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共8篇)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篇1

一 我国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财政支出预算编制不合理、财政资金支付制度不科学及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的预算行为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一、目前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近几年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情况来看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收入预算编制不实仍有部分收入游离于部门预算之外脱离财政监督。部门预算的编制以综合预算为主要内容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部门和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支。但实际执行中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将预算外收入、经营收入、计提的征收手续费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纳入预算管理部分收入被坐支使用或用于本单位职工住宅楼建设和发放福利奖金等。

二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一些支出项目超支严重而另一些支出项目结余过大。部门预算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非经法定程序和有权单位的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单位支出不按预算走乱支乱用造成公用经费超支严重有的部门竟将“印刷费”、“水电费”等基本支出编 进项目支出预算或是挪用、挤占项目资金以此来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而一些项目支出由于项目未落实或资金被挪用造成项目结余过大项目预算资金未能及时拨付使用造成项目支出完成情况与年初预算存在很大差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完全显现。

三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漏洞百出难以执行。政府采购预算是全面反映各预算单位实施采购活动的计划。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要单独列入政府采购预

算填报并按政府采购要求填报有关项目。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单位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没有同步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资金保证。公共支出项目不能细化到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有些单位编报的采购项目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或单位根本无财力进行采购由此造成一些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率不高。

二、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不熟悉本位主义、小团体利益思想作祟是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的主要原因。一些单位对部门预算改革相关政策不了解总认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资金如何安排使用财政部门不应该管不能将部门预算外资金统筹考虑安排部门预算支出由此导致预算外资金管理脱离财政监督。而一些单位为了谋求本单位小团体利益故意将一些经 营性收入不纳入部门预算反映采取账外设账等形式隐瞒收入。以上原因造成大量资金脱离财政预算监督既影响预算收入的真实性也助长部门之间分配不公及滋生腐败现象等。

二 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是造成预算支出严重超支的主要原因。编制部门预算就是要使各预算部门的工作根据预算走认真落实政府的政策和方针统一规划合理配臵资源。但实行部门预算以来一些单位没有按要求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仍按照以往的经验管理和使用预算资金花钱大手大脚支出随意性较大造成部门预算执行不实既影响到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也弱化了预算约束的刚性。

三先要资金再做项目的思想是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的主要原因。一些部门存在先要资金再做项目的思想在年末编报部门预算草案时只是根据地方性文件的规定、政府会议纪要或者部门的工作计划就提出专项支出的用款

额度等到下一人大及财政部门批复预算之后才确定项目、分配资金造成一些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一些项目由于受立项程序和时间的限制造成项目资金下拨迟缓预算执行率较低也为一些部门挪用资金提供“机会”最终 造成项目支出预算背离了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部门事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持。四不重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敷衍了事是造成政府采购预算难以执行的主要原因。许多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简单认为预算只不过是将各预算单位分散的采购物资简单地汇总、集中而已或者认为把政府采购预算做得过细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因此在编制预算时敷衍了事或只做大方向体系分类和项目的大概数目保持“灵活”给采购意愿的变化留后路。另一方面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中出现重视资金的分配忽视资金的具体使用等情况致使采购计划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于操作增加了采购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五会计制度的规定与部门预算编报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部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部门预算的编制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和政府预算科目进行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设臵反映一个部门全部的收支状况。而我国政府预算科目体系是按功能设臵的不是按部门设臵的并且人员经费支出科目与公用经费支出科目体系不够细化影响部门预算编制质量。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最终是通过预算单位的基础会计资料进行记录和反映的由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收支科目的规定与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存在差异以及部分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 的随意性因此使得预算单位形成的会计资料不能直接地、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为预算单位有意隐瞒财政资金结余、基本支出占用专项资金、会计科目之间任意调剂提供了可能。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部门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下一经费需求的保障程度、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一定要认真把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领导。单位领导应亲自主持预算的制定并监督执行。同时在组织机构上要给予充分保障加大编制预算的组织管理力度。要抽调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集中汇审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编制和报送时间。要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强化预算管理力量将工作重点转变到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预算执行上来。二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各部门应建立规范的预算制度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 求用先进的技术和规定的程序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预算质量。一要认真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彻底查清单位的资产、资源状况认真测算支出范围、开支标准并分析近年来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二要合理确定收入来源。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取得的各项收入来源。三要认真做好预算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四是预算支出要细化到项目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五要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及其他配套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支出都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各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必须按财政和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三要明确编制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部门预算的编制应与本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本部门可用财力相适应坚持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保有压从严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单位的预算必须包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不得遗漏预算收支项目的数字必须依据充分确定的资料按批准部门认可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计算得来不允许估算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程序进行计算编制。四部门预算要有预见性 部门预算一经人大批准必须依法严格执行。年中一般不会追加预算而且下达到各部门的预算也具体到了二级单位不能调整。因此各单位对下一的各项业务要有充分的估计要早准备早计划早安排。要认真估算各项业务所需资金。各单位和部门在提出预算时一要充分反映各项业务所需资金。二要考虑财力可能。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考虑上年总的支出水平不能盲目地铺摊子争项目。三要准确把握部门的工作重点对所申请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排序让预算分配部门了解业务部门的主要任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五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是单位资财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各部门和单位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随时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形成有效制约的机制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以防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及时采取措施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促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六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各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使他 们深入领会部门预算改革的精神掌握部门预算编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预算改革工作和本部门、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要结合各单位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部门、本行业特点的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进取在实行部门预算的改革中建立新机制树立新形象。二 随着县级财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财政管理制度也已陆续正常运行。但从近几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或审计调查发现的情况来看这些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情况。有些是体制方面的问题有些是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些是财政等监督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笔者

