠政策,国家更注重人民的身体健康。另外的一个政策是养老保险制度,居民60岁以前只需缴纳一定的保险金,60岁以后每个月都会有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国家切实在致力于改善民生。这在改革前那个国家不太富裕的年代是能想的吗?

至于交通和住房。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后国家重视道路桥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国内建设的高潮,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大桥桥修建起来,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国家富强了,有资本,也有力量进行扶贫。习总书记任国家主席以来,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于精准扶贫,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政府拨款支持农民建房,农民只需承担很少的一部分,于是农村又掀起了建房的高潮,一栋栋别墅,宜居的楼房应接不暇地出现,现在的农村一派新气象。这次的走访调查,走访的各个自然村都是新房遍地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少还是小别墅,农民都能住上小别墅了,也许这是改革前最想不到的事,小时候见过的土坯房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偶尔有一间,不是被用来堆粮食,就是用来喂牲口。盘龙村95岁的爷爷说,赶上好时候了,他也很高兴能活到现在,赶上这个幸福的时代,看着子孙的幸福生活他很满意。

对农民而言,国家的农业政策对农民富裕关系重大,改革前的合作社,改革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现在国家对农业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关注三农问题,关心民生,改革后的农业政策是农民走向富裕的关键。现在种地国家有补助,自己种出来就是自己的,国家还给补助,何等的好事,这都源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富强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以上就是本次调查的一些情况和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人民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富强。

照片:

1.这是改革之前的土坯房,矮小简陋阴暗,透气性不好,之前是一家人的住所,改革后国家发展了,人民富裕了,这样的房子也就被淘汰了,现在很少见,偶尔见到也是被用来关牲口或是用来屯粮食。

2.改革后修建的乡间马路,过去到镇里是没有路的,改革后乡民们组织修建了一条土路,不过由于部分地段是耕地,没有钱买过来修路,所以部分路段是从河里走的。后来政府拨了一部分资金,将路承包给施工队,没多长时间,一条光滑的沥青路就修好了,各村寨之间终于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去镇上也方便了

3.今天的日子,新建的小学,农民的别墅,便捷的交通

第7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个体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在生活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电视机、电脑、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三十多年年前,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液晶电视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如今,家家都实现了!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

的!

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

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 我们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而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紧接着是我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2011年神八的成功的发射更是为祖国锦上添花!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国已经真正的繁荣富强了!今天,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

大!

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也就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祖国的大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

努力奋斗!

第8篇: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江西)的变化

毛泽东概论课后讨论小组

CS1210第二小组

组长:张慧 U201215091 组员:李诗琪 U201215093 杨栋梁 U201215098 舒熙 U201215100 肖融 U201215102 杨浩 U201215104 邹大伟 U201215096

正文: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三十余载的岁月当中世界见证了东方巨龙的复苏。昔日的“东亚病夫”已不复存在。美好的未来在向快速崛起的中国招手!江西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抓住机会坚持不懈,江西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开始从温饱迈入小康,写下了江西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江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三十年。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对改革开放三十二周年中江西省的变化进行论述。

一、 经济贸易

1978年~2012年江西省历年GDP主要指标 (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元;

比重、增长率/%)

[1] 各年份(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基于IMF-WEO(2013年4月16日更

新数据)数据推算

GDP总量(百万元)

名义增

名义增长率 年份

本币 长率

购买力

名义增长率 (购买

实际

占全国

美元

(基于本币)

(基于美元)

位次

增长率 比重

平价

力平价) p2012 1,294,848 10.6 205,124 2011 1,170,282 23.8 181,192 2010 2009 2008 2007 945,126 23.5 139,615 765,518 9.8 112,065

13.2 309,313 10.6 29.8 279,664 17.3 24.6 238,415 17.3 11.6 203,211 11.4 31.6 182,340 26.1 159,945

14 15

11 2.49 12.5 2.47 14 2.35 13.1 2.25 13.2 2.22 13.2 2.18 19 19 19 19 20 19 rrr697,105 20.2 100,374 580,025 20.3 76,279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482,053 405,676 345,670 280,741 245,048 217,568 200,307 185,365 171,987 160,577 140,974 116,973 94,816 72,304 57,255 47,937 42,862 37,646 32,583 26,290 23,082 20,789 18.8 60,470 17.4 49,523 23.1 41,764 14.6 33,918 12.6 29,606 8.6 26,286 8.1 24,196 7.8 22,392 7.1 20,774 13.9 19,370 20.5 16,956 23.4 14,007 31.1 11,001 26.3 12,548 19.4 10,382 11.8 9,005 13.9 8,961 15.5 9,999 23.9 8,754 13.9 7,063 11

