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推荐8篇)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1

市工商局坚持“面向基层、强化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指导方针,2000年以来先后制定印发了“263”方案、“三制三化”、“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等基层工商所改革建设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商所改革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全市工商所布局趋于合理、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监管模式改革基本到位、执法水平显著提高、规章制度健全落实、所容所貌焕然一新。

一、主要做法

(一)以“两项”改革为突破点,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执法机构

1、改革工商所设置。为了适应市场监管新形势,我们在调研论证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小局大所”总的指导原则和撤并所三分之一的具体整合方案,2000年以来,全市撤并工商所队41个,撤并比率35%,目前,全市现有工商所66个,车管所10个,实现了“小局大所”的改革目标。

2、改革选人用人机制。为选拔优秀人才,我们于2002年制定了《承德市工商系统执法人员竞争上岗办法》并在全系统实施。共有327人参加了竞争上岗,有34名原股所长落聘,13名正职改任副职,26名副职晋升为正职,44名一般干部走上副职岗位,岗位交流315人。竞争上岗制度的实施,树立了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三制”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1、市场主体户籍制。我们在总结近年来经济户口建立管理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统一制定了《经济户口建立管理使用基本规范》,按照这一规范,全市66个工商所全部建立了“一档一卡”的书式档案和机读档案。

2、市场监管巡查制。结合近年来市场巡查的实际,我们统一制定了《市场巡查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一是采取驻场和市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各类市场及其主体进行巡回检查,根据巡查结果,将企业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实行两级巡查监管,在各县区局设立经济检查队,建立了县(区)局、所两级市场巡查体系,杜绝监管死角和盲区。三是实行跟踪巡查,对市场主体的违法生产经营苗头,巡查员及时发布“警示”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并监督落实。四是加强了监督考核,市、县局不定期地对各巡查区履行巡查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巡而不查,查后不认真记录、不认真处理等问题。

3、规费收取交费制。我们总结推广了隆化县韩麻营工商所“三段式”工作法,即每月的前5日为集中交费时间,6—20日为市场巡查时间,下旬为集中办案时间。对偏远山区小户实行一年一定费、半年一收取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所集中交费比率平均达到80%以上,有的所达到了95%。集中交费制的推广,大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市场巡查办案提供了保证。

(三)以“六化”建设为着力点,建立与现代工商相适应的基层窗口单位

在完成工商所整合、危房所改造和工商所监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基层建设重点转移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来,把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作为2005年全系统十件大事之一进行研究部署。于2004年10月,组织编写了《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2005年3月,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确定了4个工商所先行试点,实行局领导和有关科室包所责任制,促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7月19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工商局长、人教股长、基层所长等140人参加会议,现场观摩了试点所,听取了试点所经验介绍,省局李继红副局长、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到会讲话。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出了“硬件建设分批抓、软件建设齐步走”的工作思路,确定年内重点抓好30个所硬件建设和其它所软件建设,争取2006年底全部工商所软硬件建设达标。12月份,市局对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评比,评出十佳规范化工商所12个,先进工商所18个,在2006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

1、环境设施规范。一是统一了工商所标识。按照冀工商[2004]62号文件要求,统一更换了工商所标志,做到了“四统一”:即工商所机构名称统一、工商所牌统一、工商所标志统一和窗口设置统一。二是规范了内部设置。在房间布局上,做到了办公区与生活区的分开。三是规范了办公设施。要求有条件的工商所统一办公桌椅配置,其原则是美观、适用,能够体现现代化办公要求。四是统一了窗口建设标准。注册大厅一般不低于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接待区一般不低于注册大厅的三分之二,为管理对象提供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五是加强了硬件建设。按照先撤并、后建设的原则,对原有工商所房屋进行了新建、修缮和改造,2000年以来,全市投入工商所建设资金1800万元,新建工商所34个、改建工商所13个,为工商所配置显示屏5台、触摸屏11台、摄像机27架、执法专用车102辆、微机167台、打印机73台、电视机73台、VCD机70台等必要的执法装备,绝大多数工商所建立了“四室一厅一堂”(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娱乐室、一站式首问责任大厅和食堂),实现了“六机一车”(微机、打印机、电话机、电视机、VCD机、摄像机或照相机和汽车),有的所还配置了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生活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工商所租房、危房、装备落后等问题。

2、服务行为规范。一是推行服务平台,拉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设置了便民设施,在注册大厅接待区设置服务指南、工作人员去向牌、意见簿、饮水机等便民措施,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度,树立了“便民服务、公正执法、阳光作业、提高效率”的服务理念,促进了队伍及行风建设。四是落实七项制度(即一站式服务制、首问责任制、延时服务制、预约办事制、跟踪服务制、联系点制和企业联络员制),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3、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是创建公正廉洁执法环境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坚持依法行政、促进行政行为法制化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开展了“三坚持三反对”活动。一是坚持依法执法,反对有法不依。工商所依照法定职责对个体工商户及各类经济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充分体现适当性,没有违背法律的原则和超越法律的范围。二是坚持公正执法,反对随意执法。工商所实行登记、收费、巡查、处罚等行政行为既严格依照了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程序,又做到了对外公开,增加了执法的透明度,避免了随意性。三是坚持文明执法,反对野蛮执法。通过加强执法人员岗位大练兵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一线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受到了群众的好评,2005年,全市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和罚没款,工商所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1%和80%,没有发生行政败诉案件。

4、政务公开规范。按照省局《关于统一工商所政务公示内容的暂行规定》要求,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纪律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登记条件、提交申请材料目录及申请书示范文本进行了公开。有条件的工商所用显示屏或触摸屏公开,没有显示屏或触摸屏的统一上墙公开。

5、工作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工商所议事规则、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内部管理、工作考核、“三会一课”等18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去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6、信息化建设规范。一是加强了网络化建设,实现了省、市、县、所四级联网;二是加强了硬件建设,每个县区局都增配了硬件设施,工商所微机全部达到两台以上。三是全部安装了工商所各类业务软件。建立了经济户口、市场巡查机读档案,对企业和个体户实行动态管理。