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一部门预算流于形式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年初偏差较大。从部门预算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完整、追加预算比例过大以及预算实际执行结果反映不真实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部门预算没 有真正执行而是流于形式。如某单位年初收支预算均为159.71万元而收支预算实际执行结果分别为410.9万元、362.42万元收支预算执行率分别为257、226与年初预算偏差过大。原因分析一是部门人员严重超标财政预算编制与人员编制核定及预算核定相脱节二是预算编制没有细化支出项目没有硬化预算监督弱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预算的刚性弱化对财政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问题二主管部门与下属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和核算主体之间人、财、物划分不清主管部门与下属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之间职能划分不清人、财、物划分不清财政票据使用划分不清财政、财务收支划分不清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真实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机关公正执法的形象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如某单位下属6个事业单位和1个有限公司局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原共有5套财务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还保留了3套账。2006年该单位就将14项收费项目交下属部门执收同时将122.03万元占行政经费支出的38.25的费用支出转移到下属部门。另外下属部门还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入237.68万元逃避财政、税务的监管。原因分析一是机构改革还没 有完全到位政事、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二是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结算票据以及工会、协会和专户等“共管账户”管理缺位其他经济监督功能淡化制度没有约束力三是财政预算供给不足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性消费改革等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问题三专项经费被挤占挪

用未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弥补部门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的缺口普遍存在挤占挪用预算专项经费的现象致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受到影响。如2006年某单位为了解决收入预算不足的矛盾利用购臵一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器材的机会向财政申请追加专项预算经费15万元。但该专项经费并未能用于专项设备的购臵而是被其他行政支出所占用。原因分析一是地方财政财力不足缺乏有效保障部门经费预算不足难以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二是专项经费的预算弹性比较大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和概算审批程序相对简单。问题四公务性消费支出缺乏有效控制支出增速迅猛数额较大。近几年政府部门的公务性消费支出增长迅猛支出数额也越来越大。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强调要节约开支严禁公款吃喝招待但收效甚微。我们对5个部门含下属事业单位2006的公务性消费支出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部门决算报表经审计确认的招待费支出总额为237万元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20.55。其中某单位2006年招待费 支出124.2万元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41人均支出高达5.65万元。原因分析一是现行的公务性消费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二是公款请客、送礼之风盛行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纪检、监察等党纪行政监督缺乏力度。问题五人员工资管理控制不力滥发奖金福利的现象依然存在。审计发现有的部门在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之前存在突击发放奖金、福利的现象有的利用专项经费账户、工会和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共管账户”发放奖金补贴。如某单位2006的人员工资性支出总额为849.68万元占总支出44。该支出比较高的原因一是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以加班费、劳务费等名义发放奖金、福利二是利用工会、协会等独立核算社会团体的“共管账户”发放汽油费、餐费、劳务费、养老保险金、奖金等。原因分析一是部门之间由于占有社会公共管理资源水平不同非税收入悬殊较大加上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多收多发分配不公的问题产生二

是一些制度、规定等文件实属“一纸空文”没有实效。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要完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规范部门预算执行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笔者认为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以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为 基础细化预算增强预算的刚性

2、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征管制度改革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范畴

3、完善各类公务接待等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经济监督职能加大处罚力度

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逐步提高财政的保障度。

5、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三 部门预算是各级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的规定谈谈对部门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部门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收入支出普遍超预算。从近期结束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调查结果看所有被调查的部门预算收入、支出实际执行数普遍超预算。二是预算支出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科目执行。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单位预算执行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科目执行存在预算科目之间的挤占情况。三是存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审计调查中发现少 数单位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存在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四是存在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审计调查中发现三费招待费、差施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超预算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五是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人员超编的问题

二、有关部门预算执行的规定 《预算法》第五十七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不同预算科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报经批准”。《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 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接受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款项不得擅自改变用途”。《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摘要」 我们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在审计方向的把握方面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一条主线开展两个结合、两个坚持、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在具体操作方面把握一个总体抓住六个环节开展两个测试、十三个核对、一个复核、一个深查、一个对照、一个摸清、一个促进。四 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政府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是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其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即部门的各项收支均应纳入其内。二是具有法定性一经批复不得擅自改变。三是将部门预算支出增设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细化了资金内容。通过部门预算的推广普及对于控制预算支出规模、明确财政资金的用途和强化财政资金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近几年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机制、操作方面的问题影响着部门预算作用的发挥。

一、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预算概念不清。通常意义财政下达经人大批复的部门预算非经特殊事由不得突破。然而部门实际收到的财政资金远多于年初经人大批复部门预算资金额度多出部分主要包括财政追加的专项资金新增人员的工资津贴财政专项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资金以及上级部门拨入的资金。财政部门通常在下达年初部门预算后通过预留的切块资金向部门追加预算追加的预算既有涉及基 本支出的也有涉及项目支出的还有使用更为严格用途的 专项资金也可理解为项目支出。如此下达财政资金笔

者 认为有三个不利方面一是不利于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 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管理 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作为财政部门提交的政府 预算报告理应细化预算支出促进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一部门预算概念不清。通常意义财政下达经人 大批复的部门预算非经特殊事由不得突破。然而部门年 度实际收到的财政资金远多于年初经人大批复部门预算资 金额度多出部分主要包括财政追加的专项资金新增人 员的工资津贴财政专项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资金以及上级 部门拨入的资金。财政部门通常在下达年初部门预算后通 过预留的切块资金向部门追加预算追加的预算既有涉及基 本支出的也有涉及项目支出的还有使用更为严格用途的 专项资金也可理解为项目支出。如此下达财政资金笔者 认为有三个不利方面一是不利于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 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管理 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作为财政部门提交的政府 预算报告理应细化预算支出促进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同时增加预算的刚性维护人大监督的权威性二是不符合 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财政部门要求编制部门预 算要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即部门的各项收支均应纳 入其中具体则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 算采用定员定额方法项目支出预算采取项目库管理方式。实际操作中各类追加的资金混淆了以上概念不利于部门 预算的推行。三是不利于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就是在规范的 部门预算基础上对其真实性、合法合规性、以及效益性进 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部门预算不规范势 必增加审计难度加大审计成本。二部门预算编制不清。财政部要求从2007年起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预算支出要同时按功能性分类 和经济性分类进行编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篇2

