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高校预算年度内的事业规划和教学目标制定的财务预算能有效保障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在教学、科研、后勤、管理活动中得到科学分配,达到资金活动与教学运行的有机结合,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力,推动高校的稳健发展。目前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事业发展进程,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对高校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增量预算法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在上年预算支出水平不作任务调整的情况下,仅将预算年度内资金增量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分配,形成本年度的财务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没有与高校带来发展计划相融合,缺少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在资金计划上完全脱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也偏离了高校发展目标,同时也未考虑到诸多客观条件对资金使用的约束力。

(二)预算编制缺少量化指标

现阶段各高校编制财务预算时大部分均未设置量化指标,缺少量化指标这个准绳,导致各二级单位编制预算时就像大海航行迷失方向一样,找不到参照物,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由于缺少标准,对相同常规性项目预算,各二级单位做出的资金需求计划却大相径庭,一些单位资金不足,一些单位却资金闲置,造成了预算资金分配严重不均衡。

(三)预算编制程序不严谨

各高校均有自己的预算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了预算编制的标准程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未遵守,有些虽从表面上看似遵守,其实是走过场。

编制预算时,很多高校并没有采用预算指标逐级分配的方法下达给所属各二级单位,而是先让各二级单位编制各自的财务预算,高校再进行汇总。由于各二级单位编制预算时只考虑本单位的资金需求,在编制预算时难免多拿多要,高校汇总各二级单位预算前又缺乏监督审查,最后造成全校预算支出汇总数超出预算收入较多,僧多粥少的局面屡见不鲜。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业务归口部门负责对二级单位预算进行初步审核,但实际操作中也只签字了事,并未起到有效作用。最终未经任何实质性审核的财务预算草案就递交到了校长办公会,由校长办公会审定。而根据预算平衡机制,校长办公会必须调减各二级单位的预算支出,以达到收支平衡,但高校管理层对下属二级单位具体情况缺乏了解,难免造成预算的不公和不实。

(四)预算项目库管理不到位

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高校的发展建设投入较大,每年都有较大额度的专项拨款,但这类专项拨款并未纳入高校的年初预算,而大多是在年中下达的,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这类财政专项拨款何时下达、下达多少是不确定的。财政专项拨款是有使用期限的,部分高校未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在编制预算时未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也未对项目的成熟程度和轻重缓急予以区分,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这类财政专项拨款下达时,不能及时针对性的开始项目建设,而是临时去找项目、仓促去论证、急于招标采购。由于准备不充分,最终导致专项资金可能偏离既定目标,并未真正用在最需要建设的项目上,而且资金使用进度较慢,面临被财政统筹收回的风险。

(五)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

预算的严肃性要求: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允许调整。高校下属二级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申报本单位预算时会夸大预算需求,生怕预算资金不够用。有些单位对自己往年的预算执行率低的情况也置若罔闻,仍我行我素制定难以达到的预算目标,这些不切实际盲目夸大的预算极大可能会造成预算资源的浪费。追根究底,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很多高校并未建立预算考核机制,有些虽已建立但并未有效实施。高校财务预算一般是由财务部门组织编制并最终下达预算控制数的,看似财务部门对预算管理有绝对的控制权,其实并非如此。由于高校未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各二级单位编制预算时完全不用担心被考核,所以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到了年中就会以各种借口频繁调整预算,再加上部分高校对预算控制也不严格,导致年终决算时与预算偏离较大,失去了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只剩空谈。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选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发展日新月异,往年的经费收支水平已不能作为本年预算编制的基础,而应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财务预算,将上年经费指标清零,预算编制应紧扣高校预算年度内的事业规划,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把握好政策方向,充分认清限制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重新分配预算指标。

(二)设置预算指标体系

首先,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一般会遵守“以收定支”的模式,避免赤字预算,按此模式,高校先进行预算收入测算,将预算总收入作为预算年度的经费总指标,再按照由上而下的程序将总指标分成二级指标下达给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再根据二级指标细化预算。