(四)以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点,建立与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新型工商所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全市统一规定每周半天为政治学习时间,各所由支部书记(对具有3名以上党员的38个工商所建立了党支部)或所长组织学习,根据形势发展确定学习重点,开办学习园地。全市统一建立了《干部学习档案》,及时将培训内容和考试成绩填入《干部学习档案》。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锻炼。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按照分级培训原则,市局对股所长、县区局对一般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采取竞赛、讲座、考试、交流等较为灵活的方法,重点培训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工商所改革建设系列内容和英语、计算机、WTO新知识。2001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基层工商所人员2252人次,人均参加培训2次,培训面98%以上,平均成绩93分。

3、加强学历教育。截止到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6%,45岁以下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2%。

二、主要成效

1、人员素质提高了。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在系统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服务行为规范了。通过实行规范化建设,基层工商所改善了生活环境,美化了办公环境,提升了文化品位,规范了服务行为,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人人讲学习,事事讲规范,处处树形象的良好氛围。各所在按要求全面实施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三制三办”、首办责任制、红盾帮扶工程等服务举措,还结合实际推出了一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如建立定期企业座谈会议制度等,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2005年,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全系统13个参评单位实现了“满堂红”。市局和7个县区局获免评,3个县区局获第一名,2个县区局获第二名。

3、行政执法加强了。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使执法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所学法用法积极性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查办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全市05年共查办案件26375件,案卷质量明显进步,无一例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4、财政收入增长了。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规范了行政收费行为,拓宽了费源,堵塞了漏洞,财政收入有所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约7300万,同比增长18.6%;罚没1599万元,同比增长39.6%。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商所缺员严重。我市现有编制1698个,实有人员1239人,空编459个,空编率27%,其中行政空编297个,空编率22%;事业空编162个,空编率49.2%。形成空编原因主要是工商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来,我市工作人员除接收军转干部和复员兵外,一直是只减不增,导致全市工商所普遍缺员严重。出现了工商所越整合人员越少的逆向局面。目前,全市现有工商所76个,其中8人以上工商所只有25个,7人以下工商所还有51个,除城区工商所外,其他工商所一般为2—4人,工商所不雇临时工已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有5个县区局缺员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缺乏高、精、尖人才。全市系统公务员队伍平均年龄43岁,30岁以下人员只有62人,51岁以上超过10%。全市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虽然达到80%以上,但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少,只有16人。计算机、法律专业人员更少,有的工商所配备了现代化的执法设备,没人会用。实在是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严重影响了工商职能的发挥和监管到位。

三是基层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所长们普遍反映工商所收费、罚没指标高、规范化建设任务重、行风评比要求严,另一方面,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所里人手又不够,形成忙乱现象,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认真研究深层次问题,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是装备落后,经费紧张。影响执法办案的效率和质量。目前,虽然规范化建设为基层所配备了一定的执法装备,基本实现了“五机一车”,但有些所的装备还比较落后。导致在查找案源、收集证据等办案环节,往往落于不法分子的后面,甚至面对不法分子日益高科技化的作案手段而盲然失措。

四、几点建议

一是解决人员缺乏问题。尽管今年全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但根据我市实际,24名指标远远解决不了燃眉之急,所以06年我们希望省局积极协调省人事厅,为我市解决增人计划200个,其中,招考公务员120人,录用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增加事业人员80人,以解决工商系统委培生及职工子女等遗留问题。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更新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和加强自学相结合,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此外,还要为基层干部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有利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赴外挂职锻炼等方式,学习外省市先进执法办案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是否借鉴公安系统做法,搞好几个必训:上岗必训、提职必训、新出台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内容必训。适当增加脱产时间和比例。

三是实行岗位资格等级制度。现行的执法资格考试多流于形式,必须加以改革完善。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工商所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将岗位资格化分为不同的标准和等级,执法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取岗位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报考资格应限定学历和专业及岗位年限。使干部业务学习形成梯次,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资格等级,从而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是应研究开发一套综合的工商系统软件。将红盾98、工商所监管、企业信用分类、办照、财务软件等整合在一个软件上,使各类资料信息能共享,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既可以避免基础信息重复录入,减少工作量,又可以使各类资料之间一致、完整、真实,便于查询和操作。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2

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经费保障管理工作调研结果表明,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经费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项目经费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形势及全面履职尽责的需求不相适应;其二, 干部的教育培训经费与“两费”停征后干部技能转型的需求不相适应;其三, 考核奖惩机制与“阳光工资”实行后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其四, 重点经费的投入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求等方面。目前全市系统经费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工商经费尚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工商部门经费保障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采取各项举措, 建立健全“经费筹措、经费使用、财务监督”等三项机制 (见表1) , 努力开拓与现代工商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多策集财, 建立高效的经费筹措机制

当前, 工商系统经费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 要切实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保障标准, 并坚持多方筹资、开源节流、向内挖潜。

(一) 科学编制经费预算, 落实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科学地编制预算是完善工商经费保障的前提。系统预算编制必须坚持“突出保障重点、不断优化结构、统筹收支安排”的原则。预算编制过程中, 人员资产基础信息由人教部门和办公室提供资料, 专项支出预算严格执行重点项目由集体统一商定科学安排制定, 非资本性项目由业务部门根据职能和负担的工作任务提出草案, 财务部门审核编制, 严格执行预算单位编制的专项支出按照项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原则。促进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优化工商经费保障机制。

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根据江苏省财政对工商系统的预算管理办法, 建立公用经费的保障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规范对工商经费的投入, 健全工商经费保障机制, 制定相关工商部门基本支出各项经费开支标准。这一做法, 为解决制约工商工作长远发展“瓶颈”的经费保障提供了政策支撑, 使经费保障制度化、规范化迈出了新步伐。各单位要制定相关制度, 使经费保障真正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二)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近年来, 扬州市工商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好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作用, 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两费”停征后,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财政拨款。因此, 要积极向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反映汇报, 争取它们的理解和支持, 充分了解我们在执法中遇到的经费保障困难, 能在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区别于一般的行政机关, 予以政策倾斜。特别是一些与工商部门职能结合密切, 能够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优势的工作上, 比如“12315”申诉举报系统、信用平台建设、食品抽检等积极运作, 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在安排专项经费时, 由地方财政提供足额保障, 并根据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逐年调增, 争取对相关专项经费支出实行专款、专报。此外, 对地方党委、政府解决不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走“条块结合”的路子, 及时向上级工商部门报告, 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申请补助专款和配套资金。争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工商牵头”的工作机制。这样, 既有利于树立工商权威和形象, 又便于争取经费支持。