(一) 审计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从现有财政体制来讲, 地方预算收入主要由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局组织完成。国税部门负责征收的增值税25%部分, 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体, 在地方预算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 基层国家税务局不属于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 因此无权对其实施审计监督。有管辖权的国家审计署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基层国家税务局长期没有进行审计, 造成了上级审计机关无法审计, 基层审计机关无权审计的状况。这一矛盾, 致使基层预算执行审计不同程度地存在审计结果不完整、不真实的问题。

(二) 审计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 预算执行审计所涉及的审计对象, 信息化建设都处在较高水平, 而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都处在较低水平。同时, 预算执行审计领域还未开发出通用的审计软件, 无法与财政、税务、国库等部门计算机系统联网, 从而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

(三) 审计执法力度未完全到位。

由于受现行体制、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基层审计机关大都不能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存在审计执法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审计处理大多是采取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办法, 避重就轻, 形成的审计报告大都是点到为止, 不痛不痒, 尤其是影响到本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利益的重大问题, 很难如实反映到同级人大常委会。即使处罚也只是象征性的, 在客观上起到了庇护纵容的作用, 致使有些单位违纪违法问题屡禁不止, 屡查屡犯。

二、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现行审计体制的弊端制约预算执行审计的执法力度。

目前, 我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由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的体制, 审计机关的人、财、物都掌握在政府手中。财政预算虽然是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 但重大事项是经过政府研究决定的。所以, 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实际上是在审计政府。因此, 审计的独立性必然受到影响。同时, 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必然对财政部门进行审计, 但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由财政部门安排和拨付, 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影响了审计的执法力度。

(二) 审计法律法规滞后制约预算执行审计职能的发挥。

一是预算执行审计立法滞后。随着各项财政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 1995年1月颁布施行的《预算法》, 部分内容已经过时, 包括与预算执行审计有关的规定, 亟待修改。二是预算执行审计处罚规定滞后。《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已颁布施行6年, 但至今没有出台实施细则, 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预算执行审计规范化建设滞后。目前与预算执行审计有关的审计准则、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工作规程等尚未建立健全。

(三) 审计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合理制约预算执行审计的成效。

不少审计人员难以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 预算执行审计仍然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效益性审计的理念尚未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同时, 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难以满足预算执行审计的需要。此外, 人员结构也不尽如人意。行政管理人员多, 专业审计人员少;年龄偏大者多, 年轻人少;业务单一型人员多, 开拓复合型人才少。加上受编制的限制, 高素质的人才进不来, 不适合干审计的又出不去。

三、改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 改革现行审计体制, 扩大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

为确保审计执法的独立性, 必须研究改革现行审计体制。建议审计署将基层国家税务局的审计权限授权或下放给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为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控制力和执行力, 建议修改和完善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 将审计切入点前移, 对预算编制、部门决算实行审计审签制度。

(二) 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有效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

力求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对于预算执行审计中查出的问题, 要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下,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三)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尝试将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与财政、税务、国库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联网, 从单一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变事后审计为适时监控, 提高审计效率。同时, 要以数字化为基础, 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 总结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认真研究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 积极开发预算执行审计的实用软件, 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四)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

要采取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方式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引导审计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驾驭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基层审计机关应把好人才引进关, 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 严格人员的招录聘用程序, 真正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充实基层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技经费预算监督

一、高校科技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由于高校承担的科技项目逐年增长,科技项目经费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

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达到3003亿元,比去年增加553亿元,增长22.6%,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拨款额达1689亿元,比去年增加354亿元,增长26.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135亿元,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支出567亿元,高等学校支出277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71.1%、18.9%和9.2%。

近几年来,财政部、科技部等科技经费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规定和文件,有效地遏制了科技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对科技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管理费及结余经费等进行了重点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科技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看,大部分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比较严格,制度比较完善。对科技经费的拨款能做到单独立帐,专款专用,使用开支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学科特点、国家政策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多变性等因素,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预算执行与预算批复偏离较大是比较难以控制的一方面。高校为应付检查而弄虚作假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预算执行与预算批复偏离的原因

1、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性难以判定

国内外实践表明,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判定科技项目申请单位或个人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科技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理论依据不充分,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每个经费预算科目缺乏可信的计算依据,申报书设计的经费预算表格实际上成了简单的收支平衡表。

2、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2006年,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6号),严格规定科技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重点规范人员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之后,又相继修改出台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近几年,“973”项目、“863”计划项目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申请程序有了较大变化,尤其是项目经费预算审核越来越严格。一般是由科技部根据预算评审或评估意见综合平衡后,会同财政部审定并批复项目预算。而财政部在项目预算评审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为最大程度地保证项目经费不被扣掉,通常会违背据实编制预算的原则,以避免经费被“砍”掉。

3、学科特点带来的问题

科学研究总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课题申报阶段,许多实验处于设想之中。而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有实验失败的情形。加之,自然科学研究常常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有可能一次实验不成功就必须等到第二年。因此,之前编制的预算非常有可能受条件限制,有所变化。

虽然国家出台的一些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有一条规定:预算执行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可以向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申请调整。但是,大多数项目主持人为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结题、验收,以及对后续项目的期望,往往不选择预算调整申请这个途径。因此给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问题。

4、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管理的缺位

一般来说,项目负责人倾向于项目实施的管理,对经费支出管理缺位,普遍流于关心经费余额,而忽视各个支出科目。一个科技项目通常的执行期限是三到五年,在每年度向科技主管部门提交经费决算报表时,项目负责人可能只注意侧重于经费是否有结余,结余多少。而至项目结题需要提交验收报告时,才会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以至于出现调整账目或者其他应急行为。

三、建议

1、重项目立项程序,轻项目预算编制

项目经费使用合理与否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项目实施的过程,但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的好坏并不能完全代表项目实施的优劣。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证项目经费投入的科学性。

(1)在项目立项阶段,从审计监察的角度来建立和完善公正、公平、公开的项目申报程序,加强项目立项前的论证,做好前期审核调研工作,防止项目申请单位骗取科技经费;(2)鼓励更多的单位参与经费中请,扩大遴选面;(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审计部门来审核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风险;(4)重视项目结题验收,关注经费使用绩效。项目完成后,科技部门应组织委托财务、技术及管理专家,就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现场验收,对未按时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予以制约和追究,不得申报新项目。对科技造假、骗取资金的将收回科技经费,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强化项目承担单位的内控制度,弱化项目经费预算的刚性约束

