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交互作用分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我国民间金融概述

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逐渐转型, 原有的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能力不足, 这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与此同时, 这也为各种体制外资金的供给提供了客观有利条件, 民间金融等非正规的金融形式得以出现。所谓民间金融, 就是指个人、团体以及企业不经过正规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的各种交易活动。就目前来说, 民间金融并没有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中来, 因此, 也并没有取得合法地位。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历史较为悠久, 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 19世纪之前, 我国的民间金融机构主要有“钱庄”、“当铺”等, 这些机构的出现及运行为很多民众解了燃眉之急。而票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民间金融机构在进一步完善。第二, 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民营银行不断涌现, 外资银行业开始进驻中国, 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第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的金融体系逐渐演变为国家垄断为主, 其他民间金融形式基本消失。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间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保障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自此之后, 我国民间金融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 2010年, 国务院再次公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我国民间金融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与正规金融不同, 民间金融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 民间金融的办理手续较为简便、办理的成本较低。一般来说, 民间金融是由借贷双方在资源的基础上达成的, 程序相对简单, 并没有繁琐的交易程序, 操作起来相对简单。除此之外, 民间金融融资在之前的信息搜索过程中成本投入较低、管理成本也较低, 不需要支付各种公关费用等, 交易成本较低。第二, 民间金融的借贷利率十分灵活、借贷的期限也具有较大的伸缩性。与正规的金融市场相比, 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层次是较多的, 存在较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会体现在金融种类、借贷对象以及借贷用途等方面。这种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借贷关系, 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给借贷双方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第三, 民间金融形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民间金融是建立在明确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的基础之上的, 其应用和运行要依赖于私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民间道德规范, 这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总之, 民间金融的存在及发展从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正规金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也满足了特定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民间金融的出现及存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民间金融产生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民间金融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也不是突然出现的, 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民间金融的出现是必然的, 是不可避免的。下面, 笔者将对民间金融出现的必然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首先, 从必然性方面来说, 民间金融是在金融抑制情况下产生的。所谓金融抑制, 就是指政府在我国金融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进行了较多地干涉, 这使得金融体系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 由于金融抑制, 利率不断降低, 存款的收益也进一步下降, 个人储蓄率日益降低。除此之外, 我国各个金融机构的利率大都是由政府决定的, 银行并不能根据各个金融项目的风险来决定利率的高低。因此, 在固定利率条件下, 各个金融机构都会选择那些借贷风险较低的项目。这样一来, 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型企业就很难得到贷款, 融资过程十分困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势下, 民间金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而民间金融产生的必要性则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第一, 民间金融具有的内生性是民间金融产生并获得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特有的民间文化制度的影响下, 我国民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信贷模式。民间金融是在特定的人文与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同时, 民间金融的信贷手续简便、利率灵活等特点也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二, 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给民间金融形式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随着各个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 其融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而各种正规金融形式对民营企业带有一定的“偏见”, 这就使得很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 民间金融形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3.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比分析

与民间金融不同, 正规金融是指那些通过国有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其商业银行等进行资金融通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在成本及发展规模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主要为各种大型企业服务。但是, 正规金融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正规金融的覆盖面相对狭窄, 广阔的农村市场并没有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中来, 这就导致农村的中小企业及农民在正规金融的信贷活动相对困难。而民间金融在农村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具有较大的信息优势, 它们能够从借贷人的资金需求及其自身的还款能力中及时掌握各种有效的信息。同时, 民间金融又是一种关系型的贷款形式, 其信息的来源相对繁杂, 包括公司所有者的情况、借贷人的家庭结构稳定性等。 而这些信息大都是通过信贷业务员与该公司的所有者、相关人员长期接触过程中获得的。这就使得信息带有一定的不对称性, 信息的真实性也就很难保证, 这给民间金融的运行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与正规金融相比, 民间金融具有较大的担保优势。担保是民间金融活动中运用最多的形式之一, 担保品涉及土地、房屋等等。部分信贷活动甚至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非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贷款申请及审批过程相对简单、操作起来十分灵活方便。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民间金融的规模逐渐扩大, 这也对正规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民间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原来正规金融的垄断局面, 吸收了大量的居民储蓄, 使得大量的存款分流, 银行的经营压力增大。同时, 民间金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它的各个金融产品或服务都是由市场直接决定的, 创新性较高。总之, 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竞争关系。

4.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4.1民间金融的主要测算方法

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各个民间金融机构并不在我国官方的监管范围之内, 民间金融的规模大小一直很难界定。就当前来说, 民间金融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样本测算法。所谓样本测算法, 就是指测算人员从抽样样本的信贷规模以及样本数在民间金融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中推算得出的。该种方法应用起来十分灵活, 测算的口径也相对较多, 例如资产的比例、负债比例、贷款的比例等等。测算人员可以采取多次测算求平均数的方法来使得测算结果更为准确。第二, θ值法。该种测算方法假定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是一定的, 以此来推断民间金融的规模大小。它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直接分析, 并不考虑经济需求, 测算过程相对简单, 但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三, 资金需求供给轧差法。 社会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而社会资金的总供给包括财政收入、正规金融融资、企业自有资金以及各种非正规金融融资。该种方法比样本测算方法更省时省力, 但是缺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除了以上方法之外, 我们还可以采用方法比较与选择法进行民间金融的测算活动。