(三) 开源节流, 切实抓好内部挖潜

要真正筹足经费, 必须向内挖潜, 开源节流。首先要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法规, 抓好依法处罚, 规范执法行为, 杜绝应收不收、应缴不缴或坐收坐支、乱收乱罚现象, 确保依法增收。同时, 转变工作思路, 积极组织规范各类收入。通过强化规费管理, 调整监管重点, 拓宽登记费征收渠道和罚没收入来源。二是通过盘活资产,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增加其他收入来源。三是通过延伸服务职能, 实现协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拓宽会费收入来源。另外, 坚持开源节流, 严格机关管理、接待管理、车辆管理、通信工具管理、办公经费管理等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努力通过这些节俭措施的推行, 营造良好氛围, 从源头上杜绝浪费, 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

二、合理用财, 建立高效的经费使用机制

如何管理使用资金, 发挥最大效能, 是建立全市工商系统经费保障机制的关键。各单位应深入调研辖内经费保障情况, 摸清基层实际需求, 坚持“全局统筹, 优先基层, 提高标准, 办好实事”的经费管理使用原则,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归口管理, 统筹实施

实践证明, 只有归口管理所有经费,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部门调控能力, 才能确保整个财务开支统一、有序。要求推行“五制”经费管理法。一是基层分局经费包干制。核定临时人员、日常公用和专项支出实行经费包干制;二是机关科室公用经费实行归口负责制。办公用品、会议费、招待费等统一由办公室管理, 招待费等部分费用实行科室包干, 电话费实行网上公示;三是项目经费责任制。非资本性专项支出经费分解到责任科室、分局 (所) , 严禁超项目经费的发生;四是重大经费报告制。凡是非常规性支出和一次性支出超过1000元的日常支出实行先申请, 经批准后方可支出;五是民主理财制。根据工作热点、难点, 突出重点, 加强财务公开的针对性, 积极推行制度公开、预算公开、执行公开、结算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公开, 切实用好经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 精打细算, 量入为出

工商部门各级要以经费预算为切入点, 强化计划管理, 增强经费使用的前瞻性和全局性。按照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精神, 精打细算, 尽力控制过高的不切合财力的需求, 尽力压缩会议、通讯、接待等日常经费开支, 充分保障基本建设、装备建设等工作开支。同时, 要树立一盘棋思想, 激活工商经费“余缺互补”机制, 实现平衡发展。同时强化预算的执行管理。一是要以工商中心工作为主, 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 真正体现出工商经费使用效益的科学性;二是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 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坚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的原则, 提高预算执行的权威性,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 对一些偏离预算、离开追求工商经费使用效益总体目标的现象要及时纠正;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执行管理流程, 充分运用该机制为预算执行的管理和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保障提供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 加大力度, 倾斜基层

基层工商分局 (所) 处于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的前沿, 是全市工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具体承担者, 全市系统要求所属局坚决贯彻省市局提出的“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的要求, 优先保障基层工商分局 (所) 经费需求。扬州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工商分局 (所) 经费保障制度的制定, 依据优先保障日常公用经费需求、基本支出需求、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为主、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的四原则, 明确基层工商分局 (所) 经费管理体制、支出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大修及专项支出、定员、公用支出定额、定额标准的调整及监督。确保基层工商分局 (所) 能够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 依法行政, 完成新形势下基层监管工作任务, 满足基层工商分局 (所) 正常办公经费需求, 提高全系统资金使用效益。

三、认真管财, 建立高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是提高工商经费使用效益和建立落实工商经费保障机制的有力保证。监督是否有力, 主要取决于各项监督制度是否制订并落实到位。

(一) 建立严格的审核把关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 不再隶属于地方政府。为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施行了《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办法》,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行省工商局统一管理、各级工商局分级负责的财务管理体制。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严格执行《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办法》, 具体做法有三:其一, 各级工商局的财务活动, 在局长的领导下, 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局长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其二, 各级工商局要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 重大支出项目应集体讨论决定。违反财务规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要逐级审核各项开支, 认真执行有关规定, 保证各项开支合理。其三, 加强所属事业单位和挂靠社团的财务管理, 执行《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 主管局财务部门负责对其进行财务指导、监督和审计。严格票据管理、账户管理、收费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审计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

财务、办公室、督察等部门要对经费保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一是成立考评小组, 以加强支出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为目标, 对计划项目资金的来源、支出的合理性、使用的规范性进行考评。确保经费保障考核评估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跟踪资金流向, 定期发布绩效考评的相关信息, 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度。对经费使用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并将结果列为对相关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为个人政绩评价和单位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三是执行扬州工商系统经济责任评价制度, 将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资产管理与购建的规范管理的执行情况作为评价内容。探索重点、提高考核评估能力, 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 要建立全面的审计督查制度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3

这是7月30日上海市工商联宣教工作季度会议上的一个场景。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韩正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工商联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上海工商联工作实际,对继续深入开展好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再推进、再落实、再督促。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出席并讲话,市工商联副主席高开云主持会议。

会上,长宁、金山、奉贤、嘉定、普陀、徐汇、静安等7个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围绕就如何做好青年创业者培养工作、切实引导企业传承发展专题作交流发言,畅谈青创联工作的具体思路、创新方式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青年创业者工作要抓好!青创联工作要立足长远、坚持培养,要及时总结近年来市区县青创联工作经验,进一步巩固全市青年创业者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工作平台。”在听完各区县的交流介绍后,赵福禧书记再次强调。

今年上海继续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将对非公经济人士加强培养作为着眼工商联事业的长远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青年创业者培养工作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引导青年创业者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是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业状况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已成为统战部、工商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工商联与市人保局和市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已经连续5年联手举办新经济组织接班人计划专题研修班,并于2010年底共同成立了上海市青年创业者联谊会,成为市工商联联系和培养民企接班人,发现和培养后备代表人士,促进青年企业家领域“两个健康”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各区县工商联也高度重视青年企业家创业队伍建设工作,截至目前,12个区县工商联成立了以工商联为主导的青年创业者工作组织,部分还有章程和组织体系。下一步将着重探索市区联动、资源共享,扩大工作效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市青年创业者培养工作有序开展、生机勃发的良好局面。