国办发[2006]56号文件第十五条提出,健全科技项目经费的内部管理制度。各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健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要明确科技、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如果各项目承担单位能够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项目经费能够用于项目实施,从根本上消除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的经费不合理开支现象,那么科技项目主管部门完全可以不用预算来约束项目承担单位。

3、强化第三方审计监督,加强绩效审计

国办发[2006]56号文件第十八条提出,逐步建立科技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对应用型科技项目,应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对其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绩效审计的核心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开展科技项目绩效审计,有利于促进研究人员在科技成果质量和研发进度上多下功夫。我国目前的审计监察工作,主要侧重点在于资金使用和日常行为的合法性,对于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产生相应效益这样的绩效审计,目前还未成为审计监察工作的着眼点。引入绩效审计监察则可以避免由于法律法规暂时不完善所造成的管理漏洞被滥用。比如,很多科技课题都会购置电脑,如果仅仅审计其合法性,那么绝大部分电脑的购置都合法,但是如果引入绩效审计,就可以发现相当多的科技课题中,电脑是被超额购置的。与电脑类似,相当多的固定资产和购置用品,并非课题研究必备之物,在目前国家的纵向科技经费相对紧张的前提下,绩效审计监察活动,无疑可以为国家节省大笔科技经费,避免经费的浪费,也等于变相地支持了更多的科技课题。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篇4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2018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请予审议。

2019年8月28日,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2018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进一步做好审计监督和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提出了审议意见,现将该报告中反映的有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多次召开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落实整改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承担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做到举一反三,确保整改到位。州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州人民政府有关安排部署,积极跟踪督促整改,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要求相关整改责任单位切实对照问题清单进行整改,并对保障房、扶贫资金审计整改情况进行督促调研,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相关县市和部门认真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建立整改台账,逐项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一、州级财政预算管理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政府性基金超范围编制收支预算项目的问题,下一步通过强化预算编制管理进行整改,在2019年的调整预算中对相关基金预算进行了调整。二是对代编预算较大未能完全执行的问题,已将未执行完毕的一般公共预算项目资金全部收回总预算,按规定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对预算编制不细化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和审核,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的清理和统筹使用,督导部门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促进预算项目的编制细化。四是对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的问题,下一步将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机制,2019年已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纳入州级社保基金预算编制,今后杜绝超预算的发生。

(二)预算执行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1.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面,一是要求执收单位核实预算收入来源和性质,按照规定的收入科目入库。二是全面清理州级历年非税账户待查资金,已对待划转的非税收入进行了清理收缴。

2.清理财政存量资金方面,一是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推进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有效盘活。二是对于清理存量资金形成的二次沉淀问题,进一步加大盘活力度进行清理。

(三)州级决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部分科目超预算下达的问题,州财政已收回多下达的资金,下一步将加强预算编制,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二是州对县配套补助资金因列支不规范造成州级支出未执行完毕的问题,在2019年预算调整时已在“补助县级支出”科目中进行单独列示,下一步将严格执行预决算编制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准性和合理性。

(四)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州本级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州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2019州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专项绩效评估目标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州直单位在填报预算时同步填报绩效目标,并纳入考核,同时探索采取了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2018年州级招商引资项目和2018年州级极贫乡镇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为下一步全面做好预算绩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州财政局还采纳了审计建议,拟定了《**州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五个务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州级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调剂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州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做好“三保”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和预算单位政府收支行为。

二、州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涉及审计整改的州水务局、州民政局、州交通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等6个州直单位认真采纳审计意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通过上缴国库、收回结余结转资金、调账处理等方式加快资金拨付并警示约谈责任人员1人。

1.关于“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超预算、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一是6个单位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杜绝超预算支出,同时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列支费用。二是将按规定规范公务接待支出资金上缴。三是3个单位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管理台账,建立派车制度,并承诺不再借用下属单位车辆。

2.关于3个单位未将全部收支纳入账务核算,在往来款核算收支的问题,相关单位已按规定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1个单位还建立了上级专项资金专账进行核算。

3.关于3个单位报账不规范,缺乏原始支付依据的问题,相关单位进一步严格执行支出审批制度,确保报销凭证真实完整。

4.关于4个单位未按规定核算资产的问题,相关单位已对资产进行清查,并补记相关账务。

5.关于2个单位未及时清收清缴非税收入的问题,目前已清缴入库14.55万元。

6.关于部门决算收支数据编报还不够准确的问题,相关单位下一步将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严格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7.关于项目资金结余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此外1家单位将虚报差旅费套取的资金已全额缴入国库,1家单位对在协会兼职并领取报酬的人员进行了警示约谈,并全额退回违规领取的薪酬。

三、重点民生项目及其他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扶贫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涉及审计整改的10个县(市)通过追回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促进闲置资金拨付等方式进行整改,采取警示约谈、预防提醒谈话、警告等方式处理处分19名责任人,制定和完善制度6项。

一是对将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项目问题,相关县已采取原渠道归还资金、将相关资金上缴财政等方式进行整改,并警示约谈11人,预防提醒谈话4人,警告2人。

二是对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或未有效执行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相关县与贫困户签订补充协议等,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对资金闲置问题,相关县采取收回结余结转资金和统筹资金安排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方式进行整改。

四是对抽查发现部分产业项目实施绩效不佳,未发挥应有效益和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相关县收回项目结余资金、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等措施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警示约谈责任人员2人,出台政策措施4项。

五是对项目应开工未开工、应完工未完工、进展缓慢等问题,相关县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确需调整项目的及时进行调整,截至2020年7月底,推进项目建设完工62个,调整实施项目22个,停止实施项目31个。

六是对“特惠贷”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相关县采取清收超额发放贷款、收回多享受贴息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清退财政贴息资金7.99万元,追回贷款3,757.8万元。