6,685 22.9 7,079

22.1 139,048 18.6 117,669 23.1 101,572 14.6 85,940

12.6 75,372 8.6 66,247 8.1 60,869

7.8 56,255 7.2 50,783

14.2 46,469 21.1 40,696 27.3

35,266 -12.3 31,841

20.9 28,685 15.3 25,592 0.5

22,647

-10.4 20,900 14.2 18,700 23.9 16,923 5.7 14,796 -5.6 13,275

-2.6

12,253 18.2 12.3 15.8 12.8 18.2 13.2 14

13 13.8 10.5 8.8 8.8 8.2

8 10.8 7.8 9.3

7.1 14.2 12.3 15.4 11.7 10.8 6.8 11

8.8 12.1 13.7 13 14.8 8.4

8.2 11.8 4.5

10.5 6.1 14.4 11.4 11.5 8.3 8.3

6.7 14.9

14.8 2.23 18 2.19 17 2.16 17 2.07 18 2.04 17 1.98 17 2.02 18 2.07 18 2.04 18 2.03 18 1.98 18 1.92 18 1.97 18 2.05 18 2.13 18 2.2 18 2.3

19 2.22 18 2.17 17 2.18 17 2.25 16 2.31

16 1984 16,911 17.3 7,267 -0.4 10,662 16 1983 14,413 7.6

7,295 3.1 9,190 10.7 1982 13,396 10.5 7,078 -0.5 8,299 17.5 1981 12,126 9.1 7,112 -4.1 7,063 16.6 1980 11,115 6.7

7,420 10.8 6,055

1979 10,415 19.7 6,698 29.6

1978 8,700

5,166

人均GDP 名义增

购买年份 长率

实际

占全本币

美元

力 国 位(基于本平价

增长人均比

币)

p2012 28,799 10.1 4,562 6,880 75 25

r2011 26,150

23 4,049 6,249 11.8

74 24 r2010 21,253 22.6 3,140 5,361 13.2 71 24 r2009 17,335

9 2,538 4,602 12.3

68 25 2008 15,900 19.4 2,289 4,159 12.4 67 24 2007 13,322 19.5 1,752 3,674 12.5 66 24 2006 11,145 18.1 1,398 3,215 11.6 68 24 2005 9,440 16.6 1,152 2,738 12.1 67 24 2004 8,097 22.2 978 2,379 12.4 66 25 2003 6,624 13.6 800 2,028 12.1 63 25 2002 5,829 11.6 704 1,793 9.5 62 26 2001 5,221 7.6

631 1,590

7.8

61 27 2000 4,851 10.2 586 1,474 10.2

62 25

15.4 2.35 17 6.8 2.42 17 9.3 2.52 16 5.6 2.48 16 4.2 2.45

15 15.8 2.56 16 13.3 2.39

16 1999 4,402 1998 4,124 6.7 6

532 1,336 498 1,218

6.7 6

61 28 61 27 61 27 59 26 57 27 59 26 61 26 64 25 66 25 69 25 67 24 65 26 66 25 68 24 70 24 72 24 73 23 76 21 75 21 74 22 78 22 72 22 1997 3,890 12.7 1996 3,452 19.2 1995 2,896 21.9 1994 2,376 29.5 1993 1,835 24.7 1992 1,472 17.9 1991 1,249 10.1 1990 1,134 11.9 1989 1,013 13.7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891 22.2 729 11.8 652 9.2

469 1,126 11.1 415 347 276 318 267 235 237 269 239 196 189 203 214 217 213 216 228 209

164

997 10.5 873 798

5.5 7.4

728 12.2 658 13.3 590 553 503 463 410 375

6.5 2.7 4.4 9.8 6.5 4.9 597 20.1 497 16.1 428 403 369 342 6.2 9.2 7.9 5.2

352 12.9 313 13.6 273 250 215 186

5.4 8 4.4 2.8 13.3 10.9 325 17.8 276

对上面江西省1978年~2012年江西省历年GDP的数据的直观分析,很容易看到:江西省的总GDP从1978年的8700百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294,848百万元,增加了约150倍,基本保持每年10个百分点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276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99元,增加了约100倍,每年基本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2年的30多年里,江西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江西省贸易情况:

如今南昌市是高楼林立。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不敢想像的。翻阅过一些老照片,以前南昌哪有今天 这么高的楼房?同时江西省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在1978年人均仅有13元,而在2008年却是9468元,可 谓是突飞猛进。

二、 工农业

农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在三十年,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农村改革到取消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2007年,我们省农业增加值达到了905.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4倍。按照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7倍。年均递增5.5%,比1953年到1978年2.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了3.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那么我们省的粮食总产量去年达到了380.8亿斤,比1978年增长了69.1%。人均粮食拥有量由原来的715斤上升到了881斤。

工业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过去江西的工业非常薄弱,一个县城有一两家工厂就算非常好的了。我们改革开发前最大的梦想,一般的平民百姓是当一个工人,能够当上一个工人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因为非常少。2007年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27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7.3倍,接近增长100倍了。按照可比价计算,每年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1822亿元。去年的增长速度是33.2%,在全国排在第六位。工业增长的速度已经在中部首位。那么我们的工业化率达到了41.4%,比1978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3.4%。1978年我们省的生铁产量少得可怜,只有35.8万吨。钢材产量更少,24.5万吨。水泥产量是155.6万吨。到了2007年,生铁产量达到了1045.3万吨,钢材产量达到了1350.4万吨。水泥产量达到了4957万吨。增长率分别是28.2倍,54.1倍和31.9倍。我们省的汽车产量改革开放前只有991辆,现在汽车的年产量达到了22.2万辆,增长了223倍。工业产品中,棉花产量、空调产量已经分别进入了全国的前十位;水泥的产量已经居于全国的第十一位;手机产量居全国的第十三位;硫酸产量居全国的第十四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的第十五位。谈到工业我们就不得不谈到贵溪冶炼厂,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闪速炼铜工厂——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经过20年的消化吸收、跟踪发展和创新突破,不仅成为了国内最大炼铜厂,而且生产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10强,生产成本达到了世界最低。江铜贵溪冶炼厂是国家"六五"期间22个成套引进项目之一,它的成功引进一举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炼铜国家20年的技术差距。截至到2005年12月31日,20年来,贵溪冶炼厂安全生产7924天,共生产阴极铜311.1万吨,黄金94.9吨,白银1735.1吨,硫酸1110.8万吨,三氧化二砷6533.88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的发展。

三、 基础设施建设

在清朝之前,江西还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古代是以省运为主,我们江西是通往南粤的必经之路。正是因为交通非常发达,所以当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时候,江西的经济在全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江西的茶税就占了全国的茶税的3/7。而且在宋代的时候,江西已经有千吨的大船运粮的船,直驶波斯湾,可见当时的繁荣。但是,随着铁路的兴起,江西交通方面落后了,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前,从改革开放初的时候,从南昌去北京是36个小时,现在和谐号几个小时就到了。现在,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所有的地级市都已经高速化了,我们所有的出省通道都已经高速化了。2007年,我们省的固定资产投资3301.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05倍,年均增长22.7%。从1979年到2007年,这29年,我们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6607.8亿元,是之前这29年我们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是1115亿元,而后29年是16607.8亿。到2004年,我们省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一千公里。到2007年,突破了两千公里,达到了2206公里,进入了全国的第八位。农村公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所有的乡镇都通了柏油路或者水泥路。80%的行政村实现了路面的运畅。现在全省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多少?13.7万公里,比1978年整整增加了10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由最初的8.13亿元增加至2549亿元。即使在偏远的乡村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路。

四、 社会事业

(一)、南昌大学成立

1993年5月4日,经教育部批准,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2002年以来,全省展开高校新园区建设,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高考录取率达到54.3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民办教育事业同时得到蓬勃发展。

(二)、民生工程率先实现“四个全覆盖”

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两年来,投入资金150亿元,实施包括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养老、低保、人民生产生活等8个方面110多项工程项目,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