会上,赵福禧书记还从以下七个方面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抓学习,要认真学习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工商联常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着力”的要求,针对“四个不适应”所体现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凝聚改革共识,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四信”。二要抓好全国和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工作,各区县根据评选标准,按照时间节点,推举能够体现上海特色和优势的候选人,大力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通过可信、可比、可学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凝聚正能量,传导核心价值观。三要抓好党外人士大调研成果的运用和转化,继续拓展发现挖掘非公经济人才的视野,举办符合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特点的活动,凝聚正能量。四要切实抓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四信”教育,突出价值观引领。尤其要倡导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把履行社会责任着力点放在发展诚信企业、提供放心产品和严格照章纳税上,为诚实守信的企业树“金字招牌”,让诚信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断增多壮大。五要抓好区县基层商会建设工作,夯实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部门联动、紧密结合,发挥组织引导服务作用。六要及时总结近年来市区县青创联工作经验,进一步巩固全市青年创业者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工作平台。七要结合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和正在开展的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工作,做好典型宣传报道,抓好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以带动一批,抓实效重分享,扩大典型宣传的社会效应。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4

第一,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因为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

履行职责,服务大局,最根本的是要靠队伍。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建设对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对我们工商这支队伍更为重要。如果说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生命线,那么,在一定意义上,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工商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尽管几年来,我们工商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党风廉政建设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全市系统党风廉政工作和队伍建设:一是不可高估成绩,二是不能低估问题,三是不得高枕无忧。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任务还很重。这是因为,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挑战、新考验。这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在我们工商系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集中体现在“风险”两个字上。因为我们工商部门是行政执法机关,是一种“风险岗位”,国家总局讲是“风险点”,意思是一样的。所谓“风险岗位”,是因为工商部门掌握着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收费权;此外,对于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来讲,还有个队伍管理权的问题。有权力,有责任,同时就必定有“风险”。一是容易出现利用权力为部门和个人寻租的现象,容易出现“吃、拿、卡、要”等不廉行为;二是由于手中有这些权力,别人也会诱惑你。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三是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每个人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有差异的。在具体实施监管执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执法偏差,出现不作为、作为不当甚至乱作为的问题,引起“纠缠”;四是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如果因权力使用不当,或因渎职造成后果的,就要追究责任。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我曾讲过,现在是问责风暴此起彼伏,直逼工商,从洛阳东都大火、到阜阳大头娃娃,从“苏丹红”到“黑砖窑”,从前年我局对某公司被迫许可被告上法庭、到去年李家洲事件,都有工商干部被问责,教训深刻。所以说工商是一个“风险岗位”。加之,我们这支队伍较大,有上千人,管理面积大,又直接面对管理相对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定会受到群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任何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乘以1000人这样一个基数,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任何一个人的不当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个荆门工商队伍的形象。一个人、一个单位成负面“典型”,整个队伍、整个系统的成果都会被怀疑甚至被否定。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工商队伍建设生命线的位置来对待。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得紧紧的,要始终有一种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

第二,要在学习教育上下功夫,因为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基础。

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我们这支工商队伍政治肌体的健康。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大家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使我们的同志不犯错误或是少犯错误。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加强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道关口,做到“关口前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最坚实基础。抓好学习教育,引导大家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这是对我们干部最负责任的保护和爱护。那种平时不抓学习教育,等出了问题才查处的做法,既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学习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我们抓学习教育,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内容上要努力做到“实”,要有针对性,贴近大家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在方法上要努力做到“活”,使大家乐意接受,能收到实效。主要是抓两个方面的学习教育。一方面是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道德的学习教育,组织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苦乐观,提高政治素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增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廉洁行政、执法为民。另一方面,要抓好遵守党纪国法的教育,特别是与我们行政执法工作联系紧密的典型案例教育,用我们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以案说法,警钟常鸣,使我们的干部都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引起警觉,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按党纪国法办事。在年初的工作会上我们有一个安排,就是搜集一些案例,搞一本《工商违法行政警示录》,还应该搞一本《工商干部违法违纪警示录》,也可以“二合一”。总之要做起来,用以警示我们的干部。同时还要继续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工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增强修养。这几年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富有成效,我们要继续抓好。

学习教育要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特别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东西,汇报起来,组织了多少次学习,参加了多少人次,写了多少学习笔记,实际上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这样的学习教育没有多大意义。请大家切实注意抓学习教育的方法,围绕人、财、物,针对案、费、照这些重点和环节进行关口前移,切实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第三,要在落实制度上下功夫,因为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保证

最近,我让办公室收集了有关工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我感到从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到市局,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很系统、很具体、很完备,制度建设是很到位的。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在落实这些制度上下功夫。

一是已经形成的制度,就要坚决执行。规章制度的属性就是具有约束性、强制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工商系统定下的规矩,工商系统的全体同志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比如为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就必须严格执行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和协调。再比如,要强化对基层执法人员从政行为的监督,就必须认真地将政务公开落在实处,推进阳光政务。当前,工商机关执行力不够,主要是制度的执行力不够。纪检监察机构不仅是纪律监察,还应包括对效能的监察,对制度落实的监察,对执行力的监察。这一块钟祥、京山做得是很好的。我在年初工作会上也讲过,要上升为常规定制,从市局到县市区局都要成立督察专班,佩尚方宝剑,督察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我再提醒一次,请大家做起来。

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现在,群众对我们个别单位和个别人员执法程序不规范、行政处罚尺度畸重畸轻以及收费不透明等问题还时有反映,比如年检阶段,有些问题还比较集中。我们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原则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抓什么问题。在方法上,就是要靠制度管人管事,在制度规定前面人人平等,如果出了问题,就按规章制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追究领导的责任,板子打到具体单位和人员身上。我们的同志由于工作水平的差异,在工作上出现一些不妥当的问题,我们要教育,要宽容。但是在廉政问题上,在执行规章制度上出了问题,我们绝不能袒护,犯到哪一条就按哪一条查处,要通过对违规违章案件的查处,使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队伍约束要有硬度。当前要下狠手治理搭车收费、以监管谋私、以罚款谋私、以审批谋私等一些“慢性病”、“牛皮癣”。停征“两费”后,“乱收费”的土壤并没有完全铲除,要防止把个私会费当作“最后的依靠”强行收取。要严格执行会费收取要与准入登记断开、与企业年检断开、与监管执法断开。决不能在会费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当事人有责任,从事纪检监察的同志也是有责任的。希望大家警觉。