七是对产业合作社和基层组织存在账务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相关县已对合作社的账务和涉及的“小金库”进行清查。

(二)省级极贫乡镇扶贫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贫困补助政策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县退回了易地扶贫搬迁户重复享受的危改补助9.75万元,10户贫困户选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而放弃享受危改补助,清退1户四有人员保障资格,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强化基础信息的共享完善,切实将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保障等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还兑现危改补助28.36万元,补发生态护林员工资74.36万元。

二是对脱贫攻坚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项目未实施造成脱贫攻坚资金闲置等问题,相关县采取促进闲置资金拨付和调整项目等措施整改。

三是对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未建立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相关县签订补充协议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对未按规定招投标、未进行政府采购等问题,相关县已对3名责任人员进行了约谈,并对违规企业处以罚款18.75万元。

五是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问题,相关县正在积极办理相关手续。

六是对抽查发现2个项目因后续管护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县已经加强了相关项目的后续管护,出台了相应的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办法。

此外,对基层农村产业合作社在资金管理中仍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以及个别公款私存问题,相关县已对合作社的账务进行清理清查。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安居工程资金闲置问题,相关县市采取收回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已归还原渠道资金12,650万元,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2,373.1万元,加快财政资金下达53,794.49万元。下一步将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对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未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问题,相关县已将14.5亩土地进行招拍挂,并对剩余未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土地积极向上级申请用地指标,组织编制申报要件,申报土地用地手续。

三是对违规分配公租房问题,相关县市已对违规分配的公租房进行清退,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了提醒谈话和通报批评。

四是对违规使用公租房问题,相关县市采取收回公租房的方式进行整改,已收回257套违规使用的公租房。

五是对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其他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问题,相关县积极筹措资金将用于其他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的财政资金归还财政。

六是对违规扩大范围将市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历史文化街区或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等造成的拆迁安置纳入棚改范围问题,相关县已将上述项目涉及资金归还原渠道。

(四)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州本级和相关县少报、多报拖欠账款以及新增拖欠和未及时清偿的问题,相关单位和县采取调整台账、制定偿还计划等方式进行了整改,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清偿7,203.57万元。

(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镇远县、施秉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关于土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行为立案侦查,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并督促18个砂石场和1条通组公路完善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二是对耕地占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需要占补平衡的,督促用地单位办理用地手续并做好土地复垦方案,对需要占补平衡的,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方案。

2.关于违规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问题,一是为13个砂石场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二是4家矿山已经停产。此外,相关县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对采矿权范围进行调整,禁止在限制开采区进行采矿。

3.关于未按规定使用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87.8万元的问题,已按原渠道归还资金,同时对未完全征收的非税收入84.98万元进行收缴入库。

4.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现场检查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正常运行。二是明确专人专职负责风景名胜区内两违建筑管控工作,拆除违规建筑2处,确保景区两违建筑零增长。三是督促做好1家企业滞留废渣处置工作。

5.关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企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对县域内相关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摸底统计和监管,将全县二类以上汽修企业13家纳入全县汽修企业日常监管。二是完成5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剩余1家待专家评审通过后即可备案。三是完成3个企业实施的项目全部批复登记。四是拟定复垦复绿方案,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对完成复垦复绿通过验收的矿山企业依法退还保证金。

(六)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多计工程结算价款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已据实调整工程价款。二是对挤占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已原渠道归还项目资金。三是对无依据发放项目管理津补贴问题,责任单位已清退违规发放的项目管理津贴。

四、部分问题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整改情况看,审计指出的问题大部分已整改到位,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推进整改。一是属于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如预算编制不规范,相关部门间信息不共享造成的对象不精准等问题,需要协调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相关改革。二是有些问题涉及部门较多,外部环境复杂,整改时需要结合实际审慎处理,如因地方财力薄弱,部分专项资金等已统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偿还贷款本息等,短期内无力归还原资金渠道,需分期逐步归还,还有一些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因地质地貌多样,治理方式复杂,加之部分废弃矿山责任主体已消失等,需分期分批逐步完成,对违规发放政策补助资金的问题,由于涉及人员众多,情况也较为复杂,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清理。三是有些问题涉及难以追溯调整的事项,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规范并杜绝,如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参加以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部分产业项目实施绩效不佳等问题。

对以上需持续整改的问题,州审计局将继续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认真落实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意见,督促相关单位切实推进整改工作并予以落实到位。一是分类施策。对整改难度不大的问题,缩短相关流程,尽快整改到位;

对受客观或外部条件制约,或涉及部门协调、政策完善的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前期准备,稳步推进整改。二是跟踪督查。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升问题整改的实效。三是建章立制。对审计反映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健全完善相关机制,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党规党纪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篇5

一、当前党纪党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重视,工作作风不踏实。部分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的执行缺乏必要的重视,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作风不扎实,作风飘浮。有的抓工作安排部署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制度制定多、落实执行少,对一些难缠事、棘手事避而不做,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有的责任心不强,不是恪尽职守,敢于负责,而是只要位子,不挑担子,只要待遇,不尽责任。在社会上,我们还看到有的人醉心于做官,而干工作不切合实际,内心浮躁,为求政绩做事情简单粗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少的损失。

(二)部分党员干部不善学习,缺乏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通过学习,加强个人素质。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以及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个别党员干部不愿意挤时间学习,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导致自己与时代脱节。

(三)部分党员干部觉悟不高,政治意识淡化。部分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不严格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放弃党性原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有 的做事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遇到问题推诿扯皮甚至上交矛盾;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分不清是非、善恶,思想麻木不仁,理想信念散失,人云亦云,传播政治谣言,甚至做出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四)部分党员干部作风官僚化,公仆意识淡漠。相当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官僚,公仆意识淡化,干群关系疏离。只计较自己的得失,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方面以自己的喜好或利益出发,缺乏调查研究,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对群众爱摆架子,盛气凌人,不屑一顾,以老爷自居。部分地区还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