4.2我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是相互依存, 而又相互竞争的。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交互的关系,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才能秩序井然, 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竞争、补充与合作关系。

第一,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民间金融的发展方面来看, 民间信用活动的产生比较早。但是, 在清朝之前, 金融活动与民间金融活动并没有分离开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民间信用在广度、深度、向度等方面不断扩展。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 外国银行开始大规模进入, 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并未及时创新和再社会化, 传统的融资方式也逐渐活跃起来, 民间集资、合作基金等形式也应运而生。但是, 当时的民间金融机构并未得到政府的认可, 民间融资活动也游离于正规的金融监管活动之外。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并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总体来说, 我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情况。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低谷时期:第一,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一时期, 官僚资本掌握着金融业发展的命脉, 不允许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第二,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国有金融机构垄断了我国的金融行业, 民间金融机构难有立锥之地。而在这两个阶段, 我国民间金融机构之所以会经历衰落, 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及资源配置主导地位进行了金融体制的改革, 国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较大程度地发展。

第二,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虽然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 这并不是说明两者之间是相互替代的。这两类金融机构可以相互配合, 发挥合力作用, 促进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从选择客户的角度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早就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而且其借贷活动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各个分支机构都努力推进改革, 力求加强对信贷权限的集约化经营。因此, 各个正规金融机构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身上, 而原有的以中小型企业为客户的分支机构或者营业网点逐渐整合、数量不断减少。但是, 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是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的。金融机构经营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预期利润的最大化, 而金融机构的预期利润公式为预期利润=min (I·R, Y+C) -T-D·I。其中, 贷款规模为I, 贷款毛利为R, 贷款抵押物的价值为C, 贷款者用该笔贷款获得的生产所得为Y, 金融机构每笔贷款的交易费用为T, 当时的存款利率为D。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 金融机构的预期利润要取决于多个方面:每一笔贷款的交易成本、贷款者使用该笔贷款而获得的生产所的与其资产抵押之和是否能够支付到期的贷款本金及利益、贷款发放的机会成本等。与此同时, 我们必须注意, 金融机构选择客户的过程中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面, 笔者将对主要因素进行阐述。

(一) 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要贯穿金融机构的整个作用过程。交易费用的高低也会影响金融机构的金融效率的实现。 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 包括不同工作任务的分工、协调合作等将会决定金融机构的信息结构以及信息效率, 从而影响金融组织的经营目标以及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其中, 银行内部信息的高效传递则是各个金融机构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 金融组织的结构会影响各种有效信息的传播路径及信息的真实性。传播过程中涉及的节点越少, 信息失真的几率也就愈低。因此, 尽量减少节点是保证信息真实性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 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现行体制可以分为总行 ——分行——支行——各个营业网点, 体系内部层次较多, 信息传递过程中很容易失真。同时, 这些繁琐的程序也增加了正规金融机构的操作成本, 尤其在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 正规金融机构的成本投入会更多。这也就决定了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 两者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转。

(二) 抵押。金融机构在评价企业能够到期还款的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看该企业贷款的生产所的与其抵押资产之和的大小。正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 很难对企业借贷的生产所的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在评价企业能够到期还款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而中小企业的借贷过程中对抵押物品的数量、价值等相对较松, 甚至可以不用抵押就能发放贷款。这正好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利之处。当然, 除了这两个方面之外, 利率的逆选择效应也会使借款人产生一定的分化, 为各个金融机构选择客户提供较大的便利。总之, 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复杂的, 不是一句话就说得清的。

总结

我国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既存在互补关系, 又存在竞争关系。首先, 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 民间金融机构有很多独有的特点, 运作效率更高、交易方式更为灵活。同时, 由于与借贷人的关系密切, 民间金融的作用过程中信息较为准确, 这也使得民间金融的作用过程中贷款的管理与监督成本较低, 提高了交易双方的收益水平。同时, 民间金融的发展提高了利率市场化的程度, 也有效地引导了资金的流向, 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借贷双方的需求。 随着民间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 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当然, 正规金融机构的优势也较为明显, 例如雄厚的资金支持、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其次,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又是互补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 信贷资金也主要向国有企业流入, 对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极高。而民间资本则有力地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 其资金主要为各个中小企业或者农民个体服务, 这也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之, 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两者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努力研究, 积极寻找和构建有效的运作平台, 促进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 从而发挥各自的作用, 降低信贷交易的成本, 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 促进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互补发展,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信未来, 我国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能够相互配合, 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获得更进一步地发展。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金融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正规金融相比, 民间金融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及优势, 这些都为民间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本论文中, 笔者首先介绍了民间金融的内涵及民间金融产生的必要性, 而后分析了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不同点, 最后对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于未来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鸿运.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交互关系、路径选择及监管对策——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 的实证分析[J].《第十届中国金融论坛》, 2013.

[2] 王玲.关于我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交互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旬刊》.2015 (11)

[3] 王宇.基于var模型的民间金融与非公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J].《今日湖北旬刊》, 2013 (8) .

[4] 彭芳春, 耿康顺.中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交互作用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11 (12) .

[5] 杨鸿运.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交互关系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 2013 (7) .

上一篇: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下一篇:电子商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需求分析