三是要养成在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落实制度不仅要靠自觉,更要靠监督。工商部门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必须养成在党和人民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要把我们的制度交给人民群众,让群众来监督我们对制度的落实。工商干部向辖区群众述职述廉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从荆门来讲,是我们工商部门的独创,其他部门没有这样做过。我在去年的政风行风评议会上曾经代表工商局向100多名评议代表作过承诺:干部向群众述职述廉要一直坚持下去,通过这个形式,让社会了解工商的所作所为,评判工商的所作所为,让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中履行职能,习惯从辖区群众的选票里取得认可。这个承诺,不能一说就了。希望大家像去年一样抓好这件工作,而且要抓得更有实效、更有影响、更得人心。

第四,要在发挥班子和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上下功夫,因为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关键

高水平的班子和干部才能带出高素质的队伍。按照胡锦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成为学习的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干实事的模范,特别是要成为廉洁从政的模范。现在,人民群众衡量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决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做的怎么样。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带头遵纪守法,贯彻落实好《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宜申报、述职述廉和诫勉谈话等制度,模范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总局的“六项禁令”。要带头艰苦奋斗,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力戒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要带头讲原则、讲团结,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在这里,我代表市局党委向同志们承诺:市局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带头做到“五先”: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抵制。请同志们监督。我也希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上都要积极进取,在廉洁上都要小心谨慎,守住道德底线,不越纪律红线,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又要不出事。

对工商系统党员学习党章的思考 篇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工商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党员的标准,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在监管执法的主战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从先进性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看,工商系统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党章要求不相适应的表现:

1.有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有些党员政治意识淡化,偏重于看国家经济实力强弱,忽略社会制度的优势;对来自西方意识形态的“暗流”警惕性不高,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信心不足。

2.少数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有些挂名党员,平时不履行党员的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只谈个人感情,不讲党性原则。有的党员对组织分配的工作讨价还价,搪塞敷衍。

3.部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有些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淡化,在福利待遇上与高的比,而分配工作拣轻的挑;平时见荣誉、权力就挣,见难事、累活就躲,只想在个人利益上争先,不想在为民解难、为党和国家分忧上多出力。

上述问题的出现,成因较多。就党员自身来说,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尤其是淡忘了党性修养,经不起各种腐败思想的诱惑和腐蚀;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忘记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忘记了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因而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心态失衡;对共产党员的标准缺乏与时俱进的认识,入党时对党的朴素感情没有转化成继续革命的动力,反而认为“党票到手,革命到头,可以歇歇了”;弱化了作为党员应当努力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恰当地扩大了个人的欲望。因此,在学习党章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应结合工商系统实际,有针对性的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章。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科学崇高的理想使人产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决心。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先进典型,之所以能够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正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动摇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刘青山、张子善、胡长清、成克杰等人从党的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面对复杂的环境,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当做头等大事抓紧抓实,不断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生活中和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点难点问题,才能使理想之树常青,自觉维护党章。

2.建立学习教育机制,突出针对性,坚持学习党章。建立学习教育机制,要把促使党员干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党章作为贯彻党章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在学习教育的对象上,要注重广泛性。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党内营造全员学习党章、终身学习党章的良好环境,建立完备的考试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学促用。二是在学习教育的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在学习党章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要针对贯彻落实党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指导党员干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着力解决好少数党员归属感不强、党员标准不清的问题,促使党员干部牢记党员身份,铭记党员标准,履行党员责任,永葆先进性本色;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脱离群众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在学习教育的效果上,要增强渗透性。要把党章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先进理念和基本准则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来传播和弘扬,以陶冶党员道德情操、提高党员道德修养、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其内化为党员自身的价值认同,进而凝聚成强大的力量。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3.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约束,坚决遵守党章。党章是我们党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实践证明,自觉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必须强化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一是要把坚决执行法规制度作为维护党章权威性和约束力的主要着力点。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对法规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当前,尤其要强调执行好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促进民主科学决策,坚决杜绝个人决策、盲目决策等不正常现象。二是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维护党章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保证。要把贯彻执行党章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章的责任和任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遵守政治纪律的规定和违纪处理规定,使其更具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6

作者:旭日来源:支点网时间:2008-11-28 9:34:45

作为银行业的科技部对于风险管理主要是承担着两方面的职责,第一,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随着数据的集中、监管部门的要求日益加深,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已经作为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要做好全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

作为银行业的科技部对于风险管理主要是承担着两方面的职责,第一,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随着数据的集中、监管部门的要求日益加深,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已经作为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要做好全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所以风险管理历来是银行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近些年风险管理在银行系统建设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监管的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如今年5月份财政部、统计署、保监会、银监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商业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要求在2009年7月1日起,上市公司首先要执行。企业内部的控制基本规范可以说是中国的萨班斯法案类似要求,尤其是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要求各家银行利用自己的信息系统来实现对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

第二,从次贷危机产生之后,应该对商业银行整个风险传染、释放都产生了长远影响。我们当初一直认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这么多金融机构他们也建立了非常多的风险管理系统,也具有非常强的内部控制流程。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来看,在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任何国家和任何商业银行,都需要有进一步加深的必要。所以通过此次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提到越来越日益重要的地位。

第三,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要在2010年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协议,并且最迟在2013年实施完新的巴塞尔协议,并且比如对资本最低的管理,对资本的管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等等,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以及监管部门的检查方面也提出了定性的评估和合规的检查,对于市场管方面都提了很多要求。分析巴塞尔协议整个框架来看,在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下具体的落实有许多方面,比如资本管理,要求对所有风险都通过资本剂量方式来进行。再有对信用方面的风险要进行管理,这就要求要实施内部评级法,特别是要求实施高级法,如果能够达到内部评级法的高级法,那么对商业银行在客户和债项方面的风险监控和资本金管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操作风险方面也提出了高级剂量法的要求,在市场风险方面要建立内部模型法等等,所以要达到巴塞尔要求按照银监会要求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协议,这个任务任重道远而且紧迫,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全面风险体系的建设应该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各家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陆续上市商业银行都要求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评估,定期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和提出整改的要求。要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希望通过科技的信息系统能够来帮助银行达到对风险具体的定量、具体的评估。