(五)部分党员干部执行缺乏监管,纪律观念不强。党规党纪执行中,有些时候缺乏监管机制,表现出来的一是监督领导机制不顺,主要反映在党内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权责不对等,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难以监督,形成“虚监”;二是公开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反映党务不公开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财产不透明两个方面;三是惩处机制不完善,导致党员干部纪律、法制观念淡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相关制度亟需完善。目前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一是表现在权力过分集中少数人的手里,在一些重大项目或

决策上有的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严密和规范;二是党纪建设还不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党加大党纪建设的力度,但我们还是能看到在有些地方存在党纪漏洞、有纪难依的情况。

二是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是党内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权责不对等,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难以监督,存在“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监督同级太软”现象;二是预防监督机制运作不灵。事前、事中监督制度上可操作性差,防范和约束效能不强。有些制度从理论上看可行,但实行起来却不容易具体落实;三是公开监督机制不完善,大大影响了监督渠道的通畅和有效运行。

三是考核机制有待健全。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评价体系上,设计不是很科学,在对干部的评价上,往往存在着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重经济、轻社会,重当前,轻长远,重能力,轻德行情况;二是在考核上,缺乏深入、全面的调查,重上层评价、轻基层意见,重纸面汇报、轻调查研究。这样导致了部分党员干部为追求政绩,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粗暴、蛮干,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夸大、捏造相关数据。

四是惩罚力度亟待加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往往突击式集中刹风整纪,虽一时见效,但由于长期起作用的制度体系和监控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使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

之风纠而复生,老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又出现新的问题。其次目前一些违法违纪的成本较低,一些贪腐大案的主犯量刑过低,也助长了一部分人的嚣张气焰,出现了腐败之风越杀越长之势。

五是宣传教育不够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缺乏重视,在教育的形式上单

一、缺乏创新,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培训、轻长期性的教育。思想政治建设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抓得不紧,使少数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宗旨观念淡化,纪律观念松弛。

三、加强党纪党规执行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鼓励党员参与监督。党内民主制度一直是我党优良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部门或单位出现了“一家堂”,权利过于集中在少数的党员干部手中。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良好的党内民主机制,使得人人都有发言权、监督权和必要的知情权。同时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抓住规范权力这个核心,着力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改革现行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科学配臵各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当前应自上而下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权,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公共权力商品化等问题。

(二)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畅通党内监督渠道。建立起上下结合、内外相济、纵横交错、多元并举的监督体系。一

要保证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权能到位。一方面,纪委自身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党委要大力支持纪检工作,为纪委行使监督权“壮胆撑腰”,创造条件;三要建立和完善公开监督制度,重点是加强党务公开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尤其在领导干部财产公开方面,要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财产来源的监督。四要激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增强党内监督的透明度。实行政务(事务)公开,把权力臵于阳光之下,如“报告制度”、“公示制度”、“举报制度”等等,为群众有效参与监督提供条件。

(三)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巩固党内监督成果。一是实行对“一把手”不履行监督职责的班子成员实施责任追究制。班子成员对“一把手”违法违规行为知情不报的,必须追究失职责任;反过来,“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监督不力,庇护、放任违法乱纪行为的也要追究责任,从而在班子中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二是实行对监督职能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对各级纪委(纪检组)发现同级党委、政府班子及其成员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知情不报的,必须追究其失职责任。三是实行对在监督管理下级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上级机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努力形成党内监督的浓厚氛围,构建党内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用人机制。切实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5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同时加大干部培养、选择、任用、轮岗交流力度,坚持用“四化”标准、德才兼备原则和公开选拔公示、竞争上岗的方法任用干部,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五)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增强党员干部执政水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牢固树立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科学决策的思想。坚持以调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评价调研成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各项工作检验调研价值,形成对调查研究课题确定、论证验收、成果转化的明确目标导向。同时,完善干部调查研究考核制度,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从价值取向入手、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坚持超前抓、主动抓,坚持从小事抓起,抑制不良风气。同时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多样化、多形式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创先争优及“争当人民公仆”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通过举办理论系列讲座,邀请著名专家、教授、学者授课,拓宽党员知识面,有效地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当前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6

执行力是我们基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人和制度的融合,没有制度保证的执行是很难的,同样没有执行人去保证的执行,再好的战略目标和管理也将是空洞的。

一、调查发现存在问题

在调研工作中发现影响我们执行力的主要弊端表现形成有:

1、贯彻执行力简单盲目。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看作是贯彻执行,只讲执行的形式,不讲执行的结果,根本达不到贯彻落实的目的。或者脱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教条式的执行。不带头做表率,不深入工作调查研究,做事草率马虎,热一阵冷一阵,或甩手不管。把岗位职责的执行力歪曲的理解为权威或权力,把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没有落实好上级的精神实质,反映迟缓,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议而不决,执而不行。

2、执行力未从一而终。执行力建设没有有效地渗透到管理工作中,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有布置没检查,或有检查无结论。对已经形成的、现有的、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不重视执行,流于口号式的管理。决策不够审慎严谨,常常对决策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和 论证就出台,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缺乏可行性而无法执行,降低了决策者的权威性,给执行力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部分人员对现有制度管理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有关系撑腰,二是不求上进,三是安于现状,四是害怕变革。没有落实好上级的精神实质,反映迟缓,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议而不决,执而不行。

3、通力合作精神不强。机关各部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未能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部门协调沟通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影响了党委政府决策的具体执行。

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全系统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抓紧、抓严、抓细。只有不断提高执行力,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决策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强化执行力建设的途径

1、领导干部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关键

执行力的建设,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是上级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本级各项决策、任务的制定者,是整个执行活动的组织者和督促者,其执行情况如何,落实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就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执行的力度和决心。要提高党委政府的执行力,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决定的精神实质,吃透上情,同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二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因决策失误或不慎而难以执行;三要建立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督促机制,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按照“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措施的顺利贯彻执行。