(三)、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经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统账结合以及统一并轨三个阶段,其覆盖面持续扩大,改革不断深入。医疗保险改革历经大病统筹、试点及全面改革和发展阶段,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及持续性仍有较大改革空间,医疗保险制度间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江西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速,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外,社会养老保险逐渐成为养老保障的主体;而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为江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和发展历程江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1986年,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阶段(1986年至1995年)这一阶段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养老保险与企业逐步分离,统筹对象主要为国有经济职工;第二,由省政府指定劳动厅负责养老金的统一收缴和发放,统筹层次主要在市、县级;第三,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个人负担相对较轻,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同时由财政建立养老保险后备基金,必要时给予补贴;实行现收现付制,基金的结算实行差额缴拨。2.统账结合阶段(1995年至199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1995年8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扩大养老保险的范围和对象,养老保险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全面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缴费基数从“双基数”变为单基数,缴费比例基本统一。3.统一并轨阶段(1999年至2006年)1999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江西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实现了江西省养老保险制度与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并轨。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并轨的基本内容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统一,企业缴费比例逐步统一为20%,个人缴费比例逐步统一为8%;个人账户的记账规模统一为11%;统一养老金计发方法,实现与全国计发办法的并轨。为了顺利做好并轨工作,江西省劳动厅印发了《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细则》、《江西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同时,按照国务院要求,完成了行业统筹下放地方管理的工作,出台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规范了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了农垦企业和监狱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工作,部分县市开展了失地农民和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工作。4.制度完善阶段(2006年7月至今)2006年4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江西省政府颁布了《江西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江西省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一阶段,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逐步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扩大覆盖范围,城镇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统一为20%,缴费基数统一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划清省政府和市县区政府、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责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江西医疗保险改革和发展历程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江西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从1987年起步,其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大病统筹、改革试点和扩大试点、全面改革三个阶段。(1)大病统筹阶段(1988年至1993年)江西最初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从大病统筹起步。1988年,江西省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工作。星子县、临川县作为首批试点县,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开始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试点。1994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江西省出台《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意见》。该文件明确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基本原则、目标、统筹范围、对象、统筹基金征集和支付、医疗管理等问题。(2)改革试点和扩大试点阶段(1994年至1998年)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西省九江市和江苏省镇江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两江”试点)。1996年中央决定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新余市、宜春地区和鹰潭市被确定为江西省扩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先后于1997和1998年启动和开展了试点工作。

(3)全面改革和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1999年7月,江西省政府出台《江西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 。按照《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在2000年到2002年间先后制定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并陆续组织实施。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上,《总体规划》确定了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相结合的“板块式”管理办法,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划定了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开管理使用,不相互挤占。筹资方式上,《总体规划》明确了全省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筹资标准上,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确定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单位缴费比例全省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与推广

2006年,为探索让未参加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保险的城镇户籍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新路子,江西在抚州等地开展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试点。2007年,在抚州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江西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江西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指导意见》,2007年在全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不低于224万人,覆盖率不低于33%,2008年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通过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凡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城镇居民,都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在筹资方面,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150元,未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50元,财政给予补助,财政补助的比例全省统一按40%执行,低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上述筹资标准由财政全额负担;财政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7∶1∶2(其中国定贫困县按8∶0∶2)的比例负担。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与推广

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的试点起步。003年江西选择南昌、分宜、樟树、吉安、崇义、婺源、贵溪7个县(市)首开试点,经过2004-2006年的扩大试点,到2006年,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增加到40个,2007年增加到80个,2008年在全省有农业人口的96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实现制度的全面覆盖。从2003年7月起,第一批试点县覆盖农业人口248.12万人。2006年,江西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29个,试点县(市、区)达到40个,占全省总县(市、区)数的40%,覆盖农业人口1437.4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5.43%。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的补助资金提高到20元,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的补助标准分别为14元、3元和3元。2007年,根据各级财政提高对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的情况,在保持乡级、县级、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600元,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800元不变的情况下,乡级、县级、县外定点和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由原来的55%、45%、35%、25%分别提高到75%、55%、45%和35%;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还可对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上下浮动5%;封顶线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2万元。为方便农民报销住院费用,江西推行了定点医院医药费直接补偿制度。到2007年底,100%的县级医院、70%的乡镇卫生院已经开展了“直补”工作,各设区市市级和部分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也开展了“直补”工作。2008年,江西在全省96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