此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在所有行业中起步比较早,而且成果也非常显著。现在来看各家的商业银行基本都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处理,核心业务系统的统一。对商业银行来讲,在对外服务和业务处理方面,信息化建设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经营管理方面通过多年来的实施,应该说像经营系统的分析、报表、统计等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提升。但是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是近年来重点要加强的工作,以前风险管理很多方面都有,但是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里面更多包括像市场风险的剂量,操作风险的系统,这些方面都是现在急需要加强的。

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加迫切的要求,也使得科技部门面临着艰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任务。

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一直也在建设当中,对信用风险方面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系统,但是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近几年也做了个规划。思路是通过系统的分析,风险管理建设现状建立符合新巴塞尔协议,制定出风险管理系统的架构规划。同时,在规划制订出来之后就分步实施,主要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资本管理等方面同步推进,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能够建立起工商银行全面的、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的体系架构是这样,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属于交易和操作的风险管理层面。现在的风险一方面是在操作方面,像柜台各种业务的风险管理, 贷款发放等等的风险管理以及在操作层面来涉及到像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外汇产品的风险,以及银行卡透支等等方面的风险。对于这方面的风险都是直接面临的,各行也是建立了一系列的系统来实现对这方面的风险管理,像信贷系统,银行卡系统,都有风险管理的内容。

第二,是风险应用的层面,这层通过把第一层面当中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来形成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市场风险的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具体的一些应用。

第三,应该是更高层的层面,就是通过在第二个层面各种数据的分析、挖掘,还有各种统计和评估,形成我们风险管理的报告,一方面要给银行股东,就是向董事会做报告,再一方面各种风险管理的指标要向银行的管理层,就是高管层进行报告,使高管层能够明确现在存在的风险,以便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另外,要向银行的监管部门来进行报告,按照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等相关的要求,做好信息系统的报告工作。

在信用风险建设方面,主要是想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是实现信用风险资源的合理分配,建立统一的信用风险的限额管理系统,按照国家、地区、行业以及交易对手,建设统一的限额管理机制。有很多风险管理系统是为信贷服务的,通过风险的提示和风险预警,对相关地区、行业信贷额度进行管理。

第二,是要建立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算,主要基于历史信用的数据。地区、行业以及企业它的历史数据,还有对一些模拟的情况进行拟合。可能会模拟如果现在信贷差进一步变窄或者企业贷款不良率进一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个信用风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资本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会进行很多分析,模拟很多的场景。

第三,要建立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信用风险监管资本体系,主要是利用风险的数据库和风险分析的引擎实现非零售和零售业务内部高级评级法,并且实现和前台信贷系统的联动,来保证内部评级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也是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要求,在做内部评级法的高级法,目前基本已经实现了非零售和零售业务的高级法的模型,通过今后几年的运行、采集数据,我们基本可以达到相关的要求。

通过信用风险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于业务管理的事前预警、事中的监控以及事后的分析,整个流程的控制。比如说在信贷业务办理和业务审批过程中,我们就建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系统,像法人信贷系统、个人信贷系统、银行卡的风险系统,还有特别关注客户的信息系统,以及现在建立的关于客户评级系统,这些都在业务办理过程当中对风险进行控制。一旦系统可以提示出,你这个企业现在受信的额度,你的评级,你违约贷率,这笔贷款损失的概率等等,这些数据都可以算出来。事后分析主要是建立一些数据的集示和数据挖掘环境,通过以前历史的数据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形成一定的风险管理报告,对后续信贷风险政策的调整等等来提供依据和分析。这些系统主要包括各种评级法的数据集示和数据挖掘等等。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张艳

另外一方面在市场建设方面,市场建设方面也是三个目标。

第一,实现统一管理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就是将前台系统各类资金业务纳入统一风险管理体系,采取统一的调度平台,实现全行资金业务统一计算和分析。工商银行这几年在资金管理方面是日益的集中,现在也集中到了省行层面,后续我们还会再集中,同时通过市场风险的管理系统对全行资金进行管理和计算。

第二,实现交易帐户市场风险管理的集中,这里面包括三个方面的集中,一个方面是数据的集中,确保资金业务数据的统一示图,第二方面是风险计算的集中,实现所有风险剂量工作的统一完成,第三方面集中是限额管理集中,包括压力限额在内的统一风险的限额管理。第三是集中生成市场风险的剂量报表,在以上三个集中基础上实现一系列的可计算的报表,向董事会、高管层提供决策依据。

市场风险建设这里面也有一系列的框图,我们现在大部分系统都在做或者都已经实现了,像外汇交易系统、债权组合、金融衍生品、人民币债权交易等等,这些系统都实现了。后续我们会进一步对市场风险管理等等做更高和更深入的挖掘、评估。

第三,操作风险的建设,这个目标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完善风险的监控审计系统,我们现在也建立了风险事件库和风险指标体系,将现在风险的前台、中台建立统一的系统,从而实现风险事件驱动因素有关管理,完善业务交易和管理系统的风险控制手段。第二方面建立全行集中损失的数据库,这也是现在比较大的工作。可以对各类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进行积累,并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发现,在操作风险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更好弱化风险管理,预警,更好合理的进行资本剂量,实现操作风险从数据采集到管理,从而达到操作风险的平衡。

操作风险系统的建设,我们通过对前台各种柜面业务、渠道业务,还有我们交易管理、核算、清算等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实现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同时又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中,像风险监控系统,可以直接用于到操作风险的监控方面。比如在柜台你要办一笔很大的业务,或者特定的转帐,还有做一些非常规业务,在这个系统中都会及时提示,这是有风险的,同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后台,让后台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在当前业务处理当中可能会有一些风险,提示风险,从而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对前台的监控之外,我们对后台,以前大家都知道,我们银行前面是有个操作,后面做事后监督,而且后台事后监督的人都非常多,每天把一定的票据进行重复录入,跟前台数据进行核对,我们觉得这既浪费了大量人力,又会使风险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我们现在也改变了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一些风险点进行控制,从交易当中选出一些风险业务进行质检和审查,这样在系统中就可以对风险做到可行、科学的控制。