执行者也是基层各级领导者,首先要贯彻执行好公司战略目标及各项工作任务,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成为带动全局的发动机,深入实践调查研究,认真研究现状、制度的执行、员工的状态。运用本身对工作的了解,不断探索找出弱点集职工之力共同改善。其次明确领导层及岗位责权利,权利、利益应与其承担的责任挂钩。强化监督机制,第三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形成规范、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增强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易制毒为准绳,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目标,从而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2、职工队伍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主体 人是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政府的发展目标最终必须通过职工的执行能力来实现。执行力是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职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加强执行力建设,就必须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镇的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因此,必须把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有计划、分层次的搞好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科学、长效的培训体系。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使职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敬业、负责、服从、诚实的精神,不断提高执行决策、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作风建设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根本

作风的转变决定着执行的效果。加强执行力建设,首要的是领导干部和机关各部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提倡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反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不良行为;要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要提倡领导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员工、深入用户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抓检查督促,抓工作落实,要坚决纠正蹲在机关多、深入基层少,会议布置多、检查督促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的不良倾向。要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机关各部门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任务、决策的执行。因此,提高执行力,机关必须按照“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以转变作风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岗位标准,加强内部检查和考核,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切实改变机关作风和机关形象,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建设一个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流畅、工作高效的管理机关。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预算执行绩效

一、预算执行审计历史演变及实践经验总结

我国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依据为1982年颁布的宪法,该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指导全国审计工作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二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执行审计监督的机关。通过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同国家财政有关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以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进一步明确了对国务院各组成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范畴以及重点等。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一共有四章35条,其中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这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通过立法形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预算执行审计实践的独立性,规定审计机构每年不但要对各国务院组成部门、各级政府等进行预算执行审计,而且还要对重大项目进行预审执行审计,以加强审计监督。

1995年7月,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订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署做好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公国的总体思路、审计范畴和审计内容等,从而规范中央部门收支、加强转移支付监督、维护中央预算的严肃性、促进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有效发挥中央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2008-2013年各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分析,自这六年间,审计署重点对中央财政管理基本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的主要事项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总体情况,并与库款收缴、资金拨付情况进行了核对。

(单位:亿元)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 2008-2013 年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及整理所得 Á

分析2008-2013年的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一些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预算执行逐步走向规范、透明。通过对中央预算进行审计,预算编制办法逐步科学,部门预算进一步得到细化,中央部门预算编制与各部门的实际财政工作计划有效衔接,中央一般与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更加协调,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逐步得到提高,专项转移支付逐年减少,预算执行切实全面推开,预算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重点性、透明性、绩效性以及操作性得到保障。

2.中央预算执行环节审计应逐步得到延伸。纵观2008-2013年中央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可以较为明晰地发现中央预算执行环节逐渐得到有序延伸。中央预算执行包括六个重要的环节:预算编制与批复、预算资金拨付、预算基本支出、 预算项目支出、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以及其他业务等。

3.审计的范围应逐步扩大,审计力量逐渐得到调整。审计范围扩展主要体现在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即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逐步建立。首先,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2年之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这有利于加强公共财政资金“全覆盖”审计。其次,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实施,向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收取其2007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同时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于2010年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查。再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于2010年开始编制,这标志着政府预算体系基本框架完全形成。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范围全覆盖,提高我国社会保险水平等各方面改革。

4.预算违规行为主要反映在微观方面。预算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编制不完整,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以及项目支出不符合规定,违规拨付或支付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基本预算支出,虚列支出、违规套取财政资金等。这些问题贯穿预算执行各个环节和各个有关预算部门。

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从历年中央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中看出,我国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力比较弱、预算执行监督滞后三个方面。

1.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合理。通过多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预算编制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初步建立起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各中央部门履行其职能紧密相协调的预算分机制,在一定得程度上,逐步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增强了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严肃性。比如,2014年,审计例行审计了38个中央部门决算草案发现,商务部、教育部、中科院等23个部门账务处理不规范或报表填列错误,涉及金额23.69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量的1.53%。此外,审计还发现预算编报不规范、政府采购规定执行不严格、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金额57.66亿元。

2.预算执行力还比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事先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预算主体较多,财权执行不统一。首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预算编制体制本身改革工作滞后,导致预算编制体制机制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职能界限很难划清,导致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很难弄清楚本部门该负哪些责任,一方面存在争权夺利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相互推诿的现实,预算执行部门、人员等在一定程度上也缺少相互制约等机制,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是很理想。这种预算体制直接引起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不合理,使事先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主体较多,财权很难统一。

3. 预算执行监督滞后。预算执行监督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充分。受经济社会转型、政策非连续性、社会事业发展阶段性与预算决策、预算执行等不协调多重因素影响,预算执行全动态过程在一定得程度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由于预算资金未全部落实到执行单位或者项目,客观上造成存在某些部门向财政资金伸手,领导部门批示追加预算,这种隐性分配弱化了预算的中体功能,弱化了其预算执行力。其次,预算执行审计实效性还不是很强。年度人代会预算执行审议时间短、议程多,而且政府提交的预算审查报告比较笼统,预算草案的内容存在“内行读不透,外行读不懂”的现象, 部分代表们在一定得程度上难以进行全面审查。最后,预算执行审计缺乏常态性。人大机构普遍存在专业监督人员缺乏现象,中央部门审查监督主要由全国财经工委来承担,但是很难做到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全覆盖跟踪监督。同时,由于审计监督独立性不够充分,也限制其监督职责发挥。

三、完善中央预算执行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引导部门加强预算机制体制改变,提高预算管理体制科学性

1.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全面实行零基预算,结合滚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的绩效性。由于每年的人代会时间基本上市固定,可以考虑通过调整预算年度,适当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提前预算编制上报时间,以扩大人大对预算审议的空间, 有效提高预算编制及其编制的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

2.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规范化、操作性强的“零基预算“,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有效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透明度。尽可能根据现行的全覆盖的政府预算体系,科学合理地核定各项支出,准确预测年度预算。应该摒弃以往过于简单估算总额增长的行政式预算方式,积极在全覆盖范围内推行部门预算精细化,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可操作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提高预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3. 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案时,要仅仅围绕中央和省及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心,重点审查与民生和公共服务有关的项目资金,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项目纳入审计总体方案中,逐步拓展绩效审计的空间。在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思路和总体方案中,应该及时出具报告及整改意见, 通过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提高公共资金运用的政策建议,促使相关部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切实有效发挥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有效强化预算约束执行,增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约束力