公共图书馆由38个增加到了105个,医生数由3.04万人增至3.52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由2.18万人增至77.95万人。这些数据说明了公民的医疗水品以及受教育程度明显增高,社会福利也有大幅的增加。我们学校最近几年也一直在扩招,为更多的学子提供了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五、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007年,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222元,比1978年增加了10917元,增长了35.8倍,年均增长12.3%。农民的平均纯收入4098元,增加了3957元,增长了28.1倍,年均增长1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7779.3元。恩格尔系数先是由1978年的68.6%下降到80年代末的60%以下,继而到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50%,到2007年是49.8%。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六、 消费市场与贸易市场

改革开放后消费市场繁荣活跃,1979年,那个时侯电视机很少。90年代中期,平常百姓的家里都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更多的人现在追求的是小车这些东西,确实变化是非常大。在计划经济时期,那时候商品非常匮乏,而且流通渠道非常单一,都是凭票限量供应的。那个时侯是买粮要粮票,做衣服要布票,包括买煤球要煤球票。还有饭票,肉票很多很多。当时我们把这些东西当做人民币一样,曾藏在家里锁起来的。进入90年代,是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加。这才有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当走进商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玲珑满目的商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读需求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就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

1978年以前,我们的商品基本上是调不到上海广东等外省的口岸出口的,基本上没有办法自己出口的,直接出口业务的非常少。当时只是跟原苏联、还有越南、日本,日本是到70年代出资后才和香港澳门十几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省急需开拓外海市场。聚集了一批贸易机构,派出了一些贸易团去国外推销产品。现在,已经跟19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2007年,我们省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19.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33倍。1984年,领着第一笔外资的时候是80万美元。这是第一次接触外商入赣投资的历史。在这之后,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逐渐成为吸引外资的一方乐土。2007年我们省实际利用外资比1984年增长了3878倍,年均增长43.2%,居各个省市区平均增速的首位。去年也是这样的情况,投资量已经地增到全国的第11位。我们已经超过了两三个沿海省份的投资总量,这点很不容易。已经连续4年居中部地区的首位。

七、 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省的生态环境并不好,最严重的就是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的问题。当时有一句民谣叫“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省在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训,更加重视生态和自然的保护工作。我们省最著名的是三江湖的治理工程,这是被联合国确定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样板。这使水土流失面积大量减少,由330万公顷下降到了现在的130万公顷,下降了60.6%。植树造林250万公顷,数以千万的农民受益,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鄱阳湖的湖底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100平方公里,这是90年代初的数据。所以现在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山绿水成为了江西最大的品牌和最大的优势,我们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1978年的33.1%提高到2007年的60.05%。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居于全国第二位。节能降耗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2007年我们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在中西部省份中是能耗最低的省。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资料,2007年我们省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有个,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的标准,含量最高的资溪县达到了多个,是个天然氧吧。我们的生态农业在全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我们有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也是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企业达到了382家,绿色食品产品有916个等等,这些都在全国处于前列。

八、 结语

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正是这些以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增加的数字向我们昭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正逐渐摆脱贫困,大步迈向小康社会。冬雪已逝,春之将近。美好的生活又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九、 参阅文献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09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07-01

第9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谈谈我家乡的变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始了以清理“左”倾思想为重点的拨乱反正工作,邓小平老人正式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浙江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历程。

90后的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对于改革开放政策很好的发言者,毕竟我没有经历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无法十分形象生动的表达那种最真实的感受。而我下文的表述,仅仅是我在爷爷奶奶这些老一辈的人口中所听到的事迹和变化以及在网上搜到的一些实际的数据资料和我在18年成长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切。

记得还小的时候,爷爷就一直说改革开放好啊!是国家领导人好、国家政策好,说实话,我完全没有这样的体会,或许那时还小,也或许只有经历了当年的变化,才会真正有体会吧!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浙江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提高。经济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政策上坚持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团结奋斗。创业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通过改革开放,浙江省真正的崛起了。

改革开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的浙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开发较早,历来是我国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的誉称,自然也受到了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

下面我通过下述方面对于改革开放后浙江的变化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人民的生活方面:

(1)衣:爷爷奶奶结婚的时候,还是大队里的集体婚礼,他们参加的婚礼和穿的礼服都极其普通。还记得奶奶和我说,他们当时穿的是那种像中山装一样的衣服,现在还保留在他们的衣柜里,他们的衣服是用布票去买布然后去裁缝店做的。当时人民生活的衣服,也是色彩单一和形式样式单一,大家出门的时候身上都有补丁。