第四,资本管理系统方面的建设,这也是上市后公司治理的要求,必须要对公司管理具有量化指标,资本管理系统建设是通过资本最优分配,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主要是对各种风险和各种资本进行数值的计算和预测、分析等等。比如这里计算和监控全行的资本充足率,像计算经济资本的占用,EVA以及回报率等等,还有我们支持总分行之间在资本管理方面的计划管理、绩效考核、产品定价等等方面,涉及到资本管理的应用,以及我们会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本管理指标库,统一对资本风险进行管理。会把各种业务的信息通过采集,然后建立很多的模型,送到资本管理系统当中,从而实现对银行、资本的有效管理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7

21世纪的苏州, 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1年苏州市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5.19:56.8:38, 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均大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根据苏州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向工科和商科延伸, 先后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专中开办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信息管理”、“商品检验与营销”等具有“工商融合”特点的复合型专业, 同时在工科类专业“家电与电子技术”、“纺织品染整与检测”等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家电市场与经营”、“企业管理与营销”等商贸类专业课程, 为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满足了苏州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004年, 苏州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一体化发展, 实现了制造业与贸易业的重组与融合。为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企业技工贸一体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学院在认真分析、总结、挖掘已有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经验的基础上, 将“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意识由朦胧而转变为自觉行动, 确立了培养“工商融合”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理念, 同时在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工商融合为特色,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工商融合”作为我院的办学特色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组充分的认可与肯定。

多年来, 学院紧紧围绕“工商融合”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地实践着“工商融合”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实践“工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起着重要作用, 是实现“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 本文拟就开设“工商融合”课程的实践及课程建设的新思路作简要论述。

关于“工商融合”课程建设的实践

1.明确设置“工商融合”课程

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工科类和商科类专业系列课程的融合。多年来, 在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突出专业主干课程, 体现不同专业课程体系的差别, 并注意工商融合、文理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 学院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 由原来的老三段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改革为新四类 (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 , 并首次在“职业拓展课程”模块中, 明确要开设“工商融合”课程, 在工科与商科之间架设起互通的桥梁, 有利于促成不同专业的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面, 拓展思维方式。

2.提供“工商融合”课程菜单

学院根据各系部的专业特点, 为机电系、轻纺系、信息系等工科类专业提供了《国际贸易》、《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险》、《现代企业管理》、《报关知识》、《财税与金融》等商科类的课程, 为贸经系、工商系、旅游系的文科、商科类专业提供了《工程技术基础》、《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维护》、《工程识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概论》等工科类的课程, 在学院“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中为文科、商科类专业提供了21门“工商融合”课程, 为工科类专业提供了20门“工商融合”课程。

3.建设“工商融合”的师资队伍

要开设“工商融合”的系列课程, 师资队伍是关键。由于学院是一“工”一“商”两所学校合并组建, 既具备优质的工科专业教师群, 又具备优质的商科专业教师群, 为开设“工商融合”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 学院在培养师资时充分考虑让工科类的教师通过培训考取商贸类的双师技能证书, 在引进师资时也考虑具有“工”“商”学历背景的师资。这些措施, 为学院探索、实践“工商融合”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商融合”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优化“工商融合”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 注重“工”与“商”内容的融合,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 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工科专业学生实践的商科专业任务、项目引入工科专业课程内容中, 如2007级纺织品检验专业第3学期开设的“纺织品跟单”课程中融入了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 并开设1周纺织商务实训;同时将适宜商科专业学生实践的工科专业任务、项目引入商科专业课程内容中, 如2008级国际贸易专业在商务网络办公实训内容中融入了“办公设备维护”的教学内容, 融教学、实战于一体, 促进学生工、商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能力转换、实践创新的素养, 促使学生进入企业能够较快地适应相关岗位。

5.倡导“工商融合”的技能培养

学院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工商融合”优势互补的条件获取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技能, 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院积极鼓励工科 (商科) 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技能证书的基础上可以再选考商科 (工科) 专业技能证书, 提高了工、商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探索“工商融合”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1.进一步推进“工”与“商”融合的力度

目前学院“工商融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整个体系中, 所占比重极低, 只是起到点缀作用, 但学院把“工商融合”作为特色打造, 此类课程的安排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 这种特色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 我们应当看到“工商融合”是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是职业教育的趋势所在, 我们要以此锻造特色, 就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进一步理清思路, 加大改革的力度, 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谓“新四类”课程体系是远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必须在此基础上增设“工商融合”类而形成五类课程体系, 从而使“工商融合”课程的开设从整体上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 如此才能为“工商融合”课程的开设提供时间保证, 也才能使相关部门或研究机构对这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总体安排。

2.必须确立以探究和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的新理念

“工商融合”课程设计必须突破传统的课程形式。传统课程形式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 学生听授, 另外加一些操作练习或实习, 这使得职业教育脱离了职业发展的实际,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大堆知识, 但是不会探究, 不会操作应用, 会动口不会动手。这种课程形式体现的是培养“劳心者”的旧理念。在现代理念中, 既使培养“劳心者”, 也必须是会探究、能动手实干的人。所以, “工商融合”课程改革应努力体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即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理念。

探究是一种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活动, 作为课程形式, 它体现在课程知识、技能体系内容中, 更体现在课程的呈现、影响与表现过程中。这要求课程知识技能的体系以能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方式、方法和原理为主要构成, 使学生找到问题为学习开始, 以解决问题为学习过程, 以产生更高水平的新问题为学习的小结。而实践则是一种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运用知识于实际, 或从实际中发现、发展知识的活动。实践一方面是学生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是学生用以而学。它把学与用完满地统一起来。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坚持以实践为主,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3.着力构建“工商融合”课程的开发运行机制

“工商融合”是我院的办学特色, “工商融合”课程的建设是彰显特色、传承办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既如此, 学院应当从人力、财力等方面为“工商融合”课程长效运行机制提供组织保证。

(1)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主要职责包括进行市场调研, 提出“工商融合”课程改造方案;负责编制课程开发任务书并根据需要组成课程开发小组;负责组织各开发阶段的审议、审核及实施过程中的更改。配备的专职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 熟悉高职课程开发特点,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并为某个专业的教育专家。专门机构是独立设置的学术型组织, 从组织上保证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命令干预和部门间利益纷争的影响。

(2) 组成课程开发小组, 实行项目管理。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课程开发队伍, 课程开发小组人员的组成对保证课程开发质量尤为重要, 要选拔本校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并有实践经验的与所开发课程有关的双师型专职教师, 还要从社会上聘请各行业有经验的现场专家, 有特殊需要时, 也可以从外校聘请符合要求的教师, 并且所有参加课程开发的人员在工作前要进行与课程开发有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