其次,总指标分为人员经费指标和公用经费指标。高校人员经费相对固定,变动幅度比较小,一般由人事部门统筹编制人员经费预算即可。而公用经费涉及面较大,除了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的诸如水电、物管、通讯等常规性经费以外,其他公用经费均可按各二级单位的在岗职工或在校学生人数来分配预算指标,特别是竞争激烈的各教学院系,预算资金量要与本身体量相匹配,避免各教学院系发展不均衡。

最后,由于高校各院系的学科属性不同,生均经费收入和生均培养成本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各教学院系间分配公用经费指标时,还要充分考虑该因素。

(三)做好预算编制流程节点控制

高校财务预算指标的分解是从上而下的过程,而预算编制汇总则是自下往上的反向流程。参与该流程的有二级单位预算采集人员、二级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预算编制人员、财务部门负责人、主管财务校领导和校长,针对预算编制的各个流程节点,可以建立预算责任机制,明确这类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层层把关,把失真的预算数据扼杀在最底层,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

此外,除了以上流程节点控制以外,还可以对部分公用经费指标设定业务归口审核部门,比如各院系的教学设备采购预算可由主管教学部门归口审核、二级单位的师资培训费预算可由人事部门审核等等。

(四)建立预算项目库管理制度

高校财务预算中资本性支出占公用经费预算的比重最高,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每年数据波动较大,是预算编制中最难的部分,也是各高校预算执行率最差的部分。而高校的项目支出主要涉及的就是资本性支出,高校做好项目库管理对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纳入高校未来几年发展计划的项目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并评审遴选出符合要求的项目,再按优先等级进行分类,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预算一律不得作为对应年度的预算编制依据。已经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责任单位要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需求书、政府采购计划等等。

其次,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定期更新项目库,剔除不再适用的旧项目,加入更优化的新项目,项目的优先等级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以便随时拿出最优项目。遇到年中下达财政的专项拨款,高校可以从项目库中挑选对应项目予以实施,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项目实施没有阻碍,很快就能进入招标采购环节,资金使用一步到位,极大地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金未在规定期限定使用完而被财政收回的风险。

(五)建立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首先,制定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对预算编制及执行质量高的部门在下年预算中可考虑增补资金量,相反,对预算编制及执行质量差的部门在下年预算中可适当核减资金量,在高校内部各二级单位间形成良性竞争。将往年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分配下年预算资金的参考,避免各部门脱离实际盲目预算,同时也避免闲置资金造成的资源浪费。

其次,建立预算管理人员奖惩机制,将高校各二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与参与预算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对预算实施不到位、恶意夸大预算资金需求的预算编制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可适当扣发年终绩效工资,对预算执行效果好、预算编制准确的相关人员可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全员的预算管理积极性,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最后,高校财务部门要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会,对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通报批评,时不时给各预算单位打预防针、敲警钟,让预算管理的神经一直紧绷,毫不松懈。

四、结语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务预算就好比“粮草”,它贯穿于整个高校经济活动,并且是先有预算,后有资金活动。无预算、超预算、会造成经济活动无法开展,而不实预算、不当预算又会让资金的使用没有落到实处,不能让资金发按最大的交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摘要:近几年, 教育部门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拨款逐年增加, 高校在打造“双一流”、“创新强校”方面的投入也是水涨船高。部分高校由于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少对自身资金需求量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判断, 导致年终决算出现赤字或者大量资金结存, 这一方面给高校资金链带来了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预算资金的浪费从而影响正常的事业发展计划。鉴于此, 本文对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以期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预算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邓茜.对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 2019 (9) .

[2] 罗春秀.高校预算管理困境及突破途径[J].财会学习, 2019 (8) .

[3] 舒景熙.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纳税, 2019 (8) .

[4] 刘琦.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分析[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9 (4) .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下一篇:发挥政工优势与推进党政发展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