可现在,人民大众的衣服形式多了,色彩丰富了,现在的人结婚都有婚纱和西装了,现在的西装更是普通的着装了,甚至可以说是至少每个人都有一套。现在的服装,有韩版的、有日系的、有蝙蝠装、有紧身雪花裤等等,一切的一切服装的变化都在生动体现着改革开放所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成就。

(2)食:以前单一的食物和中国传统式的餐食,是大众每日必备的,清一色的菜和清一色的酒席,没有什么装饰和花样,也没有什么外来餐食的引进。

改革开放后,请客吃饭都去了酒店,孩子生日就去KFC、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店里,如今外卖更是变成了家常便饭,去吃一顿牛排和

火锅也不足为奇。时代发展了,地沟油也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的隐患也值得人民好好考虑。

(3)住: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时候,住的还是茅草搭的矮平房,有一个水泥的平房就已经是属于上层阶级了。那样的房子没有很好的透光和透风性,会压抑人的心情,下雨天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可现在,广大的老百姓们都住起了商品房甚至是洋房型的别墅,如今这样的楼房已不在是人们心中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了。如今高涨的房价,买商品房则又变成了普通百姓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奋斗目标甚至是一辈子的目标,更多的人都成为了蚁族、房奴这样的“新人”。

(4)行:改革开放前,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是每个人家结婚的时候必备的嫁妆,出门都是用船或没有水的地方就直接用步行,结婚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踩脚踏车的方式,新娘就到了新郎家了。火车在当时也是很稀奇的事了吧。

可现在,满大街的轿车,面包车,公交车,私家车,电瓶车什么都有了,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铁和动车产生了,如今的街道,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困扰着政府和人民,就像什么事有弊也有利,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困难和隐患。

(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部分内容摘自于网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5年,浙江省经济总量从124亿元增加到13438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居第4位,年均增长

率达13.1%,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2.8%,比全国同期高4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11.8%,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2005年人均GDP3382美元,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成为全国各省区中首个人均GDP超3000美元的省份。

工业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产品竞争力较强。到2004年,浙江省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工业化水平仅低于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省。据国家统计局对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532种最终产品调查,浙江有56种产品产量名列全国第一,42种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超过30%。2005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30个行业中,浙江有18个行业主营业务占全国同行业10%以上,11个行业实现利润占全国比重15%以上,其中有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0%,利润超过25%。

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就业比较充分,社会比较安全稳定。2005年浙江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居全国第四位,省区第一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3.4%,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全省城市化率达55%,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4%,连续3年居全国第四,省区第一;居民人均寿命74.97岁(2004年数据),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浙江还是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就业比较充分,同时还吸纳了800万省外劳动力。每亿元GDP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2002年以后开始下降,目前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30%左右。另据国家统计局测评,浙江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从2004年的92.33%,

提高到2005年的96.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9个百分点。短短的27年时间,浙江省从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省、经济大省。1978年浙江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3.4%,2005年达到

7.33%;人均GDP水平仅为全国的0.87倍,2005年达到全国的1.96倍。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全面进步,成功地走过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从全国的中游走到了前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以上数据内容是摘自于网上真实数据)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国名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经济起飞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秦山核电站、北仑电厂、金温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浙江的经济快速腾飞。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毅力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在这30年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浙江的振兴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浙江现在经济、政治的腾飞,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的政策的提出,对于浙江日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革,人才的涌现,都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灵动体现。

我是浙江嘉兴嘉善的,开放后,嘉兴作为第二批进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也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改革,嘉兴的五芳斋粽子已经闻名于全国,而嘉善的西塘是作为旅游景点作为经济开发的项目,这几年,我目睹了西塘的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都涌到西塘去旅游,西塘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驻足观赏,那里的水乡那里淳朴的民俗都是不可忽视的法宝。而西塘的旅游的发展同样是受着改革开放的庇佑而逐步成熟的。大云是有名的花卉之乡,以牡丹最为著名,每年一度的牡丹花卉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展商,那边的拳王农庄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酒店、温泉、花园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跟进,使大云的经济高速发展。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对于我们浙江是一个契机,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大浪潮,我们不能阻止,我们唯有继承和不断发展,争取建设更优秀和更美丽的浙江。衣食住行、经济、政治、基础设施、工农业的发展,所有的一切,浙江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和进行之中,衷心的祝愿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以后,浙江会建设的更好,嘉兴会变得更美,嘉善会变得更给力!

上一篇:假整改方案下一篇: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