由于课程开发小组的成员是根据所开发的专业岗位需要来选配的, 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组成, 不受系部、教研室专业局限性和部门利益限制,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来设计课程, 才能真正实现“工”与“商”的融合,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3) 加强过程管理, 保证课程开发质量。加强对课程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规定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 同时规定在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 (如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的三个开发阶段) 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审议、审核, 在开发或试行 (运行) 过程中, 如发现问题, 由发现部门或人员向专门机构提出更改要求, 开发小组负责更改。新课程运行一轮后, 专门机构要组织人员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价, 以确认课程开发质量。评价内容一般包括选修学生人数,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是否充分与适宜, 是否需要更改, 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要求, 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及岗位要求等等。

结论

建好“工商融合”课程, 是实现我院“工商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们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 通过独立设置“工商融合”课程模块、以探究与实践两大理念, 着力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工商融合”课程的开发运行机制, 把“工商融合”课程建成对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具有核心平台作用的最佳资源载体。

参考文献

[1]苏州市统计局, 2001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ztjj.gov.cn/old/tjgb/2001.html, 2002-01-28/2008-10-01.

[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职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学院特色报告-服务地方经济, 锻造“工商融合”复合型高技能人才》[Z].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篇8

一、班子建设:曰道曰能

主必有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将道的核心意义理解为设法使部属与领导的思想保持一致,并由此得出“上下同欲者胜”的结论。只有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才能众志成城,无往而不胜。一支军队拖不垮,打不烂,靠的是这种“道”的力量。一个集体事业的创新发展,靠的也是这种精神力量。

“令民与上同意”中的“令”,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设法促成的意思。领导者应当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格魅力。赢得下属的尊敬和爱戴,从而在群众中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令民与上同意”中的“意”,有意志、方向、目标等含义。领导者应当根据工作职能。把握发展形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而使下属在思想意志、前进方向、奋斗目标上“与上同意”。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着力加强“四化建设”,大力推进“四个转变”,全力实现“四高目标”,就是工商部门当前的发展思路、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将必多能,孙子十三篇中多次论及将帅的才能和修养问题,“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为将五德”,是为将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看出,对于领导者来讲,知识广博、经验丰富、多谋善断是第一位的,领导者的能力不是具体的办事能力,而是统筹兼顾和指挥协调的驾驭能力、谋划能力。其次。领导者是最应当讲诚信的,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不能朝令夕改,赏罚无信。遇事勇毅果敢,决策当机立断,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善如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不犹豫,不苟且,不盲目。同时,要处事公道,关心爱护部下,在此基础上严加管教,使其遵纪守法,有规有矩。

二、队伍建设:曰强曰练

兵众必强。孙子之所以把“兵众孰强”作为治军的重要环节,意在提醒国君将帅高度重视军队和民众的整体力量。为此,孙子进一步提出了“择人而任势”的思想,即“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择人而任势”。意思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注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形成有利的态势,从不求全责备,因此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拔人才、把握形势。集体事业不可能仅凭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很好地创建、完成,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整体合力来共同打造。

一支队伍能力的强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在执行力的强弱,另一方面是外在影响力的强弱。内在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人员素质是否过硬、技术装备是否先进,二者不可偏废。人员素质过硬,但没有技术装备作保障,其整体工作效能就会大打折扣:技术装备先进,但人员素质不过硬,再好的装备也派不上用场。外在影响力的强弱取决于工作作风的好坏和工作效益的高低,没有好的作风,是不会创造较高的工作效益的,即使创造了较高的效益,也不会提高所在单位的社会影响,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有了好的作风,但是只注重部门利益而不为公众民生、社会和谐多作考虑,部门或者单位的工作形象、社会地位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就拿执法办案来讲,办再多的铁案,端再多的窝点,但是不宣传、不规范,其影响面也是狭窄的,公众对工商职能的了解也是不全面的。

士卒必练。孙子强调军队实力并不在于兵员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训练有素。“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意思是说,兵力不在于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够集中兵力、判明敌情、战而胜敌就足够了。同样道理。工商部门履行职能,服务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做保障。建设一支“三过硬”的管理队伍,首先要强化教育培训,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考核、大考试,引导工商干部争当服务发展的能手、市场监管的能手、执法办案的能手和消费维权的能手。另外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把业务工作落实到人,把监管辖区包片到人,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要用绩效考评如实地评价人、有效地管理人、合理地选用人,努力形成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

三、法制建设:曰行曰明

令必素行。“法令孰行”,重在于一个“行”字。孙子认为,一支军队管理好坏不在于法令颁布了多少,关键在于法令是否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其中的“素行”二字至关重要,突出强调了下属服从管理的关键在于法令法规、规章制度能否长期贯彻执行。所以,法令制定时乃至实施过程中,都要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在实践中检验。在执行中完善,使决策更加切乎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法令一旦施行。不能朝令夕改,因人而异,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有军事化的理念。令如泰山重,令下如山倒。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赏罚必明。赏罚是落实管理的手段,赏罚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一个“明”字。公平公正,不循私情,公开透明。就是“明”。同时,管理既需要规范,更需要和谐。因此,实施赏罚应当动之以情,束之以法。孙子将这种管理艺术概括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即用文的一手营造和谐环境,凝聚心理意志:用武的一手培养日常规范。统一集体行动。综观历代赏罚之术,其中的“赏小罚大”原则值得管理者借鉴。罚大,惩一儆百,以儆效尤,这样才能体现法不责众的宗旨,使更多的人迁善改过,进德修业;赏小,不拘一格,催人奋进,这样才能发挥鼓励鞭策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转变思想,积极向上。

孙子判断战争胜负有七个标准,前面论述了其中的六个方面,还有一条即“天地孰得”。笔者认为这是其他六个方面应当一体遵循并贯穿始终的一项基本原则。古人对于天地的理解十分丰富、玄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周易》对天地的诠释。《周易》用乾坤二卦表示天地,天地一阴一阳,相互作用,化生万物。强调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并且是能够在一定的条件成就时而相互转化的。正因如此,我们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将孙子主张的“天地孰得”理解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而这正是我们分析、处理一切事情所应坚持的科学法则。

上一篇:能源计量节能培训下一篇:小学生四爱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