1.进一步规范预算支出标准,完善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标准体系,约束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保障结构。进一步加大定员定额的支出管理范围,结合我国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推进,把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定员定额管理纳入预算控制范围之内。加快中央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库建设),扎实做好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有效加强项目定额标准试点与推广应用工作。

2.进步一规范项目支出管理,促进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 严格执行预算约束。进一步健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项目立项、项目审核工作、项目评估工作,完善有关国家重大项目评估机制,加快项目储备制度建设,完善在建与储备项目管理, 积极有效有序推进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严格压缩代编预算规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

3.加强预算执行考核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树立绩效观念,完善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覆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秩序。强化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与权力,科学划分其义务,严格执行经上级部门批复的有关部门年度预算,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时效性。

(三)及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绩效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中图分类号 F275

Problems in Budget Compil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QIN Weiwe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countrie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project funding is increasing in tropical agriculture. Budget compil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ropical agriculture is simultaneously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investigation summarizes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budget compil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zes problems in budget compilation and enforceme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budget compilation and enforcement should be enforced.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cluding researcher, finance personnel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staff, ensure that al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s smoothly.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 budget compilation ; budget enforcement

目前,中共中央已出台16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1982-1986年,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问题做了具体部署;2004-2014年,连续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我国“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方面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热带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带经济作物、热带特色水果、冬季瓜菜也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对热带农业科研项目支持的范围越来越广,科研经费也越来越多。但热带农业科研项目在申报过程中的经费预算编制不到位,导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经费使用困难等问题。

1 热带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内容

在进行热带农业科研预算编制中,预算编制人员需要了解相关项目的规定政策,包括项目类型、项目的支持力度和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标准,这些都需要与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组进行沟通协调[1-2]。根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经费需求,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费用。同时,应明确预算明细、预算依据、预算构成和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图1)。

2 热带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2.1.1 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严谨性

从项目指南发布到项目申报材料提交,时间较为紧迫,一些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研究内容相关材料的撰写上,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随意性较强,缺乏项目预算的规范性和计划性。

2.1.2 项目预算的知识缺乏

科研人员从事热带农业科研工作,对热带农业科研相关研究方向、国家政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任务开展与实施、项目技术实现等方面比较关注,但缺乏预算财务知识,较少关注项目预算相关政策,预算观念较为淡薄。

2.1.3 热带农业科研项目预算准确性较难把握

由于从事热带农业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如台风、洪涝等热带气候灾害,导致预算与执行之间存在差距。

2.1.4 自筹经费编制问题难以落实

一些项目的申报要求配套相应的单位自筹经费,国拨经费与自筹经费配套比例一般为1:1、1:2、1:3不等,自筹经费是项目运行的重要组成和保障。某些单位实际达不到配套支持的条件,但为了能够成功申报项目,自筹经费随意填写,难以落实到位[3]。

2.1.5 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协调不到位

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分工不同,工作重点差异较大,科研项目各类信息不能实现及时、全面地在各部门之间共享[4],预算人员在指定项目预算时,很少征求财务人员意见,导致预算实际执行较难。

2.1.6 经费需求与科目分类不合理

经费需求与科目分类不合理体现在比如,在项目经费预算过程中,将办公费用误放在材料费中,导致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差异。

2.2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5-8]

2.2.1 项目国拨经费到位不及时

项目国拨经费到位不及时,导致项目难以按照预计的预算进度执行,一些项目经费在项目执行1年以上才到位,出现突击报账、执行进度慢等问题。

2.2.2 项目配套经费不足或到位不及时

项目配套经费不足或者到位不及时,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和进度。一些工作偷工减料,东拼西凑,产生不良影响。

2.2.3 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不协调

某些预算编制的科目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科目不一致,甚至差别较大,影响项目的执行[9]。

2.2.4 报账票据与实际开支不一致

由于预算编制科目的限制,某些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实需要的一些开支,在预算编制中却没有相应的开支科目,增加了项目实施的困难,只能将相应的开支票据内容写成与预算编制科目最相近的内容,预算科目的不合理或者不完善影响项目经费的合理开支。

2.2.5 项目中的一些科目预算执行超支

差旅费、会议费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超支。项目预算编制时,难以把握项目执行中出现的一些预算外问题,导致项目中一些科目经费预算不足或过量。

3 对策

3.1 加强项目财务管理知识培训

财务人员应参与到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同时,加强项目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

3.2 项目提前规划设计

科研人员对热带农业科研项目应提前规划设计,包括项目的类型、内容、实施时间、经费需求与预算编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科目和国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进行科学支出。

3.3 项目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监督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组织进行项目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规范报账制度,辅助和监督科研人员进行项目预算的科学执行。

3.4 建立项目使用查询系统

建立项目使用情况查询系统,供科研人员及时获取项目的执行情况[10-11]。

3.5 项目经费科学合理开支

加强热带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科学预算与执行,科研人员、财务人员与科技工作管理人员应积极沟通,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规范项目经费、合理开支。

3.6 建立项目相关部门沟通平台

科技工作管理人员应积极做好项目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建立项目申报和执行机制,搭建项目相关部门相互沟通的良好平台,确保热带农业科研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蔡君玲,李军华.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之管见[J]. 经营管理者,2012(19):193.

[2] 崔 伟,浅谈农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 甘肃农业,2007,255(10):45-48.

[3] 刘晓凤,李英奎,范德清,等. 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研究[J]. 南方农业,2013(2):71-74.

[4] 王小容,刘晓凤,李英奎,等. 浅议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J]. 南方农业,2013(9):66-69.

[5] 陈武梅. 浅谈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3):11-13.

[6] 沈建新,郭媛嫣.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2):6 591-6 593.

[7] 李素琴.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2011(6):36-37,51.

[8] 张俊芳.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9] 付小燕. 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1):31-35.

[10] 徐志顶,董建平. 对单位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55-257.

上一篇:银行法律意见书下一篇:铁路供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